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永烈|蒋时代,台湾小学课本里的“伟人故事”

先知书店 少数派文苑 2023-02-18


编者按:叶永烈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当代著名科普作家。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并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蜚声文坛。由叶永烈担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2020年5月15日,叶永烈病逝于上海,享年80岁。分享叶永烈的一篇旧文,那是叶永烈台湾行时,偶然发现,原来对岸,也曾有过威权教育……


小学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小学课文往往会牢牢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以至影响一生。


在台湾,我很偶然看到蒋介石时代的小学“国文课本”——在大陆叫语文课本。几乎在每一册国文课本里,都有颂扬“总统”蒋介石的课文。今天看来,这些课文早已落满历史的灰尘,但是透过这些课文,却形象地勾勒出在蒋介石的“威权时代”,台湾的小学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在台湾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里,有一篇课文《蒋总统小的时候》——需要说明的是,原文中为了表达对蒋介石的敬意,在“蒋总统”之前都空了一格:


蒋总统从小就不怕劳苦。他每天都要洒水扫地,帮着母亲到园里去种菜。母亲织布的时候,他就在旁边读书。


有一天,他到河边去玩,看见河里有许多小鱼,向水的上流游。因为水太急,几次都被冲下来,但是小鱼还是用力向上游。


蒋总统看了,心里想:“小鱼都有这样大的勇气,我们做人,能不如小鱼吗?”


蒋总统小的时候,不怕劳苦,又很有勇气,所以长大了,能为国家做许多事。


这个“逆水小鱼”的故事,我在走访蒋介石故乡奉化溪口的时候就听说过,想不到居然被写进台湾的小学课本。


关于蒋介石小时候的另一个故事“泥土与寄生虫”,也被收入台湾小学三年级的课本,标题为《爱国的蒋总统》:


蒋总统从小就很勇敢,又很爱国。所以他在年轻的时候,就进了陆军学校,预备将来保护国家。


蒋总统在陆军学校求学的时候,有一天,有一个教卫生学的日本教官,拿了一块泥土,放在桌子上,对学生说:“这一块泥土里面,有四万万个微生虫。”这句话引起了蒋总统的注意。


日本教官又说:“这块泥土,好比中国。中国有四万万人,好像是四万万个微生虫,寄生在这块泥土里一样。”


蒋总统听了,非常气愤。他走到桌子前面,把那块泥土分成八块,然后向日本教官说:“日本有五千万人,是不是也像五千万个微生虫一样,寄生在这一小块泥土里呢?”


日本教官没有想到中国学生里面,会有这样勇敢爱国的青年。一时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这样的关于蒋介石小时候的故事,写进台湾小学课本,使小学生从小就敬佩蒋介石。


在台湾小学五年级的国语课本里,那篇《忠勇的蒋总统》,令小学生对蒋介石肃然起敬:


民国十一年, 国父 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的时候,他的部将陈炯明叛变了。国父就到永丰军舰上去避难。



这时候,蒋总统正在上海,听到国父蒙难的消息,就决心赶到广州去帮助国父平乱。许多人劝阻蒋总统说:“现在你到广州去,好像是走进虎口里一样,这是非常危险的。”


蒋总统回答说:“我到广州去,是为了帮总理完成革命事业,怎么能够顾到自己的危险呢?”


他救立刻启程,到了广州,登上永丰军舰,来保卫国父。国父看到蒋总统来了,非常欢喜,对新闻记者说:“他来了,好像增加了两万援军。”


这篇课文不仅表现了蒋介石对孙中山的无限忠诚,而且还通过孙中山之口,赞扬蒋介石一人顶“两万援军”。


在台湾六年级的小学课本里,有一篇《伟大的蒋总统》:


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五日,早晨上国语课的时候,王老师对班上的同学们说:“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王明立刻站起来说:“今天是民族复兴节。”


王老师说:“对!不过,还有一件更值得我们纪念的事情,你们知道吗?”


