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评论

其他

新书 | 张晋藩 著 《中华法文化史镜鉴》

编辑推荐基于史学家浓郁的学术情怀,基于法学家坚定的社会责任,张晋藩先生把他60多年的时间、精力和心血,贡献于中国法制史学,贡献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先生作为中国法制史学的奠基人、引领者和主要推动者,通过60多年的努力,奠定了中国法制史学的学术基础,引领着中国法制史学的学术方向,并与中国法制史学老中青学者一起,共同铸造了中国法制史学的一代学术辉煌。——朱勇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周博 | 卜辞所见商代寇贼的犯罪与惩罚

寇贼的犯罪(二)商王朝的抓捕三、商王朝对寇贼的惩罚(一)施以肉刑(二)处以死刑,用为祭牲(三)用为对外战争的工具四、结
2022年5月21日
其他

新书 | Kim Hanbark 著 《配流刑の時代——清朝と刑罰》

《礼法中国:重新认识中华法系》法律史评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张传玺 | 汉 “苛人受钱” 及其法律规制试探

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法律史评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2022年5月20日
其他

新书 | 余钊飞 范依畴等 著 《绍兴名贤与传统法律文化》

作者简介余钊飞,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公法与法理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基层社会管理,主要著作有《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人民调解的历史形成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刑法卷、民法卷)》等。范依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兼任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比较法律文化。在《法学》《政法论坛》《法律适用》《学习与探索》《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暨南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报纸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篇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全文转载。目录一、上古至夏商周时期/001虞舜/003夏禹/011二、春秋战国时期/019勾践/022范蠡/025三、秦汉至隋唐时期/029王充/031虞翻/039嵇康/042虞预/048王羲之/050四、宋元明清时期/055陆佃/058陆游/065韩宜可/072何鉴/075王阳明/079罗万化/088刘宗周/091沈文奎/97祁彪佳/101黄宗羲/107姚启圣/113袁枚/116朱珪/121汪辉祖/125宗稷辰/133骆照/136五、清末民国时期/141蔡元培/143杜亚泉/148徐锡麟/153秋瑾/158陶成章/162鲁迅/166邵力子/173梁柏台/179后记/185序言江南自古多才俊赵晓耕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动人的故事。绍兴历史久远,从文物考古的角度讲,绍兴可能已有七千甚至近万年的历史,探究历史上同属古越之地的余姚河姆渡文化和嵊州小黄山文化,就足以说明绍兴历史文化的久远。绍兴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古越先民的生息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以绍兴为中心建立的越国,就定都绍兴。秦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称“会稽”;唐宋时称“越州”,南宋以后改称绍兴至今。自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始,绍兴古城至今已走过了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而且时至今日,其城址一直未变。如此历史悠远且城址未迁移的古城,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实属罕见。正因为如此,绍兴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绍兴古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几乎都可以有相应的遗存和文物来印证,舜禹遗迹、越国古址、秦汉碑刻、唐宋摩崖、明清故居等等,都展示着绍兴古城的历史厚重感。绍兴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绍兴的人才辈出,“名士之乡”自古以来就是绍兴的金字招牌,这正是绍兴最令人称绝、最光彩夺目的特征。在《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中收录了清朝以前绍兴籍名人五百多人;《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版)中则收录了近代以来绍兴籍名人两百余人。毛泽东曾撰写诗文称赞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历史是人民的历史,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历史也不可能离开名人。绍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不少绍兴籍名人堪称中华民族的精英和楷模,远有越王勾践,明代有刘宗周、王阳明,近有蔡元培、周恩来、鲁迅,不一而足。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绍兴悠久的历史也造就了绍兴的思想文化底蕴。从古越的稻作文化、舟楫文化、陶瓷文化、剑文化到现在的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绍兴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有鲜活特色的区域文化。但除此之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绍兴也孕育了久远的传统法律文化。早在传说的舜帝时期已经在绍兴土地上孕育出了传统法文化,《尚书·舜典》载:“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可见,法律、刑罚、执法观念和法律思想早在虞舜时就已经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受封于会稽的越王勾践大力实施政治和法治改革,其两位谋臣范蠡、文种协助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在政治、法律思想上,他们也提出了别具一格的主张。后世的王充、陆佃、陆游等均在法律思想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近代蔡元培,成为开启中国现代教育第一人。早在1912年,他主持起草《大学令》时,就规定大学要建立评议会、教授会等组织,并对它们的权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蔡元培还主张“田不自耕不得有”,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绍兴名贤在传统法律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得益于绍兴这一方水土,却也将自己的成就惠及整个民族。本书由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余钊飞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范依畴副教授及其团队共同完成,两位青年才俊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史学科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以他们对绍兴历史、绍兴名人、绍兴法律文化的认识,编写此书恰逢其人。本书对绍兴名贤与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归纳、分析、解读,比较系统地向读者展现了绍兴历代名贤充满智慧的法律思想,彰显了绍兴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是一本颇值一读的佳作。是为序。
2022年5月18日
其他

