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低代码:软件行业的“新能源车”

游勇 数智前线 2023-02-10


低代码应用数和开发者规模在迅速增长,但围绕低代码的争议也一直存在。此前有观点认为低代码会带来一场开发方式的革命,但一位低代码行业从业者将低代码和传统软件比喻为 “新能源车跟油车的关系”:“短时间很难完全替代,但长远的趋势很明显。”


文|游勇
编|徐鑫


500万,这是钉钉上用低代码搭建的应用数量。

“我们认为未来至少80%的应用由业务人员来开发,低代码以后就会变成员工的基本能力。”阿里云总裁张建锋在11月3日的云栖大会上的判断,低代码被寄予厚望。

从面世之初只能搭建最简单的表单和流程,到逐步走向“深水区”,渗入企业的核心业务场景,低代码在过去的两年之中,也曾遭受过种种质疑:是否真的能解决数字化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渗透力?是否只能做一些零散的边角需求,甚至带来更多的数据孤岛?是否只能解决中小企业的需求,在大企业中缺乏用武之地?

低代码应用数和开发者规模的迅速增长,无法完全回应这些质疑,但低代码给企业乃至行业带来的变革,可以成为切实的答案。


01
500万应用的下一步,“深”入行业


两年前,钉钉低代码平台推出时,就曾宣布将在三年内通过低代码搭建1000万个应用。如今时间过去一半,也正好有500万左右的应用在钉钉低代码诞生。

根据此前钉钉披露的数据,低代码应用量在过去一两年经历了跳跃式增长。2021年3月底,钉钉上的低代码应用数量仅为38万,到了当年8月底,增长至86万,12月底增长至240万。

低代码作为一种改变传统开发模式的方式,它将复用的代码模块化、可视化,让用户无需或少量编写代码就可快速搭建各种应用。“好比当下流行的预制菜。”一位业内人士比喻。预制菜是通过提前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用户简单加热就能食用,也算在便利和美味之间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这种优势在行业内已经有了共识。“低代码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福音。”阿内咖咖创始人张国有对数智前线说,作为以低代码搭建制造业解决方案为特色的服务商,阿内咖咖服务的大部分都是中小型客户。几天前,浙江瑞安一位做精加工的客户来跟他交流。这位客户之前咨询过传统做MES系统的厂商,对方给出的方案需要近百万的费用。

对于一家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显然难以承受。但张国有从仓库到生产采购到销售就全模块用低代码做出来,前后包括交付实施才五六万块钱,15天左右就完成落地。

张国有自身的企业也在享受着低代码的红利。以前,他的数十名员工里,有一半都是技术开发人员,现在只有四五位在做产品和技术开发,大部分变成了低代码交付人员。后者的优势在于,他们不需要太强的技术功底,整体薪资比专业的技术开发人员也更低。

除了钉钉,国内互联网科技大厂也早已陆续推出低代码平台。比如华为的应用魔方AppCube,腾讯云微搭,百度爱速搭等。

微软也是低代码的拥趸。2022年的微软Microsoft Ignite大会上,微软CEO纳德拉做了一个预判:到2025年,为企业部署的70%的新应用程序将使用低代码或无代码工具。而在两年前的同一活动上,纳德拉更是将低代码开发称为“微软2019年及以后最大的赌注之一”。

“低代码/无代码编程能力变成一个与Word、Excel、PPT一样普及的基本办公职业技能。”微软中国CTO韦青在自己的专栏《万物重构》中也写到。

Gartner则预测,2024年应用软件开发活动中65%将通过低代码完成,75%的大企业将使用至少4个低代码开发工具进行应用开发。

赛道火热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低代码在IT领域的渗透率并不算太高。Gartner预估,2021年至2026年间,中国 LCAP(低代码应用平台)市场收入将以25.4%的复合年增长率加速增长。但目前低代码软件在企业软件市场的渗透率还不到 1%。

如今,随着钉钉低代码的应用数突破500万,行业之后会往何处发展?

数智前线获悉,在应用数稳步增长的同时,钉钉打的“算盘”,是让低代码和细分行业深度融合,打造出带行业属性的应用,同时,让低代码成为包括“酷应用”在内的新形态产品的搭建工具。

钉钉的逻辑在于,一方面通过低代码平台将企业原本的开发简化,另一方面,这些有行业know-how的应用,未来或可在钉钉上架销售,因为钉钉上有2100万组织,背后对应着海量的B端需求。这就既解决了开发的难题,又解决了软件销路的问题,“他们想做成这样的事”。

另外,低代码目前已经具备了直接搭建“酷应用”的能力,在聊天页面中即可开启低代码搭建的酷应用,无需像以前那样,打开一个应用,先要打开宜搭的应用市场,搜到之后再去建立应用。现在直接在聊天的场景中出现,入口更浅。


02
变革并非“颠覆”,实用才是本色


过去多年业内的一个困扰是,低代码是否只能在一些简单的流程、报表应用上发挥作用,能否打入比如ERP软件、财务管理软件、MES软件等企业核心业务的需求?