大家都一时回答不出。


王老师就郑重的告诉大家说:“在民国二十五年(引者注:即1936年)的冬天,那时全国军民在蒋总统的领导下,正在发愤图强,向着民族复兴的大道迈进。谁知张学良、杨虎城受**的唆使,乘着蒋总统到西安视察的时候,偷偷的派了许多兵,把行辕包围起来,并且提出许多无理的条件,强请蒋总统签字。蒋总统不但严辞拒绝,并且大加训斥,说:“我头可断,身可死,但是中华民族的人格和正气不能不保持。我代表整个民族,四万万人民(引者注:当时的中国人口为四亿)的人格,人格如果有所毁伤,整个民族也就不存在了。”


张、杨二人因深受蒋总统伟大人格的感召和全国军民的指责,并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护送蒋总统回南京。当时全国军民疯狂庆祝,比任何节日都热烈。


同学们听完之后,都觉得蒋总统太伟大了。


在这篇课文里,蒋介石被塑造为气节高尚的英雄,而中共被称为“**”,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杨虎诚将军则成了叛逆。


这一篇篇颂扬蒋介石的课文,可以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是蒋介石时代台湾进行个人崇拜教育的缩影。蒋介石被披上“爱国”、“忠勇”、“自强不息”、“不怕劳苦”、“伟大”等种种光环,成了神明的化身。


今天看来,这些课文有点可笑,然而当年的台湾小学生正是读着这样的小学课文成长起来的。


回顾战后台湾1945-2015年这段艰辛困顿的漫长岁月,不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历史残留,埋没在荒烟蔓草中,正待发掘起出,警示世人,不可重蹈覆辙。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是一面镜子,足可惩前毖后,避免重蹈覆辙。台湾战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段历史对我们理解台湾又有何启示?


对绝大多数大陆人来说,1945年以后的台湾70年现代史,可谓其历史认知的一片空白角落。这方面靠谱的著述,在大陆尤其难找。而要认识如此重要而又复杂的人物与事件,还是得多读点台湾人自己写的台湾史。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本著作,它就是台湾政大教授陈世昌先生的《台湾战后七十年》


政治归政治,历史归历史。台湾本土学者陈世昌本着“见史不如知史,知史不如留史”的心境撰写的《台湾战后七十年》,客观记述了宝岛台湾二战后的满目疮痍,七十年间的几度兴替,人民追求自由民主和政治进步的艰难卓绝……


《台湾战后七十年》全书收录多个“WHY”,以历史和国际法的俯瞰角度细究每个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全新视角与犀利观点全方位解读1945-2015年间台湾战后70年的历史真相及其背后逻辑。



关于这本书,我们有很多理由向大家推荐——
 
1,它引领我们完整认识台湾战后70年历史真相,不避敏感,豁然开朗。
 

诸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台湾政党轮替始末等等,作者都有针对性的因果始末分析。
 
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马英九、陈水扁等人物的功过得失;大陆、台湾、美国的三角关系;毛与蒋、国与共的剖析对比等等,作者都有浓墨重彩。
 
2,它写法简洁明快,让人爱不释手,假如你愿意的话一天就能读完它。
 
本书虽然内容丰富,但写法上非常之通俗晓畅,行文绝不拖泥带水,随处都是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比如,作者写西安事变救了GCD,西安事变也救了蒋经国;而国民党则是朝鲜战争救的。一句话点明历史转折点所在,同时意味深长。
 
3,它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台湾学者,记述跟台湾一起走过来的70年,既朴实无华,又惊心动魄。

作者陈世昌是台湾政治大学执教多年的教授。陈世昌教授的人生70年,也是台湾历史的跌宕起伏的70年。这本书也不时插叙一些普通人在台湾史上重大时刻的思考和生活。


蒋万安之所以能成功当选台北市长,我们可以从这本《台湾战后七十年》中找到答案。回顾近代台湾史上各重要时刻,重温战后70年走过的点点滴滴,鉴史知今。


台湾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段缩影——内部外部的种种博弈都集中反映在里面,一本难得的台湾战后七十年简史,真心觉得大陆读者应当补上这一课。请长按下图识码,一键收藏下单。




▍延伸阅读

不避敏感,惊心动魄:台湾问题的三个认知缺憾

杨天石:蒋介石的棺盖虽然早已盖上,但离论定尚远

蒋介石身上这些谜团,是时候解开了

罗素逝世53周年纪念 | 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

安·兰德:真理并不属于所有人,而是仅仅属于寻找它的人

野夫:为道路而生的人

如果没有了道德底线,个体的“平庸之恶”能毁掉整个社会

权力游戏中臣民如何明哲保身?

你有你的规矩,世界另有规矩

批判性思维不是否定与批判,而是一种能力与心态

他短暂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为爱情,一为莎翁

陈丹青:我的师尊木心先生

胡鑫宇案联想:我们该如何走出“信任怪圈”

每一次人口危机,都可能是社会的大倒退

碌碌有为:把历史放到显微镜下,能够发现什么?

杨奎松:跳出“成王败寇”,今天如何看待国民党的失败?

暗潮汹涌的过去一年:有些事情还未解开,有些影响还未显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