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钱志龙

其他

哪些东西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

很多人愿意花几百、上千元去饭店吃一顿,以满足味蕾短暂的欢愉,却不愿意花一两百元在个人成长上。很多家长愿意花几千、上万元给孩子报辅导班,甚至花费几百、上千万买学区房,却不愿意花很少的钱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教育之道的人。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当一位校长面对教育无法「自圆其说」

钱志龙推荐语:播客是最近很受年轻人追捧的媒介,我也很早就听说了小宇宙这个年轻人扎堆儿的内容平台。前段时间受到主播徐涛的邀请来「声东击西」一起完成一档播客。第一次尝试这种输出模式,整个过程非常流畅和放松,主要聊到了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在应试教育和标准化考核体系之外,我们是否能为自己规划一个持续成长、持续自我教育的框架这些话题。老读者们肯定比较熟悉这些话题了,但这次聊起来又碰撞出了很多新的思考。对了,听说评论区炸锅了,欢迎去小宇宙听听这期播客,一起凑个热闹。编者按:当下社会的选择日益多元,教育却似乎仍被困在单一的评价体系中。什么是好的教育?除了标准化的考核体系,教育成果是否还能通过其他标准评价?本期嘉宾钱志龙曾在中美两国担任校长,对教育议题有长期的思考和探索。在与他的对谈中,我们尝试发现教育的本质,找到可持续的自我教育和成长之路。▲更丰富的对话语境,可收听相关音频01一位校长的自我教育之路声东击西:你一直从事教育行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教育感兴趣的?钱志龙:从中学就开始了。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母能够给我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很有限,但我很幸运地遇到了很多好老师。高中时,我的家人觉得读书没什么用,不如去上职校或学一门手艺,要不是我的老师给我精神支持,我是不可能读北大的。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够成为像他们那样的老师,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温暖而坚定的支持。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开始接触教育学,但反而也是这段时间对教育感到很失望。北大算是国内学术氛围比较自由的学校,但以现在的眼光看,很大程度还是在沿用高中的学习方式,听大课,被绩点严重绑架,最后学了一堆跟真实世界没有太大关系的知识。这也促使我思考,大学只是一个机会,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声东击西:确实,大学进化的速度,没有跟上这个时代变化的速度。钱志龙:后来我去美国留学,上讨论课时,发现一节两小时的课,老师只讲十分钟左右,大部分时间是带领学生讨论。老师最常问的问题是「你怎么想」,那时候我非常诧异,不明白老师在课上怎么会问一个学生怎么想。我天天盼着老师讲课和考试,就可以发挥学霸记笔记和做题的优势。但他们不是这样做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时刻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思考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真正理解教育之后,我开始应用到实践中。我先是在美国一所私立大学当教授,后来又做了硅谷一所私立国际学校的校长。这两份工作都算破格录用。声东击西:那你是如何通过自我教育,让自己胜任校长这一职位的?钱志龙:有时候我吹牛说自己的教龄有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钱志龙:带着妈妈「出走」日本

从鬼门关回来后,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眼睛还能看得见,腿脚还算方便的时候去看看世界。趁我还没开始暑假的奔波,快速搞定签证,带妈妈来了飞行时间最短的日本。竟在机场偶遇到老友向荣基金会秘书长丁广泉。匆忙出门没做攻略,自以为一个去过40几个国家的人,加上那么多现代工具,有什么搞不定?低估了三年疫情对大脑的影响,酒店订到荒郊,成田机场的各种公交线路又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几点能到,辛苦妈妈了。老人都喜欢皇宫之类的东东,此次旅程注定和我平时的出走风格迥异。第一晚的酒店就订在皇居边,但忽略了预约这件重要的事,只能隔着护城河想象天皇的起居了。如此庄严的地方,桥栏杆不是汉白玉而是竹子搭的。好在旁边的千鸟步道和北丸公园都是浓荫如画的风景区,最适合老人懒散信步。老中青三代跑步者络绎不绝,恐怕就是日本人压力山大却仍然长寿的秘诀。最让人动容是一位眼歪嘴斜的长者,在热汗中挑战中风后的自己。路过科技馆想进去看看,但已经被中学生们占领。12点整,以每日新闻为代表的办公楼里的职员如工蚁般鱼贯而出,都急着把烟点上。职位高低并不一定能从穿着上推测,西装革履的既有可能是高管,也可能是实习生。午餐高峰,面馆人满为患,轻奢鳗鱼店倒是正适合没有牙的妈妈。小小一家店薄薄一张纸的菜单,只专心做五样东西。反正看不懂,索性都点了让妈妈尝尝。炸鱼骨太脆了,只能留给我补钙了,猜猜其他几个是啥吧。皇居虽然进不去,东御苑是免费参观的。妈妈脚崴了一小下,不然我们是可以逛完整个御花园的有一个坐轮椅的男士在很用力上坡,所有路过的人都会礼貌的问他要不要帮助,他也不厌其烦的告诉每个人他自己可以。江户天守台曾如此庄严巍峨,座基的石头垒成带弧度的梯型台。石缝里面长出青草,不知道有一天那些小小的根系会不会让整个城墙土崩瓦解。守城的士兵都殁了,乌鸦成了园子的主人,此起彼伏的叫声好像小孩在哭。下午气温升高,还好出了东御苑的北门就是国立近代美术馆,串联了关东地震前后的日本艺术发展脉络,妈妈像个孩子一样一路追问这些作品都是什么意思,还想上手去摸一摸雕塑,吓死。我觉得最有趣的是这一个。虽然早就在巴塞罗那看过实物,但既然赶上了高迪艺术展还是要致敬一下这位了不起的建筑师和这座全世界最伟大最有趣最斑斓的教堂。展厅被大部分的日本游客占满。虽然不是天主教徒,但每个人眼里都泛着敬畏的光。费尽周折终于把错订的酒店改到了东京最光怪陆离的新宿歌舞伎区,满街的霓虹招牌如鼎盛时的香港。日本的男孩子真是个性张扬,什么都敢穿,扑着比女孩子还厚的粉。谁能给我解释一下到底是什么催生了牛郎文化。和我缘分颇深的北大阿语系的亲师弟汪骥已经在东京扎下了根,日本人都以为他是日本人。他精心选好了可以集中领略大部分日本美食的日料餐厅,还能用上海话陪我妈聊天。给我妈买完伤筋膏药后带我去体验迷你酒吧。老太太自从入圈后,对臭美素材的需求远超想象,可以装下两个她的酒店大睡袍也要拍照留影。酒店早餐品种丰富且好看。我回国后已经把又依赖又染牙的咖啡戒了,但好像妈妈自从喝了第一口非速溶之后就已经爱上了。东京的地铁系统应该也有上百年历史了吧,如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深邃纵横且让人不可捉摸,没有点耐心很难驾驭。新宿地铁站和昨晚通宵疯狂的年轻人一样,揉着惺忪的睡眼不愿醒来,10点钟所有店铺才一起打开门帘。文而已刚面基的轻舟学员建筑师凯热荐了代代木公园,说是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园林设计。路过儿童公园,提供让孩子体验骑矮脚马的服务。我就随口一问,老妈想都没想就说要骑,还好有1-3岁的年龄限制,想想真后怕。选错了路径竟来到了隔壁的明治神宫,里面奉着明治天皇和他母亲,神社也有抽签的。人们在只可远观的大殿前恭敬的写下对亲人的祝福。日本合掌礼和我们最大的不同是要击两次掌,且发出声响。下图的装置是干嘛的?神社餐厅里没有妈妈想象的素斋,本来神社和寺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更何况整个日本其实都不太素。荞麦面好像必须得冷吃,不然不丝滑。最有特色的是日本薯条不蘸番茄酱,我好奇选了一个Soy
2023年6月24日
其他

