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美研究

其他

新刊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6卷第1期目录及卷首语

王杰主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6卷第1期,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7月。目录世界美学的声音——第十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认知神经美学视域下的“审美表象”——康德《判断力批判》导论•七细读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会议 | 数字时代的美学与教育暨第十一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公告

自2020年以来,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已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形式举办了三届。经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秘书处讨论决定,从2023年起论坛由每年举办一届调整为每两年举办一届。现将第十一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相关事项公告如下:经协商,决定于2024年7月9-11号在爱尔兰科克大学(University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征稿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栏目征稿启事

年创刊于广西桂林,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领域专业性期刊,已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刊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每年6
2023年5月21日
其他

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招聘启事

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于2017年11月15日获得浙江大学批准成立。该中心的前身是1996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创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所,2005年在南京大学创办的美学研究所和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办的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中心。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下设《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1997年创刊于广西桂林,半年刊,每年6月、12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和中国知网(CNKI)入选期刊。编委会主任任少波,主编王杰,副主编徐枫。该刊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专业性、前沿性、国际性办刊理念,追踪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领域前沿问题,凝聚马克思主义美学领域最活跃、最有创新力的研究团队,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深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现因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杰教授为首席专家的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和范式转换研究”(项目号:22JZD005)课题组科研工作需要,诚邀2-3名博士后加盟。
2023年4月7日
其他

