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和智慧的本质区别
知识和智慧的本质区别
这个世界专家很多,但追寻和认识智慧的人却很少,有些人知识储备量丰富,科学认知深邃,但却并不能称为“智者”,甚至连“哲人”都算不上。更有甚者,在这个时代“专家、教授”几乎成为了讽刺的贬义词。这是很可悲的!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和“智慧”的本质区别。
因着唯物主义无神论在这个国度的盛行,甚至成为了一种绝对化的意志形态,幻化成为了“真理”。这就使得人们往往去追求知识、崇拜科学,把有知识、有科技当成了有智慧。这其实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知识是名词,意思为人民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智慧是名词,意思为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对“知识”和“智慧”的定义我认为里面有正确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
首先,正确的地方在于,《现代汉语词典》中把知识来自于人的经验定义的非常清楚,这也体现了知识的“经验性”和“有限性”。正是因着知识的经验性,所以知识并不等同于真理,反而需要真理的检验。而又因着知识的有限性,所以知识只能是人对于世界的局部认识、是对于真理的无尽追求,是对于真实的思维推断。但可悲的是,很多人却不是如此。有的人认为自己掌握了全部历史规律的知识,例如马哲的唯物历史主义;有的人认为自己掌握了全部生命规律的知识,例如无神进化论;有的人认为自己掌握了全部宇宙问题的知识,例如宇宙起源大爆炸;还有的人认为自己掌握了全部本体论的知识,例如客观唯物主义。殊不知他们只是看到了沧海一粟,很多所谓的“科学结论”都是暂时推测的而已。但更愚昧没有独立思考的人,却在这种知识的传承下逐渐被洗脑,最终把这些推测当作真理,并且以为自己很有“智慧”!
其次,错误的地方在于,《现代汉语词典》的立场是唯物主义无神论,因此无论是“知识”还是“智慧”,都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所以对于“智慧”的定义就出现了问题。智慧到底是不是人本的?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好好思考。我们都知道,科学知识的尽头是哲学。那么科学家可以说是最有人类知识的人,而哲学家应该是被称为这个世界最有人类智慧的人。那么,历史上的最伟大的哲学家们是如何看待智慧的呢?
哲学(Φιλοσοφία)按其希腊语词源是“爱智慧”、“追寻智慧”的意思,因此,哲学家就是一群深爱智慧、探索智慧、以一生的思想去想认识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就是说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会认识到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智慧。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智慧并不是人本的,而是神本的。一切哲学思考的最根本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问题,就是人们想去真正认识神本智慧、真正理解神本智慧的问题。正是对于这一根本问题的思考,才产生了人本智慧,即哲学。
所以,哲学是什么?哲学即不是如马哲所说的一套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是如《现代汉语词典》中所说的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哲学就是“爱智慧”,是神本智慧的一种人本分有,是对造物主普遍启示的最终极的思考及回应。这也意味着真正有智慧、明白智慧的人,从来不会妄自尊大地认为占有了智慧。真正认识智慧的人,只是一个以温和而理性的方式热爱智慧的人。一旦有人宣称自己占有了智慧,掌握了宇宙真理,这样的人要么是先知,要么就是骗子。因此,智慧就是智慧,是在生物之外、人之外的,是人类本身要认识和追求的,是唯一绝对的。
无智慧的人蒙你何等的指教!你向他多显大知识!然而,智慧有何处可寻?聪明之处在哪里呢?智慧的价值无人能知,在活人之地也无处可寻。智慧非用黄金可得,也不能平白银为它的价值。珊瑚、水晶都不足论;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智慧从何处来呢?聪明之处在哪里呢?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晓得智慧的所在。那时他看见智慧,而且述说;他坚定,并且查究。他对人说:敬畏主就是智慧;远离恶便是聪明。
智慧不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因为书本上得来的只是知识,而知识和智慧是有本质区别的。知识来源于学习,而智慧应该更多的是来源于对造物主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分有智慧,才能真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认识到活着的意义。正如罗翔老师所说:“唯有智慧,才能让我们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我们人生的安身立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