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避开国内量化机构的这些坑?血泪经历盘点

量化君 量化君也 2023-11-12


平时看我文章的小伙伴,有很多都是拟入或初入量化行业的萌新,也许你们在围城之外时,看到过一些光鲜亮丽的孤例,但请不要被迷惑,就如同《封神》里费翔那句经典台词一样:马看到什么,是run决定的!



这里不都是花团锦簇、灯彩佳话,也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除了踏实研究投资交易、策略开发等业务技能外,别忘了也见识一下世界和行业的参差,不重蹈前人肉疼的覆辙。


其实这个话题去年八月的时候就写过一次,如今又是八月,一年来掉坑的戏码依旧在上演,于是乎,我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个人最新的见闻,把量化机构的这些坑再重新盘点一遍,由于量化私募的“作坊性”,这些坑更为普遍。


虽然自知没法儿帮到所有的人避坑成功,只求看过这篇文章的小伙伴往后多留个心眼,别把自己搭进去了,俗话说得好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开篇先来说说入职前的坑吧



深坑1:假面Boss骗策略

如果你留意招聘网站足够久,你就会发现有些量化机构常年在上面招人,要求不高,薪酬不少,但几年过去了,都没有招到人。


如果不是暗地里选人标准极其严苛的话,那十有八九这个机构是骗策略的,他们哪是想招人啊,纯粹是想白嫖你的策略。


面试你的Boss,会展现得极其和蔼友善、平易近人,在你自我介绍完成后,循循善诱地问你,你都做了些什么策略啊,用了哪些因子啊,用的是什么算法啊,主要交易什么标的啊,就差让你把策略源码发给他,他来好好评估一下,主打的就是策略细节越详尽越detail越好。


对话的氛围极其融洽,如沐春风,如饮甘霖,惬意自在,只是掏空你的策略细节后,然后让你回去等通知,就然后没有然后了。


你不想透露策略细节也可以,他也不跟你纠缠,赶紧让你大腿贴邮票——走人,人家也没啥损失,连交通费都不用,是你自己送上门来的。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骗得就更方便,效率就更高了。这段时间有明文政策,不适合聚集,你都不用去人家公司,Boss也省得招待你,直接电话/远程面试搞定,录音也会更清晰,以往你自己都还要费劲巴拉跑到别人公司挨骗,现如今舒舒服服在家里就被搞定了,假面Boss舒心,你也“省心”。


根据身边朋友群友的反馈,这些公司大多数跟你预约面试时,往往使用公司座机,显得正式一些,实际电话面试时却使用个人手机号,特别是170等虚拟号段的,要留心一点,大概率是心虚怕事后找茬的,有的干脆一开始约的时候直接就是虚拟号。


还有一点提一下,遇到一个靠谱的猎头很重要,他如果知道这个Boss一直在见候选人,又一直不给offer的话,一般是后续很少再向这个Boss推人,因为多多少少能感觉到其中猫腻,美其名曰就是“交流市场”,不靠谱的猎头可能就是一个莫得感情的简历搬运机,被这些Boss当枪使了。


这里的Boss不一定是指公司的实际拥有者,泛指那些面试你的时候顶着负责人title的人,甚至只是一枚策略开发组里面最近灵感枯竭的量化研究员,这种情况以电话面试居多。


假面Boss骗策略,一般是用来骗一些经验丰富的量化人员,新手的话,可能就是给你布置个任务,或是笔试题里美其名曰测试一下你的实力,让你实现功能或探索策略,但结局都是一手交货,一手石沉大海。



深坑2:Boss直属上级不懂量化

上面那个坑说的是“坏”,这里咱就要来说说“蠢”了,虽然量化机构顶着量化的帽子,但里面的Boss或直属上级可能并不懂量化业务,将来合作起来可能会非常难受,比如说人家想要的就是“五彩斑斓的黑”和“流光溢彩的白”。


即使这出现的概率比较小,但我自己听兄dei们说过的亲身例子已不下5个,大部分都是发生在量化私募,我说一个印象最深刻、最搞笑的。


大L去面过一个量化私募,跟HR和部门Leader聊过后得知,这家私募刚成立不久,成立的初衷是大Boss有闲置的7000w+需要打理,就自己成立一个私募玩玩,管自己的钱,也可以将来帮朋友管钱,因为量化投资比较热,打着这个幌子好募资,于是就打算做量化私募。


大L给我讲的时候,有3个点我记得非常清楚。


第一点就是,该部门Leader问大L能不能程序化实现老鸭头指标,说他现在炒股很看重这个指标,实现后就可以量化交易了。


第二点就是,问大L策略预期收益有多少,大L说做Alpha策略的话,年化收益预计有10%~35%,该部门Leader说这也太少了,大L说这个策略胜在回撤小、夏普率高,自有资金可以做的比较安心,部门Leader问道“夏普率是什么?”


