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的托克维尔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普京的新任期

在结束不久的俄罗斯大选中,普京以破纪录的压倒性优势获胜。尽管各方对于这场胜利都有预期,但选举过程本身还是十分重要,因为克里姆林宫很希望借此向外界展示俄罗斯的团结。这次选举数据有以下三个值得注意的点:1、普京是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的,没有借助统一俄罗斯党的平台;2、普京得到了超过87%的选票,远远超过了他2018年总统选举时创下的77%的纪录,为苏联解体后最高票;3、俄罗斯选民投票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77.44%,这让普京获得了近7600万张选票,两项数据同样为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需要注意的是,单纯拥有高得票率并不稀奇,在选情一边倒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类似的情况,难的是把“高得票率”和“高投票率”结合起来。这说明俄罗斯政府能够动员民众参加一场毫无争议的选举,以表明他们对普京及其政策的支持。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普京政治契约》的胜利。得票率第二的为俄共候选人哈里托诺夫。竞选期间,哈里托诺夫非但没有批评普京,反而称赞“总统正努力巩固国家在所有领域的胜利”。胜选记者会上,普京洋洋洒洒回答了很多提问,其中比较惹人关注的有两个。其一是赞扬了反对派活动人士鼓励更多选民投票的举动,并主动谈及上个月在监狱中突然死亡的反对派领导人。普京称“他的去世是一起不幸的事,原本已经批准了其通过囚犯交换计划释放,只要不再回到俄罗斯”。这是普京若干年来首次谈及俄政坛反对派的话题,带有一些怀柔意味。其二是谈到了俄乌战争的问题。普京称“俄罗斯需要考虑与乌克兰和谈的对象”——暗示泽连斯基不是可以和谈的人选。然后面对记者关于俄军是否要打下哈尔科夫和敖德萨等乌克兰大城市的提问,普京称现阶段没有计划,他以防御性的立场谈到当务之急是在乌克兰东部建立“缓冲区”,从而让俄领土免受袭击。不难体会,俄乌战争的运动战高潮部分已大致结束,现在各主要当事方陆续开始思考善后事宜了,比如:怎样和谈,跟谁和谈以及如何让己方的战后环境更加安全等等。在俄乌战争的大背景下,尽管表面上西方政客和西方媒体对俄罗斯选举不屑一顾,但私底下大家都在睁大眼睛观察着俄政坛的变化,希望发掘《后普京时代》的蛛丝马迹。有西方智库学者就直白地讲道:普京之后的克里姆林宫人事变动将是西方改善与俄罗斯关系最大的机会。前文我们类比过苏联和俄罗斯这两个同一时间线上的不同政权,二者其实有很明显的相似性:建国背景都是一样的民穷财尽(一战的沙俄,冷战+经济改革失败的苏联)。导火索都是核心城市发起的示威运动(圣彼得堡,莫斯科)。旧政府都没有像样的反抗(近乎和平演变)。主要领导人都有海外势力背景(列宁,叶利钦)。新政权都是在第二代任上稳固(斯大林,普京)。……如果把同样执政三十年的普京和斯大林做一个对应的话,那么俄罗斯的下一代领导人极有可能会调整对美关系,比如早期想走“三和路线”的赫鲁晓夫,同时西方也会充分利用《中国与俄罗斯的分歧》。实际上,欧美内部一直有很强大的亲俄派,他们认为俄罗斯在文化和宗教上与欧洲十分接近,它反对西方主义有一种上限,甚至更多是出于普京的个人行为;而中国不是,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自己的故事。1999年,叶利钦与时任总理普京在克里姆林宫。
3月20日 下午 6:01
其他

大明朝没有人才吗?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何处可满饷,建州皇太极。▼之前写了《大清的成功秘诀》,提到大清的成功离不开统战关键群体。今天我们就聊聊大清的敌人大明朝。大明朝灭亡的原因,非常复杂,网上讨论也很多,包括王朝周期律、财税制度落后、小冰河期等。今天我不聊这些学理性的、深层次的原因,只聊一个最简单的,那就是用人制度。大明朝一向是刻薄寡恩、用人不善,君臣之间严重缺乏互信。在大明朝的后期,有两个现象非常突出。一是越忠诚的官员下场越凄惨。绝对忠于朝廷的戚继光、杨镐、熊廷弼、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都下场凄惨,拥兵自重或投降大清的李成梁、左良玉、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则活地很滋润。二是成为大清的人才输送基地。同样的人,在大明朝这边默默无闻,跑到大清就成了一顶一的人才。明军一旦剃头,战斗力就翻上三四倍。先说第一点,在大明朝做忠臣下场是悲惨的,《万历十五年》有句话说得好,说上到首辅、总兵,下到文学家,没一个有好下场。这句话放在明末,再合适不过了。明末的几个辽东巡抚、总兵、督师,没一个善终。杨镐萨尔浒战败后被处死、李如柏萨尔浒战败后自尽、熊廷弼广宁失守后被处死、袁崇焕己巳之变后被凌迟、孙承宗大凌河之败后被罢官。这里,我重点说两个人,一个杨镐、一个袁崇焕。提起杨镐,明粉往往是一顿黑,认为杨镐应为萨尔浒的战败负全责。但问题是,除了杨镐还有更好的人选吗?合兵就能打赢努尔哈赤吗?按当时的条件,杨镐其实是最好的人选,大明朝一向是以文制武,总指挥一定是个文官,而杨镐参加过万历朝鲜战争,是作战经验最丰富的文官,整个朝廷,也找不出比杨镐更有经验的。杨镐的分兵战略,也没有大问题。分兵,其实是辽东明军惯常的做法,在辽东多次参加战争的李如梅,也建议分兵。杨镐分兵原因有二。一是萨尔浒明军调自全国各地,将帅不和。二是建州地形崎岖,十一万大军施展不开且会面临补给困难。就后面的战事看,努尔哈赤也没有真的合兵一处,虽然努尔哈赤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但后金在局部战场投入的兵力,最多也不超过3万人,与单路明军(2-3万左右)的人数,差距并不大。就是这样人数大体相当的战斗,明军却往往只能支撑1天,第2天就开始溃败,努尔哈赤和几路明军的战斗,都可以用屠杀来形容。这样巨大的战斗力差距,合兵只会死得更快,还不如分兵打个时间差。可以说,杨镐的指挥并无错误,就史料看,杨镐本人也没什么污点,在朝鲜时,他口碑就很好,朝鲜人记载杨镐到朝鲜后严肃军纪,力主抗敌,杨本人更是兢兢业业,从不嫖妓。杨镐被罢免时,朝鲜君臣出城送别,哭声震天。任辽东巡抚期间,杨镐也是忠心耿耿,努力挽救辽东局势,萨尔浒战败后,更是以戴罪之身替熊廷弼背锅,连熊都称赞杨镐的人品。从杨镐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兢兢业业,希望报效国家的忠臣形象,这样的人,无论如何是不该死的。萨尔浒的失败,是注定的,责任不在杨镐,而在万历。明朝是一个皇权达到鼎盛的朝代,任何大事都需要皇帝进行决策,内阁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辽东局势的溃烂,和万历的怠政息息相关。万历中年时派出矿税太监到辽东盘剥,坏了人心,导致大量辽东汉人投奔建州,努尔哈赤能顺利夺取辽东,离不开辽东汉人做内应。万历中年后还三十年不上朝,凡是臣子的奏章都留中不发,致使缺额的官员得不到补充,财税制度近乎崩溃、军器、军纪也得不到修整。整个大明朝原有的弊病,在万历年间进一步放大,到1619年已是积重难返。萨尔浒的几位主将,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有的行动不便,需要士兵抬着才能上战场,为什么将领青黄不接,还不是万历多年怠政,导致新人无法接任,这才让本该退休的老将上战场。为什么努尔哈赤能做大,也是因为万历怠政,致使无人主事辽东,这才让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萨尔浒之战,身为最大责任人的皇帝不背锅,反将收拾残局的忠臣处死,这不让人心寒吗?说完杨镐,我们再说说袁崇焕,袁崇焕比杨镐还惨,杨镐毕竟是个败军之将。可袁崇焕任内,先后两次击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明朝唯一能正面击败后金的官员。这样的丰功伟绩,于情于理都不应重罚。但袁崇焕最后的下场却是凌迟加传首九边,可以说是惨不忍睹。袁崇焕有没有问题?我认为完全没有,杀袁崇焕完全是崇祯刻薄寡恩。袁崇焕做的几件事争议很大。首先是杀毛文龙,很多人说毛文龙可以牵制后金,袁破坏了抗金大业。这种说法没有根据,实际上毛文龙向来谎报军功、不听调遣,斩获极为有限,根本起不到牵制的作用。而且崇祯在事前赐予了袁崇焕先斩后奏的权力,袁杀毛文龙,在法理上没有任何问题。我知道,会有人说所谓尚方宝剑都是虚的,真的先斩后奏就是犯了皇帝的忌讳,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要么不授予臣子这项权力,既然授予了就不能予以追究,这牵扯到君臣之间最基本的互信。崇祯杀袁,看似是维护了皇权,实际上完全破坏了君臣之义,将赤裸裸的算计摆到了台前。还有人说袁崇焕说五年平辽,结果第二年后金军就兵临北京城下,涉嫌欺君,这更是荒谬至极。己巳之变才是第二年,离五年尚远,何来欺君?更何况,以当时明朝内忧外患的局势,袁吹牛了又如何?当时袁是唯一能抵挡后金的官员,你把袁杀了又能用谁呢?于情于理,都不该杀。至于袁执意要在北京城下迎击皇太极,实是迫不得已,袁深知明军没有和后金军野战的能力,只能“凭坚城,用大炮”,袁崇焕打赢的宁远和宁锦两次战役,都是依赖城墙上的火炮,而北京城上,恰好有20门红夷大炮。在北京城下阻击皇太极,是明军唯一的胜机。但多疑的崇祯不会相信袁的说辞,只会认为他养寇自重,蓄意谋反。崇祯认为袁崇焕请求入北京城歇息,是图谋不轨;让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是勾结敌军;袁崇焕下狱后,辽东兵将均不听调遣,更坐实了袁崇焕拥兵自重的指控。就这样,这个大明朝的忠臣被凌迟处死,北京百姓纷纷生啖其肉,袁的首级也被传首九边,辽东明军看到袁崇焕的下场,人心涣散,彻底对明朝失望。大明朝的刻薄寡恩,被每一个大明将士看在眼里。袁崇焕的死,实在让人惋惜,袁从在福建当知县开始,就为官清廉。后到北京述职,他一个文人,刚到北京就单人出塞查看辽东地形。之后到辽东工作,在友军撤离的情况下坐守孤城,赢得了明朝对后金的第一场胜利,这个大明朝的忠臣,没有死在皇太极手里,反而被自己的皇帝和子民所杀,大明朝,配不上这样的忠臣。除了杨镐、袁崇焕,后面的孙传庭、卢象升也下场不好,他们都在朝廷激烈的党争和崇祯帝的多疑下被逼而死,唯一活的比较好的就是洪承畴,但他是做了贰臣,靠投降大清才改变了必死的命运。(大明朝的忠臣,一个比一个惨)不少大明臣子终于认识到,在大明朝做事是危险的。我大明朝的制度,核心不是办成事,而是维护皇权。大明朝为何以文制武、太监监军,外行领导内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限制武将,互相监督,保障皇权。你权力小办不成事、权力大又被怀疑拥兵自重。办不成事要处斩,老办成事功高盖主,也要处斩。不论是皇帝还是言官,只要抓住一点小错,就将人往死里整,大明朝的人心已经坏了,这种氛围下,只能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躺平不做事,成了官员最明智的选择。既然在大明朝不能做事,那只能去大清了。那些在大明朝磨洋工的庸碌之辈,一旦剃了头,就战斗力大增,原因无他,只因大清的制度要比大明朝宽容的多。比如额驸李永芳,在明朝不过是个中级军官,手下兵力不过千把人,投降后金后竟成了后金第一军师,还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他连续用内应攻破明朝城池,萨尔浒之战时,李永芳更是献策,提出应集中兵力消灭明军。再比如大清乌真超哈炮兵部队的组建,造出红衣大炮的王天相、金世祥不过是明朝的普通铁匠和普通军户,就这两个大明朝的路人,在投降大清后,居然赶在大明朝廷前仿制出了西方的红衣大炮,到大凌河之战时,皇太极的重炮数量就超越了明军,在孔有德等人降清后,大清更是在火炮上占据绝对优势。为何大清只用了大明的二流人才,就仿制出了红衣大炮,关键是体制不同。大明朝的问责制度非常严厉,只要造炮失败就要被严惩,轻则处分、重则杀头。久而久之,大明朝的工匠都趋利避害,不敢研发新品,不敢尝试威力大但成品率低的重炮,都去造那些威力小、成品率高的火器。所以大明朝火器种类虽多,但大都不堪用。戚继光就说除了鸟铳和佛朗机,都不堪用,这两个还都是从西方引入的。相比大明朝的刻薄,大清宽容的多,皇太极当时为了造出红衣大炮,许诺不惩罚失败者,只要勇于造炮,无论用多少原料,失败多少次都可以,最终在无数次的尝试下,王天相拥“失蜡法”造出红衣大炮,金世祥则发明了效率更高的泥铸法,两人成功的背后,离不开无数次的失败和试错。事后,皇太极大喜,立即封王天相位骑都尉,后又升为备御,世袭罔替。正是这种对错误的容忍,对人才的绝对信任,让大清胜过了大明。大清向千百万汉人表明,虽然建州苦寒,物质条件比不上关内,但大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不拘一格,只要你是人才,就能在大清有所发展。这种对人才的统战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19世纪60年代,大清同时面临太平天国、英法联军、陕甘回乱、捻军等四股叛乱,大清朝廷完全无力镇压,为了保住朝廷,大清下放权力给汉族士绅,不到十年就平定叛乱,让大清续命50年。这期间,曾国藩、左宗棠、僧格林沁都吃了无数败仗,甚至有一次,捻军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慈禧不仅没怪罪左宗棠,反而继续信任他,最终终于平定了捻军和回乱。试想,如果当时当政的不是慈禧而是崇祯,恐怕朝廷一不会放权,二会处死战败的左宗棠、曾国藩。大清大概率撑不过太平天国起义。在用人格局上,大明完全输给了大清,崇祯也完全比不上慈禧。(曾国藩初期连吃败仗,按照大明朝的惯例,早把曾国藩处死了)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3月16日 下午 11:04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有必要曝光一下她!

第一次认识是因为9.9元一束百合花,记得应该是在2023年的3月份,因为坏了几朵,她又免费送了我一束。有一天,她上架了一款土鸡蛋,因为鸡蛋平时家里也常吃,但我又不确定质量好不好,她就免费给我寄了一份,说可以先尝一尝,觉得好下次再买。或许是跟心机商家周旋太久了,突然遇到这样的商家有点让我无所适从,太久没有遇到如此被人尊重的购物体验了,总之,感觉很舒服。之后,我也经常在她的购物群里买东西,也会如实反馈买到东西的情况,因为她鼓励所有人真实反馈,好就是好,不好就售后并改进,有时候买多了,还会被她强制退款,她觉得我没必要买这么多,不希望买回去不用积灰。7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个体检,查出来有点问题,需要静养,还可能做个小手术。几天我就没有交流,她来问,最近是不是有什么事,我如实跟她说了,她让我好好休养,一起感慨人生脆弱,真的需要好好珍惜自己身体。第二天,她说她正好在杭州灵隐寺,所以就给我求了一个平安符,等回到公司就寄给我。这一刻,真的被感动到,但是被人关心跟惦记的感觉真好。收到平安福的同时,也收到一只老母鸡,附带了一张纸条,写着:炖个鸡汤,好好补补,争取早点来群里聊天。她说这是新上架的九华山的正宗土鸡,让我补一补,怕我拒绝,所以没有提前告诉我。说真的,这样的商家已经远远超越了商家本身,我一直觉得相信一个陌生人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我相信大多数人内心的善良。这个商家就是闯货的英姿,我想很多朋友都看到过,也有很多人已经成为英姿客户,甚至朋友。作为普通消费者,理想中的购物就是:看中商品—放心地付款买下—物有所值—开心。而实际上呢:看中商品—货比三家—谨慎付款—商品有问题—去找售后—商家扯皮—花小钱生大气。还有很多算不完地优惠券、永远差1分的砍一刀,还有各种活动任务,感觉就是被各种套路,被耍了的感觉。只是想简单买个物有所值的商品,却被环境逼得不得不跟商家斗智斗勇。而英姿这里把真诚做到了极致,因为你不用担心买到垃圾商品,也不用担心互相扯皮,有的就是互相信任,英姿用心服务,你开心花钱。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样的靠谱商家,所以写这个文章曝光一下,也算是对她的支持。闯货这里所有产品都是溯源跑工厂、跑产地,货比三家,亲自使用(食用)对比过的,比如:她卖的袜子是耐克、阿迪达斯代工厂的。护肤品是海蓝之谜代工厂的。围巾丝巾是LV代工厂的。包包是PRADA代工厂的。而价格真的只是这些大品牌的零头。在这个信任缺失的电商时代,有这样靠谱的商家真的是很难得,希望大家不要错过。最后用群里的一位群友的留言截图结尾。我不知道粉丝中有多少已经是闯货,是英姿的用户了,如果还不认识英姿,可以试着加一下英姿的微信,直接进她的宝藏群,看看是不是真如我所说,如果不是,你大不了再删除,反正也没有损失。备注:如果担心质量,可以让她先发货,你收到货之后检查没问题,你再付款,就说是我说的。
3月7日 上午 10:01
被用户删除
娱乐

实名曝光!海参跌落神坛

他叫林延男来自“辽刺参之乡”大连长海县这里家家户户基本都是渔民林大哥的家里从爷爷那辈就开始捕捞海参父亲也是一名“海猛子”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熏陶下林延男也萌生了做海参的想法(林延男的“海猛子”父亲)
3月4日 上午 9:12
其他

大城市不如小县城?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先搞清自己的阶级▼最近刷到一个热门话题,叫“小县城的同学过得比我好”,看了话题下几个热门的文章,大意就是说大城市的白领回到县城老家,发现当年学习不如自己的同学过得都比自己好,他们事业有成,有房有车,大多成了体制内的小领导,同学聚会,自己反倒成了无用的边缘人。由此引出一个话题,就是大城市是不是真的不如小县城,在县城躺平会不会过得更舒服。看完这些文章,我真觉得这些作者要么是“割韭菜”,要么是愚蠢至极,任何一个有逻辑,有阅历的人,都会觉得荒谬。这个对比,最大的谬误,就是忽视了自己的阶级,选错了参照系。文章里的大城市白领,说的不是本地人,而是通过努力学习,到大城市工作、居住的县城做题家。而且这些人,往往是在私企工作,不是体制内人员。这说明什么?他们的原生家庭大概率是县城缺少人脉的普通人。正因为没有关系,他们才得努力学习,正因为没有关系,他们才无法在依靠关系的县城扎根,只能到相对看重能力的大城市打工。正因为没有关系,他们才只能找到需要996的辛苦工作。换句话说,他们的对照应是留在县城的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有关系有人脉的县城贵族。这些文章里,他们所谓的,让人艳羡的县城同学,大都是在当地体制内核心部门工作,而且大都用了父母的关系,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县城的大多数,而是县城顶端的存在。这些白领,其实,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他们错认为学历可以弥补人脉的差距,在学校中的平等不过是一种错觉,到了社会就原形毕露。说完这个问题,我再谈谈大城市和县城哪个好,答案很明确,当然是大城市好。如果我们纠正参照系,对比两方同生态位的人,大城市和县城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如果都是普通人,想都不要想,一定要去大城市工作。在县城待过的人都知道,县城是最讲人脉和关系的,县城的关系一环套一环,圈子很小。一个县城就那么几个产业,就那么几个家族,蛋糕早被分完了,普通人连残渣都吃不到。有个词形容得很透彻,就是“公务员经济”,整个县城都是围绕公务员展开的,只有体制内和为体制内服务两个阶层,小地方体制内,又离不开当地的政治家族,这个,冯军旗在《中县干部》中有很详细的表述。总之,要想在县城混得开,必须要有关系、人脉,没有这些是寸步难行。留在县城的普通人,真可以说日子一眼望到头,没什么希望。一个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城市能进大厂,在县城却无用武之地。相对县城,大城市机会多得多,因为肉太多了,贵族根本吃不完,下面人就是喝汤都能喝饱。有人脉的贵族也就是占着几个高利润的垄断行业,那些需要辛苦和能力的技术产业,仍需要普通人。很多县城做题家到大城市工作,月入1-2万,过得很紧凑,确实不如县城贵族,但和县城普通人比又好太多,后者一月工资三四千,抛去衣食住行,剩不下几个钱。而大城市白领再不济,买个电子产品,去泰国旅游还是绰绰有余的,实在受不了大城市的压力,还能带着多年的存款回县城买房躺平,这些机会,普通人留在县城,能得到吗?普通人去大城市打拼,进可攻退可守,选择比小县城多了不少。其实县城做题家早就用脚投票,在大厂工作的朋友会知道,很多同事都是来自小城市,正因为没什么关系,只有一点能力和学历,才在大厂996。大厂,已经是普通人想要逆天改命,最好的选择。说完普通人,再说说贵族,大城市和县城贵族一个生态位的,不是在大厂996的白领,而是谷爱凌、姚安娜这种大城市贵族,要这么比,县城贵族塞牙缝都不够。人家家里在国外几千万上亿的资产,握有多国身份,动不动去欧洲旅游度假,在法国、迪拜奢侈品店消费,朋友圈子都是各种世界名流。而县城贵族,最多在县城普通人面前吹吹牛逼,在大城市贵族面前,连法眼都入不了。只要是同生态位对比,县城和大城市的差距,都不是一星半点。其实,现在县城贵族也在把子女往大城市送,之前和冯军旗老师聊,他就说现在县里的中高级干部,都希望子女到大城市工作,定居,不希望他们回城继承“家业”,当然,他们子女不会去大厂,而是进入体制。能过国考进入部委最好,不济也要在省里当公务员,其次是去高校、国企、官媒,我一个师兄,家里是河南省中级干部,就让他去了人民日报,可见,就算是县城贵族,只要有机会,也不会让子女待在小城市。他们这么决策也很简单,他们也看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减少和地方债,很多县城注定萎缩,大城市和东南沿海的优势会越来越大,既然如此,不如早早安排子女去大城市。相对那些鼓吹“逃离北上广,回到县城”的人,他们要精明得多。我的意见也差不多,我一向是主张年轻人留在大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很多县城,尤其是中西部县城,会出现萎缩。一是新生儿减少,人口会一直负增长。二是随着经济发展,资源也会集聚,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县城,移民流向是小县城——新一线和二线——一线城市。最近,就连沈阳、哈尔滨的人口都增长了,不是本地人不离开东北了,而是大量东北县城的人,迁移到省会城市居住,这种流动是未来的大趋势。未来的图景是,县城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会越来越少,年轻人走了,产业也就走了,人走了,也没有维护公共服务的必要了,所以近年出现了某县公交、地铁停运的状况。另外,地方债问题也在不断发酵,中央为了根治地方举债过度建设的问题,也开始对地方的基建进行限制,之前中央就发了一个文件,叫《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其中就对12个债务较多省份的基建项目进行了限制。中央还提了一个原则,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中央不再无原则地兜底了。熟悉县城的朋友知道,小地方的富人,大多是靠包工程富的,现在工程少了,他们的利润肯定受到影响,大家钱少了,又会影响当地的消费,总之,都是一环扣一环。未来,去大城市,总归是没错的。其实也不用说这么多,大家看看每年人口流动趋势就行,相对于网上的发言,用脚投票永远更加真实,年轻人都叫嚷着要去大理躺平,但躺下来的又有几个?所以说,真的要看人在做什么,而不是他在说什么。人的行为,永远是最诚实的。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2月28日 下午 4:35
其他

