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社区

其他

2024年1-9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自主厂商崛起,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

在自动驾驶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类核心部件的装机量成为了衡量供应商市场地位和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近日,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1-9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榜单全面揭示了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最新竞争格局,涵盖了从激光雷达、空气悬架到高精地图、前视摄像头,再到智驾域控及其芯片、自动泊车APA方案和智驾域控芯片的市场数据。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蓬勃发展,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系统的“眼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速腾聚创、华为技术、禾赛科技和图达通是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商,它们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速腾聚创以35.0%的市场份额与342,985颗的装机量位居榜首。华为技术紧随其后,装机量为261,221颗,市场份额达到26.6%,在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禾赛科技和图达通也分别占据了23.0%和15.2%的市场份额。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传感器,其市场前景广阔。速腾聚创、华为技术、禾赛科技和图达通等供应商凭借其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策略,在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其他供应商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仅为0.2%,这反映了激光雷达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主要市场份额被少数几家供应商所占据。空气悬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孔辉科技以231,660套的装机量高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42.7%,作为自主厂商的佼佼者,孔辉科技凭借其在空气悬架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卓越的产品质量,成功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是拓普集团,装机量达到137,156套,市场份额为25.3%,其在空气悬架市场的表现同样出色,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广泛的市场覆盖,拓普集团成功跻身市场前列,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保隆科技则以93,215套的装机量位列第三,市场份额为17.2%。威巴克和大陆集团分别以49,279套和28,824套的装机量位列第四和第五,市场份额分别为9.1%和5.3%。其余供应商合计装机量仅为2,459套,市场份额仅为0.5%。高精地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从榜单中可以看出,高德以540,032套的装机量遥遥领先,占据了53.1%的市场份额。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高德在高精度地图领域的强大实力,也反映了其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腾讯紧随其后,以149,330套的装机量获得了14.7%的市场份额,显示出其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出行领域的深厚积累。朗歌科技、四维图新和中海庭等供应商也表现出色,分别占据了11.6%、7.3%和4.0%的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类别占据了9.4%的市场份额,这表明高精度地图市场仍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不断涌现的新玩家。前视摄像头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博世以1,936,191套的装机量稳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21.0%,继续领跑前视摄像头市场。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在前视摄像头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无疑为其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紧随其后的是电装,以914,322套的装机量占据9.9%的市场份额,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舜宇智领在本次榜单中表现抢眼,装机量达到731,888套,市场份额为7.9%,近几个月来有了显著提升。舜宇智领作为近年来崛起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在前视摄像头领域的快速崛起,不仅得益于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更离不开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锐洞察和快速响应。此外,采埃孚、维宁尔、福瑞泰克等知名企业也位列榜单前列,分别占据了7.6%、7.2%和5.8%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在前视摄像头领域均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为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行车ADAS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博世以1,949,342套的装机量稳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21.1%。紧随其后的是电装和采埃孚,分别以916,211套和684,331套的装机量占据第二和第三名,市场份额分别为9.9%和7.4%。比亚迪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佼佼者,也跻身榜单第四,装机量达到637,194套,市场份额为6.9%。此外,维宁尔、福瑞泰克、特斯拉、法雷奥、理想和安波福等供应商也位列前十,市场份额从6.5%至3.7%不等。从当前数据来看,博世、电装等国际巨头凭借其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以及市场布局等方面的优势,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同时,比亚迪等国内自主品牌也在积极投入研发,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逐渐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智驾域控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德赛西威以512,677套的装机量稳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24.7%,彰显了其在智驾域控领域的领先地位。紧随其后的是和硕/广达(特斯拉),凭借特斯拉的强大市场影响力,装机量达到465,156套,占比22.4%。华为技术则以326,508套装机量位列第三,市场份额为15.7%。其他如伟创力、比亚迪、华锐捷、知行科技、毫末智行和维宁尔等供应商,虽然装机量不及前三甲,但各自在特定领域均有所建树,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头部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总和超过60%,显示出智驾域控市场的高度集中性。这一趋势反映出,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逐步扩大,领先供应商在技术研发、市场布局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愈发明显。自动泊车APA方案装机量排行法雷奥以688,418套的装机量遥遥领先,占据了21.6%的市场份额,作为行业领头羊,法雷奥在自动泊车APA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博世紧随其后,装机量为605,593套,占比19.0%,博世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其自动泊车APA方案同样具有出色的性能和稳定性。此外,博世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全面布局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市场竞争力。理想和华为则分别以345,502套和325,873套的装机量位列第三和第四,市场份额分别为10.8%和10.2%。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当前自动泊车APA市场的竞争格局,也揭示了各方案商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认可度。智驾域控芯片装机量排行英伟达Drive
11月21日 上午 7:05
其他

2024年1-9月电气化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市场格局稳定,TOP10装机量集中度普遍较高

近期,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1-9月电气化领域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包括动力电池、电池PACK、BMS、混动发电机、驱动电机等9大领域供应商装机量排名,为行业提供最新市场数据参考。动力电池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从装机量来看,宁德时代以133,057MWh的装机量遥遥领先,占据了43.9%的市场份额,充分展示了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强大实力。紧随其后的是弗迪电池,装机量达到85,739MWh,市场份额为28.3%,与宁德时代共同构成了市场的双寡头格局。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等供应商也表现出色,分别占据了6.3%、4.0%和3.7%的市场份额。这些供应商在装机量上虽然不及前两名,但凭借各自的技术特色和市场份额,依然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从市场份额来看,动力电池TOP
11月16日 上午 7:05
其他

合资新能源的“猛将”来了?马自达EZ-6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一览

10月26日,长安马自达EZ-6正式上市,新车定位中型轿车,提供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推出7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为13.98万元~17.98万元。作为长安马自达首款合资新能源车型,EZ-6承载着较高的期待。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常务执行董事、马自达(中国)董事长中岛徹在EZ-6上市发布会上表示,马自达将通过提供创新的产品来实现在华业务的再次增长,而EZ-6正是其这一决心的象征车型。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松田英久此前在EZ-6预售发布会上也直言,其希望MAZDA
11月8日 上午 7:02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BMS系统迈入智能精细化管理新阶段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BMS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保障电池安全和性能、提升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AI、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引入,BMS系统功能也越来越丰富、精准和智能。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未来我国乘用车BMS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计到2030年,我国乘用车BMS市场规模将达到356亿元。基于此背景,本报告从BMS产业概述、现状和未来趋势等维度展开分析,报告部分内容如下:动力电池在充放电时,对电流、电压、工作温度等有着较为严苛的要求。电池如果长时间工作在“临界区”,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增。作为动力电池安全保障体系中重要一环,BMS系统此时就必须要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拓扑结构来看,BMS系统有分布式、主从式、集中式三种架构。集中式BMS系统是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决策全部由一块电路板来完成,而分布式架构,则是采集与决策、控制分开,信息采集由从控完成,主控负责信息汇总和决策,二者配合完成电池管理工作。从参与方来看,动力电池BMS行业主要有整车厂、电池厂和第三方供应商三大玩家阵营。其中,整车厂份额在不断提升,2024年1~8月,OEM自主供应占比达51.4%,占据了半壁江山,主机厂寻求自主可控趋势明显,自主开发BMS已成为车企重要的战略选择。BMS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均衡电量。由于电池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细微差异,导致电芯容量存在差异。对于容量差异的电芯,如果不加以干预,会导致低容量电芯出现过充和过放的情况,进而引发安全事故。被动均衡管理由于成本低、复杂度和故障率低,被国内外企业广泛运用,但主动均衡管理效率较高,均衡电流大,能量耗散少,随着热风险和电路复杂逐渐克服,BMS有望向主动均衡管理过渡。随着动力电池系统向CTP/CTC等无模组化技术发展,无线BMS优势凸显,不仅大幅减少线束和连接器使用,达到降本和轻量化的目的,还可摆脱电池线束对电池系统设计的束缚,使得电池系统设计更加灵活,BMS系统的兼容性和通用性也更强。目前市场上已有多家企业推出无线BMS系统。/
10月30日 上午 7:04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跨域融合产业化进程加速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跨域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趋势。跨域融合旨在打破传统汽车电子架构的域界限,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整车控制和信息交互。本文将深入探讨智能网联汽车跨域融合的产业概况、市场分析以及未来展望。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域融合的相关热点话题,本报告核心观点有:产业概况汽车电子架构经历了从分布式到域集中式,再到中央计算式的逐步演变。域融合作为这一进程中的关键步骤,涉及将多个功能域整合在一起,并通过跨域控制单元实现统一管理和控制。汽车多域计算的融合策略主要涵盖五种路径:底盘域、车身域与动力域的结合,座舱域与车身域的整合,座舱域与智能驾驶域的融合,底盘域与智能驾驶域的联动,以及(准)中央计算与区域控制器的融合方案。市场方面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1-8月,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的累计配套量达到了152.9万套,市场渗透率达到了11.4%。据预测,到2025年,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的渗透率将提升至15%以上,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580亿元。从竞争格局看,德赛西威、和硕/广达以及华为占据了超过65%的市场份额;在搭载行泊一体域控制器的车型中,Model
10月29日 上午 7:04
其他

2024年1-8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智驾域控芯片选择更加多元

近日,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1-8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榜单全面揭示了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的最新竞争格局,涵盖了从激光雷达、空气悬架到高精地图、前视摄像头,再到智驾域控及其芯片、自动泊车APA方案和智驾域控芯片的市场数据,为行业调研与决策提供参考。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速腾聚创、华为技术、禾赛科技和图达通是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商,它们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速腾聚创以36.0%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华为技术紧随其后,市场份额达到26.6%,在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禾赛科技和图达通也分别占据了21.9%和15.4%的市场份额。其他供应商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仅为0.2%,这反映了激光雷达市场的集中度较高,主要市场份额被少数几家供应商所占据。随着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激光雷达作为重要的传感器之一,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为激光雷达供应商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然而,市场竞争也将日益激烈,供应商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总体而言,激光雷达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市场竞争格局相对集中,领先供应商将主导市场未来发展。空气悬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孔辉科技以高达42.0%的市场份额和195779台的装机量领跑市场,这表明孔辉科技在空气悬架领域拥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拓普集团和保隆科技分别以24.8%和17.3%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装机量分别为115833台和80813台,这三家公司合计占据了超过84%的市场份额,显示出市场的高度集中。威巴克、大陆分别以9.8%和5.5%的市场份额排在第四、第五的位置。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中国自主厂商在空气悬架市场中的崛起势头强劲,占据了主导地位。与上月相比,孔辉科技与拓普集团的市场份额实现了微增,保隆科技、威巴克、大陆则出现微降,整体而言仍比较稳定。高精地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高德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在高精地图领域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以456449套的装机量和53.1%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高精度地图市场。腾讯紧随其后,装机量为128262套,市场份额为14.9%。朗歌科技、四维图新和中海庭分别位列第三至第五位,装机量分别为96385套、63333套和35602套,市场份额依次为11.2%、7.4%和4.1%。其他厂商合计装机量为79692套,占据市场的9.3%。整体来看,我国高精地图市场同样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预计这一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前视摄像头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博世以21.8%的市场份额和1739746套的装机量领跑市场,在前视摄像头领域显示出强大竞争力。电装紧随其后,市场份额为9.9%,装机量为790403套。采埃孚和舜宇智领并列第三,各自的市场份额均为7.9%,但装机量略有差异,分别为626024套和625472套。维宁尔以7.6%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五,装机量为603652套。福瑞泰克、特斯拉、比亚迪和法雷奥分别占据了第六至第九的位置,市场份额依次为6.2%、4.9%、4.7%和4.1%。安波福和经纬恒润分别位于第十位和第十一位,市场份额分别为3.6%和2.7%。行车ADAS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博世以1537785套的装机量和22.5%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大幅领先市场。电装、采埃孚分别以676984套和551172套位列第二、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9.9%、8.1%。维宁尔、比亚迪紧随其后,装机量分别为482871套和420244套,市场份额为7.1%和6.1%。福瑞泰克、特斯拉、法雷奥也表现不俗,装机量分别为363280套、330194套和291112套,市场份额在4.8%-5.3%之间。理想、华为则分别以244464套和241636套的装机量位列第八、九位,市场份额分别为3.6%及3.5%。智驾域控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德赛西威在智驾域控领域表现突出,装机量达到418937台,市场份额高达23.9%,位居榜单首位。和硕/广达(特斯拉)和华力技术分别以394107台、280102台的装机量和22.5%、16%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伟创力和比亚迪则分别以143863台、82210台的装机量和8.2%、4.7%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和第五名。知行科技、毫末智行、维宁尔、华锐捷(大华)等企业也表现出色,位于智驾域控供应商装机量前十位。自动泊车APA方案装机量排行法雷奥以618273套的装机量位居榜首,市场份额达到22.5%,显示出其在市场上的强劲表现和技术领先地位。博世紧随其后,装机量为539901套,市场份额为19.7%。理想、华为分别以292443套和279508套位列第三和第四,市场份额分别为10.7%和10.2%,体现了它们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市场认可度。德赛西威、蔚来、同致电子等企业也表现出色,各自占据了不同的市场份额。整体来看,国产厂商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这表明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正在取得成果,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智驾域控芯片装机量排行英伟达Drive
10月24日 上午 7:04
其他

