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直通车

其他

香港高才通计划4大骗局,教你避坑,1个月拿香港身份!

今年最火的香港人才引进计划,无疑是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也就是简称的香港高才通计划。高才通是去年10月底发布的《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来的,并于2022年12月28日正式开放申请。当天的申请火爆异常,许多人提前准备好资料守在电脑前,就为了等时间跳过0点,有人提交申请后仅4个小时就获批,堪称史上最快的香港身份获取方式。高才通的火爆,也成为了很多黑中介割韭菜的渠道。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入境处的高才通整体获批率,其实是在逐月下降的。说白了就是,很多人盲目申请呗。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找了资质不行的中介,一种是想省钱自己DIY。并不是说高才通无法DIY,而是说要DIY之前请先把规则了解清楚,再去递交资料。另外就是高才通B、C类可以DIY,但是高才通A类最好不要DIY。因为高才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申请一次,被拒之后就没有机会了,它不像优才、专才,被拒批了以后还能继续申请。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揭秘香港高才通计划的四大骗局:骗局一:高才通计划100%获批在香港各类人才引进计划中,高才通计划的要求最为简单明晰:A类要求在紧接申请前一年,收入达到250万港元(或等值外币)或以上;B类要求获得全球百强大学的学士学位,并在紧接申请前五年内累积至少三年工作经验;C类要求紧接申请前五年内,获得全球百强大学的学士学位、但工作经验少于三年;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只要我符合条件了就能申请,申请了就会获批。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高才通计划虽然符合条件就能申请,但并不是符合条件了就100%会获批。根据香港入境处公布的数据,截止今年7月底,高才通计划的申请人数大约有4万人,其中已经获批的有约3万人,据此计算获批率为75%左右。实际上再考虑到还有一部分人是递交了资料还没获批,所以实际上高才通的获批率还要更高,按照业内普遍认可的估计大约在85%左右。一般来说,这几种情况看似符合高才通的申请条件,但递交申请会被拒批。1、不能提供无犯罪记录或无不良入境记录高才通计划刚刚推出时,的确没有要求无犯罪记录或无不良入境记录。但是因为南方科技大学前副教授贺建奎隐瞒犯罪记录,申请高才通计划顺利获批。所以港府连夜修补漏洞,发布紧急公告修正高才通申请细则,要求从2023年2月22日起,申请高才通计划必须同时递交“无犯罪记录证明”,已递交申请的香港高才通申请人需要补交“无犯罪记录证明”。2、收入证明不符合要求有些人会觉得很无语,明明我年收入超过250万港元,为什么申请高才通A类还是被入境处拒批了呢?一般来说,问题出在以下5点:①紧接申请前一年是指递交日期往前推12个月,而不是指去年1-12月;②250万港元指的是应缴税收入,如未缴税的收入不能计入其中;③收入是指就业或业务收入,包括薪金、津贴、股票期权及从其拥有的公司所得的利润,但是炒股、卖房等收入是不被认可的;④直播带货、粉丝打赏等新兴赚钱方式的收入是不被认可的;⑤自雇人士用公司账号给自己转账是不算数的;3、学历证明不符合要求也有些人会无语,明明我毕业于全球百强名校,为什么申请高才通B、C类还是被入境处拒批了呢?问题同样是出在细节上:①没有百强名校学士学位,如果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名校但没拿到学士学位是不行的,另外本科非毕业于百强名校,但是硕士、博士毕业百强名校也是不行的;②全球百强名校设立的持续和专业教育学院、分校、延伸学院和附属学院的学历是不被接受的,包括专升本、网络教育、远程授课、函授、夜大等;③毕业超过5年的,近5年内必须累积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才能申请不限额的B类;4、赴港工作同意书不符合要求内地居民申请香港高才通计划必须要有赴港工作同意书,从8月起香港入境处明确表示,不再接受由“人才服务中心”签字盖章的赴港工作同意书,明确要求必须是“在职公司”的印章才可以。内地居民想要豁免赴港工作同意书,必须已在海外拥有永久性居民身份,或者申请人在申请前已在海外居住一年以上,并且申请是从海外递交的。(注:这里的海外指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注意:高才通计划一个人一生只能申请一次,被拒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所以要申请时一定要谨慎自己DIY,或者贪图小便宜找资质不行的小中介,否则因为一些细则没搞清楚而被拒,就白白丧失了唯一的一次机会。骗局二:高才通计划续签很容易高才通计划申请时不需要像专才计划那样,提前获得香港公司的雇佣,但是高才通续签时,则要求要有香港公司的雇佣,可以是受雇也可以是自雇。香港高才通获批之后,首先拿到的是一个2年的在港逗留签证,且不受其他逗留条件的限制,后面一次续签给3年的逗留签证,也就是2+3+3的续签模式。如果申请人已根据高才通计划获准在香港特区逗留不少于两年,同时申请人在上一评税年度的薪俸税应评税入息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可提出根据顶尖人才类别审批延长6年逗留期限申请,也即是2+6的续签模式。1、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内地热钱,偷偷涌入香港

内地现在一大批中产的热钱在往香港涌。因为香港和内地的银行利率差得实在太多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央妈疯狂降息,存款利率每天都在降,没办法,鼓励消费嘛,不希望你把钱存在银行里。就算你去银行存个五年的定期,年利率也就2.5%左右,连通胀都跑不过。但是现在大家还是愿意把钱放银行,因为外面也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标的,房地产这个吸金兽现在吸不动了。放银行只是贬值,但是拿出来投资可是要赔掉裤衩的。然后香港那边呢,因为和美元有联系汇率制度,美联储一加息,香港就要跟着加。数一数从去年到现在,美国连续加了11次······这样一算你就知道了,现在香港的存款利息是内地的好几倍。有些利率高的香港银行甚至开到了8-9个点的短期利率。简单算笔账,你现在手头有100万,换成港币就是107万,去香港开个户按照8%的利率算,一年下来就是1155600,躺着一年85600的利息,每个月7133。这还奋斗个啥,直接把房一卖开启躺平生活。(实际利率没有这么高,文章后半部分有讲里面的套路)所以现在小红书之类的平台一堆【香港存钱攻略】硬生生把中银香港中港城分行弄成了【网红开户点】,一般早上8点半派号,但7点就有客户开始排队。汇丰的开户预约甚至排到了一个月之后。中国银行中港城分行排队人潮
2023年8月19日
其他

香港生活19年,我发现真实的香港和内地人想的完全不一样

香港身份成功率提高30%?怎么才能做到?再有几年离开香港,总想留点文字给这个地球上我最爱的城市,也是生活最长时间的地方。最喜欢的中文歌“九月的高跟鞋”
2023年5月19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放开后,最“热闹”的是火葬场,最“开心”的是黄牛!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面对2023年依然“魔幻”的开局,有人百般憧憬岁月静好,有人却没能撑过这个元旦……跨年夜当晚,大街小巷烟花璀璨、热闹非凡,尽管咳嗽声此起彼伏,但汹涌的人群仿佛昭示着,这一次我们真的要跟疫情说再见了。可在这份热闹的另一面,是被病情折磨的老人,是排队爆满的火葬场,是殡葬行业里借机牟利的黄牛。放开前我们公认的难题是医疗资源短缺,放开后我们才发现殡葬资源挤兑来得更加悲痛。01在2022年最后的一个月里,网上不断传出明星父母、名人去世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清华北大两所高校就有38名退休专家教授离世。这是大家能看到的情况,我们看不到的普通家庭、乡村老人,能够有尊严地死去都成了一种奢望。目前,全国各地殡仪馆爆满,出现“烧不过来”的现象,人去世了没办法立即火化,因为家属甚至连殡仪馆的报丧电话都打不通。很多广州市民直接搬着凳子在殡仪馆门前,做好“从白天排到晚上”的心理准备…哪怕等得起,也未必死得起,一位北京博主爆料自己岳父去世后给全市殡仪馆打电话,得到的答复是全部需要提前预约,八宝山要一个月以后,时间最短的也要一周。很多尸体都是私家车拉来了,殡仪服务直接飙升到三万八,整个服务包括:拉遗体去火葬场1万,火葬场排队3000元,太平间寄存一夜5000元,谢绝还价!甚至传出上海殡仪馆会同时火化两具或多具遗体的谣言,逼得官方不得不亲自下场辟谣。还有人因为无法及时处理父亲遗体,直接在小区群里表示,自己会选择在本小区找一块空地火化遗体,征询业主们的意见。正因为当前殡葬丧葬行业“一烧难求”,让毫无底线的黄牛看到牟取暴利的可乘之机,12月29日#上海警方抓获多名殡葬业中介黄牛#的词条冲上热搜。这些黄牛利用家属“死者为大”的心理和悲痛情绪,高价买卖原本免费的业务受理名额,通过插队等方式将火化名额以1500至2000元不等的价格贩卖,让很多本就承受丧亲之痛的家庭正当权益受损,缅怀异化成争抢资源,虚掷钱财。以往只能在演唱会抢票接触到黄牛,如今买菜、买药甚至火化都要靠黄牛,拼“关系”,死者难以安息,生者倍感无力,何其可悲?反观像福寿园、福成股份等殡葬股,却是涨到了3年来的高点。截至12月23日殡葬第一股福寿园(主营墓园以及殡仪业务),大涨7.45%,从11月份以来,该股累计涨幅达77%,最新总市值161亿港元。02或许由于我们大部分人不从事疫情直接相关工作,所以对疫情带来的变化感受比较迟钝。其实,早在去年5月,率先内地一步放开的香港也曾面临殡葬困境,在第五波疫情袭来之际已有超过96万人确诊,导致很多老人确诊离世,让香港出现了可怕的“棺材荒”.....平时,每天都有棺木从深圳经陆路运送到香港,但深圳“封控”导致棺材供应暂停,当时全香港仅存有约300副棺木,很多家庭的丧事延期举行。大部分储存遗体的地方,包括公立医院或公众殓房的冻柜等都是“有入无出”,而且由于殡葬行业人手短缺,估计有数以千计的遗体未能如期火化。为了解决棺木供不应求的难题,香港LifeArt
2023年1月3日
其他

港股,支棱起来了!

要数反弹最强势的资本市场,港股敢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自10月底下探至14597点之后,恒生指数开始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反弹旅程。但现在,逼近2万点大关,累计升幅接近40%,更重要的是,这中间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气势如虹,累计涨幅接近50%。真应了那句话,跌得有多惨烈,反弹就有多强烈。更重要的是,即便反弹了这么多,港股看上去,依然便宜,机会依然不会少。ONE跌得最多,弹得最快港股一向被揶揄为“小三市场”,因其“两头在外”的特殊属性,基本面要看中国经济脸色,流动性要看美国脸色,和香港一样,是典型的中西交融。因此,如果不够幸运,碰上两个因素同时向下的年份,跌幅就很难看了,今年就是明证。3月份开始,港股基本是坠落式的下行,一轮高过一轮的经济压力,一轮高过一轮的加息压力,本已脆弱的港股,根本刹不住车。到10月份,基于大家都明白的理由,外资再一次砸盘,做空力度超前。那是港股年内最为至暗的时刻。俗语有云:越黑越见鬼。那段时间,围绕在港股上空的阴云,实在是密不透风,不少人甚至释放出极其悲观的看法,港股已经全面变质,逃离是唯一选项。作为过来人,看着这架势,特别像1997年之前那一波港人移民潮,但之后的事实如何,想必不用赘述了吧。其实,作为投资者,在这样的极端行情下,特别需要明白两个简单的道理。一个是经济也好,市场也罢,都是周期性物种,没有只涨不跌,也没有只跌不涨;另一个,就是在极端行情下,一定不能失去常识,尤其不能失去对基本价值的判断力。说实话,在那段暴风疾雨式的下跌行情阶段,加上海内外的唱空声音也是异常频繁,对我们的价值判断产生非常大的噪音,我们也曾怀疑过港股是否真的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不过,好在我们仍然坚持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香港,作为中西交流的桥梁作用仍然没有改变,某程度上甚至比过往更为重要。只要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一直都敞开,香港金融市场的价值就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就不应该失去对香港金融市场的信心。越是至暗的时刻,就越能够考验投资者对于真正价值的坚守,幸运的是,对香港市场的价值和信心,最终在11月份的市场反映中得到验证。TWO这三重因素,助港股脱困过去两年,港股行情无论是深度还是长度,均属于历史级别的熊市。港股恒生指数自2021年2月达到31,183高点后,便一路回撤,在2022年10月达到低点14,597点,期间最大回撤幅度近53%。过去两年,恒生指数共有14个月份收跌,其中两次连续4个月收跌,分别为2021年6-9月和2022年7-10月。最大单月跌幅为2022年10月的-15.9%。10月市场最为悲观,投资者们都在讨论港股底部还有多远,11月国内政策出现变化后,沉寂已久的港股突然强势上攻,涨幅位居全球主要股指榜首。是黎明已至还是昙花一现,我们回到基本面来看。•
2022年12月22日
其他

港媒重磅消息:2023年1月3日全面通关!元旦之后就能回家了?

绝对重磅的一条消息:根据香港卫视了解到的最新消息,中国将于2023年1月3日起不再采取境外入境前往隔离设施隔离的措施。优化为0+3的政策,这也意味着中国在新的一年2023年起将全面开放。比之前盛传的1月9号实现通关还快了接近一周时间!而现在,就已经有不少地方将原本的5+3模式调整为2+3.有在四川成都隔离的小伙伴今天对媒体爆料,酒店表示只需完成2天隔离,要是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即可解除隔离自行离开,进行3天居家隔离,也就是“2+3”。在英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佩佩(化名)今天经香港
2022年12月21日
其他

李家超真是最硬气的一届特首了!港澳办和中联办齐齐发声!

今天发生的这件事,让港澳办和中联办齐齐发声。同时也不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李家超不愧是纪律部队出身,行事风格就是硬气直接。具体说起来,就涉及到最近的黎智英案了。乱港黑手、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被控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获法庭批准聘用英国御用大律师Tim
2022年11月30日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全港摘下口罩狂欢!特首带着港府高层全体出动,喝酒看球!

