查看原文
其他

宋鹏君:在急速变化的世界,用“弹性”创生教育的新空间

宋鹏君 校长会 2021-06-10



(全文共5919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宋鹏君

深圳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校长



来源 | 本文整理自宋鹏君校长在校长会主办的“科技,创造教育新未来——第三届专业学校改进计划年会(腾讯站)”上的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校长、各位老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2005年,我开始做副校长,2012年做校长,在九年一贯学校,十二年一贯学校,集团化名校工作过。2017年,深圳市龙华区挂牌立成了,我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到龙华区筹办一所小小的小学。想突破教育的“适应者”,成为教育的“创新者”。建新校,是超越和放弃传统思维定式、模式,大胆尝试和接纳新思维范式的大好机会。



01

“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警示

标准化教育下的“剧场效应”


古希腊有则神话叫“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讲有个恶魔开了一间旅店,所有客人去住店的时候,都会被邀请躺在一张特别的床上,如果客人个子太高,就会砍掉他们一截腿,如果个子太矮,就会把他们的身体拽长。



这则神话的隐喻如果映照在学校,就是 “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化、标准化的教育。标准化教育在工业化时代需要,但是不是教育的全部?当然不是,教育除了学科学习外,还应有社会情感技能与生活教育等。而如今我们教育的问题就是几乎所有时间都给了学科知识的标准化教育,在学校标准化的学习还不够,回到家做标准化作业,周末还要有补习班,向着标化考试的高分和满分无限靠拢,形成所谓的“剧场效应”。


今天,龙华区在进行应届毕业生教师招聘。这一两年,深圳的教师招聘在全国很有影响力,各中小学都要比一比哪家招到的清北多。我们学校设了一个小学科学的岗位,收到有清华本科毕业生,还有同济大学的博士生和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生,我们在收简历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些年轻人填高考志愿是不报师范类大学,而毕业了想来当中小学教师,大家心里有没有答案?


我觉得有个原因就是,这些标准化教育的佼佼者,更喜欢稳定的、规律的、有确定性答案式的生活,对于不确定性社会,新事物的探索有所畏惧。他们可能不了解,未来的老师是最容易处在矛盾状态,最需要打破固有,面对挑战的职业。



其实每次招新老师,都是一次教育拷问,这些年轻人从幼儿园开始,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阶段、六年的小学阶段、各三年的初高中阶段,以及四年大学教育,他们是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许他们在学习上很专注,也有很好的知识技能,但是在面试时我却觉得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显得僵硬,缺少活力,甚至有些连笑都不会了。他们“更喜欢使用已经被别人尝试过的、验证过的方式,以做得更好”“他们性格倾向于谨慎和小心,对无聊有更高的容忍度”。可能看起来“乏味而缺乏进取精神,墨守成规”。这些是职业研究理论家迈克尔.柯顿对“适应者”认知风格的描述。


02

打造新时代“创新者”

以弹性思维融入课程规划


作为一所新校,我更希望找到“创新者”, “创新者是具有弹性思维、判决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喜欢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有时因为解决方案特别,不被常人接受,有复杂交往能力,但注意力分散,在时间管理上做得不够好。”看到迈克尔.克顿对于创新者的描述,我们就更清楚为什么有人说学习好的状元都不具备领导力与创新力,因为他们是“适应者”而非“创新者”。



这本书叫《弹性》,作者蒙洛迪诺很有名,大家感兴趣找来读一读,我在此就不详细介绍了。书中的主旨是讲,未来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去适应这种变化,会有更复杂的问题有待于去解决。弹性思维,是指在急速变化的世界中灵活思考,打破或重新制定规则,实现创新的认知方式。弹性教学,是指具有更多的灵活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一种教学管理方式。


2017年,我们就将弹性思维运用学校课程的规划中,提出 “让每个生命绽放色彩“的办学理念,就是尊重孩子自然天成的独特性、多样性,尽可能让我们的教育多一些弹性,不要一刀切。