2024年1-8月智能座舱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德赛西威再度领跑,国产供应商多方开花

近日,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1-8月智能座舱配置数据榜单”,包括座舱域控、座舱域控芯片、HUD、AR-HUD、液晶仪表屏、中控屏、语音等七大领域,全方位展现了中国乘用车市场座舱配置的最新动态与趋势,以及各供应商间的激烈竞争态势。座舱域控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国产供应商市场份额持续攀升在“座舱域控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中,德赛西威以超51万套的装机量及15.2%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再度领跑座舱域控市场。和硕/广达(特斯拉)凭借特斯拉的品牌效应紧随其后,装机量超39万套,市占率为11.6%。亿咖通、车联天下、镁佳科技等本土供应商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稳居榜单第三名、第四名和第五名的位置。与此同时,安波福市场份额和排名小幅下滑,跌至第七名,取而代之的是本土供应商博泰车联网,以近17万套的装机量位列第六。座舱域控芯片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国产芯片加速上量在“座舱域控芯片市场”中,高通凭借66.7%的市场份额断层第一,装机量超过了234万套。该成绩不仅凸显了高通在座舱域控制器芯片领域的深厚底蕴与技术卓越性,同时也映照出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广泛而深远的布局,以及无可比拟的强劲竞争力。超威半导体和瑞萨电子分别以394,107套、256,394套的装机量位列第二和第三,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11.2%和7.3%。值得注意的是国产芯片供应商在榜单中也排名前列,芯擎科技和华为分别以153,443套、135,332套的装机量位列第四和第五,其中芯擎科技的市场份额增长至4.4%,国产芯片在座舱域控领域开始逐步提升声量。HUD供应商市场装机量排行渗透率快速提升“HUD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中,整体排位相较1-7月没有变化。华阳多媒体以超40万套的装机量成绩继续领先市场,其市场份额为21.3%。泽景电子和怡利电子分别以306,392套和200,947套稳坐第二和第三的宝座,市占率分别为16.0%、10.5%。需要注意的是第四名“未来黑科技”,其市场份额小幅上涨至10.4%,装机量达198,388套;第六名的电装市场份额小幅上涨至8.5%,装机量达162,405套。第九名“华为”的市场份额也小幅上涨至4.9%,装机量达到94,622套。AR-HUD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国产方案加速上车“AR-HUD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中,凭借多年在车载抬头显示系统的深厚技术积累,怡利电子以168,040套的装机量稳居榜首,市场份额达33.1%。华为的市场份额小幅上涨至18.6%,装机量达到94,622套,排名第二。水晶光电、华阳多媒体、弗迪精工分别以75,791套、66,178套、40,547套排在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液晶仪表屏集成供应商市场装机量排行榜竞争态势激烈“液晶仪表屏集成供应商市场装机量排行榜”中,德赛西威以1,724,424套的装机量稳居榜首,市场份额小幅上涨至14.2%,彰显出其强劲的技术实力。比亚迪紧随其后,装机量为1,510,572套,占据12.4%的市场份额。伟世通、大陆集团分别占据10.6%和9.9%的市场份额,均有小幅下滑。天有为跌出榜单,航盛以317,810套的装机量跻身第十位。展现出市场的多元化与激烈竞争。中控屏集成供应商市场装机量排名榜座舱标配化“中控屏集成供应商市场装机量排名榜”中,德赛西威以2,783,992套的装机量再度夺冠,占据了21.9%的市场份额,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产品线为其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厚积累,其中控屏集成业务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装机量达到2,036,946套,市场份额升至16.1%。在排名榜中,航盛、乐金显示、松下、华阳通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策略,在中控屏集成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进入电气化下半场,智能化需求将与日俱增,其中中控屏成为车辆信息显示和交互的核心,目前已成为汽车座舱的标配,同时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加激烈的竞争。语音供应商市场装机量排行国产供应商优势明显“语音供应商市场装机量排行”呈现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国产供应商优势明显的特征。科大讯飞以4,737,332套的装机量稳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42.7%,充分发挥了其在语音控制方面的技术实力。赛轮思和思必驰,分别以2,071,853套和1,564,235套的装机量排名第二、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18.7%和14.1%。值得注意的是,前三名的供应商企业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75%,形成了稳固的第一梯队。百度、大众问问、特斯拉、华为等知名企业也凭借其技术优势,在榜单中分列第四名到第七名。亿咖通、阿里、腾讯也奋起直追,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为市场提供产品迭代。-END-往期热点19月车企销量一览:比亚迪爆卖近42万辆,理想比问界多卖1.8万辆2这一万亿级规模产业,等待中国市场爆发3“全能战士”麦格纳,助力中国车企全球化48月全球车市:中国蝉联第一,13国销量齐跌5三季度车圈人事变动一览:升职、跳槽、退休69月重磅合资合作一览:比亚迪收回腾势10%股权,立讯精密成线束巨头莱尼大股东7价格战“牢笼”,困得住宝马吗?-------盖世汽车供应链社群目前已覆盖汽车芯片、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探索更多
10月22日 上午 7:04
其他

2024年1-8月电气化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车企寻求BMS自主可控趋势明显

近期,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1-8月电气化领域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包括动力电池、电池PACK、BMS、混动发电机、驱动电机等9大领域供应商装机量排名,为行业提供最新市场数据参考。动力电池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宁德时代和弗迪电池作为市场的前两大供应商,占据了超70%的市场份额。具体来看,宁德时代以高达44.3%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弗迪电池紧随其后,市场份额达到28.4%。此外,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企业也位列前十,竞争激烈。从市场份额来看,动力电池TOP
10月21日 上午 7:03
其他

用什么挑战Model Y?极氪7X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一览

Y?深蓝S7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一览-------盖世汽车供应链社群目前已覆盖汽车芯片、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探索更多
10月18日 上午 7:02
其他

9月车企销量一览:比亚迪爆卖近42万辆,理想比问界多卖1.8万辆

“‘金九’效应继续显现。”对于今年9月车市的表现,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如此表示。据中汽协数据,9月国内汽车销量达280.9万辆,虽受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同比出现轻微下滑,但环比8月增长了14.5%,乘用车市场则是同环比双双上涨。“金九”之下,车企们的表现普遍好于8月,且环比增幅大多并不低,反差更多体现在同比上,自主车企以增长为主,而合资车企均不及去年同期,甚至下滑明显。新势力排位不变理想月销破5万辆9月,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排位较前一月并无变化,但看点仍有不少,比如理想再破5万辆、小鹏大涨、零跑又翻倍等等。理想仍是第一,该月交付新车53,709辆,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且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截至9月30日,理想今年已交付新车341,812辆,历史累计交付量达到975,176辆。10月14日,理想第10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历时58个月。如上成绩,离不开新晋爆款理想L6的加持。该车于今年4月18日上市,目前已连续四个月交付量突破两万辆,且已在一个月前(9月13日)迎来了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随着理想L6的加入,理想市占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按照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所说,“三季度以来,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TOP3品牌集中度已经达到50%,其中理想汽车的市占率超过17%,位居中国汽车品牌销量首位。”问界也上涨了,9月交付新车35,560辆,环比增长13.92%,但并未回到5月、6月4万+的水平,与理想的差距还在拉大。对此,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师表示,这主要是问界M7、M5面向主流市场车型销量不加导致的结果,核心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理想L6竞争产品在配置方面性价比更突出;二是华为现在与整车企业合作车型越来越多,智选车模式合作的4家公司之间协调资源、内耗和利益分配也在不断挑战其组织管理能力,“未来问界月销量要进一步反弹,核心也在于新车型投放贡献,还有目前刚上市的入门级车型如M7
10月17日 上午 7:04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智能汽车HMI向自然交互发展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人机交互已经从驾驶员与车辆之间简单的操作和反馈,扩展到了包括触摸、语音、视觉甚至情感交流在内的多模态交互体验。人工智能、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等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人机交互的边界。本报告核心观点如下:大尺寸触摸屏、语音控制、手势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应用正在重新定义人与汽车的交互方式,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汽车HMI技术智能化、情感化和个性化发展更加突出。HMI架构及新技术HMI架构:以座舱SoC、域控为底层基础,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为软件支持,通过液晶屏幕、HUD、音响、麦克风等硬件,实现触控、语音、手势等人机交互HMI界面:在仪表盘、中控、HUD和后视镜等领域发展较迅速,同时随着智能表面、氛围灯、座椅等的技术突破,为车载HMI界面发展带来新的方向和空间多模态大模型:能够整合来自智能座舱的多种数据,如语音、手势、面部表情等信息,促进智能座舱的交互方式向更自然、智能的方向发展智能表面:是集成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模块的汽车内饰件,可通过触碰感应、手势或语音命令进行唤醒激活,可实现多样的智能化交互方式市场应用目前车载HMI界面在仪表盘、中控、后排娱乐屏、HUD、语音交互和座舱监测等领域发展较为迅速,随着智能表面、氛围灯、座椅和面部识别算法的技术突破以及车载声学和AI技术的应用,为HMI发展带来新的方向和空间车载显示屏:座舱内显示屏幕整体呈现大尺寸、高清化趋势,在显示技术方面,Mini
10月13日 上午 7:03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中国企业开始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奋起直追

2023年下半年开始,汽车进入库存调整模式,部分汽车芯片供应得到缓解,部分汽车芯片仍然紧俏,交期不断拉长。但是长期来看,随着单车搭载芯片价值量的提升,以及新能源汽车规模的不断增长,汽车芯片市场仍保持增长状态。基于此,盖世汽车研究院从产业概况、市场分析、未来趋势展望、国产代表企业方案四个维度对车规级芯片行业进行研究分析,本报告主要内容如下:产业概况车规级芯片通常指汽车用集成电路、分立器件、传感器和光电子等元器件及模块。相比消费级芯片,车规级芯片工作环境更恶劣、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更高、认证流程更长,进入车企和Tier1的门槛较高。根据实现功能不同,汽车芯片主要分为控制类、计算类、功率类、传感类、存储类、模拟类、通信类、安全类、驱动类、其他类等10个类别,应用场景包括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座舱系统及智驾系统五个方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给车规级芯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的提速,汽车功能不断丰富,汽车单车芯片的数量和价值也将持续增长,如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纯电动车相较于L1级自动驾驶的燃油车的单车芯片数量增加了200-300颗,单车价值增加约124%。随着我国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我国汽车芯片的发展进入提速阶段。从政策端看,多地政府针对汽车芯片产品领域的技术研发、技术培育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和鼓励车规级芯片发展。从产业端看,我国芯片产业布局车规芯片的企业相对完善,不同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从不到5%到20%左右,尤其是在功率半导体、计算控制芯片等领域国产化率相对较高。从应用端看,我国车企正加快通过投资、合资、自主研发等途径来构建安全和成本可控的芯片供应链。上汽集团规划2025年国产芯片占比力争达到30%,东风集团表示到2025年将实现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60%,理想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已超过25%。市场分析在汽车新四化趋势逐渐明确的背景下,汽车芯片整体市场将保持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超千亿美元。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汽车芯片市场仍由国外企业主导,2023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TOP12都为国外厂商,TOP12市占率为77.2%。从汽车芯片细分市场来看,增长潜力较大的有车规MCU芯片、SoC芯片、存储芯片、通信芯片、模拟芯片等,以下逐一阐述。车规MCU市场MCU是汽车信息运算处理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各大系统。目前全球汽车MCU市场被外资厂商垄断,2023年TOP5厂商市占率约90%。目前,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等国际大厂都在推动车规MCU往更先进制程、更高算力和更高集成度等方向升级,以满足未来汽车跨域高性能MCU的市场需求。国内车规MCU企业也在快速成长,并切入智驾、底盘、动力等中高端应用领域。例如国芯科技的车规级芯片产品已覆盖车身、域控、动力总成、线控底盘、新能源电池管理、座舱音频以及辅助驾驶等各领域,其智架和域控MCU已经流片和小批量装车。车规SoC市场在智驾SoC领域,除特斯拉自研外,英伟达成为主流选择,国内地平线、爱芯元智、华为、黑芝麻等开始起量;在座舱SoC领域,高通断层式领先,国内芯擎科技和华为率先量产搭载,国产高性能计算SoC正在挑战行业巨头。随着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其所需的SoC芯片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车规级SoC正向舱驾一体SoC升级发展,英伟达、高通、黑芝麻均已推出舱驾一体单SoC芯片产品,预计2024-2025年量产上车。车规存储芯片市场汽车存储芯片主要应用在车载中控、车载后视镜、车载导航仪、行车记录仪等领域,支持智能座舱、车联网和智能驾驶等功能的实现。ADAS升级和车内体验是汽车存储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车规存储芯片市场由三星、美光、海力士等头部外商垄断,国内厂商逐步开始量产车规级产品。例如江波龙在车载领域已推出车规级eMMC和车规级UFS存储芯片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鹏、比亚迪、上汽、广汽、一汽、长安、奇瑞等主流汽车品牌,车用存储产品已形成先发优势。车规通信芯片市场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叠加汽车对网络速度要求倍数增长,以及E/E架构的集中化,使得未来以太网节点芯片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车载以太网物理层PHY芯片市场也将随之高速增长。目前以太网芯片市场高度集中,博通、美满、瑞昱、TI、高通、微芯六家供应商占据90%以上份额。国内车载PHY芯片企业较少,主要有裕太微电子、景略半导体、昆高新芯、鑫瑞技术等。与物理层芯片相比,车载SerDes芯片主要应用于高带宽、低成本、摄像头和显示屏之间的高速传输。汽车智能化趋势持续带动车载摄像头的需求,进而带动车规SerDes芯片市场增长。在车载SerDes芯片领域,德州仪器、美信半导体几乎垄断了全球车载显示SerDes与车载摄像头SerDes市场,国内厂商逐渐开始崭露头角,瑞发科、慷智已有产品量产上车。车规模拟芯片市场目前模拟芯片在车用芯片中占比接近30%。全球模拟芯片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且分散,市场竞争激烈,但仍由欧美跨国公司主导。本土模拟芯片厂商多以电源管理芯片切入汽车市场,产品多应用于低附加值领域。目前模拟芯片的国产替代率增长较快,本土厂商在技术、产品和市场各方面均在加速成长。国内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厂商纳芯微在汽车电子领域已经有较完善的解决方案,涵盖信号链、电源管理、传感器等多个方向,其车规级芯片产品已全面覆盖智驾与座舱、车身与底盘控制、LED
10月12日 上午 7:05
其他