第三点,搞笑的来了,大L问该部门Leader,你们现在用的开发语言是什么,部门Leader犹豫了一会儿,答道“大蟒蛇”。




这个“大蟒蛇”的回答承担了我那一周的全部笑点,是的,大L没有再去这家所谓的量化私募二面。



深坑3:苛刻的竞业协议和保密协议

说完面试,接着说入职,入职新的量化机构,一般都会签署劳动合同、竞业协议和保密协议,可能很多人会细看劳动合同中的薪资等关键条款,却很少细究竞业协议和保密协议的限制条款,因为光想着将来入职大展拳脚,没有想到日后的踩坑扯皮,为将来的事业留下隐患。


首先说明,竞业协议和保密协议很常见,不仅在量化领域,在互联网、高端制造等领域都存在,关键是双方权利义务要对等。


根据法律规定,竞业协议最长不能超过2年,竞业补偿金不低于年收入的30%,这是法律的底线,也可能是心胸狭隘格局小Boss的道德高地。


谁都希望事业顺风顺水,但万一发现这家公司是个坑,不想继续在歪脖树上吊死,那就得看自己能不能顺利离职,顺滑地投入到一家更有前景的公司。


因此,入职前就要想清楚,如果公司启动竞业协议,竞业补偿金是否能让你躺平2年,有的Boss真真就是只给base的30%(好的公司可以给到base的80%~100%),当初自己光冲着bonus来的,base不高,bonus也没发,现在只有base的30%了,自己能不能受得了。


所以,很多人准备离职的时候,老东家以启动竞业协议相威胁,不想经历吃苍蝇式的扯皮,最好注意这个大坑。


说完竞业协议,来说说保密协议,这个就友好很多了,一般是义务型的,就是你从这个公司领工资,就要学会保密,不要泄露公司的机密信息就行了。


说一个案例,大伙儿注意避开就行了,大D入职某量化私募,劳动合同的保密款项中约定,每个月扣工资的10%作为保密押金,累积扣押的保密押金会在离职后分12个月返还,但关键是公司没有在劳动合同上写月工资数额,公司说所有员工的合同都是没有写工资数额,大D也没在意,往后公司一直都是月发90%的base。


直到一年后,公司欠薪,没发工资,大D去劳动仲裁,仲裁最终判决是公司补发1个月工资,工资计算依据是最近12个月工资流水的平均值,也就是把最近1年的收入加起来除以12个月,关键是这个工资数额是发到手的数额,是扣除了那10%保密押金和五险一金之后的数额,大概只有原base的70%,最最最关键的就是,这扣了12个月保密押金没能要回来,这也就相当于,一个多月的工白打了。



深坑4:薛定谔的奖金提成

一般量化人员的标准薪资构成模式是“base + bonus or pnl cut”,base就是基本工资,bonus就是奖金,pnl cut就是业绩提成。


量化开发人员,需要懂数理统计、交易算法、计算机和金融,技能树丰富程度完全比肩互联网公司,但base基本只有互联网公司的7~8折左右。


比如说,一个工科博士,去互联网大厂base是50w,但可能去量化机构只有35~40w,问题来了,为啥拿到的base少了一截,还有很多人对量化趋之若鹜呢?


因为大部分量化人员都不是只冲着base去的,高奖金提成才是我们的星辰大海,能给咱一步登天的机会。


于是乎,精明的Boss抓住了咱的这种心理,做出好策略给你bonus,实盘盈利给你pnl cut,跟bonus和pnl cut比起来,base只是零花钱,把胡萝卜挂起来,让你奋力前行。


但关键是,什么的策略是好策略,实盘盈利到什么程度才符合Boss心意,这就完全是看Boss的人格和格局了。


没做出好策略,实盘没盈利,没有奖金提成你不好说什么,但是好策略实盘盈利了,你也可能是一无所获。


比如说,你给公司一个产品贡献了500w盈利,按照之前Boss口头约定的可以提成10%,也就是50w,但他觉得你策略的波动和回撤太大了,造成公司某产品净值曲线不高雅,不发了,只是口头约定,不好打官司,只能哑巴吃黄莲。要是不服想闹事儿,资本家有的是办法把你挤走,给你设一个珠穆朗玛峰式的KPI,玩不成就滚蛋,比如说,你3周要入库4000个实盘因子。



又比方说,还是盈利500w,而且有书面约定提成比例,但是临到发奖金前一两个月,公司说要调整提成起算标准,原来超额8%就有提成,现在要超额15%,因为合同里有约定,公司有权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调整超额收益基准线。咦~你发现,这超额后到手也没有多少了,Boss这刀法很精准嘛~


很多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有一个靠谱的金融法务朋友多重要,至少在公司恶心你的时候,能不让小人这么得意。



深坑5:沦为骗子机构的同伙

金融行业离钱太近,金钱可能会扭曲人性、沦丧道德,金融骗子也由此诞生,他们甚至走上了机构化的道路,你遇上的量化机构只是整个诈骗链条上的一环。这说起来可能太抽象,我说一个真实案例,朋友“劫后”告诉我的,至今心有余悸。