“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在杭召开

2023年3月26日—27日,由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学报》《学习与探索》《浙江学刊》《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化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等刊物给予学术支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傅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主任王杰主持开幕式。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傅强致辞傅强在致辞中首先向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而此次会议的主题高度契合新时代的中国、新时代的浙江和新时代的浙江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致辞徐粤春代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向在座诸位老师的到来表示感谢,并向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认为,此次会议所探讨的主题对于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设中国自主的美学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具有积极意义。文艺理论工作者应当立足中国实践、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视角、新范式、新路径,推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美学开辟新境界、取得新发展。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致辞高建平介绍了中华美学学会与杭州、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渊源,中华美学学会下设有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学会一直以来参与和支持相关活动,并期待马克思主义美学能走出一条既是当代的、又是中国的学术道路。随后,与会学者围绕研讨会主题“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及相关议题作主旨发言。第一场会议发言由《学习与探索》杂志社文史室主任修磊主持,王杰评议,五位学者带来精彩发言。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凌继尧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的一源多流》的发言,他认为在探讨本次会议主题“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这一概念时,可以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相邻和相近学科借鉴经验,以此为出发点,他梳理了“什么是中国哲学史”这一问题的争论历程,并指出这对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概念的启发。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宋伟带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品格、范式革命与现代意蕴》的主题发言,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美学或艺术哲学的创立与发展,实现了世界美学史与艺术理论史上一次伟大而深刻的理论变革与范式转换,并从理论品格、思维方式、价值诉求三个层面作出了解读。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述卓结合本次会议主题,就“新时代文艺理论话语构建的途径”这一话题,分享了他近期的思考,并提出三方面的途径: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来构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二是从中国传统文论当中汲取文化资源;三是立足新时代中国文艺实践,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提炼新的理论话语。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法探讨了“中西俄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不同接受和建构”,通过分析中西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态异同及其文化传统基础,展现了后者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互动,他认为,从它们的同异以及这些同异所内蕴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这一新视角去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元与多样,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彭修银提出关于建构“多元一体”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几个问题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及艺术延续这一话题,分享了自己对于如何切入这些研究对象的方法论反思,进而谈到构建“多元一体”中国美学话语体系的必要性及这一构想的具体内涵。第二场会议发言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咏吟主持,《中国文化报》副主编杨晓华评议,五位学者分享精彩内容。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高建平发言的题目是《反思三个概念:“积淀”“实践”与“新感性”》,他指出,尽管“积淀”已成为常用词,但它在学术层面上的形成与美学意义非常值得探讨,由此对李泽厚先生的“积淀”说加以文献钩沉与比较辨析,厘清理性、感性与实践三者的关系,明确了当下论说“积淀”“实践”“新感性”的意义。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凤才发言的主题是《“为艺术而艺术”或“艺术回归生活”?——比格尔对唯美主义和先锋派的批判性重构》,他指出先锋派和唯美主义对于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差异性认识,根本在于对艺术体制尤其是自主性艺术体制所持有的不同立场,继而从艺术体制这一概念入手,发掘比格尔对于唯美主义与先锋派的批判性重构,通过对“艺术体制”的概念内涵、功能与特征等内容的深度剖析,认为比格尔持有一种“既不赞同唯美主义也未导向先锋派”的态度。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汪正龙对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作出再解读,他认为对真实性、倾向性和典型性的探讨构成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的三个重要部分,并分析了这三部分在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内涵与关系,探究了恩格斯现实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源,在方法上强调要将其现实主义理论与其哲学著作对读来加以认识。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包大为带来《重塑乡土——中国文艺与美学的现代化自觉》主题发言,他从“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艺的现代化自觉是一系列社会改造意图的构成部分”这一话题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文学界对乡土与传统的重新审视,主要表现为以民族主义激发民族化、大众化趋势的显著特点。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范永康带来的议题是《从“主观美学”到“辩证美学”:阿多诺对康德美学的超越及其启示》,他聚焦康德与阿多诺美学理论的比较,认为“阿多诺对康德美学的主体性立场、审美自律论、美丑关系论以及感性直观论进行了批判性的超越”,这种超越不是片面地否定而是辩证的扬弃和综合,进而谈及阿多诺“辩证美学”的重要启示意义。第三场发言由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教授李庆本主持、彭修银评议,七位学者作学术分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方喜以价值论范畴“自由时间”、方法论范畴“工艺学”重构马克思美学思想体系,他认为,可用“自由时间”来描述马克思的艺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而“工艺学”用到对当代技术的研究中,是对“意识形态”理论的一种新的拓展,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既有他的工艺方式也有它的物质方式”,资本和机器的二重性是马克思工艺学批判的两个维度,它体现了不同于西马技术观的、辩证的技术观。王杰在发言中重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当代性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研究方法非常重要,并分享了工作思路和初步尝试,具体包括,从文学艺术的美学分析入手,通过情感民族志的方法研究当代社会的“审美制度”,以及关于审美教育“当代性”的研究等。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进探讨物质阐释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他以“物质性”连结物质阐释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他指出,阐释学发展到21世纪以来形成了具有一般方法论意义的“物质阐释学”,当代物质阐释学重点阐述物质在阐释学分析路径上发挥的诗学美学功能,考察由物质工具产生的“文本”如何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如何开启新的阐释可能性,为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参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永新探索了马克思早期文学创作的哲学踪迹,他聚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研究不够充分的部分,即马克思早期的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创作成果,思考马克思早期文学创作中的哲学内容。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强东红谈到小说体裁的叛逆品格,基于自身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他从已有的文学教材对“小说”的多元界定这一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多种对“小说”的定义,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的角度,来界定描绘小说体裁大致具有的一组特征。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黄敏学带来《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话语体系建构》,他分享了这一话题的研究历程,首先是对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思想的学术史梳理,进而探讨马列主义哲学、历史学的一般方法与音乐美学相互融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历史进程和话语体系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后邱跃强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5年的办刊历程为考察中心,思考该刊物之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意义,他从期刊之于文化界的意义谈起,对比新文化运动以来若干创刊案例及期刊所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上,关照《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刊物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建构中的重要意义。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主任王杰作总结发言评议人及在场学者就每组发言给予了精彩点评、讨论。会议最后,王杰作大会总结发言,他对各位参会者、主办单位、学术支持机构表示感谢,并认为本次研讨会就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及其理论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专家提出了许多关键的理论问题,也启发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合影(图片供稿:刘艳辉、吕孟昕)《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7年创刊于广西桂林,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和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领域专业学术集刊。半年刊,每年6月、12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和中国知网(CNKI)入选期刊。编委会主任任少波,主编王杰,副主编徐枫。投稿邮箱:mamei5710@163.com。
2023年3月29日
其他

教育部哲社科重大攻关项目 “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和范式转换研究” 开题论证会顺利召开

