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好,欢迎来到2140年的纽约

2017-05-08 Aaron Rutkoff 商业周刊中文版

撰文:Aaron Rutkoff

人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仍跟现在无异,纽约人会适应环境


“现在已经建立的体系是一套规则体系,它是人为的,规则可以改变”


罗宾逊的笔下世界


64岁的科幻作家金·斯坦利·罗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说自己是郊区人、家庭煮夫。他的妻子是科学家,两个儿子已经成年,一家人住在美国加州戴维斯一幢毫无未来感的错层房子里。


他写小说的地方是前院的一张金属圆桌,张着遮阴的防水布,伴着轻柔的风铃声,看上去历经沧桑的立体声音响有时也会传出爵士乐或经典摇滚乐。从这里走一小段路就到菜园,里面有罗宾逊种的豆子、卷心菜和西兰花。“你看,我们并没有完全搞定农作物,”他补充道,所有人都应当种点菜,当作一门伦理课,“很吓人的,它们会死。”


罗宾逊的邻居大多是教授、律师、环保活动人士之类。他所在的小区名叫“家园村庄”(Village Homes),有点后嬉皮时代的特点。这里有一个社区日托中心,街坊们一起打理果园,时常带着各家的拿手菜聚会。大多数住宅屋顶都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他的书中悄然引入了这些细节,而没有僵尸(“我讨厌那种东西,编起来太轻易了”),也没有外星人(“我不怎么相信那些”)。


事实上,罗宾逊30年来所创作的故事都是关于科学家的,而不是太空海盗之类,不过他最近新作的背景是在一艘星际飞船上。他希望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不应以开拓宇宙的优等种族自居,地球无非是与外界隔绝的文明,永远局限于我们所在的不起眼的太阳系中。


金·斯坦利·罗宾逊画像


他的第18本小说于3月14日面世,背景选在纽约,更具现实特色:2140年,无可阻挡的两极冰川消融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5米左右,纽约市没入水下。地势比曼哈顿中城低的地方都成了潮汐区,汹涌的绿色海水围绕摩天大楼的底层奔流。华尔街人士乘船上下班;超级富豪住在高地,125街以北;投机者开始瞄准市中心区,艺术家和中产阶级奋斗者则在水下的波西米亚区艰难度日。冬天寒潮来临时,整个城市冰封一片。还有,夏天的时候,数十亿加仑不流动的死水散发的气味可不怎么优雅。


气候变化与人类


然而人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仍跟现在无异,纽约人会适应环境。


“大多数人觉得,气候变化是一种灾难,会导致文明终结。”


马凯特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英语教授格里·卡纳万(Gerry Canavan)说,他与罗宾逊共同编辑了一本生态学和科幻小说集。他认为相比之下,罗宾逊的作品展现了“随需而变和创新的过程,让我们得以继续生存。”人们照常生活,只不过潮气大些。


这样的情形或许不会让人发自内心地紧张刺激,就像设想更恶劣场景的那些作品所达到的效果——如约翰·卡彭特(John Carpenter)1981年的《纽约大逃亡》(Escape From New York),影片中1997年的纽约成了高墙之内的重刑犯监狱——然而《2140》这样的小说更让人觉得与自己切身相关,也更重要。2140年并非转瞬即到,但我们刚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炎热的年份,距离划着船去上班的日子还有多远?



气候变化一直是罗宾逊十分关注的主题。他曾著有《科学之都》(Science in the Capital)三部曲,第一部于2004年出版。该系列的主角是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员工,他们未能阻止全球变暖,因此发起了“地球改造”项目,将融化的极地冰川水注入撒哈拉沙漠,还试图重新启动停顿的墨西哥湾流。


他的《2312》一书于2012年出版,比书名年代早了300年,这本书预计,我们将会找到在水星以及金星的卫星上生活的方法,然而却无力阻止地球变得过于炎热。


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教授、研究气候变化小说的斯蒂芬妮·勒梅纳热尔(Stephanie LeMenager)推荐1992年出版的《红火星》(Red Mars)一书,这是《火星三部曲》的第一部,探索了火星殖民的主题。勒梅纳热尔说,罗宾逊“有乌托邦主义者的倾向”,并解释说他是“为最棘手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人” 。


这种乌托邦主义倾向贯穿《2140》全书,而它的根源来自于一个似乎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



