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其他

“新冠疫苗大佬”杨晓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提到,由西藏自治区选出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四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杨晓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2024年3月29日,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罢免杨晓明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以生命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据第一财经报道,营业收入超7000亿元,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80位,全球制药企业首位。这也是官方首次披露杨晓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带队研发国内首款新冠灭活疫苗杨晓明是谁?杨晓明之所以被国内大众认识,是因为他在新冠疫情期间,他带领团队研发上市了国内首款新冠灭活疫苗。2020年12月30日,中国生物北京所的灭活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是国内获批的首款新冠灭活疫苗。2021年4月下旬,杨晓明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上表示,“中国仅用了98天就研发出新冠灭活疫苗。”据新华每日电讯此前报道,杨晓明曾在2021年接受专访时表示,此次中国生物的新冠疫苗从立项获批到研发、上市,总计用了330多天的时间,从科学的角度看,可以说前所未有的短。“从全球经验看,过去一种疫苗从研发到上市,一般需要10年以上,投入10个亿以上。速度快一些的,也需要5年到6年时间。所以,新冠疫苗330多天能够上市,我们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图源:中国生物他还表示,“我是去年3月23日最早接种我们研发疫苗的人,作为最早一批‘以身试药’者,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没有任何异常情况,就是打针的地方稍微疼一点。因为接种后要定期检测抗体,我在9个月时间里已经被抽了约60管血。打第一针后的第二个星期就能检测到抗体,打第二针后2周左右就能检测出较高的抗体水平。‘以身试药’就是一个传统。新冠灭活疫苗临床试验中,累计有几万名入组受试者接种疫苗,其中很多是生物制品人。中国生物人有句话:做敢给自己家人打的疫苗。这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自信。”另据中国工程院官网,2021年6月,杨晓明被列入了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但最终没有当选。杨晓明在国内出席公开活动并接受媒体报道的记录并不少,尤其是新冠疫情之后。在2023年11月,杨晓明还出席了在苏州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免疫学会“杰出学者奖”。但在此后,关于他的公开报道就不再频繁。疫苗产业中的重要人物公开资料显示,杨晓明,1962年2月出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生物制品学专家,他曾任国家联合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863”计划疫苗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董事长等。据天津日报,杨晓明是中国疫苗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长期从事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1980年杨晓明考入兰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参与的第一个科研项目是研制新一代百白破疫苗。在2021年5月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杨晓明介绍称,自己在1996年去往海外学习,2002年回国,去到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所,担任主管科研的常务副所长。他一共在武汉待了8年,并花费了大力气改革武汉所,使其逐步脱离了最初的落后亏损状态,逐步成为集团内部名列前茅的企业。2010年,杨晓明从武汉所调京履新。此后,他在国药集团旗下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过总裁、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另外,他也在国药集团担任过总工程师、工业发展与科研管理部主任。杨晓明还担任过A股上市公司天坛生物董事长。天坛生物是国内血液制品龙头之一。该公司在1998年上市,经过2010年、2017年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后,成为了中国生物旗下专营血液制品的公司。据天坛生物公告,杨晓明在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期间担任过天坛生物董事长,随后在2015年4月开始担任天坛生物公司董事,2016年10月起再次担任天坛生物董事长。不过,2022年12月初,杨晓明已经辞任天坛生物董事长、董事会业绩考核与薪酬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等职。本文综合整理自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澎湃新闻、第一财经、中国生物、新华每日电讯等信息排版:杨瑞静编辑:杨瑞静审核:黄晶点击查看第九届医学家年会精彩内容2024年《医师报》火热征订中!!!百万医师都在看......《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4月29日 下午 4:14
其他

救救产科!多家医院停止产科分娩服务 | 今日关注

近日,又有多家医院相继发布公告,宣布停止产科服务。其中,江西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定南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浙江江山市中医院等均在公告中表示,因医院学科发展规划调整以及规范产科质量等因素,将于2024年内停止产科服务。(上下滑动查看图片)此前,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教授、知名妇产科专家段涛曾公开呼吁救救产科,他表示产科分娩量每年都在下降,产科的床位在不断地萎缩,越来越多的产科医生不得不转行,如果再不改变现状,产科整个学科可能真的就会出现塌方。(上下滑动查看全文)他在媒体采访中表示,除了分娩量外,产科在三级公立医院的综合考核(国考)中比较吃亏。国考强调疑难复杂病例处理能力,如CMI指数和四级手术比例等。产科
3月15日 下午 7:28
其他

2024年《医师报》征订开始啦!!!百万医师都在看......

医师报《医师报》是为国内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医生搭建的专业医学媒体平台,肩负着促进卫生行业、医学领域内政策法规、学术动态、新技术、新产品的传播与交流的重任。作为行业专业媒体,我们始终以“服务专家、专科、学/协会”为办报宗旨;我们以“新闻学术化、学术策划化”为报道思路;我们以医师报为主体,形成微信、网站、视频/直播、APP、医师报头条号五位一体融媒体传播中心,打造新闻学术交流的高端、专业平台。形成影响百万以上专科医师的立体矩阵传播形态。主要内容刊号:CN-0016全年48期(周报)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自然》权威发布|熊去氧胆酸可为弱势人群防治新冠感染加固一道保护关卡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防治流感、新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益行甘肃启动