「轻舟计划」第五期招募

做过几百场演讲的钱老师配上学徒框框制作的精美PPT,每一次视频课都是一次视听盛宴。除了精彩的段子和故事,还有快捷好用的自我探索小工具,让你在又哭又笑中,惊鸿一瞥许久未观照过的自己。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机器人上线,高考作文下线?AI掀起革命性写作风暴

​作者|老五轻舟计划及风帆行动学员AI调教小能手资深洗碗爱好者高考如火如荼,如~火~如荼~昨天作文题一爆出来,又开启了一年一度的酸秀才大赛,各方语文老师写作文、评题目、猜“背后的深意”,写得不亦乐乎,不~亦~乐乎。也有一些爱吃螃蟹的用chatGPT生成了一些作文,AI加高考作文算是凑成了double热点,双押小天王啊你们。但是仔细看看,chatGPT写的那些个作文啊,完全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程度,完全是“这篇作文写得可太作文了”的程度,完全是“这个AI,真像个AI”的程度。(╯‵□′)╯︵┻━┻掀桌!这是chatGPT糊弄还是你糊弄啊!我自诩为UNSCHOOL的ai调教小能手,遇到这事不能忍,放出了自家教育多年的chatGPT——小小五,来试试能不能在高考作文中刷个0分出来——
2023年6月8日
其他

肖知兴对谈三川玲:为何要把孩子四分之一的生命放进考试机器碾压?

钱志龙推荐语:肖老师和三川老师都是我的好友,也都是各自领域研究深入、实践大胆的教育先行者。看他们的一场对话,就像看一场顶级音乐会,一定要聚气凝神的听,因为实在是金句频出。跟音乐会不同的是,你看完不一定能得到某种释然,更可能被一些强有力的追问打动,开启持续的探索和思考。著名教育心理学书籍《园丁与木匠》提出了两种教育者的理想型:“木匠”与“园丁”。“木匠”信奉“教养”,按自己的心目中的目标塑造孩子;“园丁”守护孩子的“秘密花园”,尽量打造一个环境,让孩子自由成长。但孩子四分之一的生命都被扔进了应试教育系统碾压,在这种令人窒息的高压的环境中,守护好孩子内心的秘密花园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为人父母,你愿做木匠,还是园丁?肖知兴: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著名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三川玲老师来到致极学院。三川玲老师十年前创办的公众号「童书妈妈三川玲」,在中国的教育界真是威名赫赫。你讲讲是怎样的机缘开始做它,又如何能迅速收获百万粉丝?致极下午茶邀请到了童书妈妈三川玲,与学院创办人肖知兴对谈三川玲:我做公众号是无心插柳。当时我在教育类的出版社工作,有了自己孩子后,我就想做绘本,上班做童书,回家讲童书。但童书的消费者是分裂的,读童书的是小娃娃,买童书的却是妈妈,从营销的角度说,要主打哪个群体书才能买起来?当时我就把排行榜上关于妈妈最爱看的教育类的书的前
2023年5月27日
其他

轻舟计划5.0|在鸡血和躺平之间,寻一份无悔的自在

在6周的课程中深度陪伴,建立有安全感和愉悦感的关系。带领小组开展5次线上「小组对话」。探讨、消化学习内容,互相鼓励敦促完成开箱任务。响应目前还不能预测的不确定性。
2023年5月24日
其他

教育人都来的戈壁挑战赛

钱志龙推荐语:当徐立导演第一次邀请我参加「戈壁百公里徒步」时,我毫不犹豫的把头甩成一个拨浪鼓似的谢绝了。几年前那次完整的体验给了我可以吹一辈子牛的资本,够了,走两次太没必要。不光是肉体的疲惫和痛苦,还有那种不能求助又不敢放弃的精神折磨让我记忆犹新。我当下就放过狠话:给我多少钱(其实之前也没人给过我钱),我都不会再走一次了!(具体是怎样的苦不堪言,请见我罄竹难书的文字记录:4天,100公里,在柴达木发生了什么?)但是前几天在致极学院,徐立导演强忍着已经折磨了他一周的剧烈咳嗽,断断续续说出组织「首届教育人戈壁挑战赛」的初衷,他希望明年办一场教育电影节的愿望,并强调“改变中国教育需要一群人的勇气”这番话的时候,我一个常常打动别人的人,被他深深打动了。不光是被他的语言,更是被他的勇气和执着打动了。一个教育圈外的人,自己都没有孩子的艺术工作者,可以为了中国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未来,自己贴钱持续拍摄,欠着人情四处化缘。我一个自称教育者钱志龙的人,如何能做到袖手旁观呢?所以我——5月20日,以爱为主旋律的日子里,一场主题为“生命教育电影《勇气之路》&戈壁行者·首届中国教育人戈壁挑战赛暨未来教育主题论坛”的联合发布会在线上顺利举行,参与人数一万余人。本次活动由言观教育&极乐影业主办,联合主办、协办单位逾二十家,多个视频号同步直播。01项目发布-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曾经生活一地鸡毛的妈妈,陪伴抑郁症女儿多次“出走”

温馨提示各位读者朋友,微信又改版了,这导致如果没有给公众号设置星标,可能就看不到我们精挑细选的封面和推文了,甚至会跟公众号长久失联。将教育者钱志龙公众号设为星标,方法如下:
2023年3月6日
其他

这所非洲贫民窟的芭蕾学校,让我看见了暗夜中的微光

“这些暗夜中的微光,也是我们在看清世界的真相之后,仍然爱它的理由”——这是钱老师在《出走》第三集《穷却不失审美的肯尼亚》中的一段话,让人感受到希望和力量。在肯尼亚这集中的Mike身上,我看见的不仅仅是微光,而是在那苍茫夜空中给人们带来希望的熠熠星光。Mike也许不能照亮整个夜空,但他身上的光芒却在黑夜中为人们指引方向。片尾处一个在经营肥皂生产企业的女孩说,“如果没有遇到Mike,她可能也会跟基贝拉(肯尼亚内罗毕市内最大的贫民窟)无数女孩一样,吸毒卖淫,荒废自己的一生。”
2023年2月19日
其他

《出走》可以有多少种打开姿势?