为了支持个性化教育,我们把课程分为文艺学院、科创学院、生活学院三部分。文艺学院是情感与表达的课程单元,科创学院是理性与逻辑的课程单元,生活学院是与所有孩子的生活实践相关的部分。学生在小学六年,有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的成长类活动课程。同时我们还有以周为课程,比如,二月有传统文化周,三月有体育节,四月原本设定是戏剧节,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在师生的倡议下改成柠檬公益节,五月底是艺术周,九月初是感恩节,十月初爱国周,十一月底是创意节,十二月底是国际文化周。每月一次综合课程与学科课程是如何结合的?



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弹性时间、弹性空间、弹性目标、弹性评价。



弹性时间:打破40分钟禁锢


在学校课程安排中,最长的教学时间长度是周,最短的是15分钟。多数是90分钟、60分钟、30分钟的长短课。课时的长短是弹性的,可调整的。调整的原则与三个因素相关,第一,是孩子年龄阶段,第二,是课程需要,第三,是主动学习的需要。比如,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学校的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都不按照课表上学科课程,而是参加平果社区岗位实践课程。


四十几名孩子分别去学校和社区的十几个岗位去实践体验,一年级的每位班主任会有两名小班主任来协助新生适应新环境,校医室会有两名小校医,图书馆会有几名小管理员,学校的花工、食堂师傅和校长一样,也会有两位小助理,这一周内孩子们还将有半天分组去社区的社康中心、警务室、社区工作站、物业管理中心等地方参观、访谈。有半天时间进行少年议事厅的议事活动。



为什么我们学校时间被切成40分钟一个单元?没人想过,因为规定就是这样的。如果美术课只有40分钟,孩子画都来不及完成,就更谈不上有同伴之间分享交流作品的机会,可对艺术教育来讲,分享交流和画了什么一样重要。
科学课也是如此,40分钟的课老师怎样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只能改为讲解和演示。而现在,讲解和演示都可以以视频的方式翻转和前置。而课堂更应该是讨论、实践或把自己会的教授给他人的主动学习,这样学习内容吸收率达到70%至90%,听老师讲授演示这样的被动学习,吸收率只有5%至15%。
如果一堂课只有40分钟,而一个班却有50人,老师和孩子的平均互动的时间都不足1分钟,老师采取的方式多是被动学习。为什么学校的作业多?是因为很多老师把作业,当作了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途径,因为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在60分钟和90分钟的课中,课堂组织的方式就不再是老师讲授,而更多的是探究讨论和实践操作。



这长长短短的课,每个班下课时间不一样怎么办?我们学校运行了三年,一直没有统一的铃声,各班师生根据自己的课表设置好自己班的铃声。孩子们下课做好课间整理,去洗手间、喝水,我们班在下课,隔壁班还在上课,所以我们在公共场合要约束自己的声音,脚步,做到不影响他人。心中时刻装着他人,不是说出来的,是每天师生们实践出来的。


学校楼梯等公共场合都有播放45分贝左右的古典音乐,一方面是环境美育,一方面是提示孩子们在课间的公共区域说话时的音量,能听到背景音乐就是合适的音量。和平实验小学的孩子,都知道说话有四个等级的音量,在不同的场合控制好音量,在一群人时说话会很小声,很克己,一个人发言时会很大声,很大方,很自信。



因为各班级上下课时间不同,随着课间吵闹一起消失的还有洗手间拥挤的问题,课间意外伤害事件。在之前的学校工作,每一周都会有孩子因为课间奔跑打闹发生磕碰受伤的事件,有一次是孩子课间奔跑将一位老师撞骨折了。我们学校办学三年,孩子在校内受伤只发生过一次。学校重视孩子的行为养成,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安全保障,也是公共意识培养最好的方式。


