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

其他

浙江大学医学院关于举办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

浙江大学医学院秉承“仁心仁术、求是求新”的院训,以“仁爱、求是、创新、卓越”为核心价值观,以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为使命,在百年岁月长河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育人传奇,为社会培育了大量优秀医学人才,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享受较高国际荣誉、师资力量雄厚、优势特色明显、教育模式先进、学术成绩卓著的研究型、创新型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共建药学、生物学、公共管理博士3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2种博士专业学位类别,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4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76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58人。下设13个二级招生单位。为进一步促进各高校优秀大学生相互交流,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加强广大优秀学子对我院及二级招生单位的了解,特举办“浙江大学医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旨在为优秀学子搭建深入了解学科特色及学术资源的平台。1夏令营概况本次夏令营医学院将邀请各二级招生单位优秀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增进大家对我院各单位的全面了解,同时选拔优秀营员。拟面向全国院校招收营员(包括本校生,招收人数由各二级招生单位自行确定),活动内容包括医学院及二级招生单位介绍、学科专业介绍、名师讲座、师生交流等。2申请条件1.
6月4日 下午 12:00
其他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附属医院揭牌

5月31日上午,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浙大脑院附属医院”)正式揭牌成立。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姜雯,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院党委书记李晓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崔威武,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主任、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顾国煜,浙江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应颂敏出席并见证揭牌仪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浙大精中”)院长李涛与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蒋笑莉共同为浙大脑院附属医院揭牌。浙大精中党委书记骆宏主持揭牌仪式。会上,同时举行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研究所启动仪式。姜雯对浙大脑院附属医院的正式揭牌表示祝贺。她指出,浙大脑院附属医院的成立是全球创新的管理模式,是浙大、杭州市卫健委的共同管理智慧,也是我国精神卫生事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面向未来,愿与业内专家同仁携手合作,共同搭建起各部门、各领域的交流平台,充分实现临床科研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共同为提高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水平赋能,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李晓明表示,在各级部门、全国同道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大学在脑科学与脑医学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下一步,希望依托浙大脑院附属医院及浙大医学院精神医学研究所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统筹安排、系统协调、高度融合,打通脑科学与脑医学人才培养全链条、基础-临床-转化研究-产业发展全链条以及浙大精神医学各相关学科贯通融合全链条,为脑科学与脑医学基础-临床-转化研究-产业发展全方位、深入合作和全面发展探索新模式,也为精神病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学研究、组织构架提供新范式。段树民院士充分肯定了浙大精中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在推动学科交叉、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融合发展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他表示,挂牌浙大脑院附属医院是推动脑科学研究领域和脑医学临床领域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实践,希望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浙大脑院附属医院围绕国家重大精神疾病的需求,共同推进中国精神医学和心理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崔威武向浙江大学及医学院一直以来对杭州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成为浙大脑院附属医院,是深化市校合作上又一里程碑。希望双方进一步携手,建设具有源头活力的医学高峰,在打造高质量高能级发展平台、开启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让患者享有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上更有担当、更有作为,在精神医学领域取得更大成绩。作为全国首个脑科学与脑医学领域新兴学院附属医院,浙大脑院附属医院的挂牌成立旨在进一步推动脑科学研究领域和脑医学临床领域的深入融合,为脑科学与脑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范本。来源|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浙大精中
6月1日 下午 6:40
其他

接力救援!这几位医学生,你们好样的!

近日,一则几位浙大学子奋力救人的视频在网络流传“望线上看到的亲们有和浙大关联的熟人请转发”诸暨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的王国生警官在朋友圈中写道民警要找的人,是他们经过多方确认我们找到了参与救援的浙大学生们他们是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唐威、冯浥晖、刘宇飞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卫卓远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小寒、陈旭超能源工程学院本科生江宁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杨一鑫心理行为与科学系硕士研究生米克拉依·木沙海洋学院本科生王子健谢谢你们!徒步旅行遇上野外急救他们奋不顾身参加绍兴诸暨东白山徒步的十位浙大学生在半山腰上遇到了一位晕倒的老人“我看到老人面部朝下、口鼻都是树叶残渣,于是赶紧进行清理,并开展心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同时让周围的同伴拨打120。”第一位开展急救措施的唐威在回忆时说看见唐威奋不顾身救人紧随其后的刘宇飞、冯浥晖、卫卓远也加入支援并与唐威交替开展心肺复苏医学专业长期以来培育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处变不惊的职业素养给了他们更快速的判断能力与行动力米克拉依·木沙则快速跑到山顶与救护人员接头并将他们带到事发地点她说:“当时情况比较危急,大家都一心想要救人,我也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此外,浙大新生入学军训期间都会接受专业的急救知识培训卫卓远说:“学校组织的心肺复苏培训,在紧急时刻真的有很大的帮助。在救护车还没到的时候,只能依靠我们的力量。”“很多次我自己都站不起来了,两眼眩晕,但是出于医生的本能,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唐威说虽然缺少相关专业的设备但同学们用这种最朴素的救人方式一直坚持到了救护车和医护人员到来的那一刻他们还辅助医护人员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运送担架将患者移送至救护车上然后默默离开“虽然错过了登顶看高山草甸,但是如果我直接走过去,我一定会追悔莫及。”参与救援的同学表示生命至上救护是出于本能当救人队伍里的其他人询问这几名救援的学生:“你们是哪个学校的?”他们说:“我们是浙大的学生。”当他们继续追问年级和学院时同学们纷纷表示:“我们只是来帮忙的。”“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从医学生到每一位浙大学子学校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生命至上”深深烙印在师生心间冯浥晖回忆道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熟练掌握救人本领是专业职责也是作为医学生的自我要求:“医学的温度是仁心仁术,我们不会放弃一丝生的希望。”刘宇飞则说在这次的救人过程中他的行动恰恰出自危急时刻最朴素的救人善念:“谁更有能力改变现状,谁就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山高生云,德深见义极快的反应速度专业的技能素养他们用热血青春,为生命接力浙大人,好样的!来源
4月20日 下午 3:41
其他