“目前,尽管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新冠病毒感染上,但显然,一种传染病的流行并不会使其他传染病的流行消失。”12月17日,在“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益行2022~2023年度甘肃省启动会上,甘肃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华教授指出,钟南山院士曾多次强调:今年冬季,全球仍然面临着新冠疫情和流感疫情叠加流行的风险。临床上,医务人员也发现很多新冠病毒核酸、抗原阴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因此,加强流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仍需加强攻关。“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是流感易流行、易高发地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每一个感冒、流感高发+新冠散发的冬春季,如何有效诊断和处置感冒、流感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大挑战。”刘华教授介绍,为提高公众对流感的认识,加速科研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对于流感的研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8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设立“世界流感日”的动议,呼吁全球“狙击”流感。2019年6月,“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益行项目由钟南山院士、王辰院士、高福院士、刘又宁教授、刘清泉教授联合发起。项目开展三年多来,已覆盖全国70余个大中城市,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全面、立体、多频度科普,提升公众认知。项目共组织医生规范化诊疗培训、药店店员合理用药培训、社区科普传播2000余场,制作科普视频100余个,发布关于感冒流感科普文章5万多篇,针对呼吸道疾病的辨识以及呼吸道家庭防护的教育活动影响近百亿人次,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持续向公众提供感冒、流感及新发呼吸感染疾病的知识多维度,多层面,广覆盖、运用通俗易懂方式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提供正确的预防方法、治疗措施,降低感冒、流感及新发呼吸感染疾病对公众带来的伤害。启动仪式后,甘肃省中医院李兴芳教授、临夏州人民医院马宝义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石军年教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红英教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岳红梅教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旭辉教授、定西市人民医院张惠丽教授、张掖市人民医院孙炳华教授、庆阳市人民医院葛家艳教授的主持下,就呼吸道新发病毒感染与中医药抗病毒循证医学研究、气道黏液高分泌的诊治、病毒性肺炎新型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连花清瘟防治呼吸道疾病研究与应用等话题展开学术交流,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柳小平教授、平凉市人民医院仇海龙教授参与讨论。学术交流李兴芳教授:中药协同治疗,疗效明显李兴芳教授介绍,当感染呼吸道病毒后,人体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一般在第2~8天症状表现较为典型。而在治疗中,随着化学药物被广泛应用,病毒产生耐药性,奥司他韦等西药对流感的治疗能力逐渐降低。李兴芳教授指出,几千年来,祖国医学在历次传染病大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介绍,一项“连花清瘟胶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真实世界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1976例与新冠肺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受试者,分为连花清瘟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连花清瘟胶囊干预或常规医学观察14天。结果证明,密接人群应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肺炎阳性感染率达76%,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抗病毒,李兴芳教授表示,“在协同治疗时,连花清瘟能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新冠患者症状时程,提高症状恢复率和胸部CT改善率。”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科普征集 | 瑞启心安再出发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指导、《医师报》主办、安进中国支持的“瑞启心安”项目,自2019年成立以来,便获得各界广泛关注,共计有来自全国超过20个省市、近300位心血管科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为超过1亿位关注健康知识的大众提供专业科普,切实提高了公众对心血管健康管理的重视,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添砖加瓦。2022年,“瑞启心安”项目再度启程,并正式推出官方科普小程序——瑞启心安·“脂”在乎你的“心”科普,诚邀全国心血管内科医生参与在线征集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将通过图文展示、手绘漫画和短视频等丰富形式,展示心内科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之余,创作的各类生动有趣的健康科普作品,体现用科学知识帮助公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专业力量。在小程序中,百姓既能看到往年瑞启心安项目的优秀作品集锦,也将有更多2022年的新作品陆续上线。参与本次征集的优秀作品将在小程序进行展播,此外《医师报》还将为创作者颁发荣誉证书,让更多公众和患者看到这些精彩佳作!征集对象全国心血管内科医生作品要求您充满灵感、大胆构想的科普创意您才华横溢、妙趣横生的科普视频您通俗易懂、简单好记的科普图文作品形式无论是文章还是漫画手绘音频还是短视频只要关于心血管健康及血脂管理“瑞启心安”项目都欢迎您的参与投稿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10月31日评选与奖励参与征集活动的优秀作品将在小程序进行展播,此外,《医师报》还将为创作者颁发荣誉证书,让更多公众和患者看到这些精彩佳作!“瑞启心安”项目组将根据作品呈现内容、后台浏览数据等进行综合评定,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项目组所有。评选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参与方式投稿稿件可直接发送至邮箱:yishibao2017@163.com(邮件请注明“瑞启心安科普作品投稿”,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及单位信息)扫描二维码进入瑞启心安·“脂”在乎你的“心”科普!排版:王璐编辑:王璐审核:裘佳8.19中国医师节特别巨献
2022年7月26日
其他

调查|救护车该不该拦?一名同行对上海120医生拒借除颤仪的看法

今天看见一件遗憾的事,上海的一位哮喘患者在家中病重。家属向另一队急救人员借用除颤仪被拒绝,最终患者不治。这事儿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都表明了自己看法,众说纷纭。如下图就是事情的梗概:很久没有写文章了,看完这件事,思考了很久,觉得有必要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大家指正。对于急救120来说,一般有司机,护士,医生,担架员和比较全面的基础抢救设备。这就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战斗小组,冲锋在前,在第一现场。也就是说在接受特定的患者以后,就是一个处理患者的闭环,要对也只对急救的患者完全负责,无论是救治和法律上都有唯一性。所以在急救车上的设备使用权当然是急救患者第一位,这毋庸置疑。再说一下疾病的问题,哮喘病是很难缠的一种疾病,在平时可以用平喘喷剂缓解,但病情突然加重的时候,除了应用激素以外,甚至还需要应用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即便是用了这些,遇到小气道痉挛,可能这一切都会失去意义。除颤仪是利用较强的脉冲电流通过心脏来消除心律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一种医疗器械,是必备的急救设备。对于进行心肺复苏,除颤是很重要的步骤之一。哮喘的患者到了应用除颤仪的地步,很显然,呼吸已经停了。而窒息才是最要命的原因而不是心脏。也就是说,到这个地步,除颤仪也无力回天。一个站岗的军人,会不会听到路上有人抓小偷就跑出去帮忙而弃岗前于不顾?一个站岗的军人会不会因为有人要勇斗歹徒而借给别人自己的枪?反之医生依然。在医生眼睛里,责任重于泰山。没有铁的责任和制度,没有对规矩的遵守,是不对的。患者第一时间已经在被做核酸的医疗人员救治,并且也打了救护车,只是在等待中。我们都知道上海的疫情,除非很有必要,谁打120会去医院?很显然这个急救车的患者一样用被救治的权利。有人说,这车上的家属说可以借给哮喘的病人。首先,在医疗救护中,患者及家属没有支配医疗设施的权利,其次,急救医疗设施的配备是无数次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一但在去医院的途中,患者心律失常突发,家属会不会后悔自己的慷慨?如果没有在工作岗位上,遇到急救的患者,就像那几个做核酸参与抢救的“大白”,一定会义无反顾的救治,竭尽全力。一是医生职业道德所在,二是有法律保护可以免责。在手术中,为了别的患者拿走术中患者的麻药,叫走主刀,你让一个工作中的医生对自己的患者弃之不顾,借出自己的枪?没事,这患者不需要输血,我先拿走给别人用?那突然大出血怎么办?用意志?临床意外的事情太平常了,惴惴不安。有人会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没轮到自己人身上。我只想说需要反思不是当事医生,借出去,车上的人有事,医生背锅。不借出去,车下的人有事,医生背锅。这件事没有正确答案,当这位医生面对的时候,他就已经输了。那么该谁反思呢?算我愚钝,我不知道。其实我能够理解责难和愤怒的声音,不是专业很难理解,其实人心软,向善这本没有错。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作为患者家属的,面对同样的难题,我是家属,也会很遗憾很愤怒,甚至会更过激去抢夺气管插管和除颤仪,但这些是基于我懂得操作,或者说能看到生还的希望。人性是自私的,在面对亲情面前,选择什么,都不是错,也都有错。我写这些,是希望能够理解医生的苦衷,他的苍白,他的无力,不是他个人能够决定的。与宏大的时代相比,渺小的个人是微不足道的。时代的光鲜亮丽,并不能照亮每个个体的人生。反而是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到任何一个个人的头上,就像一座山压下来,成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END排版:昕亚编辑:昕亚审核:陈惠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会议报道来啦!2022年《医师报》征订开始啦!!!百万医师都在看......更多内容请点击:共识发布
2022年3月31日
其他

