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其他

2023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项目申报通知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各有关单位、学会会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在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潮流下,高校体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国家培养身强体健、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着重资助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具有指导性、探索性的研究,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推动高校体育指导思想、教育理念、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人民邮电出版社决定联合开展2023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项目申报工作,相关项目申报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申报方向本年度课题项目申报方向分为高校体育与数字化研究、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研究、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及教学研究、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师资研究类别,具体申报方向请参照《2023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详见附件1)。二、项目申报条件(一)本年度课题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综合类、师范类本科或高职院校申报,侧重公共体育基础研究方向。要求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二)申报学校可与国内其他学校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课题,须确定项目的主持研究单位,并确保知识产权主体明确。联合申报学校不得超过3个。(三)项目申报负责人在申报截止日(7月15日)前须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有效会员,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成为课题组成员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签字确认件留存备查,否则视为违规申报。(四)项目申报负责人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不具备条件的申请人须有同研究领域至少一名正高级职称人员(高职院校至少一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推荐方可申报,项目申报负责人应正式受聘于申报单位,每年在单位工作时间不得少于8个月。(五)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报,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可从所在工作单位申请。在公开申报的基础上,各高等院校和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应对本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审评,择优报送。(六)项目申报负责人同时主持省部级研究项目原则上不得超过两个。凡承担省部级课题被撤项者不得申报。(七)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作如下限定。1.项目申报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项目;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两个项目的申报。2.有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报,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相同内容或相近选题进行申报。3.不得将已发表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进行申报。4.凡是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经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申请课题,须在《2023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项目申报书》,详见附件2)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报,将被取消申报资格。5.凡是以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的项目,须在《项目申报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必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三、项目申报要求及说明(一)项目申报人应按照本通知要求和《项目申报书》的说明,如实、准确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一经发现查实,取消申报资格,并通报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二)本年度项目申报以《指南》为依据,申报人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学术特长选择研究方向,课题研究要紧跟高校体育教育的前沿,体现原创性、时代性、针对性、创新性和一定的学术思想价值,为学校体育的教学提供有实际意义的研究成果。(三)为避免申报题目的集中与重复,申请人不能直接使用《指南》中的研究方向作为申报课题的标题,方向性条目只是规定研究范围和方向,申请人可依据条目自行设计具体题目。对于符合《指南》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的课题,鼓励申请人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无论是按照《指南》拟定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四)本年度立项课题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0项,具体数量根据课题申报情况及评审情况确定。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普通课题两类,其中,重点课题原则上不超过总课题数量的30%。(五)本年度项目申报实行信誉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研究期间不得擅自更改研究方向。凡在项目申报和评审中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除按规定进行处理外,均被列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不良科研信用记录,并通报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六)为充分体现本研究项目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并能将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运用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指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的体育锻炼,立项课题的成果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将转化为大学体育教材或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学校可独立完成,也可和其他立项课题的学校共同完成),并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七)课题立项后的研究期限为1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提供课题资助。其中,普通课题的资助金额为壹万伍仟元,重点课题的资助金额为贰万伍仟元。分两次支付给立项单位,第一次支付总金额的50%,课题验收通过后支付剩余金额。(八)结项验收阶段,课题负责人需提交至少一篇具有创新性、前瞻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课题结项报告书,普通课题结项报告字数不少于1万字,重点课题结项报告字数不少于2万字。具体结项要求将在立项通知中说明。四、申报材料提交(一)提交内容及方式项目申报人须将《项目申报书》Word版和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项目申报书》扫描版,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至指定邮箱csssxsb@126.com,《项目申报书》以“申报单位名称+课题负责人姓名”为文件名,邮件以“2023年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专项课题项目申报”为标题。(二)提交时间2023年7月15日24点前(以收到邮件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五、联系方式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联系电话:(010)87182593、81055232传真:(010)87183928电子邮箱:csssxsb@126.com邮政编码:100061附件:1.
2023年4月30日
其他

《中国体育科技》2022年第4期

Library、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19年8月25日的关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近视关系的中英文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应用Stata
其他

陈君石院士:身体活动与慢性病防控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曾取得多项突出成果,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营养和食品安全专家。主要研究领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与信息交流;营养与慢病及食物营养强化;食品毒理学;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运动是良医。主要兼职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技术总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君石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毒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等。此外,陈院士正在担任《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制定的专家组组长。该指南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联合发布,并将覆盖全人群,包括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各年龄段和主要慢性病患者等。
2021年12月29日
其他

讲座通知丨运动代际效应的遗传学基础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段锐,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博士。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助理研究员,现任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职。段锐博士专注于骨骼肌再生修复、运动与癌症控制、运动与衰老等方向的研究,研究成果曾发表在《Science》以及《Nature》《Cell》子刊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先后获得过美国心脏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载人航天领域预先研究计划等多项科研资助,以及广东省和国家重大人才奖励计划的支持。讲座时间:2021年12月8日(星期三)
2021年12月1日
其他

