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莲池文学有声合集 | 散文《雅溪陈酿醉千年》

陈志宏 莲池文学 2023-07-26




  //  

雅溪陈酿醉千年


陈志宏


  从地图上看,有赣鄱之美誉的江西省好似巨人遗落下的一只草鞋。

  雅溪古村,仿若这只大草鞋尖一个不起眼的绿点,而我生活的省城是鞋跟上的一个灰点。受绿意的吸引,我从南昌出发,曾两次抵达小村的浓绿深处,选择微风不燥的五一假期。从陌生,到熟稔,像武陵捕鱼人一样,误入桃花源,乐不思归。

  清风徐来,花香满径,古雅的村子静默在一种独异的氛围里,让我沉醉不醒,仿佛痛饮一坛千年佳酿。


序曲:群山之间的感叹号

 

如果说雅溪古村是画在赣之南群山之间一个泛着青绿、透着古意的感叹号,那么,令多少人无法想象的是,它的起笔竟在数千里之外的六朝古都南京。

  雅溪水静静流淌千百年,绕村三匝,像陈年的酒坛安置于江西省南大门——全南县的山岭之上,封藏了多少动人的故事。一朝开坛,有酒,有香,有故事,游客闻风而动,循迹而来,小山村天天过年似的热闹。

  沉寂多年的陈姓山村,像春风春雨拂润过的枯草,苏醒过来,眨巴眨巴眼睛,伸伸胳膊蹬蹬腿,激活一池古水,一年四季,风光竞秀。

  从龙源坝镇出发,车行十几分钟,就来到山脚下,但见溪水如带似练绕山间,淙淙西逝,潺潺如须发皆白的长者星夜讲古。弃车入村,幽古之风扑面而来,移步易景,时空穿梭一般,一脚踏入古风中。漫步青石上,我像是沉醉千年的醉汉,双眼迷蒙,看什么都是朦胧的,鼻翼警醒,闻什么都带着奇异的香。一径地走,所见古雅,所闻清新,思绪俨然一炷香,空灵,飘逸,幽深。

  桃李春风一坛酒,雅溪陈酿醉千年,香万里,梦百回。

 

1. 一杯冬酒香

 

  客家人的故事,从一坛糯米酒开始讲起。

  冬来闲无事,相约酿酒去。

  雅溪冬米酒的基调是在秋后稻田里的糯谷里定下的,纳天地之精华,吐一谷之芬芳。淘尽米糠,洗去铅华,烧好火,上甑蒸,时候一到,甑盖一揭,香雾迷离满室飘。软黏的糯米饭,连修筑围屋都依赖它的韧劲,打它,做糍粑;搓揉,成饭团;入缸,洒上酒曲,套上结实的棉袄,紧捂一阵,风寒难于侵蚀,静待酒香。经冬日慵懒的时光烘焙,三五天后,奇异的酒香穿门射壁,连升腾在大山里的炊烟都歪歪扭扭,没有正形,显然是禁不住酒香的追缠,醉意朦胧,醉态十足。

  立冬过后寒气来,雅溪人舀一杯酒酿,佐餐,冬日的绵长滋味像面线一样抻得老长。酒是粮食精,能提神,几杯下肚,神仙都站不稳,凡人更显年轻。多少陈家英雄汉,一碗甘醇醉冬阳。酒缸里的酒糟就更有味道了,煮汤圆,冲蛋花,红烧鱼,一点一点,构筑雅溪人“胃知的乡愁”。

  雅溪客家糯米酒未经蒸馏,性子并不烈,像温婉的邻家女孩,倚门嗅青梅,浅笑耀红唇。一杯浊酒,甜糯可口,大碗畅快喝,端杯就成瘾。

  多次受主政这方田园山水的老同学何飞先生的盛情之邀,却未能万千,暗自寻思得空一定要去,念叨:去吧,去吧,去第二故乡赣州,一探客家山村的究竟,拥抱含蓄千年的古朴。一念三五载,终于重返赣州这片第二故土,放足山水间,纵情古村落,如梦如幻,如诗如歌,痴迷不已。

