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年,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代表着什么?或许,是阵痛与成长并存的转型改革期;或许,是实现快速腾飞的机遇窗口期;又或许,是充满变革与创新的辉煌岁月。从2015年开始,广州通过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向世界展示了“千年商都”的活力与潜力,成为国内外投资者瞩目的焦点。花城已经为新一轮“召朋唤友”做好了准备:去年,广州跻身GDP“3万亿元俱乐部”、“2023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商品进出口总值连续三年双双超过1万亿元……亮眼的成绩单,成为“投资广州,就是投资未来”的最佳佐证。十年磨一剑,十年大聚变。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将于4月8日-9日举行。这场投资盛会,将化作广州过去十年招商引资“聚变”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广州正加速成为产业界热土、投资圈顶流。数字看“聚变”过去十年广州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5.9%来自花城的十年之约,迎接朋友的诚意与实力,与岁月共长。从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签约的项目数看:2015年40个、2016年98个、2020年226个、2021年183个、2023年443个——稳步增长的数量,意味着广州朋友圈的持续扩大;从签约总金额看:2015年2298亿元、2018年5312亿元、2020年6540亿元、2021年8600亿元、2022年8800亿元——真金白银的分量,代表着投资者们给广州投下的信任票。与西门子集团在智能基础设施、智能制造、可持续能源等领域加强战略合作;安利广州生产基地进行第十次增资;广州首个大型光伏制造业项目TCL中环开工;阿斯利康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宣布共建“广州呼研院-阿斯利康真实世界研究联合实验室”;SKP、万象城、太古里等国内顶级购物中心项目即将落户广州……一段时间以来,广州的一项项“实力合作”,为投资年会盛事做了绝佳的铺垫,标志着广州已经准备好了与更多合作方携手描绘更高水平开放的图景。回首过去十年,广州实际使用外资从2012年的45.75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87.84亿美元,年均增长5.9%。截至2023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300亿美元;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345家,投资项目累计1968个。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里,广州市实际使用外资483.22亿元,占广东省比重30.4%、占全国比重4.3%,居全国第5位。结构看质变高技术产业投资频频加码值得注意的是,广州使用外资的结构持续优化、活力和质量节节攀高。2023年,广州全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6629家,同比增长92.6%;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55亿元,增长11.9%;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实际使用外资近170亿元,占全市35%;金融业使用外资实现新突破,金额达21亿元,增长12.6倍。今年,广州势头不减,仅1月-2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就达到1000家,增长56.7%,全市实际使用外资73.56亿元人民币,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3.02亿元,增长1.4倍;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4.54亿元,增长12.4%;反映广州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活动)实际使用外资64.59亿元,增长31.5%。随着众多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当前,外资力量已经日益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全市4万多家外资企业以不到2%的市场主体数量占比,贡献了超三成的税收收入、近四成的进出口总值、超五成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以及超六成的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杨永聪观察发现,近十年间,落户广州的海内外投资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金额稳步增长,世界500强企业和全国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力度不断“加码”;此外,投资领域也进一步拓宽,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等领域的投资占比稳步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港澳资企业来穗投资意愿也显著增强。”他表示。十年之约,聚变已至。今日的广州,正朝着中心型世界城市阔步前进,正努力成为全球企业共享发展红利的最佳目的地和最佳发展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何新老朋友总能聚首花城?只因独特的“一核双翼”营造了“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的良好氛围。“一核”:吸引资本汇聚的产业“磁石”产业,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吸引国内外资本汇聚的磁石。一座城市的独特产业优势,不仅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市场机遇和盈利空间,还能为长期升级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动力。而今,广州的产业优势已然成为吸引外资企业筑巢落户的核心竞争力。截至去年底,广州产业体系囊括了联合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行业,拥有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7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行业。今年1-2月,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80亿元、增长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其中医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6.0%和22.5%,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产业增长25.5%。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产量增长46.0%,模拟芯片产量增长1倍,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79.3%和1.1倍。