特朗普被评为美国最差总统,拜登排名14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拜登是最被低估的美国总统。▼2月18日,纽约时报发布了一个报告,内容是调查美国历史学家对历任总统的评价,结果显示现任总统拜登在45位总统中排名14,处于中上水平,而特朗普则排名倒数第一,平均得分仅为10分。我认为这个评价是公允的,拜登绝对是最被舆论低估的美国总统,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击败特朗普,捍卫民主。考虑到特朗普会在2024年更加疯狂,如果拜登在第二任期同时击败特朗普和普京,他的历史地位会继续上升。1历史学家评价总统的标准什么是伟大的总统?历史学家和公众的评价往往大相径庭,而公众的评价又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比如之前皮尤研究中心就做过调查,发现共和党人如今最喜欢的总统就是特朗普,里根都只能屈居第二,而民主党人则把奥巴马放在了第一位。但特朗普和奥巴马,在对立政党的眼中,又是最差的总统。在政治极化的今天,任何一位当代政治人物都很难得到两党一致的认同,就连客观的经济状况,也会因党派的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另外,公众对总统的评价往往囿于当下,往往过度关注总统的个人魅力和当下的经济状况,而忽视了政策的滞后性和长期的历史意义。与公众相比,历史学家的评价要更加全面、公允。在这份榜单中,有一些排名争议不大,比如第一是林肯,第二是小罗斯福,第三是华盛顿。这四十年来,经济成就最突出的克林顿排在第12位,里根则排在第16位。争议最大的,就是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三个人。奥巴马在榜单中排到了第7位,拜登是第14位,而特朗普则是倒数第一。奥巴马排这么高,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他当选总统的历史意义。作为第一位非裔总统,奥巴马当选对美国种族平等的进程,有至关重要的象征意义。除奥巴马之外,拜登的排名也受到很多人质疑,但历史学家认为,拜登最大的功绩就是击败特朗普、捍卫民主,他的成就是特朗普衬托出来的,有特朗普这个倒数第一,才有拜登这个正数14。2拜登是最被低估的美国总统拜登是最被低估的美国总统,很多选民因为拜登虚弱的表象,而对其评价不佳。但客观讲,拜登至少有几大功绩。第一是击败特朗普。特朗普是200多年来唯一一位挑战宪政的总统,他否认选举结果,煽动叛乱,面临91项联邦和国家级刑事指控,险些将美国变为劣质民主国家,击败特朗普就等于拯救美国。当然拜登这项功绩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还需要在2024年赢得连任。目前看,拜登赢得连任的概率很高,很多人总是拿目前的民调论证拜登的颓势,但我已反复强调,当下的民调没有参考意义,等大选季(8月)开始后,全国及摇摆州的民调才有参考价值,现在的民调更多反映选民对现状的看法,而不是大选时的选择,当“二选一”的时刻来临时,大多数选民还会选择拜登。第二个功绩是支援乌克兰,遏制俄罗斯。现在很多人说即使没有美国,欧洲也能支持乌克兰赢得战争,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虽然欧盟对乌援助达到874亿欧元,但其中大部分是经济援助,军事援助的占比仅为30%左右,大概是280亿欧元,相比之下,美国对乌援助高达700多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军事援助。改变战局的海马斯、重型榴弹炮、小型炸弹,反坦克武器,主要都是美国提供,乌克兰空军也是由美国训练。可以说美国军援的多少,直接决定乌克兰的战局。现在乌克兰的反攻陷入停滞,也是因为美国内部出现了问题。2024年,拜登的考验很大,他要同时对抗特朗普-普京同盟,但所幸的是,特朗普的胡作非为给拜登带来了更多盟友。特朗普在集会上说,鼓励俄罗斯进攻未缴纳足够费用的北约盟国,在评价纳瓦利内事件时,不仅没有悼念,反而称自己是美国的纳瓦利内,因为自己遭到了民主党的迫害。特朗普拒绝批评普京激怒了共和党建制派。比如里根总统的女儿帕蒂·戴维斯·里根接受CNN专访时就说:我的父亲绝不会承认今天的共和党,他们是一群可耻的叛徒。建制派共和党人利兹·切尼也说:“普京会输掉俄乌战争,川普会输掉2024年美国大选,但共和党人的耻辱将永存。”正在竞选的尼基·黑利也称特朗普的话让人不寒而栗。因为特朗普的亲俄态度,2023年12月,以蒂姆·凯恩和马可·卢比奥为首的两党精英,甚至出台了一个法案,规定未经参议院2/3多数批准或未经参议院单独立法,总统将被禁止退出北约。可见,即使是共和党建制派,也不支持特朗普的表态。特朗普的口无遮拦继续疏远了他和里根共和党人的关系,从里根到布什,共和党精英一直支持新保守主义,支持对外干预、捍卫民主。虽然共和党建制派精英的力量已经大为削弱,但他们仍在个别州具有影响力,如果他们加入民主党或者不投票,特朗普的胜算将进一步降低。2020年,特朗普就是因为得罪麦凯恩和刘易斯两位建制派大佬,致使共和党丢掉了亚利桑那和佐治亚两个关键摇摆州,这次选举,特朗普仍没有吸取教训。第三个功绩就是对美国高科技的投资。拜登任内,美国开启了AI革命,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再次占据了技术上的制高点,ChatGPT、Sora的颁布几乎宣告了美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的优势。或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拜登的功劳,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但同样的理由也可以用在克林顿身上,也可以说美国的互联网革命与克林顿无关。但即使抛去这些,拜登的科技政策也是可圈可点,除了对基础科学研究、芯片产业进行直接投资外,拜登还重整了美国的供应链,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并构建了针对对手的技术壁垒。这些都有利于巩固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站在美国人的角度)而且我们也不能忽视政治稳定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如果特朗普继续撕裂美国,美国真的陷入政治动荡,那企业也不会拥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3拜登的历史地位最后再谈谈拜登的历史地位,我仍认为,拜登会赢得2024大选,将特朗普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特朗普失败后,普京失去了最大的盟友,拜登也有一定可能击败俄罗斯,彻底解决冷战的残余问题。如果运气再好一点,甚至不排除AI革命的红利会在拜登第二个任期内爆发,从而扫除通胀给拜登留下的阴影。如果这三件事都在拜登任期内出现了,那拜登的历史地位会进一步提高,美国的国运,世界的走向,就看24年大选了。最后,再给大家推荐一位朋友,现在国际形势扑朔迷离,多一个身份,多一个选择总是没错的,也有很多朋友确实问我身份规划的问题,无论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医疗、养老还是未来的发展,有一个第二身份确实方便,全球通行便利,还能享受较高的福利医疗水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咨询。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2月21日 下午 9:00
其他

普京与美国极右翼结盟,对抗拜登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普京正式宣布了他和美国极右翼的联盟。▼今天出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泽连斯基解雇乌最高指挥官扎卢日内,由乌陆军司令瑟尔斯基接任,我此前的担忧不幸发生了。泽连斯基称扎卢日内还会在团队内任职,撤换他是因为2024的任务与2022年不同,每个人都要适应新形势。至于任命瑟尔斯基的理由,泽连斯基称瑟尔斯基领导了基辅防御行动,拥有丰富的防御经验,同时也具备领导进攻行动的经验,泽连斯基还表示,乌军在南部作战行动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公众的情绪。这表明扎卢日内被解职的原因就是2023年反攻不利。虽然瑟尔斯基也是位战功卓著的名将,但士兵们普遍反映瑟尔斯基是位苏联式的指挥官,不爱惜士兵生命,多次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让士兵发起攻击,士兵们对他的爱戴远不如扎卢日内。任命瑟尔斯基表明泽连斯基会在2024年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攻,以求用更多的战绩换取西方援助,即使这个过程乌军会遭遇重大伤亡。考虑到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已经跌到62%,而扎卢日内的支持率一直在80%以上,泽连斯基的换帅在短期内会严重影响声望。泽连斯基的换帅是否明智,我现在不做判断,还需要看今年的战果,最后还是要靠战绩说话。与乌克兰“换帅”相比,另一件事更为重要。那就是普京接受美国极右翼媒体人,前FOX新闻台主持人卡尔森的专访,卡尔森一直支持普京,反对援乌,称自己要把真相带给美国人民,普京出于统战西方极右翼的考虑,接受了卡尔森的专访。考虑到卡尔森在MAGA运动中的地位,这标志着普京和特朗普的MAGA正式结盟,普京正号召他的西方盟友们,对拜登和自由秩序发起总攻。1此次采访普京的卡尔森是美国著名极右翼媒体人,他在2016-2023年在FOX新闻台主持晚间政治脱口秀节目,之后因为多次发表种族歧视、性别歧视言论,被FOX辞退。卡尔森是特朗普的铁杆粉丝,被认为是右翼媒体中最具影响的媒体人,是MAGA最有力的支持者。卡尔森还曾多次影响特朗普的决策,包括取消2019年对伊朗的军事打击,解雇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是特朗普最信任的顾问之一。在俄乌问题上,卡尔森多次为普京辩护,并传播俄罗斯的虚假宣传。卡尔森曾表示,他不认为俄罗斯对美国构成严重威胁,普京并不像美国自由派那样讨厌美国,表示没有理由讨厌普京。2019年,卡尔森在讨论顿巴斯战争时明确表示自己支持俄罗斯,美国应该站在俄罗斯一边。2022年,卡尔森不断传播美国在基辅开发生物武器的假消息,并称泽连斯基是一位独裁者,对民主不感兴趣,称美国主流媒体过度美化泽连斯基,误导了民众。正因卡尔森一向亲俄,普京才允许他进行专访。整个专访有两个多小时,在微博和油管都有视频,大家可以去看。我简单看了下,有几个要点需要特别关注。1、普京表示特朗普时期是美俄关系的高点,他和特朗普关系很好。(暗示俄罗斯支持特朗普)2、拜登是个傀儡,被幕后的利益集团操纵,称俄罗斯不是美国人民的敌人,只是拜登和华盛顿精英的敌人,希望今年的选举能有所改变。(完全迎合了MAGA的阴谋论,表示要和特朗普一起清除华盛顿的沼泽,并暗示自己站队特朗普)3、提到美国应该更关注南部边境问题而不是乌克兰,称美国边境形同虚设,大量非法移民涌入,对美国人的危害很大。(再次迎合共和党的论调)4、俄罗斯是被乌克兰入侵,俄罗斯的朋友越来越多,对战争有信心。5、谈到气候变化和LGBTQ议题,再次附和共和党的观点,认为LGBTQ对于西方社会是威胁,气候变化是一个伪命题。纵观整个专访,普京完全迎合了特朗普的观点,并采纳了多个西方极右翼的阴谋论。我甚至怀疑,卡尔森对普京的专访,暗中得到了特朗普的支持。2统战西方极右翼一直是普京的策略。普京深知阻止俄罗斯扩张的是民主党代表的全球化利益集团和自由主义秩序,光靠俄罗斯,很难对抗欧美的建制派,要想击败西方,必须拉拢被欧美主流社会敌视的极右翼势力。自2016年以后,普京就将自己塑造为西方白人基督教世界的捍卫者,他称“白左”已经毒害了西方社会,俄罗斯是西方文明仅存的堡垒,俄罗斯有义务让整个欧洲重回基督教和保守主义。在多个重大议题上,普京均支持极右翼,普京大力宣扬家庭价值观,认为俄罗斯人应该多生多育,他还谴责LGBTQ运动,并立法禁止LGBTQ极端运动,他还抨击堕胎,认为堕胎是不道德的。在环保少女桑伯格崛起后,他率先出来抨击环保少女,称气候变化是伪命题。普京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国际右翼联盟,普京和特朗普是联盟的“双头”,在双头之下,他们还有很多小弟,比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法国的玛丽莲·勒庞,德国选择党、荷兰极右翼维尔德斯等。除了这些被定义为“右翼”的人士,伊朗、朝鲜、哈马斯也加入了这个联盟,他们虽然不是右翼,但同样憎恨民主党和全球化。他们也和普京构成了暂时的同盟。普京正纠集全世界反对全球化的力量,对威尔逊、罗斯福以来确立的自由主义秩序发起总攻,他们希望世界退回到二战之前那个弱肉强食、孤立主义的时代,他们都能从全球化和自由主义的崩溃中获益。2022年俄乌战争后,特朗普和MAGA一直在帮助普京,特朗普希望乌克兰能和俄罗斯议和,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一直以边境问题为理由阻止援乌法案的通过,共和党主流政客,除了黑利等少数人,均认为美国应该减少对乌援助。欧洲的极右翼也叫嚣赢得今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他们也主张削减对乌援助。拜登和民主党失败,对各方都有好处,普京可以摆脱乌克兰的困局,体面结束战争,并为下一步的扩张做准备。特朗普可以解散北约,重新开始贸易战,让美国重回孤立主义,对内他还可以清算调查过他的官员,实行集权统治,并禁止移民,打击“白左”价值观,重新将美国变为纯粹的基督教国家。种种迹象表明,普京正利用西方世界内部的分歧来削弱西方,西方因其内部的分裂被普京以小博大。随着普京动员西方盟友,乌克兰也进入了最艰难的一年,临阵换帅,西方军援变少,军队士气降低,泽连斯基和乌克兰人民面临巨大的困难,他们还将付出巨大的牺牲。战争最后的结果,还将取决于美国大选。卡尔森对普京的专访进一步坐实了“通俄门“,进一步疏远了特朗普和里根共和党人的关系,如果拜登能有效团结黑利的建制派选民,就能在大选中战胜特朗普。2024美国大选,早已不是拜登和特朗普二人之争,而是两种路线,两个世界,两种未来的争斗,美国选民的选票再次将决定世界的走向。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地投资、生活。
2月9日 下午 2:31
被用户删除
娱乐

苏联间谍还是大预言家?这位神一样的人你千万别错过

他曾在20年内出版100本书,内容从笑话集到历史读本到科普读物再到科幻小说,无所不包。这也让他在普通平民间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深度分析:俄乌战场上,俄军到底死了多少人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俄军大约有11.55万人死亡、20.79万人受伤。▼俄乌战争打了这么久,俄军乌军死伤多少,一直没有确切的说法,这几天,我在网上到处查找资料,终于得出了一个大致的结果。今天这篇文章我花了不少心血,相信能给读者一个合理的答案。先说结论,我估算俄军(俄正规军+瓦格纳+顿巴斯地区亲俄武装)大约有11.55万人死亡、20.79万人受伤,俄军损失兵力大约为32.34万人;乌军的死亡人数在6-8.5万人之间,总损失在18-25.5万人之间。1我们先看俄乌官方、各第三方组织、研究机构对伤亡数字的估算。伤亡数字时间范围信息来源乌军伤亡约7万人死亡10-12万人受伤2022年2月24日-2023年8月18日美国官员向纽约时报透露3万多人死亡(确认已经死亡的有2.45万人,还有1.5万人失踪,3400人被俘)9-10万人受伤2022年2月24日-2023年11月14日乌克兰民间组织“记忆之书”统计38.3万人伤亡,其中2023年大反攻伤亡15.9万人2022年2月24日-2023年12月19日俄罗斯国防部1万人死亡,7200人失踪,5600人被俘,3万人受伤2022年2月24日-2022年6月11日乌克兰总统顾问俄军伤亡12万人死亡,17-18万人受伤2022年2月24日-2023年8月18日美国官员向纽约时报透露7万人死亡,22-28万人受伤2022年2月24日-2023年11月30日英国国防部31万人伤亡2022年2月24日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重庆男子加入俄军,死在俄乌战场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在不清楚战争原委的情况下,不要搭进自己的性命。▼3天前,凤凰卫视记者卢宇光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永远留在顿巴斯的老乡:赵睿》,文章说,一名重庆男子加入了俄军,并战死在了顿巴斯,文章写的很有意思,大家可以去卢的头条号查看,我就拣选下重要信息。这名重庆男子叫赵睿,生于1985年(38岁了),父母都已退休,身高1.82米,微胖,谈过几个女朋友,但至今未婚。赵睿有几个特点:一是喜好独来独往,平常很讲义气,是个容易义愤填膺的“热血青年”。二是赵睿从小就是个军迷,从小就爱读抗日小说,喜欢把其中的人物讲的和水浒传一样,让小朋友们着迷。三是有从军经历,辍学后加入了缅北同盟军,作战了几年。赵睿后来还找了一个同伴,来自广东湛江的小强,两人通过旅游签到了俄罗斯,并加入俄罗斯的雇佣军,赵睿和小强经常在“战友群”里吹牛。赵睿说,他之所以参加俄乌战争,是因为“乌克兰请了很多西方国家的人,其中不仅有和中国人有深仇大恨的日本兵,还有侵犯北京圆明园的八国联军,他来俄罗斯,就是打日本人。”赵睿这段话,有很多事实性错误,首先没有任何西方国家的军人进入乌克兰,只有以个人名义参加的志愿者,支持乌克兰的也主要是欧美国家,日本排不上号,另外侵犯北京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不是八国联军,而且八国联军也包括沙皇俄国,如果真讨厌八国联军,就不应该加入俄军。一小段话,就可以看出赵睿的认识比较欠缺,接受了很多虚假信息,综合来看,他就是一个思想简单、容易气血上头的铁杆军迷。他的特点,符合我对军迷的刻板印象。两人本以为来俄罗斯可以爽一把,但他们很快被残酷的战场教做人。两人在接受了半个月训练后,被分到了俄南部军区58集团军,之后又被送到别尔江斯克接受瓦格纳教官的训练,之后便被下放到58集团军某步兵连,俩人军衔都是列兵。小强写道,11月11日,俩人所在的连第一次去前线,进入一个村庄后被包围,他们坚持战斗一个星期,伤员运不出去,就和等死一样,最后,只剩他和赵睿以及6个尼泊尔兵。第六天接应的俄军才出现,他们才撤离。第二次上战场是11月29日,赵睿出发前和家里朋友交代后事,因为不知道能否活着回来,上战场后,他们被命令向乌军战壕推进,尼泊尔兵怕死,躲在两人身后,进入乌军战壕后,尼泊尔兵手发抖,冲锋枪没停,反而打伤了自己人。在他们夺取战壕后,乌军并没有用步兵反攻,而是用无人机丢炸弹,最后赵睿被乌无人机炸死,据小强说,赵睿临死前希望他剪下他的头发带给他父母。就这样,一个本应生活幸福的重庆男子,就死在了异国他乡,死在一个他自己都完全不明白意义的战争,他至死都不明白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什么,谁才是正义的一方,他甚至不清楚,他根本不会遇到日本兵。他知晓的一切都来自于网上不负责任的谣言。我想,还有无数人,跟他一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油盐不进。相比赵睿,我更同情小强,小强是被赵睿拉入伙的,一时冲动,而且他有妻子有女儿,今年他女儿刚满3岁,临行前,他妻子一直哭着求他不要走,他做了无数次工作才说服她。而他去参加俄乌战争,不是自己有什么想法,而是为了遵守诺言。小强说当时赵睿称自己要去俄罗斯打日本人,自己以为他开玩笑,才答应他,没想到他真的要去,他说自己不懂拒绝,只知道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去做。小强就这样,被赵睿这个魔怔人带入了坑中。我希望小强能平安归来,能和妻女团聚,但理性告诉我,他大概率回不来了,就俄军的特点,不会轻易让他回国,俄乌战场这么激烈,小强的好运气能持续多久呢?只希望他的妻女能在没有他的日子照顾好自己。说完这则故事,再来谈谈俄乌战场,俄乌战场什么情况,我们没有去过一线,只能看数据和报道,难免会有失真,但是赵睿和小强的经历,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一手信息。其中几个细节尤其值得关注。赵睿下放的俄军部队是第58集团军,该军主要作战区域是扎波罗热,正是乌军主攻的方向,今年9月,58集团军因保卫俄南部战线而被授予“近卫”称号。扎波罗热的战况一直比较激烈,此前58集团军少将伊万·波波夫公开抱怨俄军后勤不足,死伤惨重,并指责国防部叛国。结合赵睿的经历,基本可以确定波波夫所说属实,俄军确实存在指挥混乱,伤亡较大的情况。文中提到赵睿接受了瓦格纳军官的训练,说明普里戈津死后,普京没有清算瓦格纳,只是将其国有化,瓦格纳军官仍在军中效力。赵睿和小强多次提到乌军猛烈的火力,多次提到乌军坦克从边上开过,两边炮声隆隆,还多次提到乌军无人机火力凶猛,短时间内,就出现了三架无人机,他还提到,乌军步兵在遇到冲击后,倾向于撤退,然后用无人机和集束火箭弹反攻,一些乌军士兵年龄很大,表现慌乱。这说明,乌军的装备远没有耗尽,并不缺少弹药,但人员损失似乎很大,很多士兵都是经验不足的新兵,战略也是保全人员。小强提到,俄军的指挥非常混乱,提到外籍兵团没有指挥员,没有步兵战术,没有掩护,没有救护,没有通讯工具,没有备份弹药,甚至没有接应和协同,这表明俄军完全是把外籍士兵当耗材,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乌军的弹药。最后,我真的希望不要再有国人加入俄军了,在不清楚战争原委,不明事实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搭上,这场战争从来都与我们无关。大家都是有父母有妻女的人,犯不着为了一些谣言和某个人的野心就牺牲性命。有这个精力,陪陪家人不好吗?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的投资、生活。
2023年12月23日
其他

大清的垃圾时间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大清的国祚,什么时候进入倒计时的▼前一阵,智本社写了一篇文章叫《历史的垃圾时间》,文中将垃圾时间定义为:一是确定的倒计时;二是失败的结局是大概率事件。这个定义很好,能帮助我们看清很多问题。今天我就借用这个概念,讲讲“大清的垃圾时间”,希望能增进读者的认知。这段历史能告诉我们,一个王朝名存实亡的标志,究竟是什么。1大清的垃圾时间何时开始,我认为,不是1840年,不是1860年,甚至不是1895年,而是1901年。大家知道这一年发生了庚子国变,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仓皇西逃,大清的虚弱完全暴露在天下黎民面前。我认为直到这一年,大清的国祚才真正进入了倒计时。此前,大清也遭遇了种种失败,但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对这些失败没有充分感知,老百姓不清楚,不认为那是“失败”,就对朝廷就没有损害。国家、政府、民族,都是想象的共同体,只要人们愿意相信,这些共同体就能一直存在。1901年前,清廷将自己高深莫测的权威维持地很好,这要归功于几百年的愚民政策和落后的通讯条件。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但并没有在知识分子中掀起多大波澜,士绅们普遍认为,英国人只是侥幸取胜,战争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皇帝用人不贤,如果能坚持启用林则徐,一定能制服英夷。当时的知识界,最多能接受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客观介绍西方情况的徐继畲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认知。因为老百姓不觉得是问题,所以1840-1850的10年间,大清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改革。直到1850年代,两场危机逼迫大清改革。分别是太平天国之乱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两场危机都反映出大清的军队和官僚队伍都出了很大问题。大清的旧军队腐朽不堪,完全没有战斗力,英法联军和太平天国都杀得节节败退。官员们腐败严重,效率低下,朝廷总是没钱,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平叛。军队和官僚是朝廷的两个支柱,前者负责消灭反对者,后者负责汲取资源。这两个出问题,会直接威胁统治。在重压下,大清开启了改革。对军队,是引入西方军械,并尝试兴办工厂。对官僚队伍,是雇佣英国人罗伯特·赫德帮助建立现代海关制度。这两项改革,效果似乎不错,1885年,大清和法国在越南打成平手,没有丧权辱国。在赫德的管理下,大清的财政收入也是迅速上涨,1849年关税收入才221万两白银,1864年已经上升到787万两白银,1901年已经达到2380万两白银,占到财政收入的27%。连1901年庚子赔款的征收,都要仰赖赫德。我们今人看来,大清的改革只是皮毛,不解决根本问题,但在当时人看来,改革可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到慈禧,下到一般的知识分子,都认为大清今后不需要再看洋人的脸色行事。这也是慈禧停止改革的原因。毕竟改革是为保大清的统治,既然统治已经稳固了,大清已经开始振兴了,何须继续呢?“同治中兴”并非是统治者的自夸,而是当时人的普遍认知,大家都预期大清会变得更好,这个认知下,不管大清有多少问题,其实大清的统治都是稳固的。2同治后大清遭遇的第一个挫折是甲午战争,在我们传统的认知中,会认为甲午战争后,朝野开始对清廷失去信心,因为输给西方列强还能忍受,输给倭寇则是一种侮辱,但综合更多史料看,这一情况似乎并未在历史上发生。没有发生的原因也很乌龙,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大清战败了,因为通讯不发达加上朝廷有意掩盖事实,不少人都以为是大清战胜了日本。比如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蒋梦麟就回忆,他小时候一直以为甲午是大清战胜了日本,因为村里的版画画的都是大清军队俘虏了日本人。(民间版画看,老百姓认为是大清战胜了日本)2014年,日本和英国联合举办的“甲午战争网络特别展”展出了235件版画,其中56件出自中国画师之手,大部分也是展示清军如何击败了日军。当时清朝对电报进行了严厉管制,而且拒绝任何记者和武官随军观战,对于战争的实际情况,民间一无所知。在无法获得信源的情况下,民间报纸和文人只能按照舆论的喜好去编造故事,而大清百姓最喜欢的桥段就是“大清战胜洋人”,这才编出了很多完全与事实相反的文艺作品。甲午战争后,除了极少数的上层精英和个别关心时事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大清子民并不清楚战败的事实,既然没有战败,那也不需要进行刮骨疗毒的改革。这种依旧“自信“、“麻木”的社会氛围也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上到地方督抚,中到广大士子,下到黎民百姓,都不认同康梁的观点,他们并不认为大清已到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其实,1895年的公车上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平和的,是真心希望朝廷改革,并没有什么出格言论。康梁的那些改革举措,程度也不如1901年后的清末新政,但同样的内容,在庚子国变前就是大逆不道,过于激进,1901年后就是过于保守,这其实反映了舆论天翻地覆的变化。3甲午战争让部分高层意识到了问题,但这种问题意识远没有变成对清廷统治的压力,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督抚还是坚决的支持慈禧,练就的新军也对朝廷服服帖帖,稍微对现状有点意见康梁被朝野人人得而诛之。这时候的大清仍然是无比强大的,真正改变局面的,还是庚子国变。慈禧怂恿义和团得罪洋人的动机很简单,就是觉得洋人喜欢光绪,担忧洋人扶持光绪和康梁,剥夺自己的权力。其实慈禧这个担忧现在看真是多虑了,洋人确实更喜欢光绪,认为慈禧是保守派,但洋人犯不着为了一个傀儡皇帝出兵,而且洋人也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他们只希望有个听话的奴才,只要慈禧满足洋人的利益,洋人并不在乎当政的是谁。慈禧一时昏了头,做出这种毁灭性决策,可以说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失误。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西逃,还在洋人的逼迫下处死了所有主战派大臣,镇压了义和团,说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鬼话,还和洋人签下了10万万两白银的赔款,这下子,大清是彻底名声扫地了。这次事件导致了两个致命的后果。一是人们开始质疑慈禧的执政能力,开始思考跟随朝廷是否还有前途,那些最忠于慈禧的大臣都被处死了,“扶清灭洋”的义和团也被清廷自己剿灭了,说明大清已经虚弱到保护自己基本盘的能力都没有了。自己人都保不住,凭什么还跟你。二是对洋人的赔款开始真正落到每一个人,因为这次失败,大清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进出口税率被强制压低,大清只能将压力传导到各省,让他们盘剥百姓,这让每一个大清子民都感受到了失败的代价。庚子国变后,大清彻底丧失了威望,各个群体都开始造反。张之洞等地方督抚要求朝廷开设议会,进行分权,并赋予地方更多权限,否则“中国就会毁灭”。京师大学堂、广学会等民间组织向列强提出“废黜慈禧,与南方督抚合作,洋人入主中央”的方案。这是多么愤怒才能提出这样的建议。海外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更是感叹自己第一次扬眉吐气,以前世人听到革命党都是唾弃,现在反而恨革命党还不够激进。也正是庚子国变后,大清民间开始热衷办报,积极的讨论政治,清廷对舆论的管制也不再奏效,1903年《苏报》案,清廷逮捕章炳麟、邹容,处死了沈荩,但这次舆论没有像往常一样保持沉默,反而对清廷口诛笔伐,清廷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庚子国变后,终于可以宣告大清进入了垃圾时间,从这一刻起,无论大清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了。这之后的革命和改良之争,在我看来争论的核心不是保不保大清,而是怎么变革能让损失最小。立宪派不是对大清有感情,而是认为这样转型代价最小,梁启超就说他不是反对革命,而是希望和平的革命,他支持开明专制也是站在中国的角度,不是对清廷有感情。实际上,清末革命派和改良派是互相促进,改良派利用革命派造成的声势逼迫清廷改革。而改良派的目的,恐怕最终也是废黜清廷,只是他们希望这个过程尽量不要有动荡,代价尽量小。当时改良派的主张,无论是开设议会,反对皇族内阁,还是开设地方咨议局,其实都是夺清廷和满人的权,除了反对使用暴力,和革命党的目标并无区别。即使清廷真的按照改良派的要求实行了改革,恐怕最后也逃不过退位的结局,
2023年12月20日
其他