  作为这里的父母官何飞熟悉脚下的每寸土地,绕遍古村每个角落,他越走越快,越说越起劲,而我早已疲累不堪。临末,他引我临溪听风对饮,几杯下肚,话已远长。从赣州聊到北京,从南昌又聊回赣州,青春往事扑面而来,曾经稚嫩的脸,清纯的人,单纯的事,顺着记忆的甬道,施施而来,袅袅飞升。同窗共读两年整,别后人事半消磨,音讯似有若无,过年发个祝福短信,勉强证明那段青葱、亲密的岁月存在过。好在与何飞一直保持联系,才与雅溪古村结下不解之缘。

  春风一缕酒一杯,我们忙不迭地花间咏叹——为何时光如此匆匆,不曾为我们停驻?为何世事变幻,却一点也不让我们顺心、顺意、顺遂?岁月伤感,清泪从中年人的眼角涌出,滴落在山村小院萋萋芳草中。我们沉默,大地也一起静默,唯有碰杯的脆响,在溪边芦苇间久久回荡,溪水和虫鸟为我们鼓掌致意,哗哗啦啦,像热情的山民欢腾迎宾。

  何飞这厮酒精考验,斟酒,劝酒,谈笑风声,气定神闲,而我早已晕晕乎乎,脚踩棉花追云朵。他却面不改色,从容有度,连劝酒都有些另类:“雅溪陈酿好喝,可不要贪杯哦。这酒要是喝醉了,三天三夜醒不来。”带着一个资深酒鬼的痞子风,偏偏我就好他这一口。

  两人对坐“且闲居”,春风佐冬酒,越喝越有,有快乐,有深思,有友情,有相聚的沸腾,别离的感伤……米酒上头,往事上心,我醉成溪边一株垂柳,无风也摆动。

  莫非客家米酒只醉外来客?

  一粒糯米、一滴冬酒,隐藏客家人独异的性格密码和世道人情,成了雅溪米酒的灵魂。

  先民们告别中原故土,山长水阔,一杯浊酒慰乡思。千杯不解万古愁,南下定居的客家人唯一的愁是乡愁,无需高度白酒来刺激早已平和的神经。客家米酒像和煦的春风,而非液体的烈焰。山里的日子,静安如初,淡淡一口家常味,足矣。

  李白诗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若解人生不称意,太白先生给快意人生指明了方向——明朝散发弄扁舟。

雅溪客家人,饮一杯米酒,纵一叶扁舟,何愁之有?幸福像山,一重,一重,又一重,紧紧包裹,温柔缠绕。


2. 南迁客家人


  一部客家史,三个关键词:逃难、寻找和安生。

  春秋时期打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过五十步,就安全了;如今职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只要放下身段,世上无处不安身。家的选择亦如是,此地风雨飘摇,远方总有宁馨处,适合安妥浮游的灵魂。

  古代北方战乱频仍,逐鹿中原,狼烟四起,为求安宁,西晋永嘉五年开始,生活在北方的汉人一路向南,向南。

  这就是中国客家民系的源头。

  动荡不安的中原故土,何以安家?无须犯愁,走呗。南下,南下,一直下到全南,终于找了这片桃花源,停下漂泊的脚步,安顿下来。

  苏东坡词云:“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里群山环绕,一山放过一山拦,山与山相连,岭与岭南相挨。万千南下的客家人,和苏轼先生一样,安心在异乡。

  在颠沛南逃的路上有一支另类的队伍,与中原南迁客不同的是,他们来自南方。这就是雅溪古村的先民,他们世居六朝古都金陵。从地理角度来看,他们是从南方迁来南方。

  元末明初,生活在南京的鲁公汇入中原人逃亡的队伍,风一程,雨一程,苦辛无度又一程,走啊走,终于走到江西的最南端。或一日,但见群山如狮似虎,巍峨挺拔,松涛阵阵,好似虎啸狮吼,最喜一条白练般的清溪,从山间蜿蜒而下,像妙龄女子腰间散乱的束带,叮叮咚咚,一路欢歌向北去。