新书 | 张婷 著 张田田 译 《法律与书商 商业出版与清代法律知识的传播》

内容简介张婷结合出版史和法律史的研究方法,收集了131种不同版本的《大清律例》、65种讼师秘本,以及诸多圣谕宣讲时涉及法律知识的宣讲底本,深入而生动地分析了清代法律知识的商业出版与传播,及其对司法体系和法律文化的冲击。她认为商业出版不但影响了法律书籍在司法系统内的传播与阅读,扩大了法律知识的读者群,而且加强了成案和私家律注的权威性。商业出版还通过《讼师秘本》等通俗读物影响了民间法律知识的构成与运用。除了文字传播,法律知识还通过口头传播,尤其是在圣谕宣讲时涉及大量民间常用的户律和刑律条款。
2022年5月17日
其他

王沛 | 审判权与西周国家权力的构建

王沛:《审判权与西周国家权力的构建》,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第136至147页。王沛,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甲、金、简牍法制史料汇纂通考及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目次一、创建:西周王朝如何行使审判权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闫晓君 | 秦汉行书律与帝国行政运作

闫晓君:《秦汉行书律与帝国行政运作》,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第148至159页。闫晓君,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文献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西安市政府参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史、秦汉史、历史文献与传统律学等,在《法学研究》《中国史研究》《国学研究》《法学》《法律科学》《现代法学》《学术月刊》、日本《中国史学》、韩国《亚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秦汉法律研究》《出土文献与古代司法检验史研究》《陕派律学家事迹纪年考证》《秦法律文化新探》等专著,多次获司法部、陕西省政府科研奖励,主持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司法部、中国法学会项目8项。目次一、行政文书化和道路交通发达是邮驿系统存在并完善的前提基础二、严整的邮驿系统是官文书传递的硬件保证三、秦汉行书律是邮驿系统高效运转的法律保证四、督邮监察职能和驿站作为行馆是邮驿系统的衍生功能五、小结摘要:秦汉帝国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邮驿系统,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高效运转。首先,秦汉实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集权,其行政过程文书化,保证并实现政令通达的政治需要是高效的邮驿系统产生的前提,而秦汉道路交通的发达以及设施的完善又为邮驿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秦汉邮路以首都为核心,向各郡、县以及边境呈网状分布,郡县政府设立相应的职能机构,并配备足够数目专职邮人。邮递方式多样,邮间距合理。再次,《行书律》通过对邮书类别划分、邮递速度、交接手续、封检等保密措施加以规范,保证了邮驿系统的高效、快速、安全、正常运转。最后,完备的邮驿系统衍生了督邮的监察属县功能,和为公务差旅官员提供食宿和交通车马的功能。关键词:邮驿制度;督邮;邮程;行书律;传食律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新书 | 俞荣根 著 《礼法中国:重新认识中华法系》

内容简介40余年学思精粹,俞荣根教授倾囊相授,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故事案例精彩纷呈……《秋菊打官司》讨说法、“亲亲相隐”有说法、“天理·人情”润国法……中华法系是“诸法合体”吗?“父子相隐”是“腐败之源”吗?“为政以德”,是人治主义吗?韩非、商鞅是“以法治国”吗?中国古代真有所谓的“人治”与“法治”之争吗?“春秋决狱”是“高下在手”“想整谁就整谁”吗?中国古代司法是“卡迪司法”吗?……结合问题和案例,本书通过追述“律典体制”“律令体制”对法律史研究的影响及局限;阐析中国古代法的“礼法”属性、“礼法体制”的结构与历史,以及“礼法体制”研究范式对重新认识中华法系的价值;寻求中国古代法之“自我”,对中国古代法和中华法系作一番重新认识。作者简介俞荣根(1943~),浙江诸暨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入选“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和《今日中国》“影响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百位法学家”。曾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社会科学院院长兼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驻会)兼法制委主任委员。出版《儒家法思想通论》等十多种学术专著,主持并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司法部原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教材)、《羌族习惯法》《地方立法后评估研究》《地方立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华大典·法律典·法律理论分典》等,被学界称为“系统研究儒家法的人”。
2022年4月8日
其他