蓝百合失败,宝岛是民进党的天下了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赖清德大概率胜选,两岸关系将进入最紧张的时刻▼昨天,宝岛出了大乌龙,原本谈好的蓝百合失败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和民众党都不愿做出牺牲,最终导致非绿阵营整合失败。目前的民调显示,如果蓝百合,非绿阵营将有很大概率击败民进党,但如果各自为战,在简单多数的选举规则下,民众党、国民党都没有获胜的可能。如今的局面,等于提前宣告了民进党的胜利,悲观估计,未来十几年都将是民进党的天下。1蓝百合为何失败在上篇文章中,我提到国民党、民众党达成一致,同意用各界民调+两党内部民调的方式决定正副手,实现蓝百合。当时的方案是,只要柯文哲的领先优势在误差范围内,就由侯友宜做正,如果柯文哲的领先优势超过误差,就是柯文哲为正。为了促成蓝百合,马英九都亲自出马,作为见证人撮合双方合作。但好景不长,双方很快就民调误差的问题产生了分歧,双方都有选择性的拣选对自己有利的民调,并单方面宣布自己占据优势。11月18日,双方均宣布因为误差问题无法达成共识。11月23日,离登记候选人截止日期还有1天,柯文哲、侯友宜、郭台铭、马英九、朱立伦到君悦酒店会面,进行最后的谈判,但谈判很快变成互相指责的大戏,三方都指责对方是搅局者,自己顾全大局,最终三方不欢而散。11月24日,结果正式出炉,侯友宜和新党创始人,老牌政客赵少康搭档,柯文哲和新光集团大小姐吴欣盈搭档,郭台铭则宣布退选。标志蓝百合彻底失败。在历史的关键节点,蓝白双方宁肯输掉选举也不愿有所妥协,丧失了时代给予的机会。对于蓝百合失败的原因,台湾政治评论员丘琦欣总结:“蓝营内部一直很分裂,鸽派与鹰派的分歧从未得到解决,这个状态的蓝营和其他政党谈结盟,不可能成功,这与民进党党内激烈内斗后,对外仍然一致团结的党性不同。蓝白双方都想操纵这个结盟过程以获得最大利益,这个意义上说,真的合作一直是不大可能发生的。”各怀鬼胎的蓝白阵营,终在关键节点输给了铁板一块的民进党。2赖清德躺赢蓝白合失败,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他几乎是躺赢。根据台湾民意基金会10.23的民调,赖清德的支持率为29.7%,柯文哲是25.6%,侯友宜为23%,还有15%的选民尚未决定。偏绿的《美丽岛电子报》11月15日也发布民调,显示赖清德的支持率为33.8%,侯友宜29.9%,柯文哲19.9%。11月24日的民调则是赖清德31.4%,侯友宜31.1%,柯文哲25.2%。似乎侯友宜将追平赖清德,但考虑到该报立场偏绿,很有可能是制造危机感,敦促绿营选民投票,而且蓝白合失败后,选民对侯友宜和柯文哲都会有失望情绪,非绿阵营的得票率只会更低。再看三方的正副手选择。民进党的赖清德/萧美琴都是铁杆台独,瞄准的显然是深绿选民,这部分人大概占选民的35%,由此估计明年1月,赖至少会赢得40%的选票,他只需要拿稳绿营铁盘加一点中间选民就可以稳操胜券。国民党的侯友宜/赵少康组合则是瞄准深蓝选民,赵少康是新党创始人,对老一代台湾人很有吸引力,但问题是,对大陆有感情的外省一代/二代已经所剩无几,即使他们全部出来投票,人数上也比不过民进党。随着年轻人的台独化,国民党实际上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政党,这次蓝白合,是国民党最后的机会,丢掉这次机会,国民党将永远无缘领导人的位置。民众党的柯文哲/吴欣盈组合则是瞄准中间选民和年轻世代,由于国民党分票,柯文哲很难赢得选举,但柯文哲并不着急,他着眼的是未来,一旦国民党衰落,柯文哲就可以统合非绿阵营,崛起成为台湾政坛的新力量,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目前看,蓝白双方各自为战,绝无可能战胜民进党,基本可以提前宣判赖清德的胜利。3台湾未来十年将是民进党天下虽然从情感上,我不愿意两岸关系走向恶化,但这次选举确实标志着台湾政治生态的转变,蔡英文已经执政了8年,如果赖清德赢了,就又多4年,考虑到4年非绿阵营也完不成整合,所以赖清德大概率会连任,这样整整16年都由民进党执政。如果立委选举民进党也大获全胜,那台湾真的成了一党独大,之前民进党仅控制半壁江山,就能在舆论和议程上占据主动,并通过修改教科书改变年轻一代思想,如果民进党稳固、长期的执政,不敢想会发生什么。而且,赖清德还是民进党内最激进的派系,民进党最早是新潮流系和美丽岛系,美丽岛系支持台独但是也主张兼顾两岸关系,而新潮流系则是彻底的台独,不仅要事实上独立还要法理上独立。相对于其他派系,新潮流的组织形式也大不相同,新潮流系的组织和会党类似,有明确的“政治信仰”,纪律严明,内部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员在大会决定前可以讨论但决定后必须执行命令。这种意识形态狂热和严密的组织让新潮流成为唯一幸存至今,且不断壮大的老派系。(新潮流是1983年诞生,而民进党现存的其他派系都是2000年后出现)之后民进党又产生诸多派系,但都不比新潮流激进,后来蔡英文为首的英派崛起,英派的投机色彩更重,一般不进行明确表态,习惯打擦边球,这也是为何蔡英文执政期间,两岸关系虽然很差,但没有失控。现在更看重意识形态的赖清德上台,意味着民进党会更加极端,做出更冒险的行为,要想避免战争恐怕需要中美双方共同施压,才能稳住局势。两岸关系将因为赖清德的上任进入最坏的时期。回望历史,非绿阵营也曾有获胜的机会,但都因一次次的分裂丧失了机遇。国民党曾碾压民进党,但先后分裂出新党、亲民党,最终让民进党壮大,蓝白合曾有机会,但又因双方的私利而崩溃,反观绿营,虽然也有内斗但在关键时刻总能一致对外,因此虽然绿营总数不比非绿多,但总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最终,还是最有组织力、最极端的一方获得了胜利,温和派因为过于算计、理性而无法团结一致,理性输给了非理性,这是两岸莫大的悲剧。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的投资、生活。
2023年11月25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今天,我只想喝点酒,说些心里话!

👨💻读者特惠1、送百元优惠卷,直接抵用2、成为会员,每年开坛新酒邮寄品尝3、到酒厂参观,年份老酒随便喝4,顺丰包邮,酒厂直接发货5,前35名获得20年老酒品鉴装一瓶
2023年11月3日
其他

台湾地区选举进入关键节点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已经进入关键节点,在赖清德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向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伸出了橄榄枝,侯表示自己能够接受做柯的副手,表示愿意实现“蓝白合”。如果侯友宜和柯文哲真能合作成功,将扭转选举的形势。距离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还有三个月,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民调持续领先,《菱传媒》的民调显示,在目前四方参选的情况下,赖清德的民调继续飙升到42.52%。第二名的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支持率达到24.3%,第三名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为22.25%,而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支持率仅为6.58%。如果继续四方角逐的状态,赖清德将以绝对优势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为了对抗赖清德,侯友宜向柯文哲提议“蓝白合”,并称自己可以做“副”,但是面对侯的“好意”,柯文哲却并不接受,反而称国民党是在“逼婚”。为何柯文哲不买侯的账,关键是侯提的方案有利于国民党,而不利于柯。侯说自己愿意做副手只是客套话,他的真实计划是由开放式初选来决定是柯侯配还是侯柯配,如果侯的得票多,柯就是侯的副手。开放式初选,意思是所有选民,不分党派都可以来投票,这个计划看似很公平,实则对柯文哲不利。相对于正式选举,初选的投票率一直很低,这意味着初选往往不是看谁的支持者多,而是看谁的支持者组织力更强。国民党作为一个百年老党,有完善的党组织,可以有效动员本党选民,而柯的民众党成立不久,组织尚不完善,缺乏基本的动员能力。而且侯主张的开放式初选,民进党选民也能投票,民进党会倾向选择一个更弱的对手,他们很可能会将选票投给侯。所以侯主张的开放式初选方案,最终的结果大概率是侯做正,柯做副,最终得利的是国民党。柯对于侯的策略看的很清楚,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明确说:“今天如果比全国民调的话,我要赢过侯友宜20%没那么容易,但如果开放式初选,国民党有73个民众服务处,它赢过我60%太容易了”。柯不愿意做侯的副手,所以他否定了这个方案。但柯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当下的情况,赖清德是稳赢的,所以他也提了一个方案,提议自己和侯友宜进行三场公开辩论,然后由中立的民调公司做全国民调,由民调高低来决定正手和副手。对柯的方案,侯不同意,因为柯的口才比他好得多,如果辩论肯定是侯吃亏,柯的民调只会越来越高,侯也不愿意让国民党成为民众党的附庸,所以侯没有接受柯的方案。“蓝白合”的进程陷入停滞,但选举的日期是一天比一天紧,按照规定,11月20-24日,所有候选人就要登记完毕,2024年1月13日,就开始投票,考虑到选民的观念转变需要时间,侯友宜和柯文哲最迟也要11月初确定结果。如果11月初谈拢了,柯侯实现组合,郭台铭退选,非绿阵营大概率获胜。如果柯侯组合,郭没有退选,非绿阵营有一战之力。如果柯侯没谈拢,那赖清德就稳赢选举。接下来的两周,充满了变数。虽然柯侯配仍是未知数,不过侯友宜向柯文哲求援其实体现了国民党、民众党力量的此消彼长,如果说之前的局势是楚汉相争(民进党国民党大头,第三方小头),现在的局势就是三足鼎立,民进党是魏国,实力最强,国民党和民众党则是蜀吴,紧密合作才有一战之力。但总的趋势看,国民党是越来越拉胯,也许8年后,蓝营将彻底成为历史名词,选举将变成白绿对决,这个百年老党也将迎来自己的终点。站在今天看,国民党80年代开启的转型,终究是失败了。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对政治的本质和国运的兴衰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避免踩雷,更好的投资、生活。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整肃内部,以拖待变:普京稳住俄罗斯大局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今年6月,很多人,包括我,都认为普京政权危在旦夕,普京大帝会在瓦格纳叛乱的打击下逐步丧失权威。但普京大帝很快用行动证明,自己远没有外界设想的那样脆弱,他迅速清理了普里戈津的残党,阻挡住了乌克兰的反攻,保住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成功稳住了俄罗斯的大局。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是石油,通过与印度、中国、土耳其进行石油贸易,普京抵消了欧美制裁的影响,稳住了俄罗斯的财政和民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信息,9月俄罗斯石油出口较8月增加了46万桶/日,生产力达到760万桶/日,获得了自2022年7月以来的最高月收入188亿美元。10月16日,俄罗斯财政部又发布消息,11月原油和燃料油的出口关税将提高9.6%,增加到26.2美元/吨,这意味着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将进一步上涨。只要石油卖得出去,俄罗斯的财政就不会垮,财政不垮,普京就还能维持军队的开支和国民的福利,主要城市老百姓的生活就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这也是为何很多在俄的中国人发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市民生活依然照旧。欧美的制裁只是影响了俄罗斯的富豪和部分中产阶级,对大多数人,没有太大影响,依靠制裁让俄罗斯民心转变,目前看是不可能的。(俄罗斯石油出口的结构,印度、中国、土耳其、黑海国家都占了大头)在保住俄罗斯经济命脉的基础上,普京又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整肃内部。普里戈津叛乱后,普京迅速清理、收编了瓦格纳的残部,瓦格纳高层要么死亡要么被边缘化,瓦格纳组织被纳入俄罗斯的国家机构,受到政府的直接控制,瓦格纳作为一支独立的军阀不复存在。普京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成功压制了这场兵变。除了收编瓦格纳,普京还辞退了俄空天军司令苏罗维金,他被怀疑和普里戈津存在联系,对普京更为忠诚的维克托·阿夫扎洛夫上将成为新任总司令,苏罗维金目前已被下放到非洲,对俄罗斯军队丧失了影响力。在整顿完军队后,普京又开始拉拢寡头们,在开战之初,俄罗斯的寡头损失了巨额的财产,据估计,2022年,俄罗斯损失了2430亿美元,其中私人交易为470亿美元。俄罗斯的精英阶层面临两股压力,一股是西方“翻脸不认人”的制裁,一股是普京的威胁。开战后,俄罗斯石油行业发生了几起神秘死亡事件,让俄罗斯精英感到恐惧。他们思忖,既然自己的海外资产已经被查封,以后也只能依靠国内,这让他们开始服从普京的领导。当然,对于精英们,普京也并非只有“大棒”,他也给予了他们“胡萝卜”。开战后,普京没收了西方国家的在俄资产,他将这些资产全都分给了自己的亲信。两家外国能源公司,芬兰的Fortum和德国的Uniper,被分给普京的密友,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谢钦的手下。法国乳业巨头达能的资产则被分给车臣军阀卡德罗夫的侄子。OBI超市和星巴克的股份、工厂则被分给卡德罗夫的密友。丹麦嘉士伯的俄罗斯子公司则被分给普京的老朋友泰穆拉兹·博洛耶夫。另一则消息则显示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官员已经从乌克兰寡头那里获得了700项地产。通过没收西方资产进行新一轮的分赃,普京成功巩固了寡头对他的忠诚,现在他们和普京一起同舟共济,对抗西方。现在俄罗斯国内,已经不存在能对抗普京的力量,普京已经实现了对国内更加强力的控制。二是改变战场策略,转攻为守,通过消耗战消磨乌克兰和西方阵营的士气,以拖待变,争取时局的有利变化。普京已经吸取了战争之初的教训,他已经不奢求攻克乌克兰全境,而是要求部队转攻为守,把守住现在的据点,从而以拖待变,为自己争取一个有利的结局。俄军在前线布置大量地雷阵,让乌军的北约化部队寸步难行,由于缺乏空军,乌克兰无法给予俄军防线有效打击,也无法防止俄空天军的空袭,北约化部队要想发挥威力,关键在空军的掩护,但北约恰恰没有给乌克兰足够的战机,这让战场完全变成了堑壕战、消耗战。就目前的进度看,乌克兰要想将F-16投入战场至少要到明年5月,这意味着这半年乌克兰都很难有像样的战果。而俄罗斯大选的举办时间是2024年3月17日,这意味着普京可以顺利连任俄罗斯总统,不会受到任何质疑和挑战。普京的拖延战略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等待西方国家内部发生变化,在战争经历了一年半后,西方国家民众对乌克兰战争的支持度越来越低。欧盟委员会主导的欧洲晴雨表民调显示,完全同意向乌克兰提供财政和经济支持的民众从2022年4月的42%下降到2023年8月的26%(完全同意和倾向同意的合计64%)。完全同意为乌克兰供应军事装备的人从2022年4月的33%下降到2023年8月的24%,支持提供部分军事援助的人数从67%下降到48%,而反对提供军援的比例则从26%上升到34%。美国选民对乌克兰战争的热情也在不断下降,CNN8月的民调显示,55%的美国人认为国会不应该再给予乌克兰额外的资金援助,51%的人认为美国已经为乌克兰提供了足够的帮助。对是否支持乌克兰还存在严重的党派分歧,62%的民主党人支持继续增加援助,而71%的共和党则反对援助。很多特朗普派的议员已经明确表示不支持给乌克兰援助,并认为乌克兰与美国的国家安全毫无关系,特朗普本人更是承诺一旦自己上任24小时内就会解决乌克兰冲突,他认为乌克兰应该将部分领土交给俄罗斯,这样才能停止战争。西方的绥靖倾向上升让普京准备进行一场豪赌,他会尽一切可能坚持下去。目前看,俄军的人力远没有到耗尽的程度。普京并不需要动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俄族人(吸取了苏联教训),俄罗斯内部的中亚民族和通古斯民族会源源不断为普京提供兵源,俄罗斯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中世纪的状态,生活艰苦,缺乏与外界联系的手段,对他们来说,普京给予的奖励堪比天价。指望用消耗战让俄罗斯人力耗尽,短期看并不现实。明年11月,如果拜登赢,乌克兰会继续坚持下去,很可能会在西方的支持下赢得最终的胜利。但如果特朗普获胜,美国就会暂停给乌克兰的一切援助,乌克兰的军心将会在瞬间崩溃,俄军将不费吹灰之力赢得战争。虽然特朗普目前获胜的几率很低,但如果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将给世界带来天翻地覆的影响。普京,赌的就是这个小概率。2024年,将又是一个改变世界命运的“关键年”。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内外形势、政治、历史的读者可以加入知识星球,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星球内会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关键信息,让你更好的投资、生活。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大学生为何不满意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现在的大学生很不满意,为何不满意,因为落差太大,中学的时候被教育,只要上了一本就是天之骄子,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结果上了后,发现不是那回事。以前还有考试这个目标,上了大学,目标都找不到了,混了四年,毕业就失业,只能继续深造。这种和父辈大学生的落差感,让大学生们普遍不满,凭什么都是寒窗苦读和做题,命运能有如此差距?近期一份报告,还真证实了这种落差。上周,北京大学发布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报告》,该报告从2003年-2021年进行了10次调查。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的相对起薪一直在下降。调查发现,2003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相对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高出了35%,但2017-2021年,不足城镇单位人员平均薪资的80%,专科生和本科生仅分别为44%和65%。调查发现,如今大学生盛行学历内卷其实是理性的考量,目前各学历的起薪差异相比于2003年确实扩大了,2003届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起薪分别为专科生的2.23倍、2.22倍、1.11倍,而2021届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起薪分别扩大为专科生的3.79倍、2.59倍、1.49倍。调查还发现,2015年起,大学生正规就业比例就不足40%,2021年仅为32.1%,灵活就业在2015年突破25%,但2021年仅为11.4%,而选择“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二战考研)与“其他暂不就业”三类“慢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个数据显示了几个残酷的事实:1、大学生的相对地位一直在下降,和2003年比,已经是天壤之别。2003年,上完大学就等于有一份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薪水,但现在,上完大学,大概率还达不到平均数。2、大学生想进入“好单位”的概率也降低了,找不到“好单位”,就只能灵活就业或者慢就业,尤其是那些家境比较好,父母赶上改革开放春风的大学生,大概率,是超不过父辈了。3、“学历内卷”是一种合乎理性的选择。之前我发过一篇文章,说企业现在更看重工作经验而非学历,增加一年工作经验的回报率已经远高于增加一年教育。但问题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这条规律根本不适用,因此最后绕了一圈,还是看学历。现在的就业形势,北大清华海外名校的简历都一大堆,那些非名校生,连一张面试的门票都获得不了。之前遇到一位互联网行业的大佬,就感叹,按照现在的标准,他们都进不来。相对于那些名校生,我们更应该关注非名校生,他们才是最为弱势的群体,一旦就业形势严峻,市场就会出现挤压效应,越往下的群体被挤压的越厉害。名校生最次也能找一份中等收入的工作,而非双一流的学生,可能只有失业在家或灵活就业了。在关注双一流就业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群体。总的来说,大学生陷入了一种“付出没有回报”的悖论,只要市场上的供需关系不变,他们的努力除了会抬高整体的门槛,让自己更加艰难,没有别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内卷”。要想破解这个困局,必须寻找新的赛道,除了发展新的产业,转变社会观念也很重要,上了大学不意味着要干文职,关键看市场的需求。但问题是,对于已经寒窗苦读多年,沉没成本极高的大学生,他们不会甘心,如果知道今后毕业难,他们还会选择牺牲自己的童年和青春吗?没有人愿意接受“十几年投资”失败的现实。更需要我们思考的是,时代正在急剧的变化,而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仍然没有与时俱进,解决大学和大学生的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到基础教育上。中学时就不该给学生不切实际的承诺,他们也不必牺牲自己本应拥有的童年和青春。风口已过,对普通人来说,与其参与一场成功概率极小,看不到尽头的赌局,不如坦然接受自己,平淡的度过一生。想要直接和我讨论国际国内形势的读者也可以加入,加入后可以进入vip群,在知识星球或微信私聊我咨询。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外国人不来了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剧变往往发生在不受关注的细节,最近有一个细节预示着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剧变已经到来。防疫结束后,中国逐步放开,和国际上的交流逐步恢复,但过去大半年了,来华的外国人数量却远不及预期。根据上海统计局的数字,今年1-6月,经由上海入境的外国人及港澳台人士为124.15万人,不及2019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其中,外国人为75.62万人,不及2019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单从六月来看,入境外国人数不及2019年的四成。这一人数既包括旅游、探亲、访友,也包括从事经济活动、参加会议、考察的人员。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上半年,出入境人员1.68亿人次,其中外国人843万人次,而2019年全年的数据是9767万人次,即使下半年数据回暖,2023年出入境的外国人也不到2019年的30%,差距悬殊。从航班情况来看,7月国际航线航班量为32097架次,恢复至2019年的46.8%,7月以来,国内航司出入境旅客量超过360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其中中德航班数量恢复到疫情前的50%,但中美航班仅为疫情前的6%。近期想要出国旅游的朋友,一定会体会到机票价格的上涨,以前出趟国,一个人万把块钱,现在动不动2万,3万,钱都花在了机票上。出国的成本越来越高了。旅游数据看,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接待仅为5.2万人次,比较而言,2019年这一数字为368.51万人次,第二季度结束,乐观估计入境人数可能增长十几倍,但即使如此,也仅为2019年的30%左右。就数据来看,来华的外国人确实少了,考虑到航班恢复的比旅客,外国人来华减少基本上不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是主观意愿不足。外国人对中国的兴趣确实降低了。除了旅游,外商投资,外贸也不乐观。今年4月到6月期间,衡量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指标“直接投资负债”增幅已经降低至4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萎缩超过87%。这个数据表明在紧张的局势下,外商正在寻求供应链多元化,随着中美对抗的加剧,一些公司减少了对华投资,他们正向印度、东南亚转移产业链,以分散风险。另外,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5亿元人民币,下降2.7%。这是什么概念?2022年在全球跨国投资下降12%的大背景下,我国吸收外资逆势上涨了6.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2万亿元人民币。但是,在今年中国完全放开疫情管控、全力促进经济恢复的背景下,实际使用外资却下降,说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看法,确实在发生变化。外贸的情况也值得关注,今年5-7月,我国进出口数据一直在下降,尤其是7月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万亿元,下降9.2%;
2023年8月10日
被用户删除
政治新闻