广州如今已在多个产业领域拥有优势,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更已为广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氢能正处在产业发展初期,既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政府牵头‘政产学研用’各界紧密合作。”对于现代汽车HTWO选择落户广州的原因,HTWO广州副总经理金寅基表示,这离不开广东省跻身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之一,也离不开广州各级政府对发展氢能产业的坚定决心,更离不开广州出台的一系列为氢能产业提供全方位支持的政策。“广东引入培育了一批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电堆核心材料、燃料电池系统、整车集成及氢气基础设施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金寅基说。完备的产业链优势,叠加巨大的市场潜力、优秀的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吸引了现代汽车集团将海外首个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落户广州,和广州、和中国一起实现“高价值发展”的氢未来。在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看来,生物医药产业在广州发展具有天然优势,虹吸效应显著。“我们看好并看重广州的好土壤、好政策、好举措,也将在此持续深耕发展。”广州也没有止步于当前,创新驱动、积极培育出来的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正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增长点。数据显示,2012年-2023年,广州高技术产业引进外资230.74亿美元,占全市外资数30.1%。“双翼”之一:营商环境孕育开放之姿广州坐拥粤港澳大湾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政策底气,还同时拥有三大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开区、南沙经开区、增城经开区)、三大国家综合保税区(白云机场综保区、黄埔综保区、南沙综保区)以及中新知识城、临空经济示范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国家级发展平台;南沙更已经有了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政策红利。广州的“好底子”,依靠的是在打造营商环境高地方面的持续发力——迭代实施6个版本的营商环境改革,着力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企业家友好型”营商环境,打造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的全国最佳政府服务热线,服务贸易创新、信用承诺应用等创新做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省会城市第一;政府透明度、法治政府评估全国前列;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全国优秀等一系列亮眼表现更吸引了340多万户市场主体扎根发展,有4万多家外资企业、34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穗落户。对此,在广州深耕发展多年的外资企业深有感触。王磊表示,今年年初,《广州市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正式印发,进一步增强了跨国企业在穗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同时,广州政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长足发展,为包括阿斯利康在内的跨国生物制药企业在广州的成长提供了新机遇。新机遇正在逐步兑现。当阿斯利康中国南部总部2021年正式落户广州国际生物岛之时,阿斯利康-广州生物岛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随之崛起,为海内外创新企业搭建了一站式孵化平台;2023年进博会期间,阿斯利康与广东省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包括2023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阿斯利康广州公司药品引进签约,同时还宣布了阿斯利康两款肿瘤及罕见病药物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准入启动。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广州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其中医药行业增长16.0%。“借助‘粤港药械通’先行先试政策,更多海外创新药物得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州快速准入,提高临床急需药物的早期可及性,丰富医疗机构应对疾病的手段,为有需求的患者带来了希望。”王磊表示。“双翼”之二:大城聚人向“新”而聚“在广州,我收获了广州人才绿卡。”金寅基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了他在广州满满的获得感。去年6月,广州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广州市人才绿卡实施办法》,为非本地户籍人才提供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市民待遇;截至2023年10月,已累计发放人才绿卡14388张。求贤若渴,造就了广州全球人才集聚的局面。智联招聘《2024春招市场行业周报》显示,过去一个月,广州求职者简历投递量稳居全国前四。春节后第二周,广州以59.8%的简历投递量环比增速位列全国38个重点城市第三,节后第三周,广州投递量环比增速高达16.3%,成为全国求职热度第四高的城市。广州有高校84所,在校大学生165万人、总量全国城市第一,集聚大专以上人才资源总量510万、居全国城市第三,在穗工作“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135人,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跻身全国前三。另一方面,人才集聚也为产业招商提供了更好的条件。2024年3月,阿斯利康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共建“广州呼研院-阿斯利康真实世界研究联合实验室”。阿斯利康的布局选择,自然离不开广州优质的人才资源库。“科技人才资源充裕,高水平大学、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集聚程度高,为科技赋能企业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持”,杨永聪指出。未来,广州将通过绘制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等,围绕产业链配置人才链,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人才链前中后端整体开发。大城聚人,是向“新”而聚;花城创业,是因“质”而兴。来源:广州日报编辑:广州商务编辑室转载请同步说明来源:广州商务推荐阅读广州首批15个都会级羊城夜市先行区公布!这些商圈入选遇见广州,投资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