  人间山水以此为宜,世间美景以斯为甚。

  于是,陈姓人家停下南逃的脚步,驻扎下来,生火做饭,开荒种田,晴耕雨读,山里人的绵长日子在云雾间,缓缓地如画般展开。

  山青水绿,人风物雅,见门前溪水潺潺,便以“雅溪”唤之,口耳相传,流传至今。

  这里有深扎大地的葛,一茎生根,万蔓生发,不择泥土,不怨天时,喜风雨,好霜雪,漫生为绿,葳蕤成景。客家人传承葛之本性,在赣地最南端,风雨共度,甘苦自知,活出无与伦比的洒脱。

  传承北方基因,流淌北民的血,一代又一代,生在南方,长在南方,开始了脱胎换骨的裂变——柔韧、温婉是历尽波劫后获得的技能,乐观、豁达是岁月馈赠的高贵品质。

  客家人,活出一代中国人的苦难辉煌。

雅溪,中国南方客家人聚居村落的典范,千百年来的变与不变,成就其低调的奢华,锻造其内敛、纯朴的品格,博大、宽厚的胸怀,以及奋进勃发、乐观豁达的态度。


 3.中国版城堡


  好似六百年前滴落的一颗琥珀,雅溪古村完整保留了过往,影印出本初模样,在赣南群山间发出彩虹般的光芒。

  漫步村巷中,仿佛揭开岁月的面纱,擂茶的粗甜之味透着生活的苦乐,糍粑、磨斋、豆花……各色客家小吃,传承先民衣钵,无不显露出乐观的本性——日日是好日,何不享受当下?

  一座,又一座古建筑,身线曼妙如歌,石墙绿苔痕,青瓦泛沉黑。土围是山水云峰间凝固的古典国乐,一砖一瓦一旋律,吟唱着生之不易,活之艰辛。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不带侵略的基因。客家民系把国人隐忍的秉性发挥到极致。南迁路上,以及在南国生活的每一天,他们隐而不发,气而不怨,狂狷不狂躁,一一体现在围屋(闽南语称土楼)之上。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客家人将此理念夯入基础里,浇注进围屋厚墙上,历百年风雨而不变形,阅千年沧桑仍鲜活劲道。

  陈氏的两幢围屋,立足山间一百六十多年,那是金陵人氏寄居于此的生动注脚,经点状爆发,子孙后代渐渐形成蔚为壮观的村落。

  雅溪第一座客家围屋是土围,名叫福星围。

  由陈受颖、陈受硕叔侄四人为首起事,寒来暑往三春秋,于清咸丰年间,华厦落成。这是典型的客家土围,大门进入,四水归堂,上下三层,共五十一间房,来往穿梭,不压抑,上下其屋,不逼仄。土围墙基由三合土和鹅卵石混筑,结实牢固,抚摸其上,我似乎还能感触到陈受颖老先生当年的手温。顶层有炮角四个,用以抵御匪盗,护家周全与安宁。

  如今,福星围已改造成客家民俗博物馆,每一间,每一进,每一层,藏着一个客家人的故事。推门而入,浓郁的客家风俗,令人沉醉。

  从福星围出来,快走几步,一栋更为雄伟壮观的石围,像收藏在山水之间的石雕画,豁然呈现在眼前,惊艳人眼。

  这就是雅凤围。

  1885年,本村例进士陈先学择良土而建,门对主峰,屋檐连角翘,从山上望去,好似有凤来仪,故而命名雅凤围。

  站在门口,仿佛被时光穿梭机带回一百多年前,这围屋的森然气势深深包裹,连呼吸都有些紧张。

  同是陈姓本家人,近两百年前,人家就能建造出如此宏伟的华屋,不得不佩服。想想自己在老家,建一栋上下各60平方的两层小楼都累成狗,而那个年代,没有现代化的设备,连水泥不见踪影,纯手工打造,可见多厉害,不服不行。

