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心理

其他

婚姻法拟增“离婚冷静期”,为何遭大量反对?

近日,一则#民法典草案拟引入离婚冷静期#的消息,上了微博热搜。民法典草案打算引入“离婚冷静期”,自离婚登记申请起30日内,任何一方不愿离婚的,可撤回离婚登记申请。此举目的是为了减少冲动离婚。评论清一色地反对。大部分网友的反对意见都认为,这是限制离婚自由。也有网友指出,这会加重家暴受害女性的离婚难度。离婚已经对女性很不友好了请不要再人为增加难度即使是今天,一部分社会文化仍然认为,女性的主要任务是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这种观念会导致女性在面临婚姻不幸时,更倾向于忍受。女性面对离婚的难度更大。即使想离婚,女性要考虑的社会因素也会更复杂:1、有些女性经济没有独立,要依靠丈夫。社会并没有为女性,尤其是育有子女的女性,创造独立生产的良好条件(这里的条件指可负担得起的家政费用、带薪产假和探亲假、儿童保健补贴、最低工资标准、与工作等价的薪资等)。2、如果真要考虑分手或离婚,女性就要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她们很担心流言蜚语。在中国文化里,人们也倾向于认可“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女性的离婚可能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有的女性担心离婚后会变得居无定所,或者失去孩子的抚养权。3、孩子也是女性离婚的一个难题。
2020年5月18日
其他

美中法三国「性同意年龄」背后的文化逻辑 | 再说鲍毓明案

“鲍毓明案的发生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目前我们尚未看到处理结果。该案件最令人诟病的一点,即鲍毓明利用我国法律的一个空白:年满14岁,即可合法发生性关系。关于【性同意年龄】,每个国家的界限不同。这篇文章选择了3个代表性国家:界限最高的美国,界限最低的法国,以及处在中间阶段的中国。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等不同的维度探讨——为什么不同国家的【性同意年龄不同】?中国的法律设置是否合理?我们仍然在关注【鲍毓明案的进度】,因为它关乎中国每一个孩子的安全。”关于美国、法国、中国三组案例的对照【美国】1916年1月,美国纽约,15岁的Rosa和18岁的Anna离家出走,遇到20岁的Louis。Louis把她们带回家,Anna提前离开,Louis和Rosa发生关系。Louis被控告「法定强奸」。1916年纽约州法律规定「性同意年龄」为18岁,也就是说,任何男性与18岁以下的女性发生性关系,无论女性是否同意,都被视为强奸。【法国】2017年4月,法国巴黎,一名11岁女孩在公园中遇到一名28岁青年,被该青年带回家后发生关系。这名青年被以「性侵罪」而非「强奸罪」起诉。在法国强奸15岁以下女性可获刑20年监禁,但性侵最多判5年。2017年的法国,并没有设定法定「性同意年龄」。也就是说,强奸和性侵的区分仅在于被告是否以暴力、强迫、威胁和意外的方式强暴受害者,并无年龄大小之分。如果11岁的小女孩没有表现出剧烈反抗的痕迹,则被视为性侵,而非强奸。【中国】2019年4月,中国烟台,不满18岁的女孩李星星(化名)报案,称遭遇了“养父”鲍某长达3年的性侵。之后鲍某声称二人并非养父女关系,而是“恋人”关系。目前正在审理,尚不知以何罪起诉。在中国,
2020年4月22日
其他

写在包丽逝世后:女孩子在爱情里,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4月12日,包丽(化名)去世了。这个有着美好前途的北大女孩,在脑死亡半年后,最终还是告别了这个她眷恋着的和眷恋着她的世界。包丽母亲哭着说:我孩子就是被逼死的。现在一度登上全国热搜的话题,也逐渐冷淡下来。所有的故事都会过去。每一位当事人在故事里受到的伤害,却永远不会消失。在很多国家,亲密关系中的虐待,被认定是社会问题,并被列入犯罪行为的范畴。发生在伴侣之间的暴力,被称为家庭暴力(domestic
2020年4月18日
其他

心理援助若干主题及工作策略:不确定感、疑病、歧视和崩溃

疫情当前,很多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都积极投入工作,为受影响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危机干预。以下转自吴和鸣老师关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建议,包括:不确定感、疑病、歧视和崩溃等。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点帮助。01不确定感不确定自己或周围人是否被传染?是武汉肺炎还是一般流感?属于轻症或重症?什么时候结束封城?什么时候疫情转好……心里七上八下、没着没落,像被抛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看不到岸……为了获得确定感,频繁关注各类疫情信息,不断地与相关人士(如在医院工作的亲友)联系,打探内部消息,为内心的各种问题寻求答案,结果心情是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快速来回变换,时而悲观,时而乐观,因为反复经历这些过程而体验到强烈的挫败感、无助感等。
2020年1月30日
其他

