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洪 | 让中华美育精神滋养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健康成长

高洪 艺术教育杂志 2023-09-29

↑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艺术教育》




本期关注




让中华美育精神
滋养青年学生在新征程上健康成长

高洪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其明确启示我们两点:一是新征程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求“素质教育”+“教育公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中指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从“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的角度看加强美育工作的时代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意义,围绕“面向人人的美育”和“普及以美育为目标的艺术教育”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的举措,充分发挥学校美育的辐射和影响作用。


一、回答好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课题

第一,要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加强美育——这是时代的命题。加强美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的发展提出的重要命题。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这其中必然要加强美育。中国人民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心灵要美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使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将美育工作做得更好。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美育工作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保证,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美育理想的实现就有了更充分的社会条件。我们要遵循美育规律,发挥美育作用,使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照亮美好光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类的美好梦想。

第二,要认识到美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美育的重要原则。美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权益。美育不只是面向部分艺术爱好者和少数艺术特长生,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一方面,在纵向上要推动大中小幼美育课程相互衔接,确保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能够一以贯之;另一方面,在横向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学科融通的美育课程。蔡元培曾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对于与美育紧密相关的艺术类课程,要确保开足开齐,并保证优质的课程质量,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同时要积极发现、挖掘其他课程中的美育因素,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受到美育的熏陶。

第三,要认识到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实施美育的主要载体。艺术教育是观念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共研、共创的课程观,突出受教育者的体验和实践,引导学生从共性的艺术规律中探索出个性化的艺术发展道路。不能把艺术教育等同于美育。一方面,要按照艺术教育的规律,了解艺术知识,掌握艺术技能,努力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另一方面,在了解艺术知识、掌握艺术技能、努力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的同时,不要忘记美育目标,要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新活力。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第四,要认识到既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推动美育,又要防止“功利化”——这是推动美育必须把握的基本关系。美育是美好、和谐的培养,与功利无关。古今中外的诸多美育思想理论基本上都把摆脱功利化作为美育的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美育在当代中国的推进也必然伴随着去功利化的社会进程。一方面,要采用激励、考核的办法推动美育的重视和普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美育的语境下推动美育,在美好中追求美好。这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突显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社会大力开展以美育为导向的艺术教育课程和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性,着眼于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和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从根本上扭转艺术教育中的功利化、工具化、技术化倾向,创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是新时代美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二、全面把握中华美育精神的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创造了独具东方神韵的璀璨文化艺术,产生了农耕文明特有的山水人文生活理想,融合了众多民族丰富多彩的美好文明特质,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生活品位,使中国人在“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风雅天地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人间获得了既充满诗意雅兴又体现纯朴和谐的生命体验,形成了中华美育精神的丰富内涵。

其一,中华美育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沃土,追求天人合一,给人以向美向善向上的引领。现代美育的概念虽然是20世纪初引入中国,但美育的思想和实践在中国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到商代的后母戊大方鼎,从《周易》的“大人”到孔子的“六艺”,从汉末徐干的“美育群才”到北宋张载的“天人合一”,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未曾间断的文明进程中,创造了灿若星斗的文化艺术和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伴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展。先贤的思想体系中所闪耀的美育之光贯穿在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中。在对“天人合一”的追求中,人们获得敬畏天地、道法自然的生命完善的方向引领。在“礼乐教化”的熏陶中,人们获得“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尽善尽美”的蓬勃情感与高尚修为。在“耕读传家”的传承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中礼俗之美的滋养和天伦之乐的化育。

其二,中华美育精神丰富发展于中国人民近现代以来的奋斗,培育家国情怀,给人以追求美好生活的力量。在近现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赋予了美育全新的时代内涵,从“以美育代宗教”到以艺术服务大众,让人民有追求美好的信仰和力量,始终呈现出美育的鲜明民族和时代特征。但是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起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主权国家,人民就没有追求美好的基本权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所有爱国进步的有识之士的选择,是正义的事业和美好的追求。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得解放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极大热情,开始了追求美好生活、美好社会的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崭新的中国就像一大批优秀艺术作品所表现的那样一派泱泱东方大国气象。经过七十余年峥嵘岁月,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始了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奋斗。时代铸就的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中华美育精神,给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以奋进的力量。

其三,中华美育精神塑造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着力培根铸魂,给人以实现全面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建设的国家是美好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我们要建设的社会是美好的,是公平、正义、自由、法治的;我们每一位建设者都是美好的,是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人人都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践行者,把新时代中华美育故事,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写在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写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大地上。这些是乡村振兴中追求美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永远告别绝对贫困的面貌一新的中国农民;这些是社区建设中追求美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们;这些是辛勤劳动中追求美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在平凡岗位享受劳动创造的人们;这些是在逆境中追求美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们;这些是在创新创造中追求美好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敢于突破追求卓越的人们。