仅仅两年以前,说低代码能够进入企业核心业务,还显得很缺乏说服力。

张国有接触低代码是2017年,最早搭建的都是表单、流程、报表这类简单的场景。他从事的是制造行业的数字化改造,但直到2020年,低代码在制造业报工场景(将生产线的数据自动反馈到系统)中的应用还不是很顺。“中间会有延迟,上下环节很难衔接上,造成重复报工。”

“纯粹用低代码的技术从零搭建一些简单的应用还可以,但真正复杂的应用,底层还是需要全代码的技术。”AA投资创始合伙人王浩泽对数智前线说,低代码更多在一些流程性的应用上作用会大一些。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的“低代码版”已经开始涌现。

“绝大部分东西只要不挑剔的话是可以的,不要追求多么好看和高大上,功能可以实现就行了。”风华新能源CIO罗循衡说。风华新能源也靠氚云搭建了一个ERP。

罗循衡解释,传统的ERP有大量功能是冗余的,而企业只需要核心的功能。如果买一个ERP,然后针对他们的使用习惯做定制化开发,成本会非常高。于是,风华就选择了买一个低代码平台,自己来开发。罗循衡带着一群非IT的同事,开发满足自己需求的ERP模块。

“轻度的ERP是可以用低代码搭建。”王浩泽说,因为ERP这个概念涵盖的东西太多,像采供销人财、物流仓储、沟通的协同等,用低代码给大型企业做ERP还是很困难,但对一些小型应用比较方便。

他透露,现在很多CRM也支持自定义字段和自定义流程,这些都是低代码可以做的,但更底层的东西还是有点技术含量,不是客户靠低代码能自己拉一个复杂的应用出来。

简道云联合创始人单兰杰也曾说,即便是低代码产品,对于中大型企业也很难代替CRM、ERP等核心业务系统,目前低代码主要应用场景是面向业务用户的快速补充开发。“企业长尾边缘的非核心的业务需求数量其实还是蛮大的。”

张国有透露,现在低代码也在走向更复杂和更核心的场景,比如报工、工单支付、OCR识别、发票识别报销等,“客户在推动着厂家往前走。”

他将低代码和传统软件比喻为 “新能源车跟油车的关系”:“短时间很难完全替代,但长远的趋势很明显。”

其实,在实际应用场景里,低代码带来的“变革”并非对于传统软件的“替代”。

因为,虽然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通过购买或自行搭建,上了很多数字化系统,如果要将这些成本高企、并且仍在发挥作用的系统“替换”掉,显然不是经济实用的数字化路径。

如何更好地连接和打通低代码应用与原有系统,也就是“利旧”,才是低代码至关重要的课题。

比如江苏无锡的远东控股集团,有一万多名员工,整个集团五六百种审批表单,但通过钉钉+低代码,远东用自己搭建的OA系统替换掉了使用十年的外购OA,并将SRM、ERP、财务等系统都集成上来,彼此之间的数据打通。

张国有接触了不少大型企业使用低代码的情况,大型企业里的ERP、MES系统,都不会用低代码去搭建,但在解决这些系统相互集成、彼此数据连通、消除数据孤岛这类问题方面,低代码是价廉物美的选择。

当然,大企业的庞大业务量和数据量,也让当下的低代码遇到了一些发展瓶颈。“未来的发展还是在云底端如何去改造或者加深计算的能力。”张国有说。

钉钉宜搭负责人叶周全告诉数智前线,云原生给低代码提供了很好的弹性,可以快速满足扩容的需求。目前,宜搭上有几家客户的数据量突破了千万,“云的弹性、扩容、安全,在帮忙做兜底”。


03

低代码将成为谁的利器?

低代码由于其较低成本和较低开发难度的特性,一度被认为推动了全民开发、开发平权。以前,开发的优势掌握在中大型企业手中;现在,连一线业务人员也可以上手开发应用,解决了企业中“IT不懂业务,业务不懂IT”的局面。

正如张建锋在开头所言,“未来,80%应用由业务人员开发。”从钉钉披露的一组数据就可以看到类似的趋势,钉钉上每10个低代码开发者,就有1个是财务,1个是人事,1个是行政。像一汽大众有500位低代码开发者,其中90%是来自一线的业务人员。

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是,公司前台以前给员工发放礼品,需要拿一张表格逐一登记,费时还容易出错,但现在他们可以直接拖拉拽做一个小应用,员工扫二维码领取。这种小应用对一线人员的能力和要求并不高,半个小时就能完成,但能很好地解决日常工作的需求。

氚云总经理詹萧也提到过类似的趋势:“早期我们客户都是IT人员,现在越来越多企业的HR、财务、行政、物流、销售,直接找上门来,觉得这个产品比较符合他的需求。”比如,氚云服务的客户民生证券,其项目经理就用低代码平台搭建了一个投后管理系统。

“一方面,百分之六七十的低代码使用者是不太会用IT和代码的一线人员,另一方面,企业里的IT人员更能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来搭建核心应用,还有服务商,他们可以基于低代码做快速和低成本的交付。”叶周全告诉数智前线。

“低代码确实也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对编程的理解能力。”张国有说。根据他的经验,直接用低代码进行业务系统搭建的主要有两类群体:一个是小企业的老板,另一个是大企业里的信息化团队。

回溯低代码近两年来的发展,不难看出,低代码改变的是应用的开发方式,而非应用的开发群体。它让非IT人员有了开发应用的途径,也让专业的IT人员有了更具效率的开发工具,这同样不是一个“革谁的命”的问题。

当然,搭建越复杂、越深度的应用,所需的IT知识越多,随着低代码日益深入企业业务的核心场景,开发者所面临的挑战也远远比表单和流程要复杂,目前距离一线业务人员大规模使用低代码的理想场景尚有距离,但业务人员+IT人员+交付服务商的阶梯式开发矩阵,让低代码可以应对更多需求场景,从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可否认,500万应用对于国内低代码行业而言是一个里程碑。但对于步入深水区的数字化进程来说,这或许才是“入水”的第一步。我们已经见惯了飞速增长的数字,而在数字的背后,更重要的是“沉”下来,时间自会证明,变革始于两脚沾泥的每一步。


©本文为数智前线(szqx1991)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联系后台






文章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