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推荐阅读
温馨提示
点击对应课题即可查看
中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微课
微课|中考历史主题复习精讲+配套习题 (1-32)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
精品课件 | 九年级上册历史(1-21)
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微课+思维导图+真题 )
九年级上历史教材解读+同步测试(1-21)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1949年,苏联与一部分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斯大林还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2.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苏联的改革
1.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过程:
⑴赫鲁晓夫改革: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第一人,1953年
内容: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②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评价:取得过一些成效,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⑵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年
内容:经济上推行 “新政策”。
评价:依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⑶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
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效果。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倡导 “公开性” 和
“政治多元化”)。
评价:政治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原因:①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②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出现严重问题。
③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④各国改革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表现: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2.苏联解体:
原因: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错误路线。(直接原因)
③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④西方和平演变等。
结果: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3.教训:改革要关注民生,符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名称 比较项 | 中国的改革开放 |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 |
相同点 | 1、原因:都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阻碍了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 2、性质:都是社会主义改革 | ||
不同点 | 指导思想 | 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 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
内容 | 先经济体制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基础上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 政治体制改革为主 | |
结果 | 较成功,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 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 |
※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图解
注意: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