8月全球车市:中国蝉联第一,13国销量齐跌

相关机构预计,2024年8月,全球轻型汽车市场年销售速率为9,000万辆,与7月基本持平。不过,受部分主流车市的影响,8月全球轻型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速率保持相对稳定,市场有望在短期内获得增长势头;美国市场交付量有所增长,但低于预期;欧洲车市情况不利,销量出现了两位数下滑。不过,2024年1至8月,全球轻型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目前仍保持增长态势。全球车市:中印日下滑,美国恢复增长从具体的市场来看,8月份,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49.2万辆和24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2%和5%,环比分别增长9%和8.5%;1至8月,中国汽车累计产销分别为1867.4万辆和187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和3%,产销较此前7个月分别收窄了0.9%和1.3%。中汽协表示,受近期高温多雨、部分行业生产淡季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均有所放缓。不过,就汽车市场的表现来看,自7月2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以来,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力度得到加码,8月日均报废更新补贴申请量破万。部分省市也出台了置换更新政策,市场消费热情被进一步激发,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表现强劲、贡献显著,推动汽车产销环比增长。展望中国车市未来几个月的走势,中汽协表示,随着中央报废更新政策加力效果逐渐显现,叠加地方置换更新补贴政策陆续生效,预计将对后四个月汽车市场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加之汽车行业即将迎来“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多地将举办秋季车展,各大车企也在持续不断推出新产品,将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市场消费活力。美国轻型车市场成功扭转了7月的同比跌势,8月销量预计同比增长7.8%,达到142.2万辆,但低于市场预期。标普全球汽车首席分析师Chris
10月12日 上午 7:05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线控制动国产化脚步将加快、线控转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在汽车行业向高阶辅助驾驶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底盘系统的线控化升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线控底盘利用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信息,以电信号传输取代机械连接,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结构紧凑、重量轻等优势,满足了高级别智能驾驶对车辆操控性和主动安全的需求。由此,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系统有望在技术成熟后迅速成为主流方案,赋予增量零部件赛道高成长性。盖世汽车产业研究院从行业概况、产业链和市场分析、未来趋势展望、代表企业方案四个维度对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行业进行研究分析,本报告主要内容如下:线控制动行业概况汽车制动系统分为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行车制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制动、液压制动和线控制动几个阶段,总的趋势是逐渐转向轻量化、智能化、响应快的线控系统。ABS防抱死系统和ESC电子稳定系统为配合行车制动的重要辅助系统,其与行车制动系统的集成能够帮助实现制动系统体积、重量的减小,最终实现整体性能的提升。ESC是整车动态控制中枢,是线控制动产品的基础,制动厂商需具备ESC开发能力。如国内线控制动典型企业千顾科技基于成熟的ESC量产经验开发线控制动系统,其EHB
10月8日 上午 7:02
其他

三季度车圈人事变动一览:升职、跳槽、退休

今年以来,车圈的人事变动浪潮愈演愈烈,进入三季度,这股势头不仅未减,反而更加汹涌。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上汽、一汽、东风、北汽、吉利、长城、蔚来、小鹏、马瑞利等多家企业均上演人事变动,涉及近50人。此番人事调整背后,除了正常的退休更迭,更多映射出汽车行业在今年“价格战”的现状下,企业急需通过领导层的新鲜血液,来激发市场销售的新增长点。国有企业高层大换防今年三季度,上汽集团、中国一汽、北汽集团和中国长安纷纷展开了高层架构调整。其中,高层调整规模最大的车企当属上汽集团,集团旗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等业务板块涉及调整人员多达12名高层。7月10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上汽集团现任董事长陈虹正式卸任,王晓秋接任上汽集团董事长一职,贾健旭则接任王晓秋此前担任的上汽集团总裁一职。王晓秋;图片来源:上汽集团在升任上汽集团总裁后,贾健旭此前担任的上汽大众总经理一职交由原华域汽车总经理陶海龙接任。随后在7月19日,华域汽车发布公告,聘任徐平为公司总经理。8月9日,上汽通用汽车公布了4项新人事任命。经上汽集团党委会决定,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卢晓接替庄菁雄,担任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王从鹤接任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一职;原上汽集团总裁助理蔡宾再度加入上汽通用汽车,担任上汽通用汽车党委书记;同时,由原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薛海涛接替陆一担任公司副总经理一职,负责市场营销的相关工作。紧接着,8月14日,上汽大众官方公布,上汽集团党委会决定,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兼任上汽大众党委书记。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营销事业原执行总监傅强接替俞经民担任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俞经民;图片来源:上汽集团同一时间,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正式宣布,俞经民调任上汽乘用车,任常务副总经理。原上汽乘用车业务规划和项目管理部动力驱动平台执行总监祝勇升任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上述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的背后,被业界理解为是上汽集团寻求变革与突破的方式之一。据产销快报显示,上汽集团8月整车销量达
10月8日 上午 7:02
其他

价格战“牢笼”,困得住宝马吗?

能在降价与涨价之间来回自由穿梭的,目前怕是只有特斯拉和宝马。但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对于特斯拉价格切换的松弛和自由,宝马似乎稍显局促。9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宝马因为在7月涨价后销量下滑,如今正重新启动价格战,逐步下调旗下车型售价,以期在2024年完成销量目标。据悉,宝马旗舰纯电车型i7在国内多地4S店的降价幅度达到了38%,最高下调已达55.5万元,裸车价格来到了66.33万元。然而,此前宝马曾于7月份退出价格战,旗下多款车型价格上调,尤其是之前大幅降价的宝马i7。业内分析称,宝马此次重返价格战主要受近期销量震荡、市场压力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因素影响,再次回到价格战是为了抓住市场窗口期。9月24日,针对近日业内盛传的“重返价格战”传闻,宝马中国终于做出了回应。宝马中国有关人士表示: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几乎所有品牌都面临同样挑战。但是,宝马近期没有对建议零售价做任何调整。授权经销商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零售价格,最终成交价受具体交易情况影响。上述回应透露两个信息:一是宝马官方否认官方降价;二是一定程度上给了经销商降价的权限。区别于此前声势浩大的“退出价格战”,宝马此次对整车价格的调整策略略微温和。先进后退,逆势“涨价”为何业内对宝马的价格策略如此关心呢?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与日俱增,在早期阶段,受其影响较大的车企仍以价格定位在中低端的合资车企为主。现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新能源汽车在中低端市场激烈角逐后,几乎以“推土机”的模式快速向高端市场渗透。以BBA为主的高端豪华汽车品牌皆在不同程度受到“威胁”,尤其在中国本土市场,外资车企危机感日益加剧。举例来看,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宝马全球市场累计销量109.6万辆,同比增长2.3%,但在中国市场却同比下滑4.2%至37.59万辆。无独有偶,今年上半年,奔驰全球总体销量116.8万辆,同比下滑6%。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34.15万辆,同比下滑达9%。面对此颓势,BBA也不得不在不同程度上降低整车产品价格,以更“低”的姿态进入消费市场。它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至少先保住销量。今年上半年,宝马逐渐主动靠近价格战“风暴”。今年5月底,有汽车博主发文称,宝马给所有经销商门店发函称,鉴于市场大背景和国产品牌带来的巨大冲击,决定给宝马4S店开出多项大幅度补贴减免政策,意在帮助经销商应对短期困难,缓解业务压力。图源:微博截图随后,有媒体报道称,宝马多款车型价格大幅跳水,如今用不到20万的价格便可购入。一瞬间,汽车消费市场一片欢声笑语,纷纷感谢国产新能源车让自己以更低的价格入手豪华车。但市场的欢呼声却刺痛了宝马的心,同时也让这家车企幡然醒悟:降价只能一时保量,长此以往难免损害品牌价值。于是,今年6月底,宝马逐渐收敛降价行为。直到7月,有消息传出,宝马决定退出持续一年的“降价保份额”,改为“减量稳价”。7月12日,宝马中国回应称,下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受此影响,宝马经销商们纷纷减少终端价格促销力度,上调单车售价。然而,上调价格后的宝马整车产品似乎在中国市场销量不太乐观。图源:宝马中国根据乘联会公布的7月份销量数据,宝马i3当月销量仅4083辆,相比6月份的6952辆下滑了41%。今年8月份,宝马中国总销量仅有3.48万辆,对比去年同期,销量暴跌超42%。也就是说,价格上涨后,宝马在中国市场面临了更甚的销量下滑困境。市场被谁“收割”?一直以来,业内都对宝马降价之后再涨价这一行为较为关注。毕竟,目前行业内能够如此“反复横跳”的车企还是特斯拉。大多数人对宝马这一考量十分好奇。在9月初的成都车展期间,谈及外界关注的价格问题,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曾表示:“目前的价格战,无论对于汽车厂家、消费者还是经销商来说都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对消费者是否不健康这里暂且不做论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价格战对于汽车厂家和经销商而言,确实“不健康”。宝马作为汽车厂家,便受到了价格战一定程度上的“反噬”。根据宝马财务报告,2024年上半年,其汽车业务的总收入为630.09亿欧元,与上一财年同期大致持平,而净利润却降至56.56亿欧元,同比缩减了14.6个百分点。换言之,价格战并未给宝马带来实质性的销量增长。且“降价保份额”导致门店亏损严重,经销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牵连。图源:宝马中国更值得玩味的是,宝马降价,在一定程度上“造福”了友商。宝马在今年7月逐步退出价格战之时,处于BBA阵营中的奔驰和奥迪都有陆续跟进。甚至不少合资车企也在不同程度上动摇了。比如大众、丰田、本田、沃尔沃等多个品牌均决定,从7月起调整终端政策,降低终端优惠力度,或不再进一步降价。
9月26日 上午 7:04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可油可电的插混和增程产品进入高速增长期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随着插电混动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插电混动汽车相比过去,在油耗、续航里程和价格上有明显改善,消费者对可油可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和增程式电动汽车(REEV)车型接受度越来越高,包括小米、小鹏、智己等新势力车企均在布局增程技术。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PHEV与REEV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数据显示,2024年1~7月PHEV和REEV在新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达到41.8%。基于此背景,盖世汽车研究院从PHEV与增程技术的产业概述、市场分析、发展现状及趋势、典型代表企业等方面对行业进行分析,报告部分内容如下:调研数据显示,里程焦虑和补能便利性仍是消费者放弃纯电动选择插混的主要原因。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产销量数据显示,自2021年起,PHEV和REEV在新能源中的渗透率持续走高,截止到2024年7月,达到41.8%,消费者对可油可电的插混车型接受度不断提高。从供应端看,包括丰田、马自达、斯巴鲁等合资车企高调宣布重启发动机研发,布局混动技术。国内的极氪、小米、小鹏、智己等新势力企业,均被爆出在布局混动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混动市场分派系来看,自主品牌占据了插混(含PHEV和REEV)市场的绝对份额。2024年1~7月,自主品牌插混份额占比达到97.72%。从地域分布来看,REEV主要分布在深圳、成都、重庆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而PHEV则在四五线城市更受欢迎。随着整车油耗法规的日益严苛,各大车企纷纷加大对低油耗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出高效节能的新产品。以比亚迪、长安、吉利等为代表的企业在油耗表现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典型代表车型的油耗已迈入百公里3L时代,部分车型甚至迈入2时代。随着高压缩比、高压直喷、冷却EGR、电气化附件等技术的革新和应用,中国发动机近几年来迎来集体爆发,各项技术指标突飞猛进,发动机热效率不断突破。以比亚迪、东风、奇瑞等为代表的主流车企,发动机热效率已经来到45%左右。随着整车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基于用户出行的道路交通信息进行实时、全局能量管理策略正在加速落地。包括FEV、上汽、长安等车企均在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应用,通过精细化的控制和管理策略的优化,来进一步提升整车能耗水平和驾驶体验。/
9月25日 上午 7:02
其他