过年这几天,在UNSCHOOL社群里,我们陆续看到了伙伴们分享的《出走》观影照,有全家端坐在电视机前的、有一个人惬意泡着茶看的、有擦着眼泪窝在被窝里的、还有在约上亲朋好友布置好了瓜子唠着嗑一起看的……于是,我们把大家的照片整理到了一起:在看大家的《出走》打开姿势之前,你可以赶快先扫码领观看权限,领取截止到今天晚上(正月初七)24点。一个人沉浸式看《出走》@许萌萌:在广东深圳,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一个人沉浸式地观看《慵而不懒的意大利》@老五:投影到投影仪上,感觉不费眼神@理想与你同在:我也有一块幕布,开工启用。靠在娃身上看@huhu:靠在女儿身上看钱老师讲意大利,整个视觉上和听觉上都很享受的感觉。可能这才是幼教该有的样子,这里的整个环境都是自洽的,所以没有前面几集的反差和冲击。只有温暖、尊重、松弛。@大梦一场今初醒
2023年1月28日
其他

那些看过《出走》后刷屏的朋友圈……

看过《出走》后,大家还是意犹未尽,想要把当时最真实的感受和收获分享给朋友们,也有伙伴连续多天“刷屏”……这里我们收集了伙伴们的朋友圈,不加雕琢修饰,让我们从每一个人的视角看到,《出走》如何带来那些最简单真诚的触动……01“我想推荐给同频的每一个人”“同频”、“共振”是大家最常提到的词。我们都渴望能和一群智识同频的朋友交流。有时候,同频有缘的或许恰好是平时不经常联络的好友,或者只是因为一句话而产生好奇,他们悄悄地领走了《出走》这份礼物。“如果早一点知道看到”……想要抱抱这位伙伴,同样也抱抱那些同样经历过不安和挣扎的父母们……或许,你们真的也需要一次“run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看完《出走》前三集,我真正相信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LittleKiwi」笔者|张莎莎Shasha新西兰注册幼教老师
2023年1月1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这份新年大礼包,我想送给同为家长的你

笔者老五UNSCHOOL社区成员《出走》共学协作者数学专业的纯理工男01一个13岁男孩家长的自白刚过去的2022年堪称魔幻现实主义大片,成年人在接受无死角毒打的同时,孩子们更加不轻松,我家小子刚上初中,来到新地方新学校,雄心勃勃想要呼朋引伴,迎面就是一盆凉水——别来学校了,回家上课。
2023年1月16日
其他

叮!《出走》前三集限时免费领,一份治愈系新春好礼

关于《出走》的更多资料01点击查看十集预告片02点击阅读发刊词03点击查看尼泊尔站观后谈04点击查看最详答疑帖05点击打开首发文主笔:框框视觉:素素
2023年1月14日
其他

「轻舟计划」第四期招募

「完」推荐阅读不为高考拼命了,还可以去做什么40岁北漂,失业的我却……那些迷茫的年轻人,或许都需要一个GAP编辑:Eden支持教育者钱志龙,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2023年1月9日
其他

为什么《出走》是推荐你嗑着瓜子边看边聊的节目?

1月2号温暖上线的十国访学节目课——UNSCHOOL全新推出的《一个校长的出走》,已经有超过600人热情追更,而且还掀起了热闹的共学讨论!现在,已经更新了两集——《尘埃中也有光的尼泊尔》和《不为创新而创新的美国》。5天里,已经累计组织共学讨论22场,超过480人次参与……大家探讨的内容除了节目本身内容以外,也在不停地生发着各种新的主题:幸福是什么、信仰对人的影响、为什么要做志愿者等等……在《出走》里,钱博士带着精选的10
2023年1月7日
其他

看完《出走》第一集,所有人都认真柔软起来了

笔者老五UNSCHOOL社区成员「风帆计划」、「轻舟计划」学员数学专业的纯理工男期盼了很久,老钱的《出走》——十国访学节目课终于开播了。中午十一点多,我就坐在电脑前等着《尘埃中也有光的尼泊尔》上线,跟我一样迫不及待的人还不少,12点一到,全都在秀截图或者家里的电视投影,还有坐在沙发上目不转睛的娃。01这根本不是我预期会看到的东西看完第一集,内容可以说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这是个介绍各国的创新学校,以及各学校不同教育理念的课程,既然要介绍,那就一定要有一些“客观”事实作为佐证,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伙伴们也是这么想的。我是数学科班出身,理科男,纯的。在我的预设里,我想老钱至少要讲讲:尼泊尔整体的教育情况如何,这个城市的人口是多少,学龄儿童数又占多少,有多少公立学校,老师学生是什么比例,公立学校的教学体系在国际上什么位置,为什么你介绍的这个学校好,是好在教学体系,还是好在评价体系,还是好在老师厉害,升学率是不是比平均水准高,它创新理念是什么,把这些“客观十问”回答了,才算是标标准准,正正规规的把这事说全了。我要是老钱,就肯定会这样来展开叙述。但是直到视频课看完,我才发现我之前预设的“客观十问”老钱一个都没回答。02所有人都认真柔软起来了幸亏我之前一直没有问课程方要小样来看,今天首次揭开面纱,算是把我完全镇住了,让我目瞪口呆,完全出乎意料,就是被一刀戳中心窝那种感觉。看群里大家的反馈我才发现,原来被戳中心窝的不止我一个,据不完全统计,大家反馈看完第一集后的感受,提到最多的词有:感人/感动治愈看哭了/流泪太好看了超乎想象娓娓道来,直抵内心看了好几遍03用心感知:身临其境的“行禅”之旅从我之前的预设来看,老钱这个视频课算是什么都没说。但很矛盾的是,就我个人的感受来看,似乎老钱把所有的事情都刻画到最细节里去了。我终于明白为啥老钱反复说这不是一部纪录片,甚至不是一门“课程”,《出走》根本就无法用纪录片和课程来定义,它是一个故事,一次身临其境的“修行”,一场关于生命与教育的探索之旅。老钱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的感知来描述尼泊尔这个国家,描述其中的三座城市,描述各式各样的人,描述那所奇怪的学校,以及里面的每一个他遇到的孩子;他关心的是,是他给孩子们扮演的大蟒蛇,是孩子手心的温度,还有看他的眼神。看起来老钱是主角,我们都是观众,事实上,我们也透过了老钱的眼睛,看到了尼泊尔的万千世界,我们也跟着老钱一起,踏上了自我修复寻找教育初心的“行禅”之旅。一个看起来几乎没怎么提到教育模式的片子,却无处不在说教育,也让我们不得不回到最初的问题:“教育是什么?好的教育又是什么样的?”04《出走》打开了我对教育的想象这个视频让我获得了一个重大的启发:教育归根结底是人对人的触碰和影响。这口号平平无奇啊,我以前见的太多了,学校墙上也刷着,课本里也印着,我没见谁当真过。但这次算是见到真的了。视频只是一个引子,就像老钱说的,他给我们的只是湿哒哒的一坨,是搭建了一个脚手架,让大家能够踮起脚够一够就能去打开一扇窗,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世界。在参加共学时,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扇窗被打开了。甜狗:除去工具,教育教给我们的应该是如何过完这一生;晓华:对孩子来说,知识多少不重要,陪伴是最重要的,教育相对功利性,大部分做知识的灌输,没有做心灵的沟通;王赛:教育更重要的是提供一种场景,对教材的依赖需要打破;Alex:我们不应该把孩子框在一个固定的教材中去,而是要把孩子们带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中去,行走的过程也是“教材”的一部分;看完《出走》第一集的伙伴这么说一季微笑:好的教育的评价标准是自己定的,适合孩子,能够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兴趣,能够勇敢说不,这是我觉得好的教育。孩子天生就有学习能力。视频里的小沙弥,他们是因为身世的原因,比如孤儿,小偷等,阻断了学习,那么我们的孩子呢。为什么也要激发,难道学习不是本能么?百合:能够让生命自信自主、有力量去追寻人生意义,能够激发出一个人主动积极的状态,就是好的教育。能够看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用践行去启迪影响他人,就是好的教育方式。比如像视频中,钱老师模仿大蟒蛇,让孩子们轮流想和他牵手。在讨论中,我渐渐领悟到,学习应该是我们的本能,反而是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我们常常给孩子和自己框在了某种系统中,而丧失了对学习最原初的热情和好奇。我甚至开始反思我的认知局限,我是不是过于关注数字、理性、教育产业这些东西了?教育的本质是人,就像钱老师在尼泊尔这段短短的教学生涯,他把每一个孩子摆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我所常见的,那些升学率、及格率、分数增长、绩效奖金等等数字。05《出走》是真实的教育现场这些不过是共学讨论中的冰山一角,大家讨论的话题还涉及到自我疗愈、创新教育的难点、亲子关系、宗教与信仰、助人与利己、评价标准……光是听大家的分享都能学到很多,难怪有伙伴乐此不疲,两天参加了四场共学!正如老钱在片子里说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老师本不是来传授知识的,老师是来向他人学习的”。我原以为《出走》只是一部介绍学校的片子,现在才明白,《出走》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现场!正如方庆所说:“这就是UNSCHOOL吧,非一般的狭隘的学校,非一般的狭隘的教育。撑开我们的教育格局。”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教育吗?把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呈现在我们面前,又通过人与人的链接和互相启发,让成长自然而然地发生。万万没想到,钱老师居然给我这千年理科男打开了这么多扇窗,我现在迫不及待想要看第二课了。扫码购买
2023年1月4日
其他