新书 | 劳伦·本顿 著 《1400-1900年欧洲诸帝国的法律与地理》

内容简介通过审视1400—1900年间欧洲诸帝国法律与地理的关系,劳伦·本顿勾勒了研究世界历史的新路径,改变了我们对帝国及其遗产的理解。她认为,欧洲人将帝国的空间想象成各种走廊和飞地组成的网状结构,并且通过各种融合地理和法律观念的方式建构主权。本书作者将引导我们跨越海洋,穿过河流,翻越高山,登上岛屿,体会海盗的兴衰、叛国罪的指控、刑法的冲突和罪犯的流放如何赋予常见地理分类不同的法律意义,从而创造了各种不规则的帝国法律空间。
2022年4月7日
其他

新书 | 周清林 著 《民法典:史与思》

内容简介本书首先阐述了大陆法系民法典的主要历史,简述了大陆法系从罗马法到法国法到德国法的历程。在阐述中将罗马法分为市民法、万民法和优士丁尼民法三部分,同时从物权变动视角进行微观展现。在讨论中国民法部分,以文明与文化分野的视角讨论民法在中国的流变。在专题研究上,主要侧重于为艰难的主体理念进行,结合了史学、哲学的方式予以探讨,具有一定的深度。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法典的历史,尤其是大陆法系主要源流以及中国民法典的历史,可读性强。同时,不但在历史部分有专题研究,而且在后一部分上专列专题研究部分,深入探讨了动产与不动产区分的罗马法源头、自然人的西方传统、拿破仑为何青睐民法典以及权利能力、自然人的中国源流以及人格技术的历史与真相。这一模式使本书既有普遍性的历史陈述,也有深入的专题讨论,对读者了解民法典的中西历史以及民事主体的历史源流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作者简介周清林,湖南省涟源市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国家公派英国牛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民法哲学》集刊主编,法学博士。在《法学》《现代法学》《法商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出版专著《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权利能力研究》、译著《自然法与财产权理论:从格劳秀斯到休谟》。目录第一编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新书 | 龙大轩 著 《道与中国法律传统》

内容简介本书讨论道家思想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全书共六章,章先梳理道家源流以及道的基本内涵,第二章探讨权威意识与道法传统,第三章论述阴阳和合与礼法传统,第四章阐释无为而治与道术传统,第五章是对道与中国文化传统关系的阐发,第六章讨论道对当代中国之治的启发作用。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法的“道法”传统、“礼法”传统、“道术”传统,皆与道家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并且这种思维方式对推进当下的中国之治有着重要借鉴意义。目前学界对道家多持法律虚无主义的观点,本书应为国内部系统研究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影响的专著,集中在学者“言犹未及”“言犹未尽”“言之有误”这三方面耙梳、发论,所得结论多为作者独到心得。
2022年3月27日
其他

新书 | 王人博等 著 《洋为中用:中国法政知识考古》

内容简介自福柯开创知识考古学以来,对概念的梳理成为学术研究中的一种“清新”范式。作为国内法学尤其是宪法学概念研究范式的圭臬,王人博教授曾提出通过宪法上的十个关键词/核心概念来阐释和理解宪法,并身体力行。这种研究方法和风格,既能通过概念阐释的方法达到学术训练的目的,又能管中窥豹了解宪法的意旨,兼具规范分析、语义建构和历史考据,成为中国宪法学研究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王人博教授承继民国学术传统,不但关注较早,而且其努力一以贯之,同时他着眼基础,视角独特,方法交叉,论述深入。他不但重视词源学方法,梳理宪法学基本范畴的流变,更加注重社会学的方法,关照与基本范畴相关的宪法实践,发掘“词”与“物”之间的关系;他不但注重历史的方法,关注宪法学范畴历时性的变化,也注重比较的方法,关注宪法学基本范畴共时性的展开。这本由王人博教授携弟子完成的基于知识考古学方法探究宪法学基本范畴的文集,可望成为国内宪法学范畴研究的“元话语”之作。
2022年3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新书 | 龚汝富 李雪涛 点校《祥刑经解·遗范》