Nature | 张国捷团队革新鸟类“生命之树”,提出现生鸟类新分类方案

海鸥与丹顶鹤、老鹰与猫头鹰,这几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鸟类,不久前刚认上亲。浙江大学生命演化研究中心张国捷教授联合国内外学者,正在组织收集世界上现生一万多种鸟类的基因组及形态信息,旨在构建起鸟类物种的“生命之树”。正是因为这项万种鸟类基因组计划(B10K),科研人员进一步为全球鸟类的分类提供框架,揭示整个鸟纲物种的类群变化历史。“这项工作极大地改变了教科书里对鸟类类群的分类和关系论述,并将调整博物馆对鸟类的分类整理。”张国捷说。“盲人摸象”的错误不同的鸟类如何起源、在哪起源?鸟类从恐龙祖先演化而来后,如何分化出只有4至5厘米大小的蜂鸟和体型庞大的鸵鸟?部分鸟类例如企鹅究竟在什么时候丢失了飞行能力,又是如何丢失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全世界的科学家们。达尔文提出共同祖先理论和自然选择学说之后,博物学家们就试图对全世界各种鸟类分类。然而,鸟类如何分类、不同鸟类之间有着怎样的亲缘关系,这些问题在过去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争论中仍旧没有定论。尽管通过DNA分子数据成功地解决了其他许多生物类群的分类和构树难题,但面对多姿多彩的鸟类世界,科学家们依旧一筹莫展。不同的学者使用不同的数据进行建构,会给出截然不同的分类关系,基于此的研究也好像是“盲人摸象”,并不准确。这为鸟类相关的研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过去基于错误的鸟类分类关系所开展的研究,得到的许多结论可能是有问题的。于是,张国捷联合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基于B10K计划“科”级别阶段收集的基因组数据,对全世界鸟类218个科类群构建“生命之树”,覆盖了全球所有现生鸟科的92%。科级鸟类分类树重构生命之树的意义在哪里?“生命之树是我们开展比较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它告诉我们一个物种从哪个祖先分支里分化出来、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也为我们推断一个生物学性状的演化提供基础。”张国捷解释道,“构建生命之树这就像在画历史地图,告诉我们在漫长的生命演化过程里,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全基因的“滴血认亲”“界门纲目科属种”,是传统的生物学分类层级。而张国捷团队对“鸟类生命之树”的构建,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全球鸟类的分类提供框架,揭示整个鸟纲里不同子类群的演变历史。这次研究,团队基于更为合理的全基因组的数据,对介于不同的“目”和“科”之间的分类关系进行研究,为现存于世的所有鸟类类群进行了“滴血认亲”,提供了一套新的鸟类分类划分方案,揭示各种鸟类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张国捷团队和与合作者以基因间区比对序列数据集为基础,将6000多万年前的鸟类大爆发后“辐射性演化”产生的新鸟小纲划分为四大分类。分别是以火烈鸟为代表的奇迹鸟类,包含了鸽子与杜鹃的鸽鸨类,囊括了麻雀、鹦鹉、鹰等的陆鸟类,以及元素鸟类。新鸟小纲主要类群的分类变动其中元素鸟类是张国捷团队全新提出的新类群概念。元素鸟类是一个介于“纲”和“目”之间的大类群,包含了10个“目”。既有主要在水域活动的海鸥、丹顶鹤等鹤形类鸟类与企鹅、信天翁等鹭形类鸟类,也包括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翅膀上有爪子的圭亚那国宝麝雉等主要在陆地活动的鸟类,还有擅长在天空活动的夜鹰和雨燕等夜鹰目鸟类;分别对应水、土和气三种古典元素,因此得名。张国捷说:“新的分类系统获得了大部分基因组信息的支持,更客观的反映了一亿多年来鸟类的分化历程。这一新的鸟类生命之树,为进一步对现生所有鸟类开展分类提供了更为可信的框架体系,揭示了整个鸟纲的类群演变历史,为鸟类起源和演化规律的研究开启新征程。”鸟类的大规模出现是在何时?95%的现生鸟类都属于新鸟类,它们共同的祖先在历史上经历了一次物种大规模爆发,即在不到1千万年的极短时间内快速的演化出了大量的新物种。这一辐射性演化事件出现在物种大灭绝之前还是之后,科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假说。“大规模幸存”假说认为,在6600多万年以前发生的物种大灭绝事件之前,新鸟类就已经发生了快速辐射演化,并在后来剧烈的全球变化中幸存下来;而“大爆炸”假说则认为,新鸟类群的快速分化发生在大灭绝事件之后,早期的新鸟类在扩散到灭绝事件空出的新生态位后发生了快速的辐射适应演化。奇迹鸟类(火烈鸟总目)鸽鸨类元素鸟类陆鸟类部分化石证据更加支持后一种观点,但是早先开展的小范围基因分类相关研究却支持第一种观点。而张国捷团队基于本次研究构建的鸟类系统发育树,对鸟类演化历史做了更精确的时间断代,为发生在物种大灭绝之后的“大爆炸”假说观点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持。本研究还发现,新鸟类在辐射演化过程中,相对于祖先类群出现了脑容量急剧上升、体重急剧降低等一系列变化,体现出新鸟类适应恐龙大灭绝后拥有更多生存空间的特点,这也进一步支持论证了这个假说。这项研究于北京时间4月2日凌晨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哥本哈根大学Josefin
4月2日 下午 7:03
其他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引领未来医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 | 浙江大学医学院召开第六届三次“双代会”