“这里就是最好的香港,不同国籍族裔的人聚在一起,会见到很多朋友,孩子们到处奔跑,感觉很安全、快乐。”她说疫情期间,不少朋友因为防疫政策而离开香港了,此刻她希望香港尽快走上复常的路。
2022年11月7日
其他

全球122个国家地区取消新冠入境限制!港人拿着护照全球飞!

10月以来,根据旅游网站TravelOffPath的统计,又多了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放开入境防疫限制!截止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取消优才限额,新增高端人才计划,香港最新《施政报告》抢人有多拼?

万众期待的施政报告终于来了!今天上午11点,新任特首李家超发布了上任以来的第一份施政报告,在此之前,坊间预测一直不少,重点基本集中在【抢企业、抢人才】【房屋土地政策】以及【增强香港国际竞争力】等等方面。话不多说,看看新特首的第一份作业里到底写了什么吧。ONE抢人、抢人还是抢人!过去两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港府也明白,除了积极培养和留住本土人才,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引进外地人才,所以本次施政报告带来了一大批重磅的人才吸纳措施:1、
2022年10月19日
其他

香港人不会告诉你,香港身份内地生活有多爽!

网络免税购车持香港身份证在内地可以通过海关购买一辆国产免税轿车,在其免税限量和从境外带进的外汇额度内,根据不同车型费用不同,总体的优惠费用在0.71-15.21万元间,折扣可以达到32.7%!图源
2022年10月16日
其他

李家超上任100天发长文剧透施政报告,这3个月你给新特首打多少分?

今天上午,李家超在社交平台发了一篇千字文,回顾了一下上任100天以来的种种工作。首先是在上任初期便成立了四个工作组,专注在解决香港的一些民生顽疾,比如住房和青年问题。并且,在昨天,李家超兑现了之前的百日承诺,递交了一份关于公屋住房的建议。李家超重点提到入境检疫放宽至“0+3”后,各行业界别明显受惠,正部署更多社会经济活动,强调政府必须保持谨慎、不可轻率。他说完全取消酒店检疫是重大改变,会带来未可预期的不确定因素,须管控风险及密切监察,强调任何措施都要有序及稳妥,不可带来混乱,否则会适得其反,摧毁一直向前的顺势方向,欲速反而不能达。最后在人才、企业方面,他预告《施政报告》将涵盖“抢企业、抢人才”、推动造地建屋“提速、提效、提量、提质”等措施,解决香港未来的发展问题。眼看本届政府的施政报告还有10天左右的时间就将发布,我们也会从各个方面去解读预测,不一定能当“预言家”,权当抛砖引玉吧。ONE住房问题,李家超会怎么解决?这次关于李家超的“百日工作回顾”,总体而言我相信市民是满意的,尤其是在放开防疫政策方面,要拿及格分肯定绰绰有余。不过我们今天想重点聊聊的,还是李家超在开头说到的,推动“造地建屋”方面的政策举措(在施政报告发布前,我们也会聊聊其他方面的问题,篇幅问题,在此先按下不表)。香港房屋局局长何永贤上个月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这份关于土地和房屋供应的「百日报告」会有合适内容放入2022年的《施政报告》。而报告的方向是增加公屋供应以及加强科技应用,压缩兴建公屋的流程。长期以来,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香港住房问题的关注点集中在“总量”上,解决问题的思路则主要是努力增加土地供给、“觅地建房”。但应当指出,早年港英政府肆意打破市场和社会之间的严格界限,全面引入自由市场规则、推行高地价政策和放任市场炒作,这些是香港住房问题产生的原点,并为日后开发商“囤地”等影响土地供应的行为埋下了诱因。更应该看到,立足香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住房问题不能简单化为“上楼难”,其实质是“结构性两难”:一边是楼价高企使大部分市民无力购买物业;另一边则是高楼价已经成为本港内部消费、企业投资、财政收入和劳动就业的最大支撑,是逾100万家庭主要“身家”、即财产之所系,楼价大跌可能引发社会财富消失的严重后果。鉴此,如果政策目标仅仅是提高住房总量而非同步完善住房体系结构,就很难做到标本兼治。因此要解决土地住房问题,本届政府的施政报告中可能会包含以下方案:TWO公屋“旋转门”机制首先,港府需要通过设置公屋“旋转门”机制打破怪圈,把保障性住房资源留给真正的困难市民。公屋是香港很早就推出的一种公营出租房屋,是专门为低收入的基层市民所设置的过渡性保障住房。目前香港已有超过80万个公屋单位,逾210万香港市民居住在公屋。尽管如此,公屋依然供不应求,截至去年底最新公屋轮候时间已增至六年,再创23年来的新高。公屋轮候时间逐年上升既与公屋新供应缓慢这一表面因素有关,背后还有两个深层次原因:一是公屋“只进不出”的固化格局。事实上,每年特区政府能够收回公屋的情况寥寥无几,不少公屋富户宁可缴1.5或两倍的租金也不愿搬离公屋,还有不少公屋住户家庭通过“公屋世袭”制度传给下一代子女。二是公屋政策导致的行为扭曲。入住公屋被许多市民视为“人生赢家”,甚至有不少年轻人为了符合公屋低入息门槛要求,不惜放弃加薪升职机会也要加入排公屋大军;而公屋住户为了不失去居住资格,更是力保不要太努力而触碰入息和资产上限要求。总之,既有消化不完的存量,又有不断上升的“注水”需求,公屋陷入“越建越不够”的怪圈也就不足为奇。应该说,出现上述现象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缺乏“旋转门”机制,基层市民将公屋视为解决住房问题的唯一“救命稻草”,没有其他可以旋转出去的更好选择,抓住了自然就不会轻易放弃。因此,我们认为,要彻底解决香港住房困难问题,不只是简单地解决公屋供应问题,更要打破目前的固化局面。一方面,要在公屋分配制度上向真正困难的基层群众倾斜,恢复公屋作为保障性住房的原本功能,让真正有困难的低收入人群入住公屋;另一方面,要为公屋住户设置“旋转门”机制,通过大量兴建居屋为其搭建够得上的置业阶梯,并且鼓励公屋家庭通过努力奋斗,旋转至居屋实现置业梦。THREE加大居屋建设和供应量居屋是香港资助出售类型的公共房屋,相当于内地的“经济适用房”。对于既难以负担私楼、又不能申请公屋的夹心层而言,这便是唯一置业的通道和希望。然而,2002年香港楼市自97金融风暴后跌至新低,发展商楼盘大量滞销,时任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决定彻底停止兴建资助出售房屋。此后经历了长达10多年空档期,直至2016年香港才逐步恢复居屋新供应。香港的居屋供应也因此出现断层,并造成现时严重短缺的情况,更直接导致香港市民失去了除了私楼以外可负担的置业选择。虽然目前香港已经逐步恢复了居屋供应,但供应量远不及香港社会的实际刚需。据统计,过去十年落成的住宅中,私楼和公屋分别新增15万左右的单位,而居屋仅增加了2.6万个单位。特区政府提出未来要兴建33万个公营房屋,但根据香港房屋协会资料显示,未来五年居屋计划仅有4.5万多个单位。可见,居屋在特区政府的既定建房计划中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居屋才是根治香港房屋顽症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有恒产者有恒心”,过往“两头大、中间小”的房屋发展政策不仅不利于形成“橄榄型”的人口财富分布、打造一个有产稳定的中产阶级群体,而且实际人为加速扩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对政府而言,若发展重点不聚焦于居屋,就难以盘活公屋资源,影响公屋各类乱象和怪圈的解决,公屋作为租赁性物业和需后续管理的特性,也将给特区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和人力负担。因此,我们建议,为促进房地产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应该加大公营房屋中居屋的占比,在调整居屋、公屋政策的同时,把新觅地的建设重点转到居屋建设上来,从而构建一个坚强厚实的中间置业阶梯。FOUR适当“放开”,实行房屋“双轨制度”不可否认,作为一个国际性都市,香港的私宅有其特殊性所在。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东京,纵观国际上任何一个金融中心,当地住房都不仅具有民生属性,还具有十分突出的金融属性。其房地产市场往往与其银行、证券、外汇等市场联动密切,吸引大量国际资本和本地资本流入,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规律。特别是对于香港而言,由于在长期发展中本地贫富悬殊差距越来越大,“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两极分化不可避免,必须相应加强顶层设计,使“两个香港”各得其所,这不仅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需要,也是避免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的关键。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的“房屋双轨制”是可行的,即以包括公屋和居屋在内的公营房屋来保证香港普通市民的居住需要,以私人住宅来满足本地和海外的投资需求,形成两个互不交叉、不同性质的房屋市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确保普通市民基本居住权利不受市场波动的侵蚀;另一方面也使投资需求不致因为政策调控而受到限制。在“双轨制”下,即使大量推出居屋也不会影响私楼市场,而私楼去除所谓限购性“辣招”以满足市场投资需求,也不会影响香港市民基本居住保障。当然,以上大多数观点也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和推测,也期待新一届港府能够拿出一些创造性的解决思路,真正打造一个适合社会不同阶层的安居置业阶梯,永久性打开香港土地房屋问题的症结。我们也期待,香港市民能够早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景!/香港身份/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识别二维码查看结果▼咨询香港身份办理条件了解香港优才/留学/专才为你一对一评估及身份规划快速拿到香港身份!👇👇👇了解香港优才请找我小港君微信:yinheyimin032-
2022年10月8日
其他

香港与深圳的真实差距,想不到是这个样子

老家一个业主群里,偶然有人提到“很多香港人住房棺材房、劏房”,好几位业主突然兴奋了起来,纷纷嘲笑香港人住的地方“连腿都伸不直”。其实,这些年来,香港都被妖魔化了。内地人普遍误解香港,就连一水之隔的深圳,也有很多人不了解香港。香港、深圳生活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用数据来说话,事实胜于雄辩。01月收入中位数
2022年10月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面对第四次“移民潮”,香港能挺过去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港共有729万人,相比去年减少了12万,其中11.3万人移民。”很多人不愿意去谈论这个,但这种状况就是“房间里的大象”,装作看不见是不行的。为什么不愿意谈论移民潮呢?是因为觉得这个事情有些敏感。李家超在被问及到移民潮问题的时候就说:不会用“移民潮”字眼讨论目前的现象。历史上,香港曾发生过三次“移民潮”,都是在这座城市面临着历史分岔口时,人们在前路未卜的迷茫感下做出的不同选择。不去评判今天的是非对错,只是回望香港过去那三次移民潮的历史,会发现选择离开的三批人,分别错过了香港的三次“淘金”浪潮。历史或许能够让人更好地思考眼下。ONE第一次移民潮:劳资纠纷引起的危机1967年5月6日,由于一起劳资纠纷,香港新蒲岗人造塑胶厂的工人,开始上街罢工游行。这家公司的老板,据说是李嘉诚。工人对降薪、禁止休假的规定感到不满,而大规模的裁人更是将他们进一步激怒。港英当局没有去安抚,而是采取了暴力行动,多名工人被打伤,20多人被逮捕。罢工事件就像一个火苗飞进了原野上的干柴,这股抗议的火势很快就燃遍了整个香港。这起劳资纠纷,迅速演变成了广受关注的政治事件。一时间,反英标语贴满街头,反英口号震耳欲聋,罢工游行此起彼伏。23日,港英警察向群众开枪,打死了一名工人、数十人被捕,流血事件屡次发生。7月初,一些群众在九龙边界地区与英方警察发生冲突,一名中方工人被打死,几人受伤。驻守边防的中方民兵小组冲出边界前去支援,打死了英方几名警察,港英政府也调动了部队出兵。紧张的局势,一触即发。不过,当时北京并不想真的对英国动武,或者直接收回香港。因为我国对香港的方针和政策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要让香港发挥独特的作用。直到8月份的北京英国代办处冲突之后,事态逐渐平息。在此后两年中,由于担心局势不稳和香港回归的不确定性,很多香港市民开始变卖财产离开香港,造成香港的第一轮移民潮。许多生意人远走南洋。这些人在决定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他们接下来将错过什么。这一系列事件倒逼港英政府调整政策,其中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打击腐败,整肃警队,香港政府地法治建设开始了;二是开始重视民生建设,并且强化华人参政。这些政策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香港的华资快速崛起,并且在金融和房地产领域攻城略地。李超人,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这些大佬,都在地产领域开始低位买入,都是从这个时期迅速崛起的。香港地产界的“四大天王”,就这样逐渐成形了。几乎是在同一时期,香港的资本市场也开始了狂飙突进。从1969年到1972年间,恒指狂升3倍,拉开了香港资本市场腾飞的大幕。六十年代末从香港移民出去的人,错过了什么?他们错过了香港崛起的黄金时期,也错过了自己财富迅速增长的历史性机会,逐渐消失在南海的波涛声中......TWO第二次移民潮:撒切尔夫人摔倒后1982年9月24日上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在走出会场后,在下台阶的时候突然摔了一跤,栽倒在了石阶下,皮鞋、手袋也被摔到了一边。两年后在邓公的主持下,《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草签,落实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消息传到香港后,一股新的恐慌和迷茫再次席卷社会。离开祖国大半个世纪的香港民众,不了解大陆的情形,有一些对于香港的前途缺乏信心,又一次激发了本地庞大的移民潮,大量富豪、拥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士,纷纷带着丰厚的资金纷纷离开香港前往欧美。历史又一次押着相同的韵脚。与上一次相同的是,他们并不知道接下来自己会错过什么。香港回归的同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河对岸的珠三角,香港也顺势完成了产业的升级换代。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顺理成章地成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大陆的桥梁,跨国巨头纷纷在香港设立亚太总部。80年代的蛇口工业区在这种背景下,香港迅速成为亚太地区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风头一时无二。同时,电脑辅助交易系统极大的提高了金融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减低了监管的难度。交易秩序的公开化,进一步推动了香港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至此,“纽伦港”(纽约、伦敦、和香港)的雏形浮出水面,香港稳固了自己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八十年代从香港移民出去的人,错过了什么?他们错过了香港资本爆炸的黄金年代,错过了“亚洲四小龙”的鼎盛时期,也逐渐消失在大洋的波涛声中......THREE第三次移民潮:回归与金融风暴97回归将至加上亚洲金融风暴,此时的香港社会,弥漫着一种不知未来会如何的悲观情绪和焦虑氛围。大量香港富豪,不惜贱卖了香港资产,飘扬过海,远赴异国他乡。移出潮开始是以1989年、1992年和1993年为最。在移民潮最高峰的时候,各种听都没听过的小国都争抢着香港人移民过去,连佛得角这样的国家,都把移民广告打到了香港的杂志上。当时受港人欢迎的加拿大移民项目“当时移民是一种潮流,好像是理所当然。”恐慌、迷茫淹没了这些人,他们没有预判未来的眼光,只有自己离开的理由。历史总在重复,香港并没有因为少了谁,而停下快速发展的脚步。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房地产迎来发展的高速期,各类资金以及银行贷款都投入到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成为“资金市”,房价狂升不已。房价的上涨促进了香港商业的繁荣,商业租金涨了好几倍。90年代的香港铜锣湾从第一次移民潮时期的从1970年,到回归之前的1994年,香港的人均GDP从925美元上升到21421美元,期间始终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那是一段黄金岁月,那是在全球发展史上也非常罕见的黄金时代。九十年代初年代从香港移民出去的人,错过了什么?他们错过了90年代香港股市楼市双飞的财富机遇,错过了自己财富迅速增长的历史性机会,逐渐消失在大洋的波涛声中......FOUR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97年6月底的那几天,迎来了罕见的暴雨。用倾盆或滂沱来形容可能都不够,老天爷好像打开了闸门,要把所有的雨水都倒向香港。6月30日下午,殖民地总督官邸,英国士兵降下英国国旗。“末代港督”彭定康接过降下的米字旗,车绕花坛三匝才驶离官邸。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香港的新时代开始了。事实上,作为一座国际都会和移民城市,香港约180年的发展,一路以来其实都伴随着人口的流迁。到今,“移民社会”已经成了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标签之一。移民潮的话题与讨论,在香港经久不衰。而眼下的移民潮,也许亦只是这座城市历史潮流的又一次循环。自从十九世纪开埠以来,关于离开还是留下的不同选择,就一直困扰着每一代的香港人。而这么多年以来,北面的人亦不停南下,这里的人亦不停离开。潮涨潮落、人来人往、循环往复、从未停歇,百多年来,这种流淌始终充盈着香港的新陈代谢......回望香港的发展历史,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并没有对香港造成多少伤害,反而成为了契机,推动着城市变革从而更好地发展。十年之后再回望这一轮的移民潮,也许看到的是一次历史机遇的开始。/香港身份/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识别二维码查看结果▼咨询香港身份办理条件了解香港优才/留学/专才为你一对一评估及身份规划快速拿到香港身份!👇👇👇了解香港优才请找我小港君微信:yinheyimin032-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香港身份续签黄金期,常居内地也能拿永居、护照!

