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澄:上海人的灵魂拷问,今天吃什么 | 天空之城
文学的光亮 思想的天空
今天吃什么?每一顿饭的灵魂拷问!
——2022魔都妈妈居家隔离日常之一
文/诺澄
坐标:上海浦东,已经陆续居家了40多天。不算最长的,只能算个中位数,没有给上海居民平均居家隔离天数拖后腿。上海人坐月子喜欢做“双满月”,马上我们就可以庆祝“双满月”了。
2022年的上海,当妈的必备技能,除了做得了文案,拍得了照片,算得出奥数,讲得了英文,写得了作文之外,还必须增加抢得了菜,做得了团长,下得了厨房,而且还必须要回答孩子纯真却直击灵魂的问题,“我们今天吃什么呀?”
以前,他们基本不问这样的问题。宇宙浩瀚、历史长河、万物生长,可以好奇的事情太多,孩子们又怎么会关心“吃什么!” 感谢2022的上海,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教会他们关心一饭一蔬的人间烟火,也感谢让我们做父母得以躬身入局,体会“开着电话会议炒菜”“窗台上水培小葱”的淋漓鲜活。
过去几年经过一番折腾,我把父母、公婆两家老人都搬到了我们家附近,形成了最美好的“一碗汤”的距离。现在 “网格化筛查”来了。本来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一碗汤的距离”变成了“一网格的封控”。没了有两家老人的帮忙,没有了钟点工阿姨,甚至没有了外卖,我才知道了解难度系数几何增加的魔幻模式。什么“工作家庭平衡”,什么“时间管理”,什么“职场女性的行动力”都是虚假繁荣,一旦被釜底抽薪,全是一地鸡毛。
以前有住家阿姨,还有起早得两家老人,每天早上锻炼完身体,买了早点顺路来我家照顾两个孩子起床,洗漱、早餐,然后收拾整齐7点出门送上校车。这么多年,我和老公现在才知道,孩子每天早上上学前的30分钟是如何度过的!真是奢侈又无知的幸福啊!最初的几天,还有外卖。开好闹钟,挣扎着起床,揉着惺忪睡眼打开“饿了吗”下单,什么永和豆浆、老上海软蛋饼、麦当劳、肯德基、翻着花样点,一般都是20分钟左右送到,还算有条不紊。
然后,浦东浦西鸳鸯锅了!没有外卖了!每天早上,我们手忙脚乱地从冰箱里面扒拉各种库存的速冻食品。蒸包子,下饺子,偶尔煎个锅贴。现在我再也不会埋怨妈妈们爱囤货了。非常时期,孩子们对于老母亲偶尔蒸得外热内冷的肉包子,也能懂事地端去微波炉再热一下。我说,凑合凑合吧,马上就好了。结果,绿码依旧,这个“马上”至今都没有好。
一个多星期下来,我已经不再需要闹钟了,这么多年睡懒觉的“恶习”被抢菜强势治愈 。在团购时代全面来临前, 我所有的希望都红黄绿蓝那几款APP上。生物钟会准在6点唤醒我,在盒马!叮咚!美团!几款APP里面冲锋陷阵。即使是戳破手机屏幕, 总是“前方拥堵”“运力不够”, 眼睁睁地看着购物车逐一灰掉失效,懊恼着家里网速不够快,自己手速不够敏捷。上语文课用“悔恨”造句,儿子都能很应景的写,“妈妈每天早晨都很努力,但是从来没有抢到一根葱。她悔恨没有给手机升级成5G。”
而即使早起,我也没有办法给娃的早餐翻出新花样了。煮完最后一盒速冻荠菜猪肉馄饨,我开始发愁。没有面包,没有速冻食品,没有外卖,明天早饭做什么呢?思索半晌,做妈妈小时候的味道吧,上海人的经典早餐:泡饭!大白话:昨天的剩饭加点水煮一下!不过上海泡饭,其实也是很讲究配菜的,油条、腐乳、肉松、酱菜!但我一样都不配拥有!那就只能昨晚的剩菜热一下凑合吧。是的,现在剩菜都不倒掉了。在物质极度丰富中长大的孩子们,一直觉得早饭的构成和其他两餐是不同的,早饭是点心加牛奶,其他两餐是米饭加菜。他们纳闷为什么现在的不同,只在于早餐的饭是湿哒哒的。老母亲真的尽力了,能给你们这一碗“黯然销魂泡饭”,已经是我智慧的尽头。