2024年3月27日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六届教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下简称“双代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召开。本次“双代会”是在全院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医学院第五次党代会战略部署落地落实,开启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前列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学院机关、各院系、各附属医院20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绘浙大医学高质量发展蓝图。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致开幕辞,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院党委书记李晓明作学院工作报告。历任领导代表、民主党派代表、高层次人才代表和学生代表应邀出席,医院管理办公室、医药学部、医学院各院系有关领导和职能办公室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由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夏标泉主持。黄荷凤致开幕辞黄荷凤指出,此次“双代会”是在学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秀学科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员工坚定信心、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共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她充分肯定了全体教职员工在高水平医学人才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引育、高能级医学科技创新、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辛勤付出和积极参与,并对未来学院高质量发展和工会工作提出了期望与要求。她强调,要以新思想汇聚学院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孵化学院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双代会”建设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为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李晓明作工作报告李晓明作了题为《激流勇进
3月29日 上午 10:14
其他

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共谋创新发展之路——浙江大学医学院举办医学人才评价与发展研讨会

3月22日,浙江大学医学院举办医学人才评价与发展研讨会。会议汇聚了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山大学医学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同仁,共同探讨进一步深化医学人才评价改革,推动医学人才评价工作创新发展。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夏标泉出席会议并致辞。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校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钟鸣文,校人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陆飞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医学院人事人才办公室主任李愔愔主持。夏标泉指出,医学人才评价与发展是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院校人才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加强医学人才评价与发展研究,建立科学、公正、透明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于推动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医学人才评价的新理念、新方法,为医学人才评价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会上,李愔愔作医学人才评价工作思考报告,分析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医学人才评价改革方面的探索以及面临的困惑。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人事处黄卫华,北京大学医学部人事处师资办公室易鸣,中山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综合管理处处长龙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力资源部部长周浩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峥等,分享了各自单位在医学人才评价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与独特见解,对探讨进一步优化医学人才评价制度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与会者就医学人才评价的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讨论。钟鸣文、陆飞华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医学人才评价是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希望通过研讨交流,能够进一步优化医学人才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以更科学的评价制度引领人才发展。研讨会为医学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医学人才评价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新思路,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注入新动能。
3月26日 上午 9:15
社会

讲好浙大医学故事,汇聚磅礴发展力量,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 浙江大学医学院召开宣传工作会议

3月21日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召开宣传工作会议。与会代表齐聚启真湖畔,总结过去、表彰先进,共同谋划浙大医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蓝图。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院党委书记李晓明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主任兼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顾国煜,宣传部网络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叶艇,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凌霄出席。医学院各院系所、附属医院有关领导,医学院宣传工作业务骨干,附属医院宣传中心负责人参会。会议由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夏标泉主持。李晓明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不仅要深刻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更要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医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他系统阐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十个要点”,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一个根本”,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二是围绕“两个中心”,围绕以学生成长、教职工发展为中心,以学院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三是发扬“三个精神”,发扬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和斗争精神,坚持用事实说话,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他强调,要贯彻“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国家战略导向,聚焦学院新时期使命愿景和战略任务,以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为契机,持之以恒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提升浙大医学社会影响力和学科美誉度,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徐凌霄作医学院宣传工作报告,她从党和国家、学校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指示要求切入,全面总结学院近年来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取得的喜人成绩,深刻分析现存的短板弱项。她表示,要聚焦创新理论、严督实导、内外联动、文化内涵,以“党建引领、理论武装”“强化责任、风险管控”“服务大局、凝聚合力”“弘扬精神、医脉传承”四大举措,开创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提供有力支撑。(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医学院各院系、附属医院分别作年度宣传工作总结与展望,分析形势、谋划战略。叶艇在总结讲话时,充分肯定了医学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向为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贡献的医学院党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和师生们表示感谢。他强调,要坚持凝心铸魂,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要加强主题策划和内容建设,提升价值引领和传播影响,讲好浙大医学故事;要传承医学文脉,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有力整合浙大医学文化体系;要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舆情工作,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做好舆情风险闭环管控;要强化责任担当,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浙大医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作出更大贡献!会议还表彰了2023年度医学院十大优秀宣传员。来源
3月23日 下午 2:43
其他

积极打造一流金课,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新路径!张晓明团队《系统解剖学》系列课程入选新华网新华思政教学平台!