小J入职了一家量化私募,这家私募有正规牌照,能在中基协查到备案,也能在私募排排网上查到产品和净值曲线,这么浓眉大眼,应该不是坏人了吧?的确不是坏人,但架不住好人被利用,这家私募Boss通过这家私募,五年时间里,从几百个客户手里非法集资了超过20个小目标,直至这个庞氏骗局暴雷,无法再兑付本息。


了解私募运营流程和法律法规的小伙伴应该知道,投资者打进私募账户里面的钱是受监管的,不是在募集/托管账户里面,就是在证券账户里面,别人是挪不走的,怎么就成庞氏骗局暴雷了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话说这家私募大Boss管理的是一个“大”集团公司,私募基金只是版图的一块儿,另外还有珠宝公司、咨询公司和矿业公司等,业务还拓展到香港去了,看起来实力雄厚。


这些资本都来自于Boss的超强融资能力,募资的时候,解决客户信任问题的王牌,就是小J入职的这家量化私募,号称其量化对冲产品的业绩非常亮眼,私下里承诺公司出20~30%的劣后资金,“保本保收益”,每年“刚性”兑付10%~15%的收益。


就冲着这个“量化对冲”的名头和私下承诺的收益,不知有多少人抵押了自家的房产,套出现金想赚这“息差”,纷纷想购买产品,问题的关键就出在,收益是私底下承诺的,打款账号也是私底下给的,钱都进了Boss控制的公司账户里面,没有进到私募产品。


整个诈骗流程当中,只有两处地方是假的,一个是刚才说的假银行账号,另外一个就是假净值曲线,小J所在的私募的确有几个真实的产品在运行,但没有销售面对投资者宣传时那么亮眼,简单来说,宣传和维护时发送的净值曲线都是P出来的,但前期时候的收益都是稳定兑付的,就没有人去深究,直至暴雷。


目前,这个Boss在疫情期间已经被逮捕入狱,同时入狱的还有集团副总、CFO和两个营销部的负责人等,小J由于私募的合法性逃过一劫,只是在案发后被经侦传唤过几次,以及被限制出境一段时间,受影响的主要还是工作前途,背调的时候被发现工作经历里面有一家“骗子公司”,求职进展就到此戛然而止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相比于小J,最惨的还是这个集团里面的销售,案发后警方要求他们返还所有的提成,否则就要面临“牢狱之灾”,这些钱除了被消费掉了之外,销售们当中很多人都把提成的大头买成了公司的“产品”(可见这Boss的洗脑能力之强),想着复利创造奇迹,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小J说,当时他们财务自由真的是有曙光的,他在公司暴雷后“散落”的资料里面看到,一个工作只要两年的女销售,一个月的提成就有30w+,如果物欲低的话,再干个几年就可以滚雪球退休了,可惜老天爷没有给这个机会,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风水轮流转,现在倒好,一边钱打了水漂,另一边自己还得自己掏钱填提成的坑,呜呼哀哉~


如果你入职了一个量化机构,发现里面量化相关人员只有几个,而业务部销售部有好几十号人,并且他们私底下对外承诺“不切实际”的收益,那你就要擦亮眼睛,别被当成是挂在驴头前的萝卜,自己的名字肖像出现在高大上的路演PPT当中,此时要系紧鞋带,赶紧开溜,别在雪崩的时候被活埋了。


上面只是列举了本人见闻见识范围内,国内量化机构当中常见的一些深坑,还有很多还潜藏在冰山之下,等我以后探索到了再跟大伙儿唠唠,只希望大伙儿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别忘记了低头避坑,前人血泪趟出来的路,后人就别再重蹈覆辙了。


往期回顾



------量化社群------

量化藏经阁Max

量化藏经阁2023

------量化策略------

聪明钱 TrendModelSys  张坤策略

RSRS 北向资金 F-Score 鱼身策略

TrendPattern 波动率收敛 RSJ策略

期货Alpha  跨品种套利 GARP策略

MACD形态  导数策略  Trendflex

绩优小市值  漂亮50  操盘手  Rumi

AI择时  K线面积法  零编程策略 

贴水策略 概率密度策略  一致预期

RSRS复现1 RSRS复现2  

野路子策略  量化兵器库

------心得杂谈------

年化577倍  抄底&摸顶  策略开发

量化入门  量化神作  量化书单  

个人量化  量化误解  高收入背后

未来函数 回测&过拟合 回测&实盘

Alpha&风险因子  MACD参数

资金流 吃贴水 回测提速 量价背离

自学路径  文章合辑  151个策略

chatGPT选股  量化注册制

5年131倍  量化编程神器

4000因子  因子库 

五穷六绝七翻身


Tip:点击关键字可以直接查看对应文章。


END

如果对本文有疑惑,或是想聊聊

亦或是围观朋友圈当点赞之交

戳我,让我们一路同行

吃瓜吐槽写代码

添加好友后,私信『666

送你一些量化小福利

人工回复慢请见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