一日三餐,忙完了早饭,还有午饭和晚饭!想想就脑仁生疼!在快速耗尽了冰箱里面那种放进油锅翻炒一下就可以端出来的“半成品”之后,剩下的食材要做成菜的难度系数一个比一个高!更加要命的是,孩子上网课的时间和我们工作时间是错配的!娃的午饭时间是11:20到12:20,也就意味着我们如果要把原材料做成菜,必须至少从10:30开始!!而一般的电话会议是从10点开始的,就意味着我们时常需要在厨房里面用多线程的方式,方能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我和老公都是十几年没有进过厨房起过油锅了。一开始,我们无意间发现油烟机可以挥手打开挥手关闭的时候,都着实兴奋了半天。一日三餐,成了我们最大的挑战。这时候,老公充分显示了家庭顶梁柱的担当,他迎难而上主动承担起了做菜的大任!那一瞬间,我为自己曾经嫌弃他吃得太多有过一瞬间让他去啃小区绿化带的卑鄙念头而忏悔。
两位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有效率地开了一个简短会议,对彼此分工达成一致,并且厘清职责范围,SOP(标准工作流程)以及OKR(关键结果指标)。我负责前期外联和采购,后期打扫和清洁,他负责中间洗菜配菜到烹饪,彼此定位清楚,边界明确,确保不会产生内卷、内耗和推诿。
由于家里阿姨临时被封控没有时间做好工作交接,并且冰箱冷冻室里的食品标签的系统性不够完善, 让我们对于冰箱内容的归档和整理花了不少时间。 我和老公每天晚上都要把头伸进冰箱扒拉,分辨那一坨一坨的冻肉到底是猪、牛、羊还是鸡或者鸭,然后抽签一样拿出一坨放在水槽里面解冻,等到第二天早上开盲盒。抽签的时候我们讨论,“这一坨是什么?” “不知道,先拿出来再说!” 开完盲盒后又讨论,“知道怎么烧吗?”“不知道,去刷个抖音看看!” 靠着小红书和抖音在线教程,我们逐一解锁了红烧百叶结烧肉、咖喱土豆牛肉等家常菜。
这一天一天的,每天就琢磨着吃什么。吃了上一顿,琢磨下一顿。什么家国情怀,什么金融市场,什么俄乌战争,都抵不过冰箱里还有什么?怎么把冰箱里的东西做成一道菜。
不过这些日子每一天每一顿饭,一家四口可以在饭桌上整整齐齐的一起吃饭。以前我和先生经常加班晚归。回到家,孩子们早就吃完晚饭在各自房间做功课了。这段日子,虽然菜偶尔难辨本色,味道也时咸时淡,三菜一汤减到两菜一汤最终以仅有的咸肉菜饭加个胡萝卜汤草草收场,却是难得的相聚时光,弥足珍贵。这么想想,即使在魔幻的光阴之下,也有些许温暖的底色。人,总要向阳而生。Life is Beautiful,是电影也可以是现实。
未完待续
诺澄,坐标上海浦东。金融从业人员,热爱文字,开启斜杠人生,职场经理人/业余小说作者/自媒体人气写手/两娃妈,出版小说《曼哈顿恋人》,随笔《人生,哪有那么多赢家》。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更多往期精粹
上海商飞副总工送医途中去世,悲剧不能重演,有限医疗资源需科学分配
投稿点击此链接,记得公号加星标
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