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忍不了了,鱼珠800多户业主联名发表公开信,十年旧改何时有盼头?

拆神 拆神 2023-02-24

城改背后的现实与残酷,远远出乎你的意料。


5月19日,鱼珠城改项目公众号发布了一则签约喜讯:


项目总体签约率超八成;除东村小区外签约率超九成。


来源:@鱼珠新活力


附带的,还有两个极为震撼的视频。


铲车钩机铁臂挥舞,伴随一阵阵轰鸣,西市场、鱼珠新街、鱼珠横街,一间间破旧房屋应声倒下。


截图来源:@鱼珠新活力


签拆并行,改造似乎推进得颇为顺利。


但就在大家都以为项目终于实现了破局时,有居民向我们透露,现实情况依旧不乐观。


鱼珠改造宣传标语@拆神细鹏摄


在不久前,已签约居民近期更是联名写了一份《公开信》,并呈给了开发商及黄埔相关领导。


数了数几张复印件,鱼珠已签约业主整整签了6页。


|公开信部分签名,居民供图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信中点名了「东村小区」,直言部分未签约业主不顾大局,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阻碍大多数居民回迁。


希望黄埔能够敦促相关单位加快鱼珠旧城回迁安置房的建设,满足东村小区未签约户主拒绝签约的愿望,将东村小区地块划出项目改造范围,或纳入老旧小区微改造。


|鱼珠旧城现状


其实,这个项目我们也关注很久了。


今年四月初的一篇报道,也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讨论。


👉十年城改,黄埔鱼珠签约率破80%,有人苦等回迁,也有人“坐地起价”


|部分留言


针对东村小区部分居民提出的套内1:1.3,或者证载1:1.6原址回迁等补偿要求,有居民认为买卖自由,一人一价是正常;


有的居民则认为,这是贪得无厌,既要又要还要,对已签约的居民不公平。


各方争执不下,难以达成共识。


鱼珠旧城,这7.68公顷的土地,面积并不算大,但复杂的产权,以及利益关系的纠葛,却是难以想象的。


1


这一次,这场拉锯,我们一起剖开来看。


鱼珠旧城的改造,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水浸街”问题。


|鱼珠老照片,截图来源@鱼珠新活力


据居民梁叔回忆,早在80年代,鱼珠就说要改造划了红线,多年前妻子嫁过来,户口就已经不能迁入了。


十余年时间里,历届市、区政府先后以各种模式探索鱼珠旧城改造,多次将其列入危破房连片改造和新社区建设计划。


但由于各种原因,改造工作均未能按计划启动。


|鱼珠旧城@拆神细鹏摄


直到2009年底,广东出台了第一条城市更新办法,提出了很多大胆的改革思路。


这一年,鱼珠旧城更新改造工作也得以重新启动。



随后的2011年,项目以98.35%的同意率,完成了改造意愿表决;两年后,项目实施方案获得批复。


项目改造范围,也再次明晰。


除原鱼珠旧城外,97年竣工的东村小区也在改造范围之内。


“东村”,其实只是当地人的称呼。


实际上这里是曾经的鱼珠木材厂生活区,也是鱼木小区的最后一期。


|鱼珠旧城改造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建厂初期,鱼珠木材厂是国家木材仓库和调拨点,是由原国有大型木材综合加工企业。


也就是说,东村小区原是单位“大院”,极为体面,虽然后来林产集团破产,由广物购入,也并未动摇其地位。


建成不久后的2000年,这一单位集资房,与“大本营”鱼木小区搭上了房改的“末班车”,取得独立产权,价值实现了跃升。


9层楼高的“崭新”建筑,在一众低矮、破旧的民房中,格外显眼。


一位婆婆向我们透露,鱼珠居民们与东村小区业主基本上没什么来往,“可能看不起我们,感觉是贫民区不值钱。”


|东村小区与拆除中的鱼珠旧屋


逢年过节,鱼珠居民时有酒庆贺,东村也并未参与。


不难看出,虽然被划入同一改造范围,但双方却是割裂开的独立个体。


2


鱼珠正式开启改造,还是在2014年前后,但也是不温不火,直到去年3月项目完成招标后,才有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对于改造的看法,我们走访了一些居民,各方都有自己的看法。


已签约居民:相信政府,不会烂尾,盼望尽快回迁


陈叔向我们表示,他是在科学城集团中标之后才同意签约的。


这些年来,鱼珠更换了多个施工单位,原计划的2020年交房也没有完成,自己与家人都有顾虑,最担心的就是烂尾。

 