打造一流金课2024年3月1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系统解剖学》课程入选新华思政教学平台,作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向全国进行宣传展播。作为拥有悠久教学史的医学教育主干课程,《系统解剖学》自浙江大学医学院1912年创办以来,历经百年打磨,向一代又一代医学生传授人体解剖学知识。在系统解剖学课程的发展史上,我们看到了一辈又一辈医学专家呕心沥血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沉淀。系统解剖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医学主干课程,被誉为医学基础课程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医学学科发展的基石与支柱。我校的《系统解剖学》课程由浙江大学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张晓明教授主讲,协同临床优秀教师团队联合打造,依托“无语良师”和“临床案例”,与人文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该课程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学校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道路上,探索出了具有浙大医学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新路径。《系统解剖学》课程内容是按照人体各器官系统来阐述分析其正常的形态结构和位置毗邻关系,属于形态学的范畴。《系统解剖学》课程的实验对象为人体,也就是被医学生尊称为“无语良师”的遗体捐赠者们。他(她)们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手术患者”,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生们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张晓明教授的系统解剖学课程以“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培养人道主义精神”的人文思政教学理念为指引,以“无语良师”和“临床案例”为核心载体,从“人格修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求是创新”四个维度出发,在专业知识讲授中无形融合“传统医学史”、“爱国校友”和“创新成果”等主题的人文思政教育,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了“无语良师”的生命热度与人性伟大,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仁心仁术、求是创新”的种子以课程思政的形式深深地种在了每一位立志成为卓越医学人才的学生们的心里。缅怀无语良师202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缅怀无语良师活动《系统解剖学》课程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作为当年新增医学类线上一流课程中的唯一一门全英文教学的线上解剖学课程,在学习强国和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线,在教育部的统筹安排下向全球医学生免费开放,全球共建共享中国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并被央视报道。浙江大学医学院积极打造课程、教材、教学三位一体的一流课程体系,实现以课程为核心,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思政三级联动。目前拥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15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3个,校级本科专业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项,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思政”建设项目58项。医学院持续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坊教学培训活动。2023年,开展在线培训会、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组)等活动。同时在教师常规培训活动中持续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培训内容,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全年累计辐射1565人。组织开展浙江大学医学院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组),以赛促教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浙江大学医学院将继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做到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相互促进,积极打造一流金课,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奋楫新征程。来源
3月21日 下午 7:30
其他

浙江大学医学院全球诚聘博士后!优秀者年薪超50万

青春奋斗正当时!浙江大学医学院诚邀全球优秀青年依托申报博士后国家资助计划、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一流平台,优厚待遇,强力支持博士后成长成才!学科博士后招聘01任职要求35周岁以下,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具有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和国际视野,能全职来校工作。02工作和生活待遇1.有竞争力的薪酬。由学校、合作导师、学院(系)、附属医院共同组建博士后资助体系,提供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待遇,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险,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入选者等年薪超50万;2.提供便利的生活保障,可以优惠价租住学校教师公寓;3.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入校后确定为助理研究员资格;2年后可申请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优秀者出站可申请学校教职岗位。03简历投递常年招收。请将个人详细简历整合成一个PDF(自本科开始至申请之日连续的学习、工作简历,发表的论文、著作目录,承担的科研项目、专利及获奖,工作设想及未来计划等),以“姓名+单位名称+申请***导师博士后”命名,发送至各单位联系人,并抄送至医学院人事人才办公室。临床医学项目博士后招聘
3月16日 上午 12:00
其他