当肺炎遇上“网络疑病症”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是第一免疫力

今天是大年初二,武汉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战役"里,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骨子里的坚韧、团结和奉献精神,以及乐观和幽默的心态。当然也有担忧和恐惧。这是一条相对轻松有趣的微博,在评论区里却也能够看到真的担忧:于是我尝试着搜了一下"肺炎症状"等关键词,看到了一些上不了热搜、甚至评论都是零的微博:昨天长江日报-长江网发布了一条新闻,《泡脚后测体温偏高,男子在家嚎啕大哭,情绪是疫情的第一免疫力》: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依然在心里暗暗担心自己是否染上肺炎。面对疫情,有恐惧和担忧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你也处于恐慌中,我想为你的担忧提供一个新的可能性,以及为你整理了一些可以提供切实帮助的渠道。01网络疑病症(cyberchondria)一种与医疗信息搜索有关的异常行为模式。它主要表现为搜索行为与健康焦虑的恶性循环,搜索引发焦虑,而焦虑促进了下一次搜索。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快的获得医疗信息。当自己身体略有不适时,很多人都会先上网搜一下自己的症状。然而,可能本来只是头疼,上百度一搜却告诉你可能是脑瘤。当发现自己的症状可能对应极其严重的病症,就会变得焦虑。而为了确认自己的健康情况来缓解这种焦虑,你又开始了一次搜索,但模糊的信息不仅没有缓解你的焦虑,反而加重了它。如此反复,使得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搜索与焦虑之间。近期大量关于疫情的消息,使得人们对肺炎类似症状更加敏感,继而不断搜索相关信息,越搜越觉得自己感染肺炎。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恶性循环。2008年微软科学家Ryen
2020年1月26日
其他

世界上没有“不想出轨”的人丨颠覆认知的出轨心理

糖心理专业心理咨询师成长平台“我出轨了,我不想隐瞒你,因为我还爱你。”“哦,其实我早知道了。”这句话是来源于一个调查的情景片段,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在得知伴侣出轨后,会选择假装不知道,而这些选择默不作声的人在参与调查者中占3成以上。有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另一半出轨了我还要选择默不作声,装不知道?是我肯定不可能。但事实上关于“出轨”在心理学确实有很多“奇怪的现象”,有很多颠覆你认知的研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心理学家近些年发现的、耐人寻味的出轨心理。1.这个世界不存在“不想出轨”的人,但确实又存在“不会出轨”的人。哲学家说,人类是神性和动物性的整合,我们虽然一直自诩高等生物,但是在对于性的忠诚度上,跟一般哺乳动物没有什么差别。弗洛伊德的学说自我,本我和超我中,本我是内心原始的欲望,自我是去压制本我的自我意识,超我是内心追求的崇高道德感。简而言之,本我只在乎快感和利益,不在乎责任与道德,超我追求道德理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自我是居中调和,使人能够在满足社会道德规范约束下,满足欲望。这个世界的确存在不会出轨的人,但是这往往不是基于所谓的崇高道德感,而是基于戒惧心。这类人内心不是没有欲望,而是他们拥有很强的克制心理,他们会克制自己欲望,因为他们会提醒自己一时的放纵会让自己损失掉太多东西,不值得。所以严格上讲,Ta并不是不会出轨,而是因为诸多因素被限制了出轨。换句话说,如果有一个足够理想的环境条件下,问问自己会不会出轨?2.我找的另一半一定不会出轨,而你找的就不一定了。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认为自己伴侣以外的人,出轨可能性大概是42%。但是自己伴侣出轨的可能性只有5%。难怪很多人在发现自己伴侣出轨时,会特别震惊——因为从来就没想到他/她会背叛这段关系。3.当老公发现老婆出轨的对象是个女的,他可能并不会表现的很生气,甚至会只有点小兴奋。心理学实验表明,出轨对象的性别不同,情绪的反应不同。男人如果发现自己老婆出轨对象是男性,他们会特别愤怒,更可能主动终结这段关系,并有甚者会做出报复等行为。但如果发现老婆出轨对象是女性,就会没那么愤怒,甚至会觉得很兴奋。反观女性也是同样。4.出轨可能和基因有关。“偷情基因”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找到的一种与偷情有关的基因。研究显示,拥有这种"爱情骗子基因(DRD4)"的人在偷情时,他们体内产生的化学反应与酒鬼贪杯、赌鬼摸牌时是类似的。也就是说,“偷情基因”是真实存在的。2010年,美国Binghamton大学的Justin
2019年11月25日
其他

婚姻必修课之“出轨心理学” | 不了解外遇,你敢结婚吗?【7天社群成长】

如报名或进群遇到任何问题,请关注公众号【糖心理】,后台回复“人工客服”。
2019年10月21日
其他

2019年心理学发展十大趋势|美国心理学会(APA)发布

这些干预措施可以促进个人、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可持续行为。心理学家支持这样的努力,即奖励员工的可持续行为,与城市合作减少他们的碳足迹,并进行研究,以了解人们为何以及何时会参与到绿色行为中。
2018年12月5日
其他

我在美国,接了一年的自杀热线。

前期培训是理论知识,相当于一个简易版的CBT,有一些基本技巧,比如你怎么去跟人家探讨他的情绪,怎么去开导人家。也要学习对自杀危险的评估,就是看这个人只是说说寻求注意,还是真有自杀的行为、倾向和意图。
2018年3月20日
其他

【新年特惠价】hey,我们想让你成为咨询师,所以设计了这个课(糖心理+KY合作)

探讨心理学员职业道德中的主要议题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保密与隐私、多重关系、利益与价值冲突、身体接触、职业责任与胜任、团队合作、实习与督导责任义务、多元文化议题等,并提供相应情境案例说明。
2018年2月28日
其他

在这个性别歧视、恐同主义横行的时代,“女性主义疗法”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参与社会活动。女性主义心理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来访者明白,她个人的痛苦是与一个群体中所有女性的集体权力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鼓励来访者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减轻孤独感,并能引起一些社会结构的改变。
2017年7月3日
其他

【薛之谦沙盘事件】如果在美国,这个“心理医生”可能要坐牢

精神科执照护士。在美国,注册护士需要至少本科学位。在成为注册护士后,护士可继续参加专业进修。精神科执照护士就是其中一种,这是注册护士再参加硕士级别的精神科专业项目后,通过实习等成为精神科执照护士。
2017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