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食为师 | 食物行动第九期招募

鱼盐村 2022-05-05


《尔雅·释天》中说到,农历的二月被称为“如月”。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这里的如,是跟随的含义,万物跟随着春天开始生长起来了,十分想邀请你,我们一起跟随着食物,以食为师开启这一段旅程。

 

提到食物,我们会想到什么呢,美食,口味又或是其他的吗,我在想,食物也可能是这些...... 

 

食物是自然,从土地到餐桌,为什么很多人这么热爱做饭,因为农业是直接与生命相连的工作。“农”也代表了自然与感受能力,了解培育生命的感觉,观察生命的循环,瞥见动植物和昆虫的枯萎、死亡所呈现的生死两界,感受事物带来的感动,将昙花一现的人生跟亘久的自然相比较。换句话说,受自然之美而感动,是人类最珍贵的感觉,也是感性的源泉。 

 

食物是教育,一颗苹果种子,只有Ta自己知道如何长成苹果树,我们是在培育健康的土壤,作为协助和支持者,促进Ta长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食物是文化,东北有酸菜,四川有泡菜和酒糟,云南有普洱茶和腊肉,浙江有火腿,广东有酱油,湖南有腐乳,山西有老陈醋,山东有发面馒头和大饼,青海有酸奶,陕西有浆水面,甘肃有甜胚子,新疆有奶疙瘩,内蒙有马奶酪。都是不同地区的人们和自然互动中,产生的人间美味,也承载着本地的丰富文化内涵。 

 

/图片来自网络


透过食物能看改变,三十年的城镇化发展,食物选择的变化也非常巨大,吃食品多了,吃食物少了。越南的小米辣,山东的大葱,甘肃的土豆,大洋彼岸的海鲜,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跟我们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增多的夜宵,凑合吃的早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改变呢。 


透过食物能看生活,人们吃饭和汽车加油一样了吗,外卖多起来了,吃饭的时间反而变少了,线上买菜多了,菜市场变少了,生活的变化越发难以琢磨了。 

 

透过食物更能看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好好吃饭了吗,吃的什么,是否开心。吃好每一顿饭,是练习更好地活在当下,关爱自己从好好吃饭开始。 


食物的背后也有着欲望,疾病,社会问题等等,我们这次学习,食物是桥梁和切口,透过食物看现在的生活是如何被塑造成现在的模样,有哪些改变的可能呢。

 

用火加热,用盐调味,万事节制,饭吃八分饱,使用近处可得的当季食物足矣。彻底做到一物全体、身土不二、小欲粗食。 

 

非暴力沟通创始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提到:我们作为一种物种要能生存下去,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能力去意识到别人的安康就是我们的安好,两者如一。 

 

我相信我们和食物的关系也是一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


【课程介绍】 

 

这是堂什么课呢,简单点说,我们有5个部分,种子、流通、加工、烹饪和厨余,我们会通过8周时间来学习。 

 

跟随种子来学习——东亚的水稻,西亚的小麦如何影响我们的饮食,当我们现在谈老种子的时候,跟我们的关系是什么。 

 

跟随食物的加工——来学习在30年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从北到南,食物的加工&储存方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带给我们何种影响,又形成了怎样的文化。 

 

跟随着外卖来学习——在互联网的技术推动下,吃饭如何被塑造的更方便和快捷,吃饭=进食=汽车加油,在极大地压缩吃饭时间的价值观下,人的身心会变怎样。 

 

跟随着烹饪——我们来看到烹饪作为链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桥梁,是自然生产的食物,经由烹饪到餐桌上,这么多年,我们的烹饪方式,餐桌上的食物有哪些变化,我们吃的是食物还是食品呢,食品工业带给我们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跟随食物的流通——来看到传统市场和生态市集的交易有何区别,共同讨论为什么我们现在对食物的信息了解几乎都是价格呢。消费者是上帝的表述,构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怎样关系,有更丰富的可能性吗。 

 

跟随被丢掉的厨余——来看到被隔断的物质循环,食物从土地到餐桌再到垃圾填埋场,物质的单向流动如何能变成整全的循环,生态的断裂如何迁移到人与自我的割裂,构建更整全的自己,该如何实现呢。 

 

  【课程安排】 

 

总计8周学习,每周开始前会给到一份本周材料,材料包含食物种植、阅读、小任务。参与者需要在周内根据材料进行任务打卡,并参与每周的线上参与式讨论。 


【内容框架】


我们学习的本质是

通过自省、倾听、对话和行动

从而更好地生活


              

/ 食物议题 /


在这里,我们将围绕食物开展一系列的探索,虽然我们每天都会接触Ta,但是对于“食物”似乎很少专门去了解Ta。


我们会学习什么是“食物”,学习哪些是健康的食物,不仅狭义对自身的健康,而是关乎环境,生态健康食物的样子,如果说“吃”是食物流动中的一环,那Ta来自哪儿,又走向何方呢?

我们每次的消费行为,其实都在影响着大系统,是选择小商贩还是大超市,自己做or吃快餐,如何成为一个清醒且负责的消费者。 

 

/ 社会反思 /


在这里,我们将从一个更大的背景上理解这个社会,粗略地探究社会变革,了解以生产和消费为驱动的资本主义,是如何影响到生活,我们又是怎样被塑造的。会通过不同的框架去解释社会的改变,去看到在改变中不同力量群体的状态等等。


/ 在地关系 /


我们期待着可以共同思考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和社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对这些变化的反应如何,思考生活的社区和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看到身边,看到附近,学习我们对身边的感受的敏锐度,看到不同区域和地方的多样性。 

 

/ 内在成长 /

除了把目光放在食物议题,社会等方面,我们更想推动参与者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需要等。

个人既是社会,社会也是个人,人是受到环境塑造的。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世界,那么首先是要了解自己如何被塑造成这个样子的。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社会,我们期待每个人更有觉察地生活在环境中,并且促进环境的改变,爱世界的同时,也爱着自己。



【可能的收获】


*更加了解和认识自己,建立自己的内在幸福

*认识到价值观是如何被建构的

*更系统地了解食物议题和可持续生活

*拥有做出更明智的食物选择能力

*认识五湖四海的朋友,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

*看到更多元的社会,了解其他行动者的经验

如果你想了解一件事物,不管是你吃的食物,或者你的工作,或者是你自己,你能够品尝、了解它的唯一方式就是投入。你投入有多深,就能了解多少。


/图片来自网络


【适合人群】


*愿意和伙伴们交流和对话

*对食物议题感兴趣

*关注社会问题 

 

【费用】



【时间】


4月17日开始,持续约8周左右时间,全部为线上课程,会在第一次开课时做说明。


 【人数】 

 

不超过14人/班 

 

【报名方式】


1,回复“食物”获取报名链接

2,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有疑问和咨询,欢迎添加微信FishSaltVillage


或在评论区和后台留言,我们将统一回复


【截止报名日期】


2022年4月16日24时


【看看伙伴们的收获吧】



更多阅读,了解鱼盐村

知味常食E2 | 我们如何实现做饭自由?

为什么我们要谈在地关系

食物于青年,如爱于人生

拌和城乡 | 《东北食通信》:让农家成明星

离开北京住进乡村的这几年

成长滞后的中国青年

我该如何存在?

用食物,反抗现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