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峰的“应变五决”

凤凰网 问渠人物 2022-08-18

出品 | 凤凰网问渠人物
编辑 | 陈文莉

 

 

中国地产业最黄金的二十年,在2021年的雷暴声中永别了。活下去,也早已不再是一句口号。

 

2022年,将开启一个冰与火共存的青铜时代,企业不要期待着阶段性困难过去之后,又能春暖花开。

 

旭辉控股集团行政总裁林峰坦言,这是一场火与铁的考验,不仅对企业,也是对团队,对意志的考验,坚持到最后才有可能活下去。

 

而新时代下的生存法则,正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写的那样:

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物种,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物种,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

 

所谓变化,林峰认为,总结下来便是:拐点、缩表、平稳、分化、变革。

 


01 

拐点

 


2022年,地产行业将迎来规模与规则的拐点。过往的规模导向将彻底转为质量导向。所谓质量,就是有回款的销售和有现金的利润。未来,房企将不再关注规模,而是实实在在关注现金流和利润。

 

规模导向变化后,行业的发展模式也会迎来深刻变化,企业更加收缩和聚焦。合作项目会大幅减少,特别是开发商之间的合作。同时,区域布局收缩,节奏放缓,企业更加聚焦优势城市、板块和项目类型,挖深护城河。


02 

缩表

 


未来十年,行业整体进入持续的缩表期,持续平稳降杠杆,中期目标会降到50%左右。这个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但趋势不会变,而且生病了总得治。

 

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地产的春天也不会再有,整体融资余额稳中有降。政策面对行业的融资会放松一些,但在总体方向上降杠杆趋势不变,会防止过快过急,融资增额会向央企国企和优秀头部企业倾斜。


在这一大趋势下,企业要换一种方式应对新的环境。行业不再是年轻人,不可以再喝酒蹦迪熬夜,要改成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中年状态,企业更要放弃幻想,认认真真地降杠杆,养生才能活得久些。在未来五年,优秀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有可能会降到50%以下。

 

旭辉一直坚持长期主义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上也始终坚持做好稳健经营,做好产品服务,持续降杠杆,从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成“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的角色。


据惠誉计算口径,旭辉2021年的杠杆比例预计在50%左右,而随着拿地强度稳定以及持有物业持续强劲增长,旭辉的杠杆比例将在2022-2023年降至50%以下。



03 

平稳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2022年的核心思想依旧是稳字当头,在房住不炒的大原则下,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这是一个大趋势,短期内的政策微调改变不了大趋势。

 

一季度房价由于传统淡季和集中支付的原因,有较大下行压力,二季度会在底部徘徊,三季度估计可能有所回升,全年均值会保持平稳。房价只有平稳发展,才能既不挤占发展资源,又不拖GDP后腿,才能持续改善居民居住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2年的总体地价水平预计将与2021年第三批次出让持平,上半年有可能还会略低一些,下半年则会随房价回升,但总体依旧呈现出平稳的态势。


在中央的政策指导下,行业会进入一个快速的稳定期,而当下的困难是黎明前的黑暗。无论市场风云如何的变化,一家为客户创造价值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公司,一定有它的价值。


这正是旭辉要坚定不移走下去的康庄大道。在房住不炒、居购并举的大趋势下,旭辉已经迈出了破茧重生的步伐,要努力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未来旭辉将去除对规模的要求,转为对发展品质、效益上的追求,要做强、做厚、做久。



04

分化



经历了风雨洗礼的2021年,今年地产行业在城市和企业两个层面,分化都会很大,马太效应会加剧。整体来看,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点。

 

比如,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会进一步分化。一二线特别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导入城市,销售和土地出让都会维持稳定。三四线和没有基本面支撑的弱城市,市场很难修复,整个行业规模缩减的部分也将大都集中在这些城市。

 

惠誉报告显示,旭辉的土储85%位于一二线城市,且土储规模足以支撑未来2-3年的发展。这让旭辉在市场下行期具有更强大的韧性。

 

另一层面上,房企的分化也将是行业来最剧烈的一年,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民营房企。未来,估计有三分之一会倒下,另有三分之一会丧失发展的能力与意愿,这部分企业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将会被国央企、城投系,甚至是地方深耕的小房企分食。



05

变革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三十年的发展,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房企也逐渐步入中年。中年的企业,遇到中年的行业,唯有彻底变革,才能获得新生。而变革的关键核心是要有意志与决心,落实到行动上的转变则在于组织熵减,个体进化,机制创新。

 

比如,旭辉三五期间,面对VUCA时代,提出了要打造敏捷、活力的组织的变革。一方面,坚持四简四少四聚焦;另一方面,授权与约束机制调整,坚持“三个集中”不授权,同时对经营决策和重大关键事项加强管控;在一般项目的经营服务上,则更加灵活,加大授权。

 

比如,在考核和激励机制上,部分区域或者城市公司的业绩受调控政策影响,因地制宜地灵活调整等。


行业的导向与模式,企业的管理与创新,在雷暴声中正在发生着深刻地变革,同时也产生着新的机会,犹如寒武纪之后的物种大爆发,危机并生,适者生存。



。END 。

南粤村的故事  |  朱保全  |  孟晓苏  |  毛大庆  |  张玉良  |  文在寅  |  潘军  |  姚振华  |  刘肖  |  林峰  |  张庭  |  朱荣斌  | 往期对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