共识发布 |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发布

编者按: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从病例样本中检测到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流行,传播迅猛,短期内在全球快速蔓延,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近期,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在我国吉林、上海、山东、福建、陕西、浙江、江苏、安徽等数十个省市迅速传播,疫情形势严峻。自我国新冠肺炎首次爆发以来,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世人所瞩目。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采取果断措施,尽快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指示精神,加强中医药对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防治指导作用,由方邦江教授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研究所、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上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上海市中医学会急诊分会、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等组织学术机构,组织国内外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领域临床防控一线专家,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基础上,结合既往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及当下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防治临床经验,就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相关问题展开调研与讨论形成本专家共识,以期对目前中医药乃至整个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临床治疗与预防起到积极作用。以下是共识原文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方邦江1,2,3
2022年3月27日
其他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⑭|曾小峰分享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教授故事: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一代宗师

张乃峥(1921~2014)中国风湿病学奠基人、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创始人,被誉为“中国风湿病学之父”。他首次将国外的风湿病学理论引入中国,并付诸临床实践。上世纪60年代,开设了我国第一个风湿病专科门诊,建立了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2022年3月26日
其他

第七届医学家年会⑭|李为民院长:解析医院高质量发展下的华西模式

END排版:昕亚编辑:张玉辉审核:裘佳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专题报道来啦!2022年《医师报》征订开始啦!!!百万医师都在看......更多内容请点击:王增武:唤醒每个人是
2022年3月25日
其他

王增武:唤醒每个人是 “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认知|医界丰碑·推动行业前行 助力健康中国⑤

贾薇薇)把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战场由医院转向社区,推动我国心血管病防控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使命与担当。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则是将这一目标落实在行动上的力量之一。王增武
2022年3月13日
其他

两会医声 ㉔|医界代表委员聚焦中医药综合改革、中西医结合国际化、失能老人的照护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2022年3月11日
其他

两会医声⑪|韩雅玲委员:加强“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分别于2022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各代表委员纷纷带着提案建议而来。其中,全国政协委员韩雅玲提出了《关于加强“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提案》。在《关于加强“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提案》中,她指出:体育和医学深度融合(简称“体医融合”)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需要科学。1968年有世界“有氧运动之父”之称的肯尼斯•库珀博士率先提出“运动是良药”,并于1970年在美国达拉斯创立了全世界第一个以有氧运动为核心,专注“体医融合”和“治未病”的预防医学中心。我国心肺预防康复事业启动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约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且进展非常缓慢。到2012年我国心肺康复(不含预防任务)中心仅存8家,由于不能为医疗机构带来快速经济效益,心肺预防康复普遍不受重视、处于缺乏医保政策支持和从业人员激励的落后状态。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心肺(肾)预防康复事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目前全国已有700多家公立或民营医院开设了心肺(肾)预防康复中心,运动场地和设施得以落实和改善。但传统的医学教育,包括本科生教育、研究生培养、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内容都缺少运动是良药和运动处方的内容。而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没有医疗资质,难以进入医疗机构。目前在心肺(肾)预防康复机构承担患者心肺运动评估、运动处方与运动实践指导的职业团队主要由医生和护士经短期培训后承担,其中大部分团队缺乏运动医学人才或运动学知识。近年的新兴行业“健康管理师”,理论上应当具备医学、康复学、心理学和运动学知识等,其中,运动学知识包括运动生理学、解剖学、体育保健学、健身健美学、运动康复学和运动处方学等等。医院和预防康复机构的健康管理人员只有很好地掌握运动学知识才能对患者和公众进行科学、量化、有针对性、个体化的运动指导。因此,在我国尽早建立起一支有体育和医学双重背景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体医融合人才队伍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和体育院校对体医融合和普及推广愈加重视。首都体育大学2021年创建了“体医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为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开展体医融合领域的研究与创新打造了高效平台;河南黄河科技大学也试办了“体医融合班”,深受本科生欢迎。她建议:1.鼓励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联合创办“体医融合专业”,包括创建双学位的培养体系。2.在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阶段,交叉培养体医融合的研究创新人才,体育大学可招收医学院校学生和毕业后的医生或护士,医学院校也可从体育院校毕业生中招收研究生。3.打通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的“任督二脉”,建立体医融合研究创新团队,开创体医融合研究创新平台。4.形成促进体医融合的政策体系,例如:(1)目前医保尚缺乏对心肺运动康复过程中落实运动处方、指导患者二期康复6个月内36次运动实操的付费机制,建议尽快解决。(2)对在心肺(肾)预防康复中心负责运动处方的专业人员,尽快建立培训考核、认证体系及激励政策。(3)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无论医和养都离不开运动,如何在养老机构中设立称职合格的老年运动指导师,建议民政部门、卫健委、国家体委之间加强多部门联动,尽快打通政策壁垒。5.目前即将来心肺(肾)预防康复新的发展趋势是预防康复走基层、运动处方进家庭。如何落实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和居家的预防康复,也迫切需要探索相关的支撑政策,尤其是医保付费政策的保障。6.建议医保着力探索如何向预防康复倾斜,支持体医融合落地。充分发挥和放大运动是低成本、高成效良药的优势。排版:昕亚编辑:昕亚审核:秦苗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荣誉报名倒计时开启!2022年《医师报》征订开始啦!!!百万医师都在看......更多内容请点击:谢谢你,无名医生!警惕|心肌梗塞年轻化,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要知道《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2022年3月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两会医声⑩|凌锋委员强烈呼吁:把中国志愿医生的工作做大做强,彰显大国担当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分别于2022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各代表委员纷纷带着提案建议而来。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凌锋教授的几份提案重点为“把中国志愿医生的工作做大做强,彰显大国担当”“科技转化元宇宙产品,为健康中国出力”“建立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长效机制,为健康中国出力”等。凌锋教授凌锋教授在其“把中国志愿医生的工作做大做强,彰显大国担当”的方案中指出,1、国家没有一个机构可以主管这支队伍,使得她能够健康成长、发展壮大。可以给这支队伍派发任务、做技术和组织保障。2、各公立医院对做志愿医生态度不一,支持的力度也不一样。并没有把这项志愿行动看成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而应该大力支持。她建议:1、请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要大力倡导专业的志愿精神,使得各用人单位尊重和支持志愿活动。2、请红十字会对中国志愿医生队伍加以指导,并给于组织、物资、任务、发展等全面的管理,这支队伍可以成为实施红十字精神中的重要力量。3、希望国家卫健委号召所有医科大学学生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全都注册成为红十字会的会员。因为红十字会“人道、奉献、博爱”的精神是直接践行医疗工作的精髓,是体现整个医学界崇高职业精神的灵魂。这也是评价一个医院人道主义精神、落实地、惠民生的医德标准之一。4、建议国家卫健委也应该把“做公益活动,无偿为民服务”作为评价优秀医院的指标之一,不能让“四唯”蒙住了院长们的眼睛。凌锋教授在其“科技转化元宇宙产品,为健康中国出力”的方案中指出,这一项目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不仅限于文旅产业,对国家大健康事业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如:1、健康科普教育示范项目。将控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防治的各种知识,用全景沉浸式动感体验的方式向全民推广,让民众在寓教于乐的体验中受到教育,为我国大健康的理念出力。2.
2022年3月5日
其他

谢谢你,无名医生!