一份打开你教育想像的新年礼物——钱志龙的《出走》节目课

——跟着钱志龙访学十国编辑:山竹支持教育者钱志龙,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2023年1月1日
其他

《出走》的预告片来啦!

发刊词2017年,我以非常戏剧化的方式离开了我无比热爱的校长岗位,和很多“离家出走”的孩子一样,内心充满了委屈、失望、愤怒、怀疑、无助、甚至怨恨的情绪。我谢绝了80多所学校抛来的橄榄枝,决定以一个独立学者的身份访学全国,乃至全球,试图站在学校的围墙外回答一些关于教育最本质的问题,并找回做教育的初心。在三年半的时间里,我拜访了十几个国家的300多所学校和创新机构,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也看到了教育的更多种可能。这是一段值得细细咀嚼的经历,不忍心自己私吞,于是决定整理成一档听起来不那么辛苦的节目课,分享给疫情后暂时出不了国门的你。这个想法受启发于许知远的一档播客栏目《艳遇图书馆》,他带着一本书出发,每周与听众一起邂逅一座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一位极具魅力的女人出现,玛丽莲梦露、特蕾莎或是梅艳芳,她们分别都代表着某个时代的印记,那些故事拼凑在一起,给当下暗戳戳的批判或启迪。许知远,以他的格格不入,刻意保持着跟大众世界的距离。而我是个不深刻的人,每当见到什么好东西,只是想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让更多人知道。今年寒假,UNSCHOOL给大家带来这个贺岁的小礼物。「出走」这档节目课前后一共五个礼拜,每周更新两集,每集半小时,我会带大家去十个各具特色的国家,拜访十所独立特行的学校。你可能通过一道美食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也可能通过一个装置理解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说不定,国家的文化又解释了为什么会催生这样的学校。如果你是老师或校长,你可能从某个学校的某个做法上验证了自己对未来的猜测,找到了可借鉴的方法,或激发了你对一个新概念的好奇;如果你是家长,你可能通过那个国家的一件小事顿悟了教育的真谛,更理解了学校的创新和坚持,或滋生出一些有趣有效的带娃工具;即使你并不怎么关心教育,就当是一场说走但没走成的旅行吧。跟着我的虚拟脚步,探出头去偷瞄一眼,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怎么过日子,怎么养孩子。这档节目课没有标准化的课纲,也没有理论和说教,有我自己真实的学习成长,也有向你发出的炽烈邀请,也会抛一些问题引发你的思考和行动。但我也必须坦率地告诉你,它恐怕既不能解决你带娃的焦虑,也不太能为你提供择校的建议,只能——不那么急功近利的,向你展示一种面向未来又回归教育本质的身姿。所以,大概率,应该是湿哒哒的一坨,可盐可甜,有泪有笑,至于你是否能看到街角的路灯,还是听到远方的哭声,要看你和世界的缘分。点击查看预告片为了陪伴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的节日,也为了照顾不同学习习惯的伙伴,特推出三种打开姿势——1.「毛豆版」-音频可以一边剥毛豆一边听,让精心雕琢的文字和音乐带你遨游适合人群:习惯了一心多用和知识付费课程,有较强的文字想象能力的学习者2.「爆米花版」-视频配合着恰到好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获得影院般的沉浸式体验适合人群:听课容易走神,生活节奏没那么快,可能还想做点小笔记的学习者3.「瓜子版」-视频+小组共学在集体观影时段看完视频课程,在协作者的支持下进行1h小组共学适合人群:不满足于一个人听课,渴望与真人链接并表达观点的深度学习者2022年的最后一天,我在直播间和你说说《出走》这份新年礼物。「完」《出走》更多介绍点下图编辑:山竹支持教育者钱志龙,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2022年12月24日
其他

首发 | 一个校长的“出走” ——跟着钱志龙访学十国

六年前,一位在中美两国做了十几年大学老师和中小学校长的教育者,因一场戏剧性的“家校冲突”离开了他最后一任校长岗位。和很多“离家出走”的孩子一样,内心充满了委屈、失望、愤怒、怀疑、无助、甚至怨恨的情绪,开始他的“出走”之路,也开始站在校园的围墙外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实有效的学习?未来的世界需要怎样的人才?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各司其职,又联手培养这样的人才?三年间,他以独立学者的身份拜访了十几个国家的300多所学校和机构,采访了很多校长、老师和家长、学生,也和教育圈外的人聊教育的当下和未来。为了让更多人看见教育的多种可能性,钱志龙博士从他三年的访学旅程中,精选了10个国家的10所学校,用深情、浪漫而深邃的声音和镜头,带你推开一扇扇门,一扇扇窗,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或许用一道美食、一首歌,又或许是一幅画、一个装置,让你身临其境的感知并理解那些可能超出你想象的教育现场。01十国之旅,探寻学校的第N种可能想到学校你脑海中首先出现的画面是什么?是一排排整齐的课桌,还是空无一人的操场?是嬉笑打闹的课间,还是严肃到有点无聊的课堂?哦,现在也有可能是卡来卡去的网课。也有可能你看到的不止如此“传统”的一面,还有一些创新的场景。比如:一堂课里热火朝天的分组讨论、一场亲子参与的运动会、一些用昂贵器材操作的实验课、一次由学生策划的游学...邀请你再打开脑洞想象一下,学校还可能是什么样的?学校有没有可能像工厂一样?像寺院一样?会不会老师全是兼职?会不会根本没有老师?会不会校园没有围墙?会不会根本没有校园?钱博士的《出走》就是带你去看一些你日常难以想象的教育场景,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垃圾满地的贫民窟到百年传承的贵族学校,从非洲大陆到印度洋岛屿,从K12到师范学院,从国际学校到职业学校。*看到这些如电影海报般的章节介绍,你有心动吗?*看到这些如电影海报般的章节介绍,你有心动吗?02走遍世界,何为真正的学习?无论作为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切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真实有效的学习?有时候我们是先有了对这些宏大议题的思考答案,进而设计出了一些「看得见的教育场景」。但也可以是反过来,需要有一些机会让我们先看见一些让忍不住惊呼“哇,还可以这样?”的教育场景,然后启动反思,落地到行动。这趟跟着钱博士“出走”的旅程,就是让我们边看见,边思考。为什么这所学校会这样设计?学生在这里是如何学习的?他们用什么证明学习的成果和出路?学校的特色跟这个国家/城市的文化有什么关系?钱志龙博士说:在这么多遥远的故事里,藏着的,是教育最普适的规律。除了流连在十所各具特色的学校里,你的注意力还会被钱博士这一路上的风景带走。加德满都的灰尘漫天、博卡拉近在咫尺的雪山、耶路撒冷人山人海的哭墙,或是苏黎世人头攒动的骄傲游行......那些丰满的画面也在诉说故事,打破我们对“访学就是看学校”的误解。我们还会邂逅一些人,当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会成为我们访学的重要部分。如此不发达的肯尼亚为什么如此严厉的推行全国禁塑政策?挣脱极端宗教家庭束缚的以色列男孩如何养活自己的音乐梦想?人人都得开车的南加州如何解决堵车也是一道风景的问题?...钱博士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总是可以找到引人入胜的叙述角度,让你紧紧跟着他的脚步行进,随着他的情感起伏。无论是学校里的故事,还是学校外的见闻,都能在不经意间戳中我们的好奇,让我们回归一个学习者的状态,体会学习是如何发生的。03你有三种打开方式的选择1月2日起,每周一、四在小鹅通上线视频,每站内容30分钟,连续五周。为了陪伴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的节日,也为了照顾不同学习习惯的伙伴,特推出三种打开姿势——「毛豆版」-音频可以一边剥毛豆一边听,让精心雕琢的文字和音乐带你遨游适合人群:习惯了一心多用和知识付费课程,有较强的文字想象能力的学习者「爆米花版」-视频配合着恰到好处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获得影院般的沉浸式体验适合人群:听课容易走神,生活节奏没那么快,可能还想做点小笔记的学习者「瓜子版」-视频+小组共学在集体观影时段看完视频课程,在协作者的支持下进行1h小组共学适合人群:不满足于一个人听课,渴望与真人链接并表达观点的深度学习者*【集体观影共学时间表】周一到周六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那些迷茫的年轻人,或许都需要一个GAP