2023年3月26日上午,由浙江大学王杰教授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和范式转换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杭州顺利召开。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与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赵瑜主持。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周江洪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致辞。周江洪院长介绍了浙江大学人文社科建设的现状与成果,对课题组表示了祝贺与期待。韦路院长诚挚地欢迎和感谢了与会的专家学者,肯定了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中国文艺批评(浙江大学)基地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文艺批评实践方面的成绩,希望专家给予宝贵的建议与批评,为课题开展的具体方向提供指导。项目开题评议由东南大学凌继尧教授主持。王杰教授首先就课题的研究状况和选题价值、总体框架和预计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主要内容几个方面进行了基本陈述。子课题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宋伟教授、浙江大学包大为教授、四川大学傅其林教授、复旦大学王凤才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方喜教授对课题进行了补充陈述。“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和范式转换研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理论建设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准确表述,为“红色经典”的美学阐释,为中国当代文艺高峰的建设,为当代审美教育和当代文艺批评实践都将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本课题包括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研究,以及国外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部分新著作的翻译介绍和资料整理三部分,将较为系统地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作出理论上的把握和表述。包括以下五个子课题:(一)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理论结构研究;(二)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的起源研究;(三)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的若干理论形态研究;(四)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范式转换研究;(五)马克思主义美学关键词研究。专家组凌继尧教授(东南大学)、高建平教授(深圳大学)、徐粤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蒋述卓教授(暨南大学)、王一川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法教授(四川大学)、彭修银教授(中南民族大学)、张进教授(兰州大学)就项目选题、子课题设置、研究思路、成果形式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专家评议组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和范式转换研究”这一选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是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性的重大论题,也为课题的展开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需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充分互动;(2)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视野需要兼顾马克思主义美学谱系与现代美学的整体议题;(3)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需要充分结合中国的审美实践与传统文化,充分彰显当代中国的社会气象与时代风貌;(4)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需要呼应当代日常生活的审美需要,当代审美教育的“用”之维度等等。经过评议,专家组组长凌继尧教授宣读专家意见,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课题开题。最后,项目首席专家王杰教授对与会专家、课题组成员表示了诚挚感谢。课题组工作将会充分吸取专家组的评议意见,从文明互鉴、凸显中国美学话语民族性层面进行深入的学理探讨,加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本土化创新和实践的研究,着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范式转换研究,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图片供稿:王博源、刘艳辉、吕孟昕)《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7年创刊于广西桂林,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和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领域专业学术集刊。半年刊,每年6月、12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和中国知网(CNKI)入选期刊。编委会主任任少波,主编王杰,副主编徐枫。投稿邮箱:mamei5710@163.com。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新书 | 《审美教育的当代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出版

神经美学与美育音乐对人脑功能发展影响的中外研究比较视觉审美眼动实验与美育原理悲剧美育功能、心脑机制及实证研究进展编后记内文摘选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世界范围内文化经济时代或者说
2023年2月13日
其他

新刊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5卷第2期目录及卷首语

王杰主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5卷第2期,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12月。25周年纪念1997—2022目录卷首语
2023年1月18日
其他

新书 | 《审美教育的当代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出版

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王杰教授主编,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副教授沈郑、浙江树人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周锋教授编的新著《审美教育的当代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近日于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完成换届

11月21日,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进行新一轮换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王杰当选为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专委会主任。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9月,专委会在第一届主任委员王杰,副主任委员徐碧辉、谭好哲、段吉方、傅其林、丁国旗、金永兵,秘书长王建刚、副秘书长曹成竹、周晓燕的协力工作下,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一届专委会任期已满,为此专委会召开了两次换届工作会议,本着覆盖面扩展、队伍年轻化等原则,在主任委员及各位副主任委员推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了新一届专委会人员名单,并报中华美学学会秘书处备案。第二届专委会名单如下,人员简历附后(按年龄排序):主任委员:王杰副主任委员:徐碧辉、汪正龙、丁国旗、傅其林、金永兵、段吉方、李龙、曹成竹秘书长:周晓燕副秘书长:柴焰、何信玉主任委员王杰简介王杰,江苏无锡人,1957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主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集刊主编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美学、审美人类学、当代美学问题研究。副主任委员徐碧辉简介徐碧辉,重庆市人,1963年出生,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美学》执行主编等。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美学、中国古代美学、文艺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要论著《美学何为》、《实践中的美学》、《文艺主体创价论》等。副主任委员汪正龙简介汪正龙,安徽南陵人,1965年3月生,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列论著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文学基础理论、西方美学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副主任委员丁国旗简介丁国旗,河南荥阳人,1968年出生,文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兼任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和文学基础理论研究。副主任委员傅其林简介傅其林,四川岳池人,1973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兼任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化批评研究。副主任委员金永兵简介金永兵,安徽寿县人,1973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为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兼任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西藏大学)基地主任,西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西藏大学)基地主任等。主要从事中外文艺理论、美学问题研究。副主任委员段吉方简介段吉方,辽宁建平人,1975年出生,文学博士,博士后。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7年)。兼任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研究会理事,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副主任委员李龙简介李龙,吉林大安人,1977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兼任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研究。副主任委员曹成竹简介曹成竹,山东淄博人,1981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山东大学)副主任、山东省作协会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审美人类学、歌谣研究。
2022年12月27日
其他

