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转移,哪这么容易

镇长本人 大树乡谈2023 2023-06-03
从去年一季度开始,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前景的悲观声音就没停过,制造业PMI在3个月的短暂扩张期后,4月重回荣枯线以下,而根据公布数据,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4%。

自放开之后几个月,出现了恢复性或者说报复性增长,但这种增长并不可持续,从3月开始,复苏的势头出现了放缓的迹象:PMI重回荣枯线以下,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等都出现了环比回落,自公布一季度金融数据后,对通缩的关注度也明显上升,普遍担心经济复苏到底能不能持续下去。

而从刚刚公布的一季度进口数据来看,也确实出现了两极分化,产业升级效果显著,但海外需求萎缩趋势也很明显,尤其从细分市场看,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进口订单持续回落,这里面有美元加息的因素,也有非市场的因素,比如迫于某个国家的压力,该国进口方不得不要求中国的合作伙伴向海外比如东南亚转移生产线,以避开制裁。

而在国内,服务业恢复非常快,最近出门感觉已经完全恢复到2019年,甚至犹有过之。但工业恢复需要更多时间,尤其工业生产与消费需求息息相关,而从今年1到4月相关数据来看,以房地产、汽车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消费增长乏力,而手机等消费品也出现明显萎缩,竞争进一步加剧。

智能手机在2023年一季度全球出货量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7%,跌至2.902亿部,行业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
最近OPPO宣布关停旗下芯片设计业务,停止自造芯片,关键就是受手机销售严重萎缩影响,OPPO一季度市占率虽然高达19.6%,但销量同比下滑8.8%,现在正值半导体周期性寒冬(一季度同比下降21.3%,环比下降8.7%),造芯投入太高、不确定性太大,也只能停止。

提振内需,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线,但这是一团不能快刀斩断的乱麻,只能一点点解开,而在全球动荡加剧的大环境下,提高全民收入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

比如今年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扣除价格因素)只有3.8%,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只是2.7%,而去年一季度分别是5.1%和4.2%。

正如之前《产业升级与改善民生》谈到的,产业升级在促进中国提高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获得更多顺差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更先进技术向其他领域的溢出,也导致出现了更多的就业替代,客观上也影响了很多人的收入。

也就难免出现很多负面的声音,更加担忧中国产业的未来,从“身边人经济学”角度,朴素地认为中国产业正在流失,尤其担心纺织等相对低端的产业。

去年也出现了一些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的现象,但还不到半年,越南一季度外贸就出现巨大下滑,出口同比下降11.9%,到了4月出口同比下降扩大到17.1%,其中纺织品和鞋类产业,订单下降高达近八成。

越南外贸急速下降,与欧美需求萎缩有关,但同样面临需求萎缩,中国表现要好得多,同样是一季度,中国服装出口同比增长6.7%,鞋靴同比增长8%,4月出口增速进一步提高,拉动1-4月累计同比增长10.6%和11.5%。

就连纺织这种一般来说最先转移的产业,也出现了从越南回流的现象,到底怎么了?

其实这非常符合经济学,越是经济困难,越讲究性价比,越希望用更低的价格买到需要的商品,而商品的成本与人工有关,但绝不仅仅只有人工,更与产业链息息相关。

人工成本上,越南等国家要比中国低得多,大概只有中国的一两成,但制造业更重要的是资金周转效率,这个指标与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有关,但也与生产组织的相应周期有关。

模拟一下:
AB两家企业,同样有1000万的资金,假设每次生产组织都全部投入、产品全部卖出、卖出立刻收到货款,也不考虑应收应付账款管理等问题。

A企业处于一个产业链高度集中的工业园区内,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在这个工业园区内得到满足,园区内各家企业由于常年处于激烈竞争中,响应速度很快,只要钱到账,一两个小时就能立刻响应进行生产,生产完的零部件还带着余温就送进了下一个车间。

在这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下,A企业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只需要7天,一年可以周转50次,剔除成本哪怕净利润只有3%,一年下来总盈利是:1000*3%*50=1500万元。