内容简介毛逵《祥刑遗范》重在祥刑实践例证,汪泩《祥刑经解》重在祥刑理念阐发,两部著作结集出版,完美体现祥刑理论与祥刑实践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也是填补空白的一项文献整理成果。作者简介龚汝富,江西宜丰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儒家与法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法律史教学研究工作,热衷于民间法律文献收藏与整理工作。撰写学术文章近百篇;著有《清代江西财经讼案研究》《明清讼学研究》,整理出版《明清讼师秘本八种汇刊》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李雪涛,河南商丘人。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已发表《(祥刑遗范)研究》等论文。
2022年3月10日
其他

新书 | 娜鹤雅 著 《旧谱新曲:近代中国审判制度中的司法资源研究》

结语参考文献出版信息书名:《旧谱新曲:近代中国审判制度中的司法资源研究》作者:娜鹤雅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月ISBN:9787301326879
2022年3月4日
其他

新书 | 丛小平 著译 《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

二审判决:边区司法建设与婚姻改革一建立行之有效的边区司法制度(1937~1946)
2022年3月3日
其他

新书 | 胡艺 著 《案卷里的唐朝法律故事》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体验式的历史法律读物,通过讲述唐朝著名的法律案件,全景再现了盛世大唐与今不同的法律规定、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唐律疏议》是我国传世的部完整的法典,也是中华法系的瑰宝,我们现在的法律制度正是立足于过去的守正创新,其优秀的法律理念穿越时空,仍值得我们学习理解。本书通过褚遂良买房案、高昌交通肇事案、章怀太子案、懿德太子案、永泰公主案、来俊臣诬陷谋反案、李白流放夜郎案、醉打金枝案、武元衡被刺案、元和逆案、鱼玄机杀婢案等案件,以轻松的笔调,结合历史和法律方面的研究成果,一一展现唐代生活的细节。作者简介胡艺,女,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兰州大学历史学学士,专注于法律与历史的融合研究,曾发表《寻找法律人的初心》《站在法的门前》等文章若干。目录褚遂良买房案——明显不合理低价的合同高昌交通肇事案——让人心碎的儿童交通事故章怀太子案、懿德太子案、永泰公主案——乾陵陪葬“天团”来俊臣诬陷谋反案——狄仁杰与《谢死表》李白流放夜郎案——诗仙的政治生涯醉打金枝——昇平公主与郭暧的政治联姻武元衡被刺案——河北与长安之间的博弈元和逆案——唐宪宗之死与《续玄怪录》鱼玄机杀婢案——易求无价宝与难得雪沉冤器物逾制案——东土大唐奢华美器从何而来出版信息书名:《案卷里的唐朝法律故事》作者:胡艺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月ISBN:9787521621129(信息来源于网络)法律史评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2022年3月2日
其他

新书 | 向广宇 著 《明弘治至万历朝的治贪立法》

内容简介一、重点研究明代中后期最为重要的立法成果《问刑条例》,注重三版《问刑条例》之间的比较;二、把中央巡视官员与地方官员所发布的榜文告示等地方性立法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明了地方立法对于中央立法的补充与联动作用;三、通过研究明代该时期的立法成就,总结其立法与立法实施中的经验,对一些具体学术问题进行较为清晰与客观的评价,如厂卫机关是否具有合法的司法权来源,内阁是否对司法权有侵夺嫌疑,治贪立法与边疆治理等;四、将立法内容与其他史料相结合,从立法角度体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发展变化,如《大明律》中未曾提及对伪造盐引的处罚,《问刑条例》中却有专门规定,就体现了“开中法”实施以后,盐业中不法官商的犯罪因盐引的使用而曾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危害。目录导言第一章
2022年1月27日
其他

新书 | 李广宇 著 《判词经典》

内容简介中国古代的判词,最初是与普通文书没有本质区别的,但越往后,越演变成一种独立的文体,成为公牍的一种。本书作者李广宇在《人民法院报》连载的系列文章《判词经典》广受关注,现集结成册,以飨读者。
2022年1月26日
其他

新书 | 俞江 著 《清代的合同》

出版信息书名:《清代的合同》作者:俞江ISBN:978-7-5598-4332-6出版时间:2022年02月定价:188.00元装帧:精装开本:1/16(信息来源于写本文献学微刊)相关内容:新书
2022年1月25日
其他

新书 | 孙家红 编纂 《明清律合编》

内容简介明清易代之际,王朝成文法律的继承与变迁是一个重要而核心的法律历史议题。本书选取明代最后一个重要的官方刻本——万历三十九年版《大明律集解附例》,与清初入关后颁布的第一个版本《大清律集解附例》(顺治三年版),以清律目录内容为纲,将二者逐条逐句进行比较,详细标注、分析彼此之异同,以微观法史之严密视角,深刻揭示清朝初年对于明代法律的继承与变革,通过扎实具体的文献证据,对流传多年的历史偏见有所纠正,并启发相关学界同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之研究。作者简介孙家红,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法国里昂高等学术院(Collegium
2022年1月24日
其他