亨廷顿不宜神化,警惕甚嚣尘上的美国崩溃论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文章开头说个大事……点击下方名片立即关注!是的,没错,就是游资代表新一刚刚开通公众号了。看到后第一时间共享给你们,这里得强调一下,新一可是技术全面的游资代表,就单从他公号文章里公布的那些实操记录参考,比如ZJSB、RMJM、SCCA、XTXC、RSFZ这五只马,可以看出他7月份1个月就飙涨150%,这点几乎秒杀所有散hu朋友了。他的日志风格言简意赅,观点犀利,有买有卖,确确实实比较炸裂,推荐!这是一位龙虎榜“担当”,欣赏他的赶紧关注其8月的操作日志,当然,任何参考也是仅供学习。毕竟股市有风险,进入股市要先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发一篇旧文,明天我会发《美国会变成独裁国家吗》,继续论述这个问题,不能轻言美国衰落。美国会崩溃吗?这是一个当今中国盛行的问题,起初,我对亨廷顿的理论十分相信,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愈发认为亨廷顿不宜神化,对于美国崩溃,还是要保持一种复杂而谨慎的心态。对于崛起中的大国,傲慢的误判永远是致命的风险。1亨廷顿一定是对的吗?在形形色色的美国崩溃论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谁是美国人》。90年代,当美国人沉浸于冷战的胜利时,亨廷顿却警告说美国正在陷入一场严峻的文明冲突,美国将在不远的将来面临多元文化的威胁,亨廷顿担心,移民的大量涌入会摧毁以盎格鲁新教为核心的美利坚认同,让美国走向分裂。2016-2020年的一系列动乱似乎彰显了亨廷顿的预言,很多人相信,美国正在不可挽回的沿着亨廷顿的预言走向灭亡,他们认为特朗普当选,弗洛伊德事件和1月6日的国会暴动代表了美国的衰落,也许再过15年,美国就会分裂为无数个小国,那时美国的霸权将自动终结。这一逻辑看似无懈可击,但时至今日,已经可以发现亨廷顿推演的漏洞。首先,在亨廷顿的预言中,真正导致美国崩溃的并非种族的多元化,而是文化的多元化,亨廷顿并不担心美国黑人会摧毁美国认同,他尤为担心南方涌入的拉丁裔,他担心西班牙语会取代英语的地位,天主教会取代新教,美国会变成两种文化并立的国家,并最终分裂为两个部分。但这一情况并未在美国发生,目前拉丁裔在美国人口占比已经高达18.7%,成为美国最大的少数族裔,但截止目前,拉丁裔仍未组织起庞大的游行,也从未形成足够声势的“反美”运动,相反拉丁裔还是融入美国最好的少数族裔。其中不少拉丁裔甚至支持共和党。小布什赢得了40%的拉丁裔选票,卢比奥、克鲁兹等拉丁裔成为共和党的明星议员,即使是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川普也赢得了35%的拉丁裔选票,并两次拿下了佛罗里达州。而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只有30%的的拉丁裔认为美国存在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应该彻底改变美国的政府结构,这么认为的黑人是58%,白人是18%,如果具体到白人左派,有82%的白人左派认为白人享有了过多优势,45%的白人左派认为美国存在系统性的种族歧视,这一比例远高于拉丁裔。与黑人的苦大仇深相比,拉丁裔并不认为美国是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国家。而根据共和党人著作《右派国家》的统计,拉丁裔还是最强调自力更生的族裔。2004年,共和党人惊人的发现,拉丁裔是除了福音派之外最符合保守主义期望的族裔,他们发现,拉丁裔男性劳动力参与劳动的比例最高,参加工会的比例最低,对福利的依赖程度也很低,只有17%的拉丁裔贫穷移民依靠福利生活,而贫穷白人和贫穷黑人的数字分别为50%和65%。拉丁裔还是美国社会中最具有家庭价值取向的群体,他们最致力于开办自己的企业,并将财产留给后代,拉丁裔的生育率是全美最高,达到了2.5,其中一些新移民普遍抚养4-6个孩子,拉丁裔的平均收入不高主要原因是很多拉丁裔初来乍到,一贫如洗,加上孩子众多平均了收入,但是他们很快就能通过奋斗脱离贫困,到2020年,拉丁裔的贫困率已经迅速降低。信奉天主教,重视家庭,不依赖福利,拉丁裔远比白人左派更符合亨廷顿所谓的盎格鲁新教文化,如果亨廷顿的美国认同只是盎格鲁新教,那请问一个不婚不育,还是同性恋,支持民主社会主义的白左和一个有着大家庭,信奉宗教的拉丁裔,哪个更符合所谓的美国精神?按照共和党人的标准,明显是后者。(女同性恋白人左派和信天主教的拉丁裔哪个更符合亨廷顿的盎格鲁新教文化?)正因拉丁裔与保守主义的重合,共和党一度才将吸引拉丁裔作为政策方针,《右派国家》的作者认为共和党最大的失误就是在小布什赢得拉丁裔支持后拒绝了移民改革,从而导致很多拉丁裔偏向民主党。2012年,以卢比奥为首的四名共和党人再次提出欢迎移民改革,建立多种族的保守联盟,2020年后,卢比奥再次提出了这一构想,但是共和党唯一的翻盘计划被白人种族主义破坏,激进的茶党成员仍然固执的排斥拉丁裔,即使如此,仍然有接近40%的拉丁裔支持共和党,共和党内仍然充斥着大量拉丁裔议员。跟支持保守主义不足10%的白人左派相比,拉丁裔远比他们更符合亨廷顿所谓的美国传统和美国认同。事实上,所有的解构美利坚认同的行为都是白人左派发起,黑人和拉丁裔、亚裔只是他们寻找的同盟军,美国的文化之争实质不是白人和少数族裔之争,而是白左和白右之争,亨廷顿忽视了这一本质矛盾,将白左白右间复杂的阶级、地域、经济矛盾简化为拉丁裔和白人之争,西班牙语和英语之争,有明显的转移矛盾的嫌疑。(我不止一次强调拉丁裔的分化问题,但是很多人还是当作耳旁风)相关文章:拉丁裔问题目前,经济学人已经多次发表文章,呼吁美国关注大学中的非自由主义左派,这表明很多美国人已经意识到,这场撕裂的实质从来都是白人内部的斗争。正如南北战争一般,美国面临的是一个未来向何处去的问题,是走多元化和福利国家路线还是固守美国的传统,这显然只能由精英阶层居多的白人决定。(南北战争实质是北方工业州和南方农业州的矛盾(解放黑奴只是顺路),两种路线)认为少数族裔增多一定会破坏美国,并顽固的认为即使是白人左派也比少数族裔更信奉美国传统,本身就是带有偏见的误判。亨廷顿在这项预言上已经被证明完全错误。2美国的政治撕裂不可挽回吗?讲完了亨廷顿的预言,再来谈谈美国的政治撕裂,2020年开始,很多人认为美国的政治撕裂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程度,福山还发明了否决制的美国一词,以表示美国政治已经失去了妥协的能力。这些分析当然是事实,但这种撕裂是否到了摧毁一个国家的程度仍有待观察。不管美国看起来多么混乱,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一场运动明确的提出要从美国分离,也没有一场运动有着成型的分裂组织,在一阵无序的狂欢中,美国再次陷入平静。看似声势浩大的弗洛伊德示威,除了部分推进了美国警察系统的改革,对于美国政治制度毫无损伤,这场运动的去中心化更像是疫情之下穷人情绪的发泄,一个事实是,很多黑人并不致力于运动,而是趁机哄抢耐克鞋。除了趁机抢些财物,并且要求更多的福利外,黑人完全没有颠覆美国制度的欲望,那些黑人领袖和民主党政治家在运动过后还是回到了代议制的框架下,只要这种争端仍然局限于代议制度下,很难说美国会就此崩溃。运动的破坏性是否巨大,不是看有多少人游行,街上多混乱,而是看运动是否具有颠覆性的目标和组织力,显然,美国如今的任何一场运动都缺乏这两种特点。今天的黑人运动,远不如60年代的黑豹党激进,今天黑人运动的规模,甚至比不上1992年的洛杉矶大暴乱。黑人运动实际上是在消退而不是进步。(相对于黑豹党,如今的零元购对美国政治制度的颠覆几乎为0)相对于弗洛伊德事件,1月6日的国会暴动更有威胁性,它代表一群人已经不相信美国的民主制度,共和党人在疫情中的负隅顽抗似乎也彰显了政治撕裂的严重,很多共和党人并不仅是因为疫苗阴谋论而拒绝接种疫苗,而是源于对民主党的仇恨。不接种疫苗代表抵抗民主党的态度,正如一个右派电视台的阴谋论所说:拜登强制接种疫苗是一场阴谋,因为川粉会反对民主党的一切政策,民主党越要求接种,他们就越不接种,川粉被病毒杀光了,民主党自然获胜。对于共和党人来说,他们和民主党正处于文化战争之中,它决定了哪种路线会主导今后的美国,相比于白人和少数族裔的冲突,白左和白右的冲突更加剧烈,正如南北战争本质是两拨白人的斗争。这种分歧根本性的矛盾在于全球化之后,美国内部的差距无限拉大,各州之间泾渭分明,一个州的经验很难推广到其他州。每一项联邦政策都会遭遇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环保,对于佛蒙特,纽约这些不依赖能源产业的州,自然可以高唱环保,但对于西弗吉尼亚州这样极度依赖煤炭产业的州,民主党的清洁电力计划无异于灾难,这种矛盾同样发生在北京和河北之间。(曼钦是民主党人,却经常和共和党人合作,因为西弗吉尼亚是个高度依赖煤炭并且信奉宗教的州)再比如同性恋和堕胎,在东西海岸的城市,自然是一项好政策,但对于虔诚的教徒就是坏政策。再比如控枪,在大城市拥枪是一场灾难,但在地广人稀的南部荒野,枪是必备的防身和谋生工具(打猎)。还有福利和高税收的问题,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很多共和党人很穷却不支持大政府、高税收和福利,除了宗教观念,更多是共和党的州大部分是穷州,州内部存在均贫的情况,这里的人更需要工作机会而不是福利,对于这种富人较少的州,显然再分配政策缺乏吸引力,这和加州完全不同。正是这种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造成了撕裂的根源,加州左派认为的好事,在南方各州完全不符合实情,这种均出于地方利益的考量让国会的斗争白热化,目前,这种撕裂还看不到解决的可能,但是对于每个大国来说,内部的差距和撕裂都是必然的,只是有些大国能通过强大的中央集权将其压制,但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虽然存在种种撕裂,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在很多议题上,两党仍然能达成一致。在外交领域,两党都主张美国应从欧洲、中东转移到印太,认为美国外交的核心任务是对抗中国。无论拜登多么自诩高尚,他的外交都存在单边主义的色彩,AUKUS对法国的伤害就是典例。拜登与川普一样,没有取消对华关税,都主张将关键供应链带回美国,并自称代表美国工人和中产阶级,拜登的中产阶级外交与川普的美国优先并无本质区别,因此有人形容拜登外交就是没有川普的川普主义。在内政领域,虽然共和党反对民主党的很多议案,但在基建法案中,17名共和党人投了赞成票,以67:32的大比分优势通过了法案,这表明两党仍然能达成一致。对于疫情,拜登和川普都采取了大放水的政策,共和党人虽然全员反对拜登的经济纾困法案,但是他们私下却吹嘘纾困是自身的功劳,显然反对有时是政治技巧而非真实的态度。美国的政治撕裂是严重的,但是不是真到了很多人说的那样会导致美国的崩溃,如果纵向比,今天美国的撕裂远不如南北战争和60年代民权运动,或许正如纽约时间的作者子夜所说,今天美国面临的危机远不如30年代大萧条,现在的危机还不足以使美国人团结起来,达成30年代突破美国传统的共识。撕裂永远存在,但撕裂是不是足以导致一个国家崩溃仍需要观察。其他的问题,诸如贫富差距和政府债台高筑,则更不是美国崩溃的原因。(美国州政府很多盈余,欠债的联邦政府,而且美国发债的基础是金融和军事霸权,这两个不倒,债务很难击倒美国。)3相对衰落不能和崩溃划等号其实,美国崩溃论之所以甚嚣尘上,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年我们国家发展的太快了。相对于中国的高速发展,美国确实发展慢了,但这种慢是相对于中国,如果和欧洲、日本对比,美国仍然是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抛去中国,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仍然无可匹敌,美国依然是最具潜力的发达经济体。2021年7月,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人多了,钱少了”,消费降级已经发生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这几个月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消费的人多了,但花的钱少了,“消费降级”这个说法已经成为现实。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镀金时代已经结束,也许我们很快就会进入“低欲望社会”,这种低欲望会持续很长时间。在低欲望社会,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会发生很大变化,人们的消费模式也会有很大不同,这种变化将影响数以百计的行业和数以万计的企业。我们先看统计数据,防疫三年,人们的消费需求被压制,疫情一结束,三年被压制的需求集中释放,给人一种繁荣的景象,这从五一的出游人次就能看出。今年五一,出游人次不仅远高于2022年,与2019年相比,也增长12.41%,但在人次大幅增长的同时,旅游收入仅增长0.66%,人均消费只有2019年的90%。这一趋势在端午期间更为明显,端午期间,国内旅游收入仅为2019年的94.9%,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仅为2019年的83%。我们再看消费结构。今年央行发布了三份报告,报告显示当下仍有58%的银行储户选择“更多储蓄”,而选择“更多消费”的只有23.2%,人们仍然不敢花钱。结构上看,2023年一季度,出行类、饮食类的消费复苏较快,但汽车、电子、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表现疲软,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性消费更是停滞不前。也就是吃吃喝喝的经济恢复了,但是真正支撑消费总量的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性消费一直没能恢复。这说明,随着被压抑的需求逐渐释放完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迅速走低,比2019年的数字低,表明当下社会的整体消费欲望,并没有恢复到疫前的水平,人们的信心并没有恢复。除了宏观数据,从近期兴起的现象,我们也可以发现确实存在着某种“消费降级”。在旅游方面,体现为境内游多,出境游少,五一期间,出入境人次仅为2019年的59.2%,与疫前相去甚远,《2023年抖音旅游内容体验调研》也显示,97%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会增加国内游,85%称会增加周边游,而只有16%表示会增加出境游。如果观察出境游的目的地,我们会发现,去往欧美等高消费地区的出境游少了,去东南亚的变多了。在国内,去三四线城市和乡村的比例增加了,对一二线的热衷没那么高了。今年大火的热搜,也都体现着“廉价”的味道,比如大火的城市是淄博,吃的是性价比和烟火气,还有小红书上流行的Citywalk,实际上就是“文艺”点的压马路,还有特种兵游,主打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走完旅游景点,本质都是用最低的成本满足自己的娱乐需要。除了旅游,甚至吃饭都开始变得廉价,比如最近流行的“小饭桌”,一些全职妇女,和待业人员在家里做饭,给周边的学生送去,主打性价比和健康,经营成本和售价都比较低。现在小饭桌越来越火,很多打工人都参与了进来,他们吃小饭桌也是为了性价比,想少花点钱。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房市长期的不景气,三四线普遍出现了下跌,就算是一二线城市,也出现局部下跌的情况,比如深圳的房价相对于2021年的峰值下跌了17.7%,杭州下跌了5.4%。虽然房地产本身属于固定资产投资,但不能忽视购房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购房后要装修、买家电和家具,在一线城市,一个120平米的房子,装修就要花30万元,还要买大量的家电,这其中带动的消费不能低估。而且在中国购房往往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结婚了就要生小孩,生小孩就带动母婴、教育类的支出,这又是一大笔钱。现在房市的问题是,中年人不敢买,年轻人不上车,中年人不敢买是因为预期变了,以前预期自己的收入会越来越高,就敢上高杠杆买房,现在很可能遭遇降薪或裁员,不敢上杠杆了。年轻人呢?现在本来就就业难,加上观念的转变,对结婚的需求变低了,既然不结婚就没必要买房,而且现在的房价对年轻人来说太高了,年轻人普遍不愿通过降低生活质量去做长期的投资。今年北京的小阳春就反映了房市的困境,作为房价最坚挺的地区,小阳春仍然持续两个月就结束了,而且都是存量资金在交易,都是改善性置业,表明没有新的年轻人上车,房市的资金池只会越来越小。不买房不结婚,导致新一代人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未来的服务消费(比如装修、教育、医疗、托幼)都会比较低。这也是我不看好95后、00后消费能力能超过80后、70后的原因。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会停留在吃吃喝喝和买一些日用品,最多去个KTV或者玩个剧本杀,这些东西的价格平均也就100-200元,小额高频的模式并不能支撑消费升级。从国际上看,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居民消费中非耐用品消费就从1965年的36%下降到2019年的20%,而服务消费占比则从1965年的48%上升到2019年的68%。服务消费才是大头。之前很多企业过度高估了95后、00后的消费潜力,2019年有一份报告甚至声称95后、00后消费能占到总体的40%。这种乐观的预估今年被扭转。比如21世纪经济研究院的《Z世代青年线上消费洞察报告》,就显示70%的年轻人目前最看重性价比,比如21世纪经济研究院的《Z世代青年线上消费洞察报告》,就显示70%的年轻人目前最看重性价比,《Z世代信用卡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与趋势报告》更显示,2021年是年轻人理性消费和储蓄意识觉醒的一年,年轻人开始转变超前消费的思维,消费模式变为小额高频。还有同城研究院《2022年Z世代青年在线旅行消费洞察报告》显示,95后、00后旅游住宿最大的偏好是民宿,达到38.2%,选择星级酒店的只有10%左右,其中人均住宿消费大概是175元,远低于80后和70后。(旅游的年轻人睡在海底捞)很多人的思维存在两个盲点:一是95后、00后大部分无法实现经济独立,他们的消费源于父母的资助。经济好的时候,父母给的零花钱多,年轻人消费就多,现在经济不好了,给的少了,加上年轻人就业难,自然花得少了。今年年轻人流行的消费,全是Citywalk、特种兵游,淄博烧烤等花钱少的项目,这表明年轻人消费的伸缩性很强,也是高度受经济环境影响。拼多多、销售额的增加在我看来不是消费总量多了,而更有可能反映“消费降级”。二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年轻人不结婚不买房,导致后续的消费跟不上。其实这种情况,日本已经经历,比如2016年日本统计局就做了一个《全国消费实态调查》,就发现29岁以下年轻人的消费与他们的父辈比明显降低,还发现,曾被视为年轻人走向独立的“三件神器”,对车、酒和海外旅行有兴趣的消费者比例,从5年前的七成锐减至五成。锐减的主要是年轻人。日本的年轻人很多甘愿过一种极简生活,成为食草族,现在部分中国青年的心态与之类似。总之,消费降级已经成为现实,中国正走出奢侈的镀金时代,进入一个欲望更低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人们将更加关注“性价比”,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将成为时代主流,“低欲望”下,耐用消费品、固定资产的投资以及服务消费都会停滞不前,甚至有所降低。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策略必须要发生变化,我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呷哺呷哺,呷哺呷哺这两年亏损严重,2021年亏损达到1.57亿元,关掉了229家门店,就在于企业高层误判了形势。以前呷哺呷哺是做单人火锅,主打性价比,人均消费不过40-50元,这其实很适合当下的时代,2017-2019年,呷哺呷哺的利润都超过了5亿元,结果2020年开始,呷哺呷哺决定进行品牌升级,打算转成轻正餐,开始升级装修,客单价从40-50元一口气飙到60-80元,正好撞上了社会消费降级。很快消费者惩罚了呷哺呷哺,企业直接陷入困境。当然,一些大企业家观察到了这种趋势,比如马云在会上就表示,流量倾斜要从天猫(品牌店)到淘宝,这反映阿里也意识到消费降级已经发生。总之,未来一切昂贵的,低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都会变得不受欢迎,任何廉价的,高性价比的都会得到顾客的青睐,在低价的基础上做一些个性化的创新将是未来的制胜法宝。未来的中国人,最大的需求将会是如何用较低的成本“悦己”,能满足这一需求的企业,将会迅速崛起。时代变了,经营的思维也要跟着变,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迎接一个更加低欲望,更加个性化的时代。(欢迎扫码购买《老人与海》主题T恤,非常美观,很有逼格)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
2023年7月10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竟然有这好事?∣免费和顶级大咖学习的机会来了!

2023全国优秀大学生调查研究公益特训营来啦公益特训营来啦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为响应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培养综合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由中国调查研究顶级学术团队带来的优秀大学生调查研究公益特训营来啦!你想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吗?你想掌握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吗?你想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吗?在本次特训营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专业的学术课程和实践指导。特训营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调查与研究结合的教学理念,聚焦于提升学生调查研究的专业化知识和实操性能力。学界大咖、业内专家将手把手教你如何与“不同身份者对话”,还有多位具有丰富调研经验的老师随时解答你的疑问。一活动主题全国优秀大学生调查研究公益特训营(1-3期)二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没人结婚,也没人离婚了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民政部门公布了2022年的结婚数和离婚数,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不仅没人结婚,也没人离婚了。结婚数为683万,创1980年以来最低,离婚数为210万,创2008年以来最低,结婚率为4.8%,创1978年以来最低。这个数据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两年,中国人太缺乏安全感了,大家极度追求“不变”和稳定。结婚数降低的逻辑很好理解。防疫三年,政策和经济形势都扑朔迷离,大环境不好,人们自然推迟婚姻。毕竟,在中国结婚是要钱的,尤其是男性,要有房有车,农村地区还要付彩礼。经济形势不好,今天月收入三四万,明天说不准就下岗了。加上这两年青年失业率一直在高位,大学生就业尤其难,而结婚主力又是95后、00后,因此很多年轻人都推迟结婚,有人甚至开始恐婚恐育,想一辈子单身。养活自己都很难了,哪还有余力付这么一大笔钱?不买房不结婚,考一个编制永久性躺平,很多年轻人都有这种想法。结婚数降低好理解,离婚数降低的逻辑是什么呢?其实也是“求稳”。离婚的人群主要是中年人,两个人待久了,彼此腻了,都想换个活法,与过去告别,但现在形势变了,夫妻们发现离不如不离。就数据看,我国在1992年以前,离婚数是比较低的,离婚率比结婚率要低得多,这主要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观念还比较保守,认为离婚是不道德的,能不离就不离。1992年后,由于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社会的逐步开放,人们开始接受离婚这一行为,1992年后,在结婚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离婚数从1992年的84.9万一举飙升到2007年的209万,到2019年,我国的离婚数已经高达470万,离婚人数相当于结婚人数的1/2。但2020年后,离婚数直线下降,到2022年,只有210万了,不足2019年的一半。降低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离婚也是需要成本的,以前经济形势好,能不将就就不将就,感情破裂了立马离,没有丝毫妥协,但现在不成了,现在大环境不好,就要抱团取暖,两个人能彼此照应,总比一个人好过。而且你离了,能保证找一个更好的吗?大概率不如第一任。而且离婚涉及财产分割,很多中产本来就收入下降,有的还丢掉工作,欠着贷款,要是再分割财产,无疑是雪上加霜。两人一合计,与其陷入囚徒困境,都遭受损失,不如大眼对小眼,凑活着过吧。考虑到女性的平均工资低于男性,女性失业率比男性更高,女性维持婚姻的意愿可能更高。艰难时期,不要谈感情,要谈生存。在大环境不变的基础下,我预计,2023年的结婚数和离婚数,也不会有太大变化,降低是一个大趋势,不是短期的政策所决定,每个人都感受到一股寒气。我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社会出现守成心态,提到企业家减少投资、年轻人热衷编制、储蓄增加是守成心态的体现,现在又多了结婚数离婚数降低,守成就是追求稳定,追求“不变”,厌恶任何可能出现的风险,结婚是风险,离婚也是风险,既然都是风险,不如不做。这种对于静态和稳定的追求会深刻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人们正收敛起野心,希望过简单、安宁的生活。夏天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独自前行,而在冬天人们必须储存物资,抱团群暖。只要度过这个寒冬,我相信中国社会会重新焕发活力,中国的比较优势仍在,中国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中国只待一个回春的窗口。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下面是知识星球部分内容的截图,在星球,我会不断更新干货,并和大家随时交流。知识星球还有相关的vip群,欢迎大家加入。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中国社会未来的三种状态

★成为仝麟阁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麟阁经略」→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麟阁经略”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提示:微信目前修改了推送规则,很多朋友反映我发布文章后在订阅栏看不到,请读者将公号设置为星标,以便及时接到推送(如开头红字所示)。在今年年初,我们历经四个月的调查、走访,研究就业、人口、产业等多项数据和趋势,总结出以下观察及预判:核心观点:1.未来中国将根据省份区域,呈现出三种社会状态:以东北为代表的区域表现为“慢性衰竭”、西南区域城市化停滞并成为生育主力、经济发达地区将是“繁荣+不稳定”并存的状态。2.目前整体有慢性衰竭的迹象。但具体细分,东北处于发展后衰退的阶段,已经进入了“慢性衰竭”,且这种现象开始扩散到华北、西北地区。发达地区属于发展的成熟期,依然有经济红利,但繁荣中社会矛盾最激烈。西南地区为发展早期,属于“前现代”,但财政支出放缓后,发展会趋于停滞,会维持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生育率。3.在生育率锐减的时代,西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减缓未必是坏事。如果继续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将西南或类似的欠发达地区靠基建投资“一刀切”地城市化,不仅会因为无法持续而浪费资源,反而会把生育意愿最强的社会结构摧毁,加剧人口问题。高生育率意味着西南人口将在未来,成为涌入东南发达地区的主力。而西南人口因社会发展水平和观念不同,融入东南发达地区极为艰难。因此一定要在西南地区大力投入和发展职业教育,更好地解决新生人口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在不久前的一篇付费文章我对未来形势的预判和普通人的应对策略里,我提过一个概念叫社会的“慢性衰竭”。这种衰竭表现为“年轻人减少生育、富人守成、,整个社会处于一种低欲望、低生育率,有问题但无动力解决的状态。”“慢性衰竭”的成因我分为两篇文章进行了陈述当社会进入“慢性死亡”,中国古代史,为何总逃不出“治乱循环”?,有兴趣可以了解,不过不妨碍后面的阅读。1“慢性衰竭”是北方多数地区面临的最大挑战。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日本的平成时代,并持续至今。体现在经济数据、房价和人口都呈现出下行趋势,在那篇付费文章里,我指出这种迹象的可能性。但是,我们毕竟比日本大得多,这样的描述有些笼统,因此我想更细分一下,未来中国将根据省份区域,呈现出三种社会状态:以东北为代表的区域表现为“慢性衰竭”、西南区域城市化停滞并成为生育主力、经济发达地区将是“繁荣+不稳定”并存的状态。在解释三种社会状态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一个前提,就是中国从改开后,有条主线一直没变——不断推进城市化。城市化的好处很多,首先城市创造经济增长的能力更强。同时,中国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给模式,更利于发展基建,大规模基建的目标和效果就是城市化。1978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17.92%,而到了今年,中国城市化率达到了60%以上,意味着十四亿人有8.4亿人住在了城市。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城市的价值观更偏向于个人本位,法律和商业所提供的保护,超过了传统的血亲宗族,生育率因个人权利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而骤降。河南是最典型的例子,90年河南总和生育率2.941(平均每对夫妇生育2.941单位人口),位居全国第四,而七普时这个数据为1.4,属于“极低生育率”。与之相对应的,是河南城镇化率在十年以1.69%的年均增速提升,达到56.45%。这个增速居中部六省第1位、周边省份第2位,不止河南一家,城市化是生育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另外,城市化本身也存在可持续性的问题,可持续的前提是要有支柱产业。因此,一些纯靠负债拉动、或者产业淘汰地区的城市,则会出现“空心化”现象。东北最为典型,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是中国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地区,却在市场化的浪潮中迅速衰落,表现为人口流出、生育率锐减、老龄化加剧。但这种“慢性衰竭”不是说城市会退回为农村,从而增加生育率。东北城市衰竭的表现是鹤岗这样的情况,人口减少,但不是走向农村,而是去发达地区,或者直接不生育。(曾经因石油开采而兴起的玉门市,如果已成“鬼城”,随着人口下降,未来这种状况会持续发生,某些产业衰退的城市会逐渐鹤岗化)而那些城市化可持续地区,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则成为了人口流入的目的地,七普数据显示,广东流动人口全国第一,
2023年6月7日
其他

