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其他
【数据】我国1.3亿成人有糖尿病 | BMJ刊登滕卫平等全国研究
该研究还显示,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的加权患病率也增加,在≥50岁的人中尤其明显:50~59岁、60~69岁、≥70岁的人中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1.1%、28.8%、31.8%。
2020年5月8日
其他
糖尿病患者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管理建议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自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生多起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病例。根据前期公布的数据,重症、死亡患者大部分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而糖尿病就是其中常见的基础疾病。1月29日,《柳叶刀》报道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41例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8例,占20%[1]。提示糖尿病患者极有可能是新冠状病毒的更易感人群。糖尿病与多种病毒性肺炎重症感染及死亡的发生密切相关:2003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收入重症监护室(ICU)及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1倍[2];2009年因甲型H1N1流感收入ICU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29倍[3];糖尿病也是2014年爆发的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感染发展成重症病例的高危因素[4]。糖尿病患者常存在CD3+T细胞减少、CD4+/CD8+T细胞比例失调、NKT细胞活性下降等免疫功能异常,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3],糖尿病患者是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而病毒感染后糖尿病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SARS-Cov的功能性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在胰岛同样表达,感染期间病毒可能通过该受体破坏胰岛,加重糖尿病[5],加剧病情进展。我国最新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也能有效地利用ACE2进入细胞从而感染人类[6]。病毒感染可能与糖尿病相互影响,导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重症感染和死亡。_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尚未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及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如下。01住院成人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建议血糖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2020年2月7日
其他
CDS建议:糖友“新冠”防控居家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形势日益严峻,防控工作仍处于攻坚克难时期。从目前有限的资料看,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严重临床事件,主要集中在40-60岁的人群,其中不少为老年人、有基础病及肥胖者。1月29日,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文章,统计了截至2020年1月2日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41例患者,其中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者占32%,死亡占46%。其中尤其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20%,糖尿病患者极有可能是新冠状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偏低,是各种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对于广大糖友来说,打好这场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战,保护好自己至关重要。为帮助糖友们在家安全度过疫期,以下温馨提示请务必牢记:总体建议确保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是杜绝病毒侵袭的内功;全面做好安全保护,尽量减少接触到病毒的危险,是防止病毒“上身”的保护伞。●
2020年2月6日
其他
CDS2019|郭立新教授:运动是良医
CDS2019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于2019年11月20-23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11月22日上午,在“运动医学(运动是良医)”专题研讨会上,北京体育大学王正珍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糖尿病运动处方确定的运动医学基础,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郭建军主任分享了运动是良医的中国实践,南京体育学院的孙飙教授除了进行精彩报告之外,还带领大家现场体验了“实操”的乐趣。令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郭立新教授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向与会者生动讲解了糖尿病患者最大获益的运动方式,现撷取精要,与您分享。郭立新教授运动是良医糖尿病患者最大获益的运动方式郭立新教授介绍,体力活动不足造成全球疾病负担和死亡风险增加,在全世界范围和中国普遍存在身体活动不足的情况。多项研究证据显示,身体活动(指所有能增加能量消耗的身体活动)/锻炼(指有计划、有规律的运动)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多重获益。主要身体活动/锻炼的形式包括:有氧运动、抗阻(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平衡性训练等。那么,何种形式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最为合适?2016年ADA立场声明推荐,对于大多数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需进行至少150分钟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且两次活动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日;鼓励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周非连续数日进行2-3次抗阻运动;推荐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2-3次柔韧性锻炼和平衡锻炼。多项研究证据显示,久坐生活方式(即当处于坐、靠或躺姿时,以能量消耗≤1.5
2019年11月22日
其他
CDS2019|“管住嘴、迈开腿”,只为更健康
CDS2019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厦门市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于2019年11月20-23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11月22日上午,全体大会(3)如期举行,专场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厦门大学林圣彩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现场分享精彩报告。《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
2019年11月22日
其他
【科普】关注老年糖尿病治疗
点击蓝字关注我吧关注老年糖尿病治疗今年的重阳节刚过,今天我们谈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注意点。我国目前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其中≥60岁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2.5%。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包括易导致高血糖高渗状态,酮症酸中毒和乳酸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易合并大血管和肾脏病等慢性并发症,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增加白内障、青光眼、耳聋、运动受限、跌倒或骨折的风险,易出现“老年综合征”:功能缺陷、认知障碍、抑郁、跌倒、尿失禁、营养不良等一组临床征候群。老年糖尿病患者依据患病年龄、病程、身体状况、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并发症与合并症、合并用药情况、经济状况及医疗支持、对治疗的预期以及其预期生存期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图源:medicalnewstoday)个体化评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以达到平稳安全的血糖控制水平非常重要。包括了解自身血糖调节能力,评估是否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和肥胖,对糖尿病合并症进行早期筛查,评估自我管理水平。