B企业相对A企业处于一个人力成本更低的地区,但由于产业链体系不完备,很多上游零部件和原材料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陆运转海运再转陆运,过两次海关,中间增加了很多环节,就算在没有新冠疫情冲击、运输等保持正常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周期也需要30天以上,稍有波动就是45天、60天,取个中间值一年可完成10个周期。

由于人力成本更低,利润率高一点,假设达到10%,那一年下来总盈利是:1000*10%*10=1000万元。

这就是周转效率或者说完备产业链的威力。

工业复杂程度远高于消费,就拿电商来说,消费品电商要容易得多,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等非常红火,但工业品电商难度大得多,一个螺丝钉的种类就数以万计,这就导致一旦一家零部件供应商停止供应,想要重新找到一家替代供应商绝非易事。
国家和产业界一直致力于打造工业互联网,从而改变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管控,建立一个更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一个核心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更快速地为企业找到符合要求的供应商。

目前中国已经走在全球前列,出现了如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头部企业模式,龙头企业制定统一标准,搭建行业平台,吸纳众多中小企业加入;又比如针对汽车、石油化工、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重点产业建立数字化供应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和行业协会主导的,在一些产业集群地区,搭建适应产业集群的供应链体系。比如宁波余姚,塑料家电产业极为发达,是全球唯一集塑料、模具、电动工具等家电全产业链配套的城市,余姚中小企业特别多,企业信息化水平低、运营管理能力不足,这几年在余姚政府推动下,搭建了“5G+工业互联网”平台,直接赋能整个余姚的制造企业。

这就是工业4.0的典型代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字化转型成本高、难度大的难题,大大加速了中国产业链的运转效率。

上面提到的例子,其实对A企业特别苛刻,对B企业更加宽松。有很多对A企业更有利的因素没有提到,而B企业却面临更多负面因素,比如高昂却不稳定的电价。

近两年,中国光伏和储能企业正在加速向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布局,就因为这些地区电力不稳定、电价高昂,为光伏和储能提供了更大的盈利空间。就拿光伏电来说,目前国内平均上网电价大概在0.3元到0.4元一度左右,而到了越南,直接翻倍,而且光伏近距离供电还省了中长距离输配费。

不仅仅东南亚、非洲,欧洲也有类似情况,由于欧洲能源价格暴涨,现在欧洲光伏发电投资回收周期已经从2019年的9年左右,降低到6年以下,如德国更只需要4年甚至更低。

欧洲人工等各种成本显然比东南亚、非洲更高,但回收周期更短,道理是类似的。

中国现在正在进行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产业升级,而且由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这次升级将是对所有产业的巨大变革。比如刚刚提到的,利用数字技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把早已成熟的小家电产业的效率进一步提升,而产品的质量也在提升,更具性价比。

拼多多海外版Temu,还有跨境B2C快时尚消费电商SHEIN就是典型,都是背靠中国独步全球的产业链优势,把生产全周期极度压缩,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比如2022年SHEIN卖到美国的商品发货周期就仅为8到12天,而在2021年全周期还是10到15天,仅仅一年平均缩短了2天以上。

这背后关键是数字化,所有供应商都使用了SHEIN提供的供应链管理软件,从数据收集分析消费者偏好开始,确定产品设计,计算各供应商需要的备货下单数,并立即组织生产。为了提高效率,还将总部搬到广东的服装制造中心番禺,要求所有合作供货厂商控制距离广州的车程距离,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产业集群。

当然,在销售的时候,也获益于中国高度发达的电商销售模式,比如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兴趣电商、积分互动等等,这些模式起码领先全球3-5年,进一步提高了竞争优势。

快消品如此,大宗消费更如此,典型的如特斯拉,中国的生产成本比美国低六成以上,这才是中国汽车产业在2022年之后爆发时增长,2023年一季度登顶全球汽车出口第一的关键原因。

产业流失?哪有这么容易。

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能够在中国市场立足的,在公平竞争中,不怕任何对手。


其他文章推荐
■  高傲的头终于低下了
■  单搞旅游业,其实没啥意思
■  需要适应未来新阶段的“鲇鱼”
■  债务问题怎么办,要看站在什么维度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防失联,请关注“大树乡谈20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