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和内地买房后,我发现还是香港最划算!
虽然我一直是个热衷搞钱的奔三"独立女性",但香港置业原本并不在我的长期计划内。
一来香港呎价贵,想要住得宽敞些,大平层没有上亿也要三四千万,着实买不起。二来之前在海对面有置业,家人也在深圳长居,而且我也没有在香港购置婚房的需求。三是有在深圳创业的计划,觉得在深圳投入更符合自己的长期规划。
然而魔幻的2020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也包括我的!
01
我买房是为了保值
疫情期间大部分时间wfh,周末为了保持social distance也都宅在家,无聊之下我花了些时间研究理财。但尝试下来对很多理财渠道不是很有信心,很害怕资产缩水。比较下来,我还是更看好房子。
在香港,最稳妥、最保值的投资,还是买房!
我家窗外的景色
香港房子的抗风险能力很强,这次在动荡和疫情的双重打击下,房价也没有明显波动。更关键的是,香港刚需基数实在太大了,即使短线没有升值趋势,长线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
再者,疫情期间无法和内地自由往来了,觉得在香港有个自己的小窝,即使不大,也挺安稳的。
我家的会所
最重要的是,换永居时带着打折就得买,不买就亏了的典型消费心理,想着不用交额外30%的税,就好像一下子能省很多钱,划算!
虽然有了想法,最开始我还完全是抱着window shopping的心态,了解了解总是好的。我迈出第一步的方式是咨询专家(其实就是问了问在香港买了房子的朋友)+ desktop research。
这是我后来选择的房子
在和朋友的探讨中我不断细化了自己的需求:
面积上:暂时就一个人住,宽敞舒适即可;
位置上:更倾向于返工时间半小时内、交通方便的楼盘;
楼龄上:女生独居,喜欢设施较新、安保齐全,十五年以内的大型屋苑或在卖新楼;
配套上:作为社畜希望家楼下就有超市和商场,当然这个在香港是很容易实现的。
顺着这个方向,我开始大量搜索在售楼盘,熟悉房型和开发商,也开始联系房产中介约看样板间和二手房。
02
我与中介的battle之路
当时我用来搜索房源的App主要是三大地产中介出的:中原地产、利嘉阁、美联物业app。这几家线上数字化做得不错,线下门店铺得也很广。
同时我也会从一些提供房源的第三方平台了解市场价格,比如28Hse,Spacious等。本地人看28Hse比较多,Spacious则是以英文post为主。这些平台上的信息都是持牌地产经纪发出的,但正因为执证就能发帖,它的可信度就远低于前面三个官方App。
我也是被中介坑了几次才摸出了门道!
一些经纪专门发布低价盘,whatsapp联系之后却说这个低价盘已经卖出了,还有同小区其他价位的盘想不想看。
即使不去看,你的whatsapp已被掌握,有的agent会每天发房产“早报”,发楼市利好消息和新盘,更有甚者会打电话“骚扰”。经常关注几个特定楼盘并且和agent有过接触后,很快就能辨认出哪些是不真实房源。
想省去麻烦,还是比较建议大家直接去参考大公司的房源信息,避开没有标注公司的个人中介。
线上筛选和了解楼盘后,最重要的还是实地考察。如果说之前是和中介隔空斗法,接下来就是线下过招!
我试过用App线上约中介见面,也试过直接walk in去中介门店约看,体验感差别不大。但建议大家避开小作坊中介,专业度低不说,还比较喜欢“抱团出战”。
我第一次看楼是在28Hse上约的香港置业中介,本来想去看万科在西边街的新楼盘,但尾盘已经所剩无几,于是就约看了当时比较火的西营盘艺里坊。
艺里坊
因为自己一个人看房,特地找了女生中介,见面却发现她带了两个男中介,而且男中介全程“夹击式”介绍,那个女生更像学徒,一直在听前辈传授话术,全程说不超过十句话。
香港新楼大多是期房,楼还没有建好就开卖了,香港的示范单位一般设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商场。艺里坊的示范单位是在ifc,在实地踩盘(看过楼盘的施工工地)之后,我就随着中介到了样板间。
就在看过示范单位后,又一个男中介现场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四个人围着我开启了疯狂推销模式,并且反复催促我当天立马入票(一般是缴纳十几万去认筹,之后用来抽签)。
艺里坊样板间
最后不堪其扰的我借口信用卡额度不够、现金在定存里当天取不出来,才摆脱他们。
03
我有了第一个香港小房子