申请香港身份时,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是:【能否顺利完成7年续签拿到永久居民身份】有80%的申请人都长居内地或海外,已有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不想亲自居留在香港,每年入境香港次数有限的情况下,有可能获得香港永居和护照吗?还真有!J先生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期间都没有去过香港,离境久居内地1年半时,结果顺利拿到永居。实际上,成功通过香港优才计划获取到身份证,需要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是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满足“连续通常居住”条件并没有规定必须在香港生活多少天,重要的是需维持身份连续性,以及与香港身份之间的联系。一、不常住香港如何拿永居?入境处招揽外来人才的目的,就是想申请人以香港为阵地,提升香港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做贡献,这些优秀人才往往在各地都有事业,无法久居香港,入境处也是理解的。在评估审核七年时间“通常居住”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香港是否有惯性住所;2.家庭主要成员的所在地(配偶及子女);3.是否受雇于以香港为基地的公司;4.是否有合理收入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5.是否合法、按时报税;6.阐明申请者不在港的原因。对此,针对这些审核要素,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加强与香港的联系,比如提供1、子女在港就读证明(成绩单、学生手册等);2、惯性住所的通讯住址(自购、租赁或亲友住址皆可);3、在港购买车辆、上牌及香港驾照证明;4、香港手机在香港电话网络的入网证明;5、公用单据(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网络费等);6、金融机构单据(银行月结单等);7、香港信用卡及按时还款记录证明;8、在港购买保险的相关证明;9、社群服务(慈善集团、商会、私人会籍等);10、香港公司委派雇员于外地工作的相关证明;11、聘请专业人士证明(家庭医生、律师、会计师等)。如实在无法到港,或由于疫情、工作不方便,可以提交解释说明信,证明自己即使不在香港但依然有联系,内容要包括:不在HK的原因、是否有惯性住所、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在HK居住(包括配偶及子女)、是否受雇于本地的公司、是否按时报税、是否有合理收入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等等。二、离港太久会丧失香港身份吗?长时间离港不会失去香港身份资格,哪怕第一次转香港永居失败了。只要不是因为在港有不良记录,仅仅是和香港关联度或逗留时间不够,都还可以续签临时身份证,等之后合适的时机,重新提交永居申请。另外,永居申请并不是一到7年必须提交申请,7年只是最低年限。如果申请人想在第8、9年或之后提交转永居的申请都是没问题的,只要一直保持续签就可以了。而且不需要主申请人和受养人同步转永居,这也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父母和子女可以分开申请。比如孩子为了参加港澳台联考先转永居,家长可以不转。再或者主申请人因为内地的工作不方便转永居/或者是想保留内地户口,那就让配偶先转永居都是可以的。三、香港“开放”通关后,续签更方便昨天,香港又一次放宽入境隔离政策:1.取消海外入境后强制隔离,改为0+3;2.登机前核酸取消;3.未接种疫苗香港居民可回港;4.来港易取消限制和限额,适用内地及澳门来港;这些举措成功解决了海外、内地人士入港出行的烦恼,以避免隔离时间过久耽误进程,大大提高我们续签的效率。香港之所以准备率先实现与海外通关,是因为在这个11月安排了两项重要的国际活动。金融峰会和七人榄球锦标赛,政府希望吸引全球银行界人士参加,重新回归海外市场提振香港经济。这意味着,相比较前俩年“死气沉沉”的经济环境,香港有望重新焕发活力。那么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会水涨船高,这个人才缺口自然成为内地人的机会。目前获得香港户口的方法主要是香港优才、香港专才、香港留学,可根据自身条件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续签转永居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难,不妨把握住今年最后这两个月的黄金期!/香港身份/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识别二维码查看结果▼咨询香港身份办理条件了解香港优才/留学/专才为你一对一评估及身份规划快速拿到香港身份!👇👇👇了解香港优才请找我小港君微信:yinheyimin032-
2022年9月24日
其他

香港身份折算成现金抵多少钱?我们帮你算出来了

新浪税收支出:如果在内地,按照阶梯税率,100万年薪大概要缴纳接近20万元的税款,基本相当于两个月的收入完全用于缴税。但是在香港,同样是100万的收入,每年只用申报8000元左右的薪俸税。图源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香港经济自由度再拿全球第一,但还有人觉得香港不行了?

说真的我很不理解为什么总有人说【香港不行了】【香港被甩远了】。仿佛这个世界就是个发光二极管,只有两个极端可以走,没有一飞冲天就是跌落谷底。和这种人聊天,你会觉得除了浅水湾的那群富豪,其他香港人都住在笼屋里。但实际你在香港做个街头采访,不说人人大富大贵,但起码大部分也说得上安居乐业、岁月静好。就算比较各种经济数据,国际认可度,香港也始终维持在国际第一梯队的水平。前几天,加拿大菲沙研究所就在《世界经济自由度2022年度报告》中再次把香港评为了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你以为这很厉害?不!更厉害的是从有这个榜单起,香港一直都是第一。包括金融中心的排名,说了多少年要取代香港,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纽伦港”的叫法一直没变过,谁是全球top3,可不是自封出来的。01“纽伦港”从何说起?在金融界,一直有“纽伦港”的说法,把纽约、伦敦、香港划入全球金融中心的第一阵营。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2008年,美国《时代》周刊把纽约、伦敦、香港这三座城市并列,并为此发明了一个新词“Nylonkong”,中文译成“纽伦港”。图源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跨国企业撤离香港转战新加坡?坡县接得住这笔“热钱”么?

ONE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去往新加坡评价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开放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跨国企业的动向。根据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的研究,近二分之一的跨国公司将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而香港的这一比例为37%。在技术类跨国公司方面,59%的技术类跨国公司选择了新加坡,而香港仅占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香港“内地移民”收入10年翻数倍,中环投行高层一半都是港漂!?

2011年3月份的香港,一批新移民走上街头,抗议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2月份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其中,对原本给香港所有强积金户口(类似内地的养老金账户)注资6000元的方案予以更改,取而代之的是只给全香港18岁以上的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的市民一笔6000元的现金。“一夜之间,我们一家人失去了12000元。”刚刚来港工作不久的香港新移民陈小姐有些无奈地说。抗议得到8万人响应,并在同年9月,港府宣布也将向新移民发放这6000港元的津贴。不过,这并不是结束,只是一切的开始。2012年2月1日,部分香港网名在《苹果日报》及《爽报》刊登全版彩色广告,广告中一只蝗虫骑在狮子山上,有寓意蝗虫侵蚀香港之意。在那些年,“内地人”亦或是“新移民”,在香港的媒体话语体系里,都不是一个正面词汇,与之相关的报道,大多可以和“低素质”“吃救济”“寄生虫”这样的字眼挂钩。也正是在这一年的4月,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发布了一份《「新移民婦女受歧視
2022年8月29日
其他

今年11万人离港,两次离港潮,商界为什么都没有放弃香港?

前几天,政府统计处发表了有关香港人口的统计数字。2022年年中的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为729.16万人。与2021年年中人口741.31万人比较,减少12.15万人,跌幅为1.6%。其中11.32万人为香港居民的净移出。人口焦虑尤其是“人才焦虑”困扰着刚上任的香港特首,在上周的一场峰会上,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本届香港政府最重要的施政任务之一,就是要协助香港“抢”人才,他将在10月发表的任内首份《施政报告》中提出具体措施。但与此同时,商界的反馈并未如人口统计数字一样悲观。这不免让人想到25年前香港回归前夕,媒体一片唱衰,但商界中仍有不少力量坚守香港并由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格局。时隔25年,竟能如此相像。ONE过去25年香港作为繁荣的金融重镇已有多时。而自1997年英国将香港交还给中国开始,这个小岛就变成了外企与中国做生意的一个门户。与区内的竞争对手相比,香港有着重大的优势,因为它有成熟的金融体系,透明的法治制度,还有说英语的工作者,掌握着与世界连通的纽带。在1997年主权移交前夕,《财富》(Fortune)杂志刊登了一个封面故事——题为“香港之死”(The
2022年8月17日
其他

“拿香港永居从7年缩短到4年”,专家建议靠谱吗?

最近,一篇来自香港本土岭南大学的硕士研究文章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文中提到:【建议更新移民政策,考虑将香港永久居民的居住要求从7年缩短到4年,吸引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工作,吸引内地优才人才,以此解决香港人才危机。】这篇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表明:到2027年,香港各行业将产生17万个职位空缺。没有人才,相当于没有火种,这对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来说无疑是黑暗的,那香港何至于走到如此地步呢?01生育率一降再降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生育意愿下降是很多地区面临的难题,但在香港尤为严重。巨大的工作压力、难以企及的房价、高昂的婚姻成本,都是香港人不愿结婚生子的理由。事实上只要进入现代化工业化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生育率会越低。现在,我们会考虑生孩子的投入产出比,在被层层盘剥后,我们得到的实惠和幸福感要远低于我们父辈的时代,所以很多香港年轻人觉得“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养孩子?”去年香港新生儿数量为38684人,较上一年下降8%,香港《南华早报》2月28日报道称,这是香港出生率连续7年下降,也是有官方记录以来,56年里的最低数量。你以为这个数字已经触底了吗?实则,截至今年年中香港的人口为729万人,相比2021年年中的741万人减少1.6%,再加上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带走了不少重症和长者的性命,死亡率也是达到40年来的新高。两组数据放在一起,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香港人口越来越少。无法保证新生力量,首先导致各个年龄层入学人数减少,最终将影响未来香港整个社会的人力供应,进而限制经济发展。02老龄化进一步攀升香港人口老龄化是整个亚洲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根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香港现有约145万名65岁或以上的长者,按照每年增加约10万的速度,到2040年香港正式进入老龄化的最高峰。”福利补贴、赡养安顿、提供就业等等,都是未来面临的挑战。在香港大街随处可见年过70的老年工作者,两鬓斑白的出租车司机比比皆是,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活到老,干到老,轻易不敢死的!”但为香港拼搏奋斗一辈子的他们,到如今也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基本工作,无法胜任高新科技岗位。可香港的未来恰恰掌握在高新技术手中,如果还走传统化的老路,注定会沦为世界舞台上的配角。所以,香港不仅“缺人”,更缺拥有高新技术和科研人才。02本土高端人才移民什么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香港当前的人才储备状况很好得诠释了这句古语。因为,2021年中至2022年中共有11.3万香港居民外迁,同比增加27%,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通常有资格、有实力选择移民,并且成功的人,大多数是这个社会中比较优秀的那一群人。在学历水平、工作经历、经济条件处于中上层的这群人,因为不同原因选择离开了香港,恰恰是金字塔上层的少数人能够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这对香港本土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无疑是不小的影响。也正是如此情形下,香港特首才会在出席首届“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致辞时公开宣布“抢”人才!!!虽然他的《施政报告》要到10月才能发表,但回顾过往3年香港对于人才入境计划的态度,可谓“一宽再宽”。既然李家超已经提前释放出信号,我们合理猜测,不论是优才计划、专才计划还是留学进修政策,都将对内地人更加友好。毕竟放着自己国家庞大的人才储备库,没有不善用的道理。未来,香港一方面会加大力度培养并挽留来港留学人员留在本地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招揽内地、海外人才,包括研发团队、科企高管等顶尖人才参与香港转型发展。至于拿香港永居的时间年限能否从7年缩短至4年,这一点香港官方从未提及,但专家建议虽不具权威性,至少是香港本土的一种新声音。香港加大力度吸引内地人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关键看能做到什么程度,只能拭目以待李家超的《施政纲要》了。如果站在你的角度,会期待拿香港永居时间从7年缩短到4年吗?/香港身份/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识别二维码查看结果▼咨询香港身份办理条件了解香港优才/留学/专才为你一对一评估及身份规划快速拿到香港身份!👇👇👇了解香港优才请找我小港君微信:yinheyimin032-
2022年8月14日
其他

三年停业81家!香港券商结业潮背后,是金融地位不稳?