“相信国企,相信政府,有实力去兜底”,陈叔说。


|鱼珠旧城现状


陈叔的观点,得到了李阿姨的支持。


由于不满足老人安置房的申请条件,签约交楼后,她就在外租房居住,虽然有临迁费可以分担一部分,但总归是寄人篱下,房东一升租,随时就要搬走。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对改造不抱希望,直到安置房建设区整理出来,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她说:“至少有个盼头。”


|首开区效果图,仅供参考,实际以政府批复为准


我们常说,旧城改造要比旧村复杂得多,除技术因素外,产权人面临遗产继承、分居、婚姻析产、涉诉等产权分配问题。


而即使是面对这些困难,科学城集团也逐个击破,实现了90%的签约率。


|鱼珠旧城现状@拆神细鹏摄


东村小区:已签未签成“对立”局势,看到安置房才能放心。


但在东村小区这里,依旧是碰了一鼻子灰。


小区一共有148户,但多年来只签了几十户,还有部分是不愿交房的。从去年到现在,更是一户没签。


一位已签约业主向我们透露,对于旧改,他是坚决拥护的,当时也是最早签约的那一批,也对左邻右舍做了动员工作。


但改造的蹉跎,一定程度也影响了他的信心,不知道签约是对是错。


“一些不签约的邻居,会嘲笑你是一场空。”他补充。


一些业主不愿意签约的原因,主要还是不满补偿标准。


|部分东村未签约业主诉求,图源网络


而更多未签约的居民则是还有顾虑,担心交房之后得不到保障,回迁遥遥无期,希望安置房可以先盖起来。


但摆在眼前的是,首开地块早就平整,晒了那么久太阳,却迟迟未见动工。


|复建安置地块示意


不难看出,回迁新房,是居民们淳朴又真挚的愿望。


科学城集团:力保回迁,彰显国有企业使命担当


我们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科学城集团也遭遇了“信访潮”:


有不愿意交证的、有质疑开发商实力,催促回迁的、有投诉施工噪音的、也有反馈水浸街问题的...


|鱼珠旧城现状@拆神细鹏摄


这一点,我们求证了科学城集团工作人员,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包括前文提及的公开信。


对方承认:“我们不只遭遇了信访潮,居民也向公司递交了公开信。”


而当我们问及作为“开发商”会如何作为时,对方一再纠正这一称呼。


在科学城集团看来,作为国企,改造主体身份的取得,重在“合作”,而非“开发”,出发点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从保民生出发。


|鱼珠危房实拍

|鱼珠危房实拍


对他们来说,改造不是机械地拆一座旧城、建一座新城那么简单,在这一个漫长的过程中,既要有现代化改造,也要兼顾人文关怀。


而从市场角度来看,鱼珠旧城也绝对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


鱼珠旧城当时的中标价是14.8亿,现状总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


从规划来看,项目的体量也很小,尤其是宅地极为稀缺,约11万平的居住面积,除解决旧城改造安置需求和政府用3万平预留给九沙社区的安置住宅外,基本没有多余的居住面积。


也就是说,其住宅基本上用于安置,用于销售回血作用很有限。


从这个角度来看,鱼珠旧城改造是实打实解决民生、改善居民生活的项目。


而截止至目前,科学城集团已经支付了大量的拆迁款,至今没有拖欠过居民临迁费,日后还有源源不断的投入。


如果战线拉长,资金还要进一步沉淀。



即使是出于国企的责任与担当,也不想就此扎在泥潭里,“肯定是希望早点处理好,再拖下去居民会丧失信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城集团与居民,利益都是一致的。


项目如果停滞不前,谁都耗不起。


他们深知,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让居民尽早回迁,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拆除中的鱼珠旧城


3


实际上,不是开发商不愿意去建设首开区,而是这涉及到供地的程序。


规划图显示,鱼珠旧城项目被划分为四个规划单元,其中项目首开区与东村小区同属AP0518011单元,属二类居住兼容商业用地(R2/B1)。


用地面积2.5万平,计容建面≤13.1万平,限高150米。


| 图片来源: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按照粤府〔2009〕78号和穗府办规〔2019〕5号相关规定,一个单元地块就是一个整体,简单来说,想要供地,就得先完成地上建筑物拆除和平整土地的工作。


| 图片来源: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也就是说,只有东村小区以及其它暂未签约的房屋签约、拆除完成,整个地块才能正式开建。