聚焦两会,倾听医声丨浙大医学院青年对话两会代表委员

聚焦两会,倾听医声3月4日至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和全国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相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浙江大学医学院师生积极收听收看“两会”盛况,密切关注“两会”动态,热议“两会”话题。3月7日,医学院师生们连线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安教授、欧阳宏伟教授,聚焦青年关心的民生问题,分享提案议案,对话两会新医声。对话王建安教授问您的提案之一是关于植入性医疗器械发展的。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种植牙。然而,国内口腔种植市场仍然被进口品牌主导,国产种植体市场份额仅占10%。您认为应采取何种措施来提高这类国产植入性医疗器械在医疗市场中的认可度和受欢迎程度?我觉得市场上任何好的东西,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大家总会慢慢接受。最关键的是,“打铁还得自身硬”。在关键技术、关键质量等方面,是不是真的符合国际标准,是不是真的经得起考验,如何确保科技含量和耐久性,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所要努力追求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这个植入性器械作为提案。因为植入性器械代替了原有器官的功能,能够长久地维持和延长人的生命。这样的器械,一定是集世界所有科学精华之大气的产品。它的发展壮大,如果能在很多领域实现领先,就会带来全行业链的进步。我不仅仅站在心血管的角度或者医学的角度,更是站在推动中国整个高端产业链的角度来提提案的。我始终相信,中国植入性器械的未来是光明的!国产器械的优势在于它的成本相对会比较低廉,老百姓容易接受。此外,宣传教育也十分重要。医生如何客观地向患者解释国产器械,包括医生本人对国产企业的信任度,都直接影响患者的选择。我相信只要质量好,只要性价比高,国产的东西一定会越来越被认可。答问不论科研还是临床,您认为应该怎样激发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我觉得创新思维首先要把本专业的东西学好,基础打好了才有创新。要准确定位自己,想不想做医生。如果想做医生,你就要对得起每个患者,所以如果知识面不够、实践不到位,就是生命的遗憾。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把临床的实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融会贯通,为以后真正科研打下基础。此外,你要学一些方法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这个基础上,你对一些热点有兴趣,学习大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最终自然能够交叉整合,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当然,对于创新的本能来讲,是要多一点否定。当你带有批判质疑、寻根究底的气质,你就容易去创新。对前人所做的事保持一定的怀疑,能不能更快更好、出血更少,实现超越。可能十个问题里九个是无聊的否定,但一个被你问对了就是研究和创新,对病人来说就是希望和福祉。答问现代医学发展非常迅速,精准医学以及智能医学的发展,对于目前传统医学里不少学科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您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医学科学家和医学管理者,您认为未来医学发展会有怎样的趋势?我们一方面要敏感,要有洞察力,要及时跟进;另一方面要从主人翁的角度参与创新。有两种对待医学发展的态度,一种就是不闻不问,根本没看到现代科技的变化对医学产生的巨大影响;另一种就是过度超前,像各种过度的超前布局,有时候表面上是好事,实际折了信心,乱花了钱,最后没得到结果。在应对冲击时,我们不知不觉也在利用人工智能。比如说医学影像利用AI进行辅助诊断,对于这种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要迅速反应过来。作为医务工作者,可以主动地跟AI的科学家们有机整合,来改变目前的医疗流程,来改变我们目前可能诊断或者治疗不够精准的情况。答对话欧阳宏伟教授问您在调研中指出,国内高层次研发人员在产业界的比例较低,这对于我们这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请问,对于有志于成为“双创型”人才的学生来说,如何培养“双创”思维,如何进行科学成果的转化?新兴科创平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战略科技力量。它需要创造新的生产力,也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性任务。目前只有5%的博士在进行产业建设,高校专利的转化只有3.9%。科技转化的难度在于,大家还不具备这种信心、勇气和能力,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缺乏转化教育。而转化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技术研究以应用导向作为牵引,应用的实施情况又反过来刺激技术研究的创新,形成良性的循环;第二,资源集成度很高。基础研究的经费到设备转化的定位,转化形成的完整体系会更有组织性。对于如何实现转化,我觉得首先动机非常重要。无论是我做教授、做教师的动机,还是我指导研究队伍的的动机都很纯粹:我们需要把事情做成原本该有的样子,能切实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这叫追求生命力。要实事求是地叩问内心,自己的研究是不是真正的问题导向。第二个就是对研究质量的要求以及对研究范式的追求。研究质量能够通过文章的水平反映,范式则指向在实践中不断的训练。参加创业大赛的过程中,除了自我不断的拷问,你还能收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多元反馈。从科学研究到成果应用的全过程反馈,能帮助你形成更加完善的转化范式。答问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中,您针对产业界博士比例较低的现实,提出了通过“博士层级的中外合作办学”补充。在您看来,培养国际化博士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有何优势,对培养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有什么意义?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挑战需要的素养和能力是越来越全面的。对于科技发展以及科技转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博士是中坚的领导力量。博士训练的本质是能面对未知和处理未知。除了做研究能力的以外,更重要的是放眼世界,知道所在领域目前最先进的水平,找到参照所在。另外一个就是进化。我一直认为进化的最大动力来自于基因的多样性,接受教育也是如此。要接受多元的思想和见解,加深自己的背景,形成独特的优势。你的思维方式更综合立体,不再是前人研究思想的模仿者,而是多元思维“杂交”的进化者。答问您作为医学教育方面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您认为医学生们应该如何应对生活和科研上的挫折?如何保持不断探索的姿态?我一直认为人要保持理想主义。今年春节,我给我们实验团队的第一句话就是:“在保持理想的过程中丰盈自己的精神,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保持大盈若缺的姿态。”你要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但是要有勇气相信奇迹。左手对付现实,右手追求理想。读大学时我就想要做一个创造新治疗方式的医生。32年来我一直在这条路上,一直在追寻新的治疗方式,我觉得我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学医生的样子。保持积极,每天很努力接受一个平凡的自己,又有勇气去相信有惊喜的发生,总会在某一天做成某件事情。按照现在的寿命的规律,100岁的人生,你用10年做一件事情,这一辈子可以做十件事情;如果没有理想不去坚持,百年之后可能一事无成。所以我认为,保持努力和进化,接受平凡的自己,相信念念不忘就会有奇迹发生。答委员寄语对于全体医学生们,我无比期待你们的成长,以后能够放心地把患者交给你们诊治,更希望你们的今日是为了能让未来有更多生命的延续。——王建安教授每代人都有使命,五四时期的中国青年,他们的使命是帮助中国寻找一条民主道路。我觉得今天的青年同样承担一个使命,就是帮助中国社会寻找科技经济发展的道路,新质生产力得靠我们浙大的学子去探索模式和路径。——欧阳宏伟教授同学感悟2022级神经病学博士生
3月9日 下午 12:01
其他

Cell Research I吕志民课题组评述新揭示的代谢酶FBP1具有蛋白磷酸酶功能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作为生命代谢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代谢酶除了发挥其经典代谢功能外,还能通过一些非经典/非代谢(Moonlighting)的功能调控多种复杂的细胞活动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例如,近年来陆续多个代谢酶被发现具有蛋白激酶活性,在基因表达、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存活、凋亡和肿瘤微环境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代谢酶是否能够行使蛋白磷酸酶的功能仍不得而知。2022年10月20日,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吕志民团队在《Nature
2023年2月2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PNAS |王杭祥课题组开发光控肿瘤疫苗

2023年2月14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王杭祥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Photoactivatable
2023年2月23日
其他