一直被冠以金融之都的香港,在2022年上半年经历了来自金融产业的一系列暴击。交易量萎缩叠加IPO遇冷,香港券业结业潮来袭,中资、外资、本地券商的裁员传闻一浪高过一浪。一位业内人士自我调侃:
2022年8月7日
其他

190年前靠鸦片起家,这家企业在香港每年收租上百亿!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连上班地点都要分三六九等。而写字楼租金最高的中环,无疑是位于最顶端的存在。但中环也有鄙视链,在鄙视链顶端的,无疑是置地广场(landmark)和国际金融中心(IFC)。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怡和集团,拥有两个红圈连线之间的几乎所有物业(蓝色标志和红色标志),包括置地广场(landmark),太子大厦,遮打大厦,历山大厦,怡和大厦,交易广场等等。事实上不仅是这些物业,香港人的日常生活基本不太可能脱离这家公司。买东西躲不过惠康、7-11、万宁,吃饭的话,Pizza
2022年8月6日
其他

短短十几年,内地人对香港人的评价为什么突然“两极分化”了

ONE要做到完全客观中立地评价一个人都非常难,更别说评价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的居民了。内地人与香港人的评价非常容易呈现左右两极。在1997年之前,很多内地人以仰视的态度看香港,追捧TVB港剧、宝丽金流行曲、武侠小说以及各种服装发式时尚。1997年之后,尤其是2003年开通自由行后,情况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是内地乘着入世大势,经济快速发展,深圳开足马力追赶香港,内地富豪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香港发展的脚步开始放缓,越来越多内地人去香港旅游、扫货,前些年内地富人横扫香港爱马仕、百达翡丽、周大福等,让香港人目瞪口呆。随着去香港的内地游客越来越多,内地人对香港的了解增加。越来越富有的内地,对香港的崇拜快速下降。自由行促使大量内地人涌入香港,两地矛盾愈演愈烈,港府只能通过立法来制止一些行为,比如奶粉限购、打击水客、降低深圳通行证入港次数等。两地矛盾爆发后,媒体喜欢添油加醋激发国民情绪,如此内地与香港的情感,再也回不到过去。两地人其实对对方都不甚了解,但都喜欢用情绪化的语言与非理性的思维来看待对方。当香港奢侈品、房子被内地人买下,港岛山顶开始讲国语,内地人对香港逐渐产生了一种俯视感。从仰视到俯视,不过十余年时间。最近这几年,尤其是深圳GDP超过香港之后,不少学者大谈香港问题,鼓吹深圳。有趣的是,不少学者对香港的认知与研究,与新闻编辑差别不大。对香港的认知,多数来自香港影视剧、走马观花的自由行、“棺材房”、“蝗虫论”等新闻报道、经不起推敲的经济数据,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盲目自信。大致言论是香港颓了,被房地产绑架了,云云。香港,这座城市,内地人初来看它,确实没啥惊奇,甚至有些轻视它。但是,如果你对它了解越深,越不敢轻言武断,甚至保有几分敬畏。TWO中国自古都是一个大国,我们已习惯于用一个大国的思维去思考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我们很少人想过,像新加坡、斯里兰卡、梵蒂冈、瑞士这些“小国”是怎么思考问题的。香港不是一个国家,但是做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小型经济体,还是有其相同之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很多人开店创始,一家店还没开起来,就想到全国开一万家店然后上市。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过去赚钱太容易。而香港人,祖祖辈辈都只经营一家店,他们不会想到开连锁、扩规模,因为香港市场就这么大。如果你跟他说,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走入内地、奔向全球,他们会觉得你太飘了。所以,香港很多店都开得很好,很多小店的美食做得精道美味,但是他们不会想着要把规模再扩大多少。香港这座城市,我们容易以大国思维视之。一味强调“大而全”,却忽略一座城市如果能做到“小而美”已经很厉害了。很多人批评香港,制造业衰落了,整个城市只剩下房地产和旅游。香港,制造业衰落,确认无疑。但是,香港的金融、国际航运、商贸、高端知识服务以及生物医疗等非重工科研,一直保持着亚洲顶级。一座城市,不可能发展大而全的全产业链。一个城镇,有一两个支柱产业,即可成为全国百强镇,如中山古镇灯饰,东莞长安五金模具、虎门服装。一个城市,拥有几个大产业,即可成为经济强市。如佛山顺德的家私家具、机械装备,深圳的科技互联网产业。香港,这一弹丸之地,一座只有700多万人口的城市,不可能像中国内地一样,既发展金融,又发展制造业,搞全产业覆盖。在七八十年代,香港确实发展过制造业,但以轻工业为主,当时香港的劳动力价格相对美国不算太高,而且劳动人口较多。如今这座城市高度老龄化,工人稀缺,工资水平高,不可能发展普通制造业。所以,香港制造业转移到内地,是市场自然淘汰、产业梯度转移的竞争结果。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纽约市中心也有大量工厂和库房,蓝领工人住在市中心,富人和白领住在郊区,市中心成为肮脏、负罪滋生之地。但后来金融发展起来,工厂和工人都迁移出城,这座城市如今没有制造业,但是没有人敢轻视纽约。一座城市发展全产业,实际上也违背经济规律。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只发展自己比较优势最大的产业,把一两个产业做好就非常有竞争力。纵观全球,能够覆盖全产业链的国家,也就只有美国、英国、日本、德国以及中国五个国家。中国的制造业体系比较完善,但在高端制造领域依然缺口很大。就连韩国都没有建立全产业体系,三星占据了20%韩国GDP,几大财阀控制了经济核心,但不能说韩国这个国家日薄西山。香港的金融、国际航运、商贸、高端知识服务以及生物医疗等非重工科研,这五大产业都是亚洲顶级。在亚洲,几乎很难找到一个城市具备五大顶级产业,能与之匹敌也就只有新加坡、东京。香港优良的深水港、高效的国际航运服务和金融、人才及商贸自由港,这三大优势短时间内很难被替代。如果中国内地有一座城市达到这一高度,每个人都会为之振奋。我们习惯于用大国思维看待这座城市,但却没有用国际思维衡量这座城市。THREE香港与北上广深以及内地所有城市,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它的国际化程度。国际都市是一个完全自由化的国际市场,资本、人才、物流、商贸、信息自由进出,港币自由兑换(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是以香港为突破口而不是上海)。这座国际都市,自开埠以来,经历了无数次经济风暴、国际风浪的冲击。香港今天的竞争力和地位,是从国际竞争中角逐出来的,是从无数次危机中历练出来的,也是国际尤其是亚洲资本和人才共同选择的结果。香港楼市、金融资产、港币以及财富,都是国际市场说了算,由国际市场定价。港币紧盯美元,是相当硬通的货币。曾经紧盯美元的拉美国家、亚洲国家都因为无法跟着美国经济节奏而崩盘。自从1983年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以来,港币一直盯住美元,港币的坚挺说明香港经济的坚挺。这说明香港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力。当然,一定会有人提到九七金融风暴时,北京施以援手才得以挽救港币。关于这个问题,朱总曾经公开说过,不能小看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和金融体系。实际上,越是开放的城市,越是国际化的城市,越不怕金融危机的冲击。这种城市具有相当强的自愈能力。新加坡、韩国、日本以及过去的香港,都经过亚洲风暴或国际性经济危机,最后都能够自我修复。相反,封闭的城市,最怕危机。当然,最后必须深刻地说一说香港的问题。近20年,香港没有想象得那么差,但也没好到哪里去。这座城市,依然具有强劲的经济竞争力,但之前被快速发展所掩盖起来的问题正在日益凸显。高房价给香港带来的问题并不是市民买不起房,而是掌握香港土地的港府社会治理能力倒退,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人地矛盾,开发计划频频受阻受阻,公共福利下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所以,这座城市只要掌控五大产业,在亚洲依然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但是市民的生活状况很难得到改善,甚至社会矛盾会在内部腐蚀这座城市的竞争力。香港,是一座不能高看,也不可低估的国际都市;近观,方可。/香港身份/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识别二维码查看结果▼咨询香港身份办理条件了解香港优才/留学/专才为你一对一评估及身份规划快速拿到香港身份!👇👇👇了解香港优才请找我小港君微信:13242081376-
2022年7月21日
其他

选择香港生活还是留在内地呢?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对很多人来讲选择一个工作就是选择一种生活,选择一个城市就是选择一种人生。从70年代开始,香港在内地人眼中一个声色犬马的世界金融中心,繁华、发达是这座城市的标签。也是无数人奔赴香港的原因,不过近年来内地经济快速崛起,已然出现反超香港的态势。生活成本、职业发展、人文环境都是我们长久居住一个城市的重要原因,面对香港和内地又该怎样选择呢?不如听听“过来”人是怎么说的吧!跟随丈夫定居在香港的X女士
2022年7月20日
其他

新加坡、越南,正在围堵香港、深圳

香港的“外患”焦虑越来越严重了。一方面,是疯狂炒作的资本撤离香港,新加坡成为最大受益者;另一方面,是越南经济快速增长,抓住了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实行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尤其是亚洲资本。媒体上也有不少观点言之凿凿,说不久之后,新加坡就会取代香港,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金融中心。曾经光辉灿烂的“纽伦港”将让位于“纽伦坡”。而越南的快速发展,则让人担忧大湾区的制造业转移对香港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越南的制造业与新加坡金融产业的合作,总让人又一种“香港+深圳”的既视感。在这样的视角下,新加坡和越南仿佛结成“吴蜀同盟”,正在共同围堵香港。ONE金融市场,港坡赛道不同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早在“亚洲四小龙”时期就已经是并列的。二者在文化背景、历史源头、人口、面积,这些方面都比较接近。所以人们很容易把香港和新加坡,去做一些比较。实际上在金融领域,他们各有特色,侧重不同。比如说,香港是以资本市场为主,新加坡可能在外汇市场会领先一些。但是,大家说的新加坡是不是发展很快,要超越香港?这要客观地评价。可能在某些指标,新加坡领先一点,但是很多大型、比较重要的指标,香港依然稳固。比如说股市,香港的资本市场比新加坡大很多:新加坡的股票市值才4.6万亿港元,香港是42万亿港元,是新加坡的9倍。再看股票交易量,新加坡一年成交量大概是1.9万亿,去年香港一年的成交量是41万亿,是新加坡的22倍,根本不在一个量级。香港和新加坡的股票市场为何有如此大差异?主要因为服务对象不同。新加坡主要面向东盟市场;而香港金融业主要服务中国内地。比如香港银行约45%的贷款和内地企业有关。东盟以中小经济体为主,很难出现优质公司。零星出现的优质公司也会选择其他市场上市。实际上新加坡富豪排行榜TOP50中,前10富豪里面有4位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包括迈瑞医疗的李西廷(排名榜首)和海底捞的张勇夫妇等。但中国内地的优质资产会优先选择香港而不是新加坡上市。目前香港股票市场80%市值来自内地企业。可以说,香港股市已经是中国内地经济的晴雨表,而不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当然新加坡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外汇市场交易量比香港规模要大。2019年,新加坡每天交易6400亿美金,香港是6300亿。所以,它也有它的优势。在财富管理方面,大家都认为新加坡走得更快,确实有这个情况。比如新加坡的家族办公室就比香港发展得更好,新加坡现在有400多家“家族办公室”,而且每一家的规模(都)达到1亿美金,领先香港。所以,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方面各有侧重。但是,总体规模上,新加坡跟香港不可同日而语。这是由服务对象决定的,无论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服务对象决定了长期地位。香港服务于中国内地,这是新加坡无法动摇的优势。TWO越南+新加坡,挑战深圳+香港?越南的经济增长较快,主要还在于越南抓住了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它的一些数据表现比较好,比如说进出口,增长都很快,今年一季度的增长大概在15%。越南这一情况,也是过往许多工业化国家历经之路的一个延伸。所有的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应该实行对外开放。越南抓住这么一个时机,实行了对外开放。它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尤其是亚洲资本,用来发展自己。越南三星工厂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50年不变”的香港还剩25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

相信不少人在上小学时都写过类似于“描述××年后的未来生活”这样的作文。在香港的基本法里有这么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行至如今,还剩25年。让人不禁好奇,25年后的香港会是怎样?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不论是local还是“新移民”,对25年后的香港是持有怎样的态度?ONEAmber
2022年7月12日
其他