再简单说说楼盘,艺里坊是小户型为主,就在西营盘地铁口,开发商恒基提前布局了同名潮流街区和网红打卡涂鸦墙,整体氛围还是不错的。即使自己不住,毗邻中环的港岛西在租售比上也一直是有目共睹。
艺里坊主要房型我记得有Studio、一房和两房,呎价3万左右。Studio只有不到200呎,一房也只有250呎左右,两房300多呎,均价在千万以上。但楼高有3.5米,空间感还可以。因为是第一次看房,体验也非常不好,我只是拿了些宣传单和价格表做参考。但不得不感叹,20多平方米能做出一室一厅的,估计只有香港了……
艺里坊
之后我看了很多油管上的香港上车置业频道,比如PropertyGo by 上楼德、CKBRO置家兄弟等等,不仅可以快速掌握很多专业术语,让我在中介面前从小白火箭进阶成中阶选手,还能考古到一些期房和楼龄较新楼盘的户型、验楼、风水研究,个人觉得非常有帮助。
疫情恢复一点后,我就约上同样有买楼想法的朋友。看的楼盘主要集中在西营盘、上环、湾仔、九龙、奥运、南昌这几个交通便利的地段。
一圈看下来,在图片阶段心仪的很多楼盘都被pass掉了,有的因为离地铁站实际步行比想象远,有的因为路上弯弯绕绕通勤不方便,还有就是照片和现场差别大。看了大概十几个楼盘二三十个户型后,我最终将选择范围缩小到了几个重点新楼和有尾盘在售的屋苑。
我家楼下
在选定了西营盘和九龙站附近的几个重点楼盘之后,我反复去看了三四次,锁定了几个还算中意的户型,但最价格我觉得还是超了预算的,就索性再等等。
会所的健身房
过了半个月,中介打给我说有我喜欢的户型急售,楼层也是我喜欢的中高层,视野非常开阔,就立马奔赴现场。其实同一个户型我之前已经看过两次了,而且小区环境也非常符合我的偏好:楼龄3年内、交通便利、会所大且舒适、安保特别严格、楼下就有商场和超市……于是当晚就签约啦!
会所
早在看楼过程中我已经了解首付和贷款政策,中介也会帮忙讲解。如果看楼初期想先研究再去接触银行,中原、美联App的计算功能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只是个大概参考。
我在确定了几个目标楼盘后,就找中介推荐了各个银行的按揭客户经理,和他们一一了解了各家贷款要求、利率和其他细节。
这个小区的绿化真的很不错!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香港的贷款,尤其是二手楼是需要在签了临时买卖合约之后才自主申请的,签临时买卖合约时需要支付"细定"(即临时定金),一般为楼价的3-5%,其他手续在两个月内基本就办理完成了。
这种先付定金再贷款的方式,再加上银行贷款又有压力测试的流程,就导致了"挞定"风险的出现,对自由职业者、非固定薪资的人尤其不友好。建议大家先和银行确认压力测试是否能过,再去签临约。
会所
我属于固定薪资类别,算是银行比较容易批贷的群体。但因为是第一次申请贷款,还是有点紧张的,反复和中介还有银行沟通了很多次,确定万无一失。
如果是固定薪资但薪资未达到银行压力测试标准的话,香港还允许联合贷款。联合贷款人需要是固定薪资,且需要提供工资流水等有效证明。当然这种方式会占掉朋友或亲人的贷款名额,也就是说下次朋友或者亲戚再想贷款,额度是要扣除和你联合贷款的额度的。
04
大湾区买房,还是香港划算!
其实比较了香港和大湾区的政策和利率,我发现在香港买房真的很划算!
首先,香港放宽了贷款的政策,800万或以下最高可借9成,800至900万最高可借8至9成,900至1000万最高可借8成。当然,这个计划只适合首次置业的上车人士,而且银行有压力测试。
窗外的景色
而开发商也会向买家提供贷款,大多由发展商旗下财务公司提供。由于按揭由财务公司主理,买家不用经银行审批,甚至不用入息审查或压力测试,但是利率相比银行要高一些。
即便如此,香港的按揭利率也比内地低很多。香港的按揭利率有两种,基本都在2.5%左右。
相比于深圳首套房三成首付和5.1%的贷款利率,是不是完胜?
会所
虽然这不是自己名下的第一套房子,也不是第一次经历看楼买楼的过程,和在内地买房相比,我觉得在香港买下这个小窝的经历更让我难忘。从研究、看楼、签约、见律师、收楼到装修、搬入,整个过程都是自己默默完成的,首付自己来出,贷款也是自己来供。从开始看楼,到决定交定金申请贷款,我大概用了两个月。
很多前辈可能会觉得也太快太草率了吧,我觉得有些事情很看运气和缘分。也希望不管计划买房还是随遇而安的港漂们都能住到自己心仪的房子,有自己舒适的小窝。
当然,房子不等于归宿,家人才是。
-END-
/
买
房
研
究
员
/
@一只芝士荔枝
平平无奇但很努力的甜美中年女纸
/ 往 期 推 荐 /
滑动查看更多
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