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7-2)



一生必读的巨著: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温馨提示:阅读前,让我们一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普度王子行布施(2)


       送走儿女,普度王子不觉心生悲悯,同时心里也焦灼不安。他想到:两个孩子均为赤脚,而毫无惭愧心之婆罗门一路之上又必鞭打他们。待他们以后充当奴仆时,生存境遇只会愈发痛苦不堪。他们如若饥渴难耐,恐连一乞讨饮食之地都了不可得。我布施之心虽很强烈,但两小儿确实是在遭受痛苦。


       就在王子如是思维之时,妻子玛直也遭遇一系列不吉祥之征兆。她不再采摘野果、野菜就向家中飞奔,但沿途却碰到许多凶猛、令人恐怖之野兽挡住去路,使之无法及时回家。终于到家后,儿女以前常常迎接她的地方,孩子们经常嬉耍之地都不见两小孩踪影。玛直不安地想到:孩子们是否在玩耍时已熟睡?还是在森林中迷失方向?或者嫌我归来太晚而心生怨恨?要么就是在躲避我?他们会不会已被淹死?就算被其它猛兽吞食,也该有鸟鸣以示端倪,为何现在却音信皆无?我忧心如焚,这可如何是好?想到这,玛直顿感天旋地转,整个森林也好像在发生震颤。玛直感觉恶兆连连,于是更加焦虑不安。她又如是思维到:但愿夫君与儿女均健康平安、一切吉祥如意。


        玛直将采摘的野菜、果子放于一处,就问普度孩子们到底在哪里?王子暗想:妻子对孩子如此疼爱,如我直接挑明,她断不会接受。于是王子就沉默不语。


        玛直未见小孩,问普度,普度又不说话,玛直预感到定有不测之事发生。于是她边哭边说:“不见我们儿女,你又默不作声,这真令我伤心难过。”言毕即昏厥倒地。


        普度将她放于草垫之上,不断用凉水浇洒她身体,不多久,玛直又苏醒过来。


        王子这才说道:“我怕你承受不了,故未向你明说。今日从远道来一婆罗门向我讨要孩子,我已把儿女全部布施与他,望你了知后万勿痛苦,亦无需伤心。如有人索取,我连自身生命也在所不惜。希望你能随喜我之布施。”


        玛直听罢稍感宽慰,她对丈夫说:“我原本担心孩子已死,听到他俩尚存活于世,我方感安慰。”言讫,玛直就将孩子过去常玩之玩具抱于怀里。此时,玛直又望见与儿女经常嬉耍之小动物,情不自禁就边看边哭起来。她又看见地上零乱脚印,立刻猜想这定是婆罗门以凶暴方式将儿女拖走所致,一想到这里,便又忍不住再三哀叹一番。


        王子劝解道:“我们布施一双儿女非为获取轮回安乐与世间名声,纯粹只为获得无上圆满佛果。”听完王子此番真心表白,玛直方感心又重回平静,她之心态渐渐清净、稳固起来。为让王子生欢喜心,玛直便说道:“你这种布施实属稀有难得,将来如你要布施我,我也会心甘情愿。”


        此时,整个山河大地开始震动,诸天人观察大地震动因缘时,方才了知此乃普度王子布施儿女所致。


        帝释天为深入观察普度后面之布施行为能否持久、稳固,就于第二天幻化成婆罗门之形象向普度索要妻子。普度欢喜布施,帝释天则现出身相,并未领走玛直,且安慰他俩道:“无需担心,两小孩已平安回到你父王那里。”


        原来当婆罗门把两个小孩带到西步瓦国后,国中人民亲眼目睹普度王子行常人难行之布施义举后,均对普度王子生起信心。国王则立刻买下两个孙儿,又令普度王子火速回宫,并让其登上王位。普度王子这下乃得以行广大布施利益众生,人们均称赞他为“大施主”。婆罗门则因卖掉两个孩子而大发横财,以致他朋友纷纷趋炎附势道:“你真有福分,你已依赖上普度王子。”婆罗门却厚颜无耻地说道:“普度王子并未赐予我任何福分,是我自己成为殊胜婆罗门高贵种姓供田的缘故,才致广积财富。”如是忘恩负义之徒就是后来的提婆达多。


        

回向偈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普贤行愿品》

 


 目录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译序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释迦佛修法仪轨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一、功德品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5)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6-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8)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9)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0)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6)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二、发愿品(17)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3-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4-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1)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2)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3)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4)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6-5)


有声书《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三、布施品(7-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