香港回归后的5位特首,TA的遗憾最多

今年的回归仪式上,媒体们没有找到董建华的身影。媒体一直追问他是否参加,但他则是通过公关向媒体表示,自己正在休假中。董建华找的理由在外人看来从来都很牵强,这当然也不是第一次了。2004年年末,董建华从澳门归来后心力交瘁,三个月后,他向中央递交辞呈,理由是“我脚痛很久了”。距离他的任期结束,还有两年。那一年,香港有很多的绝唱。比如被大陆影迷翘首期期待多年后,星爷终于把他的《功夫》带到内地。这部电影打败《指环王》,以1.73亿元人民币票房,成为当年的大陆年度票房冠军。但此后,周星驰再没拍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港片”。那套从天而降的掌法,竟成了香港电影的绝唱。而此时,绝唱在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心中响起。他也成为了至今为止遗憾最多的一位特首。ONE在97年的施政报告中,董生提出来了“八万五计划”:即每年供应不少于85000个住宅单位,希望用十年时间实现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由6.5年缩短到3年。站在现在的时间维度判断董建华的这份提案,你会惊叹于他的远见,以及他的勇敢。当时的香港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在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限制了香港的土地出售,由于香港没能拓展土地供应,导致了一种基于地价的经济泡沫。金融,地产,股市,成了香港的“支柱”,而其中最疯狂的楼价,在94~97短短三年间,暴涨68%。现在大家都说大城市房价贵,但你可曾体会过那时的香港?1997年,香港人平均要用月薪的74%用作供楼。所以,董建华的八万五计划显得格外重要,他希望能在10年内,让全港7成家庭拥有住房,让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从6.5年缩短至3年。如果当年的八万五计划能够实施下去,最起码,香港的楼市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恐怖景象。最好的结果,应当是邻居新加坡。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旋风,几乎紧靠着八万五计划的发布而来。一轮由泰国刮来的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导致香港恒生指数暴跌1200点。随之而来的,是房价暴跌。自97年金融危机开始的一年,香港房价暴跌50~60%,市面上开始出现大量空房,房屋交易量暴跌。已经习惯把房价当命的香港人,立即做出反应,要求董建华停止八万五计划,他们认为政府的八万五住房,会进一步刺激房价下跌。人人供楼的香港,没人愿意接受房价崩盘。本来应该备受支持的“德政”,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成为市民辱骂董建华的借口。再加上地产巨头们的推波助澜,市民开始走上街头,怒气冲冲声讨董生的“八万五计划”,闹腾的结果是:“八万五计划”寿寝正终,而香港的房价从2003年开始了16年的逆天反弹。今天,香港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努力工作30年方有机会攒够首付、而后月供30年,他就可以拥有一间40平的房子!年轻时的董建华与妻子赵洪娉2002年,香港开始实施“孙九招”,这个由房屋规划地政局局长孙铭阳提出九大项,意在拯救香港楼市,实则为今后香港收紧土地供应背书。后来香港臭名昭著,几家人共居一室的劏房,也被看做是孙九招的后遗症。TWO1999年,董生力推的“数码港计划”开始浮出水面。站在这个时间节点,马后炮般检视全球,你会发现谷歌还刚刚在车库里诞生,后来者一如脸书,推特,都还在襁褓。而内地,马云才刚刚起步,屡屡被人当做是传销头子,马化腾刚刚从call机公司走出来,为OICQ的用户量发愁。计划推出后并非无人响应,从台积电出走的张汝京,想要在香港数码港建厂做“中芯国际”,遗憾的是,香港人怀疑这位仁兄是炒地皮的,逼得张汝京退而求其次,那我租你们的地行不行?得到的答案是——No!而颇具讽刺的是,这块地后来被李泽楷几乎免费的拿到,最后的结果真的是用来炒地皮。本来以为可以看着东方硅谷崛起的,但李泽楷却从没有想过要实打实做产业。他买了一个叫做“得信佳”的空壳,把做一年的数码港注入其中,更名为“盈科数码动力”。李家人画了一张大饼,要把这里发展成为足以睥睨硅谷的高科技中心,后来,他们确实把它建成了“中心”,只不过,数码港原本定位的“高科技中心”神不知鬼不觉的成了“地产中心”!而李泽楷的盈科一路加杠杆疯狂收购,在李嘉诚的帮助下收购香港电讯,合并为“电讯盈科”,市值一度超过2500亿(现在只有324亿)。这里说句题外话,李泽楷1999年花220万美元拿到了腾讯20%的股份,后来在2001年以1260万美元卖给了南非的MIH集团,而如果这笔股份放到现在,足够买下10个电讯盈科,这也可以看出,李泽楷不是真的想在科技互联网领域扎根,而是想靠资本赚一票就走。再说张汝京,被香港拒绝后,上海张江向他抛来橄榄枝,成就了日后大名鼎鼎的中芯国际。END林郑月娥在上周正式离任,搬离住了五年的礼宾府,有人说,她是香港回归之后处境最艰难的一届特首,这话说得有其合理之处,林郑的这五年,世界格局波谲云诡,暗流博弈之中,一步踏错便会坠入万丈悬崖。但在林郑月娥离任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去年施政方案中提出的一系列规划,比如北部都会圈,并没有因其离任和遭到废除,可以说心血都得到了保留。但是董建华则可称得上是最遗憾的一届特首,明明他预见了那么多次改变香港的机会,却每一次都失之交臂。/香港身份/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识别二维码查看结果▼咨询香港身份办理条件了解香港优才/留学/专才为你一对一评估及身份规划快速拿到香港身份!👇👇👇了解香港优才请找我小港君微信:yinheyimin032-
2022年7月7日
其他

又一所港校落户内地!以后不用去香港也能拿香港身份了?

前几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这也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三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前两所分别为2005年设立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2014年设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除此之外,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近日也获批筹备设立,就等完成筹设工作后正式设立了。可别觉得这些在内地设立的港校是为了圈钱的野鸡学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香港科技大学并非分校和本部的关系,两所高校地位平等,但在学术规范、师资水平、课程质量等方面保持一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央鸟瞰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生也可修读香港科技大学的科目及学位课程。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念书的学生,也有机会像在香港的内地学生一样拿到香港身份。香港为了吸引人才,早就开始研究把大湾区的港校学生也纳入到非本地毕业生留港或回港就业的安排。简单来说,就是内地港校的学生在毕业后也能通过申请IANG签证拿到香港身份。就在上个月,香港前特首林郑月娥还重提了这件事。如果这件事真的落地的话,就读于香港高校在内地开设的分校也可以通过IANG签证拿到香港身份,而且不必像以往一样去香港就读。尤其是疫情的这两年,提供的便利不言自明。实际上这也不算是第一次提这件事了,去年就有相关的消息放出,也许今年走到了实质落地的程度。在去年10月份发布的《2021施政报告》中,林郑月娥提出将探讨现行的「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扩展至涵盖本港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所设分校的非本地毕业生。保守估计七所大学分校,每年有近5000名毕业生受惠,申请来港就业,住满七年即成为永久性居民。「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是香港入境事务处自2008年起实施的一项政策,容许在港读书的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工作,借此补足香港的劳动力,毕业之后拿到IANG签证并通过在香港工作获批续签。在港漂群体中,持IANG签证的人数众多,尤其在年轻群体中更是如此,他们大多都是在内地完成本科学业后赴港读研的年轻人。在2018年,入境处共处理了10,254宗IANG申请,其中91%是内地申请者。读研留港算是众多赴港渠道中较为便利的一种了,申请难度相对较低,完成一年学习即可拿到香港身份,并且这一年也计算在获得永居的7年之中。可即便如此,申请者也必须亲身前往香港上课,同时准备好15~25万不等的学费。如果这一提案切实执行,那么未来通过留学方式拿香港身份就更加便利了,不仅待在内地即可申请,还省去赴港租房、生活等等高额花销。哪些学校学生可能申请?1.
2022年7月2日
其他

最快3个月就能拿到香港身份的方式,不是和香港人结婚?

以不少人觉得最快最容易拿香港身份的方式是找个香港人结婚,其实这种办法可一点也不快。内地居民通过结婚拿到香港身份,主要还是要申请到单程证。单程证从申请到领取,是采用计分制,从结婚起每1天算0.1分,分数够就可以了。每个省份所需分数会有小许不同但一般都在146分左右,不会相差很多。所以一般从结婚到拿单程证,需要大概4年半至5年的时间。如果换成申请香港专才计划,最快三个月就能获批。据香港入境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通过香港专才计划共审批入境香港就有高达3403宗申请!相比去年第四季度,今年第一季度的获批人数增加了50%!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要通过申请香港专才拿到香港身份?因为审批快还没限额啊,获批率还高得吓人。2014年-2019年,香港专才的获批率都在80%以上。我们银河每天也会收到很多关于香港专才计划的咨询,所以今天整理了一些大家关心的Q&A,解答大家的疑惑。问香港专才有配额限制吗?每年入境处大概会收到多少个个案申请?答没有配额限制,每年差不多12000个个案。问没有本科学历证书可以申请吗?答条件优秀可放宽至大专学历。问有强制规定需要每年在香港居住多少天吗?答香港并没有明确规定获得批准的专才人员需要逗留的最少天数,只要申请人能够证明以香港生活为中心即可。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在港是否有惯性住所、家庭主要成员是否在香港居住、是否合法按时纳税等等。问香港的雇主公司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答申请香港专才需要考察聘用公司是否具有聘用内地人的资质,包括行业贡献、纳税额以及聘用本地人数等。雇主公司必须是在香港注册成立,并且有实际运营和税务记录。问申请香港专才总计需要多长时间?答入境事务处在收到所有所需文件后,一般需时四星期处理根据专才计划来港就业的进入许可的申请。期间可能会出现补件等情况,总体来说,办理周期最快3个月。问通过香港专才,配偶、子女能否来港工作和入学?答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的说法,通过专才在港就业的申请人,其配偶以及18岁以下未婚子女可以作为受养人来港定居,子女可接受当地教育,配偶在符合一定条件后可合法工作。问哪些人最适合申请专才?答1、子女在香港出生或想在香港生育宝宝;2、希望子女接受国际教育,又不愿离家太远;3、希望保留内地户口,拥有两地身份,享受高社会福利待遇;4、已经在香港公司任职,往返内地和香港使用的是旅游签证和商务签证;5、在国内工作的公司是总/分公司,在香港有分/总公司;6、已经是香港公司的股东或者董事,需要香港工作签证,要兼顾香港和内地生意;7、已经在香港创业,香港公司已经实际运营,需要香港工作签证,方便对公司的管理和运营;8、想快速获取海外身份之人士。/香港身份/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识别二维码查看结果▼-
2022年7月1日
其他

香港身份VS英美澳加永居,选哪个一定不会后悔?

英美澳加身份,一直是国人趋之若鹜的目标,香港身份则是近年来另一个热门,两者相比孰强孰劣呢?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分析一下:一、资产配置向境外配置资产是取得外籍身份者最普遍的目的之一,随着国家外汇管制的加强,对地下钱庄的打击越发严厉,那些自诩高明的钱装在国家的大数据面前几平相当干裸奔,国家已经堵死了绝大多数资金外流的通道。其次,持有英美澳加绿卡的国人,在国外的银行存款是CRS可以轻易穿透的,除非他狠心放弃中国身份,正式入籍英美澳加,但这个代价确实太大了。在这个方面,香港身份具有绝对的优势,因为过境时国家允许港籍人员携带一定数量的现金,一个四口之家每天过境几次,一个月下来的金额都是相当可观的。而英美澳加身份,则没有这个条件。而且,香港永居身份证居民在国外的存款信息,是CRS打不穿的,那才是真正的私有财富。二、子女教育取得外籍身份之后,子女在当地的教育权力和当地人是一样的,也需要参加考试才能进入名校就读,如果孩子在国内是学渣,在国外大概率也是学渣。在英美澳加,一个中文母语的中国学渣孩子,如何与那些英语母语的本地学生竞争呢?孩子在家不努力成绩差,难道去了英国就变努力了?成绩就好了?所以为了孩子教育选择拿外籍身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一个不需要卷就能获得充分教育资源的地方。香港是全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没有之一。香港有五所世界排名前100的世界名校,港八大每年提供18000个政府资助的大学学位,学生个人承担的学费每年只有42100港币,约等于35000元人民币。但更惊喜的是,香港高考每年只有40000个考生,你没看错,在香港,名校学位不稀缺,本质相当于一种公民福利,只要孩子成绩中上,几乎就能读上港三大。孩子在香港发展,中英文都搞定,而且深港双身份,吃两边福利,不香吗?三、身份规划从2020年起,中国居委会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入户排查,国家对那些拿了英美澳加绿卡的国人出了一道选择题:中外身份证,只能二选一!选择题是最难的题,不是难在选哪一个,而是难在要放弃哪一个!放弃中国身份的人,未来都会遗憾终身,中国身份是全世界最难拿到的,家长如果替孩子做了选择题,放弃了中国身份,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一个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却长着一张中国脸,那是多么痛苦啊!更何况,他的一生都将面临双重征税的难题。香港则不同,香港永居身份证和大陆身份证,可以同时拥有,深港双身份是娃发展的坚实基础,两种身份两种福利,未来也可进退自如。四、移民监“移民监”是个形象地比喻,比如要想移民就要坐监狱一样不能长期离开要移民的国家(短期可以),因为如果离开时间长了就不能申请入籍或者会丧失移民身份。对于很多人而言,如果为了拿身份,而要抛弃原有的生活、事业重心,真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欧美国家大多都有严格的移民监限制,但是香港对于拿永居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是“通常居住于香港连续7年或以上”。”通常居住满7年”并不是要求申请人必须住满7年,一天也不能离开香港。入境处对于“通常居住”的定义:由此可见,“如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香港非永居买房可能不用交30%辣税了!?近8成港漂想在香港买楼

前几天陈茂波宣布给非永居也发5000块消费券的时候,大家都没想到消费券这种好事儿港漂也能有份。图源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别说香港买房贵了,北上广深买房比香港都难!