医学院召开2022年度学生思政工作扩大会议

2月1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2022年度学生思政工作扩大会议在紫金港校区纳米楼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及经验,并就如何做好下一阶段的学生思政工作,更好推动医学院学生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创与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前列定位相适应的工作新局面进行了讨论研究。浙江大学副校长、医学院党委书记周天华出席并致辞,浙江大学医院管理办公室主任、医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夏标泉出席并讲话,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周闻主持会议。医学院各单位分管学生思政工作领导出席会议,各单位思政工作、学生工作、团建工作人员,医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参会。周天华表示,过去一年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生思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代表学院向辛勤工作的同志们和关心、支持学生思政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致以慰问和感谢。周天华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当下学生思政工作着力点和落脚点的现实需要越发重要。面对学生思政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全过程坚持德育为先,通过党建引领和文化涵育培养师生的“大情怀”;二是全方位聚焦服务下沉,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三是全员共筑育人合力,不断提升专兼职学生思政队伍工作效能。周天华表示,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的总结交流,大家在新的一年能够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思维、更实的举措不断回应时代用才需要、学校育才需要、青年成才需要,推动医学院学生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夏标泉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学院及各单位学生思政工作的成果。他指出,各单位要保持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注重凝练工作亮点,着力抓好毕业生在重要领域、重要岗位就业的系统工程,在服务学生成长的同时给予思政工作人员学习进步的机会,发挥导师育人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健全协同育人机制。陈周闻作医学院2022年学生思政工作汇报与2023年度重点工作解读。她从医学院学生思政工作理念和育人目标出发,结合“三全育人”育人体系介绍了医学院学生思政工作的基本情况,强调了下一阶段工作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基础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妇产科学院儿科学院口腔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遗传学研究所系统神经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医学中心附属湖州医院附属浙江医院附属杭州市皮肤病医院研究生思政“十大平台”:妇产科学院——党建引领平台研究生思政“十大平台”:儿科学院——志愿服务平台会上,各单位介绍了本单位学生思政年度工作,汇报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规划。会议还进行了研究生思政十大平台建设案例分享。医视野宣传中心图文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迈向充满荣光与梦想的新征程——浙江大学医学院2023新春贺词

新春快乐寅虎辞旧岁,卯兔迎新春。在2023农历春节到来之际,谨代表浙江大学医学院,向全体师生员工、校友和关心支持学院发展的同仁们、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节日问候!过去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一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对浙江大学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新时期使命愿景大讨论,高质量召开了中国共产党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按照“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我们锚定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的总体目标,深化了“走在前列”的战略主题,形成了“1个目标、2个核心、5个体系”的新发展思路,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年,我们立德树人、勇攀高峰。加速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加快夯实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医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光明日报》聚焦浙大医学院,报道《看浙大如何培养“医学+”人才》新增省级教学成果5项,省级课程27门,主编出版国家级/省部级本科教材6本,学生获挑战杯特等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获挑战杯特等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统筹谋划一流医学学科布局,高质量推进“双脑计划”“精准医学计划”,临床医学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获批成为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单位,8个医学或医学相关学科全部进入ESI百分之一学科,学科发展实现新跨越;着力实施人才强院核心战略,推进学科人才精准引育,引进学科顶尖人才2人、领军人才14人、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28人,完善人才评价组织保障,全力解决人才工作痛点难点,助力附属医院高水平研究人才储备和临床青年人才多通道发展,涌现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得者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家,人才引育结出新硕果;积极建设以引领性成果为导向的医学创新体系,高能级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新增国家级平台2个、部委级基地2个,获批科技“三重”项目4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78项,创历史新高,科研经费到款8.78亿元,荣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以第一单位发表高水平原创性论文157篇,其中CNS主刊4篇,NEJM等临床顶刊及子刊11篇,科研成果获得亮眼新成绩;致力推动服务支撑体系的更新迭代,添置大型仪器设备,改造科研实验用房,美化学院环境,筑牢安全防线,为支持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学院综合治理焕发新面貌……在全院师生踔厉奋发、自强不息的步伐中,学院各项工作稳步迈向新台阶!这一年,我们护佑健康、服务民生。坚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贯穿始终,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护佑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面对校园疫情防控大战大考,全体师生员工顾全大局、团结一心,在支持配合学校防疫工作中保持定力、并肩奋战,积极传递“正能量”,共同守护校园安全;在各个附属医院,广大浙大医学人坚守在生命救治主战场和疫情防控第一线,全年派出338批15885人次支援全国各地,充分彰显浙大担当;从“动态清零”到“乙类乙管”,疫情防控的重心在变,浙大医学人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的初心不改;来自直属附属医院的46名医务人员援藏抗疫,奔赴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迎面疫情带来的压力与考验,附属医院持之以恒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连续4年在全国公立医院“国考”中交出高分答卷,5家附属医院蝉联最高等级,稳居全国高校第一,为进一步加快建设一流大学附属医院、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全体浙大医学人坚定信念、勠力同心的拼搏中,“仁心仁术、求是求新”的办学初心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这一年,我们同襄盛举、共谋远途。以浙江大学建校125周年、浙大医学院建院110周年为契机,围绕“文化传承”“声誉提升”“发展导向”三大重点,全面回顾百十年办学成就,在凝聚人心、凝炼文化、提升声誉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国际同行、全院师生、全球校友的好评;为共绘浙大医学同心圆谋篇布局,举办纪念大会、院庆晚会、全球校友论坛、医学科研论坛、医学教育论坛5大活动,组织开展“浙医筑峰”系列学术报告、110周年大事记展、“好医生好护士”事迹展、“医路同行、健康悦跑”、全球浙大医学人“点亮全球”等特色活动;积极探索浙大医学文化共同体建设,培育了以“三碑二廊一馆”为载体的生命教育文化品牌,提炼了“仁、实、新、卓”的浙大医学精神,形成了学院新发展时期特色文化标语和文创产品,出版了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系列丛书……在全球浙大医学人的积极参与和见证中,我们深耕浙大医学历史文脉,勇探内涵发展新路,为加快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前列赋能聚力!我们用奋斗书写了不平凡的2022年,这浓墨重彩的一笔,饱含着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医务工作者、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对浙大医学最深沉的爱!在这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新年贺词“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的殷切嘱托牢记于心、付诸于行,在高远使命的引领下,携手同心迈向充满荣光与梦想的新征程!衷心祝愿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2023年1月21日
其他