  抬望眼,门楣上“鸟革翚飞”四个拙朴的大字,养眼养心。遗憾的是,虽顶着所谓作家、大学教授的头衔,我竟有两个字认不出来。不得不在古人面前低头。

  回到省城,翻查典籍,心惊不已,羞愧难当。原来,少一笔的“革”字,是性情所至,我竟没能读出古人随心随性的智慧。此语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意思是,飞檐如大鸟振翅飞翔,色彩斑斓如飞腾的锦鸡。这是对人间宫殿的最美饰辞。

  雅凤石围面南背北,正方形,高四层,诸多房间环绕其间,中间是硕大的天井,一楼正南开门,向北进入,穿天井,正北屋富丽的厅堂,木梯直上,一层一层,直至顶层,通往炮楼,开小孔,供瞭望和射击专用。防御升级,构筑安全的家,赛过欧洲古堡,是雅溪客家人为子孙后代奉献的中国城堡。

  雅凤围落成后,陈先学趁热打铁,继续兴建陈氏宗祠。虽几经炮火焚毁,近前一看,古朴典雅的江南宗祠,像初次聆听《命运》交响乐一样震惊。作为本姓宗亲,我肃立祠厅,深鞠三躬,对客家贤达陈先学为代表的陈氏前辈,致一个异乡本家人最高的敬礼。

  陈氏家训镌刻于陈氏宗祠的石碑上,铭刻在每个雅溪人的心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赣南新生活”运动大力推广《新赣南家训》,在陈氏宗祠大厅的影墙上,完整保留了较早的版本,至今读来仍余韵悠长:“东方发白,大家起床;洗脸刷牙,打扫厅房。天天运动,身体健康;内外清洁,整齐大方……”

       据说《新赣南家训》各地张贴、书写的版本,早已荡然无存,要读只能从故纸堆里翻阅,若不是《陈氏家训》濡养百年,怎能毫无损坏地保全到今天?


 4.客家有三酿

  

        雅溪千年,清风飘,溪水流,宛如一幅装裱在赣南大地上动人的水墨画,让人流连忘返。

  和所有客家人一样,雅溪人会做一道菜:酿。人称“客家酿”,不是酒,而是地道的菜,千百年来,精心呵护南方客家人“舌尖上的北方味”。

  从中原南迁至此,客家人虽身居国之南,甚至比南方更南的海外,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北国故土北方味。最是乡思留不住,唯有舌尖不辜负。只好就地取材,在烹饪方式方法上酝酿酝酿,聊以宽慰“胃知的乡愁”。

  酿豆腐是“客家酿”的代表作。

  做法可不简单,得小心翼翼才行。左手托一块豆腐,右手用两根筷子在上面戳出一条缝,然后夹一坨肉馅,挤入缝里,轻柔用力,不撑破豆腐,要不然,前功尽弃。第一步做完,再将带肉馅的豆腐煎好,倒入秘制卤料,小火慢煮,收汁,起锅,装盘,撒葱花,遮盖肉质,一青二白,绝世佳肴酿豆腐,就做好了。一口豆腐一口肉,素里带荤,荤素搭配,营养又美味。

  客家人为何要在豆腐里放肉?