近日,一名独自乘车的男乘客在北京地铁5号线张自忠路站下车时,突发心脏病晕倒在地铁列车门口处,两名乘坐同一趟地铁的医护人员与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大屯站派出所民警、地铁工作人员和乘务管理员等上演了一场紧急抢救。救人后,两名医护人员没有留下姓名,便悄然离去。监控视频显示,当天早上7时30分,地铁5号线2033次列车运行至张自忠路站,一名男乘客下车后,摇摇晃晃,突然向后晕倒在站台上,不省人事。两名好心乘客见状立即下车救援,发现晕倒的乘客心脏骤停,立刻对其开展起心肺复苏术。
2022年2月24日
其他

警惕|心肌梗塞年轻化,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要知道

此前,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崔坤副主任医师接受中新网重庆新闻表示,在近10年的救治过程中,急性心梗患者越来越年轻化,很多患者30多岁就罹患心肌梗死,进行了冠脉支架手术。
2022年2月24日
其他

Ⅲ期肺癌用了4年的PACIFIC治疗靠谱不?王绿化团队首次在真实世界中回答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2022年2月19日
其他

“医生,我会死吗?”记一位危重症产妇的殊死搏斗

新年伊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医护人员接到紧急电话——急诊即将转运一位急性肺动脉栓塞(高危组)产妇。这是一位产后仅15天的年轻妈妈,已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一场殊死搏斗即将上演……PART
2022年2月18日
其他

新春走基层⑦|朱云扬:初次值班就遇上了“颅骨拼图”!

春节假期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氛围感而苏大附一院急诊室里一如既往忙碌着“来了一个车祸伤患者,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赶紧打电话请神经外科会诊!”值班医生朱云扬接到急诊电话后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奔向急诊室苏大附一院官微《值班医生手记》第四期神经外科朱云扬医生的值班故事下马威
2022年2月11日
其他

支修益、田艳涛、郭宏骞等专家带来八大瘤种防癌“锦囊”:让你虎年健健康康

教授关照胃的同时,肠这个老弟也想得到温柔的抚慰,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总干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病区主任刘正教授说,健康防结直肠癌需要做到“三少”:少糖
2022年2月11日
其他

我在冬奥 ⑪| 我骄傲,我是中国第一代高山滑雪医生!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已于昨晚举行,奥运圣火再次在鸟巢点燃。作为北京冬奥会定点医院,广医人在赛场、在医院、在各个岗位全面进入赛时状态,整装待发,与奥运健儿并肩,立春迎冬奥,一起向未来。中国第一代高山滑雪医生在高山滑雪项目中,运动员最高速度可达
2022年2月5日
其他

新春特辑②| 同心战疫助冬奥!《医师报》携手医疗界大咖给您拜年啦!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2022年2月1日
其他

新春特辑①|《医师报》携手医疗界大咖给您拜年,让我们以虎的勇猛生气,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YEAR排版:胡海燕编辑:胡海燕审核:陈惠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荣誉报名倒计时开启!2022年《医师报》征订开始啦!!!百万医师都在看......更多内容请点击:关注
2022年1月31日
其他

我在冬奥⑧|综合诊所药房来了一群神秘的客人

Mark说:这种患者教育模式,既全面又快捷,希望其他冬奥村的药房也采取这种模式工作。交流结束后,Mark高兴的赠予了在岗药师“奥运徽章”留作纪念。
2022年1月30日
其他

关注 |《医师报》+《令人心动的Offer3》:开启医疗现象级综艺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陈惠王瑞苏恒昕亚胡海燕1月12日,职场观察类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以下简称“offer3”)在腾讯视频收官。本季节目聚焦医疗行业,讲述了几位医学生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进行临床学习,并争取面试机会的故事。随着节目的热播,浙大二院“大佬级”带教老师陆续出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建民、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严盛、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董樑、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卢骁……用他们特点鲜明的带教方式,第一次让观众近距离了解到医生成长背后的故事;“博士后学霸”刘畅,“神外三子”李不言、张洽、冯琛,“暖心小王子”谢旭超……一众初出茅庐的医学生,从手足无措到处之泰然的“进化”过程,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孟非、张纯烨、胡海泉、周深、毛不易、易立竞、陶勇组成的加油团,通过跨领域“问诊式”的加油,共同开启了这档医疗现象级综艺。据了解,offer3在腾讯视频播出,全网热搜热榜700+,微博主话题讨论量2000万+。《医师报》作为支持媒体也始终关注着节目的进展,与节目达成合作。张艳萍执行总编辑看完节目后表示,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在医术上不断精进,对患者、对家属的医学人文关怀也逐渐成为其强项,体现了医学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从而让社会大众对未来的医疗队伍更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她希望,所有医学生在以后从医的道路上,能始终怀有一颗崇敬之心、真诚之心、仁爱之心、进取之心,用青春砥砺梦想,成人民之大医。近日,《医师报》特别邀请节目中的几位带教老师和医学生,就他们对医学、医生职业的认识和参加节目的感受等问题进行了访谈,和观众一起近距离感受不一样的医学与医学生。解锁“温柔大咖”的多重身份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建民在医学生眼中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导师,在观众心中是一位博学的医学大咖,而他自己还是一名“运动健将”,多重身份的解锁,令他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喜爱。他说,医生除了需要掌握熟练的医学技能,更需要拥有一颗仁慈关爱的心、渊博的知识,三者相辅相成,都需要医生用一生去学习。带教老师不仅要对专业知识进行传道授业,还应对医学生们的医生道路选择或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建议解惑,让医学生们少走弯路。在offer3节目录制过程中,张建民也发现,与传统的医学院教学方式不同,节目大多数教学都是通过情景入手。这种带教方式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临床知识和患者需求,对助力医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体能对于一个临床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在做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短则几小时长则十多个小时,没有很好的体能就无法承受高强度工作。”张建民说,好的体能源于平时的积累,读书时期的他就是一名运动健将,喜欢长跑、游泳、体操。即便是现在,只要有时间,他依然会坚持游泳,让自己在工作中时刻保持充沛的体能。张建民还提到“小医治有病,大医治未病”,他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大众可以学到一些真正的医学科普知识,更多了解医生真实的工作场景,拉近医患距离。让大众清楚地认识到,疾病是医患共同的“敌人”,只有医患目标一致,协同配合,才能战胜疾病。介入的价值远超“诺奖”一位介入医生一年大概会进行500台手术,而每一次介入治疗的辐射量,相当于要拍500-1500次X线片,浙大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董樑从事介入工作已有10多年,做了不下5000台介入手术,其所经历的累计辐射量大多数人可能都无法想象。但无论工作有多辛苦,职业有多危险,他依然热爱自己的岗位。董樑在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时笑谈,虽然到目前为止,介入治疗领域还没有人获得过诺贝尔奖,但在他们心中,价值远远超过‘诺贝尔奖’!它为几乎绝望的患者打开了一扇扇新窗,让他们看到生命的阳光、生的希望。“介入医生所面临的职业风险我们都知道,但只要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一切都值得,我只是众多介入医生中的一个。”现在冠心病发病趋势不断年轻化,除了年龄、遗传原因,还与大众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董樑说,他最大的心愿不是为了给患者看病,而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希望大家远离疾病,健康平安。严师或慈师出高徒?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严盛,在节目中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属于典型的“嘴硬心软”。严盛谈到,很多外科医生的成长过程都是如此,因为医生在手术台上,每个操作都不容出错。所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养都必须非常完美,必须严格。但就事论事之后,大家仍是很好的朋友。如此也就形成了外科医生相对“分裂”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对于网友热议的“严师出高徒还是慈师出高徒”两种方式、方法的比较,严盛更认同“严师出高徒”的观点。他认为好的团队,要有铁一样的纪律——就像一支军队、一支野战军、一支特种兵,要有非常好的战斗力,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而医生团队亦是如此,一个团队要由不同专业医生成员组成,成员能力一定要非常强大,这都需要经历非常严格的训练。在整个节目过程中,严盛最大的感受是:大众能够近距离、毫无保留地从各个角度、各个维度看到医学和医学生的生活,了解医学。他谈到,医学是人类与自然界斗争和妥协的一个“产物”,面对自然界,我们必须心怀敬畏。沉着冷静展现完美急诊科医生形象不少网友认识浙大二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卢骁,可能是他支援武汉抗疫见诸报端。他在节目中所表现出的沉着、冷静以及专业,几乎完美展现了一个急诊医生在观众、患者心中的形象。卢骁谈到,急诊科每天面对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而且随时有突发情况。因此,一名急诊医生应该具备高标准的职业素养:第一,胆大心细。敢于判断、敢于立即采取措施,同时把握好指征,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第二,规范操作。保持沉着冷静,因为每时每刻都会碰到意外发生,包括病情突变等。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就处理不了突发情况。“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卢骁说,必须能够辨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医学生有话说《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给医学生带来的不仅是offer,还有难忘的实习经历。他们逐渐懂得了成为一名合格医生应该做好的准备,适应了医院的规章制度,发展了团结协作关系,努力向着成为一名好医生的目标靠近。这种体验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来说无疑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财富。任何事都不可能完美“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不可能完美无瑕,总会有好的坏的,以平常心去看待就行。介入治疗虽有辐射,但错开备孕期做好防护,问题不大,大家需要辩证地看待问题、认识问题。在医生领域里,患者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也是如此。”——刘畅
2022年1月13日
其他