除了课时长度的弹性,年段课程安排也有弹性。我们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各学段学科课程设置比例,在低年级孩子的语言敏感期,给语言表达类情感类的文艺学院课程更多课时,高年级给数理科学类的科创学院课程更多的课时。



弹性空间:构建师生共享枢纽


一个学校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什么?是老师。我们把师生在校时间空间做了分析,传统教育老师20%的时间是在教室上课,80%左右的时间在办公室;学生60%以上时间在教室里。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交流互动时间是很短的。所以我们进行了教师办公环境的再造,为师生共享的学习枢纽设置最大空间,用空间改变教师和学生关系。


传统校园空间,教师办公室与教室是分离蛮远的,行政办公室和老师办公室也是分离开的。而我们学校通过空间变化对行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进行了连接,学校教学楼有五层,一楼作为公共空间,设立了中文、英文、艺术和科学四个分布式图书馆。图书馆课在课表里是60分钟的长课,图书馆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地方。每个图书馆里除了图书管理员,也安排了有学科老师在里面办公,每个图书馆也可以作为功能教室使用。



二楼三楼四楼是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教室,楼层按照学段的课程侧重点不同有不同的主题色彩,二楼是红色,是文艺学院主题色,代表着热情和温暖,三楼是绿色,生活学院的主题色,代表着个性成长;四楼是蓝色,科创学院的主题色,代表着意志与自由。红、绿、蓝也是光的三原色,是光谱课程为学生赋能,帮助学生绽放生命的色彩。


每个学段最核心的地方,是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称作学习枢纽,教室办公、教研、辅导、阅览、谈话都在其中,包括行政的办公室也在其中,整个空间是开放的、透明的,玻璃门可以全部旋开。学生可以随时看到老师,找到老师,老师也可以随时看到学生,找到学生,随时进行师生互动交流。


下课之后,学生很愿意找老师说点什么,老师们都乐意倾听孩子的表达。老师的言行举止随时都在给学生做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先做到,要求老师做到的,行政都会先做到。这是空间对教育价值观的改变。



教学楼的五楼做成可供预约的公共社团活动室,支持选修课和社团课楼顶是能看到远山的种植区,供孩子亲近自然,仰望星空。设立更多开放的共享公共空间,是让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和公共意识,我们每个人的自由意志要求我们与他人的自由意志要能协调共在,才能更好的在共同体中生活。让师生在实践中理解当个体的行动准则,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时,带来的是能够协调共存的秩序,而不是互相矛盾的混乱。



弹性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有了弹性时间、弹性空间,还得有因人而异的弹性的学习目标。拿英语学科分层教学举例,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我们提供了学术班、阅读班、生活班三个层次选项,骨干教师为主导的备课团队,老师们每天都会进行集体备课。


学科课程的分层是根据学习兴趣、习惯、发展水平进行的,英语生活班的人数最少,每班20人以内,帮助英语兴趣和自信没有那么强的孩子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让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体验。问题又来了,家长能接受吗?最初是不接受的。



有的生活班的学生家长觉得挺好,但是仔细琢磨觉得这不就是后生班吗?但事实证明,分到生活班的孩子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升,有些孩子以前从来没有得到A,现在可以得到A+了,获得了成功,就有了更努力的动机。在学校进行的学业水平检测中,年级平均分差异在不断缩小。


除了英语的分层之外,数学和语文等学科课程也有组、群学习的方式,给需要帮助的家长和学生给予最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数学,采用先学、再测、后教的方式,学生看微课自主学习,再检测知识点的掌握,顺利检测的孩子有选择不写作业的自由,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自学下个知识点。



自由,使人更愿意自我突破,自我增补。为了获得免写作业的特权,学的更专注,更用心。老师的重点是帮助知识点有疏漏的或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弹性目标也体现为孩子的自主选择。