“世界美学的声音: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交流和对话” 第十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在吉林大学召开

11月26-27日,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英国杜伦大学比较现代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并主办的“第十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世界美学的声音: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交流和对话”,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爱尔兰的100多位学者在云端相聚,围绕论坛主题,就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当代美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比较审美现代性的当代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美学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关系、当代美学和艺术批评、神经美学研究等问题展开讨论。本届论坛还设置了青年学者论坛,期望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舞台。论坛开幕式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暨哲学社会学院李龙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副校长蔡立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教授、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教授、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杰教授分别致辞。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暨“求是博雅”论坛举行

十里桂花香,一年秋意浓。10月4日,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暨“求是博雅”论坛在杭州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健、杜伦大学全球合作事务副校长Clair
2022年10月7日
其他

《大学生美育》教材编写工作正式启动

2022年7月12日,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大学生美育》教材编写工作会议于线上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王杰教授主持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西安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刚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张宝贵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文系主任姚建彬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范玉刚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孔新苗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李龙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申扶民教授、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刘艳辉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小学教育分社肖冬民社长和张舒萍编辑、《社会科学家》期刊副主编阳玉平、《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周锋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副教授沈郑等。开幕伊始,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致辞。韦路院长表示,编写这本教材,具有重大的意义,是我们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给我们制定的“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宏大目标的一个实际行动。他希望通过这本教材,我们能够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方面有所突破,在美学领域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韦路院长预祝本次《大学生美育》教材编写工作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高等教育出版社小学教育分社肖冬民社长致辞。肖冬民社长表示,高教社始终以植根教育,弘扬学术,繁荣文化,服务社会,坚持出版导向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调社会效益的选题。他认为,编写教材不仅仅是出版一本书,它关系到国家事权、落实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等问题,所以这本教材将定位于大学生的新形态教材,提升大学生审美艺术修养,探索形成与美学、艺术史论、艺术鉴赏、艺术实践类为主体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2022年7月2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博士后招聘|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招聘启事

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11月,行政挂靠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由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王杰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包大为研究员担任中心副主任。研究中心覆盖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休闲学、艺术哲学、神经科学等学科方向,在国内外有着良好的学术声誉。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成立于2006年,其中新闻学科于1958年创办,是国内最早开设新闻教育的单位之一。学院遵循“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交叉取胜、主流引领”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传媒创新创业的人才摇篮、科技引擎和智库基地。作为国内传媒教育的重镇之一,近年来,学院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影响不断提升。在2021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浙江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排名全球前150名。浙江大学的哲学事业开始于二十世纪30年代,浙江大学哲学系正式创建于1947年,哲学学科历经院系调整、四校合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21年11月24日哲学学院正式筹建。目前哲学学院高层次人才汇聚,标志性成果迭出,在外国哲学、逻辑学、科技哲学、宗教学、中国哲学等方向有着国内一流的研究实力,休闲学等特色方向在国内外有着独特的学术影响。自2022年开始,哲学学院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的学术支持单位,中心主任王杰教授在休闲学方向招收研究生。因中心发展需要,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竭诚欢迎海内外精英加盟,共创辉煌。中心拟招聘神经美学方向博士后1-2人、马克思主义美学方向博士后1-2人,由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基金支持。应聘者可以选择“新闻传播学”和“哲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的其中一个办理进站手续。一、基本条件1.于2019-202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毕业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品学兼优,身体健康;2.申请者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3.研究方向与合作导师契合(合作导师研究方向与支撑项目见附表)。二、待遇1.按照浙江大学博士后资助标准执行。2.根据需要,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基金提供支持。三、应聘流程1、请申请者发送应聘材料至传媒学院徐老师邮箱scxu@zju.edu.cn、哲学学院马老师maliping@zju.edu.cn。注意请注明意向合作导师。2、学院初审后将合格者申请材料转送相关学科或申请者选择的合作导师审阅。3、博士后流动站组织面试考核,对申请者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择优招收。4、考核通过者办理进站手续。四、材料提供请申请者提供如下材料:(1)《浙江大学博士后申请简表》(附件);(2)两位本领域专家的推荐信(留学或外籍博士至少提供一封国外教授专家推荐信);(3)表明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成果及奖励清单(如:获奖、鉴定、专利证书、学术论文等)及佐证材料;(4)博士后期间的工作思路及设想;(5)请在申请简表中注明意向合作导师。
2022年7月4日
其他