10位院士领衔、多位肝癌大咖参与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21版)》重磅发布

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学浩院士提到,以《规范》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肝癌规范行动,为广大专家学者打造了交流学习平台,通过宣讲推进了落实行动,提升了规范治疗水平,让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董家鸿
2022年1月13日
其他

新年特辑①|董家鸿院士:志强精神影响我一生

精神残疾女孩被利用做低俗直播,不管不行!2021医疗领域交出可圈可点的“民生账本”《医师报》投稿公共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2022年1月4日
其他

2022新年献词|疫情滴水折射医改成效

裘佳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荣誉报名火热进行中......2022年《医师报》征订开始啦!!!百万医师都在看......更多内容请点击:热评
2021年12月31日
其他

热评 | 精神残疾女孩被利用做低俗直播,不管不行!

作者:北京回龙观医院陈妍近日,23岁的湖南精神残疾(二级)女孩小辉两年前流落长沙街头,因其外形特别,被各路主播争相围观并带走直播。小辉曾经被剃光头、被取笑,甚至被不同的男主播亲吻。12月9日,本就患有糖尿病的小辉在主播安排下连喝5瓶酸奶,最终被送进ICU,就连被送医的过程也被直播了出去。小辉住院期间的照片(图片来源:澎湃新闻)小辉的残疾证
2021年12月24日
其他

2021医疗领域交出可圈可点的“民生账本”

三批集采次次瞄准“用药痛点”,400余个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约50%;医保谈判再纳新药好药,首次为高值罕见病救命药“亮绿灯”;集采高值医用耗材再度“发力”,人工关节平均降价82%;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面启动,异地就医服务再升级……
2021年12月23日
其他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荣誉报名倒计时开启!

医者初心矢志不渝”为目标,致敬新时代,致敬守护国人安康的医者,讲好百年医学故事,探讨新时代医院高质量管理经验,信息时代的医疗发展,全民健康的科普推广等,让我们一起展望医疗领域的未来。
2021年12月20日
其他

第六期投票来啦——选出你心中的感动瞬间!重症的100个瞬间图文故事征集活动投票启动

重症的100个瞬间图文故事征集活动在京启动难忘瞬间,快来参与|让时间停止,把生命留住——重症的100个瞬间图文故事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排版/编辑:贾薇薇审核:许奉彦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
2021年12月17日
其他

直播预告 | 中西医联手 剑指高热,说说高热治疗那些事

高热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症范畴,体温在39.1~40℃被称为高热、>40℃超高热。发热过久或高热持续不退,对机体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谢发生紊乱而致酮血症,发生自身蛋白质的破坏而致消瘦,脑皮质兴奋、抑制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肠功能紊乱等,出现一系列严重症状,加重病情,影响机体恢复。如果将高热比做一个强大的敌人,那么中医和西医就是武林高手。两大武林高手分别与高热对战,双方各有胜负,为了最大限度的取胜,两者联手自然是上上之选。12月17日,在“守正创新
2021年12月16日
其他

重点关注 | “智商税”?头型不美 “矫正头型神器”戴还是不戴......