高房价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的一个标签,为了改善民生,每一任特首上任之前都把改善住房当作任内的一大任务。很多人指责香港问题的根源是高房价带来的买房难,虽然这个观点的正确性有待商榷,但我们仍然可以全方位分析和对比一下:港人买房究竟有多难?以及,有没有内地一线城市难?答案与绝大多数人想象的不一样。ONE港人收入远超内地一线城市居民空谈房价不谈收入都是耍流氓,一线城市的小白领的收入在五线城市买房也很轻松,但这并不妨碍小县城的居民觉得当地房价高不可攀。根据政府统计处数据,2021年全港入息中位数是18,000元。其中月薪5万以上的高薪一族大幅增加。相比2011年时的11800港币,10年间增长了近52%,远远跑赢当地的GDP增速和通货膨胀,一味地强调香港同胞的收入不高、没有增长或没有未来,显然是在颠倒黑白。我们再看一线城市的代表: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收入水平究竟是怎样的。最新的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市的月薪中位数是5300。综合上述官方权威数据,香港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是深圳的三倍多(仅比较中位数水平,城市中产及高收入群体的差别不会有这么大)。由于香港和深圳都是贫富差距比较大的城市,因此中位数比平均数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即使是看平均数,香港人均收入仍是深圳的三倍多。港人不仅收入高,还拥有超低的个人所得税。以一个年薪100万港币的中高收入家庭为例,假定夫妻每人每年收入为50万港币、家中有一个孩子、夫妻供养两边四位60岁以上且不住在一起的父母,按照香港2022~2023财年的所得税表和减免计划,夫妻两人本年度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17400港币。超低的税率使得港人的购买力更强,在高房价面前也多了一份力量。Two香港房价并没有那么夸张由于香港住房的面积相对更小,结构相对更紧凑,他们的商品房总价也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高,2018年该地房产的中位数总价为704万港币(合600万人民币)。深圳为493万人民币,经过汇率换算,香港房产的中位数总价仅比深圳高21%,而香港的中位数收入是深圳的3倍多。Three发明公摊的香港,买房没有公摊要说近50年来最邪恶的发明是什么,【公摊】稳坐第一这么说真的很讽刺,香港的地产商首先发明了万恶的公摊制度,然后目前买房算公摊面积的,只有内地,全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公摊的发明人不是李嘉诚,而是霍英东。他先是搞出了卖楼花这种操作,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预售房。由于每户面积不同,电梯维护、大楼维修的费用也不同,于是公摊面积应运而生。1957年,位于尖沙咀的香槟大厦最早采用公摊面积这个说法,之后公摊迅速成为香港地区的主流模式。但那时的公摊是实打实量出来的,是多少就算多少。到了80年代,香港房地产市场大热,为了多赚钱,无良开发商们开始在公摊上大做手脚,这种楼也被香港居民称为“发水楼”。有数据显示,1972年香港的得房率为92.9%,1986年降为90%,1993年降到88%,到了2010年直接跌到了78%。在香港,1米深的窗台和2平方米以内的露台也属于豁免面积范围。于是香港的开发商们压低层高、加厚墙壁、疯狂给房子安窗户,建露台,就为了能在豁免范围内多搞出一点面积。接着香港就出现了各种奇葩房型,什么两间房六扇窗,房间一半是飘窗、层高不足2米5等,这样的骚操作层出不穷。飞速飙涨的房价,越来越大的公摊让香港民怨沸腾,于是政府出台了条例,规定公摊面积不得超过10%,但大家依然不满意。于是2013年,香港彻底取消了公摊制度。虽然公摊在它的发源地消失了,但在内地,公摊依然让人恨得牙痒痒。我们国家并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公摊系数的上限,这就乐了一众开发商。公摊嘛,那当然是越大越好。内地的房子按照建筑面积销售,而建筑面积的计算范围多到离谱,什么电梯间、管道井、垃圾房、管理处、走廊、楼梯通通都算。而且这些面积,它不仅卖钱,它还要收物业费、维修费。最憋屈应该是北方的朋友,谁能想到垃圾房和弱电井还要收供暖费呢?一般来讲,楼层越高,公摊越多。楼梯房的公摊在10%-15%,电梯房为20-25%,30层以上的公摊通常为25%以上。香港的房价绝对值比内地高21%,但是得房率也比内地高20%以上,从实际面积的角度来说,两地房价竟然惊人的一致(更别说香港与内地的收入差距)。Four超低的首付和按揭利率香港人买房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贷款利率和按揭成数。2019年10月16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了放宽住宅物业按揭成数的新政。根据该新政,在香港的首套自住房购房者,在房屋总价不高于800万港币的情况下,能够以10%的超低首付购房,这降低了年轻人买房的压力,可见香港为了帮助年轻人买房,的确是拿出了诚意。而在深圳,首套首贷的最低按揭比例为三成,这一比例在上海和广州也是三成,在北京是三成半。香港的超低按揭利率也为港人购房降低了不少负担,P按实际利率仅2.25%,而相对应的,深圳目前按照最新的LPR房贷规则,首套房贷款利率不低于4.45%,这还是得益于5月20号大幅度下调了LPR利率,。贷款利率对贷款者的负担有决定性影响,假设同一个人做了30年的400万按揭,简单计算,2.25%和5.15%利率各自对应的月供分别为1.53万、2.05万,后者每个月的负担高5200元。这个数字,正好是深圳一个中位数收入打工者的月薪。Five公屋的保障香港的公屋系统是一套比较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根据香港房屋委员会《2018房屋统计数字》,全港2018年有44.6%的人住在公屋之中,也就是说:近一半人住在政府提供的福利房之中,能做到这样的比例,说明当地在住房保障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尽管还不完美。对比新加坡的组屋制度,香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屋的居住成本怎么样?《2018房屋统计数字》同样给出了答案,2019年港岛、九龙、新界的平均月租金分别为67港币/平方米、75港币/平方米、60港币/平方米,这使得大多数公屋的月租金都不超过3000港币/月,而且涨幅受限,对于月薪2万多的卡车司机、月薪过万的餐厅服务员等等蓝领来说,住公屋也是非常轻松的。公屋也让市民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一方面市民们可以长期地享受超低租金的公屋;另一方面,公屋大幅节省了住户的租房开支,使得他们可以积攒首付在未来买到属于自己的商品房。当然,公屋制度并不是完美的,目前公屋面临的问题也明显,那就是排队时间太长,平均等候时间长达6.1年,在这6.1年中,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租金或承受了很差的居住环境。大多数“棺材房”的住户其实都是排队者,他们并不是绝望,而是等得过于煎熬。除此之外,在2019年,港人还获得了粤港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买房的资格,豁免在当地居住、学习、工作的年限证明,香港居民在这里完全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在购房资格上,比内地人更加宽松)。不仅在内地享受照顾,港人还拥有更大的海外选择空间,作为一直以来的国际自由港,港人出国、移民或进行海外投资要比内地要容易得多,港人在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地的影响力很大,加拿大温哥华甚至有Hongcouver的绰号。换句话说:内地人有的选项港人也有,港人有的选项内地人不一定有。Six总结香港的中位数住房总价相比深圳仅高21%、居民收入是深圳的三倍多、首付比例只有深圳最低水平的三分之一、按揭利率只有深圳的二分之一,其他一线城市的情况与深圳类似。回到开头的问题,香港人买房有多难?答案是的确很难,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甚至比内地部分城市容易不少。另一方面,如果用上六个钱包,那就属于开外挂了,而六个钱包被掏空后的代价,在不久后的老龄化社会中会成倍地显现出来。不少人喜欢给别人安一个“很惨”的人设,这样自己心里好受,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应该避免“一百步笑五十步”的尴尬行为,与其自欺欺人,不如多多思考和努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香港身份/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识别二维码30秒查看结果▼咨询香港身份办理条件了解香港优才/留学/专才为你一对一评估及身份规划快速拿到香港身份!👇👇👇了解香港优才请找我小港君微信:yinheyimin032-
2022年6月8日
其他

澳门人均GDP世界第四,实际在澳门生活是什么感觉?

澳门,一座人口不到65万,陆地面积不到33平方公里的小城市,人力有限、土地有限、资源有限。但是,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市,人均GDP稳稳秒杀一众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19年疫情之前,排在世界第三的水平,即使旅游和博彩产业遭受重创的2021年,也与瑞典并列第11名。可以说,澳门是近20年全球经济表现最好的地区之一。统计数字很亮眼,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一座城市的生活体验才是有实际意义的信息。不然按照GDP总量来定宜居程度,在中国哪还有北上深的对手?所以,让我们从澳门本地人、内地移民等各方面的视角,看看在这座城市实际生活的感受到底如何?ONEBuckling:澳门女朋友在高中存了十几万我不是澳门人,但是在北京上学的时候交往过一个澳门的女朋友。按她的话说,澳门人生活不一定很奢侈,但真的很无!忧!无!虑!闲到什么程度你根本无法想象,
2022年6月7日
其他

这些人入境香港的条件放宽了!通关也有新消息了~

从今天开始(6月1日),这一批人入境香港的条件又放宽了!港府昨天宣布,推出一项先导计划,为来港参与指定界别短期活动的访客提供入境便利。(针对部分人士,不过通关也有消息传来,可以直接下拉到第二部分)ONE这些人赴港限制放宽了在这项计划里,获政府认可的机构可向相关的非本地人才发出邀请信,获邀人士可以访客身份来港参与指定短期活动(不超过14天),可以不用申请工作签。这项先导计划涵盖的10个界别包括:医疗卫生;高等教育;文化艺术;体育;文物;创意产业;创新及科技;香港桂冠论坛;航空;国际╱大型活动。不得不说港府为了方便营商、提高香港的国际地位也算是煞费苦心。据了解,获邀的非本地人才须为本地短缺的人才或其来港出席指定短期活动有助经济发展或达致相关政策目标,他们每次来港可在不超过14日期间参与指定短期活动,并可就该指定活动收取报酬。除此之外呢,对于没有获得相关机构邀请的非本地讲者,入境处的要求也进一步放宽了,所有非本地讲者在无须申请工作签证/进入许可的情况下,每次来港可连续14日(原有上限为七日)进行演讲╱作出发布,而可参与演讲╱发布活动的上限亦将撤销,但他们不可接受报酬的条件则维持不变(因应有关活动而获提供住宿、交通、膳食等费用除外)。对于这项措施,霍启刚就表示,希望政府尽快公布全面的指引安排,真正做到简化程序。据霍启刚描述,在数年前就有一位日本国宝级的空手道大师来港交流,因为签证问题被当作“黑工”被捕。“工作签证问题一直影响外界人才来港参加活动和交流”。当然,不用申请工作签确实简便了,但真正麻烦的是工作签么?是隔离政策啊!很不幸的是,以上提到的这些人才,无一例外还是要遵守现在的入境隔离政策。不过如果从广东省入境可以按照相关要求申请【来港易】、【回港易】免除香港的入境隔离。Two通关有消息了么?当然上面这个放宽措施覆盖的人群确实有点小,要来点真实的还得看实际通关是什么时候。这里就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说说了。先说说好消息吧。好消息:李家超上任后,优先开通“闭环通道”首先是李家超前几天北上接任状,通关问题自然是没少和中央沟通。据超哥说,自己已向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反映与中国大陆通关的希望,但他坦言,目前仍有许多挑战需要解决。他提到目前每天确诊个案维持200至300起,第二针和第三针疫苗接种率仍然未达九成,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也要努力控制好疫情,让大陆知道香港已具备相关有利条件。听这口气,一副通关无望要凉了的样子怎么算得上好消息?但是现在盛传这么一种说法——超哥上任之后,会优先推行“闭环通道”。所谓“闭环通道“其实就是在全面通关之前,设计一条闭环管理的特殊通道,容许双方企业人员往来,优先解决商界的困难,然后再逐步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实行全面通关。有媒体表示,这个建议已经获得了李家超的采纳,会是新政府上任后优先处理的事项。当然也不用担心内地会不会接受这个想法,实际上这也不是香港想出来的办法。在上海前段时间施行封控管理时也曾用过闭环管理制度。比如特斯拉的员工就被要求在工厂吃住,全程不出工厂。所以没准真的会先从商界实验这条“闭环通道”的可行性。再加上疫苗通行证实施之后,香港的疫苗接种率持续上升,现在三针疫苗接种率已到了57%,据一位医学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快10月份就能突破90%。90%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分水岭,意味着超哥完全有条件到深圳和内地的领导谈全面通关的问题。坏消息:酒吧群组爆了,疫情反弹到每日500+卫生署今天下午公布了最新的数据,今天(6月1日)新增505宗新冠确诊,相比昨天大幅反弹5成!这几天香港的疫情确实也不太平,一直有人说第六波疫情就要来了。这就不得不说这两天爆得最凶的【酒吧群组】了。前几天香港的酒吧不是又重新开放了么,兰桂坊好长时间都没看到过这么多人了。但是酒吧老板们还没高兴几天,酒吧群组就爆出来了。爆疫的两家酒吧分别是中环兰桂坊酒吧The
2022年6月1日
其他

处理好这三件事再拿香港永居,不然麻烦大了

根据香港的《入境条例》,在香港特区成立以前或以后通常居住于香港连续7年或以上的中国公民有资格享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居留权。关于特区永久居民身份能享受到的福利,我们之前也详细跟大家列举过,包括可以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国际教育、税收政策优惠、香港护照免签168个国家等,具体内容可以回看:《2022年办香港身份还有什么用处?》最近这几年申请正值申请香港身份的热潮期,香港优才计划实行到现在已有15年,共有9131名申请人获分配名额,而其中有不少也会在这两年转为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享受永居的一系列福利。但是在此之前,需要先把下面三件事搞清楚:一、内地的户口能不能保留?拿香港永居并不会强制性要求你注销自己的内地户口。不过这里有个大家很困惑的地方,根据内地的相关规定,香港居民如果要进入内地,必须使用回乡证,申请回乡证就必须要注销内地户口。其实把这个问题分开看就好了,内地户口和香港永居之间并没有冲突,真正有冲突的是回乡证,因此拿香港永居时又不想放弃内地户口,就别申请回乡证就好了。只不过这个方法比较麻烦的一点就是在进出香港的时候,需要在入境香港的时候用永居身份证通行,入境内地关口的时候用港澳通行证通行。不过也有集中情况必须要申请回乡证,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斟酌取舍:1.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持有者想要报名港澳台华侨生联考;2.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持有者想要报考香港DSE(中国香港高考)且只用于申请内地高校;(海外、香港大学不需要永居身份就能申请);3.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持有者想要报读内地纯外籍国际学校;4.某些内地限购城市的购房资格中,对港籍购房人士的身份认定,需要提供回乡证,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注: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教育申请香港身份的家长,则无需担心对内地户口的影响。因为家长和孩子的回乡证可以分开申请,即使子女注销内地户口拿到回乡证,父母依然可以保留原有的内地户口。二、之前交的社保怎么处理?社保的问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来看:1.
2022年5月29日
其他

港校纷纷换校长,年薪竟然比特首都高!?

最近这两天,港校纷纷换起了校长。先是昨天,香港城市大学委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常务副校长梅彦昌接任为下任城大校长。原校长郭位将于明年5月满约退休。然后是今天,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向全校师生发邮件公布推荐前副校长叶如玉教授掌管科大。这样一来,叶教授也将成为香港八大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要当上港校的校长可不容易,城大的新任校长梅彦昌教授祖籍广东江门,1987年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视学位,是现任亚太区材料学院的院士,他在2013年荣获「总统科学与科技奖」,这是新加坡科研界最高荣誉奖项。而科大的新校长叶玉如教授也不是靠什么性别政治正确当上校长的,她在拿到哈佛的博士学位后回科大任教,属于科大的「元老级」学者,2001年就当选了中科院院士,更厉害的是,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香港封关是好事?等到通关后再拿香港身份,就真的晚了……

“香港快要通关了!”这句话想必大家听过许多次了,多到已经不愿意再相信。不过,随着李家超上任,这句“空话”可能就要成真了。图片|网络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香港通关是件好事。家人团聚、工作恢复、出行自由……可对于部分想申请香港身份的人来说,通关却意味着他们错过了拿香港身份的最佳时机。图片|网络此话怎讲呢?从优才竞争、获批成功率、获批时间来分析,封关期都是黄金时期。不信?往下看……►►►通关后申请人数爆增,竞争压力大封关让很多人一直搁置自己身份规划。当前申请人数还处在体量比较小的状态。一旦通关后,积压了3、4年的优才申请者便会“蜂拥而至”,申请人数必将爆增。►
2022年5月17日
其他

一直不通关,现在办香港身份有用?