神经美学专题 | 悲伤情绪中的审美体验

-11)),以了解此处的活动是否同样与两种不同效价的情绪体验相关联(这两种情绪以美为共同特性)。我们为感兴趣区域(ROI)创建了10mm球形掩模,以便从受试者的内侧眶额叶皮层感兴趣区域(mOFC
2022年4月26日
其他

博士后招聘|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招聘启事

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下属的研究中心,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长江学者王杰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新闻学科于1958年创办,是国内最早开设新闻教育的单位之一。学院遵循“创新驱动、以人为本、交叉取胜、主流引领”的发展思路,致力于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传媒创新创业的人才摇篮、科技引擎和智库基地。作为国内传媒教育的重镇之一,近年来,学院在海内外的声誉和影响不断提升。在2020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浙江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专业排名全球前150名。因中心发展需要,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博士后,竭诚欢迎海内外精英加盟,共创辉煌。一、基本条件1、一般应为新近毕业的博士毕业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品学兼优,身体健康;2、申请者能够保证在站期间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3、研究方向与合作导师契合(合作导师研究方向与支撑项目见附表)。二、应聘流程1、请申请者发送应聘材料至学院人事科徐老师邮箱scxu@zju.edu.cn。注意请注明意向合作导师。2、学院初审后将合格者申请材料转送相关学科或申请者选择的合作导师审阅。3、博士后流动站组织面试考核,对申请者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择优招收。4、考核通过者办理进站手续。三、材料提供请申请者提供如下材料:(1)《浙江大学博士后申请简表》(附件);(2)两位本领域专家的推荐信(留学或外籍博士至少提供一封国外教授专家推荐信);(3)表明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成果及奖励清单(如:获奖、鉴定、专利证书、学术论文等)及佐证材料;(4)博士后期间的工作思路及设想;(5)请在申请简表中注明意向合作导师。应聘不受时间限制,常年有效。欢迎垂询!联系人:徐老师联系电话:0571-87075138E-mail:scxu@zju.edu.cn附表:合作导师信息简况表(按姓氏拼音前后排序)《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7年创刊于广西桂林,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领域专业性期刊。现任主编王杰教授,副主编徐枫编审,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每年6月、12月出版。本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和CNKI中国知网入选期刊。欢迎学界同仁赐稿,投稿邮箱是mamei5710@163.com。微信公众号“马美研究”由《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主办,旨在推广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分享学术信息,促进学术交流。欢迎个人、媒体和相关机构转载本微信公众号文章,并请务必注明出处。本微信公众号所推送文章中的配图均来自文章作者和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微信公众号不对图片的原始来源负责。本刊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传媒学院510邮政编码:310027
2022年4月14日
其他

论坛延期|“第十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 公告

“第十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公告海内外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2022年4月6日
其他

“第十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 会议公告

联系电话:13697007146现向学界征集论文(论文格式请参见附件),有意出席会议的学者,请于
2022年2月23日
其他

访谈 | 李泽厚: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先行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王杰访谈

比较有幸的是,我的大学老师刘纲纪跟李泽厚是同学,他们合作写了《中国美学史》,我在华东交通大学工作时一位同事跟李泽厚也是同学,所以对他有一定的了解。
2021年11月12日
其他

“问题与方法:文学、艺术、审美与人类学”工作坊

本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和CNKI中国知网入选期刊。欢迎学界同仁赐稿,投稿邮箱是mamei5710@163.com。
2021年6月13日
其他

喜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再度入选人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来源辑刊

本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和CNKI中国知网入选期刊。欢迎学界同仁赐稿,投稿邮箱是mamei5710@163.com。
2021年5月25日
其他

传媒助力乡村振兴

传媒助力乡村振兴撰稿:石甜2021年1月29日下午,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一都村党支部书记俞涛冲、村委主任夏中等一行访问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并就乡村振兴战略议题与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领导进行了交流。学院院长韦路、党委书记王庆文代表学院欢迎来宾,副书记叶建英、副院长王建刚、副院长范志忠、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杰、院长助理林玮等参加了此次交流。(摄影:刘艳辉)座谈交流中,俞涛冲介绍了天目山镇一都村的情况,期待借助一流大学的平台、学术人才和科研力量,更好地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新农村建设。
2021年1月31日
其他

创意产业之后:危机中的文化政策

Garnham)在很久以前就预见的那样。市场、受众、公众以及他们如何消费、获取、判断、学习、分享和适应是一项“产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和消费在除经济价值之外的文化价值方面必须被视为一个整体。
2018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