钱志龙推荐语:这是我做公众号的第八个年头,中间很少开什么专栏,基本是随性记录,随缘分享。最近因为做了「轻舟计划」持续收到很多学习者的反馈,甚至是投稿,我常被其中的一些文字弄的鼻子发酸。当然,这也是我做「轻舟计划」的初衷,希望越过一些束缚,分享一些能让直抵人内心的话和发问。这门课虽然浓缩在十个小时里,却用到了我毕生所学。我也期待着,他们这些愿意袒露给更多陌生人的来稿,说不定可以推开某位读者的心,获得某种启发和慰藉。所以就想着正式开个专栏,让他们在这里持续发声。名字就叫「上了轻舟系列」。引言20岁到30岁期间是人最容易迷茫的阶段,大多数人仍然在按部就班的高考、毕业、考研、工作……我们被生活催促着前进,几乎来不及喘口气,看清自己到底是谁,想要什么,如何过幸福的生活……这些,学校几乎从来没有教过。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在流水线之外,如何走出自己的道路?也许你需要来「轻舟计划」“Gap”一下。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仅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而是在真实世界与每一个人的交往中,在沉浸式地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如果花一整年的时间来Gap,对你会稍微有点奢侈的话,可以先来体验一场6周的深度“认知重构”和“愿望梳理”,在跨龄社群里的对话和共学中开阔视野,「轻舟计划」提供这样一个场域,帮助你在探索的路上不再孤独。你大可不必负重前行,在如此年轻的时候。今天这篇文章里的3位年轻人,刚好都大学刚毕业,她们也曾和大多数人一样,陷入对生活和过往教育经历的怀疑中。如何找到自我,化焦虑为行动?希望她们的故事能给你一些启发。故事一屋美探我是“屋美探”,教育学研究生在读“屋”指的是家,我很感恩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美”指的是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探”指的是我想用行动来探索这些美好,愿望是为所有家庭的幸福赋能。经过两个月的深度“认知重构”和“愿望梳理”,有好多话想说,也变得更有勇气和过去以及未来的自己对话。01复读、报志愿……元气耗尽之后,我仍不知道如何选择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有一个不想多聊多回忆的高中“炼狱”生活。高中三年没日没夜地苦读,在“你追我赶”的非良性竞争下无数次怀疑自己的“智商”,在学校的“有意保护”下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课外活动。高考成绩公布后,学校会给学生发一本招生参考书,考生的志愿填报时间只有7天左右,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根据分数填报志愿,不然就会“大意失荆州”。说实话,让一个没有任何职业认知的高中生在7天内做出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实属是对生命的不负责。我也算是志愿填报的“受害者”之一。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就随便选了当时比较热门的“市场营销”和离家近的省内普通高校。但报考的志愿全部落空了,所有填报学校的录取分数都比我的分数高。当年才18岁的自己不知道不读大学还能做些什么,于是,没有勇气选择直接去打工的我选择了复读。这场内卷式的高考比拼,我花了4年时间,耗尽了我大部分的精神元气。第二年再次面临高考填报时,我又陷入了迷茫,多苦读一年只为拿到大学入门券,可拿到后,我仍是不知道自己要选什么。如果我们在高中毕业后也能有一些Gap
2022年11月3日
其他

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年人,决定不躺平

钱志龙推荐语:这是我做公众号的第八个年头,中间很少开什么专栏,基本是随性记录,随缘分享。最近因为做了「轻舟计划」持续收到很多学习者的反馈,甚至是投稿,我常被其中的一些文字弄的鼻子发酸。当然,这也是我做「轻舟计划」的初衷,希望越过一些束缚,分享一些能让直抵人内心的话和发问。这门课虽然浓缩在十个小时里,却用到了我毕生所学。我也期待着,他们这些愿意袒露给更多陌生人的来稿,说不定可以推开某位读者的心,获得某种启发和慰藉。所以就想着正式开个专栏,让他们在这里持续发声。名字就叫「上了轻舟系列」。01「轻舟计划」是在不断追问“我是谁”辛野「轻舟计划」学员「风帆行动」学习者教育创业者爱折腾的"心野"汉子在「轻舟」和「风帆」的四个月里经历了太多,其中四次自我介绍的演变历程对我影响最大。第一次是在轻舟计划第二节直播课中,关于“我是谁”的自由书写。当时我是这样写的:“我是一个农村的没出息的孩子,我想成为一个有大作为的人,但是我现在没有能力,我会努力成为我想成为的人,实现一个一个理想,并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写的很泛泛,但是也写下了这么多年不敢写的东西,在社会中不愿说自己是农村的、没出息的人,不敢说也没有人可说自己的理想。后来,在第一次小组共学中,我向大家介绍:“我叫辛野,家在北京,之前一直在创业,开过软件公司,做过教育、做过餐饮、还有个小厂子,疫情前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走上提升自己的路,希望能和大家多学习”这还是一堆典型的片面的套话。然后就到暑假了,开始计划的西藏转山之行前,和钱老师师徒在大理相遇,参与了三天的访学之旅。第一天还是自我介绍,每个人要写三个关键词。我写的是“我”“矛盾”“愚钝”。当时的状态是上过整个轻舟课程,我开始逐渐接纳了自我,不会再因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但是关注点仍然围绕在自身的问题上,看见“我”是一个脑子愚钝,嘴笨的人,没有商人该有的机敏,没有学生该有的灵透。钱老师说不要总说负面的评价,说个正向的词。我说那就“自然”吧,我认识到这个“我”就是自然的我。对自己的认知不应是从前的各种标签,而是来自当下的行动。我会秉持我真诚的人生观:我坚毅、我积极、我奋斗,我热爱地球、热爱生命、热爱亲人朋友、热爱自己、热爱学习,我知道未来什么都是可以改变的。说这些的时候,我感到一种让自己发热的能量,它持续了很久。第四次自我介绍,是在大理的第三天去TAO的小院,每个人需要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让大家对你印象深刻。经过一番思索,我终于找到了:用一个字形容就是“野”。我的心很野,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愿总停在一个地方,喜欢各处游走,喜欢粗野的生活;我也有一颗野心,我坚信我可以成就事业实现理想。这个时候,可以只是把真实的自我表露出来。现在,我又报了风帆计划成为协作者,再做自我介绍就都会使用这个“野”字,这个时候有了新的认知,基本就完全接纳了“我”,并欣赏和践行我的“野”。02在无用之用中找到方向李秀玲「轻舟计划」学习者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年人,但不想躺平。现在重新发掘自己的兴趣,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让生活变得有趣有味。从家长成长共同体到十年愿望的找寻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不为高考拼命了,还可以去做什么

