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如何下好“共同富裕”这盘棋?

浙江大学 启真新论 2022-07-15

在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如何协调不同目标、不同主体的关系,从而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要求我国在自身纵向比较意义上有快速的生产力进步,还要求在横向比较意义上有较之资本主义国家更快的生产力进步。唯其如此,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提高、丰富和多样化的需求,才能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步较慢甚至停滞的生产力,无法支撑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一要为全体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技能水平和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二要畅通城乡区域行业间流动和向上流动的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三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夯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四要提升经济循环效率。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五要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壮大共同富裕根基。


其次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把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两极分化、富的人和穷的人之间出现不可逾越的鸿沟,不是社会主义。在不断做大蛋糕、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加合理地分配好蛋糕,形成既鼓励人人尽力也保障人人享有的局面,才能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控制收入和财富差距,一要形成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二要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再分配环节的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三要鼓励和引导三次分配,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


再次要着力把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缩小到合理范围内。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人民群众享有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城乡和区域差距较大会导致大量人口常态性地处于流动和迁徙状态中,缺乏融入感、归属感、认同感,无法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结构。


控制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一要尊重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切实消除制度障碍,为处于跨地区流动、城乡之间流动状态的人口和劳动力创造政策便利,推动外来人口全方位融入城市、融入常住地,享受均等公共服务。二要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三要大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四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要织密平等普惠的社会保障网。


最后要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各种要素、资产和产品之间合理而稳定的相对价格体系,既是引导要素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不断做大蛋糕的前提,也是形成合理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的前提。相对价格体系不合理、相对价格水平大起大落,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所以,要围绕共同富裕的目标,把握好财产性收入和一般劳动收入的关系,降低供给弹性较小的产品和要素相对于供给弹性很大的产品和要素的价格水平,强化对创新和劳动的激励。


促进共同富裕还涉及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比如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更美好宜居的生态和生活环境,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有利于共同富裕的社会氛围等,需要全社会共同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刘培林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第007版(专版)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选稿编辑:孙萌 杨程越

今日编辑:谭慧琳

图片来源:刘周《杭州初印象》

责任编辑:江宁宁 金云云


往期文章:

劳动教育:面向人民 创造未来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空间变革

加强汉字研究,传承传播中华文明

清明节中的中国密码

雄安五年:打造全球典范城市

张蔚文 | 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迈向共同富裕的微观抓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