“医生,我的孩子头型不正常,求你帮忙矫正!”这是孩子家属一个月以来的第5次求助了,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沈志鹏的回答都是No。“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少父母对孩子的外表越来越关注,因‘过度追求完美’前来问诊。”沈志鹏表示,但和上述病例一样,很多家长认为所谓的“头型不正常”其实是人字缝不对称,通俗来说就是后脑勺摸起来有凹陷、不平滑,家长大可不必因此而陷入焦虑。“人字缝交界点有凹陷是完全正常的现象,该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脑部的发育得到改善。”事实上,带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还算得上是“理性派”,更多家长则把目光投向了“万能的网络”。近日,“矫正头盔”在各大家长圈迅速火了起来。据了解,这款“矫正头盔”重量约200克,需根据孩子的头型进行石膏取模,头盔配好后,需每天佩戴23小时……除“头盔”外,还有一个矫正“神器”较为流行——具有塑形功能的枕头,号称可给头部弧面支撑,避免头骨局部受压。这些方式是不是“智商税”?哪种头型才能被称为畸形,需要矫正?沈志鹏明确表示,并非每个头型不好看的孩子都需使用“矫正头盔”,也并非每个头型畸形的孩子都能佩戴“头盔”。“戴或者不戴”都需正规医疗机构的专家严格把握适应证才能给出建议,家长则应听从专业意见,不可自行购买所谓的“矫正神器”使用。1头型异常的表现沈志鹏介绍,临床中头型异常的原因有2种:病理性和生理性。病理性头颅畸形最常见的是颅缝早闭,又称为狭颅症,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2500~1/1700;生理性头颅畸形是指婴儿头骨后位或侧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扁平畸形,如斜头畸形、扁头畸形和舟状头畸形,大多是由于不良睡眠习惯所导致,可改善。“人的头颅是不完全对称的,但如经检查发现是病理性致畸,应听从医生建议采取手术治疗。”“睡出来的头颅畸形能通过调整睡姿来改善,但这不代表家长可以放任不管。”沈志鹏表示,长期不良睡姿导致的头颅畸形,严重会导致脑部发育异常。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前不久沈志鹏接诊了一个6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头型肉眼可见呈平行四边形状——右侧扁平,左侧突出,已影响到额面。孩子父亲表示,由于早产,孩子在新生儿科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留院观察,出院后发现头型不对劲,便前来医院求助。2
2021年12月9日
其他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荣誉报名火热进行中......

医者初心矢志不渝”为目标,致敬新时代,致敬守护国人安康的医者,讲好百年医学故事,探讨新时代医院高质量管理经验、信息时代的医疗发展、全民健康的科普推广等,让我们一起展望医疗领域的未来。
2021年12月8日
其他

张新超:急诊医学又一需重点关注的领域:老年急危重症

位居世界首位。随着衰老,器官功能老化,代偿功能低下,急诊危重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年龄增加呈正相关。急诊是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的首诊科室和聚集地,国内多家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报告,
2021年12月4日
其他

“4+4”有望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且听王辰院士讲一讲它的三大妙处!

“这些正在进行模拟气管插管的学生,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试点班的新生,这个班共有30名学生,他们的本科教育分别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双一流’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等国际排名前50的学校,但是他们的本科专业并非医科,而是来自生命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经济学、心理学等12个专业……”近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北京协和医学院“4+4”教育模式创新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实践。而早在2010年《弗莱克斯纳报告》发表百年之际,《医师报》便以“医学教育:知难,行不易——弗莱克斯纳报告百年纪念”为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对其深远影响与给我国医学教育模式带来的启示进行了深入探讨。11年弹指一挥间,我国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从未停歇,也结出了累累硕果。伴随“协和”百年华诞,《弗莱克斯纳报告》中文译本于近日正式出版,将这个话题又带入我们的视野。开展大医学教育早在1866年美国医药传教会在我国开设博济医科学校以来,“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一直沿袭至今,“老师教、学生记、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依然主导着我国医学高等院校教学的“半壁江山”。“教育是在为明天、后天培养人才,必须往远处看。要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创造性。要让最好的学生选择学医,将来让最好的医学生成为最好的医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名誉院长巴德年介绍,我国绝大部分医学教育先驱均主张办大医学、办大医学教育。“所谓大医学教育,就是培养既懂公共卫生知识,又有扎实临床基础知识,在工作中懂预防、会看病、能和患者良好沟通交流的好医生。”“正确理解医学的本质和医学的目的,对医学教育至关重要。科学求‘真’,人文讲‘善’,艺术要‘美’。而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一,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故此,医学主张和弘扬‘真善美’。”巴德年院士说。他认为,应对所有的医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训练机会,同时还要有一定程度的艺术熏陶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即“人文心、科学脑、世界观、勤劳手”。《弗莱克斯纳报告》111年“4+4”与我国“八年制”有机融合“4+4”医学教育模式要从百年前的《弗莱克斯纳报告》谈起。今年是该报告发表111周年,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孙集宽翻译出版了该报告的中文版。1910年,在美国教育委员会、卡内基基金会等机构的慷慨捐助支持下,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2021年12月4日
其他

2022年《医师报》征订开始啦!!!百万医师都在看......

医师报《医师报》是为国内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医生搭建的专业医学媒体平台,肩负着促进卫生行业、医学领域内政策法规、学术动态、新技术、新产品的传播与交流的重任。作为行业专业媒体,我们始终以“服务专家、专科、学/协会”为办报宗旨;我们以“新闻学术化、学术策划化”为报道思路;我们以医师报为主体,形成微信、网站、视频/直播、APP、医师报头条号五位一体融媒体传播中心,打造新闻学术交流的高端、专业平台。形成影响百万以上专科医师的立体矩阵传播形态。主要内容刊号:CN-0016全年48期(周报)
2021年11月24日
其他

什么样的医院才是好医院? 梁万年:我心目中适应未来发展的好医院要满足五点要求

第七届医学家峰会(2022)来啦!更多内容请点击:宁光院士:这次医学变革的领导者是谁?有哪些集聚和聚合会诱发医学的质变?|中山一院建院111周年️②追踪
2021年11月19日
其他