  制作灵感,据说源于北方的饺子。

  南方不产小麦,没有面粉,习惯了饺子的北方人,不得不断了吃饺子的念头,于是,在饮食上,打起了豆腐的主意。酝酿良久,实验多次,终于豆腐为皮,肉作馅,端出一盘举世无双的酿豆腐来。

  一菜万家传,迅速风靡南方客家,过年过节,平时待客,是餐桌上必备的硬菜。

  一盘酿豆腐细品,味更佳,深究,有深义。好客、谦虚是这道菜的本质。我家无所有,唯家常豆腐来待客,筷子一拨拉,惊现一肉丸,尽显待客的礼数,主人的热情。

  此后,经众多客家人一起开发,酿系列菜品,又以苦瓜和茄子为皮,裹以肉馅,推出酿苦瓜和酿茄子,合起来,就是久负盛名的“客家酿三宝”。

  因了饺子的成全,“客家三酿”南北通吃,征服了万千南来北往客的胃。

  这一小众美食,贴上南方特色标签,一解客家先民思乡愁,把客家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秉性,在锅盘上展露无遗。

  没有面粉,客家人把南方大米磨成粉,熬成浆,南米便有了北面式的新吃法。雅溪古村地道小吃烫皮(也称腊子)让大米的格调升高了好几个维度,磨斋(又称推浆糍),更是把大米的身形推到极致。

  有吃的,自然有喝的。客家擂茶穿越风云历史,端到我面前,一饮如醇酿让我醉倒在这碗风月里。擂茶是典型的北方饮品,集合汉魏时期的粥茶和唐宋点茶的优点,起源于黄河以北。客家先辈南迁将之带入南方,成了风味独特的茶饮。

  2014年,赣南客家擂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在雅溪,犹如在餐桌上翻开一部厚厚的陈氏族谱,个中滋味,光品还远远不够,非经大脑深思熟虑不可。


尾声:待我停车勒马且闲闲


  雅溪故事是一卷沧桑中国史的缩影,怎么读也读不够。

  漫步村巷中,我所看到的是戴在头上蓝巾帕的鲜亮,闻到的是糯米酒的醇香,听到的是古溪千年不息的叮咚……所有这些,像一袭华美的袍子,光鲜亮丽。褪去袍子见里子,充盈客家民系的隐忍、勤奋、善良、上进、朴实……雅溪人的精神品格,在群山之巅熠熠生辉。

  作为一个异乡人,参拜陈氏宗祠,听闻远古传说,我终于体味到王阳明在诗中描绘的雅溪雅趣:“遍地无如此处雅,停车勒马且闲闲。”

  不想尘俗扰烦心,就来雅溪走走看看吧,且听风吟,闲成一朵的桂花,微黄的一粒,香透千年。

  时代的列车高速驶来,雅溪这个感叹号,已然分裂成六个精彩的小点,从高远的太空俯视之,壮阔无边,那是永不停歇、一直精进的客家人画就的大美省略号。

  待我停车勒马且闲闲,再次深入这串省略号的肌理,探寻那无穷的宝藏。

载于《莲池周刊·文学读本》2022年8月03期


作者

陈志宏,江西东乡人。《读者》等杂志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南昌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出版有散文集《凌晨四点的月光》、小说集《大红请柬》等16部。先后在《散文》《大公报》《人民日报》《啄木鸟》《厦门文学》《星火》等文学报刊发表散文作品多篇。


演播

马文丽,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节目主持人,主任播音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2011年以来历届保定春晚总导演,数十部作品获国家、省市奖励,被评为河北省优秀节目主持人。曾主播《保定新闻联播》及新闻评论节目,主持综艺栏目、文化栏目、法制栏目、大型谈话节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回顾请点击下方链接:

莲池文学有声合集 | 散文《红桂的今生》

莲池文学有声合集 | 散文《丛溪庄园的白天与黑夜》

莲池文学有声合集 | 散文《花山隐》

莲池文学 有声书|小说《小柳枝》

莲池文学 有声书|小说《林荫道》

莲池文学 有声书|小说《雾的石凹》

莲池文学 有声书|小说《不知为何哭了》



监制:李会

副总监制:陈芳

监制:赵芒姝

编审:赵琳(小)

制图:赵岩

编辑:赵琳(大)  刘羽轩


本文为保定新闻传媒中心(集团)旗下《莲池周刊》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