埃尔多安的“小聪明”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土耳其大选第二轮投票尘埃落定,埃尔多安以52.14%的得票率击败了反对派候选人,成功连任。埃尔多安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与其他4个政党组成的“人民联盟”,也取得了600个议会席位中的321席,埃尔多安仍将以压倒性的优势统治土耳其。埃尔多安的胜利表明大多数土耳其民众不愿再遵守凯末尔的西化路线,他们更愿拥抱伊斯兰和突厥民族主义。经济低迷和地震丑闻虽然重创了埃尔多安,但还不足以让他输掉选举。这次投票,除了沿海城市和东部的库尔德人支持反对派外,大量的土耳其内陆人口都支持埃尔多安。这充分表明凯末尔的世俗化政策是不彻底的,未能触及广大的内陆地区,凯末尔的共和国只是威权体制下的昙花一现,缺乏更深的民意基础。土耳其会走向伊朗的道路吗?修明认为,土耳其在内政层面会效仿伊朗,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力,奉行反西方价值的宣传策略,但在外交上,埃尔多安仍会审时度势,他虽然会在小问题上不断打擦边球,但在关键问题上会始终和美国保持一致。79年美伊关系破裂,主要原因不是霍梅尼支持原教旨主义,而是霍梅尼主导了伊朗人质危机,扣押了美国外交官,埃尔多安显然不会重蹈覆辙。埃尔多安并非霍梅尼式的宗教狂徒,而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鼓吹伊斯兰的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不需要实质性的强硬,只需要让选民相信自己的强硬即可。就埃尔多安的过往看,他颇有些小聪明,懂得如何既取悦保守选民又不真正得罪西方国家。埃尔多安执政20年,虽然不断发表反西方的言论,但埃尔多安却始终坚定留在北约,并不断购买美国的军事装备,向美国输送利益。2016年,美国支持居伦政变,埃尔多安虽然气愤,但并未丧失理智,和美国撕破脸,而是暗中和美国较劲,与俄罗斯发展关系。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虽然土耳其开始与美国讨价还价,但最后还是允许芬兰加入北约,并援助乌克兰无人机,在俄乌这一关键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埃尔多安在察觉到俄罗斯的虚弱后完全倒向了西方。这次大选结束,埃尔多安更是向美国伸出了橄榄枝,在大选期间,拜登明智的保持中立,没有进行表态,为了回报拜登的好意,埃尔多安刚结束大选,就称要和拜登通电话,讨论购买F-16战机和瑞典加入北约的问题。土耳其总统发言人更称埃尔多安或许会邀请拜登参加就职典礼。就目前的迹象看,土耳其无异主动挑起和美国的冲突,只要美国不干预土耳其内政,埃尔多安仍会在国际事务上配合美国。考虑到拜登目前的主要目标是中国和俄罗斯,拜登与奥巴马又更聚焦国际现实,美土在未来大概率会进入一个平稳期。现实主义者埃尔多安再次抓住了历史的机遇,避免自己陷入尴尬的处境。大部分支持埃尔多安的选民文化程度不高,完全相信埃尔多安的宣传,不管埃尔多安实质与美国的关系有多好,只要埃尔多安在国内能表现出一副民族主义者的样子,就能继续赢得他们的支持。埃尔多安仍会在国际上打一些擦边球,不时为难一下美国和欧洲,满足土耳其人的虚荣,而拜登也会识趣的配合埃尔多安进行表演,民族主义本就是一场表演,埃尔多安将这场戏演到了极致。不过,虽然埃尔多安有小聪明,但还没有大智慧,他没有在最合适的时机全身而退,反而在风口浪尖上进一步加强权力,而权力和责任是对等的。埃尔多安成为土耳其的国民偶像,一半的原因是他任内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周期,而现在土耳其经济已经进入下行周期,全年通胀率达到44%,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问题。实际上,低迷的经济和地震后的丑闻已经严重挫伤了埃尔多安的威望,这些问题未来五年也很难得到解决,埃尔多安连任背后是更多的麻烦,也许,埃尔多安的败落就发生在未来五年。其实,埃尔多安最合适的退场时机就是2017年,当时土耳其经济正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埃尔多安大可以发一波福利然后功成名退,成为土耳其的伟人,如果他不准备连任,也就不需要修改土耳其宪法,也就不需要承担之后通胀的责任。对于当权者来说,比实现野心更难的是克制自己的欲望,殊不知过犹不及盛极而衰,在何时恰当的退出才最为考验当权者的智慧。直觉告诉我,接下来的五年,埃尔多安可能并不好过,土耳其的种种问题,都要由他来承担。●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土耳其的国运进入转折点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
2023年5月30日
其他

土耳其的国运进入转折点

★成为沉思的托克维尔资深读者:点击上方「沉思的托克维尔」→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5月28日土耳其将进行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该次投票将决定土耳其的未来,是继续凯末尔的路线走世俗化现代化的道路,还是走埃尔多安的路线,回归伊斯兰和泛突厥主义。在西方与东方间进行选择,是土耳其绕不过的困境。5月19日,土耳其总统大选第一轮投票结果出炉,反对派领袖克勒奇达尔奥卢获得了44.95%的选票,仅次于埃尔多安的49.42%。执政20年,埃尔多安还没有经历过如此惊险的选举,这反映出土耳其严重的通胀和地震丑闻已经影响到埃尔多安的民望,埃尔多安正在丧失民心。埃尔多安为何会丧失民心,谈这个问题前,我先先聊下埃尔多安是如何崛起的。1埃尔多安的崛起20年前,埃尔多安当选总理,他一方面在经济政策上向中下层倾斜,一方面向宗教力量示好,双管齐下让其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埃尔多安观察到,所谓的凯末尔路线其实只得到了少数精英的支持,大多数土耳其人并不买账,大多数土耳其人,仍是虔诚的穆斯林。这就要谈到凯末尔,凯末尔在奥斯曼的废墟上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他的建国宗旨是西化和民族主义,西化就是学习西方,经济市场化,文化世俗化,政治民主化。民族主义就是构建土耳其民族认同,一切以国家利益为上,第二点争议不大,但第一点,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中下层的土耳其人仍是虔诚的穆斯林,他们不理解凯末尔的教导。凯末尔当然深知土耳其的民意,因此他虽然力图构建一个民主政府,但又采取了很多手段限制民主,为的就是阻止宗教势力上台。30年代的土耳其议会,很多议员其实并非由选举产生而是由政府直接指定,直到1946年凯末尔死后,土耳其才开始推行多党制和普选权。凯末尔还赋予军队维护国体的使命,如果民选政府不能有效治理国家或制定了反世俗化方针,军队可以推翻民选政府实行军管,历史上,土耳其就发生过4次军人政变。凯末尔的想法是,随着世俗化、现代化的深入,以及与西方世界交流的增多,大部分土耳其人终会认同自己的道路,军人干政只是过渡期的手段,是守住国体的最后一道防线。凯末尔怎么也没有想到,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带来公众对世俗化的认同,一部分人反而会出于民族自尊和西化的弊端重新拥抱伊斯兰教,正是这部分人成为了埃尔多安的基本盘。1999年,埃尔多安在担任伊斯坦布尔市长时,公然违背土耳其法律,在公开场合朗诵伊斯兰教诗歌,被控煽动分裂而被捕入狱,但这次入狱不仅没能摧毁埃尔多安,反而让他变为了英雄。2002年,他就成功当选土耳其总理,之后更是把控政坛20年。埃尔多安在此后做的几件事,稳固了他在民众中的声望。首先是通过扶贫和宗教保守主义稳住下层基本盘。埃尔多安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核心选民是那些较为贫困、虔诚的农村选民和城市中下层。他上台以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穷人的政策。埃尔多安任内进行了大量农业投资,并且为农民提供贷款支持、税收优惠和补贴,埃尔多安还修建了大量基础设施,在乡村开办学校和医院,提升了农村的生活水平,在埃尔多安的执政下,农业产值增长了三倍以上,贫困率更是从2002年的30%下降到2019年的7.5%。除了经济政策,埃尔多安还拥抱伊斯兰教,以讨好保守选民,埃尔多安打破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开始在公立学校设置神学课程,2002年土耳其宗教学校已经极度衰落,学生不过6.5万人,但是到2016年则暴增到120万人。埃尔多安一手拯救了伊斯兰教。(埃尔多安将圣索菲亚大教堂由博物馆改为清真寺)埃尔多安还打破了凯末尔公共场所不得穿戴宗教服饰和符号的原则,他开始允许女性戴头巾,并允许公共建筑使用伊斯兰教标志,一些被凯末尔打击的伊斯兰教组织和节日,也得到复兴。在中下层土耳其人眼中,埃尔多安就是他们的领袖,他不仅在经济上照顾穷人,在信仰上也是个虔诚的穆斯林,他们无比崇拜埃尔多安。当然埃尔多安也有不少反对派,很多城市中产阶级仍然忠于凯末尔的路线,不认同埃尔多安,但埃尔多安通过有策略的战术成功分化了反对派。埃尔多安是非常狡猾的,他擅长步步为营,积少成多,比如恢复伊斯兰教地位,埃尔多安每次只修改一个小政策,最多算擦边球,算不得重大变化,世俗派即使知道埃尔多安的意图也没有充分的理由反对。另外,埃尔多安还借助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欧盟的傲慢有效分化了世俗派,将民族主义者拉到了自己一边。2008金融危机,很多土耳其人开始质疑西方模式的有效性,同时欧盟迟迟不接纳土耳其也激怒了民族主义者,他们认为既然西方不要土耳其,不如走伊斯兰和泛突厥主义的路线。埃尔多安有效利用了这股民族情绪分化了中产阶级。埃尔多安还用经济增长稳住了中产阶级。直到2019年前,土耳其的经济一直高速增长,2002-2019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6%,2010年一度达到9.2%,贫困率从30%下降到7.5%。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土耳其人都相信埃尔多安有能力让国家更加强大,这股国家崛起的共识消弭了其他分歧。2埃尔多安的危机转折点是2016年。2016年,宗教保守力量的反对者居伦和持世俗派立场的军队发起兵变,试图终结埃尔多安的统治,但埃尔多安利用社交媒体动员群众迅速粉碎了兵变,借助清算反叛者,埃尔多安将军队、政界、教育界的反对者一网打尽,实现了对全国的全面掌控,凯末尔军队监督国体的构想也彻底破灭。失去了制衡的埃尔多安在2017年操纵国会修改土耳其宪法,改议会制为总统制,强化自己的权力,按照新制度,埃尔多安可以再统治土耳其十年。但非常权力也需要非常之名,埃尔多安不断破坏凯末尔的构想,践踏国体,就需要突出的政绩来消弭不满。(2016年,民众帮助埃尔多安挫败了兵变)2017-2018年,土耳其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贸易赤字和失业的问题,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埃尔多安大量超发货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埃尔多安的政策不但没有稳固声望反而导致自己的统治由盛转衰。2018年7月,土耳其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5.85%,2021年6月,通货膨胀率仍高达17%,很多物品的价格上涨了70%,物价飞速上涨严重影响了低收入者,他们对埃尔多安的支持开始动摇。2023年2月6日,土耳其爆发7.8级大地震,导致4.8万人死亡,33座大中城市成为废墟,期间暴露了埃尔多安的基建投资不过是修建了一堆豆腐渣工程,面对强震不堪一击,而埃尔多安迟缓的救援也再度让其丧失民心。通货膨胀和大地震动摇了埃尔多安的统治,给了反对派机会,埃尔多安的反对者们开始史无前例的团结起来,其中既包括拥护凯末尔路线的世俗派,也包括库尔德政党,六个反对党团结起来,共同支持议员克勒奇达尔奥卢。3凯末尔的西化路线危在旦夕克氏是一个专业官僚,是凯末尔的忠诚继承人,被誉为土耳其“甘地”,他号召土耳其人团结起来,捍卫民主和法治,推翻埃尔多安的独裁统治。克氏成名是在2017年,当时他从安卡拉步行450公里到伊斯坦布尔,以抗议埃尔多安监禁一名向反对派媒体提供信息的议员,克氏认为埃尔多安力图在土耳其实施独裁统治,2016年后,土耳其共有845起涉嫌侮辱总统的刑事案件,侮辱总统最高可判处四年徒刑。为了赢得这次选举,尽可能的团结多数人,克氏调整了共和人民党(凯末尔创立)激进的世俗化政策,提出维护妇女戴头巾的权利,尊重不同信仰的人士。他还对库尔德人伸出了橄榄枝,承诺维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在克氏的统战下,埃尔多安的反对者集结起来,终于形成了一个可以和正义发展党抗衡的联盟。尽管反对派团结了起来,但仍无法压倒埃尔多安,可以预见,即使反对派获胜,优势也会极为微弱,以埃尔多安的性格和其对社会、政界的掌控力,他完全可以以舞弊的名义推翻选举结果,无论选举结果如何,似乎都无法动摇埃尔多安的统治。而选举之外,可以预见如果埃尔多安继续执政,土耳其一定会大幅倒退,因为除了宗教保守主义和排外政策,埃尔多安已经无牌可打。2002年-2018年,埃尔多安还能将经济增长作为合法性的来源,但现在土耳其的经济困境错综复杂,而且很大程度是埃尔多安导致,土耳其经济只会继续差下去。经济牌打不了,政治牌也玩不了,埃尔多安这些年一直加强个人权力,离独裁只有一步之遥,国体被破坏成这样,回到凯末尔路线也绝无可能了。埃尔多安唯一能打的牌,只有伊斯兰和民族主义,把国家衰败的责任推到西方和世俗派身上,转移民众的仇恨,通过加大与中东、中亚国家的联系构建突厥联盟,彻底抛弃凯末尔的西化路线。如今的土耳其与1979年的伊朗很相似,都是国运走势的关键时刻,如果克氏获胜且土耳其民众承认了选举结果,土耳其还有复兴的可能,如果埃尔多安继续获胜,可以预见土耳其将走向和伊朗类似的道路。土耳其曾被视为穆斯林世界现代化的标杆,如今看,它仍然缺乏深厚的民意基础,在现代化的中途,他的民众仍然选择了“民族自尊”和伊斯兰教。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里面会讨论国际形势和经济政策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中国社会出现守成心态

▼上周一直在广州,深圳调研,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社会出现守成心态,企业预期变差,减少投资,家长希望孩子考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整个社会都呈现一种收缩,保守的态度。首先是毕业生热衷考编,调研结果是广州的双一流学校,本科生大概50%考研,25%考编,25%去民营企业,越是好学校,考研考编的情况越严重,即使是广州生源地的学生,也仍然热衷考编,在考编上,南北方没有本质区别,不存在山东人愿意考公而广东人不愿的情况。这几年,考研考公二战三战的群体也开始增多,2022年,深圳生源地学生未落实就业的有7000多人,相比2021年翻了一番,到今年3月,仍有1300多人未就业,未就业的原因主要是考公考编。校招情况,央企国企在毕业生眼中的优先级远高于大厂,很多中小企业无人问津,毕业生一股脑涌向体制内。他们高呼“寒窗苦读十二年,就是为了今后能躺平”而涌向考公独木桥。虽然现在体制内在过紧日子,不少部门经常加班,也有不少公务员在网上现身说法,但他们似乎并不愿相信。毕竟,如果这个幻梦再被戳破了,还能干什么呢?现在的大学生有一种向体制靠拢的心态,三年来,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对民企的预期比较悲观,他们只想流向体制支持的方向,获得一个稳定的编制。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不再有拼搏奋斗的精神,只想要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们渴求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心态的变化并非是防疫三年才发生,早在十年前,很多江浙小老板就希望孩子考编,他们不指望孩子能继承家业,赚大钱,只希望孩子能找一份正经工作,不惹事,让家里有面子,满足这三项要求的只有公务员,早在十年前,富二代考公的情况就已经非常普遍。中国人的亲子关系与西方不同,西方是各过各的,父母的钱要用来养老,子女的未来要自己去拼,子女结婚,父母都不一定过问(除了少数精英群体),但中国家庭,无论贫富,都存在严重的代际剥削,存在父母压低消费供养子女的情况。比如,中国人结婚都要男方买房,能自己负担房子的新郎少之又少,都是靠掏空六个钱包才组建家庭。中国家庭的模式让中国孩子很难自立,以前好歹孩子多,家长对单个孩子还不重视,现在独生子女,父母所有的爱与财富集中到孩子身上,必然会造成啃老的情况。而且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心态也变了,以前孩子多,孩子去外面闯荡父母不在意,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只希望孩子平安,这种心态的变化决定了中国社会开始走向守成。有这样的家长,能有拼搏的下一代吗?除了大学生群体走向保守,企业家群体也开始出现守成心态,今年珠三角的就业形势不好,往年都是缺工,今年却是供给过剩,因为应聘工人多,普工(非技术类工人)时薪从2021年高峰时的28元降到14-17元/小时。企业还优先招女工,因为女工好管理,男工反倒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投资减少了,这边不少人反映,以前开招聘会,企业家都很热情,今年却非常冷淡,因为不准备扩大投资,自然不需要毕业生和工人。以前是一个人对应2-3个岗位,现在是一个人对应1个甚至0.7个岗位,人比岗位多,肯定难就业。那么企业家为何减少投资,主要是预期不足,他们对未来的环境感到忧虑,担心地缘形势和大环境会影响生意。宏观上看,2023年一季度,央行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而去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意味着今年前3个月就增长了去年全年将近6成的规模。而2022年相比2021年存款又增加了15%。现在央行钱发了不少,但人们没有消费和投资的欲望,导致发出去的货币没有起到作用,M2,社会融资连创新高,但物价仍然萎靡,消费仍停留在浅层消费,这都反映老百姓和企业的预期都没有恢复。一位企业家直言不讳的说,他三年营业额是增长的,但是选择在越南投资,不是因为越南人工便宜,他说越南水电贵,人也懒,还是中国工人好,但他担心未来的氛围和环境,因此只能多头下注。这个月,不少领导都发话“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民营企业家涉案的,能不捕就不捕”,要为民营企业解决问题,就是为了稳住预期,提振信心,马云这个时候回国也是为了提振信心,可以理解政府举措的初衷。但是我想说,企业家并不需要被“特殊对待”,今天能能不捕就不捕,明天就能应捕尽捕,企业家需要的是稳定的预期,而稳定的预期要靠法治和制度来解决。只要保护好企业家的正当权益,坚持依法行政,真心的公平对待企业家,他们的信心自然会恢复。同时我也想告诉激进的网民,要正确看待民企和经济,就业间的关系,民企过不好,经济,就业就好不了,民营企业提供了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民企衰退影响千万人的利益。民企固然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你死我活的程度,加班和福利都可以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解决,要认清问题的本质,实质,不能冤枉无辜的人,不能一杆子打死。殊不知通向地狱的道路往往充满善意,任何理想化的解决方案都是不可信的,只有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解决问题。民企与打工人,共生关系远大于对立关系。现在中国经济固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只要政府和社会实行正确的决策,稳住预期,当下的“守成心态”就只是暂时的,中国经济会迎来真正的复苏。事情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现状,能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是未来我们最需要深思的事。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
2023年4月12日
其他

孔乙己们为何脱不下长衫

▼“孔乙己”们今天的困境,固然有自身的原因,但更多是“孔乙己”们被父母,学校,社会灌输了太多错误的信息,寒窗苦读十几年,“孔乙己”们惊讶的发现,如今的社会与二十年前比已发生了质变,父母,学校的信息早过时了。自嘲孔乙己的大学生们固然颓废,但“抱残守缺”的锅不能光让他们背。央视前几天发了一则微博,被年轻人骂惨了,由于这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很多大学生自嘲是“孔乙己”,央视网也来凑热闹,称学历不应成为清高的理由,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困顿,是因为和孔乙己一样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处境,劝这些当代孔乙己们脱掉长衫,尽早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央视这话,说得其实没错,今天的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有相当多的主观因素,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心目中的好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失业的背后更多是不愿将就。话虽然没说错,但是却略显片面,因为今天大学生的困境固然有一部分是自身原因,但更多是教育,社会的问题。他们自嘲是“当代孔乙己”,也是部分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孔乙己的悲剧主要不是孔乙己自己造成的。孔乙己是鲁迅小说笔下的人物,科举废除后,没考上功名的孔乙己在社会上百无一用,除了秀秀“茴”字的四种写法,他没有其他技能,因为贫困,他被酒馆的人嘲笑,还因偷书被打断了腿。鲁迅的本意,不是讽刺孔乙己多么颓废,而是借孔乙己讽刺科举制度制造了一大批生存技能的废人,孔乙己悲剧的背后,是整个科举制度的不合时宜。今天大学生的困境,和孔乙己确有几分类似。大学生和孔乙己一样,也遭遇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困境。人民大学做的就业调查,2022年第三季度,大学生就业指数是0.57,意味着每两个大学生对应一个岗位,市场需求人数远少于大学生求职人数。2022年四季度,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增长了33%,但市场需求人数却下降了14.3%。统计局的数字也显示今年2月,16-24岁人口失业率再次回升到18.1%,达到疫情时的水平。202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1158万,为史上最高,加上2020年以来未能就业,在家啃老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将空前严峻。为啥就业难呢?就业难是因为和市场的需求不匹配,供需失衡,能不能找到工作,工资高不高,不是看你懂多少知识,而是看社会是否有需求,社会需求大,就吃香,需求小,就百无一用,今天高校的培养体系,恰恰是我国的社会现实不匹配。先说量,很多大学生上中学时,一定能反复听到这样的观点“高考结束就轻松了,考上名牌大学就轻松了,只要是大学生,就比没文化的强,大学生都有光明的前途”。这句话在八九十年代确实没错,可在今天并不适用,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90年代后中国高校一直在扩招,社会面临严重的“学历过剩”。1990年,大学毕业生只有61万人,1968年出生人口是2731万,大学生在同龄人中占比2%。2001年,大学毕业生有114万人,在1979年出生人口中占比6%。2010年,大学毕业生631万,在同龄人中占比25%。2023年,大学毕业生1158万,2001年出生人口为1696万,大学生占比68%。大学生在同龄人中的占比从1990年的2%飙升到2023年的68%,今天的大学生,和90年代的大学生,根本不是一个量级,那会的大学录取人数相当于现在的985,而今天的大学生早就烂大街了,大学生不是天之骄子,而是同龄人中的大多数。几十年过去,就算是清华大学,本科录取人数都从80年代末的2000人左右提高到2023年的3700多人,即使是北大清华学生的地位,也不能和九十年代相比。网上经常有年轻人抱怨凭什么60后,70后大学生能出人头地,自己就不能,他们显然忘记了比例这回事。他们没有意识到时代的变化,还错误的认为只要读完大学就是精英。当然错误主要不在他们,而在家长和衡水中学式的学校,没有他们灌输多年,大学生会把谬误当真理吗?除了绝对值上的增加,今天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和社会脱节,高校教的知识,工作中用不上,高校开设的专业,市场并不需要,这种错配让大学生要找到对口的工作难上加难。先说我国的现实,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仍高达39.9%,服务业占比虽然比制造业多(52.8%),但仍和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服务业虽然能提供大量大学生青睐的白领岗位,但并不是所有服务业都是白领,比如餐厅服务员,按摩师,外卖快递,护工,保姆,这也是服务业,但大学生不愿去干。大学生内部,也有文理科之分,工科生实在不行还能去“工地打灰”,文科生大部分只能挤体制内和大企业的赛道了。即使在美国,文科生失业率都高于理工科,中国更是如此,但因为文科专业开设门槛低,高校出于经费和政绩需要仍然不断扩招,进一步造成错配。上周笔者有幸去拜访了某位人力研究领域的专家,他就提到我国就业市场面临就业失衡的问题。他提到每年新进入劳动市场的人口大约在1600万左右,至少要有40%,大约640万的人进入制造业,才能满足制造业的需求。但现在大学生占新增劳动力68%,剩下的32%很多还去干低端服务业,所以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供给不足,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制造业企业招工难,两者并行不悖,他认为,我国制造业占比高的现状,其实更需要熟练的技工,而非学理论的大学生。他还提到大学生都想去体制内是不切实际的,体制内最多解决5%的就业岗位,而且很多体制内工作也很辛苦,经常加班,工资也不高,大学生认为的进入体制就能躺平并不存在。整个中国,其实就没多少工作能符合大学生的期望。情况这么严峻,央视建议的“脱下长衫”似乎很合理,但细想,又不合理。一是很多问题多不是大学生自己造成的,而是父辈,教育系统和社会综合造成的,大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了这个结果,让被灌输的大学生承担父辈的错误,他们肯定心中不服。二是如果大学生们真的“脱下长衫”去干制造业和中低端服务业,从事体力劳动,他们就会面临沉淀成本的问题。他们会想:如果只是当技工,那当年寒窗苦读干什么,拿那些时间享受青春不好吗?自己此前的努力岂不是毫无意义,这牵扯到自我否定,而能自我否定的人少之又少。回到家里,他还会被此前的同学奚落:“你读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和我一样”,周围的长辈,朋友都会嘲笑他,考虑到这层社会压力,大学生大概率还是不会“脱下长衫”。三是机会成本的问题。你读了大学,至少有可能找一份体面的白领工作,考公成功的概率虽然在降低,但也不是0,万一考上了呢?只要这种侥幸心理存在,他就不会选择“脱下长衫”,毕竟要是从事体力劳动这一生大概率也就望到头了,很多人还想赌一把。另一方面,父母们还是抱有劳心者治人的想法,他们也愿意供孩子啃老几年,只要孩子最终能吃上皇粮,之前的付出都值了。这三点原因下来,大学生很难“脱下长衫”。大学生不愿将就,但现实又这么严峻,该怎么做呢?只能说,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系统性的改革教育制度,让其和市场需要匹配,同时要提高体力劳动者的劳动保护,缩小白领工作,尤其是体制内工作和蓝领工作的制度差异,但即使这些都做到了,社会观念的变化还需要很长时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央视说的固然没错,但孔乙己现象的背后是系统性的问题,而系统性的问题注定要全社会一同解决。舆论与其责怪年轻人,不如一起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和社会环境。只要中国上下能意识到问题,拥有刮骨疗毒的决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对社会形势和国际局势不了解?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立即加入修明观察知识星球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小号会剖析中国社会和国内形势
2023年3月19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胡锡进能确保不被GPT-4替代吗?

