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4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18)--菜品鱼鲜篇:荷包蛋滚喜头鱼

园地作者 一枚园地lll 2021-03-10
(作者制作的喜头滚荷包蛋)

武汉味道菜品鱼鲜篇--荷包蛋滚喜头鱼

风 | 文

武汉的喜头鱼就是鲫鱼,差不多四两左右的,太小的太大的都不对,武汉人要吃不大不小的。

为什么武汉人叫它喜头呢?

过去码头城市起家的武汉,贩夫走卒们斗大的字不认得一箩筐,鱼贩写鲫鱼常写为吉鱼,可是买鱼的也有不认识吉字的,但吉字是过去结婚时贴的红双喜字的上半截,所以人们就读成喜头。这样,鲫鱼就成了喜头鱼了。

记得我三四岁时,还不识“游泳”二字,家里来了客人,就被大人支使着去跑腿买烟。我会告诉营业员,要那个“洗澡的烟”,每次也能胜利完成任务,买到武汉的“游泳”牌香烟。

鲫鱼被武汉人叫做喜头,不知道是否和添丁进口以后,武汉嫂子坐月子发奶也有关系?武汉生了小伢想要产妇奶水足,喝两顿鲫鱼汤就秒变奶牛。

这喜字比鲫字更喜气,更容易记住。武汉人也蛮喜欢“头”(佗)字,比如“欢喜佗”,都表达了人们图喜庆、求吉利、讨口彩的心理。

鲫鱼在北方不受欢迎,北方的淡水鱼里鲤鱼为尊,酒店常上黄河鲤鱼什么的,我一般不怎么下箸。北方人不喜欢鲫鱼,因为河流不多鲫鱼产量少,而鲫鱼刺又多。

在威海人们就只喜欢吃肉多和刺少的海鱼,比如鲅鱼。而武汉人唆刺(吐鱼刺)完全不在话下,吃鱼吃出一副完整的鱼骨架,是武汉人的基本功。

说来吃满是细刺的鲫鱼,我们如今基本上不刺,因为每个湖北人童年时都已卡过,算是湖北人资格认证的基础,长大了偶尔还卡,算是温故而知新,都没当回事。

比如这次疫情之中拍摄的“陪老人看夕阳”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人习惯称为“附一”(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或者“省人民”(湖北省人民医院)。我过去就曾挂急诊到这里解决鱼刺卡喉,当班医生四两拨千金的轻易解决了……

我最常做的是喜头炖汤,喜头豆腐汤,喜头姬菇汤等等,喜头鱼汤最是平易近人。

疫情期间,我在威海做的是家庭快手菜“喜头滚荷包蛋”,这也是过去我在武汉常做的家常下饭菜,连汤带水。

(作者制作荷包蛋滚喜头鱼的流程)

如果在武汉,我还会掐点紫苏叶子一起来煮汤。但在威海,没有紫色的紫苏,只有绿色的苏子叶,那是威海的韩餐和东北菜馆用来包烤肉吃的。

烧喜头鱼、烧田螺、炒黄瓜,加放紫苏,也是一部份武汉市民的习惯,这大约是湖南人带过来的偏好。

我经常说,武汉人是“拿来主义”,全国各地的饮食几乎都能在武汉吃到。只要好吃,武汉人一概拿来享用,不拘一格也是武汉人的特点。

新春佳节烧一条喜头鱼,祝愿朋友们新春大吉,欢欢喜喜。

(待续)


【作者简介】风,大别山人,根在武汉,现居威海。追随方方三十余年的忠实读者。一枚园地耕耘者。

(本文编辑:安然以待)

“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安然以待的茶店。

本文图片来作者,文章所诉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一枚园地lll       一枚园地ll      一枚新园地(防止失联,敬请同时关注)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编辑微信:anranyodai(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17)--菜品鱼鲜篇:黄骨鱼

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16)--菜品鱼鲜篇:草鱼、青鱼和鲩鱼

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15)-- 菜品鱼鲜篇:鲈鱼

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14)-- 菜品鱼鲜篇:桂鱼


逍遥游:你来了,春天也就来了 - 给小满

一枚:春节除夕,大卫与女儿弹唱《一剪梅》

只若初见:年事如烟

民声Ⅲ系列      说事儿系列

安然以待说茶系列





一枚园地III
我手写我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