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近日,我院学生以线上视频形式对退休教授——姚保慧老师进行采访。姚老师,外国语学院退休教授,教授英语精读课课程,并主编《英语口语教程》系列,扎根高校教学一线直至退休。我院学生针对教师职业、大学学习和生活、网络新词、考研等大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对姚老师进行了提问。姚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做出了深入且耐心的解答,并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青年要拥有四项优秀的品质,即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和高贵的灵魂。”在本期视频中,姚老师围绕她对教师职业的选择、教师生涯中难忘的事以及对学生的期望这三个主题进行分享。独家专访视频将会持续更新,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呦~采访集锦问:是什么让您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呢?答: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我觉得我就能够和祖国的希望,也就说你们,祖国的希望相伴进步成长,是我一生的荣幸。我退休了已经有27年了,我今年87,但是我非常留恋讲台。我选择当教师,我觉得因为它能够使我永远年轻,同时也是学无止境。所以我想如果有来生的话,我还仍然会选择这个职业,做一名教师。问:您还记得一些对您来说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吗?答:当时那些学生,我觉得印象当中最主要的是非常淳朴,单纯而且很渴求知识。学习是非常刻苦,而我们的老师呢,也是心无旁骛地一心从事教学。早自习晚自习,甚至周末我们也都好像几乎始终是跟学生在一起。上课我们是老师,我们是师生关系,但是下课我们更多是朋友关系,甚至我们是他们的父母一样。所以这关系很密切。我记得那时候学生要生病,我们的老师会送饭,给他们送病号饭到他们的床头。学生到老师家有时候闲坐遇上吃饭,也就会一块坐下来吃一顿,所以关系是很密切的。这个恐怕我觉得现在可能是不大有了。问: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青年作为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您对新时代的青年,有怎样的希望和寄语呢?答:这里我想给你们念一段,就是当代学者的周国平的话。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在世,首先应当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功,但是我们都要做到优秀,对自己有这个高的标准和要求”。所以按我的理解,可以把这个优秀品质概括为四项: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所以我想这个这一百年来,时代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映照着年轻人的身影,也就是你们。今天的一个舞台应该说是属于你们的。所以,祝福你们,希望你们都事业有成,健康成长!问:有的同学上了大学之后对大学的学习不适应,而且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时成绩不够理想。您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给我们分享一下。答:我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的专业的确有不同的求知、钻研的特点,如艺术类的学生更多是要求技巧、实践与灵感,理科学生则要求逻辑、推理思辨的能力出众。语言学习却是掌握一种工具,培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不论是学哪一门专业,首先要求的是“使命感”,周恩来总理说过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你们有幸生长生活在锦绣中华这片热土,又恰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就应当在全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担起责任把我们的国家、社会建设的更美好、更繁荣,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崇高使命,是责无旁贷的。其次,对学习要有兴趣,兴趣产生热爱,有了热爱就会和它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念念有词,学习到了这个境界,你说,成绩会不好吗?古人尚且能够“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寒窗苦读,今天我们有如此良好的学习条件,再不努力,还要等待何时!至于英语这个专业,虽然有一些学习技巧,应该自己学会摸索总结,这里不便展开。最根本的是兴趣爱好和坚持不懈。很多年前,一个中专毕业的小学英语教师找到了我,想提高英语水平考研。他在一个镇上的小学教英语,每天晚间同事在宿舍打牌说笑,他一个人蹲在路边路灯底下看书,常年坚持。为了提高英语水平,找到了我,不断到我这里问问题,拿书自学。三年后,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大专和本科文凭,随后又考上了西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现在连云港一所大学教英语。你们的学长,78级、79级的生安峰、胡建华、何宏华、袁风识等多位同学,由于对英语专业的热爱与坚持,现在成为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的知名教授。至于我自己,当年我的复旦老师都是全国知名的教授权威,我是以“高山仰止”的心态,以成为他们的学生而感到自豪。问:您觉得老师这个职业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一份体面的工作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答:凡是正当工作,都是体面的。前面说过,医生治病,教师育人。医生治病可以不分人等,而教师育人,不仅要使学生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道德品质,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及达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境界的“灵魂。”一个教师唯一引以自豪的,就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所以,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美纽斯才把教师称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问: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也与您那时候有了很大的变化。您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您那时候的学习环境是怎么样的吗?您认为学习环境的的变化反映了我们时代的哪些改变呢?答:上世纪50年代的学习环境和现在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个时代学习环境相对来说是封闭的、单一的,尽管如此,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图书馆的彻夜灯光,仍然给我们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功底和充实的学业素养。21世纪的现在,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社会实现了全面小康,科学技术的瞬息万变,把地球浓缩成一个小小的村落。5G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也使现在的学生具备了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学习手段和更多元化的知识信息来源,因而学习的效果应该事半功倍,举一反三。问:现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词“摆烂”,意思就是不想努力工作或者学习。你觉得这个词的出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中的什么现象?您觉得这种现象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答:“摆烂”一词最早出现在NBA联盟,意味着消极比赛,不思取胜。“摆烂”、“躺平”这样的词语出现在大学生身上是一种耻辱。青年,是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应当怎样度过?苏联英雄奥斯托洛夫斯基有一段名言,我们那一代人都会背诵。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不应该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应当像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说的那样:像红日初升,像河出伏流,像潜龙腾渊,像乳虎啸谷……,总之,应该朝气蓬勃、充满生机,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问:如今有很多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学习,而不去关注学习以外的事情,比如:志愿者活动、体育锻炼、实习……面对这种不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象,结合您的学习和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