GPT-4,就像是为「专治ChatGPT吐槽者的各种不服」而生。从依托于生成对抗网络(GAN)技术的Deepfake(AI换脸术),到以DALL·E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俄乌战争的发展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上周,我和专门报道俄罗斯的财新记者路尘又进行了交流,她了解到的情况让我毛骨悚然,听完我只有一个感受,生在中国也是一种幸运。俄乌战争打到今天这个份上,已经难以收场,俄乌双方在达到目的前和平绝不会到来,乌克兰的目标是收复所有领土,普京的目标是体面的退出战争,这两个目标完全互斥,没有妥协的可能。对普京来说,俄乌战争与其个人的政治生命已深刻绑定,如果形势真的恶化到普京地位不保的程度,不排除普京会玉石俱焚,动用核武器。对于俄乌战争,中国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世界已进入高度不确定的时期,任何“黑天鹅”都有可能发生。我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认清以下三个事实。一、俄乌双方势均力敌,巴特穆特成绞肉机我们首先要认清,俄乌双方目前是势均力敌,在西方大规模的军援到位前,乌军并没有反攻的实力。目前,双方打的是消耗战。在巴特穆特,俄乌双方均寸步不让,战场完全沦为了绞肉机。就双方零散的资料看,巴特穆特战况十分激烈,双方均损失惨重。在TikTok上,很多俄军士兵发布了短视频,哭诉他们在军营的遭遇,军官会虐待他们甚至直接生产他们是“炮灰”,他们在装具不全的情况下被驱赶着冲向战场以吸引乌军火力,在巴特穆特,瓦格纳部分营队的阵亡率达到80%以上,这些营队大部分由囚犯和动员兵组成。据“狱中俄罗斯”统计,截至今年3月,在瓦格纳集团招募为士兵的大约5万囚犯当中,目前大概还剩1万人在前线作战。余下的4万人不是阵亡、受伤,就是被俘。由于被西方制裁以及俄政府军与瓦格纳集团间存在矛盾,很多俄军士兵得不到炮火支援,缺少防弹衣和武器,让他们冲击乌军阵地无异于送死。但瓦格纳和俄政府并不在乎伤亡,大量囚犯和边远地区的居民被编入军队,原本也不希望他们发挥什么作用,哪怕20个换一个乌军,瓦格纳也是稳赚。据乌军所述,一天内瓦格纳集团的伤亡就能高达500多人,美国白宫也估计截至2月中旬瓦格纳已经有9000人战死,3万多人受伤。英国情报官员则估计,俄军与瓦格纳的伤亡目前可能在17.5万-20万之间,其中大约4-6万人死亡。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俄军实力的损耗,那就是普京在不断扩大动员的规模,2022年9月21日,俄罗斯宣布动员30万预备役参战,这30万人在10月底组织完毕奔赴战场。但2023年3月14日,不到6个月,俄国防部又下令再动员40万人参战,动员的规模相比去年更大。种种迹象表明,俄军在巴特穆特遭遇了重大损失,死伤远没有俄官方说的那样轻微。乌军损失如何,个人认为也是惨重的,虽然俄官方公布的数字不可信,但从战况看,乌军的损失也很大。首先,巴特穆特一直受到泽连斯基的关注,虽然乌克兰内部不少人认为巴特穆特毫无战略意义,完全可以放弃,但泽连斯基为了证明自己的战果,并向欧美索要武器,一直不愿在巴特穆特退让,当地的乌军被下死命令抵挡俄军的进攻。就战线看,俄军拿下了巴特穆特东部,正在逐步蚕食乌军阵地,只要能守住阵地,乌克兰人不会轻易后退,逐步后退只能表明乌军也损失惨重。从武器装备看,虽然俄军缺粮少弹,但乌军的情况也很严峻,西方承诺的坦克4月才能到达,而且数量极为有限,所谓F-16战机最快也要2024年抵达,此前大显神威的海马斯火箭炮如今的数量仍是18台,西方并未给予进一步的援助。依靠如此有限的重火力,乌军不可能实现大规模反攻。西方国家的支援不足原因很多,一是欧美存在顾虑,二是承平日久,欧美各国的武器库存确实有限,现在德国和美国的工厂都加班加点生产炮弹,以支援乌克兰,足以表明西方的武器库也已捉襟见肘。在装备内有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乌军的损失最多略低于俄军,不会有太大差距,就俄军的伤亡看,乌军的伤亡可能也在17-20万左右。二、不能低估斯拉夫人的韧性,俄罗斯还能坚持很长时间。战场形势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那只能寄希望于俄罗斯民众的抵抗,但遗憾的是,战争远没有到俄罗斯民众无法承受的地步,很多俄罗斯人仍然默许了现状。舆论往往低估俄罗斯人的忍耐力,我在开战一年,俄罗斯人为何仍支持普京一文中提到俄罗斯人的忍耐力远强过中国人,俄罗斯人一百多年来从未过过好日子,民众的物质生活相对于苏联时期没有本质变化。没有经历过经济繁荣的俄罗斯人更能接受困苦的环境。还有一个事实是,几十年来俄罗斯一直在打仗,先后打了阿富汗战争,两次车臣战争,叙利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顿巴斯战争,俄罗斯人早已习惯了战争状态。俄罗斯人对战场的情况十分敏锐,当普京发布动员令时,作为中国人,很难体会动员令的意义,但当俄罗斯人听到后,他们疯狂的想要出国,即使跑到哈萨克斯坦,阿根廷等欠发达国家,他们知道动员意味着什么,知道战场有多凶险。面对动员令,很多俄罗斯人也进行了反抗,但他们很快丧失了希望接受了现状,3月14日当普京扩大动员令时,莫斯科又有人示威,但示威者均表示他们的抗议不会有效果,他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态度。对于普京,俄罗斯人处于一种普遍的无奈中,现在民调调查支持普京的人仍在80%以上,不是因为他们多喜欢普京,而是他们对现状已经绝望,俄罗斯人常说的一件事:“就是一百年来,我们什么道路都试过了,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难道普京走了,情况就会变好吗?”这个国家处在一种极度悲观的情绪下。动员令发出后,俄罗斯袭击征兵站的事件增多,年轻人酗酒更为严重,还有人致残以逃避兵役,这些反映出俄罗斯人的不满,但这些不满远不足以改变局势,在普京的钢铁意志前,这些不满微不足道。值得庆幸的是,乌克兰人的韧性比俄罗斯人更强,乌克兰人因为身处战火,比如俄罗斯人更熟悉战场,乌克兰的老妇人都能使用猎枪,小姑娘都能判断出落地导弹的型号。如今,乌克兰几乎全民皆兵,大量女性也走上了战场。(乌克兰女性纷纷走向战场)与俄罗斯不同,俄罗斯是普京一人要坚持战争,而乌克兰则是全民希望坚持下去,直到所有领土被收复。很难想象,如果不是同为斯拉夫人的乌克兰面对俄罗斯,而是其他国家,也许俄罗斯的铁蹄早已踏到柏林。俄罗斯还能打下去,乌克兰也能坚持下去,世界必须为战争的长期化做准备,也许到2024年3月俄罗斯大选前,战争都不会结束。三、不能低估核战争发生的风险,普京的决策一向出人意料最后谈一谈核战争的问题,笔者认为核战争的概率虽然低,但不等于0。有两点原因:第一个原因:普京喜欢冒险。对于普京,不能认为他是个“理性人”,历史证明,普京的决策一向出人意料。2014年没人想到普京会进攻克里米亚,2022年,也没人会相信普京会进攻乌克兰,普京的外交手腕,出手之狠辣在当今世界也是首屈一指,没有理由认为普京一定不会使用核武器。第二个原因:几乎不存在小规模使用核武器的可能,一旦动用核武器很可能引发全面核战。使用核武器代表战局已经进入了极端不利的情境,核战的目的是拼死一搏,改变战局,在对方阵营也有大量核武器的情况下,小规模使用毫无意义。一是你没法确定使用多少核武器能既改变战局又不促使敌国进行核反击。二是在敌方高度警戒的前提下,只要侦测到你使用核武器,只能默认你要打出大批核弹,没人敢赌你只是小规模使用,因为双方都没有犯错的空间。这种猜疑下,大概率会引发全面核战争。(二战小规模使用是因为只有美国有核武器,局势可控)对于核武器,一旦使用就是灾难,谁也没法控制规模。正因为核战争如此危险,不仅欧美坚决反对俄罗斯使用核武,中国也明确表态要维护核电站安全并且反对使用任何核武器,称“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应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避免出现核危机,反对任何国家在任何情况下研发,使用生化武器”。战争爆发已经是最大的不幸,不能让世界继续不幸下去,不使用核武器已经是包括中方在内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为全人类考虑,衷心希望俄乌战争能有一个可控的结局,这不仅对俄乌双方人民是幸事,对全世界人民也是幸事,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危急时刻控制住了危机,保持了起码的理性,希望今天的决策者们也有基本的良知和底线。▼对社会形势和国际局势不了解?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立即加入修明观察知识星球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小号会剖析中国社会和国内形势
2023年3月16日
其他

没有发达的民营经济,就没有强大的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只有在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机制健全的地方,才能做大做强;而民营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国有经济也无一例外都会陷入低水平陷阱。民企兴则国安民顺,民企衰则地动山摇,这是一个最朴实的道理。(一)按照我们的思维惯性,会想当然认为: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国有经济越没有发展空间,规模大或有竞争力的国企就越少;而那些传统国有经济发达、民营经济落后的地方,自然国企更方便做强做大。这几乎被认为是最简单的常识,或最基本的经济逻辑,无论你的所有制立场如何。但是笔者近年在研究国有经济时发现恰恰相反:越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国企发展也做地越好,而那些民营经济发展一团糟的地区,国企也往往是一塌糊涂,无论是资产规模上,还是效益上,都无法跟那些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国企相提并论。我们以入围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的169家地方国企为观察样本(注释一),这些企业可以视为13.6万家国企的最优秀代表。我们可以发现,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地方国企基本集中在民营企业最发达的区域,以企业总部所在城市排序分别是:上海(15)、北京(13家)、广州(13家)、杭州(8家)、深圳(5家)、厦门(4家)。广东是民营经济第一强省,理应是国有经济的不毛之地,却共有
2023年3月9日
其他

斗争白热化:中美关系走向零和博弈

▼两会其间,最需要关注的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此前中国对美外交都是斗而不破,随时留下缓和的空间,但此次中方却罕见的直接批评美国,言辞之激烈前所未有。3月7日,外交部长秦刚答记者问,在谈到中美关系时,秦刚谈到如今美国的国内政治是歇斯底里的新麦卡锡主义,美方所谓的“竞争不对抗”就是全方位的遏制打压,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美方所谓给中美关系加装护栏,不冲突实际上就是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如果美方再不踩刹车,继续沿着错误的道路狂飙,再多的护栏也挡不住脱轨翻车。在谈到台湾问题时,秦刚质问美国为何在乌克兰问题上大谈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却在中国的台湾问题上不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什么一边要求中国不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一边却向台湾当局售武?秦刚最后警告美国,台湾问题处理不好,中美关系地动山摇。值得注意的是,秦刚在发言中除了对美言辞激烈外,对其他国家都是采取争取,拉拢的态度。对发展中国家,秦刚提到要增加他们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对于俄罗斯,秦刚称中俄关系稳步向前,对欧洲日本,秦刚也表现出争取和拉拢的态度,希望欧洲,日本能保持战略自主,不要唯美国马首是瞻。秦刚的发言表明中方已经基本放弃了对美幻想,中方已经下定决心要对美斗争,中美间的缓和空间和中间地带将越来越少。秦刚的发言秉承了二十大以来的精神,二十大报告就取消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提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对国际形势判断严峻,称外部打压严重,今年的经济政策也是围绕稳定和安全展开,中方对粮食安全,基础科学研究,战略科技创新,内循环,金融房地产领域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一个高峰。经济是为政治服务的,经济政策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源于中美关系改善,当时美国为了对抗苏联,有意拉拢中国这个第三方,中国开始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市场。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当时虽然小布什政府有意遏制中国,但因为反恐战争的爆发,美国无暇他顾,这才给了中国10多年的发展机遇期。到从2014年开始,中美关系开始发生变化,美国开始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也是从那时,美国开始提出重返亚太的概念,到拜登政府时期,美国正式提出竞争不对抗的原则,开始对中国展开长期遏制。拜登政府的竞争不对抗实际上就是将斗争长期化,美国相信他通过技术封锁和遏制战略能够阻止中国的发展,从而让中国像苏联,在被孤立的困境中走向死亡。中方显然看出了美国的用心,自然不愿坐以待毙,现在中方经济政策和外交思路的转变,都是为极端情况做准备。那么,中美关系还有可能好转吗?个人认为很难。中美之间存在几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一是美国很难容忍一个与美国意识形态差异较大的国家崛起。美国是个富有传教士精神的国家,对自己的宪法,价值观有着充分自信,希望将自己的价值观推广给他国,今天的国际秩序,很大程度是美国建立。美国很难接受一个意识形态和自己差异较大的国家崛起,中国和美国在意识形态上有很多分歧,中国又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军事均贴近美国,这让美国感受到了威胁。与80年代不同,当时我们是美苏外的第三方,选择空间很大。现在美国最大的敌人是中国,而印度则是那个第三方,站在美国最大战略对手的位置上,中方的选择不多。二是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存在不可解的矛盾。中方的诉求是祖国统一,结束1840年以来的屈辱史,收复台湾是中国法律的一部分,也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理想,台湾问题在中方看来没有退让的空间。但现实来看,台湾当局已成为美国的所谓盟友,台积电在美国供应链中占据核心位置,《台湾关系法》更是在军事上绑定了美台,台湾问题已经和美国供应链,美国外交利益交杂在一起,美国也很难直接放弃台湾。出于利益考虑,美国希望如今的态势一直持续下去,在不挑破一中原则的底线下让台湾当局维持实际的统治,即一中原则空心化,从而既不与中方陷入战争也能保全美国的利益。但这种状态注定无法长久,在某个时间点上,问题一定会爆发。三是中美在产业链和经济利益上也存在难解的矛盾,美国不会允许自己的科技,金融霸权受到威胁。美国70年代后一直在去工业化,中低端制造业外包给他国,自己则从事金融,高科技,军工等暴利行业,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中国开始在美国供应链中担当关键角色,中国勤劳的工人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商品。由于中国工人能吃苦,效率高,长期以往,美国的蓝领阶层日渐衰败,美国内部开始出现压力,这股力量要求制造业回流美国,由于蓝领阶层数量庞大,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都只能依照他们的意愿倡导美国制造。在高端领域,中国也一度有逼近美国的态势,美国担忧如果高科技被中国赶上,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将丧失比较优势,失去了科技优势,美国霸权也将不复存在。拜登颁布《创新与竞争法案》,《芯片法案》,就是要加强美国的科研能力,同时将中国剥出产业链。科技与创新是美国霸权的基石,美国很难在科技领域退让。这三点原因注定了中美关系缓和的空间一定会越来越小,中美关系走到今天,固然有个人的作用,但其背后也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希冀的只能是双方保持基本的理智,用和平竞争的方式分出胜负。目前看,虽然中美双方剑拔弩张,但都有管控分歧的智慧,双方都不想通过战争解决问题。或许中美两国注定要分出胜负,但我们仍有可能选择分出胜负的方式,中美竞争能和平解决,这对于中美两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将是幸事。▼对社会形势和国际局势不了解?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立即加入修明观察知识星球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小号会剖析中国社会和国内形势
2023年3月8日
其他

难产的国民党2024候选人

台湾大选的投票时间是2024年1月中旬,距今只剩下10个月。民进党方面的布局已基本完成:年初赖清德接替蔡英文出任党主席,“行政院”改组,3月中旬做党内初选登记,4月12日公告候选人名单。外界一般认为,民进党初选很有可能只赖清德一人去登记,其他大佬连“抛砖引玉”的热闹都不会凑。按照岛内惯例,候选人宣布参选后将发动一波造势活动,再加上民进党手握行政资源、可以用政策去变相买票,全方位加持的赖清德或迎来一波民调上涨潮。反观国民党,去年县市长选举的余威已经在内耗中慢慢消散,至今连个提名办法都拿不出来。四年前已经被破格一次的郭台铭此番需要再次破格才能参加国民党党内初选,如果真的这样操作,将对国民党自身的规章制度造成巨大破坏;如果拒绝为他破格,则会让大批郭台铭的支持者感到不满,造成分裂影响。民进党在3月4日结束的南投第二选区民意代表补选中翻转取胜,被视为赖清德就任民进党党主席后旗开得胜的第一战,也是民进党行情“止跌回升”的标志。(《孤注一掷的民进党》)不得不说,国民党方面的内部掌控能力真的很差。由于中广公司董事长赵少康和孙文学校校长张亚中早早宣布想参加党内初选,使得如何制定“初选机制”成为一个大大的难题。再加上出来搅局的郭台铭和存有一定私心的党主席朱立伦,让原本获胜希望很高的新北市长侯友宜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作为地方市长,侯友宜所在的新北市4月份要开始议会“总质询”,一直到6月底才能结束,舆论普遍认为侯友宜得等到总质询结束再出面官宣。因为一旦提前宣布,有关其“落跑”的话题会被新北市议会中的民进党议员当做靶子反复攻击。而侯是一个比较爱惜羽毛且不擅长应对舆论攻击的政治人物,如果换成柯文哲,甚至有可能将质询场合当做一个吸引媒体关注的舞台,但侯做不到。可以这样讲,以侯友宜的口才,如果国民党公平公正办初选,再搞几场公开辩论,他的民调搞不好会被赵少康、张亚中等名嘴打下去好几个点,届时发生意外出线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以张亚中的参选宣言为例,他这样写道:“政治非我职业,亦非事业,国家多难,我之所以参与,希望唤起群众,一起救国救民。因参与只是志业,如同革命烈士与传教士,在这条道路上,所有权力与利益都于我了无罣碍,因而也无有贪婪与恐怖。”再以赵少康为例。他表示“喜欢美国初选的方式,透过初选过程让选民知道参选人的主张”,还建议国民党中央举办至少六场辩论会,即六都每周各办一场,俨然将初选当成自己发表政见、指点江山的舞台。平心而论,如果受众仅是蓝营选民,张亚中和赵少康能将侯友宜打得满地找牙。但侯却拥有一个此二人都不具备的核心优势——能够吃到中间选民和部分浅绿选民的票,这也是国民党赢下2024的关键所在。赵少康是上个时代的新党政治明星,现任中国广播公司(中广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其主持的《少康战情室》是蓝营旗舰政论节目,岛内影响力很大。2021年国民党党主席选举辩论会上的张亚中。张亚中口才极其过硬,曾在完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杀到第二名,最终惜败于朱立伦。OK,下面发起一个投票。假如你是国民党党主席朱立伦,站在大公无私的角度,你会如何制定党内初选机制呢?A、公平公正公开办初选,给侯友宜、郭台铭、赵少康、张亚中以及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一个同台竞争的机会;具体到出线办法,可以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中常会表决通过。B、不办初选,幕后操作,努力协调各方利益,劝退赵少康和张亚中,待6月底新北市议会质询结束后直接征召侯友宜。侯友宜是国民党最有希望赢下2024选举的候选人,但因提名问题久拖不久正缓慢“失血”中。要想做出选择,首先得理清一个思路: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是个法律问题,需要有公平公正公开的程序,但国民党也好、民进党也好,他们的党内初选只是个政治问题。换言之,只要国民党中央认定某某是2024最强候选人,出于赢下选举的考量,提名机制可以完全围绕该候选人展开,主动帮他排除各种障碍,不用去考虑什么公平公正公开的问题。侯友宜不擅长打辩论,那就尽可能少办或者不办辩论,为他创造更多擅长的场合,比如亲近民众。至于说郭台铭、赵少康、张亚中等人的情绪,那是国民党中央需要出面去摆平的问题——通过各种利益交换(或利益许诺),让他们纵然心中不情愿,但面子上也必须保持团结一致。只要能2024重新上台执政,还愁没有蛋糕分吗?从这一点上讲,民进党的处理方式比国民党强得多。民进党内的苏贞昌、郑文灿、陈建仁、林佳龙等大佬难道都不想选2024?当然想选,但人家就能够台面下完成整合,全力推出最有希望胜选的赖清德。而以朱立伦为首的国民党中央是个人就摆不平,无能到了极点。犹记得2020年初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初选,当拜登面临“党内激进派”桑德斯和沃伦的强势狙击节节败退之际,奥巴马派出大将Jim
2023年3月7日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对国内外形势判断严峻,未来工作的重点是“求稳”

▼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变了,经济政策思路势必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要目标不是增长,而是求稳,是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谋发展。昨天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报告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相当不乐观,报告尤其提到现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部打压遏制不断上升。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全球通胀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标志着出口下行。2020-2022年年初,我国率先走出疫情,恢复正常的经济活动,其他国家则陷入疫情高峰期,在全世界停工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实现超预期的增长。2021年,我国贸易出口同比增长29.6%,直到2022年,我国商品贸易出口金额达到3.59万亿美元,较2018年上升45%,但到了2022年12月,我国出口同比下降9.9%,这一趋势延续到1月,很多外贸企业都表示订单少了,生意难做了。之所以出口下降,一是各国纷纷走出疫情,复工复产,中国的先发优势丧失。二是欧美各国普遍遭遇了经济衰退,消费能力下降。三是美国继续对中国进行遏制,加快推动产业链分散、转移,比如苹果就将部分产业链迁到了印度。三种因素下,外贸数据必然下滑。出口下滑的背后,是美国对中国的打压,拜登政府上台以来一直奉行竞争不对抗,在控制冲突烈度的基础上不断遏制,削弱中国。科技上,美国联合盟友将中国踢出高端产业链,并限制美国技术外流,军事上,美国不断增加对台军援,五年内要对台军售100亿美元,美国还增加了在台的美军人数,进一步挑战中方底线。在国内,美国组成中国委员会,称要防止中国对美国进行情报渗透,美国众议院更是以“与中国政府存在关联”为由不断扬言要禁止TikTok。美国如得州,佛州甚至开始禁止中国人在美购买土地和房产。美国对华的遏制是凌厉的,美国两党在反华议题的分歧主要在手段,在遏制这一根本目标上没有分歧。由于中美关系已经发生根本变化,二十大报告就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句话去掉,称当今世界不确定性增强,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严重,今年的政府报告延续了这一提法,强调外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建立在“和平与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如今环境变了,政策自然要做出调整,今年的政府报告,包含了大量涉及安全的内容,其中大量篇幅用来强调粮食安全和科技自主的重要性,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尤其是要做好基础科学研究,防止被美国卡脖子。中央显然是吸取了俄罗斯的经验,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俄罗斯展开了全面制裁,但俄罗斯粮食,能源能够自给,对外界依赖不高,在制裁的打击下幸存,相比于俄罗斯,我们对美西方的依赖更强。这也是为何2020年后,政府提出了内循环的概念,此次政府报告,将扩大内需作为重点内容,就是为了应对外部风险。除了对国际形势判断严峻,报告对国内形势的判断也很谨慎,其中提到我国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包括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预期不稳;稳就业任务艰巨;基层财政收支矛盾较大;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突出等。报告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讲问题,就是要说明当下“稳经济”的重要性,自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中央一直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坚持房住不炒,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表明中国不会轻易实行强刺激政策。在报告中,再次提到了六稳六保,表明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还是“稳经济”,经济要考量安全和稳定,不能急于求成。这一决策无疑是正确的,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拿房地产来说,房市牵扯到政府,企业债务和银行贷款的问题,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房子也是中国居民的主要资产,就债务上看,2018年,IMF统计我国房企债务占GDP75%,考虑到房企的现金流依赖房产预售款和个人按揭。一旦房价发生巨大波动,势必会带来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和稳房价,避免房价过大波动,是当下的最优策略。除了房市,金融也是高风险领域,此前股灾的后果仍然历历在目。有了这些经验,政府不可能放任房市和金融,一定会加强监管,民间很多人幻想会再次强刺激经济,进行大放水,是不切实际的。由于方针是“求稳”,今年的经济目标设计的也比较谨慎,GDP增长目标为5%,低于去年设定的5.5%,赤字率拟按3%安排,用于基建融资的专项债今年配额3.8万亿,低于去年的4.04万亿。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都表态在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上会相当谨慎。与整体过紧日子的氛围比,2023年的预算,只有两项支出增长比较快,一个是军费增长7.2%,一个是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增长13.6%,这充分表明,政府高度看重安全和稳定。或许对于一些投机者来说,这次的利好政策还不够,但个人认为,求稳的思路是对的。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未来政策的重点是如何减少对美西方的依赖,在极端情况下甚至能做到内循环。既然是求安全,势必要牺牲一些效率。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足够大,再追求高增长不切实际,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风险,过去讲中国经济有三驾马车。现在看,过度依赖投资和外贸已经不符合潮流了,短期看,中国需要休养生息,容不得大水漫灌式的乱折腾,长期看,中国经济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动能,在内需和科技创新上下功夫。中国是一艘大船,越是风高浪急,越要稳住方向,只要行驶得够稳,就一定能冲过惊涛骇浪。中国的普通人和投资者也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转变思路,未来的年代比的不是增长,而是稳定。▼对社会形势和国际局势不了解?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立即加入修明观察知识星球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小号会剖析中国社会和国内形势
2023年3月6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最大的危机还是爆发了!4.7亿中国中产,正在遭遇返贫危机!