香港跟内地封住口岸已经两年多了,虽然最近李家超当选特首后,今年内通关的希望大了不少,然而,“通关”具体在什么时候落地,谁都没有肯定的答案。这两年来,分手的分手,离婚的离婚;很多亲人突然离去而无法再见一面大有人在,去年年底离通关就差临门一脚,可是第五波疫情又来了。说实话,没有人敢确切的说香港和内地何时能够双向通关,就像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还在开玩笑说牛年见,没想到现在已经需要相约虎年见了。在我们的粉丝群中,也有许多一直观望办理香港身份的朋友被疫情慢慢“劝退”。而他们大多数都有这么两个疑问:[一直不通关,办了香港身份有什么用?就算想办,不通关该怎么办?]我们接下来就把这些问题一个个解决。一直不通关,办了香港身份有什么用?许多人有个误区,以为办理香港身份主要是为了方便去香港工作生活,其实还有很多人选择优才获得香港身份是因为方便在内地的工作生活。尤其是从2020年1月1日起,中国人社部公布了《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在内地就业、居住和就读的港澳台居民与内地居民一样,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以往在香港身份居民在内地不方便的地方也一并消失,除此之外,众多的优才申请者其实看上的是以下这些福利。1.
2022年5月11日
其他

婚外情、黑帮干涉,10年前的这场特首选举,堪称史上最强吃瓜圣典

昨天李家超以1,416张支持票当选新一届香港特首,得票率为99.2%,只有8张不支持和4张白票。在我们一片欢呼的同时,外网的声音可没那么友好。湾湾的三立新闻找不到什么新颖的角度,只能酸特首薪水高。不过这些媒体和乱港分子骂得越凶,说明特首其实选对了。如今拨乱反正之后,香港需要一个果敢、实干的特首,可能的确更适合权力集中的类总督机制,在此情况下,李家超无疑是香港最好的选择。今年的特首选举应该是近些年来最波澜不惊的选举,基本没有任何悬念、没有媒体间相互撕扯的选战,聚光灯始终围着李家超旋转。对香港而言,这是好事,但我今天说说另外一个视角,从吃瓜群众的视角,以往的特首选举绝对是花生瓜子爆米花的标配。2012年特首选举吃瓜圣典2012年梁振英、唐英年和何俊仁参选特首。主角是梁振英和唐英年,有媒体称是“双英会”。当时的选战非常的好看,政纲发表会、辩论会、见面会三个候选人都杀得“刀刀见骨”,毫不留情。尤其是梁振英和唐英年,他们的政纲也写得很仔细,都是成册的那种。然后候选人还要去见各个协会拉票。要去民间“落区”,但也在争相做公关秀。唐英年:"你呃人"但是对于吃瓜群众,关心的当然是双方互挖的各种黑料了。在这方面,唐英年的个人作风问题让他成为2012年香港年度“瓜神”。2011年9月,港媒挖出唐英年与之前的助理,时任香港总商会总裁的袁莎妮有一段婚外情,袁莎妮当然在第一时间否定。左:唐英年与妻子郭妤浅
2022年5月9日
其他

在澳门赌场一夜赢1000万之后收手,能不能安全走出赌场?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电影里看过这种情节:赌客在赌场赚了一大笔钱,但是在要出门的时候,总会有一群长得歪瓜裂枣的小弟跳出来一脸嚣张的说:“赢了钱想这么容易走?”也有流言称在澳门赢小钱没关系,但是你要是一个晚上赢了几千万,赌场是不可能轻易地放你离开的。有一说一,这种说法也没错,你确实不可能一分不少地把这些钱带走。因为还要交20%的税·····不过现实情况是,你要是真的在澳门赌场一夜赢了1000万,离开的时候门口会停好一辆劳斯莱斯,司机兼保镖会把你安全的护送回去,第二天你还会登上澳门本地报纸,赌场会花钱登报做广告以吸引其他赌客。很多人以为赌客赢钱了赌场应该会很不爽,但其实它恨不得敲锣打鼓、张贴横幅。因为要让其他赌客相信,在这里是可以赢钱的,一夜暴富是有可能的。而输赢不过是个概率论问题,赌场始终站在赚的一方。况且,澳门赌场的赚钱方式,还真的不是靠这个。ONE澳门赌场
2022年5月7日
其他

香港的这些奇葩地名:麦当劳道没有一家麦当劳?!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香港有些地名真是让我脑子转不过来。比如我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皇后大道叫Queen's
2022年5月5日
其他

香港假结婚流程曝光!小心入港不成反坐牢

内地人获取香港身份的途径主要有优才、专才、留学、单程证这几种,无论什么方式都需要申请人付出一定时间、精力,毕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偏偏有一群人,选择走捷径——假结婚,以此来获取香港身份。香港政府最初推出这项入境政策本是好意,让分居内地香港两地的夫妻可以团聚。内地的一方积累到足够的积分后,可以申请单程证合法赴港,7年之后有资格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享受跟本地人同等的福利待遇。相比较香港优才、香港专才,这些人才引进计划,这种方式可以绕过相对复杂、严苛的入境政策,这也让投机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婚姻这种私密的关系,很难进行界定,于是有人用假结婚的方法,帮助那些不满足申请条件的人拿到香港身份,并收取高昂的报酬。这种现象至今仍然屡禁不止,犯案手法相近,双方会拟定假结婚协议书,准备本地及内地居民身份证明文件复印本等证物。协议列明香港人一方方“必须配合内地方四年期间到香港的一切手续,内地方拿到香港身份证回来签名补香港方1.5万港元,离婚补1.5万港元”;“若香港方违约,须赔偿内地方15万元人民币”。不止如此,曾经有一名内地孕妇为了在香港产子,花费重金、找到一位28岁香港男子“假结婚”,并给予该男子8万元佣金。他们在黑心中介的安排下“领证”,随后内地孕妇以“单非”孕妇身份成功的在一间私家医院取得“预约分娩服务确认书”。对于这类行为,香港入境处一直都是极力打击惩处的
2022年5月2日
其他

李家超公布政纲!通关问题、住房问题他想怎么解决?

强化战略谋划、政策研究及统筹能力,在架构重组方面,积极参考现届政府架构重组方桉,但有些环节要再与现届政府商讨,包括在行政长官办公室的岗位。政纲未有提及设立副司长、重置中央政策组等。3.
2022年4月29日
其他

骂了几个月的香港抗疫,回头看才发现香港做得还不错

今天我是来道歉的,对这几个月一直被激情怒喷的港府道歉。香港今天(28日)新增413宗确诊,连续5天都低于500宗,可以看到疫情在稳定回落。无可否认的是,香港这波疫情防控工作做得不错。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国际大都会,仅通过40余天的努力就基本稳控了疫情,并从这几天起全面踏上社会的正常化进程,其经验当然可以总结。但人们现在似乎忘记或不再正视的一个事实是,香港在2月中到3月底艰难熬过这个城市最困难的岁月,曾经一度为恐慌气氛笼罩,几欲陷入绝望中,更曾被讥讽为宛若“不发达地区”。在2月至三月的那段时间,看着不断攀升的确诊数和死亡数,我们也曾恨铁不成钢地批评过港府的一系列抗疫措施,尤其对比深圳快刀斩乱麻般的快速平息后,香港就给人一种“同桌十项全能,怎么你就门门拉跨”的感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现在回过头去,我们更理性的分析港府的一系列抗疫措施,似乎也没有我们印象里的那么差劲,反而有不少闪光点值得参考。01买得到菜,吃饭没问题在2月4号有跨境货车司机检测呈阳性后,文锦渡口岸一度暂停货车进出,之后大批货车停滞关口,这段时间,香港确实出现了大面积的菜价飞涨的情况。128块一斤的豆杯,50块一斤的菜心都让大家吐槽吃不起菜。在2月底,网上疯传立法会正为“禁足令”立法,引发多区市民出现“封城”恐慌,超市纷纷爆发抢购潮。因为物资供给线路的时不时中断,香港在最初也曾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抢购乱象,但是这一切还在可控范围内,采购成本有所上升,选择性不是那么多,但是想要采购生活必需品还是没有问题的。随后内地开始大力向香港援助物资,比如深圳,开通了24小时跨境援港抗疫“绿色通道”,保障香港的物资供给。我相信这里有人会说,这是内地的功劳,凭什么能算香港做得好?首先,香港的物资供给的确仰赖于内地的大力援助,毕竟平时这座城市的生鲜产品都是从内地输入香港的,内地尤其是深圳顶着疫情扩散的风险帮助香港解决吃饭问题,值得港人一句感谢。其次,某地有疫情,其他地区倾力援助并不是香港的特权,就拿现在的上海来说,每日援助上海的人员、物资只会比香港要多,但是物资供给问题仍旧是上海目前最急待解决的问题。这里不是褒一贬一,只是叙述客观事实。香港做得对的地方,在于没有一刀切地封锁生活必需品供应企业的运转,也没有给权力寻租留下空间。在清楚自己的基层组织能力无法满足750万人口的物资配给需求的情况下,动用市场的力量解决了部分问题。比如在3月初,香港各大市场的蔬菜价格就已经回落至正常水平,生活供给上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对于一些受限制区域,港府定期也有免费的物资发放,不用每天定好闹钟掐点抢购。另外还有一点异常珍贵,这些援港物资都切实地发到了居民的手上,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出现过一起倒买倒卖援助物资的新闻,也没有故意浪费丢弃物资的事件发生。没有人在这种时候还想着发国难财。云南捐赠宝山区的物资被售卖至静安区临汾路一小区,昨天上海警方通报了这件事,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02批评自由,信息透明香港的信息公开非常及时且透明,在这方面,很少有人质疑港府发布信息的准确性。短暂出现的抢购风潮也是有人在恶意散播虚假消息制造恐慌,但是都被迅速辟谣了。我知道现在“辟谣”这个词说出来总感觉有那么些怪怪的,前段时间上海就一直陷入辟谣→打脸,再辟谣→再打脸的怪圈。比如说前段时间因为物资问题被辽宁反复打脸的事,上海声称辽宁援助物资腐烂才丢在垃圾桶,而辽宁官方火速辟谣:全程冷链运输,海运直达上海。港府没有浪费巨量的时间精力在反复的辟谣和打脸上,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也没有给谣言多少的生存空间,不至于让社会情绪浪费在一个个谣言罗生门之中。此外,港府在面对批评时的态度非常坦然,更多的是以对话的方式和大家耐心解释,比如在3月21日单日确诊还在一万以上高位的时候宣布暂缓全民核酸检测,并且从4月21开始分三阶段解除社交限制时,大家都非常不理解,口水都快把港府大楼给淹了。但是这些批评的声音并没有受到任何限制,港府对这些声音以一种非常耐心的方式沟通交流,向民众解释这一决策的原因。有很多问题如果开诚布公的说出来,大家可能都会理解并支持。相反,越是捂着掖着,越是辟谣打脸,才越会积累民众的恐慌情绪。政治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塔西佗陷阱”,意思是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在灾难性事件中,掉入塔西佗陷阱所带来的损害可能比灾难本身更加可怕。03接受外来援助并且真心感谢这一点或许有人会持不同观点,但是我想说,耐心看完再下定论也不迟。今天开始内地援港医护将分批返回内地,特首林郑月娥27日在社交媒体向他们致以衷心的感谢。许多人说香港人并不欢迎内地医护,的确有一些事件加深了人们的印象,比如在援港医护到港之前,NOW新闻的无脑记者对防疫负责人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内地医护人员在香港从事医护工作,与患者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发生医疗事故,市民应该走怎么样的投诉流程,如何保障香港市民的权益?”但是这件事发生后,不仅内地人生气,香港同胞们也很愤怒,甚至连周围的其他记者都感到非常诧异,纷纷用难以了解的目光看着这名女记者。现场的防疫官员直接回怼:“作为香港市民,我们应该感激这种无私的帮助,而不是第一时间先想到怎么去投诉人家。”有港人在评论区批评记者不识感恩枉为人。事后Now新闻也在香港市民的一片炮轰下发布了致歉声明。不排除部分人脑子有问题,但是这件事能够在香港也引起这么多市民的声讨,本身也说明大家非常厌恶这种行为,并且真心感激内地援港医护的无私帮助。而内地医护与香港同事配合也相当默契,内地医生蒋磊就分享了他和香港医生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的一些温暖故事,可见大家相处的其实非常融洽。04香港的死亡率为什么这么高?香港的防疫有有点自然也有不足,可以看到第五波疫情总共的死亡人数高达9000人,对比上海的情况,为什么香港死亡率这么高?这里面有些主观原因,也有一些因统计方式差异所造成的误会。1.
2022年4月28日
其他

内地人和香港人要用英语沟通?香港local:我也不想,可是我做不到啊!

在旅行平台马蜂窝上有这么一个问题吸引了15万人的浏览:内地人在香港说普通话他们听得懂吗?他们说普通话吗?听不听得懂其实是表面,更多人想问却没问出口的其实是:内地人在香港说普通话会不会受到区别对待?除了少数如广州人,许多内地人去香港的确会有“开口焦虑”,在满大街粤英夹杂的语言环境下,用普通话交流成为一件自带压力的事情。于是为了避免交流障碍或者异样目光,不少人选择用英语和对方交流。虽然逻辑上说得通,但是观感上总透着一股违和,不知道香港local是怎么看待这种行为的?而且在香港用英语交流真的会高人一等么?01“我说英语,是因为她普通话实在太烂了!”我和我大四的香港室友就一直是英语交流的状态,但我们属于迫不得已…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毕竟她的普通话实在太难以捉摸了。大四的时候在加拿大,我有个室友是大一的香港妹子,那会正值2019年香港人和内地人关系最紧张的时候。当时我去得比较晚,一进门她就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用英语问我哪儿的人。我看她的长相也不确定她是中国人还是日韩人,就也用英语回了一句:“I’m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李家超当选后,香港立即与内地谈通关!