资本竞逐天空,谁是飞行汽车吸金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飞行汽车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出行方式,为解决城市交通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国家和各省市发布重磅举措支持培育低空经济产业,有关部门加快开展飞行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车企和传统航空巨头加入到这一领域,竞相推出自己的eVTOL产品。相关企业也迅速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特别在2024年。eVTOL投资热2024年,eVTOL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9月19日,御风未来宣布完成超2亿元人民币Pre-B轮融资;8月5日,小鹏汇天官宣获得1.5亿美元B1轮融资,同时启动B2轮融资;8月3日,宁德时代与峰飞航空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宁德时代独家投资数亿美元,成为峰飞航空的战略投资者。此外,还有时的科技、零重力飞机工业、沃兰特航空等企业,在2024年也有大额融资披露。其中,沃兰特航空更是在6个月内,拿到了5轮亿元级融资,至此已完成A1轮次共1亿美元的融资,同步启动下轮融资。这些大额融资事件进一步推动了eVTOL的投资热,也揭示了其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的行业特性。一方面,eVTOL涉及多项前沿技术,如电动垂直起降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电池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相关产品制造涉及复杂的工艺和高质量的材料,同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飞行测试,这些都增加了制造和验证成本。另一方面,为了支持飞行汽车的运营,还需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如起降场、充电站等,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此背景下,政策环境和法规制定以及风险资本的介入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场和资金保障。当然,这些大额融资也证明资本市场对eVTOL发展前景、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市场潜力的认可。这一现象背后,是技术革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增长的共同推动。目前,eVTOL产业链逐渐完善,包括电池、动力系统、飞控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在内的多个环节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更重要的是eVTOL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让市场看到了其实际落地运用的曙光。3月22日,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发的V2000CG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获得由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是全球首个通过型号合格认证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图源:峰飞航空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更是已获得型号合格证(TC)、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是全球首个三证齐全eVTOL。图源:亿航智能前不久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透露,预计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将于今年内颁发,年底前有望推出“空中的士”服务。eVTOL的适航审定是其商业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通过适航审定才能获得商业运营许可,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应用。根据各家公司发布的消息,今年诸多融资主要用于eVTOL产品的研发、适航审定等工作,足以证明eVTOL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商业化准备的关键阶段。谁在投资飞行汽车虽然2024年掀起了飞行汽车的热潮,但其并不是今年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的。事实上,飞行汽车的概念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被提出,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飞行汽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2015年左右至今,国内eVTOL企业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从投资轮次来看,国内eVTOL企业的融资情况呈现出多样化和阶段性的特点,目前主要集中在天使轮、A轮等早期阶段,仅有数家头部企业进入B轮。在天使轮融资阶段,多数企业获得了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不过,仅在2024年,就有览翌航空、华羽先翔等多家初创企业完成数千万级别的天使轮融资,一定程度上表明了eVTOL行业的高度活跃性,这也预示着未来几年内,eVTOL行业或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关注。而在A轮融资阶段,企业的融资金额普遍达到数千万元人民币至数亿元美元不等。2021年,小鹏汇天完成了超5亿美元A轮融资,创下亚洲低空载人飞行器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此外,峰飞航空、沃兰特航空等企业也在A轮融资中获得数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一阶段的融资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加速产品研发和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在B轮及以后的融资阶段,企业的融资金额往往更大且更加集中。在这一阶段,市场地位已出现分化。小鹏汇天、沃兰特航空等企业在不同阶段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资本支持,eVTOL行业的竞争格局将更加激烈,而投资轮次也将继续向更高阶段演进。目前国内低空经济领域唯一一家上市的eVTOL主机厂——亿航智能,于2019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截至9月20日,亿航智能市值为7.57亿美元。根据亿航智能发布的今年二季度业绩报告,其二季度实现总收入达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9.6%,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15万元,实现扭亏为盈。这主要缘于亿航智能旗下EH216-S产品加快生产和交付,以及来自政府和旅游运营商在内的国内外客户的需求和订单增加,推动期内收入大幅增长。这也给行业带来积极影响。总体而言,从参与企业性质来看,大型航空航天企业与汽车制造厂、飞行汽车厂商是eVTOL发展的主力,另也有科技公司和高校在布局。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车企以自研、投资等多种方式加入eVTOL研发队列,包括吉利、广汽、小鹏以及国外的大众、现代、丰田、本田等车企,其中,吉利、小鹏旗下相关eVTOL均已取得相应的订单。从投资方背景来看,电池制造、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跨界资本将进一步介入eVTOL行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这种跨界合作或将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格局未定当前,国内eVTOL参与企业众多且各具特色。从技术路线到应用场景,再到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从技术路线来看,目前eVTOL构型可分为多旋翼型、复合翼型(升力与巡航复合)、矢量推力型(含倾转旋翼/机翼型和倾转涵道型)几类,这种技术多样性使得任何单一企业都难以在技术上形成绝对的垄断优势。而且基于一体式飞行汽车的开发难度大,目前还有不少企业推出了分体式飞行汽车,兼顾陆行和飞行两种行驶方式。其中,小鹏汇天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于9月3日对外正式亮相,计划于今年11月珠海航展期间完成公开载人首飞,11月广州车展期间首次公开亮相。9月6日,小鹏汇天宣布,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累计预订单超1000台,意向采购订单超3000台。图源:小鹏汇天其次,从应用场景来看,基于我国低空空域划分形成的低空+物流/农业/消防/巡检/旅游/应急救援等场景,加速eVTOL等航空器发展。不同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和资源优势选择不同的应用场景布局。这种应用场景的多样性也进一步分散了市场竞争。综上所述,由于技术路线的多样性、应用场景的广泛性以及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的有利条件,国内eVTOL企业竞争格局中目前不太可能出现赢家通吃的状况。这也意味着,无论是还处于天使轮阶段的初创企业,还是亿航智能这样的上市企业,在这样一个仍处于早期阶段的赛道中,均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竞争格局,仍在实时变化。在此背景下,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eVTOL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这将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该领域,进一步做大“蛋糕”。更重要的是,eVTOL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是多方面的,涉及电池及动力系统、机体结构材料、基建、导航通讯与飞控系统等多个方面。目前,已有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多家电池厂商入局eVTOL领域,它们与eVTOL企业合作开发高性能电池和动力系统。资本市场不仅关注飞行汽车整机制造商,还在深入挖掘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机会。诸如今年7月,eVTOL飞控系统供应商边界智控获近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含基石资本、南山战新投、北航投资、普华资本等。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和大量资金的涌入,为eVTOL企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市场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飞行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不断完善和壮大。未来几年,飞行汽车有望在城市空中交通、旅游观光、应急救援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带动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增长。当前竞争格局尚未定型,但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在这一新兴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推动飞行汽车产业的发展。-END-往期热点1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没啥赚头了?2合资反击战,智能化转型谁走在最前面?3领克首款纯电车型,领克Z10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一览4外资Tier1,没有“收手”的打算5汽车的钱,都被谁赚走了?68月车企销量一览:比亚迪爆卖37万+,理想问界差距拉大7滴滴的“造车梦”仍在继续-------盖世汽车供应链社群目前已覆盖汽车芯片、智能座舱、智能底盘...探索更多
9月24日 上午 7:02
其他

领克首款纯电车型,领克Z10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一览

“如果没有保时捷、特斯拉,今天中国的电车应该长成什么样?”领克的答案是,Z10。9月5日,领克Z10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5款配置车型,官方指导价区间20.28-29.98万元,限时售价区间19.68-28.88万元。图片来源:领克作为领克品牌首款纯电车型,领克Z10基于吉利SEA浩瀚原生纯电架构打造——同样出自该平台的还有大家熟知的极氪001、吉利银河E8,以及刚刚上市的极越07、极氪7X等。在设计上,新车则高度还原了The
9月23日 上午 7:04
其他

2024年1-7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智驾域控芯片选择更加多元,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

近日,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1-7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态势强劲,其中速腾聚创以卓越表现领跑,实现了26万颗的装机量,市场占有率高达37.0%,充分印证了其深厚的研发底蕴与广泛的市场渗透力。紧随其后的是华为技术,依托其坚实的技术基础与品牌影响力,装机量近19万颗,占据市场份额的26.4%,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激光雷达市场的领先地位。
9月21日 上午 7:02
其他

8月车企销量一览:比亚迪爆卖37万+,理想问界差距拉大

8月,车市热度有所回升。据中汽协数据,该月汽车销量达到245.3万辆,同比下滑5%,环比增长8.5%。聚焦车企,从盖世汽车此次统计中可以看出,该月销量同比下滑者居多,能够跑赢去年同期的,仍然是前几月表现相对强势的那几家。不过对比7月,则环比上涨者居多。新势力表现不一,理想问界差距拉大8月,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有些出乎意料的变化,在整体车市环比上涨的局势之下,理想、问界、蔚来、哪吒交付量较7月均有所下滑,小米仍在1万+水平,但因没公布具体数据,环比上涨与否尚未可知,仅小鹏和零跑明确呈现环比增长。不过排名上则几乎没有变化,理想仍是第一,该月交付新车48,122辆,环比虽下滑5.6%,但较去年同期仍然大涨了37.8%。1-8月,理想共计交付新车288,103辆,已大幅超出去年同期。新晋爆款理想L6成绩仍然很不错,已连续第三个月交付量突破两万辆,且在9月13日迎来了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理想L6的加入,进一步拉升了理想的市占率。据悉,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理想7月市占率达到18%,超过了特斯拉。问界还是没“反转”,8月交付新车31,216辆,环比下滑了两成多,这也使得该月鸿蒙智行交付量仅达到33,699辆,环比下滑近24%。鸿蒙智行并未披露其中原因,但有媒体报道称,该月问界在进行产线升级,为问界M8的上市与交付做准备,加之工厂放高温假,对现有车型的交付产生了部分影响。问界之后是零跑,在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破2万之后,零跑在8月又跨过了月销3万辆的门槛,该月共交付新车30,305辆,不仅环比上涨37%,同比更是大涨了114%。据悉,该月零跑SUV家族交付占比超72%,零跑C16交付超8,000辆。蔚来该月交付新车20,176辆,环比下滑1.6%,同比上涨4.4%,与零跑差距拉大,不过这已是蔚来连续4个月月交付量超2万辆。也正因如此,今年1-8月蔚来总交付量达到了128,100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5.77%。再看小鹏,该月其交付新车14,036辆,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26%,创今年单月销量新高。1-8月小鹏累计交付新车共77,209辆,同比增长17%。值得注意的是,8月27日,被小鹏寄予厚望的MONA
9月18日 上午 6:55
其他

2024年1-7月电气化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弗迪、宁德时代多领域霸榜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电气化配置数据库分析,2024年1-7月电气化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已出炉,包含动力电池、电池PACK、BMS、混动发电机、驱动电机等9大领域供应商装机量排名,为行业用户提供最新数据参考和市场研究。动力电池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宁德时代稳坐榜首,装机量高达96552MWh,市场份额达到44.9%,彰显了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绝对优势。紧随其后的弗迪电池表现同样亮眼,装机量达到61036MWh,占据了28.4%的市场份额,与宁德时代形成双雄争霸的格局。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供应商亦在市场中占据稳固地位。总体来看,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格局保持稳定,头部企业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实力、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持续保持在该领域无可撼动的领先地位。电池PACK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弗迪电池以174万套的装机量稳居榜首,占据了市场35.4%的份额。这一成绩不仅得益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攀升,更体现了弗迪电池在供应链整合、技术创新及市场需求响应方面的卓越能力。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佼佼者,以108万套的装机量和22.1%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两大巨头共同占据了市场过半的份额,进一步巩固了它们在电池PACK领域的领先地位。特斯拉、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华霆动力、中创新航等供应商市场份额在3.5%-6.7%不等,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值得注意的是,车企自制PACK份额超过50%,反映了汽车制造商对电池供应链的深度介入和自主掌控的需求日益强烈。BMS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弗迪电池以175万套装机量,占据了35.6%的市场份额,继续稳坐榜首位置。紧随其后的宁德时代装机量也近95万套,市场份额为19.3%。虽然与弗迪电池相比略有差距,但仍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此外,特斯拉、联合电子、力高科技、华霆动力、普瑞均胜、章鱼博士、中创新航和零跑汽车等供应商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从榜单可以看出,
9月14日 上午 7:03
其他

秦PLUS DM-i等6大对标车型竞争力分析,细分市场各具优势 | 卖到哪系列

DM-i也交出了优秀的成绩单。在插电和电混车中以8.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彰显了其在混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在A级车市场中占据了2.8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五。在10万以内汽车市场中,秦PLUS
9月14日 上午 7:03
其他

非洲,中国车企新“舒适圈”?