▼如今,中国的中产阶级全面崛起,甚至已经冠绝全球。官方的说法是,2012年至今,中国已经形成了全球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按理说,中产阶级突破了之前温饱不足的局面,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应该是幸福度最高的群体。但是网上盛传一个说法:“中国的中产阶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焦虑的一个群体。”中产阶级为什么焦虑?其实所谓的中产阶级,是一个伪概念。政治经济学中对阶级的划分只有两个: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和给资本家干活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利用劳动工具给资本家干活换取报酬,如果不干活,就没有收入。后来人们发现,这其中有一部分人的劳动工具更先进,生产效率更高,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相应的能获得更高的报酬。资本家对此乐见其成,就将这群人定义为“中产阶级”。放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劳动工具就好比编程能力、外语水平、自媒体流量、人脉资源……但是中产阶层并不是固定的,它最容易受到年龄、疾病、行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影响,从而导致阶级滑落。研究表明,当前造成中产焦虑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代际传承的焦虑。由于知识、能力和技术无法像资产一样继承,中产阶级想要实现持续性的阶级跃迁,必须保证下一代拥有和自己一样的职场竞争力。这就涉及到子女教育的问题,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孩子在补习班和学习成绩上的疯狂内卷,以及不断投入的教育资金。另外一个是财富缩水的焦虑。日常开支、房贷车贷、教育费用、父母养老,中产阶级面对的金钱压力是十分庞大的。由于没有掌握生产资料,中产阶级不得不通过打工来维持自己在一线城市的现有生活,一旦失去工作,现金流就断了。经济萎靡、大厂裁员、35岁职场危机,无数血淋淋的例子在前,谁又能保证自己能独善其身呢?更别提随时可能给家庭致命一击的灰犀牛风险了。因为灰犀牛总是成群出现,离得远且行动缓慢,所以人们大多会忽视它。但是这类风险,往往会给我们带来重大损失。知乎上曾有个热门的讨论:中产家庭和贫穷家庭的差距有多大?其中一个高票答案是:隔着一场大病而已。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位名企的40岁的高管突然自杀身亡。他平时为人和蔼、积极乐观,在公司声望极高,突然间自杀让很多同事大惑不解。到了追悼会,同事们才从妻子口里得知,他生前身患癌症,并且已经到了晚期。家里的孩子上高三马上要考大学了,妻子的单位效益一般,工资也不多。想着家里的存款,他不愿意因为自己拖累家人,所以留下一封遗书,选择了自杀。“为了治要死的病苟延残喘没有意义。与其拖累妻儿,不如趁自己还能自己决定生死,早点去世,还能留下育儿资金。”看着丈夫留下的遗书,妻子哭得像个泪人。他太懂得因病致贫的道理。奋斗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给妻儿父母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怎么忍心留下他们负债累累呢?但是失去了顶梁柱,仅靠妻子微薄的薪水还能维持以前优渥的生活吗?显然很难。因病致贫,是很多人选择放弃治疗的原因。有人说,新闻毕竟是新闻,不过是个例,现实哪有这么残酷?针对这些人,我只能说太天真了。就拿最常见的癌症来说,据国家癌症中心2020年发布的全国癌症数据报告显示:全国恶性肿瘤(癌症)新发病例数457万例,相当于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也就是说每分钟有8个人被确诊为癌症。2015年癌症治疗费用成本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肺癌、肝癌和胃癌,治疗费用分别为50万、46万、39万。即使是前文提到的生活比较富裕的中产家庭,面对疾病这个“吞金兽”也束手无策,更何况尚在温饱线挣扎的普通家庭!既要承担房贷、车贷,又要支出日常生活费、小孩的学费等,要一下子拿出几十万几百万,是想都不敢想的。无力承担高额费用的患者,很容易在艰难时刻选择最极端的方式。钱,在银行卡里只是一个数字。在癌症病人眼中,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拖累家庭也好,觉得治疗无望也好,他们通常认为自杀能在困境中扯出一条路。命是活生生的温热,却需要冷冰冰的钱。有人说:“拿不出那么多钱,社保还可以报销呀!”说这话的人,可能不了解医保真相。没错,我们确实有完备的医保体系,覆盖13亿以上人口,农村有新农合,城镇有职工医保。但是,再大的蛋糕切了分到14亿人手里也只能是僧多粥少、微乎其微。并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医保报销也是有范围的。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看不出什么,真遇上了重症大病,医保也只是杯水车薪,毕竟一滴水不能帮我们快速灭火。拿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来说,2020年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纳入医保的药物有2800种,仅占比所有药品的1.75%。而像癌症、急性心肌梗塞等此类高发重疾,为达到好的疗效,往往要用到进口药。但80%的进口药不在报销范围内,剩余的20%报销比例又十分有限。除此之外,现在国家正在进行医保改革。试点城市个人账户入账减少了三分之一,药物的报销范围减少,个人缴费比例大幅提升,灵活就业人员不再享受医疗补助。国家政策风向的转变意味着个人层面医疗负担的加剧,我们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我不是药神》里,治疗白血病的靶向药——瑞士药格列宁的价格是4万元一盒,却只能吃一个月,这还不算其他治疗的费用。电影里的老太太声泪俱下地诉说得病后生活的不易:“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家里只要有一个病人,钱就像水一样源源不断往外流。一个月几万,一年就是几十万,药不断,才能保住命。长此以往,哪个家庭不喊穷?打败穷人的,是钱;续命的,也是钱……面对疾病,除了不治之症,最大的风险就是钱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决,要么自己使劲挣钱;要么通过金融工具把风险转嫁出去,这个金融工具就是保险。一直以来很少劝身边的人买保险,毕竟很多人心存侥幸。但2023年,团长再一次很认真的劝大家,要考虑如何转移风险,做好托底的最基础保障。因为你病不起、倒不起。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下,三代人的吃穿住行都要靠着你,若有风吹草动,谁来帮你兜底?而保险只占用你一点点现金流,却撬动了未来遭遇极端风险时的一大笔钱,是巨大的杠杆。相信很多人和团长一样,根本不是抵触保险,而是过去的选择信任被伤的太深。想买份保险却被业务员各种坑,为了赚钱盲目推荐,更是不懂理赔。幸运的是后来我遇到了第三方保险规划水星保,他们真的很不一样,没有一上来给我推销热门产品,更没有喋喋不休的骚扰。而是通过大量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我自身的家庭状况,给我量身定制了长达十几页的规划书,对,你没看错是十几页!当时直接把我惊到了,规划书详细的涵盖了家庭定位与诊断分析、保障缺口的量化,保障方案的定制,资产配置的合理建议等等,十分专业全面!说个小细节,生场大病的需求精确到了我患病后的2年收入损失。这意味着,大病后我可以安心拿着几十万静养身体,不会给家庭造成任何经济负担。规划后,找出传统业务员那套方案来对比,发现足足节省了60%的保费,真金白银的省钱。为了帮助大家做好必要的家庭保障,今天再次把水星保推荐给大家,这已经是第7次推荐了,源于我的足够信任!定期翻看留言,发现不断有粉丝反馈体验之后颠覆了自己对保险的认知,这次福利规划服务及时让大家避免掉坑,省了不少钱,觉得特别值。前面的名额很快被抢光了,很多粉丝抱怨说没能抢到,影响了保障规划进度。经过一番沟通争取,现在,原本需要699元的保障规划服务,再拿出100个免费名额给到大家体验一次。除了给到福利之外,他们还提到由于政策监管严格,未来7天内好的产品都会下架调整,重新洗牌。这也意味着适合我们的很多高性价比产品或将不复存在,大家可别错过机会了!强烈建议大家抓住福利名额,速速领取了。抢个名额哪怕学点相关知识,那也是稳赚!团长第七次送粉丝福利,限100个名额,手慢无!报名如下:沉思的托克维尔2023年首次粉丝福利🎁扫一扫领取即可免费获得价值699元1V1家庭专属保障规划方案3份+家庭资产配置服务▼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领团长福利,前100名专享最后再给大家提个醒,生命只有一次,不要等到灾难发生时才想起救命稻草。免费名额是辛苦争取来的,只有100个,预约完就恢复原价,手慢无!另外,报名成功的小伙伴,还可以获得2份额外福利:①免费获取3份易理解、能操作、可落地的专属保障方案!②
2023年3月1日
其他

俄乌开战后,简中圈大V都闹出过怎样笑话?

在去年2月24日普京发出“特别军事行动”命令后,简中圈的各路大V顿时陷入狂欢中。在他们塑造的世界里,乌克兰总统出逃乌纳伪军不战而降,乌克兰人民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而俄军在战场上狂飙突进瞬间就占领了乌克兰全境。可笑的是,这些事一件都没有发生,所谓大V发言也大多沦为了大笑话。在总体战模式下,文宣也是战争的重要一环。夸大战果甚至制造假消息,以实现动摇敌国战争意志,这是非常常见的手段。譬如蒋匪军曾经用娇滴滴的电台播音员,向大陆广播所谓“沦陷区真相”,就是文宣战的一个拙劣表现案例。这次俄军同样试图通过散布假消息来动摇乌克兰人民的抵抗意志,同时也让试图支持乌克兰的西方世界打消援助念头。然而这两个战略目标一个都没有实现,反而在简中圈造成了巨大的信息混乱。诸多大V早已预设了挺俄立场,于是屁股决定脑袋,在简中圈互联网上不加分辨的转发俄军制造的假消息。其中最经典的还是这位叫“浅上胭脂红”的军事博主,她为战神绍伊古创造了1小时22分速通乌克兰的神话,好家伙这时间还有零有整的。她仿佛是身在俄乌第一线的战地记者。在克里姆林宫里目睹了普京发出作战命令,并亲眼看到俄军在基辅总统办公室活捉了泽连斯基。包工头出身的绍伊古国防部长,大概想不到在远东还有这种脑残小迷妹。最惊悚的大概是远方青木老师,他睡个午觉乌克兰就全军覆没直接亡国了。由此可见,尊敬的远方青木老师具有“灭国级”的实力,当青木老师午觉睡醒时,就会召唤100万高喊“乌拉”苏联钢铁洪流,发动“乌克兰亡国”效果。很遗憾如今乌克兰仍在人间,在开战一周年之际拜登还去基辅打卡刷存在。那么这就说明青木老师从去年2月24日起,到今天一直还在睡眠中,这就不由得让我佩服青木老师的睡眠能力。大概青木老师在俄乌开战当天开了一瓶刘伶醉为俄军庆祝,传说刘伶在喝了刘伶醉之后睡了三年,所以现在距离青木醒过来还有一年零364天。这就更让我佩服青木老师的功力了,曹孟德好梦中杀人,而远方青木老师即使在睡眠中也能做到笔耕不辍日日更新,这不得不让我这个后辈佩服。我相信当青木老师醒来的时候,乌克兰必将亡国灭种,普京大帝将在基辅接受小丑泽连斯基投降。最离谱莫过于司马南老师,信誓旦旦的说泽连斯基已经撒丫子跑路。我想于老师一定很爱演员先生,才能像歌手阿杜一样潜伏在车底,客串“战地记者”跟随泽连斯基一起撒丫子跑路,同时不被车里的演员先生发现。在如此高难度的条件下还能为我们传回如此及时精准的情报,大概要归功于美国机场电梯间的渡劫经历,才能让司马南老师炼成如此神功。最中肯的莫过胡锡进老师,胡老师在一片俄粉的狂欢中仍能够保持清醒,认识到俄军所谓的狂飙突进不过是俄国文宣部门的认知战而已。老胡清晰的认识到“对抗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清晰认识到战争的走向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并精准预言了西方世界的反俄联盟。由此可见,同样是“战地记者”出身。老胡的水平高出司马南10086个维度,当司马南还在品尝俄罗斯假消息狗屎并沾沾自喜的时候,作为老新闻工作者的胡编早就一眼看穿俄方劣质文宣了。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假消息爆炸的时代。毕竟流量为王,迎合甚至煽动网民情绪以博取流量是远方青木和司马南之流的生存之道。博主通过制造谎言和传播假消息以牟利也并不让人意外,他们的本质是流量商人,理性客观真实在他们这里是先天不存在的。即使在美国,也同样有川粉在推特上天天制造假消息煽动社会矛盾,简中圈的生态不必多说。因此当你陷入假消息的汪洋大海,甄别信息真假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如果天天被假消息包围,那你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很有可能就会失真。即使精明如袁世凯大总统,也会受《顺天时报》假信息的骗,以为全国人民都支持他复辟,最终落得举国唾骂的下场。如果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鉴别新闻真假,不如选择多看看胡锡进主编的发言。作为文宣领域标杆人物的胡老师即使会“犯错”偏离事实真相,也不至于错的和司马南一样离谱。————点赞、在看、转发——送人“三连”,感谢关注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失道寡助:141国要求俄罗斯立即撤军

▼2月24日,联合国大会召开紧急特别会议,联大呼吁在乌克兰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和平,要求俄罗斯立即,彻底,无条件地将其所有军事力量从乌克兰国际公认边界内的领土撤出。从国际公认边界内撤出意味着俄罗斯不仅要回到开战前的状态,还要将克里米亚,顿,卢二州还给乌克兰,俄罗斯将丧失2014年以来的所有战果。这次决议,有141个国家赞成,俄罗斯,白俄罗斯,朝鲜等7个国家反对,中国,印度,南非等32个国家投了弃权票。支持者相对反对者占压倒性优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议中强调:战争不是解决方案,战争是问题,各方必须停止冲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对集体共识的冒犯,是对国际法的破坏,联合国的立场始终是明确的:我们致力于维护乌克兰在其国际公认边界内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联大认为:“军事手段无法终结战争,联大对于政治解决表达了坚定支持”古特雷斯还表示所谓的“战术使用”核武器完全不可接受,现在已经到了悬崖勒马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声明中也强调,要维护核电站安全并且反对使用任何核武器,中方认为:“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应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避免出现核危机,反对任何国家在任何情况下研发,使用生化武器”。中方在反对核武器上与联大的表态完全一致。全世界这么多国家反对俄罗斯,表态支持俄罗斯的只有7个国家,充分证明俄罗斯的行为是失道寡助,更证明当今世界并不盛行19世纪式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谓“弱肉强食,以大欺小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当今世界是行不通的。二战以来建立的联合国体系和国际秩序仍在发挥作用,主权独立,集体安全两大原则仍神圣不可侵犯,仍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如今的世界,并没有告别“威尔逊秩序”,走向“黑暗森林”。中方在联大中投弃权票表明中方仍站在中立的立场,中方表态也谴责了北约,中方称:“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上,防止形成阵营对抗,并防止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方仍试图在俄乌间寻找一个中间路线促成双方的调停。中方的态度无疑是理性的,只是笔者担心,在俄乌问题越来越激化,越来越牵扯到“选边站”,“大是大非”的今天,保持绝对中立的难度将越来越大,这将极度考验中方的外交技巧。▼对社会形势和国际局势不了解?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立即加入修明观察知识星球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小号会剖析中国社会和国内形势
2023年2月24日
其他

拜登访问基辅,美俄摊牌

▼战争打得越久就越难结束,双方损失越大,越想从敌人那里得到赔偿。俄乌双方已经丧失了谈判的空间,战争的结局只能以一方的胜利和一方的失败告终。在俄罗斯发动春季攻势的关键时刻,拜登突访基辅,再给乌克兰签下4.6亿美元军援大单,拜登向泽连斯基保证,西方将继续支持乌克兰,民主屹立不倒。离开乌克兰后,拜登又到波兰发表演讲,号召盟友坚持下去直到普京输掉战争。拜登的演讲十分露骨,他说:“民主国家变得更强而不是更弱了……乌克兰绝不会成为俄罗斯的战利品”。拜登将俄乌战争描述为民主和专制的决战,而美国有决心帮助乌克兰赢得这场战争。虽然拜登的演讲慷慨激昂,但拜登此次仍未援助乌克兰F-16战机,这让乌克兰人大失所望。自俄乌开战以来,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都是半推半就,逐级加码,开始只给轻武器,过了几个月才援助榴弹炮和海马斯,直到去年11月,美国才开始援助乌克兰防空系统,今年1月,才开始援助M1坦克。这表明美国仍然试图控制战争的规模,不愿意局势完全失控。对乌克兰局势,美国其实也抱着投机的心态,美国的战略利益早已达到,后面怎么打,完全看乌克兰人的表现。美国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那就是维系地缘格局的平衡,削弱俄罗斯,而不是摧毁俄罗斯。白宫的诉求,仍是普京撤出乌克兰,美国并不寻求更迭俄罗斯政权。对美国来说,如今的收益已经足够大。经过这场战争,俄罗斯被削弱,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对美国不再有实质性威胁。北约摆脱脑死亡,欧洲重新团结在美国周围。美国的战略目的已悉数达到,没必要冒险激怒普京(毕竟是有核国家)。而且一个稳定的俄罗斯可以约束中亚、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这也有利于美国的地缘利益。战争无法结束,不在美国,而在俄乌,俄乌双方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都不愿签一份没有收益的协议。乌克兰方面,泽连斯基的诉求是收复全部领土,其中不仅包括去年2月以来的失地,还包括乌东民兵控制的顿、卢部分地区以及2014年丢失的克里米亚。俄乌战争打了一年,大半个乌克兰成为废墟。如果付出这么大牺牲,只是回到开战前的状态,那乌克兰就是最大输家。泽连斯基和乌克兰人民不可能接受。俄罗斯方面,普京也难以退让,俄乌战争已经和普京的个人声誉绑定在一起,俄罗斯人能容忍残暴的沙皇,却不能容忍失败的沙皇。开战一年,俄军付出了10几万人的伤亡,损失了50%的坦克,损失了大量战机和导弹。俄罗斯经济GDP下滑3%以上,卢布贬值将近一倍,国际上更是面临空前的围堵。付出这么大代价,如果一无所获,普京拿什么向俄罗斯人交差?更何况,普京此前宣布克里米亚、顿、卢四州公投加入俄罗斯,按照俄罗斯法律,这些地方已经是俄罗斯领土,如果普京撤出,就等于割让土地,具有“大国情怀”的俄罗斯人,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普京深知俄罗斯的民意,因此在国情咨文中再次表明俄罗斯将继续战争,他强调俄罗斯绝不会输掉战争。普京还宣布俄罗斯暂停参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表示,如果美方进行核试验,俄罗斯也会对等进行核试验。并警告美方不应抱有危险的幻想。这表明普京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双方的利益都没得到满足,俄乌战争只能打下去,而且大概率会以一方输掉战争作为结局,美欧各国也预料到俄乌战争可能长期化,也开始做足准备。美国,德国的工厂均计划提高弹药产量,其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斯克兰顿的一个铁路工厂,已经被改装为弹药厂,为了满足合同需要,工人们实行两班倒,每天要工作15-16个小时,每周工作5-6天。官员们认为,这是70多年来,美国炮弹生产最紧张的一次。根据乌克兰军方的数据,乌克兰每天消耗的炮弹就有5000-7000枚。就在美欧开始加紧生产弹药的同时,俄乌战场也进入了新阶段,俄罗斯开始发动春季攻势,但战果寥寥,俄罗斯的战争潜力已经接近极限。虽然俄罗斯进行了大规模动员,但并没有明显的效果。从11月到2月,俄军仅在小镇巴特穆特取得进展,在其他方向几乎一无所获。而仅是攻占巴特穆特,俄军就付出了9000多人的伤亡,其中包括瓦格纳集团的精兵。在作战高峰期,俄军一天内就有800多名士兵阵亡。而根据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估计,俄军已经损失了坦克总数的40%,俄军的空天军和导弹,也消耗巨大。由于获得了美国的防控系统,乌克兰对俄军导弹的拦截率已经接近40%,俄军对乌克兰的空袭愈发力不从心。除了战事不顺利,俄军内部还面临分裂,随着战事进行,俄政府军损失惨重,普京愈发担心瓦格纳,卡德罗夫等军阀尾大不掉,对俄政府构成威胁,在巴特穆特战役中,瓦格纳发挥了关键作用,更引起普京忌惮。很多瓦格纳士兵抱怨,战斗中他们常常得不到俄中央军火炮的支援,很多人怀疑普京想借乌军之手削弱瓦格纳。俄军内部的不和显然会影响作战的效果。虽然俄军遭遇困境,但乌军日子也不好过,一战式的打法,注定了双方都会伤亡惨重,乌军与俄军的伤亡很可能大致相当,在西方坦克到位前,乌军还要在艰难的阵地战中挣扎。今年上半年,俄乌战争还是会在垃圾时间内,所谓垃圾时间,就是双方都没有多大进展,恐怕要到西方坦克到位后,战局才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对社会形势和国际局势不了解?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立即加入修明观察知识星球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小号会剖析中国社会和国内形势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合肥抢话筒后,讨论下应该为什么而学习

因为合肥的事,昨天写了个这:当然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了!其实当时觉得意犹未尽,还写了个更揶揄的,想想还是没发,如果想看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晚上思考了下,觉得还是要做一点正论,跟我亲爱的读者们探讨下,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这个不仅包括正在学习阶段的孩子,也包括每个人。我经常说,学习是终身的,也是不拘一格的,不仅包括课堂一本正经的学习。当然,今天讨论的主要是第一种,就是学生们,到底为啥而学。我愿意把我在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大家,有用就拿走,没用就当我在放屁好了。一个战士,如果不知道为啥而战,多半是士气不足的;一个学生,不知道为啥而学,多半也是动力不足的。合肥那位老师为什么说他恶臭呢?因为那种发言的底色,无论左右,无论集体主义还是个人主义,都无法容忍和接受。歧视同性恋,物化女性,牲畜化人类。虽然听着好像挺幽默.....不得不说,这是很多人的底色,在酒桌上,在朋友圈里类似发言,不知道看了多少听了多少。一些人用一副浅薄马基雅维利的嘴脸教育着下一代,搞的整个社会空气都有毒。彻底物化,彻底low逼化。因此,这个鸟教授的话筒被抢走挺好的,说明本届孩子还不算太油腻。当然,为物质读书本身不算错...中国古代的劝学诗你可以看看,皇帝写的哦!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北宋第三个皇帝宋真宗赵恒写的,完全都是大白话,鼓励人好好读书。当然,这事从政治层面说有很多解读,比如读书人对政权没威胁之类的。但我们既然说的是个体,在北宋也好,在后世也罢,只要是和平时代,是不是读书是获取物质的最省劲途径?当然是,必须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做生意都不容易,靠着官做生意才容易,因此精英们纷纷读书去做官,做官等于发财。皇家也不怕你做官后发财,怕的是你不做官也能发财。所以,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找个好老婆这个没有问题...有许多面朝黄土背朝天出身的朋友,为啥学习那么努力,不就是要改变个人命运吗?这是为什么学习的一个层次,为了物质利益。古代,当代这毫无疑问都是为什么好好学习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纯为物质也会异化,会堕入合肥那个教授的油腻地步,这也是副作用了。万事皆有副作用,这一点请诸位收悉。然后呢,然后是虚荣心,为了虚荣心而努力学习。不开玩笑,很多孩子好好学习的动力,其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只是被周围的气氛逼压着,开始自鸡。这在那些不是一流,大约在一流之下的准一流学校里,很多件。一流学校天才多,很多一流的好学校里面并不算太鸡。有一年,南京四大高中之一,门口聚集了很多家长表达不满,原因就是这所学校不够鸡,快被后面的准一流在高考成绩上超过了。好的,继续说自鸡....由于周围同学的压力和要赢的虚荣心,在后面推着学生好好学习,这恐怕才是很多自鸡的学生用功的直接原因。前面说的为了物质利益虽然现实,但其实对很多家境不差的孩子而言,并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哪怕家长天天念叨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之类,对很多孩子并无影响,真正让孩子自鸡的,多半是虚荣心。来自老师的赞美,来自家长的赞美和来自同学的羡慕,把同学比下去,是好好学习的很大动力。因此这种虚荣心,不需要去摧毁,反而要适当的保护。有没有副作用?有!一旦竞争惨败,会陷入自我怀疑自暴自弃,或者赢了之后,彻底放松。多少大学生不学习?连人日都看不去了!所以你看,虚荣心促使的好好学习,也是有代价的。那你要问了,那个孩子说的为中华复兴而读书呢?那种大词我这个年龄的人听了会尴尬....但确实会受到热血青年的追捧。毕竟儒家也说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儒家读书人的至高理想,但是否高尚的理想,能持久保持,是一个问题。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越是高大上的鸡血越难持久。若非如此,我们就无需进行改开。60年代,70年代的精神难道还不足以感召大家建设好社会主义吗?改开,就是用物质刺激,取代了高大上的精神激励啊!试验几十年,大家终于发现,口号是没用的。不包产到户的话,人民公社就是会产生效率极度低下的现象。小岗村的伟大实践,是实践了什么?就是把精神激励,改成了物质激励而已。而且,这种大词的副作用还不仅仅是持续性不够,其中更危险的是,如果读书出来,发现并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会怎么样呢?当年小丁真只是因为有流量被体制接纳,就打翻了多少醋坛子?为理想学习是很好的,就怕不能持久,以及出来后因为怀才不遇,反而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你看,为啥学习是个很复杂的动机对不对?为物质,为理想,为虚荣心。那么我的答案是什么呢?最好都来一点:有一点理想,还不至于到灼伤自己和他人;为一点物质,却没到拜金彻底物质地步;有一点虚荣,又不至于失败后破罐子破摔。每样都来点,每样都不过分,这才是所谓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不极端,不要在任何方向上走极端,钻牛角!至于更高一点的境界,就是在读书和学习中,不断的看到社会和自己。找到真我,Know
2023年2月21日
其他

当然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了!