今天,香港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正式宣布李家超提名有效,获得786张提名票的他也是唯一报名参选的候选人。不过在选举并未尘埃落定之时,李家超仍需积极推进参选工作,今天他分别与多家商会会面,商会表明支持李家超,讨论中多次谈及跟内地及国际免检疫通关。李家超也向大家表示,如果当选后会马上与内地单位就通关事宜开展沟通,即使相关工作并不容易,但相信只要坦诚交流看法,就会找出方法。此前,他就曾在社交媒体平台发表过关于内地通关问题的看法。对于遭受疫情多番打击的香港来说,一定要连接内地才能重焕生机,如果选择“远离内地,放弃通关”,那么香港则不得不承受经济发展受阻的代价。因此一定要遵从国家防疫策略,作为政务司司长出身的李家超曾是与内地对接通关事宜的负责人。早在2021年末就曾带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相关政策局和部门代表,与内地相关部门商讨落实恢复通关的安排细节。对于香港、内地口岸协调和配合、健康码对接、联防联控这系列工作没有人比他更熟悉,当时香港内地通关几乎达成,可惜第五波疫情比通关来得更早一些。不过,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援助下,香港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每日新增数量从5位数降到3位数,目前也在逐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包括食肆恢复晚市堂食,营业时间可延至晚上10时,每桌最多4人;美容院、体育中心、娱乐场所、宗教场所、主题公园、影院等都可重开(有人数限制),但是酒吧、酒馆要继续关闭。如果说香港在抗疫的上半局迷失了方向,那么下半局显然打了一场翻身仗,但疫情尚未消退,内地和香港能否顺利通关,仍然需要不断探索。究竟李家超能不能给香港带来新的希望?我们拭目以待!/香港身份/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识别二维码30秒查看结果▼咨询香港身份办理条件了解香港优才/留学/专才为你一对一评估及身份规划快速拿到香港身份!👇👇👇了解香港优才请找我小港君微信:yinheyimin032-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香港放宽社交限制,内地放宽入境要求,今年通关又双叒叕有望了?

香港现行的社交距离限制从2月22号施行至今,已经持续快两个月了。好在今天一大早特首林郑出席记者会时宣布:将由4月21日起分三阶段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包括恢复晚市堂食至晚上10时、餐饮处所堂食可4人一枱、放宽限制令至4人,另外亦会重新开放部分康乐及文化场地,包括室内及室外体育设施、户外游乐设施、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经历两年疫情之后,谁将取代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真正的亚洲金融中心在哪里?这几年,世界政治气候风云诡谲,全球化的秩序也在重新洗牌和重构。过去20多年,香港一直是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承担着中国的外汇转化等重要任务。但是,在新的变局中,香港的金融地位,似乎正在受到冲击。最近也有不少这样的论调:新加坡、东京正在从中美的摩擦中渔翁得利。在重新洗牌后,谁会抓到下一手王炸?01香港、新加坡香港经历了两年的疫情,加上美国对香港金融机构实施的制裁,外界不少人担心,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或将受损,被新加坡等邻近地区取代。今年4月,新加坡的交易量增长0.3%至每天5495亿美元,一举超过了中国香港,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外汇市场。此外,去年7月,彭博社还援引一份报告称,美国正在考虑打击港元与美元挂钩政策的提议,通过限制香港银行购买美元的能力,来破坏当前港元的汇率制度。资本天生是趋稳避险的,如果一个市场的不确定性太大,潜在风险太多,资本肯定会远离这个市场,转而寻求安全的市场。尤其在国安法出台之后,部分美国金融机构放出负面消息让人们心生疑虑。在此之前,我也一直相信:香港之所以是金融中心,是因为香港有高度独立的司法体系,和继承自英属殖民地的法律,能够有效保护私有财产,給了外资足够安全感,所以才吸引了大量西方资本。但是香港有的这些,新加坡全部都有,而且从这两年的经历来看,坡县政府的执政能力其实是略微优于港府的,但为什么从来只听见有人说新加坡“超越”香港,而不见香港什么时候需要跑在后面“超越”新加坡?这其实也是西方希望让我们相信和一直向我们灌输的观点,从而让中国不敢对香港的司法体系进行系统改革。在国安法等重拳出击之前,不少人一直忧心忡忡,认为这是对香港司法独立的严重削弱,会极大影响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后来才发现,北京才是真正看穿了事情的本质,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不是由所谓的司法独立决定的,而是香港在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只要西方资本依然想挣中国市场的钱,只要大陆资本依然想通过香港进行安全的出海,无论香港的司法系统是否如同之前那样“过分独立”,香港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节点,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会受到严重影响。新加坡的核心竞争力是它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香港的核心竞争力是它是中国的一部分。要知道,资本市场的最重要的核心功能是融资,这里面就有供给和需求端。如果只盯着需求端(投资者),认为机构都撤了,那是很愚蠢的事情。因为时代变了,不再是那个靠电报时间差就可以做无风险套利的时代,你的基金在哪?霍尔果斯、雅鲁藏布江、哪都无所谓,核心是你这个场子里可以投什么资产?香港主要承接的内地市场,而新加坡承接的则是东南亚市场,真要说新加坡什么能够取代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那就要看东南亚什么时候超越中国了。不过,这种事真的可能么?02香港、上海再来说说香港和上海,说上海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言论其实非常荒谬。说明这些人完全没有明白两座城市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我国大约60%外资从香港流入内地,我国大约对外投资60%从香港流向国际。这就是现今我国的国际金融现状。为什么不能走上海,深圳?这是因为中国的贸易和会计规则与国际不接轨,需要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中转两种制度的规则,资本才能和国际对流。上海由于不具备国际规则转换规则的能力,所以他更多的是北京制定政策下管理我国国内金融的运营地,对于国际金融的运营和影响力,距离香港还是很远。那有人说,上海如果也完全放开与国际接轨,不就可以取代香港了么?但你要知道,金融开放,大部分意味着灾难,而不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当初日本开放金融,结果被美国玩到死,失去的30年。越南97年开放金融,导致东南亚经济危机。开放金融你就意味着大部分的情况下,你被资本家洗劫,而不是成为金融中心。即便90年代日本也是世界第二强国,gdp占了美国60%以上,东京也没有称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资本,这才是真的事实。试想目前上海具备足够的经验和实力进行金融监管同时保持足够的开放吗?显然不够和不能,所以上海开放金融,就等于金融危机。我国在上海的国际金融只是试点,小打小闹,对香港基本没有啥影响。很多人很太天真,说开放金融,而我国的聪明之处在于国家金融软实力不强时,严格管控外汇的流入和流出,有时候很绝情,甚至是扼杀新业态,不过这样就使得国际金融资本无法对我国割韭菜,才有我国40多年稳定的发展。我不否认上海也很发达,但是大部分的金融还是停留在国内,而不是国际。并且用上海取代香港对于国家和资本家来说需要大量时间和财力,也要承担风险,所以为什么放弃香港这个已经建成的金融中心不用,而需要去建设上海呢?不是多此一举吗?03真正的金融中心,其实在北京不过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香港做为亚洲排名第一的金融中心,的确太依赖“北水”了。香港对内地资金的依赖,我个人观察到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大量内地企业来港上市融资,而投资者也有很多带有内地资金背景,相当于我买菜提到你家下厨吃饭。另一个则是内地很多融资等资本运作项目因为受到规管,会通过香港做离岸基金的通道来达成目的。比如在开曼群岛成立一个SPC,然后在旗下设一个SP,再拿这个SP回到香港以资产管理的牌照进行业务运作,这里面的门路太多了,这样的业务都不可能在中国内地范围内进行。这是香港的优势所在,但你要说这些业务都是以香港为中心的,那就说不通了。香港的资本自由,法律完善,地理优势,以及语言优势,让香港中环成为“解放区”,基本上普通话主导,由此可见内地资金是多么需要香港这个特别行政金融中心。了解这些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所谓的亚洲金融中心之争,也没什么意义了。按照区块链的讲法,上海、深圳、香港、东京、新加坡都不过是亚洲金融的节点,已经去中心化了。如果一定要选一个中心,只能是北京,那里开个会,发布一个资管新规什么的,这些亚洲金融节点,都得跟着颤抖。其实这也是金融圈的一个共识性结论:中国的金融中心有且只有一个,就是北京;任何说是上海、深圳基本都属于金融圈小白水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2014年特斯拉的CFO到中国谈合资厂的方案,高盛的3把手白人老头子Mark亲自迎接(Mark长居北京顺义某别墅),特斯拉CFO问Mark:“大家都说你是中国通,你认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在哪?”Mark回答:”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从前、现在和未来都将在北京,这种趋势还在一直在加深,从未减弱。”(后面就不细说了,容易和谐)这种情况下,当然有些人会说,香港不过是北京特赦的开曼群岛,拍拍脑袋就可以取消香港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这种说法理论上当然成立,可问题是,北京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就算把香港弄死,接替它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的也只会是新加坡而不是北京、上海。
2022年4月13日
其他

重磅!从今天起办理续签不用去香港了!人在内地该怎么续签?

疫情封关的这两年,要说什么事情最麻烦,应该就是“人在内地,怎么续签”了。因为按照入境处之前的规定,申请延长逗留期限的人士在递交申请和领取相关延长逗留期限的“电子签证”(或旧式的标签)时均须身在香港。这个时候就不得不选了,要么选择来回自费隔离至少14天,要么看着签证断掉。其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香港入境处在2020年12月就第一次简化了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允许非永居在申请延期逗留签时,可以不身处香港。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这个拿到手的签注需要在半年内激活,否则作废。于是在这半年内,还是要来回隔离激活一次,没有彻底解决大家的续签问题。但是昨天入境处传来一个天大好消息:人在内地也可以远程续签,并且不需要赴港激活!入境处昨日(7日)宣布,由4月8日起,身在香港以外地方的合资格非永久性居民可申请延长逗留期限。新措施有效期暂定于今年12月31日届满,入境处会因应疫情发展检视需否延长措施。消息一出我们的同事就联系了入境处主任进行确认,得到的消息是:续期申请可在网上递交,且不需要激活,获批后就是延期逗留签证。1非永居可在内地远程续签入境处公布称,根据下列几类入境政策/计划来港但现时身处香港以外地方而其逗留期限即将届满(一般为四星期内)的合资格非永久性居民,可按新措施申请延长逗留期限:涵盖的人群包括:1、输入内地人才计划2、优秀人才入境计划3、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4、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5、科技人才入境计划6、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7、以受养人身份居留及修读全日制课程的学生。获批的申请人于缴费后可下载延长逗留期限的“电子签证”,而且申请人全程可在香港以外地方办理有关手续及激活延长逗留期限的“电子签证”。电子化签证申请网址:https://www.immd.gov.hk/hkt/evisaonline.html此次安排下,身处香港以外的非永居申请者,需要通过填写一份专属的表格来提交延期申请,即ID92表格。(下载网址:https://www.immd.gov.hk/hkt/forms/forms/id92.html)2无需赴港激活入境处此次最大的改进应该就是免除了赴港激活的环节了,我们在向入境处确认后得到的消息是:此次香港入境处更新逗留延期的安排下,获批人士的“电子签证”上是不会写上回港时限的,因此也就免除了身处内地且暂无回港计划的非永居在拿到延期签注后需要入境香港激活,并再次返回内地隔离的麻烦。在这之前获批延期申请并且拿到有激活时间限制签注的朋友也不用担心,你是可以重新向入境处申请一张延期签注的。之所以此次安排更加便利,得益于入境处早前推出的“电子签证”。“电子签证”自2021年12月28日起已经实施,换而言之,原来的纸质版签证将改为PDF电子版,申请成功后不用去入境处领取,只需要在网上缴费并打印或存到手机,省却跑腿麻烦,还不用担心签证丢失。3已经获批延期申请的该怎么重新申请?若身处香港之外的非永居,在4月7日或以前已经根据疫情下的临时安排向香港入境处递交了延期申请,入境处会针对不同的细分情况作细分安排:情况1:身处香港之外的非永居,4月7日前已经根据入境处疫情下的临时安排递交延期申请,并且获批,但是并没有在签注指定日期回港激活导致签注过期的。解决方案:可自4月8日起通过网上提交ID92表格,再次向入境处提出延期逗留申请。情况2:身处香港之外的非永居,4月7日前已经根据入境处疫情下的临时安排递交延期申请,并且获批,且还没有到签注指定激活日期的。解决方案:根据个人安排入境香港激活现有签注;或,自4月8日起通过网上提交ID92表格,再次向入境处提出延期逗留申请。情况3:身处香港之外的非永居,4月7日前已经根据入境处疫情下的临时安排递交延期申请,并且获批,但是还没有领取签注的。解决方案:根据个人安排领取已获批的签注;或,不领取目前已获批的签注,并自4月8日起通过网上提交ID92表格,再次向入境处提出延期逗留申请。情况4:身处香港之外的非永居,4月7日前已经根据入境处疫情下的临时安排递交延期申请,但截至4月7日还没有获批的。解决方案:申请人毋须重新提交申请,入境处会按照新政策来处理申请(实在太人性化了!!)再次强调,这是延期申请的专有福利,不适用于新申请!另外如果你一直身在香港,也不需要通过ID92申请,按照常规步骤申请就行了。疫情之下,入境处出台的这项新规定确实造富了不少身处内地的港漂朋友,不过要想拿到永居,下面这条也还是应该注意一下。入境处提醒非永久性居民,获批准延长逗留期限并不意味或代表入境处承认该人士符合《入境条例》(第115章)下有关取得香港居留权的通常居住要求。入境处会在其申请核实永久性居民身份证资格时作出审核,以核实有关人士是否符合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七年的要求以取得香港居留权。/香港身份/我能不能拿香港身份?识别二维码30秒查看结果▼咨询香港身份办理条件了解香港优才/留学/专才为你一对一评估及身份规划快速拿到香港身份!👇👇👇了解香港优才请找我小港君微信:yinheyimin032-
2022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