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的热胀劲儿过了,冷缩何时是个头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年投资家俱乐部 Author 喀戎
钱?没有那个钱了;
市场?也不是那个市场了;
人?也快走光了。
2022年,疫情黑天鹅+不可避免的行业整治,让场内资金趋于“凝固化”,VC投资场越来越趋于LP和周期的“一言堂”。过去,追热钱、追风口的投机取巧行为或许还能赚钱,在当前形势下,谁也说不准未来将会如何。
于是,市场内越来越多的机构从业者开始思考自己的出路,所以,VC投资之路从原来的阳关大道就此“独木小桥”了吗?
VC的人呢?
一级市场的资金流动性正在肉眼可见的紧缩。对于投资市场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于是,很多机构内从事VC创投的人开始纷纷找寻出路。毕竟,往日里呆在VC场内,是因为有高收益+大项目做加持,现在可以“熬出头”的项目锐减,Carry变成了VC市场中的传说,反映在投资人身上就是收入折半甚至更惨(略有资质的投资经理尚且如此,心怀梦想但经验尚浅的新投资人就收入更惨)。
所以,很多人希望能够跳出目前的怪圈,选择相对轻松的职业作为过渡,等到市场升温再重回赛道。
靖雯曾是VC机构的一名投资经理,1989年出生的她正在谋划逃离VC:“今年的市场实在是不行,场上很多机构已经近4个月没有投出一个像样的项目了,好项目少了,机构和投资人也想活下去,所以大家越来越卷。投资人卷的是自己的时间,机构卷的是投资周期。”
在这种疯狂的内卷中,靖雯却觉得有些乏力。“累了,如果全身心地投入,能够换来回报还好,但现在问题是,真的能换来回报吗?市场在慢慢冷却,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靖雯知道自己的梦想,就是在VC中,投出伟大的独角兽,也去Carry一把。即便现在市场显露疲态,总有一天会重新热起来,所以,靖雯的选择是先出走一段时间,转而投向比较稳定的工作做一段过渡期,休息一下也充实自己,或者转向FA,把手中的资源和人脉变现一波看看。
据靖雯透露,自己相识的投资经理,确实有选择留下来的。
留下来的人几乎更加变本加厉地倾注自己的时间,把精力埋在尽调、paperwork中。李磊就职于业内Top5的VC机构,他是选择留下的一员:“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未来这段时间自己可能会面临什么了,上个周去尽调了一个农业科技项目,真的是马不停蹄地进村,一刻也不敢耽搁,现在还在赶回来的路上。”
但是面对选择的原因,李磊还是说:“当然,留下来也有我自己的考虑,市场不会倒,现在只是一个合理的调整期。而且我一直以来就是做这个,经验在这里,也有意愿一直做下去。如果知道自己一定会回来,那么为什么要走呢?在略冷的市场中找机会,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经验啊。”
VC热度退却了
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目前市场的大形势确实处于紧缩状态,VC“烫手”也是资本圈心照不宣的默契,这是与市场形势有关的。
说不是,是因为一级市场本身就对投资经理有更高的考验,尤其是早期VC。市场处于调整期不假,但最终还是真金不怕火炼。
前几年,就是投资市场的大牛阶段,是有那么一句经典名言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那个时候的项目估值是真高。随随便便都能堆出一个“明星项目”,甚至有的项目还没有实际产品,团队只有那么一两个人,都可以融到一笔投资。
所以,如果要说的话,不是现在市场太冷了,是那时的市场太热了。
应对市场态势,机构的反应也各有不同,有的机构选择拥抱孵化期。
虽然从孵化期寻找“独角兽”的操作,早在十多年前就出现了,但较大规模出现还是近些年。推动VC们来到孵化期寻找机会的成因是估值。
这几年,估值是真把VC搞疲了,消费火热的时候,连锁火锅的首轮融资都能拿到70亿,二轮直冲100亿。白酒、医疗原地起飞的2020年,估值直接翻倍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在更早的阶段介入投资,变成了获取合理价格的常规操作。
但这是面对高估值、低破发,即便估值高上了一个境界也总还有钱赚的阶段。
现在显然不能这么做了。
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4 月发行数量35 只,发行规模832 亿。各板块询价账户数量环比均显著下降、中签率环比均有所上升。“双创板”新股破发率持续提升,约53.1%;首日涨幅中枢方面,科创板、创业板分别为-17%、20%。
面对这样的市场,VC也渐渐看清楚形势,往日里追逐风口的脚步减缓,投资热情也趋于冷静。“开始思考项目是不是真值这个价儿了。”
面对过高的估值,VC采取的策略变成了“等估值降下来。”步入调整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阶段,经过时间的发酵,往日里没有理由的狂热总会最终归于平静,市场总还要回到“价值说话”的正道上去。
所以,不是VC市场热度却退了,而是炒热的场子总有一天要回归平静,现在就是那个慢慢回归的阶段。
等风来
这样做是明智的,VC投资本身是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但如果风险还是那么高,收益却变低了,就说明现在不是最好的投资时机。
在这样的阶段,持币待沽是最好的选择。
投资热潮退却后,带来的反应是一系列的,最先做出改变的是创业者——有的项目估值是结结实实地降了,降了90%多的都有。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当前市场是存在巨大泡沫的,而大多数投资者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捂紧自己的口袋,本着宁缺毋滥的态度,冷静旁观着这场盛大的“挤泡泡”活动。
其实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因为,项目估值总有一天要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区间。
这两年,新消费、高科技、医疗生物……时代的浪潮退却后,不少项目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那些曾被头部机构争先抢夺的品牌份额,也会在路演阶段遭遇华容道,接二连三无人买账,最后只得落个估值砍半的命运。
还记得那个有“AI四小龙”之称的云从科技吗,自2020年5月完成18亿元的C轮融资后,终于在2022年5月18日公布了IPO申购价,按照15.37元发行1.12亿股,募集金额约为17.28亿。对比原计划的37.5亿,整整少了20亿。
细究背后的数据,不难发现原因。
2019年之后的云从科技的四轮投资价格,是21.6元每股,按照申购价浮亏29%。时间再提前,云从科技确实有盈利的时候,但大亏之前只是小盈。2017年投资人投资价格是6.42元每股,收益为1.39倍。5年下来赚了1.4倍,年化复合收益只有19%而已。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正如当下的VC市场。
那些曾被机构热捧,稍有差池都“跟不上车”的明星项目,也逐渐调整自己的预期。的确,场中的热钱少了,但能拿到手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居“项目”自傲的后果,可能是后来即便降了估值,也再也拿不到投资了——行业的热度过去了。
对于市场来说,这样的调整期更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总有钱在流动,才是合格的市场。对于投资人来说,能花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换个角度,市场放冷,对于场中的项目来说也不可谓不是一种良性促进。过度透支未来,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况且,市场冷下来,创业者的心也能更加冷静地去打磨产品,呈现出更好的状态,这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未来的VC市场,等风来吧。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