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3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三少爷的剑:论跟风而起的“反对”

一枚园地ll 2021-02-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剑语诗话 Author 三少爷的剑666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张爱玲的文章,底下评论很少就文本评价讨论,却多是对张爱玲曾是胡兰成妻子的身份进行攻讦:“汉奸老婆的文字不看也罢!”“一个和汉奸勾勾搭搭的女人能写出什么好文字?”“汉奸女人,何来好文?”


很显然,这类人不但没读张爱玲的文字,也混淆了张爱玲作为独立个体的身份。按照这些人的逻辑,难道犯罪分子的家人也要遭受株连?即便抛开“胡妻”的身份,将张爱玲定性为汉奸文人也站不住脚。


上世纪49年前后,上海读者乐见张爱玲《多少恨》的发表,柯灵推荐张爱玲的《传奇》,桑弧请张爱玲为电影编写剧本,金石名家邓散木为《传奇》题名,夏衍邀请张爱玲参加文联会议(夏衍自称受总理指示),全没有视张爱玲为汉奸、文化汉奸的自觉。难道这些文化界大咖全都失节,或头脑不清醒么?


对张爱玲的争议从未停息,延宕多年的污蔑也从未消失。而相当一部分诋毁张爱玲的网民根本没有阅读过张爱玲的作品,也并不了解张爱玲的经历。



评价一个人或一个人的作品,当然可以批评,但批评也要有理有据,“骂大街”式的批判行为,无法让人看不出对批判者对事物本身的观点,有时候反而彰显了批判者的水平和素养。


曾经在某个微信群里,有个群友起他推崇周作人的作品,另一个群友立即就说:“我从来不看周作人的书,垃圾。”

这种“从来不看”却妄下结论的做派,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按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发言权,但对这类人而言,发言权变成了“口舌之快”。而一旦这种“口舌之快”裹挟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等“伟大”的命题,就非常容易冲击人们的理智,各种附和之声也随之而起。


联系近日贾浅浅诗歌在网络上引起的巨大争议,我发现不少人是因为情绪而谩骂,因为节奏而爆粗,因为反对而反对,根本没有耐心地阅读、全面地认识和独立地思考。当代人早已习惯了用“局部”的内容界定“全部”的意义,用部分的认知概括整体的内涵。


作为一名平素也算喜欢读诗写诗的人,起初先看到贾浅浅的几首“屎尿诗”,我也觉得相当不可思议。然而随后,我看了一些她的其他诗作,立刻意识到,我无话可说,因为她的一些诗句,我深知自己没有能力和才华写出来。

一个诗人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有上不了台面的作品,很正常。我们只放大好的作品,或者只放大差的作品,那才不正常。



诗歌并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不是引经据典的粘贴,诗歌的意义在于意象表达,而欣赏诗歌不单单止于视觉层面的认识,更需要对意象表达进行体会和感知。

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能力感受真正的诗歌之美。


对于诗歌的评判,想起2011年湖北诗人车延高诗集《向往温暖》获得鲁迅文学奖,因其特殊身份,大众舆论质疑高官诗人车延高获鲁奖是“买奖”。


公众与鲁奖评委的对立核心在于:车延高的获奖作品《向往温暖》诗集,究竟是“羊羔体”的平庸之作,还是实至名归的鲁奖作品。


有媒体人提出:“未见湖北省作协主席方方站出来,发出只言片语的疑问与指斥。这是因同为该届鲁奖获得者,还是因顾忌车延高亦在湖北的官职?这个疑问,对广大网民而言,注定答案是个未知数。”


对此,方方回应:“车延高获奖,我和大家一样,是在报纸上看到的消息。我当时也很吃惊呀!甚至有不悦之感。车延高八十年代初即发表诗歌。我以前看到的更多是他的政治抒情,并未读他后来的诗作,所以我也有疑问。但是,在读了他的获奖诗作后,我觉得我无话可说。”