三、围绕“面向人人的美育”和“普及以美育为目标的艺术教育”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

在高等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高职高专的美育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广泛开展艺术社团活动;艺术专业院校的美育突出人文素养和文化积淀。美育课程、课程美育、活动美育、氛围美育综合发力。通过“八有”抓落实:一是有人抓,单独设置美育教学机构。二是有课上,开设美育公共教育课和艺术选修课。三是有质量,全国修订和实施公共艺术教学指导性文件,让教师教好、学生学好,落实好美育两个学分。四是有空间场地,既有独立空间,又有共享资源。五是有设备器材。六是有经费保障。七是有教师,既有专职教师,也有兼职教师。八是有展示的机会,适合表演的经常演,适合展览的经常展,让学生受到激励,大家受到熏陶和积极影响。同时,要重视艺术类院校对于社会生活服务功能的发挥,鼓励高等艺术院校的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美育的行动中,打破学校美育与社会美育的壁垒(图1-4)。

图1、2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师生组织的“美绘花南”活动


图3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组织的关于乡村复兴与乡建模式推广研讨会


图4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支持新疆墨玉县的脱贫攻坚工作


在中小学,根据教育发展不平衡和各地域特点,重点抓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工作,推动“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突出学会、勤练、常演常展等重要环节。在美育课堂里,艺术鉴赏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经典艺术作品,艺术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艺术表演让学生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各门课程中感受客观规律之美、人文精神之美、创造发明之美、探求真理之美;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环境之美、言行之美、规范之美、氛围之美;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理解友爱之美、团结互助之美、乐群和谐之美、奉献崇高之美。特别要加强农村学校美育,让各地浓郁的优秀地方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乡村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具有魅力的方式在农村学生中传承。


四、充分发挥学校美育的辐射和影响作用

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下,在各级党委政府有效推进中,美育已经从重视不够、措施不多的状况发展到形成普遍重视、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学校美育要进一步发挥辐射和影响的重要作用。蔡元培就明确讲到“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学校美育能够培养人才、树立风尚、为家庭和社会的美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人才支撑。在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质量都在不断发展完善,我们有更充分的时代条件做好学校美育工作。

让“美育”成为社会上的热词。学校美育应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社会辐射效应,用“美育”推动和实施各级各类的艺术教育,用“美育”引导人们追求和谐美好,用“美育”派生出的理念设计和建设城市社区、乡村、企事业单位,用“美育”影响百姓的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争取使“美育”让学校、社区和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具有一种美育的场域力量,使人们在全部的社会生活中都能感受到美的滋养。

让参与“美育”成为新时尚。社会艺术机构和场所实施美育,专业艺术团体和艺术家、艺术工作者参与美育,企事业单位加大美育的投入和支持,各界人士以美育为载体参与公益事业,人们的艺术生活与高品质生活、美好生活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让艺术素养和文明素养成为人的基本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对于面向人人的美育而言,提高人民的艺术鉴赏力是首要任务,通过建设美术馆、博物馆、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等具有重要美育作用的公共艺术空间,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文化生活和艺术生活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为人民提供优质丰富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让“美育”成为一种引导的力量。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深刻地指出,审美活动并非是孤立的审美活动或艺术活动,而是涉及人类的一切活动。美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内在的对于美的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通过美育,引导人向善求真,步入崇高的境界,成为一个自觉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让遵纪守法在美育的语境下成为对法制的尊崇,让道德规范在美育的语境下成为对崇高的追求,让努力工作在美育的语境下成为奋斗的享受。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要尽力铺开美育路径,尽力播撒美育光亮,让审美的种子早早地播种在青少年学生的心中,让美好的情感早早地滋润青少年学生的心田,让美好的创造早早地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追求,让美好的灵魂早早地开始铸就。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让我们共同富裕起来的同时共同美好起来,在美的艺术滋养中,在美的生活日常中,在美的家国时代里,共同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创新创造,创造出一个人人都能全面发展并且享受自由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新时代。让美育为现代化道路照射光明,让中华美育精神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注释:

①蔡元培.美育实施的方法[A].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四卷)[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670.

②蔡元培.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A].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七卷)[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92.


END


|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2年12月刊||微信编辑:Mona|












AM 新媒体矩阵

(点开二维码长按关注)





    往期精彩回顾

仲呈祥 | 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精神
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 勇担新时代新征程艺术教育的使命任务
巴图 | 以“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指导中国艺术教育的守正创新徐翔 | 汲取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智慧  建设一流艺术院校俞锋 | 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冉常建 |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的历史使命与奋斗目标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