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文胜:中央三农一号文件的政策效应

陈文胜 hncwsh 2022-12-31

有人认为,每一个一号文件的政策预期目标并未全部实现,而且一号文件并不具有法律效力,执行力也大打折扣,因而实际作用有限。我非常反对这个说法,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向现代转型,三农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均耕地这么少,既要全力以赴解决自己吃饭的问题,又要进行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这是一个非常两难的问题。如果不能推进农业现代化,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就是劳动密集型,需要大多数人去从事农业,工业化和城镇化就不可能得到快速推进,就只能始终处于落后国家的行列;如果以牺牲农业来成就工业化和城镇化,即使能够避免拉美化的陷阱,可谁能养活十多亿人口的中国?特别是中国一旦严重缺粮,即使全世界倾仓而出也救不了中国,对全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灾难。

所以,西方有不少人判断中国不可能解决这个两难问题,预言中国迟早会要像苏联那样崩溃。而我们出乎意料地破解了这个两难问题,创造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靠什么破解?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始终没有忽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作为一个政策指导性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锁定三农,列为中央全年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紧迫性问题,成为了中国社会公认的政策风向标。你可以列举众多关于一号文件发布与执行中的现实问题,但你无法否认这些文件的发布与执行,对于推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贡献。

1.一号文件是目标导向的路线图

每个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要求作为重中之重,明确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有利于动员全国上下力量,整个各个各部门资源,分别在每年逐一集中解决中国农村改革这个长期性的世纪难题。有人认为,这么多一号文件目标都很高远,但雷声大、雨点小,达到预期效果的文件不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问题和矛盾,赋予了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每个一号文件在执行的过程中都要适应这种变化,朝着现代化的远景每一年向前一步就是巨大的成就。同时,一号文件只是一年的政策任务,不是长期的政策任务,而且政策的执行效力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国际国内环境、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各个地方和各个部门的资源能力等,造成有些措施和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执行得很好,有些措施和有些地区、有些部门就挂了空挡。像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很好的文件,但我觉得很多好的改革方针没有落实下来,为什么?就是因为国外内政治的环境,在文件发布后遇到了突发性问题,包括南海问题,一带一路问题,从严治党问题等,分散了决策层的行政资源,无疑就影响了文件的执行力。

2.一号文件是政治保障的压舱石

尽管农业是不可替代的战略产业,但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此同时,非农产业的高附加值和增长的快速性具有难以抵御的诱惑力,农业的战略位置最容易被人忽视。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城镇化的诱惑力太大了,工业化的诱惑力太大了,都能带来高额的经济效益,高额的财政收入,而发展农业是没有多少回报的,大多时亏本的买卖。如果缺乏政治约束,没有多少地方政府会对发展农业感兴趣。在这个时候,尤其是在中国,必须要用政治来保障发展方向和战略决策,一号文件就是党中央用以发挥战略目标导向作用和组织保障作用。中央一号文件作指挥棒,全党各级都要服从国家发展大局,决不能战略短视,急功近利,这就是一号文件其中的一个最大的政策效应。中国经济发展能够快速发展到今天,工业化、城镇化能够这样顺利推进,在某种程度上,一号文件就是压舱石。

3.一号文件是社会共识的聚光灯

中国是个10多亿人口的大国,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如果不能对国家重大战略形成共识,社会发展就会迷失方向。比如有一些这样的观点,认为中国的粮食供给完全可以由市场调节。最突出的是以茅于轼为代表,甚至提出不要搞什么耕地红线。那拿当前的情况来说,农产品市场价格国内外倒挂,国外农产品价格那么低,国内农产品价格那么高,是不是可以按照国际分工比较优势理论全面进口农产品?像菲律宾、越南、朝鲜这些中小国家可以,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不仅仅是一个谁来养活中国的世界难题,还有一个对粮食有着巨额需求的中国来说,就意味着形成了占据垄断地位的粮食卖方市场,占有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绝对定价权,粮食价格必然会不断翻番。因此,无论哪一届领导人,都将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谁敢轻视农业?万一出了问题谁能够承担起这样的历史责任?在中国你这个领导不懂农业,就不懂中国的国情。所以,一号文件对三农问题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非常明显,在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的认识已经毫不动摇。

问题明确了,方向正确,哪怕每一个一号文件只解决一个小问题,但始终沿着确定的一个方向向前迈进,即使走慢一点没关系,最后的效果就非常明显了。如改革开放到现在,从食品短缺的饥饿时代,到现在要求粮食去库存的时代,农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水平的生产能力。不愁生产不出,只愁卖不去。所以,一号文件的真正意义不是落实了多少,中国这么大的战略问题也不是靠一个文件就能够解决的,而是明确了国家战略方向,避免犯颠覆性的错误。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节选自作者在湖南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文本之一,题目为编者所加,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前沿对话

陈文胜对话曹锦清:小农经济与农民合作

陈文胜对话曹锦清:农地集体所有与资本下乡

陈文胜对话曹锦清:规模经营与分工合作

陈文胜对话曹锦清:小农经济与家庭经营

陈文胜对话曹锦清:集体经济与集体化

陈文胜对话曹锦清: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陈文胜对话杜志雄:中国农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陈文胜对话黄草镇书记镇长:如何打造特色小镇

陈文胜对话贺雪峰、吴理财:谁来发展乡村?

陈文胜对话贺雪峰吴理财:谁来改革?

陈文胜对话贺雪峰吴理财:谁来扶贫?

陈文胜对话贺雪峰、吴理财:谁来治理乡村?

陈文胜对话贺雪峰、吴理财:谁来种田?

陈文胜:有哪些不靠谱的三农学者

陈文胜:“纸上三农”与“改革样板戏”

陈文胜:三农学界的独家野史

陈文胜:三农研究的“马头”往何处去?

延伸阅读:中央一号文件

陈文胜:三农一号文件的历史演进与政策变迁

【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品牌建设:湖南农业结构优化的突破口

曾福生、陈文胜谈2017年一号文件如何落地湖南

【解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陈文胜: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湖南日报陈文胜专访: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新看点

陈文胜解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让农民乐意种粮

湖南日报专访陈文胜等: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湖南解读

《湖南经济报》专访陈文胜:解读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

陈文胜:解读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5年一号文件|一个乡镇书记的镇经济工作会报告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如何在一个乡镇贯彻落实的

2004年一号文件实践|获中国新闻奖纪录片:三湖镇的春天(上)

2004年一号文件实践|获中国新闻奖纪录片:三湖镇的春天(下)

陈文胜:解读十八大报告的农村政策

陈文胜:解读十七大报告的农村政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