提升间质性肺疾病诊疗水平 促进多学科讨论势在必行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以肺实质弥漫性炎症和/或纤维化为特点的、约200种异质性肺部疾病的总称。由于涉及的病种多、疾病特征复杂,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这类患者时常常面临巨大挑战。ILD患者也可能会因为确诊时间长、启动治疗晚等原因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肺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乃至预期寿命降低。在国内外多个ILD疾病的诊疗指南或专家共识中,比如《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8)》、《中国肺结节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0)》、《过敏性肺炎的诊断和评估:CHEST杂志指南和专家小组报告(2021)》等,均推荐组织多学科讨论(MDD)提高ILD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管理水平和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作用。在ILD临床诊疗中,多学科讨论对于提高诊断准确度、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专科的诊疗水平发展不均衡,MDD有助于发挥多学科优势力量,充分调动医疗资源,已成为对抗病魔的有力武器。日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多位专家围绕MDD管理ILD患者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包括ILD多学科诊疗经验与发展策略,以及如何推广ILD多学科交流与协作献计献策。MDD是应对ILD诊疗挑战的重要策略ILD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疑难杂症,面对这一严峻的临床挑战,MDD已成为应对这一临床难题的重要策略。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徐作军教授指出,ILD的诊疗全程和患者的长期管理均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知识,开展MDD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进而加强患者管理,延缓疾病进展。研究发现,经MDD后,临床医师、放射科医师和病理科医师的意见一致性大幅增加,诊断可信度升高,并且高达20%的患者其组织学诊断发生改变。在对ILD患者的调研中,认为在参加ILD会诊时,多学科管理“相当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患者占比高达86%。可见,不论是从临床诊疗还是从患者需求的角度,MDD都是ILD患者全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实际上,MDD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维度。据悉,我国目前主要开展的是医院内部的MDD,跨医院的MDD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现阶段开展的相对较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蒋捍东教授指出,接下来,可以先从市级层面入手,集合多家医院具有ILD诊疗经验的多学科专家,一方面讨论疑难病例,另一方面对具备ILD多学科诊疗能力的医院进行培训,对于尚不具备ILD多学科诊疗能力的医院给予时间培育发展,逐步形成全市的跨医院ILD多学科诊疗协作网络。近年来,MDD已成为诊疗疾病的大势所趋,特别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方面,目前已有许多城市的医院建立了MDD机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叶俏教授表示,“根据临床需要,涉及多学科的临床医师,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职业病科、感染科、消化内科、血液科、皮肤科等,与影像科医师、病理科医师合作,有助于提高弥漫性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辨别病因、评估病情,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医疗获益。”多学科ILD亚专业人才短缺制约MDD发展在ILD诊疗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风湿免疫科的专家交流较多。但在医学影像学和病理学方面,研究ILD比较深入的医生相对较少,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MDD的发展。天津市北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魏路清教授提出,可以通过继续教育、专家巡讲宣教、网络课程等形式,对青年医师进行ILD规范化诊疗培训。“若要真正将MDD发展成熟,就不能只在原地‘打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碧教授介绍,地市级医院在开展MDD的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主要是对ILD比较熟悉的医学影像学专家较少,甚至连熟悉ILD的呼吸专科医师都很少。缺乏高水平的多学科ILD专家进行指导也导致了MDD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需要定期由多学科专家组织开展MDD活动,逐步培养ILD多学科诊疗人才队伍。对于基层从事ILD相关的病理专家较缺乏,严重阻碍MDD开展的状况,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彭红教授提出“能否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远程邀请ILD病理专家会诊,以协助其他中心开展ILD多学科诊疗?”远程会诊技术或可提供帮助远程会诊技术为临床开展MDD提供了解决方案。在远程会诊中,跨地区的多学科专家可以在线开展MDD会诊讨论,及时为基层地区提供诊疗指导。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慧教授对此颇有同感,“远程会诊可以解决病理会诊的问题。”一方面,患者可以通过会诊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另一方面,参与会诊讨论对病理科医生也是学习和提升的过程,有助于推动学科的传承与发展。开展多学科远程会诊需要技术与政策支持。对此,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蔡后荣教授发出提议,“希望上下级医院能够打通沟通渠道,建立跨地区的协作网络,充分调动ILD诊疗资源,促进ILD多学科交流协作。”同时,徐作军教授还提出了创建分别针对ILD患者的患教网站和针对医生的医生教育网站的建议。在网站平台上,患者可以学习疾病防治知识,临床医生也可以学习规范化诊疗方法。虽然建立网站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投入较大,但将在传播ILD防治知识,推广MDD诊疗方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为提高IL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唤起大众对这些患者的关爱,未来还可以将ILD宣传推广工作纳入各省MDD专家团队的常规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在一些疾病关爱日,如2月28日国际罕见病日、9月全球“肺纤维化关爱月”等。参会专家一致表示,在一些健康日等疾病科普宣传方面,希望ILD的宣传推广也能像慢阻肺等常见病一样,开展得轰轰烈烈,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患者了解ILD防治方法,让更多的临床医生加入ILD多学科诊疗行动中,为提升我国ILD规范化诊疗水平积蓄力量。通过专家们的讨论,我们了解到多学科讨论对提高医生诊治ILD的水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方法。但目前国内缺乏熟悉ILD疾病的医生,特别是影像科和病理科医生,是制约MDD发展的瓶颈。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专家们计划通过不断组织专家巡讲、跨院MDD、远程会诊等方法,努力培养ILD亚专业人才,提高MDD在ILD诊治中的地位。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患者和大众对ILD疾病的认知。总之,通过多学科讨论诊治ILD患者在中国的发展让人充满期待。排版:李慧编辑:蔡增蕊审核:蔡增蕊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
2021年11月18日
其他

追踪 | 那个医院垫付了10万元抢救的18岁轻生女孩,现在怎么样了?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2021年11月13日
其他

宁光院士:这次医学变革的领导者是谁?有哪些集聚和聚合会诱发医学的质变?|中山一院建院111周年️②

宁光非常荣幸能代表我们医务界在2021年11月11日的11点11分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1年院庆表示衷心祝贺!12个1(要),多吉祥的祝福!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
2021年11月12日
其他

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第七届医学家峰会邀您来,前六届盛况都在这里啦~

010-58302970联系邮箱:yxjfenghui@163.com扫一扫观看专题网站扫一扫下载医师报App报名第七届医学家峰会扫一扫观看往年盛况排版:昕亚编辑:昕亚审核:许奉彦来投票|“朗视界
2021年11月9日
其他

社论 | 伦理素养应成为医务人员必备修养

沐光明”2021最美眼科医生来啦,选出你心中最美的TA!长按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本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监督电话:(010)-58302970。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
2021年11月5日
其他

刘又宁:新冠病毒真的会主动离开吗?

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与新潟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发表了最新研究发现,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基因组中,一种名为“nsp14”的酶发生了变异,导致病毒无法及时完成修复,从而导致病毒“自我灭绝”。这种“自我灭绝”被认为是近期日本病例数骤减的原因之一,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新冠病毒真的会主动离开吗?刘又宁
2021年11月4日
其他

2021长城会开幕 | 行稳致远、求精创新 心血管领域需拥抱创新时代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及微信朋友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电话:010-58302828-6808目前113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2021年10月30日
其他

来投票|“朗视界 沐光明”2021最美眼科医生来啦,选出你心中最美的TA!

身着洁白衣裙,躬身无影灯下;药物手术并举,守护心灵之窗。他们是引领行业的精英,勤勤恳恳,践行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他们是扎根基层的楷模,仁心仁术,守护着千百万扇心灵之窗。他们是“朗视界
2021年10月30日
其他

重磅 | 王拥军领衔研究再次登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CHANCE-2研究指导卒中二级预防新策略

10月2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线发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团队开展的CHANCE-2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对于轻型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且携带CYP2C19失活等位基因的患者,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预防卒中复发的疗效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前者比后者90
2021年10月29日
其他