PNAS | 曲萌课题组揭示昼夜节律基因调控肝细胞癌的分子机制

Rich教授和张国鑫博士、希望之城医学中心黄文栋教授、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贾震宇教授、以及南加州大学Heinz-Josef
2023年1月5日
其他

Sci Adv ︱刘祥瑞/平渊/周天华团队开发外泌体递送CRISPR-Cas9核糖核蛋白复合物新技术用于肝靶向治疗性基因编辑

DNA/mRNA所需的细胞内转录和翻译过程,降低免疫原性和脱靶效应,是较为理想的递送目标。然而,Cas9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张丹课题组揭示卵母细胞铁死亡在卵巢功能不全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

通路调控卵母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并通过靶向NF2-YAP逆转了卵母细胞铁死亡导致的卵巢功能不全表型。
2022年10月7日
其他

NAT CHEM BIOL | 杨帆/郭江涛/杨巍/温翰团队联合揭示TRPV2离子通道内源性抑制剂与外源性激动剂的作用机制

µM)。胆固醇在血液与细胞膜中的浓度可以高至数百微摩尔乃至毫摩尔,故研究人员推测,体内的TRPV2通道可能处于长期被胆固醇抑制的状态。图2.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AFM丨周民团队:全光学纳米探针用于从活体到单细胞的多维度肿瘤显像及治疗

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课题报道了一种由金纳米星、拉曼分子标签和硫化银量子点通过二氧化硅壳层链接组装而成的
2022年9月25日
其他

《光明日报》:看浙大如何培养“医学+”人才

9月4日《光明日报》今天出版的《光明日报》聚焦浙大医学院,报道《看浙大如何培养“医学+”人才》。今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生命健康人才高地,实施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探索医工、医信、医理相结合的产学研医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浙大探索形成的学科融合、德才契合、体系璧合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让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从浙大医学院出发。近日,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微创领域的国家级研究中心。提起这个中心,多学科交叉是离不开的关键词。今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建设生命健康人才高地,实施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探索医工、医信、医理相结合的产学研医创新型人才培养开发。“以‘医学+’推动‘新医科’建设,浙大医学院构建了‘厚植医文、医理为基、医工驱动、医农协同、智能医信’的学科融合体系。”浙大副校长、医学院党委书记周天华说。浙大探索形成的学科融合、德才契合、体系璧合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让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才从浙大医学院出发。复合知识造时代之才瞄定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目标,以交叉融合为核心,浙大医学院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通过“X+医”和“医+X”双通道实现交叉融合卓越人才培养。“交叉学科的培养方式对我影响很大,通过融会前四年不同的学科专业,贯通临床医学知识,才能碰撞出多样化的科研创新成果。”毕业于浙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博士后王启闻,曾以第一作者在生物材料顶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本科期间的主修专业是应用化学专业。去年他从化学系课题组的研究思路出发,利用化学修饰得到了新型蒙脱石材料改进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方案,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依托2005年国内率先创设的临床医学八年制、2015年全国首设的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浙大医学院构建了“4年非医类本科教育+4年医学博士教育+3年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的“X+医”卓越临床医师培养路径,打造前瞻交叉思维、多元交叉背景的医学引领型人才培养样板。来自浙大“医+X”项目培养的博士生钟丹妮,以“生物材料和转化医学”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设计并研发具有临床转化前景的医用材料,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篇,研究成果获浙江大学2021年度学生十大学术新成果,多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交叉学科培养过程中,导师组根据她的学科背景,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广泛开展医学、化学、材料、药学等的跨学科课题合作与交流,
2022年9月4日
其他

亲爱的校友,欢迎入驻浙大医学院“时光影像馆”

在学院紧锣密鼓地筹备建院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过程中,面向历届校友的校友找回计划也正在稳步推进中。我们为所有校友建设的“时光影像馆”网上家园已正式投入运行啦!
2022年3月26日
其他

2022年度浙江大学“医德医风奖”评选活动启动啦

今年是浙江大学建校125周年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建院110周年百十年传承,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一片赤忱百十年发展,不变的是护佑健康的一颗初心走过百十医路,浙江大学医学院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医护人员他(她)们牢记使命、坚守岗位为祖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添砖加瓦为倡导优良的医德医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引领良好的行业风尚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从2014年开始,浙江大学开展“医德医风奖”评选活动一大批仁心仁术、医德高尚、大爱无疆的好医生、好护士,广受赞誉在浙江大学建校125周年医学院建院110周年之际2022年度浙江大学“医德医风奖”评选活动现已正式启动今年的评选将是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共有22家医院参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以评促建,用榜样力量激励全校师生继续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彰显“浙大人”的责任担当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今年又将产生哪些令人动容的榜样?又有什么样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医视野宣传中心编辑
2022年3月18日
其他

