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工科技Q1点评:业绩接近预告上限,期待核心产品放量

马天诣 于一铭 物联网元宇宙 2023-05-1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导语



公司22Q1实现了营收、利润的高速增长,且业务结构明显优化,毛利率环比大幅改善;展望未来,公司PTC、小基站、400G光模块在手订单充足,汽车NTC、800G模块有望量产,短期业绩确定、长期动能充足,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


核心要点

事件概述


2022年4月27日,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28.58亿元,同比增长59.81%,实现归母净利润2.26亿元,同比增长98.7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9.70%,业绩接近此前预告上限。


单季度营收、利润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公司实现营收28.58亿元,净利润2.26亿元,均创单季度历史新高。营收端,公司延续了21年良好的发展势头,联接、感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业务齐头并进。成本端,公司22Q1毛利率为18.02%,为自21Q2小基站(较低毛利率)规模出货以来单季度最高水平(此前21Q2/Q3/Q4毛利率分别为17.21%/17.22%/14.79%),我们认为主要由于营收结构进一步优化,较高毛利率的感知、智能制造业务占比提升,以及400G光模块放量,联接业务自身毛利率有所改善。费用端,公司22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18%/2.53%/3.63%,同比分别下降1.01/0.77/0.82pct,伴随营收增长,管理效率提升和规模效应逐渐体现。


期待三大业务核心产品放量,22年增长可期


联接业务:华工正源400G全系列产品实现批量发货,进入海内外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出货量居全球前列。22年3月8日,公司于第47届美国光纤通讯展发布多款800G系列光模块产品产品,成为业界首批发布800G光模块的厂商之一,并预告发布了800G硅光模块。公司致力于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有效提升高速率光模块市场竞争力,根据公司董事长马新强,公司搭载国产化硅光芯片的光模块,成本可下降15%以上。

感知业务:根据华工高理PTC事业部总经理邹勇,公司在PTC芯片、高低压隔离、绝缘及防漏电等方向突破技术壁垒,开发出1,800V高压PTC芯片及800V平台加热器,支持电池快充水平提升4倍;公司PTC加热器21年出货100多万套,销售增幅176%,已覆盖国内近八成新能源车企(理想、日产等),结合目前订单情况,22年预计出货400多万套。根据公司官微,公司自主研发的压力传感器产品已进入小规模量产阶段,预计7月初导入某汽车企业,有望打破该领域的海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后,交付效率提升近一倍且后期维护成本更低,同时单价可压缩30%,更具性价比,规模量产后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智能制造业务:22年1月8日,华工科技新能源智能装备产业园在荆门开工,预计达产后年产值30亿元。公司致力于为锂电行业提供激光加工的解决方案,其动力电池材料端、结构件端、电芯端、模组/PACK端等装备,正在武汉、深圳、荆门等基地满负荷排产,目前客户已覆盖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头部锂电企业。此外,公司紧抓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新机遇,面向工程机械、桥梁、重工等行业,规划建设33个智慧工厂产线,帮助行业客户构建可快速复制的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建设能力,实现降本增效提质。


投资建议


期待400G光模块、PTC、激光设备等核心产品放量,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0亿/15.25亿/20.04亿,对应PE为14倍/11倍/8倍,公司近5年估值中枢为4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END


具体报告内容请参见完整版报告:

华工科技(000988.SZ)2022年一季报点评:业绩接近预告上限,期待核心产品放量(2022-04-28)



相关报告

公司深度报告:

华工科技深度(一):华为的影子

华工科技深度(二):物联网和新能源的完美结合

公司点评报告:

华工科技:三大主业齐头并进,新品放量成长可期

华工科技点评:一季报业绩大超预期,校企改革初见成效


欢迎对我们正式入库报告、科技行业研究与投资感兴趣的朋友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加入我们的行业交流群(包括但不限于5G、物联网、元宇宙、高端制造、半导体设备材料、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


团队介绍

马天诣

 民生证券研究院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证券从业7年,曾任职于安信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京股权交易中心;2018-2020年财经国际最佳top3通信分析师。研究领域:前瞻研究改变人类工作/生活/通信方式的伟大科技企业,重点研究符合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的硬科技企业。

执业证号:S0100521100003


马佳伟

民生证券研究院通信行业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学士&博士,曾任职于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加入民生证券,重点覆盖IDC、光模块等领域。

执业证号:S0100121100028


于一铭

■ 民生证券研究院通信行业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硕士,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学士,曾任职于信达证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加入民生证券,重点覆盖主设备、运营商、华为产业链、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执业证号:S0100121090001


崔若瑜

■ 民生证券研究院通信行业研究员;新南威尔士大学金融硕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士,曾任职于德邦证券,2021年加入民生证券,重点覆盖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

执业证号:S0100121090040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本账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民生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民生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民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本账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本账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本账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且预测方法及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预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

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客户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公司也不对因客户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公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参与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金融交易,亦可向有关公司提供或获取服务。本公司的一位或多位董事、高级职员或/和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

本公司及公司员工在当地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以及顾问、咨询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本公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若本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证券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