邬勖 |《奏谳书》“狱史阑案”的法律适用

“廿六年十二月戊寅以来,禁毋敢谓母之后夫叚(假)父,不同父者毋敢相仁(认)为兄、姊、弟。犯令者耐隶臣妾而毋得相为夫妻,相为夫妻及相与奸者,皆黥为城旦舂。"(《岳麓书院藏秦简(伍)》简001-002)
2022年1月22日
其他

刘妤 | 新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投票表决方式的历史变迁和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我国的立法工作已经由数量型转为质量型,精细化、高质量立法已成为普遍要求。回顾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规则的立法和实践发展的历史,对我们把握立法的方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22年1月21日
其他

新书 | 王立民 洪佳期 李婧 等 著 《法律文明史(第11卷):近代中国法》

编辑推荐本书系统全面地对西方法律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情况进行了回顾与研究,将中国租界法制的研究放入近代中国法的研究中,填补了清末修律前西方法律文明的传入情况及其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冲突交融。此外,本书还将中国近代法制史学史被纳入整个研究的体系中,并对香港、澳门、台湾这三个施行特殊法律制度的区域进行了重点关注,从而真正意义上完整呈现近代中国法制与法学发展的历史变迁。本书对近代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还是世界法律文明史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个法律文明史研究是从全新的视野和层面对世界法律文明进行重新解构,不仅摆脱了国别和时间对法律文明考察的束缚和割裂,是一种跨时代、跨区域的研究,还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对法律文明的交流和演变进行了更科学、更全面、更细致的探寻。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展现了近代中国在风云诡谲历史大变局下法律近代化的艰难历程,探讨了近代中国传统法制的衰落与“西法东渐”、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全书以租界法制对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开始,详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思想、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的形成与繁荣,重点考察近代中国的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诉讼法等部门法的发展及诉诸实践之成效,并特别关注了太平天国、革命根据地时期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等各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发展路径。作者简介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郑康奇 | 婚姻法实践前后的妇女境遇——以1953年陕西省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

郑康奇:《婚姻法实践前后的妇女境遇——以1953年陕西省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载《法律史评论》2021年第2卷(总第17卷),第46页至58页。
2022年1月20日
其他

新书 | 张健 著 《国家治理变迁中的基层刑事司法》

内容简介本书利用龙泉司法档案对基层刑事司法展开实证研究,着重探索在国家治理转型大背景下(1912-2020)刑事司法主要制度的历史沿革,从长时段、日常生活、地方社会的角度展现基层刑事司法制度变迁的复杂性、丰富性及其背后的法理逻辑,探讨基层刑事司法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变”与“不变”,进化抑或转承,以图形成一个中国基层刑事司法从传统向近现代转轨的“龙泉样本”。
2022年1月18日
其他

黄骏庚 | “奸胥蠹役”的新画像——《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评介

《法律史评论》(CSSCI集刊)和四川大学近代法文化研究所公众号,发布《法律史评论》论文、近代法文化研究所研究成果,以及法律史学界相关资讯。
2022年1月17日
其他

薛永毅 | 延安时期李木庵恢复性司法观及其历史价值

“我们现在因为司法人员的缺少,以致就这现有的组织内人员还非常不充实,例如各县的司法人员太不健全,甚至有好几个县连裁判员也没有,工作只得由县政府来承担,一些县份连书记员也没有,至于检察员更谈不上。”
2022年1月15日
其他

新书 | 徐家俊 著 《上海监狱的旧闻往事》

内容简介本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上海监狱的前世今生》的姐妹篇,以旧闻往事的形式叙述上海监狱史上的人和事,既生动可读,又严肃有据,引人思考,本书分“旧狱寻踪”“革命志士在狱中”“新监往事”“人物剪影”“案件追踪”及“访谈录”等六个部分,记录了大量近现代在上海监狱发生的人和事。就百年来上海监狱发展、变化中的管理制度、突出事件及人物、监狱建筑布局等多视角进行了追踪和记录,从一个侧面反映
2022年1月13日
其他

宋鋆 | 从农村到城市:革命政权公共卫生法制的探索与创制

宋鋆,1986年生,辽宁盘锦人,黑龙江大学法学院法律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特别是城市解放区法制史)研究以及人工智能司法研究,曾在《法律适用》《北方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2022年1月11日
其他