中国整车,逐渐在海外市场找寻到一片广袤且肥沃的新“栖息地”。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办。早在9月3日,非洲代表团便对中国汽车产业进行了系列参观。其中,9月3日,南非媒体团参访了北京汽车;埃及总理会见了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9月6日,埃及总理穆斯塔法
9月12日 上午 7:02
其他

外资Tier1,没有“收手”的打算

中国商务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3.2万家,同比增长11.4%,延续了2023年以来新设外资企业较快增长的趋势。尽管市场挑战加剧,外资企业仍然看好在华投资前景。而这不仅体现在新设企业的增多,更体现在“老牌”外资企业的加码,比如身处汽车领域的外资Tier1们就仍在持续“加仓”中国市场。在华投资,颇有“诚意”对于中国市场,外资Tier1们足够有“诚意”。接连落地的新项目就是最好的证明。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初,今年至少已有十多家外资Tier1在华投建新项目,其中包括舍弗勒、采埃孚、大陆集团、麦格纳、法雷奥、奥托立夫、佛瑞亚、安道拓、李尔、安波福、纬湃科技等。且其中不少供应商公布了多个新项目动态。例如采埃孚,今年4月其亚太区最大安全气囊生产基地在武汉落成,武汉研发中心同步启动,9月其被动安全系统(ZF
9月11日 上午 7:04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智能车灯数字化升级加速

LED/μAFS、LCD、BladeScan、激光扫描式等方案,其中DLP方案像素突破百万级,但成本较高,目前已在问界M9、智己L7、奥迪A8等车型上搭载。车厂、车灯厂和LED企业等参与Micro
9月10日 上午 7:06
其他

星宇车灯光学专家祁高进确认演讲 | 2024汽车智能照明技术论坛

会议详情BACKGROUND2024年汽车照明市场规模预计为350.3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481.1亿美元,在预测期内(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55%。为推动汽车照明高质量发展,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汽车照明产品能效标识实施规则》《汽车照明灯具性能和安全要求》等政策,从技术创新、产品能效、安全性能等方面对行业发展进行引导和规范。政策的扶持为企业创新指明了方向,也推动了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了更加完善的汽车照明产业生态体系。与此同时,LED、激光、DLP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照明系统向着智能化、高效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变革加速进行。得益于政策扶持和技术革新,汽车照明产业正迎来变革,智能照明成为发展的主线。智能车灯在像素化和绿色环保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提升了照明的精细度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制造商在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降低能源消耗和使用环保材料。于是,智能照明在功能提升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2024汽车智能照明技术论坛以“智见·照亮未来”为主题,将汇聚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精英,共同探讨汽车照明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趋势,推动汽车照明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思想盛宴、技术盛宴和合作盛宴,共创汽车照明产业美好未来!会议嘉宾Conference
9月9日 上午 7:02
其他

滴滴的“造车梦”仍在继续

20电动车榜单:外国车只剩3款,比亚迪秦L攻势正猛2合资反击战,智能化转型谁走在最前面?3出海“东风”,吹到了锂电设备产业4碳化硅巨头“弃子保帅”,市场厮杀升级5年轻人的第一台纯电轿跑?小鹏MONA
9月7日 上午 7:04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新智赋能,车路云一体化落地加速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咨询车路云一体化横跨交通、汽车和通信三大产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多领域深度融合,是目前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其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将分别催生数个万亿级市场,成为资本、人才、技术聚集的高地。围绕车路云一体化的相关热点话题,本报告核心观点有:1产业概况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由智能网联车、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相关支撑平台、通信网五大部分组成,是通过新一代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途径。到2024年8月,全国共建设17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城市,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22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5200张,累计测试总里程8800万公里。2市场方面根据预测,2025年/2030年我国车路云一体化产值增量有望分别达到7295/25825亿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中流砥柱,占比80%以上;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与云控平台两大产业产值增速较快,特别是路侧基础设施,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95%以上。智能网联车在车路云一体化的应用主要包括感知、决策、执行三个部分。所用到的传感器主要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车载OBU等,决策端主要包括通信芯片、通信模组等。2024上半年,国内乘用车车载摄像头总搭载量超过3800万颗,毫米波雷达总搭载量为1067.8万颗,激光雷达总搭载量超过58.4万颗,随着车路云一体化演进,车端设备有望继续快速增长。车联网方面,随着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2024年C-V2X安装数量有望超过100万套,2025年超过270万套。作为全国车联网的“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载体,云控平台和路侧RSU在未来有望加速普及。云控平台方面,云端算力的强大支持是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基础,智算中心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数据存储和管理、实时通信发挥重要作用,确保了系统的高效性、智能性和可靠性。3发展趋势车路云一体化是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应用的必然趋势。车路云一体化拥有“上帝视角”感知更全面,克服感知盲区等瓶颈,可实现全局协同,还可以获取海量数据,完备性高,利于开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模型。目前,车路云一体化进入大规模示范应用的新阶段。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向各全国省市发布车路云一体化专项通知,国家首批投入1000亿元(2024年)。据测算三年内(至2026年),中央及地方政府总计向“车路云一体化”投资总金额超6000亿元。当前,我国的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生态系统逐步完善。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由智能网联车、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相关支撑平台、通信网五大部分组成。按环节可分为车、路、云、网、图五大方面。是通过新一代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途径。政策的密集出台正推动车路云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工信部指出,我国将坚持车路协同发展战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并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截至2024年8月,全国已建设17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16个双智城市和20个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开放测试示范道路超过22000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5200张,累计测试总里程达8800万公里。车路云一体化的核心优势之一是解决端侧算力不足问题。随着智能驾驶的演进,传感器数量增加及分辨率的提升极大拓展了数据处理要求。通过路侧感知模块和边缘计算,车路云一体化有效缓解了端侧算力不足的问题。车路云一体化不仅是我国智慧出行的“中国方案”,还将在驾驶业务和交通管理两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公交系统、环卫系统、无人送货车、Robotaxi、智慧矿山和干线物流等。预测显示,到2025年和2030年,我国车路云一体化的产值增量将分别达到7295亿元和25825亿元。其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产值贡献最大,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的增速也较快,特别是路侧基础设施,预计到2030年的产值将从2025年的223亿元增长至41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95%。车路云一体化的建设领域包括感知设备及边缘计算系统、通信网络建设、车载设备、云控基础平台和相关支撑平台。其中,感知设备和边缘计算系统是市场规模较大的细分领域。2024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摄像头总搭载量超过3800万颗,前视摄像头的渗透率接近60%。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市场也在快速增长,激光雷达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高精地图和定位服务作为车联网的关键技术,对车路云一体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2023年,中国市场的乘用车C-V2X前装量达26.9万辆,同比增长93.5%,搭载率为1.27%。预计到2025年,C-V2X技术的装配率将提升至10%,安装数量将超过270万辆。此外,车载终端OBU和路侧设备RSU也是车路云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云端算力的强大支持是车路云一体化实现的关键基础。智算中心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数据存储和管理、实时通信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目前,主要自动驾驶厂商如特斯拉、百度、小鹏和毫末智行等,正以不同模式建设云端计算中心,用于模型训练和数据处理。智算中心已成为未来竞争的重点,帮助车企构建全面的数据闭环。车路云一体化是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应用的必然趋势。车路云一体化拥有“上帝视角”感知更全面,克服感知盲区等瓶颈,可实现“全局协同”,实现最优系统决策、协同控制,还可以获取海量数据,完备性高,利于开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模型。随着首批试点城市的公布,车路云一体化进入大规模示范应用的新阶段。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专项通知,首批投入1000亿元,预计三年内(至2026年),中央及地方政府总投资将超过6000亿元,用来支持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车路云一体化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在技术、产品和商业化等多个层面不断推进。随着产业的成熟,它将推动更多商业化应用,为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9月6日 上午 7:03
其他

碳化硅巨头“弃子保帅”,市场厮杀升级

近日,昔日碳化硅(SiC)巨头Wolfspeed“跌落神坛”的消息被推至热议中心。在激进的扩张策略中,Wolfspeed不仅交出了最差的2024财年成绩单,也面临着缩减资本支出而计划关闭一家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6英寸晶圆厂的境地。一边是如火如荼的SiC扩产潮,一边却是蒙上阴影的SiC巨头。这不仅折射出碳化硅市场竞争升级的激烈态势,也反映了在行业内卷以及6英寸晶圆厂加速向8英寸转移的产业大趋势下,各路玩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影响对排位赛的抢夺。昔日巨头跌落神坛在财报密集揭露的这段日子里,几家欢喜几家愁。行业巨头Wolfspeed无疑是后者。该公司不仅营收不及预期,进入亏损最严重的财年,毛利也直线狂跌。知名半导体分析师陆行之甚至毫不讳言,评价Wolfspeed“本来一手好牌,现在变成一手烂牌”。图片来源:Wolfspeed财报显示,2024财年,Wolfspeed累计净亏损8.64亿美元,较2023财年扩大162%;第四财季的毛利率大幅下滑,从去年同期的29%降至1%。截至美东时间8月30日休市,Wolfspeed每股报9.75美元,较2021年11月峰值的139美元跌超近93%。如此疲软的财报表现源于Wolfspeed对碳化硅产业持久的高投入、高支出,以及较低的回报率。碳化硅的应用被认为是近年来功率半导体最重要的技术革新。相比传统硅器件,碳化硅器件具有更高的热导率、电子饱和速度、击穿电压和更宽的能带间隙,这些特性使得SiC器件在高温、高压、高频和高效率的应用场景中表现出色。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工业控制等领域对碳化硅半导体应用的需求,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目前超过60%的碳化硅需求都来自于该领域,包括电机控制器及充电设施等。也因此,在全球SiC产业掀起的增资扩产热潮之下,Wolfspeed一马当先,将碳化硅技术作为未来几年的主要增长驱动力,资金投入和产能扩张都非常积极。从2021年开始,Wolfspeed规划了包括纽约莫霍克谷200mm(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的产能建设、150mm(6英寸)碳化硅晶圆厂达勒姆工厂的产能扩充,设新的材料工厂(JP
9月6日 上午 7:03
其他

AR-HUD渗透率达26%,自主强势领跑

作为智能汽车重要的人机交互窗口,HUD凭借更加便捷、友好的交互和座舱娱乐体验,正快速在终端市场普及。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市场HUD标配搭载量约为135.8万套,相较于去年同期的86.7万套,增长56.4%;对应渗透率约为14%,而去年同期不足10%。其中,W-HUD仍然是现阶段主流,上半年市场占比高达72.3%,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明显。与之相反,AR-HUD得益于更丰富的信息显示和视觉体验,开始获得市场广泛认可,上半年市场份额已经超过26%,要知道去年上半年AR-HUD的市占率还不足6%。C-HUD则正逐步被市场淘汰,上半年市场份额仅1.3%。从配套供应商来看,本土企业是推动HUD快速上车的核心力量。W-HUD上半年以华阳多媒体、泽景电子和怡利电子整体装机量较高,分别占据Top10供应商前三席,而AR-HUD,以怡利电子、华为和水晶光电出货量较高。HUD供应商Top10,自主占7席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数据显示,上半年在乘用车HUD供应商装机量Top10中,本土企业占据了七席,合计市占率接近80%,其中仅TOP3企业占比就接近50%。可以说,自主供应商是HUD上车普及的中坚力量。图片来源:盖世汽车具体来看,上半年HUD装机量最高的是华阳多媒体,累计达294,680套,对应市场份额为21.7%,相较于2023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长城汽车是其最大的客户,包括哈弗、欧拉、坦克、魏牌等品牌均在旗下主力车型上搭载了华阳多媒体的HUD,合计搭载规模接近12.7万套。其次是问界,主要是问界M5和问界新M7两款车型,上半年HUD装机量累计超9.5万套,其中仅问界新M7配套规模就接近9.3万套。另外还有北汽极狐、广汽传祺、奇瑞、长安等,也均是华阳多媒体HUD的重要客户。泽景电子排名第二,上半年HUD装机量218,580套,对应市场份额为16.1%,对比2023年也有显著提升。从规模来看,配套量较高的几个品牌依次是理想汽车、蔚来和红旗。其中理想旗下仅理想L7和理想MEGA两款车型,装机量就超过了7万套。红旗品牌主要是红旗HS5,上半年配套了超过3.8万套泽景的HUD。其他品牌还包括吉利、极氪、奇瑞、小米汽车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米SU7,自4月初开始交付,过去几个月销量节节攀升,至7月交付量已经超过了1万台。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最新预测,今年小米汽车整体销量约在10万辆左右,这意味着接下来泽景HUD的装机量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图片来源:小米汽车怡利电子以150,420套装机量排名第三,对应市场份额为11.1%,占比相较于2023年也有所提升。怡利电子在HUD市场最大的客户是吉利集团。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数据显示,目前Smart、吉利、极氪、领克、银河等品牌均搭载了怡利电子的HUD,合计配套量接近14万套。其中极氪品牌,去年只有极氪X的HUD来自怡利电子,今年则新增了换代极氪001、极氪007、极氪009等多款车型。除此之外,未来黑科技、弗迪精工、华为和水晶光电等本土玩家在HUD市场也已占据一席之地,上半年装机量依次为12.3万套、12.1万套、6万套和5.4万套,对应市场份额分别为9%、8.9%、4.4%和4%。其中未来黑科技现阶段主要是为理想系列部分车型提供配套,包括理想L6、L8和L9;弗迪精工无疑是比亚迪旗下品牌,包括海洋网、王朝网部分车型以及腾势品牌;华为则主要配套问界M9,另外还有仰望U8和飞凡R7,并且均是华为的AR-HUD;水晶光电主要客户是长安深蓝,配套车型包括深蓝S7和深蓝SL03,另外还有红旗E-HS9。三家上榜Top10的外资Tier1分别是电装、大陆和日本精机,上半年装机量依次为11.3万套、8.8万套和8.7万套,分别排名第六、第七和第八,合计市占率达21.3%,相较于去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要知道2023年,仅电装市占率就达到了16.4%,在乘用车HUD年度装机量排行中位居第一。具体到配套车型,三大外资Tier1的HUD产品主要是为合资品牌提供相关配套。比如电装,现阶段配套品牌以日系为主,包括东风本田、广汽丰田、一汽丰田、长安马自达等,另外也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沃尔沃等提供相关配套。大陆和日本精机同时为奔驰和宝马提供相关配套,其他品牌还包括南北大众、神龙汽车、上汽通用、长安福特以及部分日系合资。整体来看,目前乘用车市场HUD配套车型以新能源汽车为主。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2023年,国内标配HUD的新能源汽车占比就已超过50%,今年这一比例继续提升,已经超过了60%,其中20万以上市场是主流搭载区间。自主引领,AR-HUD快速渗透毋庸置疑,在智能座舱领域,HUD正取代传统仪表成为新的人机交互窗口。尤其是AR-HUD,凭借相较于C-HUD和W-HUD更大的视场角、更丰富的信息显示以及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正被普遍认为是车载HUD的最终形态,在越来越多的新车上广泛搭载。图片来源:岚图在刚刚开幕的2024成都车展上,重磅上市或亮相的2025款宋L
9月5日 上午 7:02
其他