“医”心向未来,共话新医科!畅谈使命愿景,浙大医学青年有话说

新时代召唤新作为,新征程再启新篇章!自浙江大学组织开展新发展阶段使命愿景大讨论以来,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掀起了讨论热潮,思想的交流碰撞出发展的火花。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也是浙江大学建校125周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建院110周年,站在新的起点上,为进一步明晰浙大医学在新发展阶段的时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凝聚奋进力量,谋划发展宏图,迎接党的二十大,医学院开展“‘医’心向未来,共话新医科”感想感言征集活动,得到了积极回应,从临床医护到科研人员,从管理人员到青年学生……大家都发表了独到的观点。大学的本职在教书育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迈向卓越的征途中,浙江大学医学院有何使命愿景?青年一代如何担当重任?连日来,浙大医学青年广泛议论,以青春之思想助力学院发展,献礼二十大。《思使命愿景有感》任雨轩医学院2019级本科生党支部2019级临床医学(5+3)本科生旭日东升,披霞光而耀八方西子湖畔,追往昔而慨今朝且忆且念,且思且望忆峥嵘岁月,国运艰难之际浙大师生文军长征,擎星火探救亡之道念昌平盛世,国泰民安之时求是创新号角长鸣,育新才寻强国之方思空前变局,百年未有之世青年学子如何奋进,谱写民族复兴华章望辉煌未来,使命愿景之下何以灿若星辰,何以为国添光红星指引征途,校训指明前路怀中有使命,知从何处来心中有愿景,晓往何处去于本职,便是铸魂育人,教一流人才于区域,便是深耕发展,助共同富裕于国家,便是勇担责任,成伟大复兴于人类,便是力争先锋,促文明繁荣既见红星闪耀,何甘囿于灰暗彷徨吾辈追随星光,心之所向皆为信仰惟愿山河无恙,青年奋追簇新理想伫立百年未有大变局潮头之上如何不豪情满怀,神魂激荡愿以寸心报华夏,且将岁月赠彼方《新时代医学青年》黄晓涵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第十党支部2020级内科学博士生在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迈进之时,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新时代的医学青年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的时候需要做到三个方面:新时代的医学青年,要磨炼自己的
2022年3月12日
其他

“我和我的浙医”,就差一个你!

百十年风雨砥砺,百十年春华秋实。自创立至今,浙江大学医学院始终秉承着“仁爱、求是、创新、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在百余年岁月长河中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育人传奇,“仁心仁术、求是求新”在浙医师生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为进一步挖掘与展现学院历史文化底蕴,凝心聚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医学院,正值浙江大学医学院110周年院庆筹备之际,学院决定开展“我和我的浙医”文章和短视频征集活动。活动具体方案如下:01活动主题我和我的浙医02活动对象浙江大学医学院(含附属医院)全体在职教职工、学生、离退休教职工、全球校友等。03作品要求作品应围绕医学院的历史、精神、人物、风景、故事等文化题材进行创作,可以回顾浙医百十年发展历程,讲述与学院的历史渊源;可以展现学院独一无二的风光,复刻在浙里的美好时光;可以追忆浙医的先生之风和同窗情谊,抒发深刻的母校情怀。作品应立意高远、寓意深刻,特色鲜明,能反映医学院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质,用独特的视角为110周年院庆的到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04作品形式作品种类包括文章和短视频。1、文章要求:主题鲜明、文字流畅、故事生动、感染力强。体裁不限,字数不限,自拟标题。2、短视频作品要求:①视频长度为3-5分钟。使用手机、微单、摄像机等摄像器材,以16:9的横屏拍摄。②视频长度:一般不超过5分钟。③视频分辨率为720p(1280x720)及以上;短片格式:wmv、avi、mov、mp4、flv
2021年10月28日
其他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吕志民/许大千团队在Cell Metab发表综述:总结代谢酶在癌症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非经典功能

PMID:2708854)。此外,他们还发现发挥蛋白激酶活性的PKM2除了可以磷酸化组蛋白外,还可以通过磷酸化纺锤体组装蛋白Bub3以调节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分离(Molecular
2021年1月13日
其他

浙大王福俤/闵军霞团队等发布全球最大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风险荟萃分析

王福俤教授和闵军霞教授(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为共同通讯作者;王鑫慧副教授、方学贤博士后及博士研究生蔡昭贤、吴晓甜和高笑童为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2020年4月21日
其他

一场六千人共同参与的党课,浙大抗疫先锋们讲述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院学生党员代表孙丰柯表达了他对前线医疗人员的敬佩与感激。他发出倡议,呼吁医学生们学以致用,践行入党誓词和医学生誓言,做有本领的浙大人,不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2020年3月20日
其他

【我是浙医人】—张进:走在科技与伦理的浪尖

2016年4月,在张进及其团队帮助下,一位中东母亲诞下了世界上首位“三亲婴儿”。这位母亲因线粒体携带有亚急性坏死性脑病的基因,不但历经4次流产,之前生下的两个孩子也因这种遗传疾病而不幸夭折。
2017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