直播课结束之后,我去找了我们的协作者默默和葵花,当时还挺怕的。没想到她们都很好地托举住了我,让我知道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场域,我可以安心的、真实的自我表达。我也因此更加打开自己心扉和敢于表达自己想法。
2022年10月29日
其他

40岁开始北漂,失业的我却……

钱志龙推荐语:最新迭代的「轻舟计划」2.0在十天前收官,一些学员们也把在轻舟的经历沉淀成了故事,接下来陆续会分享在“上了轻舟系列”专栏,欢迎追更。今天的文章来自用学员和协作者双重身份经历了两期轻舟的老五。每次视频共学不是在洗碗就是在去洗碗的路上,但我总要在他放下抹布的间隙拉他出来说几句,因为他是那个特别懂我的人。这篇文字和本人一样,有很多故事也很会讲故事,除了偷窥到他兜兜转转突破“中年危机”的心路历程,还能透过与他钢铁直男气质并不太匹配的细腻文笔,看到轻舟里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人。最最关键,「轻舟计划」最值钱和最薄弱的地方被他一一道破。作者|老五轻舟计划及风帆计划学员资深洗碗爱好者新晋唐诗瞎读人新晋善人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轻舟计划」第三期,11月7日启航

深秋的萧瑟到来之前,我们度过了一个无比火热的夜晚。10月12日晚,由「轻舟计划」第二期学习者自己策划的结营仪式在接连不断的惊喜、尖叫和眼泪中进行着,在一起学习了六周,还是第一次两百多人一起在视频会议软件上见面。我们一起用「情绪心电图」的方式回顾了过去六周如何在「轻舟计划」里探索自己,找寻愿望,能从脚步匆忙的生活里抽离出来花一个多月的时间,面对和研究「自我」是不容易的。我们一起在「非正式颁奖仪式」上见证部分伙伴几乎“翻天覆地”的变化,庆祝他们拥有了一个要在未来1-3年实现的精彩愿望。我们一起感谢那些每周都陪伴自己畅聊两个小时的小组伙伴,顺便感慨原来35个小组如此不同,有的年龄差距巨大,有的话题飞的很快,还有的,光学习记录就写了几万字。我们一起将「让教育回归生活」进行到底,在各种奇葩恶搞的歌声里笑到肚子疼。我们一起在钱老师最后一次带领的冥想里悄然落泪,为自己开始相信可以拥有「自在」的生命状态而喜悦。学员们六周的感受关键词除了这些感受词之外,大家还这么说:有了一条可以探索成长的主线,集合了那么多优秀高频的伙伴,对自我的“纠缠、神经状态”确认并非自寻烦恼。——轻舟学员
2022年10月16日
其他

大学生遇上乡村儿童,创新教育还能这么搞?!

马云极力推动的撤并村小,寄宿学校,让乡村校长跟着城里校长学习,发心或许是好的,但后果是可怕的。这可能让很多山里的孩子不但没有能力在城市里找到幸福,还失去了跟这片土地的连接,以及在故土创造幸福的可能。
2022年9月7日
其他

「轻舟计划」叫停了如陀螺般运转的我

钱志龙推荐语:这是我做公众号的第八个年头,中间很少开什么专栏,基本是随性记录,随缘分享。最近因为做了「轻舟计划」持续收到很多学习者的反馈,甚至是投稿,我常被其中的一些文字弄的鼻子发酸。当然,这也是我做「轻舟计划」的初衷,希望越过一些束缚,分享一些能让直抵人内心的话和发问。这门课虽然浓缩在十个小时里,却用到了我毕生所学。我也期待着,他们这些愿意袒露给更多陌生人的来稿,说不定可以推开某位读者的心,获得某种启发和慰藉。所以就想着正式开个专栏,让他们在这里持续发声。名字就叫「上了轻舟系列」。「轻舟计划」是支持人寻找愿望的一个项目,既然是寻找愿望,理应什么人都能来,多大年纪都行。于是便有了第一期「最小12岁,最大57岁」的神奇场面。
2022年9月6日
其他

我在轻舟计划感受到了一种割裂

钱志龙推荐语:这是我做公众号的第八个年头,中间很少开什么专栏,基本是随性记录,随缘分享。最近因为做了「轻舟计划」持续收到很多学习者的反馈,甚至是投稿,我常被其中的一些文字弄的鼻子发酸。当然,这也是我做「轻舟计划」的初衷,希望越过一些束缚,分享一些能让直抵人内心的话和发问。这门课虽然浓缩在十个小时里,却用到了我毕生所学。我也期待着,他们这些愿意袒露给更多陌生人的来稿,说不定可以推开某位读者的心,获得某种启发和慰藉。所以就想着正式开个专栏,让他们在这里持续发声。名字就叫「上了轻舟系列」。作者|甄心花「轻舟计划」学习者Dear
2022年9月2日
其他

我一个人站在雾里四顾茫然

钱志龙推荐语:这是我做公众号的第八个年头,中间很少开什么专栏,基本是随性记录,随缘分享。最近因为做了「轻舟计划」持续收到很多学习者的反馈,甚至是投稿,我常被其中的一些文字弄的鼻子发酸。当然,这也是我做「轻舟计划」的初衷,希望越过一些束缚,分享一些能让直抵人内心的话和发问。这门课虽然浓缩在十个小时里,却用到了我毕生所学。我也期待着,他们这些愿意袒露给更多陌生人的来稿,说不定可以推开某位读者的心,获得某种启发和慰藉。所以就想着正式开个专栏,让他们在这里持续发声。名字就叫「上了轻舟系列」。
2022年9月1日
其他