7月全球Top 20电动车榜单:外国车只剩3款,比亚迪秦L攻势正猛

今年7月份,全球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CleanTechnica的数据显示,当月,全球范围内一共注册了1,344,027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22%,占据全球汽车市场20%的份额。其中,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仅增长了5%,占电动汽车总注册量的59%,相比之下,去年同期这一比例为70%;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注册量同比大涨58%,注册量超过54万辆,连续第二个月创下纪录。很明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的崛起也正颠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7月全球Top
9月4日 上午 7:04
其他

年轻人的第一台纯电轿跑?小鹏MONA M03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一览

M03发布仅52分钟,其大定就已突破1万台。图片来源:小鹏汽车接下来,M03即将开启全国大规模交付。为更好了解这款新车,盖世汽车收集整理了小鹏MONA
8月30日 上午 7:02
其他

鸿蒙智行+千亿引望,华为“汽车局”再扩张

Ultra基本一致,运用了一样的CDC可变阻尼减震器以及宁德时代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最大的变化是去掉了激光雷达,改成以视觉为主的智驾方案。问界新M7
8月29日 上午 7:03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线控制动国产化脚步将加快、线控转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在汽车行业向高阶辅助驾驶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底盘系统的线控化升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线控底盘利用传感器感知外部环境信息,以电信号传输取代机械连接,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结构紧凑、重量轻等优势,满足了高级别智能驾驶对车辆操控性和主动安全的需求。由此,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系统有望在技术成熟后迅速成为主流方案,赋予增量零部件赛道高成长性。盖世汽车产业研究院从行业概况、产业链和市场分析、未来趋势展望、代表企业方案四个维度对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行业进行研究分析,本报告主要内容如下:线控制动行业概况汽车制动系统分为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行车制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制动、液压制动和线控制动几个阶段,总的趋势是逐渐转向轻量化、智能化、响应快的线控系统。ABS防抱死系统和ESC电子稳定系统为配合行车制动的重要辅助系统,其与行车制动系统的集成能够帮助实现制动系统体积、重量的减小,最终实现整体性能的提升。ESC是整车动态控制中枢,是线控制动产品的基础,制动厂商需具备ESC开发能力。如国内线控制动典型企业千顾科技基于成熟的ESC量产经验开发线控制动系统,其EHB
8月29日 上午 7:03
其他

车BU独立,华为要和车企共筑“灵魂”?

短短一周时间,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引望”)就迎来了两大车企的百亿投资。8月20日,阿维塔与华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阿维塔购买华为持有的引望10%股权,交易金额为115亿元人民币。这是引望迎来的第一个外部投资者,而按照阿维塔的持股比例进行计算,引望的估值为1150亿元人民币。图源:赛力斯紧接着8月25日,赛力斯成为第二个入股引望的车企,同样是115亿元,同样是10%的股权,随着赛力斯的入局,引望形成了华为占股80%、阿维塔和赛力斯分别持股10%的新局面。作为华为车BU独立的载体,引望前进的每一步都能引发业内的广泛关注,今年3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风汽车正联合一汽集团积极推进参股华为车BU事宜。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也不止一次对外表示,华为已向奇瑞、江淮、北汽等诸多车企发出了股权开放邀请,希望和有实力的车厂共同打造最领先的、极致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产品。相信用不了多久,引望就会形成多家车企共同持股的局面。一幅多家车企合作并进、共同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新画卷,逐步展现了出来。推动车BU独立,华为放弃短期利润早在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正式对外宣布了华为进军汽车业务的消息,当时他为华为入局汽车设定了三个方向:一是打造MDC智能驾驶平台,其中包括传感器生态、智能驾驶应用生态以及打造MDC接口的标准;二是基于华为的鸿蒙以及已有的智能终端,打造智能座舱平台;三是基于MCU打造整车控制操作系统,形成智能电动平台。从这样的发展方向中不难看出,这三个方面对应的是零部件供应商模式以及华为
8月27日 上午 7:03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向集成化、高效率和高压化快速发展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动力类型划分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电驱动系统,目前纯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发展较快,主要零部件涵盖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等。国内电驱动技术经过多次迭代创新后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系统效率、功率密度等关键指标均领先国外同类产品。未来电驱动产业将围绕能耗和动力等维度发展,在满足动力性能的基础上向低能耗靠拢。基于此,本报告重点从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的产业背景、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典型企业开发实践等维度展开分析。市场情况:电机电控装机量快速上升,三合一电驱仍是市场主流市场现状:1、电机电控装机量快速上升,
8月26日 上午 7:04
其他

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进展不顺,40%大型投资项目陷入“难产”

Swan表示,中国在电池组件和原材料等供应链的建立方面领先美国10年,因此美国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在半导体领域,《芯片与科学法案》将大部分支持资金都提供给了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电子(Samsung
8月26日 上午 7:04
其他

合资反击战,智能化转型谁走在最前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智能电动汽车变革的浪潮中,由于响应市场需求变化迟缓、战略决策落后,合资品牌普遍错过了国内2020-2022年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高的红利期,从曾经的领导者地位已然变为了追逐者,在华处境越来越为被动。根据乘联会及各大车企公布的7月销量数据,在12家主流合资车企中,仅一汽丰田一家实现销量正增长,其他品牌的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并且,当前合资品牌的整体份额已经被逼到了40%的市场红线附近。另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目前L2已成为主要的驾驶辅助方案。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L2级别(含L2+、L2++)
8月23日 上午 7:02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车企发力智能座椅,创新方案层出不穷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咨询汽车智能座椅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消费者对驾乘体验要求的日益提升,正以其前所未有的创新力引领着汽车内饰的智能化升级。各大主机厂也争相推出各类创新座椅来打造差异化车型,提升品牌竞争力。基于此背景,盖世汽车研究院从智能座椅的产业现状、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三个维度来进行研究分析。本报告部分内容如下:汽车座椅是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用户的乘坐舒适性和整车的高级感,其核心部件为座椅面套、骨架和调角器等。按照价值量占比拆分,面套价值量最高,占比约为25%;座椅骨架价值占比约15%;座椅的机械部件包括升降器、滑轨、调角器等用于辅助座椅的功能运行部件,分别占比约12%、4%、
8月23日 上午 7:02
其他

出海“东风”,吹到了锂电设备产业

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集体出海的当下,当越来越多的人将视线聚集在以动力电池厂商和锂矿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链条上时,殊不知,位于动力电池产业链中游的中国锂电设备厂商们,正在以独特的姿态悄无声息地走向全球市场。近日,盖世汽车注意到,进入2024年以来,国内核心锂电设备企业走向海外的脚步越来越频繁,出海的声量也越来越大。也正是这样一批企业,正走在打破世界范围内锂电设备产业海外垄断的桎梏。与此同时,中国锂电设备企业出海的背后,也是整个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集体出海的缩影。大单不断,海外市场持续拓展8月15日,盖世汽车注意到,有媒体报道称,今年以来,包括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利元亨、逸飞激光、海目星激光、杭可科技等在内的国内锂电设备领域头部企业,陆续斩获海外锂电设备相关产品大单,且已实现大批量向海外供货。事实确实如此。盖世汽车查阅相关企业公布信息得知,今年1-8月,国内有近10家锂电设备企业纷纷宣布斩获海外大客户订单。就近来看,8月13日,杭可科技披露,该公司收到大众西班牙及大众加拿大两家公司通过竞标系统生成的合同。合同标的为大众集团在西班牙和加拿大生产电池所采购的锂电池后道设备,合同总金额超过该公司上一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45%。要知道,2023年杭可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9.32亿元,与之对应,上述合同总金额折合人民币或超过17.69亿元。同在8月,海目星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已经收到海外头部车企客户的中标通知书,中标项目为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相关设备,中标金额折合人民币约为12.5亿元。据悉,这笔订单相当于海目星2023年营业收入(48.05亿元)的四分之一。公告指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该中标通知书项下的所有项目已经全部完成合同签署。”图源:海目星公告截图此外,单在7月中,就有包括赢合科技、利元亨和逸飞激光在内的三家企业陆续公布6份海外订单进展。其中利元亨一家便在一个月内公布三份海外订单进度,赢合科技在单月内获得两份订单,逸飞激光则为一份。据利元亨官微7月2日消息,该公司欧标高速高精注液机凭借六大核心专项技术,顺利出货法国。同日该公司宣布,成功拿下一线企业印尼工厂模组PACK线设备项目。此外,利元亨美国首条固态电池前段设备近期顺利出机。无独有偶,赢合科技也在7月表示其再获全球顶尖车企量产线大订单,将为其西班牙、加拿大两大产能各36Gwh的工厂供应涂布、辊压、分切设备,且该公司为该项目前段设备的全球唯一供应商。且在此之前,赢合科技为该车企提供的第一条量产线设备已顺利发货。另外,赢合科技还与印度头部电动车品牌达成首次合作,并成为其锂电前端设备的全球唯一供应商,将为该客户5GWh量产线提供涂布、辊分设备。今年3月,先导智能斩获ABF公司20GWh锂电池产线大单,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在美国获得的最大锂电设备订单。大批量订单,也给国内锂电设备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盖世汽车统计国内主要10家锂电设备企业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一季度财报发现,在2023年全年,有90%的锂电设备企业实现盈利,其中先导智能盈利最多,净利润为17.75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如去年全年90%企业盈利比例,在今年一季度,有70%的锂电设备企业实现盈利,其余30%呈现亏损状态。对此,有业内分析称,锂电池设备制造行业具有非标准、定制化特性,产品发货至客户现场后需经安装、调试等过程,此周期相对较长。一般来讲,客户通常在年终或年初制定扩产计划,根据需要再补充部分临时订单,导致订单相对集中在第一季度,受客户验收安排及正式生产安排等因素的影响,验收在下半年较多,导致下半年营业收入较高,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波动。换言之,从2024年全年长周期来看,叠加各企业截止目前公布的海外订单,可以预见国内主要锂电设备企业今年全年较为乐观的盈利预期。打破日韩垄断,锂电设备国产化率超90%实际上,密集收获海外订单的背后,是国内锂电设备厂商们的长期技术深耕,打破了这一单一市场几乎被日韩企业垄断的局面。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的锂电设备产业呈现与动力电池产业类似的竞争格局,即中国企业与日、韩企业“三分天下”。在中国锂电设备行业发展初期,由于日韩锂电设备厂商起步较早,曾长期在此产业占据头部位置,我国锂电设备曾严重依赖进口。然而,时至今日,日韩锂电设备厂商也面临不同的发展困境,比如产品种类单一、员工数量较少,产能扩张速度较慢等。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日韩两国锂电产业下游发展受限。以韩国为例,今年上半年,受电动汽车需求暂时停滞的影响,韩国两大电池制造商的工厂开工率大幅下降。据悉,LG新能源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工厂开工率为59.4%,较去年上半年的74.8%下降15.4个百分点。SK
8月22日 上午 7:02
其他

