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战后台湾那些事,真相全在这里

致读友

因微信改版,导致您很可能错过推送,请将少数派文苑设为”星标“,不错过每一篇优质内容。星标方法:①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蓝字”少数派文苑“;②点击页面右上角的三个点”···“;③点”设为星标“。公号名称右侧会出现一颗黄色的小星星,大功告成!



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美苏争霸的世界局势中,美国把从日本统治中夺回来的台湾交给蒋介石接收,从此开启了战后台湾跌宕起伏的转型历程。

在美国战略布局谋略之下,台湾人刚挣脱“皇民化”,又立刻成为防阻共产势力跨越的“西太平洋防线”枢纽。台湾北承阿留申群岛、日本、韩国、琉球群岛,南接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外有美苏角力,内有国共相抗……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台湾人经历了二二八事件、戒严、报禁、党禁、白色恐怖、两蒋统治、十大建设、联招、万年国会、美丽岛事件、野百合学运等等重大事件,历经各类社会运动与抗争,最终走向民主化。

回顾战后台湾1945-2015年这段艰辛困顿的漫长岁月,不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残留,埋没在荒烟蔓草中,正待发掘起出,警示世人,不可重蹈覆辙。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足可惩前毖后,避免重蹈覆辙。台湾战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段历史对我们理解台湾又有何启示?

对绝大多数大陆人来说,1945年以后的台湾70年现代史,可谓其历史认知的一片空白角落。这方面靠谱的著述,在大陆尤其难找。而要认识如此重要而又复杂的人物与事件,还是得多读点台湾人自己写的台湾史。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本著作,它就是台湾政大教授陈世昌先生的《台湾战后七十年》。



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台湾本土学者陈世昌本着“见史不如知史,知史不如留史”的心境撰写的《台湾战后七十年》,客观记述了宝岛台湾二战后的满目疮痍,七十年间的几度兴替,人民追求自由民主和政治进步的艰难卓绝……

《台湾战后七十年》全书收录多个“WHY”,以历史和国际法的俯瞰角度细究每个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全新视角与犀利观点全方位解读1945-2015年间台湾战后70年的历史真相及其背后逻辑。

我们有很多理由推荐这本书——
 
1,它引领我们完整认识台湾战后70年历史真相,不避敏感,豁然开朗。
 
诸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台湾政党轮替始末等等,作者都有针对性的因果始末分析。
 
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马英九、陈水扁等人物的功过得失;大陆、台湾、美国的三角关系;毛与蒋、国与共的剖析对比等等,作者都有浓墨重彩。
 
2,它写法简洁明快,让人爱不释手,假如你愿意的话一天就能读完它。
 
本书虽然内容丰富,但写法上非常之通俗晓畅,行文绝不拖泥带水,随处都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比如,作者写西安事变救了GCD,西安事变也救了蒋经国;而国民党则是朝鲜战争救的。一句话点明历史转折点所在,同时意味深长。
 
3,它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台湾学者,记述跟台湾一起走过来的70年,既朴实无华,又惊心动魄。

作者陈世昌是台湾政治大学执教多年的教授。陈世昌教授的人生70年,也是台湾历史的跌宕起伏的70年。这本书也不时插叙一些普通人在台湾史上重大时刻的思考和生活。

诚挚推荐先知书店这本《台湾战后七十年》。回顾近代台湾史上各重要时刻,重温战后70年走过的点点滴滴,鉴史知今。请长按下图识码,一键收藏下单。




▍延伸阅读

全面理解台湾问题,有三个关键点

叶永烈|蒋时代,台湾小学课本里的“伟人故事”

10年爬梳最新解密档案:特殊时期的台湾选择

梁文道:不读阿城,抱憾终生!

不神化,也不妖魔化,是我们社会里最缺少的一种态度

“雄心壮志太大了不行,要实事求是”

“遭难”的逻辑学:轻信、盲从与拒绝思考的根源

清教徒的五个特征:现代社会竞争力的源泉

对内不折腾,对外不争强,可贵!

九位先哲的死亡观

理解现代文明的三个密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