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陈文胜:小农户兴则乡村兴国家强
大国小农是中国独特的悠久历史传统,更是难以改变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小农户的数量高达2亿多,构成了乡村振兴的最根本力量,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乡愁”。小农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无疑是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中办、国办近日公开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使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相协调,为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创新了政策体系,将更好地发挥小农户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一、科学认识到小农户在相当长历史时期的必然存在农业经营规模由基本国情、资源禀赋所决定,由农业发展规律所决定。根据马克思关于工业与农业不同的生产方式理论,家庭经营是农业最有效的主体,也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从全世界农业来看,尽管存在规模大小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其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长期未能解决的吃饭问题,对小农户的认识回归到了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十三届八中全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十五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农业家庭承包经营的经营体制必须作为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但长期以来充满了对小农户农业的偏见,认为小农户是落后而保守的代名词,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消灭小农户,大力推进规模化大农业,可始终未能实现政策的预期。因为中国是个大国小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小农户农业在相当长时期的必然存在。这次文件就明确:“我国人多地少,各地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很大,很多丘陵山区地块零散,不是短时间内能全面实行规模化经营,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实现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这是对中国农业发展规律认识的准确把握。二、全面应对现代化进程中大国小农的重大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历史的新方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多,进入了一个风险与困难并存的发展环境中,面临着挑战多、风险高的新考验。纵观现代社会经济现象,经济危机大多都在农业上找到了出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危机的避风港,无疑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后院,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为顺应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有效防范各种风险赢得主动,就必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着力补齐“三农”这一突出短板。而小农户不仅是乡村振兴最广大的主体和最根本的力量,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大约束和主攻方向。可以说,小农户是“三农”短板中的短板,既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是破解困难约束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能否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决定着中国人的饭碗能否持久地端在自己的手上,无疑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底线。这次文件的主题明确要求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正是中国处于全面现代化爬坡过坎关键性特定历史阶段的战略选择。三、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战略重点在不少人看来,小农是造成农业低效的根本原因。而舒尔茨认为,传统小农作为“经济人”的高效率,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但效率不等于效益。提高农业效益的关键不是规模问题,规模的变化并不是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关键是引入现代要素,其中依赖技术的变化而使用新要素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基于小农户在相当长时期必然存在的基本国情,用扩大社会化服务规模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规模和信息化水平,以弥补耕地规模的先天性局限,促进小农户装备现代化与经营集约化,无疑是实现小农户现代化的战略重点。早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就首次明确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家庭经营再加上社会化服务”。实践中表明,如湖南尽管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却除了插秧以外基本上都实现机械化,也就是用现代要素来改造小农户农业,从而打破了小农户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判断。这次文件更是明确要求,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完善针对小农户的扶持政策,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面向小农户产销服务、实施互联网+小农户计划、提升小城镇服务小农户功能等方面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因此,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转变,全面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化解大国小农的困境,是小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