毫米波雷达市场知多少:搭载量持续上升,侧向安全功能需求凸显

毫米波雷达,作为高频电磁波的探测利器,其波长介于微波与光波之间,赋予了它卓越的穿透力和抗干扰能力。这一特性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中尤为显著,成为智能驾驶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从自适应巡航到前向防撞,毫米波雷达不仅精准测量车距与速度,更在关键时刻提供紧急制动辅助,为驾驶安全筑起坚固防线。同时,它还能监测盲区,辅助泊车,将驾驶的便捷性与安全性提升至新高度。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雷达作为环境感知的关键传感器,正不断推动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迈进,其搭载量变化也成为了衡量技术进步与市场趋势的重要指标。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智能驾驶配置数据分析,2024年上半年,毫米波雷达的搭载量达1067.9万颗,同比增长11.5%。具体而言,前向毫米波雷达的搭载量达451万颗,尽管同比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稳定水平;后向毫米波雷达搭载量小幅上升,为3万颗。而角毫米波雷达的搭载量实现了显著增长,从497.6万颗跃升至613.9万颗,增幅高达23.4%。这一数据变化不仅代表着智驾融合方案越来越多,也彰显了市场对车辆侧向安全功能的需求日益强烈。毫米波雷达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持续升温还体现在:前方碰撞预警系统(FCW)、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等毫米波雷达相关功能的搭载量增长趋势明显,可见消费者对于安全、便捷驾驶体验需求的日益重视。其中,领航辅助驾驶(NOA)增长尤为突出,搭载量从23.9万辆增长到62.5万辆,同比激增161.7%。前向十字交通预警(FCTA)同样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激增112.1%。预示着自动驾驶技术正加速向更高阶、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不同价格区间车型毫米波雷达搭载量也稳步上升。尤其是20-40万区间,毫米波雷达加速上车,未来增长空间巨大。10万元以下车辆毫米波雷达搭载量亦有一定程度增长,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的进一步优化,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不仅限于中高端车型,更有望下沉至更广泛的消费市场。作为毫米波雷达技术的革新之作,4D毫米波雷达凭借其在探测距离、成本效益及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正逐步成为市场的新宠,多家知名汽车品牌如飞凡、理想、路特斯、蔚来、问界等已率先搭载4D毫米波雷达。从搭载位置来看,实现了前向、后向乃至侧向的全方位布局,但总体以前向居多,代表着目前还是以提高智驾安全性为主。在搭载颗数上,基本采用1-2颗的配置策略。4D毫米波雷达代表性供应商如采埃孚、森思泰克、福瑞泰克、华为、纵目科技、塞恩领动等同台竞技,促进了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的良性互动。未来,4D毫米波雷达有望在性能与成本上全面超越3D雷达,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主流选择。毫米波雷达技术,特别是4D毫米波雷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市场的不断拓展,4D毫米波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明朗,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热点推荐12024年1-6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空气悬架自主厂商强势崛起22024年1-6月电气化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弗迪持续领跑多领域,车企自制PACK份额超50%32024年1-6月智能座舱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技术下沉,国产厂商加速上量-----------金辑奖由盖世汽车发起,旨在“发现好公司,推广好技术,成就汽车人”
8月21日 上午 7:04
其他

2024年上半年激光雷达装机量排名:速腾聚创领衔,华为第二,禾赛紧追

在2024年上半年,汽车智能零部件市场整体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大细分领域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其中激光雷达市场备受关注。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配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速腾聚创以235,511台的装机量占据40.3%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华为技术紧随其后,装机量达到143,862台,市场份额为24.6%。禾赛科技和图达通则分别以116,439台和86,972台的装机量位列三、四名,市场份额分别为19.9%和14.9%。速腾聚创“大比分”领先速腾聚创在今年的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中表现卓越,延续了其行业龙头的地位。得益于其ADAS激光雷达产品的高性能以及与多款车型的持续热销,速腾聚创在销量、市场占有率、客户基数等多个关键指标上实现了显著增长。8月15日,速腾聚创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2024年上半年,速腾聚创总计实现收入7.27亿元,同比增长约121.0%;其中ADAS激光雷达产品收入约6.1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约1.5亿元大幅增长314.6%。伴随着营收的增长,速腾聚创的毛利润率也在得到改善。今年上半年,速腾聚创实现毛利9860万元,同比增长约670.3%,毛利率提升至13.6%,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经调整后净亏损约为2亿元,同比收窄17%。其中ADAS激光雷达毛利为6820万元,毛利率从2023年同期的毛损率35.5%,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毛利率11.2%。速腾聚创指出,伴随着公司ADAS激光雷达量产规模持续扩大,其预计今年下半年整体毛利润率还将进一步改善。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总销量达到约243,400台,同比大幅增长415.7%,迅速逼近了去年全年的总销量。其中,车载激光雷达的销量约为234,500台,同比增长率达到487.7%。图源:速腾聚创自2021年首次实现车规级激光雷达的量产交付以来,截至2024年6月30日,速腾聚创已累计销售激光雷达达583,500台,其中车载激光雷达销售量为518,300台。此等表现,自然离不开速腾聚创首屈一指的庞大“朋友圈”。据悉,截至2024年6月30日,速腾聚创累计已经获得22家整车厂及Tier1的80款车型量产订单,并为其中12家客户的29款车型实现大规模量产落地。今年上半年,速腾聚创新增17家车型量产定点订单,同时向5款全新车型开启大规模量产交付。截至7月底,速腾聚创的新产品已获得上汽智己和小鹏汽车等5家客户的多款车型定点,首个定点项目将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同月,速腾聚创还新增了一家全球前十的海外整车厂定点客户。站着现今智能汽车的关键竞争节点,速腾聚创仍在通过开拓新品牌、新车型的合作,以及对新产品、新技术等方面的布局,巩固其市场地位。在合作层面,前段时间有相关媒体报道,丰田正寻求在上海独资设立雷克萨斯工厂,用以生产高端电动汽车。据悉,雷克萨斯在华首款车型为一款大型纯电SUV,将搭载速腾聚创激光雷达,预计2027年先在上海投产。在此之前,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已经确认将搭载于丰田旗下另两款车型bZ3C和铂智3X。依靠丰田全球化布局优势,以及千万量级销售规模,有望助力速腾聚创实现更大市场份额。8月8日,比亚迪品牌首款激光雷达车型、e平台3.0
8月21日 上午 7:04
其他

凭什么敢卖40万?享界S9核心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一览

上周(8月6日),华为与北汽合作打造的首款旗舰轿车享界S9正式发布,新车共两个版本,MAX版售价为39.98万元,Ultra版本售价为44.98万元。享界S9定位中大型纯电豪华轿车,主要竞品包括奔驰E级、宝马5系、奥迪A6L等。据官方数据,新车上市72小时,大定突破4800台。相对于如今动辄过万甚至过几万的大定数量,享界S9的表现似乎并不突出。但作为一款40万级纯电豪华轿车,享界S9的大定数量,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不少同价位竞品的月销量,成绩可谓不俗。图片来源:享界汽车享界S9采用华为智选车家族式设计语言,前脸造型与智界S7一脉相承,标志性的“星河大灯”与贯穿式灯带相结合,纯净且简约,点亮后很有辨识度。新车采用“一体化车厢”设计,车身尺寸为5160/1987/1486mm,轴距3050mm,车内最大空间达到3460mm,在同级别车型中表现相对出色。该车还配备业内首发的轿车后排零重力座椅,支持12向电动调节功能,腰部角度最大可达108°,膝盖角度最大可达128°,且所有座椅均配备加热、通风及按摩功能。后排还搭载专属秘书屏、隐私声盾以及首发轿车车规级投影巨幕等配置,进一步拉升用户体验。在智能化方面,享界S9首发HUAWEI
8月16日 上午 7:02
其他

盖世汽车研究院:充换电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更多报告资源,请加微信(gasgoo2019)联系咨询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截止到2024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472万辆,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对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充电设施的建设整体滞后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补能焦虑仍是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要痛点。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单一形势的补能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发展充换电互补的现代化补能体系成为发展共识。基于此背景,盖世汽车研究院从充换电产业概况、发展现状、未来趋势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产业进行研究分析。报告部分内容如下: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大幅增加,截止到2024年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472万,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对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截止到2024年6月,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为1024万台,车桩比为2.4:1,充电设施的建设整体滞后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调研显示,里程焦虑仍是当前国内消费者拒绝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最主要因素。由于纯电车主后悔购车比重大幅增加,导致国内新能源汽车整体接受度出现一定的下滑趋势。因此,构建高质量的补能服务体系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欧洲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新能源市场。数据显示,欧洲充电基础设施增速明显低于新能源汽车增速,车桩比不断扩大,2023年公共车桩比来到13.3,处于较高水平。为进一步推动欧洲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多地出台补贴政策,包括建设退费、退税以及运营补贴等,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为构建高质量的充电服务体系,多地加速打造充换电一张网。通过构建充换电一张网,实现充电设施的统一管理和智能化调度,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可靠的充电服务体验的同时,还可以为充电站等分布式电力资源的选址规划提供重要参考。目前国内换电站主要由蔚来、奥动、易易互联等参与建设,其中蔚来和奥动换电站建设规模领先。数据显示,到2025年,主流换电企业国内规划建设换电站累计超3万座。其中奥动新能源10,000座,协鑫能科、吉利、中石化5,000座,蔚来、国家电投规划4,000座。/
8月16日 上午 7:02
其他

7月车企销量一览:比亚迪狂卖34万辆,理想超问界,小米再破万

今年7月,整体车市表现相对平淡。据中汽协数据,7月汽车销量为226.2万辆,环比下滑11.4%,同比下滑5.2%。随着上半年各家车企冲量告一段落,部分厂商迎来高温休假,或休整,或蓄力,产销节奏有所放缓。从盖世汽车此次统计中可以看出,7月车企销量以下滑居多,能够成为“例外”的,仍然是今年上半年表现相对强势的那几家。新势力差距拉大理想月销重回5万+尽管7月整体车市表现平淡,但新能源汽车一如既往加速渗透。据中汽协数据,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85.3万辆,渗透率达到53.5%,首次实现对燃油车市场份额的超越。可想而知,专攻新能源车型的新势力车企们成绩不会太差。该月,理想重回5万+,问界稳在4万+,零跑月销再创新高,蔚来也再次破两万,哪吒、小鹏、小米也都拿下了1万+。具体来看,时隔7个月,理想月交付量再次突破5万辆,达到51,000辆,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同期增长49.4%。今年前7月,理想累计交付量已近24万辆。这一表现之下,理想L6是“功臣”。今年4月18日,理想L6上市,5月15日,迎来了第1万辆量产车下线,5月31日,第2万辆量产车下线,7月16日,上市不到3个月,理想L6累计交付量突破5万辆。很显然,理想L6已成为理想当下的主力车型。只不过,即便有理想L6的加持,理想也很难达成年初所定下的80万辆交付目标。事实上,今年6月有消息称,理想已经将全年销量目标降低到约48万辆。如果按此目标计算,今年1-7月其已达成约50%,接下来压力已经不是很大了。理想与问界的头部之争是今年新势力战局中的一大焦点。一季度,问界蝉联三个月销冠;二季度,理想凭借L6开始重夺第一,连续三个月领先问界;进入三季度,二者差距拉大,7月,理想比问界多卖了近1万辆。7月,问界全系交付41,535辆,环比轻微下滑。不过按照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此前所说,后续问界会朝着月交付5万辆的目标前进。从具体车型来看,问界M9
8月15日 上午 7:04
其他