我找回了自己和做自己的勇气

钱志龙推荐语:这是我做公众号的第八个年头,中间很少开什么专栏,基本是随性记录,随缘分享。最近因为做了「轻舟计划」持续收到很多学习者的反馈,甚至是投稿,我常被其中的一些文字弄的鼻子发酸。当然,这也是我做「轻舟计划」的初衷,希望越过一些束缚,分享一些能让直抵人内心的话和发问。这门课虽然浓缩在十个小时里,却用到了我毕生所学。我也期待着,他们这些愿意袒露给更多陌生人的来稿,说不定可以推开某位读者的心,获得某种启发和慰藉。所以就想着正式开个专栏,让他们在这里持续发声。名字就叫「上了轻舟系列」。徐丽「轻舟计划」学习者「风帆行动」学习者一个跟随内心,简单快乐的人
2022年8月31日
其他

跟着钱志龙在大理的六天六夜

钱志龙推荐语:跟隐珊相识是四个月前了,我开了一门课叫「铁杵计划」,后面进化成「轻舟计划」。隐珊说那是她第一次报线上课程,第一次用腾讯会议跟人聊天,以前的她从来不认为这样可以产生链接,还能如此深。后来还参加了进阶活动——「风帆行动」,成了支持别人寻找梦想的人。四个月,她好像变了很多也好像还是初见时候的从容。前几天,她跟我们一路去了大理,内心积累的那些小火苗得到了一次释放。游学33天的所见所闻我还在梳理,好像怎么也写不完,隐珊跟了我们六天六夜,她的文章先出炉了,迫不及待分享给大家。文末有第二期「轻舟计划」的报名通道,上次没报上的这次快来。作者
2022年8月28日
其他

​「轻舟计划」第二期,9月7日启航,别再错过

过去的六周,我们和260多个伙伴方方面面地聊「自在」。能把一种生命状态聊透是不容易的,但至少,我们把自己从脚步匆忙的生活里抽离出来,狠狠地做了一次深呼吸,认真看了看镜中的自己,也仔细打量了一下周遭的世界。走完其实干货很满有时候都来不及嚼的六周旅程,「轻松」和「自在」反倒成为了学员感受里最高频的关键词:学员们六周的感受关键词除了这些感受词之外,大家还这么说:坚定了终生学习的信念,学习不一定要在校园里,大学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轻舟学员
2022年8月25日
其他

大学生遇上乡村儿童的三个转变和三种分寸

写在前面今年夏天,益微青年83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1171名志愿者即将奔赴83所乡村学校开展乡村夏令营。看到这几个数字,想象着一些画面,我内心忍不住为他们骄傲。因为让大学生和乡村儿童在一起相互学习和滋养,实在是一场了不起的教育创新。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这个模式,推荐你先看这篇,再读下文:大学生遇上乡村儿童,创新教育还能这么搞?!除了骄傲,我还得认认真真做些事情。第一件,我为这1171名志愿者做了一场出发前的演讲,庆祝他们即将迎来的「三个转变」,也尽量少点老人味儿的做了「三个分寸」的嘱托。这篇文章整理了当时的演讲内容。第二件,我会在7月29日抵达湖南岳阳的一所乡村小学,走访一场我期待已久的乡村夏令营,这也是我重要的教育田野观察,诚邀两位有缘人同行。文末有详细介绍。益微青年乡村夏令营的志愿者们,你们好!在过去的20几年里,我在中国和美国都做过大学老师和中小学校长;管过幼儿园,也带过研究生;在最贵的国际学校做过校董,也在全免费的农民工子弟职业学校做过一线教学。
2022年7月19日
其他

我已经在实践自己轻舟计划的路上了

钱志龙推荐语:三月份认识葵花,这是她在我公众号上发的第三篇文章。第一篇她还在讲自己作为一个硕士毕业生的迷茫,第二篇是她上完「铁杵计划」后写下自己被点燃的感觉,现在她已经开始走在自己梦想实践的路上了。如她所说,一个向阳而生的人,我相信你可以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这个能量,或许也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而且,她不再纠结考编制或者进大厂的同龄人内卷话题,已经大胆开始了自己的轻舟之路。作者
2022年7月5日
其他

一部教育电影,在我脑海里砸出两记重锤

钱志龙推荐语:老魏是铁杵计划一期的学员,继完成“和家里的老人聊聊天”的开箱任务之后,他还完成“观影《极有可能成功》”。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他花了4.5小时观看,参与了1.5个小时小组共学,还做了满满11页的笔记。我想着11页笔记背后是他人到中年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的总结,对教育的反思。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为未来做准备?老魏看完影片后找到了属于他的答案,你的呢?作者
2022年7月2日
其他

被唤醒的中年人

写在后面15年前,我在夏威夷檀香山参加美国东西方中心的亚太领导力培训,其中有一门课是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的,那一年我30岁,第二个硕士即将毕业,又不知道能在美国找到什么工作,正处在极度的迷茫中。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哭着写完的论文:被竞争塑造的大学生

钱志龙推荐语:看到开头,我的心就被揪了一下,多么熟悉的场景。即使美国教授利用研究生廉价劳动力的吃相没有那么难看,但大学这台旧机器,无论哪个国家,对于论文八股的条条框框是大同小异的。我当年的一位导师也跟我说过学术论文里绝不能出现“I”(我)的规则,我瞬间也不会写作了。“我”又不是研究草履虫的,再学术的论文,一定是记录了“我”的观察和“我”的思考,给出“我”的观点和“我”的建议、提醒。“我”也是因为真心关怀这个群体才会写关于他们的论文的,就像我在十七岁时因为痛心疾首写的那篇《还从教改说起》作文一样。但我们现在很多教育从业者,恰恰在做事的时候,忽略了人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忽略了最基本的生命常识,这才造成了教育的种种怪相,而重灾区之一就是人人心之所向的大学。感谢曦文冒着让教授尴尬和差评的风险,以此为题,直指高等教育弊端。文末有彩蛋。作者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做一块人见人爱的臭豆腐|致极学院创始届毕业典礼致辞

第二,再不来,我怕我就见不到你们了。我自己留过学,我知道,后面的事情就很难讲了,你们会不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多久回来一次?回来待多久?连你亲爹亲妈都不知道能见你几次,我们相遇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轻舟计划|在鸡血和躺平之间,寻一份无悔的自在

两周前,我转发了《南都观察家》一篇关于大学越来越像高中的文章。文章发出的前一分钟,我的学生,一名大学老师,突然电话打过来,泣不成声,她的一个学生刚吞了100多片帕罗西汀(抗抑郁药),正在医院抢救。
2022年6月28日
其他

迷茫,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大家是否还记得在成为老师之前,她还是她自己。庆幸终终勇敢的带着自己迷茫、恐慌、无助......寻找自己的十年愿望,过程中她愈发清晰对她而言更重要的是什么,也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并有勇气去创造。
2022年6月27日
其他

轻舟计划|在鸡血和躺平之间,寻一份无悔的自在

两周前,我转发了《南都观察家》一篇关于大学越来越像高中的文章。文章发出的前一分钟,我的学生,一名大学老师,突然电话打过来,泣不成声,她的一个学生刚吞了100多片帕罗西汀(抗抑郁药),正在医院抢救。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花一个月的时间来想通一件事,并不算浪费人生

钱志龙推荐语:你们有亲手试过传说中的“钻木取火”吗?如果有,你会懂,在你高频的不懈的努力下,那个小火星终于变成了火焰的时候,你一定会尖叫的。读葵花的第二篇文章,我就差一点尖叫出声,感谢她生动而坦诚的文笔,如此清晰的让我见证了这个焦灼又让人兴奋的过程。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钱志龙:中年人通常不谈梦想,一谈就认真了