但是,如果按照这样来执行,整个改造周期将会被纵向拉长。


不过,相信大家也听说过“首开先建”这一黄埔特色旧改政策。


“首开先建”,即“首开区”先行动工建设,实现“拆一片、建一片”,最大限度压缩居民回迁的过渡期。


不久前黄埔发布的城市更新信任筹建4.0(穗埔府办〔2022〕5 号),就是在强调这一点。


👉黄埔旧改最新动作:全力保复建,保回迁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文件的适用范围,是“城市更新项目”,不是只针对旧村。


背靠政策,这对鱼珠旧城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推进路径。


而当时鱼珠的招标文件也明确了,中标人在任一规划管理单元内进行建设时,应优先进行相对应规划管理单元内的安置房建设。


同样强调了优先进行安置房建设。


| 图片来源: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但想让政策真正落地,却遇到了实际性的困难。


和旧村集体土地不同,旧城改造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产权独立,还在私人手里,执行起来或许会有产权纠纷。


没有先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现在又有了一个前提——先统一收证,再办理相关手续。


因为从相关政策来看,同一个地块不能存在两个产权证。


如果原有的产权证不注销,就会影响用地报批手续,影响回迁房的建设进度。


像文冲、笔村,都是这么做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集体土地,一个是国有土地。


|2020年文冲相关公告


据了解,科学城集团提出每月临迁费多补贴15元/平,也就是一共45元/平/月,来鼓励首开区已签约居民交证。


不过,我们走访了多位居民,均表示不同意交证。


“增加临迁费是好事,但如果前提是要把房产证上交,我接受不了。”一位居民说。


不愿意上交,意味着会影响土地审批手续,项目也就无法实现“首开先建”。


最主要的顾虑,还是担心交完证后没有保障,只有回迁房先盖起来才有信心。


对居民不愿意交证的情况,科学城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向我们表示“能理解,正在探讨其他方案。”


鸡生蛋,蛋生鸡,绕着绕着,又回到了原点,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 鱼珠改造宣传标语@拆神细鹏摄


4


其实,从政策趋势上看,或许有更好的解决路径。


无论是前文提到的信任筹建4.0,还是黄埔即将到来的城市更新3.0,都在强调一个主题:


加快推进“首开先建”,力保回迁安置。


在保障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历史文物古建等前提下,将进一步精简规划、建设相关行政许可的流程手续,确保居民尽早回迁。


|时至今日,鱼珠仍频频“水浸街”


对鱼珠城改面临的现实问题,如果能有机会适当“开绿灯”,容缺审批,允许首开区先行建设,才能给予居民信心,以拆促签、以建促签


如果借用采访中已签约居民的观点,刨去东村小区,先对除东村小区之外进行供地,也能实现破局。


如果综合考虑东村小区实际情况,采取分期推进,抑或是参考南洋电器厂二期转为微改造等,避免拖慢整个项目进度,也是一个方法



| 鱼珠旧城现状@拆神细鹏摄


其实,在一系列采访中,触动我最深的,是陈叔转述他90多岁的母亲的话。


“我年纪大了,担心搬出鱼珠,不适应周边环境和人,死得快,不想搬动,一直迟疑不签。”


后来,在签约工作人员及家人的开解下,认识到了改造的重要性,为了后代儿孙福,才终于点头,住进了老人安置房。


“大家还是邻里好朋友,生活过得去。”她说。


但老人恋家,总盼望能早点回迁:“早日回迁,能见到更多以前的老街坊,我肯定会长寿。”


| 鱼珠老人安置房@拆神细鹏摄


安土重迁,故土难离,这是许多老人不愿离开的原因。


也正是因为如此,面对这些下定决心响应签约,却难圆“回迁梦”的居民,最好的破解之道,就是加快建设安置房。



据了解,目前,在街道、区更新局的支持和指导下,科学城集团已编制首开区信任筹建方案,待政府审批。


希望各方都能等来一个好结果。


————旧改秘密,偷偷说给你听————

扫一扫图片,备注区域/房企(中介勿扰),添加小编微信,加入黄埔楼市、旧改讨论群!

🔽
点击查看
往期精彩内容

【话题】东邪西毒,白云湖斗得过科学城吗?

【政策】微改造后,房东要涨房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