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筒:我们让学校把传统厕所改成了性别友善卫生间|卓凡姐姐会客室第10期
文|冯卓凡
经过前面几期的策划,我决定让「会客室」栏目更自由一些。我将暂时不预定访谈的主题,由机构的工作人员们自由联系受访的朋友。
就这样,靴筒走进了我的视线。
她是媒体专员晚然的朋友,目前正在瑞典留学,也在当地一家LGBT社群组织有较长的服务经历。
经过了简单地前期沟通,我决定就是她了。很快,我们开始了这一期的访谈。
以下是靴筒的讲述。
我叫靴筒,是一名顺性别女性,目前有一位女朋友。
我的性格其实挺像男生的,不过我对女性的认同倒是一直很坚定。可能因为从小就觉得不同的性别,在作为人的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吧,所以我并没有太纠结过。
由于家庭的原因,我在小时候就有接触到男同社群,因此LGBTQ家族对我而言并不陌生。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同性恋是件很自然的事情,并且还觉得这挺浪漫的。
后来我接触到了一些男同群体中的HIV携带者,这让我意识到同性恋像其它恋爱一样,并不是只有幻想中绝对纯粹的美好。
他们中部分人存在的多性伴交往模式,对当时的我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因为性格原因,我自己本身是不太接受多性伴的。不过现在的我完全能够理解这种模式,也完全尊重选择这种模式的人。
对于身边选择多性伴的朋友,我会建议他们做好防护,定期体检,然后大胆追爱。
受访人靴筒,图片由本人提供(下同)
如果说在国内的经历构成了我对性少数群体的第一印象,那之后在瑞典的留学经历,则让我接触到了更广阔的彩虹天空。
我在大学里加入了一家LGBTQ社群组织。
这家组织从形式上属于校园社团,但是在瑞典的大学里,学生跟社会人士其实没有严格的界限,所以实际上我们跟社会组织的情况差不多。
接触的性少数社群朋友多了,我也渐渐有了许多观察。
比如,Gay社群的联结更为紧密,他们参加活动的频率也更高;拉拉和双性恋社群的特点则是参加活动的持续时间很长,但是在单位时间内参加的次数并不一定很多。
又比如,Gay的朋友有许多在搬家后就会融入新家当地的社群,与我们就很少再联系,但许多拉拉和双性恋的朋友,在搬家后仍会跟我们保持联系。
还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对于我们团队里的同性恋、双性恋等性倾向少数朋友,其中的男性志愿者都会比较愿意表现自己的身份(如Gay等等),而女性志愿者则与之相反。
其中有些女性志愿者,我直到她离职,都不清楚她的性别身份呢。
当然啦,这些只是我在瑞典当地的一些观察。而这边的另一个特点则是,性少数群体的各个族群都会一起进行活动,有真正LGBTQ大家庭的感觉。
通过在社群里的服务,我也对当地的跨性别社群有了许多了解。
我接触到的朋友里,似乎跨性别男性的数量而多一些,不过他们大多比较低调,也不太会表现自己的跨性别身份。
相比之下,跨性别姐姐们都很漂亮,也更吸引大家的关注。
我也注意到,跨性别朋友们同样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困扰。比如一位跨性别男生,他在进行性别转换之后就一直没有化妆。
可他自己的内心却始终存在着纠结,最后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他意识到了自己身为男生同样可以化妆,让自己更接近心目中的样子。
我虽然和他接触不深,但后面注意到他在社交媒体上传的照片,基本上都有化妆,看得出他已经迈过了这一关。
另外在瑞典这边的跨性别社群,比较喜欢讨论性倾向的话题。
社群里不乏同性恋与双性恋的朋友,而大家乐于分享自己跟不同性别的朋友恋爱的经历,也会探索自己的性倾向。
跨性别社群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家庭接纳。
幸运的是,反家暴并不是社群主要关注的方面,因为瑞典已有完整的反家暴支持体系,并且全社会也有接纳跨性别者的共识。
但在出柜的问题上,当地的社群也还是面临着困扰。
记得有一位跨性别男生,他同时也是男同性恋者。
他的母亲无法接受他的跨性别身份,但却对他的性倾向感到「欣慰」,因为她觉得她的「女儿」至少在这个方面还是「正常的」。
这种难题同样出现在别的性少数群体上,这里还有一个更让我吃惊的例子。