不止一个人六刷数据背后到底是一个个什么样的表情守候在直播间前我们不得而知,但为数不多的几个现场听众的表情似乎也透露了些什么。(偷偷透露钱老师去脱口秀俱乐部学过幽默课)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铁杵计划」第二期招募

所以,如果你是那个25-50岁之间,对自己不太满意,对未来有点焦虑,童年的梦想还没死透的人,欢迎你来报名。(不是年龄歧视哦,以后会专门开发针对25岁以下的「璞玉铁杵」,和50+岁的「再少铁杵」计划)
2022年4月19日
其他

社区村|我的十年愿望

钱志龙推荐语:雅婷没有成为我的学徒,不是因为我俩八字不合,不是因为我俩都自称有轻微社恐,更不是因为她年龄远远超出了我其他学徒候选人,而是因为她身上值得我学的东西更多。雅婷没有加入UNSCHOOL,不是因为我们的理念不合拍,而是因为太默契,她认识我之前就想做同样的事情了,她已经在社区里尝试的事情,是我计划2年后启动的项目。但雅婷毫不犹豫的加入了「铁杵计划」,尽管她仍然和很多其他学员不太一样。因为,她早就有了酝酿了多年的愿望,铁杵就是这么轻轻一拨,瓶子倒了,它就流淌出来了。读她对“社区村”细节的描述,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不就是我对UNSCHOOL未来学习中心的一种想象吗?如果你也跟雅婷一样,正在实现愿望的路上,相信「铁杵计划」也适合你。因为「铁杵计划」汇聚着每一个为梦想而来的人身上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当你带着自身能量与之碰撞才能被真正激活。作者
2022年4月18日
其他

人到中年,我采访了老爸

钱志龙推荐语:老魏采访老爸这个故事,我一读到,就爱上了。“和家里的老人聊聊天”是我在「铁杵计划」里给学员们布置的一个开箱任务,之所以叫开箱,是因为我很难预判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会发生什么,收获当然也因人而异。
2022年4月16日
其他

钱志龙对话入学致极学院一年后的鱼丸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致极未来企业家(ID:zjwlqyj2019)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霸大叔遇到不走寻常路的魅力女孩,他们眼中的创新教育有何异同?他们精彩纷呈的教育故事又能带给我们怎么的思考?01一个人要走多远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我先将您代入一个人的故事:你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还未满18岁,你千辛万苦通过高考,取得了令人骄傲的高分,开启了曾经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结果发现大学的课非常落后陈腐,有老师用着5年前的ppt照本宣科,身边大部分同学都在混日子,应付完无聊的课以及抄完作业后大家便打游戏、追剧、聊八卦,每天按部就班三点一线,到了期末考试就是求重点,保过就行。你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你觉得这不是你想要的大学教育。最终你选择了休学。你期待的大学应该是有博学有爱的老师,眼里有光的同学。于是你把目光投向了创新教育,想试图寻找自己理想的大学。我们再将您代入另一个人的故事:这是你在美国的第九个年头,这些年在美国,你以学生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亲历了美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你发现自己渐渐到了大叔的年纪,却也无遗憾地发现,这些年来,自己回忆里最深刻的竟不是学到的知识,而是那些发生在教室四墙之外、校园四墙之外的故事。你希望能把美国人的智慧和西方教育的精华带回中国,帮助改良和推动中国教育的沿革。也希望能尽我一己之力,为万般焦虑的中国学生、家长、老师们带去一缕清风,燃起一点希望。你开始想,创新教育会不会是中国学生一条新的出路,你更不断深入思考,到底什么是创新教育,什么是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两位主人公——鱼丸和钱志龙,曾经经历的故事。他们一个如今是致极学院创始届学生,先锋学习社区志愿者,「探索型背包客鱼丸」公众号创始人。一个是UNSCHOOL创始人,渡渡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致极学院、探月学院顾问。他们因为创新教育结缘,也因为创新教育,而被众多学生和家长认识并喜欢。4月16日本周六16:00-17:00,钱志龙博士和鱼丸共谈《大叔和女孩眼中的创新教育有什么不同》,欢迎您预约观看!02鱼丸:我一直在想我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2018年9月1日,鱼丸独自坐火车前往广州办理了休学手续。告别了父母,她的休学旅行从四川康定启程了。▲鱼丸的休学申请在和父母商量后她选择了离开大学,先以这个世界为学校,踏足各个国家,从每个人和事里获得启示与思考,然后在被誉为“中国夏山学校”的先锋探索到了真正好的教育,到现在遇到致极学院。▲被称作“中国的夏山学校”的成都先锋学校有一天先锋的副校长崔涛给我发了一篇肖知兴老师的文章,叫做《应试教育是如何摧毁孩子的创新精神和领导力的》,简介是“我们寻找应试教育的不适应者,脱落者,甚至是反对者。”她眼前一亮,这学校有点意思。她想起从大学休学的时候,独自一人背着包走在川藏线上,其实心里挺孤独的,那时候她不知道中国有创新学校的存在,更别提知道先锋和致极了。她选了一条我的同学们都不可能选的路,她很感恩先锋和致极的出现,让她没那么孤独。▲鱼丸在康定民宿“途搭”的小黑板,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等待一同搭车的旅伴紧接着鱼丸看了肖知兴教授的好几篇文章,从致极学院名字的由来,到致极学院“培养未来企业家”的目标,越看越觉得,这可能就是她一直期待的大学,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我想说他(肖教授)是这个时代勇敢的清醒者,他的文章犀利、真实,却也藏着柔软。他惋惜应试教育对学生天赋的扼杀和摧毁,对扶不上墙的高材生感到无奈和悲哀,也心疼着被作业和考试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们。他不光写出来了,还真的为改变现状、为保护一些孩子而建了一所理想的学校。▲鱼丸在致极学院圣诞晚会表演鱼丸打开致极学院的公众号,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填写了报名申请,并参加了面试,2021年1月6日,她如愿收到了致极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隔四年,她重新变成了一名大一学生。她说,在她最无助的时候,感谢致极学院成为了那束光。▲鱼丸的致极学院录取证书学校的生活是忙碌而充实的,适应全英授课,大量的英语阅读,还有不少文体活动。鱼丸觉得虽然累但还是能量满满,因为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听喜欢的课很满足和充实。致极学院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让她感觉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大学。▲鱼丸母亲感人分享,我为什么支持女儿来到致极学院03钱志龙:访遍世界300多所学校这所创新型学校让我眼前一亮钱志龙曾花了三年半的时间,以独立学者的身份访学全球,第一,希望验证中国的教育问题不光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第二,希望看见其他国家是否已经有了解决方案,是否可以在中国复制。在中国,大学阶段,除了像欧亚、西交利物浦等大学在校内出现了一些变革的行动,但始终还未出现创新的大学,直到他听说了致极学院。▲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铁杵计划」第二期招募

所以,如果你是那个25-50岁之间,对自己不太满意,对未来有点焦虑,童年的梦想还没死透的人,欢迎你来报名。(不是年龄歧视哦,以后会专门开发针对25岁以下的「璞玉铁杵」,和50+岁的「再少铁杵」计划)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钱志龙:中年通常不谈梦想,一谈就认真了

最后,加个彩蛋,感受一下直播间氛围哦「完」推荐阅读铁杵计划——预见十年后的你。我们为什么不愿意聊梦想?作者:悟空编辑:方糖支持教育者钱志龙,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202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