新书 | 齐蕴博 著 《清代黔东南苗族法文化变迁研究》

作者简介齐蕴博,女,1981年4月生,河北保定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博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司法行政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调解理论与实务,民事诉讼法学方面的研究。发表《人民调解走向研究》《论人民调解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论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定位》《新时代京津冀司法行政工作协同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探析》等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2部,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2022年1月11日
其他

法史年报 | 2021年法史论文辑录(史学期刊)

(整理范围为2021年度刊出的历史学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及扩展版期刊。整理者为四川大学法律史学硕士史悦微、周芩宇。如有疏漏之处,请各位师友谅解、指正。)
2022年1月10日
其他

法史年报 | 2021年法史论文辑录(法学期刊)

(整理范围为2021年度刊出的法学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及扩展版期刊,排序不分先后。整理者为四川大学法律史学硕士生周芩宇、史悦微、杨则。如有疏漏之处,请各位师友谅解、指正。)
2022年1月9日
其他

新书| 赵刘洋 著 《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

——当代中国法律实践中的妇女离婚一、现有的分析二、当代中国婚姻法律条文中的实用规定与道德原则三、当代中国法律诉讼实践中的妇女离婚四、在诉讼案件之外:实质主义道德理念与妇女权利五、小结第六章
2022年1月9日
其他

韩伟 | 陕甘宁边区基层刑事司法实践与经验探析

此案复核关系甚大,改变了罪名,量刑也由死刑变为“二三年徒刑”。其中缘由,是复核未机械地适用法律条文,而是考虑了谋杀未遂,并运用了边区坦白运动中教育感化的政策,根据其坦白和改悔情况予以从轻处罚。
2022年1月7日
其他

新书|韩丽雯 著 《清朝末年的法治思想》

01内容简介清朝末年是清廷专制政体崩溃的前夜,是古今思想变迁、政体转型的关键时期,更是东西方思想文化激烈交锋、互相影响的迅猛发展期。本书以民权和法治为中心对清朝末年的法治思想进行研究,以西方政体、民权和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于19世纪后期在中国的移植为研究背景,系统性地梳理了民权和法治思想在中国的演变,并通过对清朝末年立宪人士关于君主立宪的政体构想、革命人士关于民主共和的政体构想以及清政府官员关千政体选择的思考和实践的比较研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02作者简介韩丽雯,法学博士,2012—2014年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近年在《政法论坛》《孔子研究》《管子学刊》《人民论坛》《科技与出版》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司法部、教育部等部委课题五项,主持北京市委组织部及校级课题六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和中国政治文化。03目录第一章
2021年12月27日
其他

新书| 孟烨 著《清代州县裁判文书研究》

01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以清代民事裁判文书为研究对象,关注整个民事裁判中出现各种类型文书,从文书层面还原和解读清代民事裁判程序。本书将结合官方档案和私人所藏文书,对清代明示裁判文书进行详细解读,并从历史视角考察明清时期裁判文书乃至裁判程序的变迁。02作者简介孟烨,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2010年取得复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同年获得日本文部科学省奖学金,2016年于日本京都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2016年至今任职于复旦大学法学院。专业为中国法律史,研究方向为明清法律史,比较法史。担任中国法律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法律与商业等课程教学。获复旦大学2019年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03目录第一章
2021年12月25日
其他

新刊 | 《法律史评论》(2021年第2卷总第17卷)出版

《法律史评论》(CSSCI集刊)和四川大学近代法文化研究所公众号,发布《法律史评论》论文、近代法文化研究所研究成果,以及法律史学界相关资讯。
2021年11月24日
其他

期刊 |《法律史评论》2021年第1卷(总第16卷)要目

《法律史评论》(CSSCI集刊)和四川大学近代法文化研究所公众号,发布《法律史评论》论文、近代法文化研究所研究成果,以及法律史学界相关资讯。
2021年11月21日
其他

资讯| 2021年法律史学科师生论坛暨中国传统法语境中的“法理”学术研讨会公告

参会人员以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四校法律史学科师生为主。为促进各高校法律史学科之间更加广泛、深入的学术联系,本次会议将开放部分参会名额,欢迎各兄弟院校法律史学科师生撰文参会。
2021年9月7日
其他

资讯|《法律史评论》入选CSSCI来源集刊

作为在社会科学领域坚守人文传统的学术平台,《法律史评论》将继续坚持正确办刊方向,注重理论创新和学术传播,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关注转型中国法制变迁。期待得到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
2021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