发生了一件外人看极其有趣,当事人恐怕未必的小事。2月19日上午,一则题为“合肥教育名师陈宏友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的视频+图文网帖在微博、抖音等多个网络平台上广为流传。根据网帖介绍,2月18日下午,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宏友前往安徽省庐江中学进行的感恩主题演讲。过程中,在PPT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下,陈宏友先讲了一些内容,“其输出的价值观大多和功利性相关,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的内容”。网帖称,这些内容引起了一位在座同学的反驳。该同学上台从陈宏友手中拿过话筒,并说道:“我们学习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而引发全场听众热烈反响,听众随后纷纷退场,讲座也由此不欢而散。网上有视频:根据现场网友反映,陈宏友在这段讲座开始前的内容中原话使用了涉及性别、国籍与族群的低俗、不当言论。合肥师范学院和陈老师所在的二级学院党委已注意到网络上的相关舆情,按照学校的要求,他目前已经停课在家反省。陈宏友称自己在讲话中对性别、国籍与族群采用了“调侃的说法”。2月19日下午,“合肥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情况通报:2月18日下午,省属某高校教师陈某某,在庐江县某中学作感恩和励志演讲时,因内容不当,引发师生不满,被当场制止。事发后,合肥市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庐江县成立调查组,对庐江某中学把关不严,予以调查问责。据悉,省教育主管部门已责成陈某某所在高校党委成立调查组对陈某某进行调查。恩,事就这么个事,网上有他不当言论的文字,我找了下,大概意思是这个:“喜欢异性没啥问题,喜欢同性就有问题了哈。”“不要谈什么理想抱负。钱是最重要的,读书就是为了钱。”“你们中成绩最好的人,以后可以找外国人配对。和外国人配对,可以帮我们改善基因,杂交出更好的精英。”“如果你考了安徽的好大学,就可以随便挑安徽的男人和女人。如果你考了北京的好大学,以后就可以挑北京的男人和女人。如果你考了美国的好大学,那全世界的男人女人随便你挑。”“我儿子就在美国念书,现在就找了个美国女朋友。以后他可以娶到一个白人老婆,改善基因。”这个事情不复杂,我也懒得长篇大论,言简意赅说几条吧,希望对您的思考有帮助。我们经常说,不少领导老师,是台上一套话,台下一套话。台上是假话空话大话,台下私人场合说点接地气的话。因此我想这位老师,恐怕也是这样想的,ppt打不开,就说了一些他自己认为“接地气”的话。要知道曾经我们所有台上的讲话大多假大空,大家都很厌烦这种,于是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不少培训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要拿点“接地气”的话来说说,否则会没有单子接。就像有一阵子曲啸这些正能量宣讲,为啥后来在市场中慢慢消失了?就是这个原因嘛!然而,现在这种所谓接地气的话,为什么也受到diss了呢?因为这种话,其实也是屁话。20年前,如果有个老师在学校这样说,大家能接受的原因一是跟假大空不同,二是社会给年轻人的机会,是足够多的。而现在呢?现在是资产价格彻底吞噬了劳动价值的时代。考到合肥就能选安徽女孩?考到北京就能选全国女孩?到美国就能选世界女孩?你有户口吗?你有房子吗?你有像样工作吗?华裔男孩我好像记得是西方婚恋市场中的loser啊?去年大学生1000多万,大城市的大学生比比皆是,其中大多数人,能选个啥?无非推迟下面对现实的时间,去所谓的“继续深造”罢了。我找了个超级顶尖名校的数据浙江大学,中国G9,大家看看我说的对不对:据学校公布的毕业生就业去向来看,共有4343人继续选择升学深造,占学校毕业生总人数的29.36%。其中,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人数为3865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61.54%;硕士毕业生有477人选择继续升学,占硕士毕业生人数的7.73%。其他名校的数据也差不多,所以什么考到哪就能如何如何的充满了恶臭的所谓接地气实话,也是一种鸡汤,比正能量鸡汤也不遑多让的鸡汤。那么,这就陷入了双重危机,高大上假大空不爱听,恶臭物质接地气也听不下去。那位听不下去的同学上台抢了话筒,说了一句百分百正确,然而并没有具体含义和指向的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当年周总理年轻时候说过的话,那会中国内忧外困,因此有志青年充满了让国家奋起的豪情。今天呢,今天的中华已经崛起了啊,经济世界第二大国,军事超级强国,科技文化超级强国。还要怎么样,才算崛起?可这位同学憋了半天,也只憋出了个100年前的豪言壮语,也就是说,物质和精神方面,都陷入危机了。物质方面的危机是,毕业几乎等于失业,跟已经成年的孩子们再画大饼已经没用了,孩子们更需要精神方面的鼓舞;然而在精神方面的鼓舞,也拿不出新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最后,有位朋友说的好,这也是内卷到极致的一个标志。这位同学怒而抢话筒,也不只是激愤之下的行动。如果站在那的是校长是领导,这件事大概率不会发生。在抢的时候是否有一些微妙的心理活动我不揣测,但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最后,这件事总体上是件好事,没有危就没有机,在孩子们对物质的激励已经无感或者不信的情况下,也督促社会变革向前进,这样才能找到新的方向,树立新的精神指引。唯独不太好的是,这种思想层面的交锋本来可以引发思考和讨论,一弄到学校调查,就显得比物质化恶臭鸡汤更low了。须知,教育理念不是孤立的,而是根植于社会的。当社会迷惘的时候,教育也会找不到方向。(完)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托卡耶夫亮剑,哈萨克斯坦前总统“国父”称号被剥夺

★成为普林尼的资深读者:点击上方「火山口的普林尼」→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其他平台读者请关注公众号“火山口的普林尼”最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出席多项活动,在国内接见运动员与青少年团体代表,在外交层面,向土耳其与叙利亚派出人道主义援助,比起这些,其中有一条消息,可谓平地起惊雷:签署总统令,剥夺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民族领袖”的称号。不得不说,托卡耶夫真的是能够隐忍,可这不代表他是个老好人,在坚定的改革决心之下,该出手的时候一定不留情,用雷厉风行的手段清理前朝遗毒。距离哈国去年的一月动乱事件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托卡耶夫在之前的几次讲话中提到,对一月事件中的普通遇难者予以哀悼纪念,同时也表明,目前尚无法确定事件的幕后主使。托卡耶夫这两条声明,先是将自己与广大哈国民众放在了同一条阵线上,表明这个事件中的民众都是无辜的,继续为自己赢得了民心,然后表明对幕后的阴谋集团,不会姑息与手软,大权在手的情况下,将潜在的“阴谋集团”进一步孤立,不排除日后慢慢清算的可能,将真正的少数分子,钉在哈国历史的耻辱柱上。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说,托卡耶夫在局势稳定之后,全力推进改革,在国情咨文中将总统比作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同时想方设法激发企业的活力,在政治上的反攻倒算,倒是没有那么激烈。不过事实证明,托卡耶夫的手段还是非常强硬的,去“纳扎尔巴耶夫化”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托卡耶夫深知,如果不把纳氏的影响力降低,改革很难深入推进,纳扎尔巴耶夫家族盘踞哈萨克斯坦多年,垄断能源与金融部门,其中纳扎尔巴耶夫的女儿纳扎尔巴耶娃就掌控了天然气等能源,甚至将黑手伸入到内阁当中。因此,托卡耶夫在威望日渐提升,改善哈国经济的同时,一直坚信“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准则。先是将首都名从努尔苏丹(与前总统名字息息相关)改回阿斯塔纳,然后在去年下旬,又通过两次议会提案,剥夺纳扎尔巴耶夫的荣誉职务。这一次,可谓是更进一步了,直接将“民族领袖”的称号给剥夺。不得不说,纳扎尔巴耶夫在哈国独立之初,民族意识的构建上,还是有功劳的。托卡耶夫其实也是纳扎尔巴耶夫指定的“接班人”。所以,托卡耶夫这样做的信号非常明显:只有将过去被神化的领袖从神坛上拉下来,哈国的改革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开国元首有功有过,这些功勋可不是你的免死金牌。只要将神话般的泡沫逐渐戳破,纳氏的威望也会进一步下降,引发更进一步动乱的概率也就会降低。这种外科手术式的手段实在是高明。从反响来看,托卡耶夫的总统令并未受到什么阻力,一切顺利。对于纳扎尔巴耶夫及其家族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夹紧尾巴做人,趁着手头上还有一些财富好好做个富家翁,否则,“去前苏联化”的刀刃必将更加锋利向内,落到晚节不保的地步可不太好。目前来看,托卡耶夫会有更多强硬的手段给哈萨克斯坦刮骨疗毒,推动哈国进一步迈向现代文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托卡耶夫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在任期间谈成了很多能源贸易方面的合作,持续稳定的哈国内外环境,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最少,与哈萨克斯坦的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被硕鼠独夫百般刁难,甚至不少进入他们的荷包。托卡耶夫的改革,具有很强的观摩性,还会有不少精彩故事,后续会给大家持续跟进。·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开战一年,俄罗斯人为何仍支持普京

▼事实证明,舆论低估了俄罗斯人的忍耐力,也低估了俄罗斯人对普京的忠诚。战争并未摧毁俄罗斯人的意志,他们反而习惯了苦难。认为中国人最能忍耐的说法,目前看是站不住脚的。根据民调机构全俄舆论研究中心的民调,仍有38%的受访者以美好的心情迎接新年,4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任何消极情绪,仅有20%的人对未来持悲观态度。以家庭统计,52%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对自己和家人有利,仅有45%的人表示过去一年很艰难。关于未来,45%的人表示2023年会对俄罗斯更有利,持相反观点的有51%。除了全俄舆论研究中心的民调,被认为亲西方的列瓦达民调,也显示82%的受访者支持普京,66%的人认为国家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还有70%的人表示,他们支持俄罗斯军队。对于战争前景,68%的人认为战争还会持续半年以上,43%的人认为会持续一年以上,俄罗斯人已经为战争的长期化做好准备。虽然总体上,俄罗斯人支持普京,但民调也发现,俄罗斯内部存在鲜明的差异。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居民,对普京的评价最低,对战争的前景最悲观,而那些出身贫困的居民,则对前景最为乐观。学历上,学历越高,对前景越悲观,学历越低,对前景越乐观。年龄上看,年轻人不支持普京,但中老年人高度支持政府,他们也是俄罗斯官方电视台最大的受众,很多中老年人并不介意将子女送到战场,并为子女从军换来的拉达车感到高兴。由于支持率如此高昂,普京甚至放松了对舆论的管控,允许反对他的军事博主发言,普京相信,即使让反对者畅所欲言,自己也不会受到威胁,虽然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降低,但俄罗斯人仍忠于普京,俄罗斯的忍耐力,远远超出了西方国家的预期。俄罗斯人为什么能忍,其实对长期观察俄罗斯的学者来说,这一点并不奇怪。之前和留学俄罗斯,现为财新作者的路尘聊,她就对俄罗斯人的忍耐力印象深刻。她回忆,2019年,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均遭遇了暴风雪袭击,中国这边,仅仅断电一天,居民就怨声载道,要求政府迅速行动,最后中国政府以极高的效率三天之内恢复供电。俄罗斯那边,足足一个月处于停电状态,居民冻得浑身发抖,仍毫无怨言,直到一个月后,当地政府从莫斯科运来了发电机,问题才得到解决。她还回忆,即使在首都莫斯科,基础设施也十分老旧,并存在严重的腐败。莫斯科由于供电设施老旧,不同小区间轮流停电,被停电的小区,居民对政府毫无怨言,自动去未停电的邻居那里借水。在莫斯科,腐败随处可见,但俄罗斯人对此都习以为常,她说,她一个要好的俄罗斯朋友,私下和朋友相处十分正直,但只要上班工作(朋友是公职人员),就会吃拿卡要。俄罗斯最腐败的地方莫过于医院,她告诉我,在俄罗斯,千万不要直接去公立医院挂号,要通过人情关系私下联系医生,再塞一笔钱,这样医生才会好好看病。腐败已成为俄罗斯人生活的一部分,没人觉得不合理。我问路尘,为什么情况这么差,俄罗斯人还不呼吁变革,路尘说,俄罗斯人处于一种普遍的无奈中。俄罗斯人常说,一百年了,我们什么制度,什么道路都试过了,但我们都失败了,俄罗斯注定要在苦难中沉沦。对俄罗斯人来说,普京任内反而是最好的时期。很多俄罗斯人回忆起苏联,只会想起物资短缺,想起排两小时队只为买一勺糖的艰苦记忆。苏联的物资匮乏,叶利钦时期的社会动荡,给俄罗斯人留下了永恒的伤疤。与苏联和叶利钦时期相比,普京恢复了社会秩序,通过石油出口增加了人民福利,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市民可以随时买到来自西方的商品。对大部分俄罗斯人来说,这已经是历史上最好的日子。俄罗斯再困难,能困难过80/90年代吗?这些经历过苦难的中老年人,成为了普京最坚定的支持者。比较反对普京的是年轻人,但年轻人有太多的方式可以离开俄罗斯,俄罗斯人是白人,年轻人往往会说英语,他们要融入欧洲非常容易,因此对普京不满的人都跑到欧洲了。剩下的要么是普京的支持者,要么是得过且过的虚无主义者。整个俄罗斯,处在一种惰性和无奈中,这也解释了为何俄罗斯人不反感战争,一百年来,俄罗斯就没过过好日子,一直在苦难中挣扎,西方制裁也不是新鲜事,2014年以来,西方一直在制裁俄罗斯,俄罗斯人早已学会如何在制裁下生活。乌克兰人能忍,俄罗斯人也能忍,俄乌战争注定要持续很长时间。之前总见有人说中国人最能忍耐,就去年的情况看,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改开已经永久改变了中国,中国人第一次实现了温饱,走向了小康,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度,基础设施的便利和发达的市场经济,不是俄罗斯能比。换句话说,中国人已经过过好日子了。大部分中国人,都有自己的私人财产,都希望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也相信中国会更加富裕,更加公平。相比俄罗斯人,中国人更不能容忍生活水平的下降。这种高预期,固然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是社会发展的不懈动力,只要中国人心存希望,就一定会有更光明的未来。▼对社会形势和国际局势不了解?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立即加入修明观察知识星球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小号会剖析中国社会和国内形势
2023年2月14日
其他

流浪地球2的粉丝为何容不下满江红

▼昨天看了满江红,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很好看,情节构思巧妙,转折不断,在不改变历史的前提下进行了有限的创作,最后朗诵满江红的场景也是慷慨激昂,算得上一部成功的商业喜剧片。票房也说明了满江红的成功,满江红票房已经达到41亿人民币,稳压流浪地球2一头。票房榜第一本是好事,但正是这个第一给满江红带来了麻烦,流浪地球2的粉丝气不过满江红后来者居上,开始竞相批判满江红。流浪地球2粉丝称满江红之所以票房高全是因为商业运作和资本的力量,将大笔钱用于营销,赚无脑粉丝的钱,盖过了老老实实创作的流浪地球2。还有人说满江红的价值取向有问题,是为秦桧洗白,本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是资本的运作。(这种看法的人我怀疑他没看完电影)还有粉丝从“国家大义”的角度抨击满江红,认为流浪地球2不仅是一部科幻片,更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未来,是中国人也能拍大制作的明证,如果流浪地球2输了,就证明踏实创作不如资本运作,总之,流浪地球2输了,就是中国输了。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满江红也不甘示弱,提出要起诉造谣的大V,由此演变成一场舆论战。满江红大火和电视剧狂飙大火类似,因为他的故事更贴近普通人的知识结构,对人物的塑造更有张力,相比之下,科幻的门槛更高,流浪地球2比满江红门槛高,三体则比狂飙门槛高,电视剧三体的不温不火表明,大多数人对它的接受程度有限。平心而论,满江红在价值取向上也是绝无问题,它的价值观是朴素爱国主义,完全符合国内的政治正确,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男青年在电影完毕后朗诵满江红,也不会有那么多大妈殴打秦桧跪像。(人民群众的反应很真实)大多数人,都能看出这是部爱国影片,大妈都能看明白,那些自诩为国家精英的流浪地球2粉丝当然也能看明白,他们之所以明知故犯,是因为他们只想打倒满江红。这些人,无论现实中身份如何,会将自己的定义为做题家,而且最好是理工科的做题家。(注意做题家不是一个真实的身份,而是一种认知和自我定位)在他们眼里,自己才是精英,事情不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式发展,就是不合理,自己喜欢流浪地球2,怎么广大人民群众就不捧场呢,那一定是群众错了。从假公济私的程度,满江红确实遭人恨,一是它确实票房比流浪地球2高,二是影片里塞满了做题家群体不喜欢的人,易烊千玺和张艺谋,做题家群体恨得牙痒痒,他们演的电影,一定要黑。满江红的遭遇和八佰类似,当时八佰也是被做题家群体黑的体无完肤,并被黑成资本的力量,但最后八佰仍然大火,而且观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部抗日爱国的影片,完全没有理解做题家的梗。由于结果和做题家设想的差距太大,很多人调侃,“人民群众喜欢,你算老几?”在这次事件中活跃的人,我相信和批判满江红的人,是高度重合的。八佰和满江红的票房表明,这部分人始终是少数。我相信大部分流浪地球2的观众也只是普通人,就想看个大制作的电影,没那么多想法,真正把刘慈欣当作信仰,拿大刘价值观讨论现实的人,还是不多。这些人,数量虽然不多,但似乎在舆论场上占据了主导。b站上一个黑满江红的视频,就能有400多万播放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只有这群人会如此关注政治,他们会借助任何事情参与政治讨论,而大多数人,都只是日子人,看电影只图一乐。也正因为这群人成为了刘慈欣的铁粉,开始让三体和流浪地球复杂化。三体确实带有作者的观点,而且其内容颇受争议,但这无可厚非,任何作家都会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价值观,这很正常。真正让事情发生变化的,是很多人开始借助三体讨论现实问题,支不支持刘慈欣,变成了政治问题。流浪地球和三体,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映射现实,2022年年底,防疫放开,就在大多数人享受消费复苏和自由之时,很多清零派大呼“人类不感谢罗辑”,四处用三体的话来讽刺大众。他们如此恐慌,因为他们发现大多数人并不支持他们的主张,消费复苏的越快,街上的人越多,他们越委屈,如果只看网络你会以为他们是大多数,但现实恰恰相反。在三体电视剧中,编剧也敏锐的察觉到了这部分的诉求,原本原著中戏份有限的降临派被大肆增加情节,并且特地安排死忠降临派是文学家,艺术家和媒体人,弹幕里看懂的三体粉丝大呼:“大刘早就告诉我们要警惕公知”。在流浪地球2里,也不乏对美国和西方民主的批判,表达的比第一部要明显的多。不论刘慈欣最初如何设想,如今的三体已经不是科幻作品,而是一则工科做题家的政治宣言。剥去他们华丽的外衣,他们的诉求仍是经济利益和个人尊严,但由于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们擅长用高大上的口号假公济私,他们攻击丁真,攻击易烊千玺,攻击资本,攻击女权,攻击知识分子,攻击他们看不惯的一切,归根究底就是为了一个编制。他们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配得上铁饭碗。表达利益并不可耻,我真正担心的是,假公济私的人多了,可能真的会污染公共空间的讨论,对本就缺乏沟通的中国社会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对社会形势和国际局势不了解?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立即加入修明观察知识星球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小号会剖析中国社会和国内形势
2023年2月12日
其他

ChatGPT能替代胡锡进吗?

李玩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须经许可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rabgogo88或手机号:18810070968
2023年2月10日
其他

俄罗斯欧盟冰火两重天,“冬将军”收了美元

▼去年10月,网上盛传一个段子,就是冬将军会帮俄罗斯赢得胜利。他们的论据是欧洲现在缺少天然气,只要寒冬一到,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就会暴涨,为了度过艰难的冬天,欧洲人会逼迫政府对俄妥协,通过暂停对乌援助换取“俄气”。现在已经2月了,事实证明俄粉的段子不过是幻想,欧洲人不仅没有遭遇寒冬,反而遭遇了罕见的暖冬。老天是助乌不助俄。根据金融时报报道,今年欧洲的冬天格外温暖,冬季平均气温0-6度的瑞士小城德莱蒙,1月1日的最高气温达到了20.2度,波兰、荷兰、捷克、西班牙等8个欧洲国家,1月1日的气温均创下历史新高。因为罕见高温,欧洲的滑雪业甚至遭受重创。根据英国气象学家的统计,今年冬天中欧,东欧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4度,部分地区偏高幅度达6-8度。欧洲的主要气候本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冬天都不会太冷,德国冬天最冷时一般也在0度以上,意大利等南欧地区则在5度左右,远达不到冻死人的地步。即使今年没有出现暖冬,欧洲最多也就是过得难受些,主观感受不会比我国南方更差,正常年份如此,更不用说暖冬了。因为暖冬来临,欧洲对天然气的需求锐减,天然气价格出现暴跌。1月3日,荷兰天然气期货当日大跌5.24%,较12月15日的高点跌去46.34%,2022年8月,荷兰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达到每兆瓦时345欧元,2023年年初已经降到70欧元左右,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仅相当于高峰时的五分之一。天然气价格暴跌是欧元区的普遍情况,连俄罗斯媒体《生意人报》也承认,欧洲异常温暖的1月初导致天然气价格跌至每千立方米780美元。这是近一年来的最低值,也是2022年8月峰值价格的五分之一。俄媒认为,除了天气温暖之外,风力发电增加也是气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在被俄罗斯威胁的同时,欧盟各国也没有坐以待毙,一方面,他们加大对美国,中东地区的油气进口,一方面增加风力发电,并解除对核电的限制,这些措施与暖冬一起,加快了天然气价格的走低。随着能源价格好转,欧元区的通胀情况也有所缓解,2022年12月欧元区通胀率为9.2%,今年1月为8.5%,相比2022年10月的10.6%大幅下降,欧元区的采购经理指数也有所回升。可以说,欧盟已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冬将军失灵后,俄罗斯再难有其他手段阻止欧盟。与欧盟相比,俄罗斯要倒霉的多,俄罗斯没有想到,自己祈求的冬将军没有降临到欧盟,反而来到了自己头上。今年冬天,俄罗斯过得很不容易,央视报道,今年俄罗斯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寒冬。2022年12月中旬,莫斯科迎来1941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降雪,部分地区的单日降雪量甚至超过了40厘米,接下来的连续降雨更让城市变成了巨型冰场。俄罗斯另一个百万级人口的城市乌法,1月9日气温降到了零下39度,打破了近半个世纪的低温纪录。总体看,2023年1月上旬,俄罗斯多个地区的温度降到了零下40度左右,低于同期平均气温大约25度。如果说真有冬将军,那它明显是助乌不助俄,冬将军一定收了美元。经历过这次暖冬,欧盟幸运地躲过了最大的危机,这也代表俄罗斯对欧盟的能源博弈以失败告终,欧盟会继续援助乌克兰武器以对抗俄罗斯。目前,北约正在训练乌克兰士兵使用豹2,M1等北约坦克,并将培训期缩短为5个星期,这意味着开春后,这些坦克就能投入战场。对俄罗斯来说,他必须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毕竟俄罗斯的底牌不多了,它比乌克兰更需要速战速决。这次意外的暖冬也给很多国家一个启示,那就是欧美远不如设想的那样脆弱,期望欧美不攻自破是不切实际的。一个国家要想崛起,必须要摒弃赌徒思维,再高明的赌徒,只要无限赌下去,总有输光所有的一天,与其赌国运,不如踏踏实实谋发展,这是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对社会形势和国际局势不了解?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立即加入修明观察知识星球欢迎关注沉思的托克维尔矩阵号修明经略,小号会剖析中国社会和国内形势
2023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