2024年1-6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空气悬架自主厂商强势崛起

近日,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1-6月智能驾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2024年上半年,汽车智能零部件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大细分领域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从激光雷达、空气悬架到高精地图、前视摄像头,再到智驾域控及其芯片、自动泊车APA方案和线控制动(Onebox方案),各大供应商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以及品牌影响力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激光雷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速腾聚创以235,511台的装机量高居榜首,占据40.3%的市场份额。华为技术紧随其后,装机量达到143,862台,市场份额为24.6%。禾赛科技和图达通分别以116,439台和86,972台的装机量位列第三和第四,市场份额分别为19.9%和14.9%。其余供应商合计装机量仅为1,647台,市场份额不足1%。激光雷达市场增长强劲,速腾聚创作为领头羊,其市场地位稳固,但华为技术、禾赛科技等企业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性能及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不断缩小与领先者的差距。此外,随着更多企业涌入激光雷达领域,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行业洗牌在所难免。空气悬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孔辉科技以136,962套的装机量高居榜首,占据36.5%的市场份额;保隆科技紧随其后,装机量达到101,000套,市场份额为26.9%;拓普集团位列第三,装机量为70451套,市场份额18.8%。威巴克和大陆分别以37,905套和26,453套的装机量占据第四和第五位,市场份额分别为10.1%和7.1%。其他供应商合计装机量仅为2,212套,市场份额不足1%。从当前数据来看,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这些龙头企业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推动空气悬架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拓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降低,空气悬架系统有望在更多车型上得到应用,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高精地图供应商装机量排行高德以271,444套装机量、46.5%的市场份额,持续领跑高精地图市场。朗歌科技、腾讯和四维图新紧随其后,分别占据14.9%、14.5%和11.3%的市场份额。中海庭及其他供应商也占据了一定份额,但整体而言,市场集中度较高,高德的优势尤为明显。从装机量变化趋势来看,高德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领先地位。其他供应商如朗歌科技、腾讯等也在积极追赶,市场份额有所上升。这种趋势表明,高精地图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供应商都在加大投入,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前视摄像头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博世以1,317,027套的装机量领跑市场,占据22.9%的市场份额,彰显了其在前视摄像头领域的强大实力。电装、采埃孚、维宁尔紧随其后,分别占据9.8%、8.4%和8.1%的市场份额,这些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凭借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在前视摄像头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舜宇智领作为新兴势力,装机量达到424,635套,市场份额为7.4%,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福瑞泰克、特斯拉、法雷奥、安波福和大陆等品牌也各有建树,共同构成了前视摄像头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当前,前视摄像头市场竞争格局激烈,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与新兴企业并存。博世、电装、采埃孚等传统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继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然而,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企业如舜宇智领等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策略的调整,逐渐缩小了与传统巨头的差距。行车ADAS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博世以1,321,746套的装机量稳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23.6%,彰显了其在ADAS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强大竞争力。紧随其后的是电装,装机量为565,964套,占据10.1%的市场份额。采埃孚、维宁尔等知名企业也紧随其后,分别位列第三、第四,展现了行业内的激烈竞争态势。从装机量排行来看,当前ADAS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头部集中效应,博世、电装等领先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新兴企业也在不断涌现,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来打破现有格局。智驾域控供应商装机量排行和硕/广达(特斯拉)以280,822套装机量位居榜首,市场份额高达23.5%,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统治力。紧随其后的是德赛西威,装机量为274,700套,市场份额为23.0%,与榜首几乎并驾齐驱。华为技术则以194,126套装机量位列第三,市场份额为16.2%,彰显了其在智能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值得注意的是,伟创力(蔚来)、比亚迪、知行科技等新兴力量也在榜单中占据一席之地,分别占据7.3%、5.2%和4.7%的市场份额,显示出智驾域控市场的新势力正在崛起。智驾域控芯片装机量排行英伟达Drive
8月14日 上午 7:04
其他

智能网联产业全景: 8大核心领域深度分析报告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智能网联技术作为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不仅重塑了汽车的产品属性,还改变了传统汽车产业链的结构和运作模式。在这个背景下,盖世汽车研究院对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产业各细分领域的产业概况、市场现状、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展望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汇集了一系列研究报告,为行业提供一个全面、多维度的分析视角。序号领域1HUD2UWB数字钥匙3车载声学4全景天幕5OTA6T-Box7车联网C-V2X8车载显示(▲▲点击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获取报告|报名咨询报告类型:PDF报告页数:30-40页/份一、智能汽车HUD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二、UWB车载应用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三、车载声学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四、智能汽车全景天幕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五、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六、车载T-Box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七、车联网C-V2X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八、车载显示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获取报告|报名咨询报告类型:PDF报告页数:30-40页/份更多产业报告推荐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自动驾驶1空气悬架产业报告(2024版)2自动驾驶数据闭环产业报告(2024版)3智能驾驶操作系统产业报告(2024版)4车载摄像头产业报告(2024版)5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4版)6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业报告(2024版)7城市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4版)8自动驾驶感知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9高精地图与定位报告(2023版)10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3版)11港口场景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12车载激光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13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14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15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报告(2023版)16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17智能辅助驾驶趋势展望(2023版)18车载计算平台产业报告(2022版)19主流车规级芯片企业对比报告(2022版)20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21智能汽车线控底盘产业报告(2022版)新能源1大圆柱电池产业报告(2024版)2磷酸铁锂电池产业报告(2024版)3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产业报告(2024版)4动力电池产业与技术动态研究报告(2024版)5智能底盘产业报告(2024版)6滑板底盘产业报告(2024版)7乘用车热管理产业研究报告(2024版)5新能源汽车超级快充产业报告(2024版)9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产业报告(2024版)10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4版)11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2024版)12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研究报告(2024版)13乘用车混动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14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15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16动力电池产业与技术动态研究报告(2023版)17800V高压平台产业技术报告(2023版)18新能源汽车BMS研究报告
8月14日 上午 7:04
其他

2024年1-6月电气化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弗迪持续领跑多领域,车企自制PACK份额超50%

近日,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1-6月电气化领域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弗迪系(包括弗迪电池和弗迪动力)在多个领域持续领跑,显示出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强大实力和广泛布局。各领域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均呈现出市场集中度较高的特点,领先企业凭借技术实力和市场布局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市场竞争激烈,中小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寻求突破。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升级,各供应商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动力电池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宁德时代以79,553MWh的装机量持续霸榜,市场份额略微有所提升达到了44.9%,显示出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市场认可度。紧随其后的是弗迪电池,装机量为50,145MWh,市场份额略微有所下降占比28.3%,与宁德时代共同构成了市场的双寡头格局。在第三梯队中,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国轩高科分别位列第三至第五位,装机量和市场份额均保持稳健。其中,中创新航装机量为11,654MWh,市场份额为6.6%;蜂巢能源装机量为6,445MWh,国轩高科装机量为6,355MWh,二者的市场份额占比同为3.6%。值得注意的是,正力新能相较1-5月,1-6月市场份额占比超越了LG新能源与孚能科技,虽市场份额较小,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总体来看,动力电池TOP10格局保持稳定。宁德时代和弗迪电池作为市场的领导者,其装机量和市场份额均遥遥领先。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国轩高科等企业在第三梯队中保持稳健,展现出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其他供应商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电池PACK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弗迪电池以惊人的1,421,735套装机量,占据总市场份额的35.2%,稳坐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宁德时代,其装机量为886,426套,市场份额达到21.9%。特斯拉则以280,822套的装机量,占据7.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在榜单的其余部分,车企自制PACK份额超50%。同时,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华霆动力、大众、零跑汽车和亿纬锂能等供应商也表现出色,纷纷跻身前十。这些供应商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竞争中,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共同推动了电动车产业的快速发展。BMS供应商的装机量排行榜弗迪电池以1,428,997套的装机量高居榜首,市场份额达到35.4%,显示出其在BMS领域的强大实力。宁德时代紧随其后,装机量达到768,851套,市场份额为19%,依然是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特斯拉作为汽车制造商,在BMS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装机量为280,822套,市场份额为7.0%。联合电子、力高技术、华霆动力、普瑞均胜等供应商也分别位列第四至第七位,装机量和市场份额均有所表现。章鱼博士、上汽捷能和零跑汽车则分别位列第八至第十位,虽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也在BMS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BMS供应商的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车企寻求BMS自主可控趋势明显。混动发电机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弗迪动力以738,319套的装机量和44.5%的市场份额,稳居混动发电机供应商榜首,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统治力。蜂巢易创和金康动力分别以173,307套和151,960套的装机量紧随其后,占据第二、三位,市场份额分别为10.4%和9.2%。其余供应商如舍弗勒、博格华纳等,虽市场份额较小,但也在积极抢占市场。整体来看,多家车企发力PHEV和REEV,主要搭载双电机DHT混动系统。弗迪动力的领先地位显著,其装机量远超其他供应商,显示出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认可度。蜂巢易创和金康动力作为第二梯队,装机量也相当可观,反映出这两家公司在混动发电机领域的深厚积累。而市场份额较小的供应商,则需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提升竞争力,以争取更多市场份额。驱动电机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弗迪动力以1,484,337套的装机量高居榜首,市场份额达到30.9%,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统治力。特斯拉和华为数字能源紧随其后,分别以8.2%和8.0%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三位,显示出它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强劲竞争力。联合电子、蜂巢易创、博格华纳等供应商也表现不俗,共同构成了市场的中坚力量。从市场份额来看,TOP10榜单中车企自制的市场份额近50%,前三大供应商弗迪动力、特斯拉和华为数字能源合计占据了超过47%的市场份额,显示出市场的高度集中。这种头部效应不仅反映了这些供应商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也预示着未来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电机控制器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弗迪动力以1,185,421套的装机量高居榜首,市场份额达到30.8%,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统治力。紧随其后的是汇川联合动力、特斯拉和华为数字能源,它们分别以9.5%、8.2%和8.0%的市场份额位列二至四位,形成了稳固的第二梯队。这些企业不仅在装机量上占据优势,更在技术研发、生产能力、市场拓展等方面展现出综合竞争力。整体来看,新能源乘用车驱动电控TOP10装机量集中度超75%,电机控制器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的竞争格局和趋势特点,更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在未来的发展中,各企业应持续创新、拓展市场、整合资源,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电机控制器市场的繁荣发展。功率器件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比亚迪半导体以999,214套的装机量高居榜首,市场份额达到20.8%,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统治力。紧随其后的是国际巨头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分别以9.4%和8.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三位。国内企业中,中车时代电气、中芯集成、斯达等也表现抢眼,分别占据7.0%、5.9%和4.6%的市场份额,显示出国内功率器件行业的蓬勃生机。从竞争格局来看,头部企业引领功率半导体行业加速国产化,比亚迪半导体凭借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优势,稳居市场领先地位。同时,国际品牌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依然占据重要市场份额。而国内企业则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逐步缩小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OBC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弗迪动力以1,257,371套的装机量高居榜首,市场份额达到26.2%,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统治力。威迈斯和欣锐科技紧随其后,分别以734,463套和330,096套的装机量位列第二、三名,市场份额分别为15.3%和6.9%。其余供应商如新美亚、富特科技、华为数字能源等也各有建树,共同构成了OBC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格局。从市场集中度来看,除弗迪动力之外,以第三方供应商配套为主,排名前十的供应商合计占据了71.5%的市场份额,显示出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弗迪动力和威迈斯作为领头羊,合计占据了近半数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凸显了头部效应。这种市场格局既体现了领先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布局优势,也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电动化与智能化大潮的涌现,为汽车行业打开全新增量空间的同时,也在不断重塑全球汽车产业链格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全球汽车产业链一直由外资巨头占据主导地位,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使得本土企业“换道超车”成为可能。这不仅仅是指传统Tier
8月12日 上午 7:04
其他

智能网联产业全景: 8大核心领域深度分析报告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智能网联技术作为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不仅重塑了汽车的产品属性,还改变了传统汽车产业链的结构和运作模式。在这个背景下,盖世汽车研究院对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产业各细分领域的产业概况、市场现状、技术趋势以及未来展望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汇集了一系列研究报告,为行业提供一个全面、多维度的分析视角。序号领域1HUD2UWB数字钥匙3车载声学4全景天幕5OTA6T-Box7车联网C-V2X8车载显示(▲▲点击主题可查看报告详情)获取报告|报名咨询报告类型:PDF报告页数:30-40页/份一、智能汽车HUD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二、UWB车载应用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三、车载声学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四、智能汽车全景天幕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五、智能汽车OTA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六、车载T-Box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七、车联网C-V2X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八、车载显示产业报告✦•✦✦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获取报告|报名咨询报告类型:PDF报告页数:30-40页/份更多产业报告推荐点击下方主题查看报告详情自动驾驶1空气悬架产业报告(2024版)2自动驾驶数据闭环产业报告(2024版)3智能驾驶操作系统产业报告(2024版)4车载摄像头产业报告(2024版)5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4版)6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产业报告(2024版)7城市领航辅助驾驶产业报告(2024版)8自动驾驶感知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9高精地图与定位报告(2023版)10智能泊车产业报告(2023版)11港口场景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12车载激光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13车载毫米波雷达产业报告(2023版)14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15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报告(2023版)16干线物流自动驾驶产业报告(2023版)17智能辅助驾驶趋势展望(2023版)18车载计算平台产业报告(2022版)19主流车规级芯片企业对比报告(2022版)20无人驾驶产业研究报告(2022版)21智能汽车线控底盘产业报告(2022版)新能源1大圆柱电池产业报告(2024版)2磷酸铁锂电池产业报告(2024版)3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产业报告(2024版)4动力电池产业与技术动态研究报告(2024版)5智能底盘产业报告(2024版)6滑板底盘产业报告(2024版)7乘用车热管理产业研究报告(2024版)5新能源汽车超级快充产业报告(2024版)9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产业报告(2024版)10固态电池产业报告(2024版)11一体化压铸产业报告(2024版)12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研究报告(2024版)13乘用车混动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14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产业报告(2023版)15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产业报告(2023版)16动力电池产业与技术动态研究报告(2023版)17800V高压平台产业技术报告(2023版)18新能源汽车BMS研究报告
8月10日 上午 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