63万余人次在线!融多学科智慧,中国中医心身医学2021年学术年会开幕式·院士国医论坛来啦

2021年10月23日上午,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中医心身医学2021学术年会开幕式·院士国医论坛在上海市久事衡山大酒店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将围绕“融多学科智慧,助力心身健康”的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心身医学的原创理论和新进展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大会开幕式由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院原书记、原院长徐建教授主持,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钟力炜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世中联心身医学专委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郭蓉娟教授,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胡鸿毅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分别致辞。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钟力炜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竞争趋于激烈,人民精神压力倍增,发展心身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治疗也从过去的单纯治疗理念转为全面管理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为促进心身疾病的良好干预和防治,本次心身医学年会将多学科融合,为全国心身医学学术同道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知识平台。我们相信,这次学术研讨会通过分享和交流各位专家多年的学术前沿成果,必将积极推动我们在心身事业方面的前进步伐,必将为全市各个基层医疗单位发展心身疾病专科提供相应的借鉴,从而为其推动整个行业的科技发展和地方的健康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世中联心身医学专委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郭蓉娟教授在线上发言中介绍,世中联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研究和促进心身医学在中国及世界的发展及实践为目标,以提供心身疾病研究与实践的思路和技术为宗旨,搭建服务于医疗、教学、科研的国际交流的全球平台。本次大会特别设立了18个专题论坛,内容涉及精神心理科、神经科、消化科、心血管科、肿瘤科、儿科、妇产科、老年科等各科常见的心身问题、心身障碍、心身疾病,从理论创新、医学人文、健康教育、亚健康防治、疾病诊疗、互联网助力、产业转化等全链条多维度进行系统研讨,邀请到国内外150余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及多学科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心身医学诊疗经验、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热难点及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讨论、交流和碰撞,以期促进我国心身医学事业的普及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人全生命周期的心身健康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胡鸿毅教授提出,在抗疫过程中,新发传染病和心身疾病之间的相互关联,带给了我们很多新思考,也让我们看到了心身医学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医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心身和谐的重要性,如今我们如何围绕新的疾病、新的挑战、新的临床问题来拓宽精神医学研究的路径,尤其是中医研究的学术范式,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胡鸿毅教授表示,希望在这样一个世界性共通的平台上,我们可以唱好中医的戏,把我们中医老祖宗的智慧转化为全世界可以掌握的方法和技术,尤其在理念方面,为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我们中医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接下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指出,形神兼养、形立神生是中医临床的重要优势。当今我们进入了大科学的新时代,要迎接数字化新纪元,应该在继承中医优势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我们要从历史范畴上,充分挖掘历代名医医案和中医师日常诊疗的真实记录,这是一笔大数据,但却是混沌的、非线性的。互联网+、5G+诊疗模式的发展,对于我们搜集整理数据库,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数据学的发展,有利于我们处理非线性资料以完善中医学理论,使具有科学、人文双重属性的中医学得到更充分地发展。正如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中所讲,我们中国进入了科技工程的突破期。突破期对于中医学来说,重要的就是共识疗效的评价,寻求非线性数据的发掘,有望更好地服务民生、嘉惠医林,促进中医学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大会开幕式最后,“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疾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心理疾病的医疗照护、临床认知、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短板,所以我们世中联心身医学专委会的重要任务,就是补足短板,特别是发挥中医药、西医药两者之长,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中医药在心身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在武汉抗击疫情过程中,张伯礼院士发现很多新冠感染者康复之后产生自卑情绪,基于此他强调,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地从心身医学角度给予患者关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善于传承和发展传统中医学,同时与现代医学的诊疗标准相结合,就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至此,中国中医心身医学2021学术年会开幕式圆满结束。开幕式结束后,在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院原书记、原院长徐建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建光教授开展了题为“中医心身医学-来自时代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的学术汇报。徐建光教授指出,心身医学是促进和保障人类健康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医学整合学科之一,目前心身疾病的患病率逐步增加、疾病谱和医学模式发生转变,但是临床医生对心身障碍的认识和临床诊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现有的心身医学服务资源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广泛开展心身医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建立多学科心身诊疗模式,从而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心身医学的认识水平。最后徐教授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继承和发扬多学科整合、临床转化的特色,充分展示相关学科的临床科研成果,为中医在心身医学领域开辟广阔的舞台。随后在徐建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教授讲述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为国之重策,并且以化学生物学、干细胞研究、慢性病及在抗击疫情中的应用等为例,说明中医药学在当代的作用和价值,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智慧,也为心身医学带来启迪与动力。在开发利用中医药过程中,要遵循中医药特点及研究规律,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注重心身并调的整体观及中医药的原创思维,把握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方向,加强跨界交叉合作,以开放的视野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把中医药创新研究提到国家科技战略的高度,从而推动我国科技的原始创新。接下来主持交给深圳市中医院原党委书记、原院长李顺民教授,在李顺民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教授以“国内外脑科学计划进展及形式”为题,作了精彩绝伦的报告。陆林院士系统介绍了国际脑计划研究,从整体布局,组织实施、总体技术路线、脑认知原理解析、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技术等全面介绍了中国脑计划,详细阐述了脑疾病领域已取得的成果以及脑疾病研究可能的突破方向,对脑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第四位带来学术汇报的专家是来自清华大学的李梢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杨秋莉教授的主持下,李梢教授就“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医药研究探索”进行了精彩的演讲。网络药理学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药结合的一个新兴学科,也是符合中医药整体特色的一个具有原创性的新学科。李梢教授首次提出“网络靶标”理论与方法,主要介绍中医药网络药理学相关的“网络靶标”理论、赋能中医药研发的网络药理学智能与定量分析UNIQ系统,及其在胃癌“治未病”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体现了网络药理学在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在本次大会秘书长赵鹏博士的主持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世中联心身医学专委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郭蓉娟教授带来了题为“中医心身医学发展的源流及展望”的精彩汇报。郭蓉娟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意象思维模式的深刻内涵,系统阐释了七情致病理论体系,创新性提出虚气留滞病机演变规律,认为治疗七情致病患者要心身并调,应从“虚、郁、滞”入手,注重培元、开郁、通滞。郭蓉娟教授指出,中医与西医心身医学具有鲜明的互补特性,相互启发融合,有望创立中国特色的心身医学,为世界心身医学贡献中国智慧,引起会众的广泛关注。在22-24日期间,大会邀请到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跨界交流,将多方优质资源形成合力,继续对中医心身医学在各个领域的传统理论、现代新医学模式、临床相关疾病及其现代化研究所关注的问题进行学术汇报和讨论,大会共开设院士国医论坛、心身健康与产业论坛、医学与人文论坛、心身医学标准规范论坛、失眠与焦虑抑郁共病论坛、抑郁症肝郁脾虚论坛、心理危机干预论坛、双心论坛、消化心身论坛、混合焦虑抑郁障碍论坛、妇产科心身论坛、肿瘤心身论坛、青少年心身论坛、心身亚健康论坛、睡眠心身论坛、心身健康互联网论坛、老年抑郁与认知障碍论坛、躯体化障碍论坛等18个专题论坛,分享中西医心身医学诊疗经验及最新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中西医心身医学领域新概念、新动态,努力办成专业水平最高、涉及面最广、实践指导性最强的学术盛会,力争最大程度推动我国心身医学事业的发展。本次大会通过医师报直播间、新浪新闻客户端、BTV科教-北京时间、好医靠、微博健康直播间、海上名医平台、快手等多家媒体线上同步直播。在“开幕式·国医院士论坛”的直播期间,通过医师报直播间观看的在线人数高达32万余人次,新浪直播间在线人数高达20万余人次,BTV科教直播间在线人数高达4.6万余人次,好医靠直播间在线人数高达2.8万余人次,微博健康直播间在线人数高达2.2万余人次,海上名医直播间在线人数高达1.7万余人次,共计传播63万余人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心身医学事业的广泛关注。排版:昕亚编辑:昕亚审核:张艳萍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
202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