没入水下的纽约


罗宾逊认为,在近年中造成极大破坏的自由市场金融体系依然有可能改进。这本小说可以说融合了侦探、寻宝、房地产投机等元素。为了讲述背景故事,罗宾逊打造了一个无名无姓的角色,仅以“市民”称之——一个愤世嫉俗、无信仰的典型纽约人,他不明白为何以前的几代人竟会这么蠢。(想想大多数现代美国人对南北战争前蓄奴者的看法,就能体会他的感受了。)


其他主要人物包括一名警察、两名类似狄更斯笔下人物的流浪儿、一名社会工作者、一名真人秀电视明星、一名大楼管理员、几位低级别的对冲基金分析员,还有一名对冲基金明星交易员。


书中那位市民告诉我们,洪水主要分两波来袭:


“第一波是一级灾难,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当然也带来了变化。人们不再烧碳,比第一波洪水之前能做到的速度快多了。马跑了赶紧去关门,亡羊补牢可真够及时的。确切地说是四匹马。”


第二波洪水是“有大国那么大”的冰山脱落融化造成的,然后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发生了很多诉讼,很多人都担心被淹没的地方会是个什么地位,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那就是事实上,甚至可能在严格意义上、也就是从法律上而言,这片地方已经成了浅海,这样一来,关于其定义和监管的法律很可能就不同于所涉地区是陆地时的情况。”


罗宾逊设定的基础情境可能并不算太离谱。美国无党派非营利组织气候中心(Climate Central)研究海平面和气候影响的副会长本杰明·施特劳斯(Benjamin Strauss)认为,到2140年,海平面上升的高度可能为4.6米左右,意味着纽约曼哈顿下东区、切尔西区和金融区会积水。肯尼迪国际机场(John F.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t)和拉瓜迪亚机场(LaGuardia Airport)都将没入水下。



施特劳斯说:“如果海平面上升15米,纽约城里的水肯定能赶上威尼斯了。”但他比罗宾逊更乐观,认为洪水漫灌能够避免。“这片地区的地形可供修建防洪墙,”施特劳斯说,在洪水抵达时代广场(Times Square)之前,“我猜想我们会建一道墙,安坐无忧。”


《2140》得以成书是因为,罗宾逊坚信自由市场未能准确地设定价格:


“现在已经建立的体系是一套规则体系,它是人为的,规则可以改变,将物种的生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这本书的主角、明星交易员富兰克林(Franklin)最终就致力于此。罗宾逊说,富兰克林本来会是个“从不顾及别人的混蛋”,但在书最后,他成了富有同情心的怪才,“仅仅为自身利益计”而试图拯救世界。



富兰克林在纽约熨斗区的大都会人寿保险大楼重新制定了经济规则。罗宾逊得知这幢楼是复制了威尼斯的圣马可钟楼(Campanile di San Marco),于是为富兰克林选择了这里。富兰克林发明了“潮间带房地产价格指数”(Intertidal Property Pricing Index),相当于标普/Case-Shiller房价指数(S&P/ Case-Shiller Home Prices Indexes)被洪水袭击后的版本。标普/Case-Shiller房价指数衡量的是美国主要城市住宅房地产的价值,而罗宾逊在书中发明的这个指数则是针对所有新的水下房地产的全球市场。


鉴于当前地球上价值最高的房地产大多都在沿海地带,一旦海平面上升,这些地方的所有权状态将会变得极其不确定。罗宾逊引述了应用广泛、可追溯至罗马时期的普通法,其中规定潮间带不属于私人所有。“无组织的公众是一个真正的法律概念。”他说。而潮间带房地产价格指数则体现了一种奇特的乐观主义:即使发生了气候灾难之后,资本主义仍然能想出办法为所有一切标上价格。


目前,罗宾逊还有两本小说的合约,其中一本内容是“中国接管月球”,他还在写一本关于在内华达山脉徒步旅行的非小说文集。真实世界的未来和他想像中的未来正慢慢重合,他也不确定自己还有多少科幻内容可写。“我几乎算是完蛋了,”他说,“我不想重复自己。”


编辑:吴荻、格根坦娜

插图:Yann Kebbi


◆  ◆  ◆  ◆  ◆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速度与激情无人驾驶华尔街没落法国大选

桃源乡美国政府关门共享单车新西兰丨段永平

专车时代杜蕾斯叙利亚空袭美国汽车蜗居

苹果支付优衣库千禧一代雄安新区日本电影

人口失踪亚马逊求职季港股A化中国手机

......

马克龙成为新一任法国总统

马克龙胜选演讲|视频

尽在《商业周刊/中文版》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速速下载吧!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商业周刊/中文版》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