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一二级倒挂退出难,该如何破局?
作者|Dark
近年来的疫情反复爆发影响不断加剧,对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工作等造成了很多难以逆转的改变。对于投资公司以及创业型公司而言,疫情带来的影响更是让本就寒冷的投融资市场在炎炎夏日时却显得“愈发寒冷”。
估值缩水
投资热情骤降
2022年上半年,各行各业都很艰难。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陈文辉,在最近演讲中表示:腰部以下项目基本融不到资了,很多项目的估值都遭受了打折。目前市场上有20%的项目能接受比上一轮更低的价格融资。
资本对于投资的热情断崖式下跌,可能是PEVC们变得越来越缺乏耐心,而这主要又是受到优质项目稀缺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今年火热的硬科技赛道来说,优质的好项目大家都在投,都抢着投,深怕被落下。彼此之间的竞争在不断加大。
竞争加剧的背后,首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私募基金数量的高速攀升。大家都觉得私募好,金融投资业好,都想来分一杯羹。自2014年2月开始管理人登记制度开始,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迅速增长。而PEVC在2014年8月正式纳入证监会监管后,截至2022年5月15日,中基协累计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达22,200家。剔除期间注销登记的管理人,存续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依然有14,946家。可以说,PEVC数量的攀升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竞争的热度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在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后,加上中美贸易战争,俄乌战争等地缘政治影响因素的增加,全球经济进入告诉的停滞与衰退期。资本的寒冬降临,首先也反映在募资难上面。根据公开数据说信息,每月备案的股权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规模、平均单只私募基金备案规模、平均单只私募基金存续规模都呈下降趋势,表明管理人至少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一直承受募集资金的压力。
当募资困难时,还有着国内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多次破发的情况等综合因素影响,当下国内一级市场上的众多投资机构自然也就显得有点纠结。放缓投资速度,谨慎评估,减少投资额度似乎成了大家的共同选择。据清科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数量和投资额分别同比下降27.5%和47.1%
因此,整体募资环境都特别难,项目融资也非常难,腰部以下的项目很难融到资,稍微好点的项目就需要降低估值。
退出压力增加
瑞交所、科创板或成首选
募资难的同时,不仅是PEVC投资放缓,同时也在加剧竞争。大家手里都不宽裕,想要更好的回报,往往大家都会往热门赛道挤。在近一两年,自然最热门的赛道不外乎就是“硬科技”。当前硬科技的代表性领域则包括了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每一个领域都存在着制约我们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因此才亟待解决。那么相应的需要投资的“硬科技”也就是所谓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要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
当大家从2019年左右开始都往硬科技领域挤的时候,可能刚开始一两年有很多新兴创业者,大家选择多,那时候手里也有“弹药”,因此也就都一股脑往里投。但是在这一两年里,一是越来越多企业技术发展了一段时间,可以看到一定成果到底如何。如果不好就需要及时止损,早点退出。二则疫情及地缘政治影响的不仅是PEVC等投资者,也影响着企业方,一些运营或者管理不良的企业或许早已倒下。甚至是现在新出现的优质项目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少。如何及时退出才能止损或者回本,来让自己有资格挤进优质项目,显得至关重要。
但与募资难同步而来的就是退出的压力。根据中基协信息公示,截至2022年5月22日,2014-2016年备案的私募基金至今运作已经5年以上,清算比例只有55%左右。而再早一些时候,截至2020年底,2014年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清算比例只有30.35%,创业投资基金的清算比例更是只有个位数,8.56%。
这个数据对于创投机构而言,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项目退得好,真金白银的回报收益才是实实在在的落在口袋里,其他一切都是浮云。而高回报的退出案例才会让LP信任你,才会让募资变得容易。也就是说,这基本就是一个循环。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东洋节“夏日祭”靠山是谁?要不要跟供奉战犯的鬼一起拉出来祭天?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