“车延高的获奖诗并非网上流传的那些。那些被大家痛骂的诗,是车延高应邀为本地一家非文学期刊《大武汉》写的专栏,相当于命题作文,要求只写武汉的人事及风土。而他的获奖诗集《向往温暖》,并非这些诗。我是作家,看文本说话,而不是根据人家的身份说好说坏。他是官员或不是官员对我来说,没有意义。何况我一非党群众,他哪里管得着我?或许也有更强的诗人们会认为《向往温暖》水平不够获奖,但我看了其它获奖诗人的诗,我没觉得车诗比那些要差。所以,我一个写小说的人,没有能力去指斥他的作品以及指责评委。”


方方说得很明确:一是看文本,不看身份;二是看全部,不看局部。不能因为是官员就对其文笔大加赞赏,文本高于身份;不能因为写过水平一般的命题诗,就否定其他水平较高的作品。

不跟风,不谄媚,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妄加评判,这个看待事物的观点和方式,放在当前贾浅浅诗歌舆论风暴中有着重要的对照和参考意义。



当年,海子被整个诗坛孤立,作品无处发表,得不到承认,1989年春天在山海关自杀。因为当时特殊的社会氛围,海子的死被悄悄神化,而那些原本藐视海子的诗坛把手,一转脸却成了海子的拥趸。在我看来,这是当代中国诗坛相当可耻的一幕。跟风崇拜和跟风批评一样,其实是盲目的正反面。


当大家不得不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时,只有理想主义者,还活在情怀里。但最后的情怀正被跟风而起的“反对”所消解。


2020年上半年,因为方方的封城日记,很多人的朋友圈出现了空前撕裂。我一般除了在朋友圈默默转发,不会主动和身边的人提及社会热点,更不会主动去和朋友们讨论方方日记,因为我知道,大多数人根本不会关心这些。


那时一个同事问我知道日记么?我说知道。他又说:“她写的日记都是听别人说的,不可信。”我问他看过日记么?他说没有。我笑说:“你这话也是听别人说的,同样不可信啊。”相视一笑,再无多言。我知道,对方若不肯花时间去阅读并独立思考,我说再多也是徒劳。


人都有从众心理,能不能摆脱“从众”的控制,是对一个人思考能力的考验。现在网上很多人反对一个观点,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反对什么,只是在随波逐流的时代中,人云亦云,任由情绪主导思维。


想起柏拉图说:“奴隶之所以是奴隶,乃是因为他的行为并不代表自己的思想,而是代表别人的思想。”又想起蒋方舟的那句,“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么他的价值观就会由他身边的人决定,因为他没有别的输入途径,只能模仿身边人,周围流行什么,就跟随什么,永远找不到自己。” 可见,看书总比跟风更能看清自己,找到自己。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说“不”的能力,也有清醒“反对”的能力,而不是混沌跟风,活成一个盲从的机器。




【作者简介】三少爷的剑:九零后。热爱生活的北方人。一枚园地耕耘者。个人微信公号:剑语诗话

相关阅读:
三少爷的剑:方方
三少爷的剑: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 灾难距离我们有多远?
三少爷的剑:所有的“与我无关”,都是恶的一环
三少爷的剑:咏怀
三少爷的剑:但愿迷梦醒,尽是此中人
三少爷的剑:大姐
三少爷的剑:二姐
三少爷的剑:记住历史记住她
(本文编辑:一枚)
“一半烟火以谋生,一半诗意以谋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安然以待的茶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一枚新园地      一枚园地ll       一枚园地lll 
请全部关注,不再失联

征稿:
一枚园地,我手写我心。欢迎您投稿。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编辑微信:mei94539(请注明“投稿”)



点击阅读更多

一枚园地纪念李文亮专辑:
民声IV(28)|| 李文亮周年祭:一首挽歌

雪人 · 眼睛

北大李植:李文亮大夫挽歌十章

紫云岚烟:你的光亮是一片海洋


"现场直击"——方方作品获奖颁奖典礼

独家对话:方方获奖作品背后

丁东:我对一枚园地的期待之一,是成为有良知的文学平台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 民声III系列文章汇总(共183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