2019年10月23日
其他
邹大进教授谈食物成瘾症 | 2019海西糖尿病论坛
喜欢我就赶快关注我吧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编者按:进食是人类的本能活动,现代社会中食物异常富足,却还有人沉溺于过度摄食。过度进食者存在类似酒精、药物成瘾样的表现,食物成瘾由此现象延伸而来!目前,肥胖全球流行,食物成瘾是否是肥胖症流行的根本原因之一?肥胖真的源于食物成瘾吗?如何有效应对食物成瘾?面对这些疑问,在2019海西糖尿病论坛上,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邹大进教授对食物成瘾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食物成瘾的由来及定义由来早在19世纪就已经出现(巧克力)成瘾的科学术语,直至1956年食物成瘾被首次提出。近年来,食物成瘾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流行。20世纪以来,食物成瘾研究经历了诸多思考模式的转换,其涉及心理、行为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焦点由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暴食症,逐渐转换到肥胖、暴食症。该症与精神兴奋类物质如酒精、烟草、大麻、药物等成瘾有诸多相同点。其基本特征为:1无法自控:即使知晓威胁健康,仍无法控制过度进食;2耐受及戒断:长期过度进食导致耐受,并出现戒断症状;3渴求及复发:对食物的渴求及过度进食行为的复发。定义目前,食物成瘾的定义尚有争议,按《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物质依赖标准来衡量,目前关于食物成瘾的定义为:无法控制进食数量、时间,身心感到愉悦,影响大脑奖赏机制,神经受体的敏感性提高、大脑可塑性增加、食物耐受性增加,需摄入更多食物以提升快感,并可产生戒断症状,对食物的渴求增加,努力减量或停止食用该食物常失败,并再次出现上述行为的重复。
2019年7月5日
其他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控糖吗?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导读:在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饮食治疗是很关键的一环,贯穿于整个疾病治疗中,然而糖尿病患者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饮食模式一直备受争议。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是一大类产能营养素,其对血糖有最直接的影响,那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是否有助于控制血糖呢?本次ADA大会专家们对低碳饮食进行了探讨,小编整理相关内容如下。什么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目前,我们2017版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给出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50%-65%。对碳水化合物的数量和质量都需要考虑,也就是说给糖尿病患者选择食物时,除了考虑血糖生成指数(GI)之外还应该考虑血糖负荷(GL)。
2019年6月21日
其他
【指南】2018 ISPAD临床实践指南:婴幼儿、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教育
医务人员应指导患儿父母逐步提高患者的独立性,使患者能逐渐担负起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职责。青少年患者(1)
2019年5月31日
其他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9年糖尿病教育者培训班开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9年5月17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承办,
2019年5月17日
其他
【启示】从能量代谢看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喜欢我就赶快关注我吧文章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1):74-76作者:邹大进单位:第二军医大学肥胖与糖尿病中心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能量过剩导致的代谢压力成为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持续快速增高的重要原因。传统降糖药主要关注于降糖作用本身,因此,药物对能量代谢影响不一,甚至加重代谢压力使长期疗效不佳。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SGLT)-2抑制剂基于肾排糖机制,显著改善代谢压力,是能促进能量丢失的降糖药。目前,SGLT-2抑制剂基于能量代谢的多重获益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代谢角度对SGLT-2抑制剂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解读,并针对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泌尿生殖道感染风险等的证据及争议进行探讨,为临床深入理解2型糖尿病的病因并合理使用SGLT-2抑制剂提供参考。一、能量过剩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恶化的关键因素能量代谢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运行的基础,而葡萄糖作为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由多种因素共同调节而保持稳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日常生活中高热量饮食摄入增加、运动减少,导致人体内能量过剩的情况日趋常见。人体内能量过剩直接影响线粒体功能和明显增加代谢压力[1]。若长期无法缓解过高的代谢压力,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便随之而来,从而引发包括糖尿病在内的多种代谢性疾病。目前,全球肥胖儿童和成人数量高达1亿和6亿,占儿童的5%和成人的12%,其中,我国是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2]。研究显示,能量过剩导致的代谢压力是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持续快速增高的重要原因[3]。过去30年来,中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从1980年的不到1%一路飙升至2013年的10.9%。而糖尿病本身又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显著升高已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心衰是一个重要但一直未受重视的心血管疾病。其实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数据已显示男性和女性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心衰风险分别增加2倍和5倍[4]。因此,如何有效改善代谢压力,改善代谢紊乱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也是保护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关键。基于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可将降糖药分为3类:能量保存类(胰岛素和胰岛素促泌剂等)、能量丢失类[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等]和能量中性类(二甲双胍等)[5,6]。能量保存类的降糖药大多都依赖于胰岛素的水平或功能发挥作用,均无法消除T2DM中相当部分患者存在能量过剩根本原因,长期使用反而加重代谢压力。因此,新型降糖药SGLT-2抑制剂,可减少代谢压力并且作用机制明确,是值得期待的新型能量丢失类降糖药物。肾脏通过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发挥血糖稳定作用。正常个体中,99%以上的葡萄糖都在肾小管经SGLT的作用而被重吸收[7],其中,SGLT-2介导了约90%的葡萄糖重吸收,SGLT-1介导仅占10%。因此,SGLT-2抑制剂可在正常代谢途径外,直接经肾额外排出200~300
2019年5月12日
其他
【指南与共识】中国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处方专家共识(2017年版)
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以免遗漏信息。评估方式和评估内容视患者的年龄、病程、接受情况等而异,避免引起患者的抵触心理,评估的结果需要完整记录并且存档,作为下一次随访及复诊评估的参考。
2018年1月20日
其他
DPP-4抑制剂促进糖尿病创口愈合
Met》撰写综述。正是基于前期良好工作基础,该课题组本次深入研究了DPP-4抑制剂对糖尿病创口愈合的影响,实现了基础与临床深度结合,带动了代谢疾病转化医学研究领域工作深入与推广。
2017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