我们学校的艺术课是分为基础+选修+社团三个层面去进行,喜欢画画的,不一定喜欢跳舞,跳得好的不一定喜欢唱歌,最好的办法是,学校开出更多的艺术选修供每个孩子自主去做选择。弹性选择学习目标,不仅使孩子与他人处于差异之中,也使每个个体自身处在延异之中,建立更强的自主意识。有了自主意识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真正发现自己,过自己的生活,不断自主更新的自由生活。


自由就是自我决断,自我判断,自我承担。



弹性评价:让成长激励焕发新生


我们不像魔鬼一样用一把尺子,一张考卷来量学生长得是否标准,我们用成长图谱对学生几十个维度进行了评价,评价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是数据采集,第二是故事重现,第三是精彩绽放,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弹性的评价会帮助孩子自我理解、自我规划、自我突破,自我革新。


在评价中,我们非常重视对学生情绪情感能力、责任心、对自我与他人的认知等方面的评价。学期末我们会让孩子们给自己的同学或朋友写信,写一写自己班级有特点,有个性的那些人,班级和学生生活中有趣的那些事儿。这既是对语文的写作能力的评价,也是对社会情感交往能力的评估。



孩子写作时,在互相发现中也发现自己,在互相理解中也理解自己。包括我们学校教师的评优评先,不是画勾投票进行,而是要给这个学期给予自己帮助最大的同事写一封感谢信,就如今年,收到感谢信最多的几位不是校长而是对老师们帮助很多的三位中层主任,这些给予人和人情感交流的表达,满足了师生爱与归属的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最大的成长激励。


03

最大化拉伸弹性

让教育从认识自我到认识世界


除了空间、时间、目标和评价,我们的弹性可以更大一点吗?学校是社区的中心。我们把每个班四五十个孩子,按照居住社区,分成6~8人社区学习小组,把学生从各种补习班中解救出来。



周末开展社区活动,阅读、运动、做家务、做义工、自然探索、城市探索,社区学习小组里的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特长,召集组织一次活动,一个学期下来,这个小组的孩子就可以参加6到8次社会实践。对社区活动小组,学校也有召集人的培训和评价的标准,孩子参加活动时的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敏感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活动组织了两年,从刚开始凑到一起不是这个孩子哭了,就是那个孩子哭了,到现在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一定的责任,顺利的与人沟通合作。所以,我们的弹性再大点,教育就可以从学习到身心健康,从思维发展到人格完善,从认识自我到认识世界。


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家长开放不记名的评判权,学校办的好不好,家长来评价。有10个维度,从2018年开始的四个学期的满意度大多都在90%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家长课堂线下活动进行的很少满意度是稍有滑坡的,也可以看到作业量和作业内容一项满意度是88%,相比其他有提升的空间。家长满意度最低的项目,也就成为我们日后研究改进的重点。



打造一间未来学校,需要什么?需要一些弹性。这是建校第一年的照片,教师团队有17个人,除了少数几个有教育经验的领导和骨干,大多都是怀揣着教育梦想的“小白”;第二年我们的体量增加了,也逐步形成了和平特有的文化气质;第三年队伍和影响力都不断在扩大。下个学年是建校的第四年,也是学校新的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年,在此也借校长会的平台,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请教,帮助我们探索在未来教育和学校发展的新路径。谢谢大家!



宋鹏君校长的精彩演讲就到此结束了

各位教育人是否有一种意犹未尽的遗憾呢

演讲视频完整版及其他嘉宾的精彩发言已上线

想要获取相关内容请咨询黄老师



  校长会投稿邮箱:
  xiaozhanghuicbb@163.com  

投稿请提供:姓名、职务、学校、联系方式及个人照片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基础教育学校原创投稿

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责编 | 江光满客衣
排版 | 虫子


推荐阅读

●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鲁江:爆裂不确定的未来,正在逼迫教育走出围墙

● 华东师大教育集团信息化首席专家张际平教授:用大数据挖掘学生分数,这条路走偏了

● 张治:家校协同共育,将成为未来“教育治理”的主阵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