当事人是一位顺性别的Gay,他在出柜后得到了父母毫无保留的支持。他的父母为他纹了彩虹纹身,甚至还与他一起参加骄傲游行。
可没想到他的妹妹却很反对,甚至还说出了「等他长大以后就会正常了」这番话。
我一直以为,对LGBTQ群体的宽容和接纳度是一代大于一代的,然而刚刚那位朋友的故事中却出现了完全相反的状况,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在此要指出的是,瑞典主要信仰基督教路德宗(新教的一种宗派),而这一宗派对于世俗的影响并不大,因此瑞典当地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基于宗教的反LGBTQ氛围。
不过即便如此,就像我上文所说的那样,仍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纳LGBTQ群体。
当然了,总的来说,瑞典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接纳度是非常高的——这点尤其体现在卫生间的设置上。
我的学校里的洗手间绝大多数都是不分性别的,所有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这对于跨性别朋友们特别友好。
唯一的例外是学校里的一栋老楼,其中的洗手间还是按男厕与女厕来设计。我们团队注意到这个情况之后,便联系了学校方面。
最后,学校把其中的一处男厕改成了性别友善卫生间(男厕里也只有马桶厕位,不会对非男性使用者产生困扰)。
虽然学校没有完全去除性别标识,有些让我们失望,但这一结果也比较能接受。
而在宿舍方面,我的学校对于国际学生会根据情况提供住宿,而这些宿舍里都有独立卫浴,因此跨性别学生不必担心洗浴间问题。
至于试衣间,我所了解到的情况,都是不分性别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这些在瑞典的观察与体会了。就我自己来说,无论是作为女性,还是作为泛性恋者,我也很少面临着不公正对待。
瑞典在性别平等方面做得很好,对于LGBT群体的包容度也很高,不过在客观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尽理想的地方。
对于瑞典,我们不必过于神化,而我们也可以找出合适的道路,争取我们社群的权益。
后 记
和靴筒的访谈可以说是干货满满,我自己也收获颇多。
在瑞典,跨性别朋友的如厕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为那里的洗手间大多数不区分性别。
这也印证了我之前的倡导,也就是「厕所不分性别,人人自由使用」。
厕所的使用本身与性别无关,而厕所不分性别之后,许多群体都能因此而受益,包括女厕排长队的问题也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靴筒在访谈中还提到了另一个我很感兴趣的地方。
她说,她所在的社群组织会经常举办观影会,但这是因为瑞典的信息流不发达,当地人线上观影并不方便。
但在信息网络传播非常发达的我国,我们显然就不能直接照搬这样的做法。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好社群运营,这是值得我们社群工作者思考的。
1
END
1
卓凡姐姐在跨之声开通了「卓凡姐姐热线」
解答社群内外朋友关于自我认同、人际社交、职场发展、恋爱情感的困惑
点击这里了解详情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直接预约噢!
欢迎添加卓凡姐姐微信进行咨询
往期回顾
Zoey:看完了夜场电影,我和异性哥们在一张床上过了夜|第9期
柳橙:那个「女相」的男生,后来成了关注跨性别议题的学者|第8期
附:跨之声关于如厕议题的四点倡议
允许部分存在特殊情况的人群变通使用卫生间,并推动「厕所不分性别,大家自由使用」,推进建设全性别卫生间,避免不必要的性别划分,方便每一个人。
与此同时,我们倡议:
① 充分尊重各方诉求,推进各方友好对话;
② 各方共同推动严厉打击偷窥偷拍行为;
③ 各方共同推动封闭厕所隔间,增加「一键报警」等措施,营造安全的如厕环境。
声声
推荐
每个人的认知、情感与行为都有其特点
这些构成了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人格
做做这款大五人格图片测试
发掘你的潜在性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