讲座通知丨王瑞元:运动生理学若干问题的质疑与思考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王瑞元,博士,北京体育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会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教研室主任、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等职务。曾任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理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师范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对骨骼肌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运动导致骨骼肌蛋白代谢变化的信号转导。主持过科技部重大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8项,国际合作课题2项,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曾获国家体育总局科技攻关一等奖、29届奥运会科技攻关贡献奖一等奖等。从事运动生理学教学和科研30多年,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生理学》和《康复生理学》(康复治疗学专业用)主编;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教材组组长;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专业用)主编、《运动生理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用)主编。多部教材获教育部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二等奖,“十一五”《运动生理学》教材评为国家精品教材;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全国体育院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讲座时间:2021年11月3日(星期三)
2021年10月28日
其他

讲座通知丨优秀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评估与实践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何子红,博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营养师。国家体育总局首批“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学者。主要从事运动员基因选材及竞技状态监控与提升、运动健康促进方面的研究。主持3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英文3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9项。长期在国家队开展科研攻关研究与科技服务工作,担任国家队备战2008年、2012年、2016年和2020年奥运会的科研团队负责人,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科技助力训练监控组专家。腾讯会议:(1)会议
2021年8月30日
其他

讲座通知丨运动中乳酸的“功”与“过”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黄彩华,博士,教授,厦门理工学院运动健康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长期进行运动健康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包括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及横向课题等各级课题34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40余篇
2021年8月24日
其他

讲座通知丨倪国新:软组织损伤康复中冷疗应用的再思考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倪国新,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院长。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德国洪堡学者,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内、外研究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近60篇,总被引1800多次,H指数23(谷歌学术)。获德国洪堡研究基金、澳大利亚长江奋进奖、福建省百千万人才计划、福建省青年科技奖、中国康复医学会优秀康复医师、首批国家健康科普专家、首批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服务专家等奖项和荣誉。讲座时间:2021年8月21日(星期六)8:00PM-9:30
2021年8月11日
其他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公开招聘公告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公开招聘公告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以下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01单位简介
2021年4月15日
其他

讲座通知丨朱为模:运动抗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年12月,由成都体育学院(CDSU)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SSS)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一本运动医学领域的英文学术期刊《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Sports
2021年3月17日
其他

讲座通知丨冯连世: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年12月,由成都体育学院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一本运动医学领域的英文学术期刊《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Sports
2021年1月11日
其他

第二届国际水中运动论坛征文通知

文档格式。请将文件名称及邮件标题命名为“论文名称_作者姓名_作者单位”。对录取论文组委会只做字体、字号方面的编辑,不再进行文字加工,作者文责自负,请自留底稿。
2020年10月2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讲座信息丨体育科学领域英文论文的选题与规范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为提高体育与运动医学相关领域青年学者的英文学术论文撰写水平和投稿规范,《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英文)》(Sports
2020年7月28日
其他

《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2019年第1期导读

越南小学儿童体育活动的已有数据不足。虽然测量社会生态对体育活动影响的英语工具得到了验证,但不能直接在越南语语境中使用。由于文化和语境的差异,其心理特性需要测试。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
2020年7月17日
其他

讲座信息:体育科学领域英文论文的撰写与投稿

为提高体育与运动医学相关领域青年学者的英文学术论文撰写水平和投稿规范,特邀请
其他

《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英文)》征稿

期刊服务于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疗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生、物理治疗师、运动防护师、运动队教练以及其他运动科学领域相关人员。
2020年5月29日
其他

“宅在家”就可以做的亲子锻炼来啦!(三)

运动中运动量,要科学,度适中,要遵循,控负荷,能聊天,唱不出,练习中,肌肉酸,是常识,有疼痛,要减量,间隔时,要补水,胸口闷,头发晕,要停止,三人操,助和谐,有激情,更凝聚。
其他

“宅在家”就可以做的亲子锻炼来啦!(二)

本作品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科普创作支持计划之一。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其他

“宅在家”就可以做的亲子锻炼来啦!(一)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其他

立体育改革潮头 发思想理论先声 继承·创新·发展——改革开放40年体育科技专家研讨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回顾继承我国体育改革与发展4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创新、推动新时代体育科技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举办了“继承·创新·发展——改革开放40年体育科技专家研讨会”。我国体育各学科知名专家卢元镇、杨桦、任海、陈佩杰、冯连世、钟秉枢、白晋湘、胡扬、鲍明晓、邱丕相、陈小平、潘绍伟、于善旭、郝勤、袁守龙、易剑东围绕体育强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外交、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法治、体育传播、体育学科、体育人才、民族体育、体医融合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发言摘要如下:
2018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