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导语本文分享了通过提升思维高度来解决设计问题的方法,并结合项目案例介绍了在实践中如何应用这种方法,更系统地推进设计工作的开展,即确保设计方案品质,又提升研发效率。一、什么是上游思维曾看过这样一则寓言:小A和小B经过河边,正巧遇到有个孩子落水快淹死了。于是他俩立刻跳入河里把孩子救上了岸。可刚救完人,又听见河里有人呼救——原来又有孩子溺水。小A和小B只能再次跳入河中救人。这样的情形反复了几次,导致他俩都应接不暇,分身乏术。当小A继续忙于救人之时,却看到小B回到岸上,似乎要离去。小A便问道:“你去哪儿?”。小B说:“我要到河的上游看看,到底是谁把小孩扔进水里,我要去揍他一顿。”在这个寓言里,小A每次看到有人落水,就迅疾做出救人的反应;而小B则在寻求更底层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他行为的背后是“上游思维”的思考模式在起作用。“上游思维”是作家丹.希思在他的著作《上游思维》一书中提出的概念。简而言之:“上游思维”就是从更底层、更本质的维度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与其相反的思维模式,作者称之为“下游思维”:指的是在问题出现时迅疾做出的亡羊补牢式被动反应。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男孩在水上乐园的游泳池里挣扎,他的父亲见状赶忙跳下水救儿子,这是属于被动应对的“下游行动”。而政府意识到了存在溺水的风险,于是便采购了救生圈,部署到紧急情况下随时可取用的地方,这是主动应对的“上游行动”。二、上游思维的好处通过对上游思维的学习和思考,我总结了这一思维模式的两点好处:首先:上游思维具有系统性:能发现更底层的问题。当认知层面习惯了上游思维的思考模式,你发现问题的能力会大大增强,不仅能看到众人显而易见的问题,还能洞察到其背后的隐性问题;其次,当我们在遇到问题思路闭塞时,上游思维能扩展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当项目组希望通过设计,助力提升产品体验时:设计师们能马上想到几点通过提升产品可用易用性等来优化使用体验的方法;而习惯于使用上游思维模式想问题的设计师,会有更广的解题思路——他们不仅仅考虑如何提升产品的可用性、情感化表达;还会思考如何提升效率、让解决方案更通用可扩展、以便设计方案后续能服务更多使用场景…三、如何用上游思维做设计设计师的工作,一言蔽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上游思维里,“发现问题”指的是:提出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而非只着眼于当下紧急的问题。问题即决定了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也决定了解决方案的天花板——每一个事后被证明优秀的解决方法,最初都起源于一个好问题。若一开始抛出的问题就不具备一定的思维高度,后面得到的解决方案往往存在各种局限性。然而,提出好问题并非易事,这是种稀缺的能力。1、如何培养能提出好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需要有意识地留给自己更多“闲余”时间来思考。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研究发现:当资源匮乏、人们金钱、时间或脑力有限时,人会优先处理“重要却紧急”的问题,而挤掉考虑“重要却不紧急”问题的时间。在《稀缺》一书里,这种现象被称作:“隧道视野效应”。为了能跳出“隧道”这个狭窄的视野,我们需要给自己的工作时间适当“留白”——留出一部分时间或资源专门用于思考“重要却不紧急”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很多问题其实一直摆在那儿,但因为一直没人解决,所以大家都选择了“无视”。“虽非系铃人,仍做解铃人”——只有当有人自愿承担起解决这部分问题的工作时,潜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以我参与的项目——先锋云游戏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当时的做法。先锋云游戏是腾讯官方推出的集云游戏与游戏内测于一身的平台——用户无需下载游戏,就能玩各类游戏大作。目前先锋的产品从App、微端、H5、小程序到PC-web\客户端、TV端,覆盖了小屏和大屏的多种平台。这个项目当时的产品目标:是通过提升新用户数以及维系原有活跃用户来增加云游戏营收。接手项目时,体验完产品后直观的感受是:产品体验较差。当时除了跟进产品的日常版本迭代设计之外,我会花一部分时间去了解该产品打造的过程,比如从跟项目组同事、之前负责该项目的设计师多次沟通中了解产品内容的演变历程、产品方向调整的原因;同时也在日常工作协作中留心各岗位间配合上的阻碍点,整理汇总成3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这个项目有多团队参与,协调沟通人员众多,各设计师独立作战效率不高;其次:各端没有整体性统筹,设计品质难把控;这两点因素,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整体体验的打磨。因此要达到提升整体体验的最终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只是“提出更优的体验设计方案”,还需同时考虑如何解决:提升设计师的工作效率、把控设计品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