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作者简介余钊飞,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公法与法理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基层社会管理,主要著作有《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人民调解的历史形成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刑法卷、民法卷)》等。范依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兼任杭州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比较法律文化。在《法学》《政法论坛》《法律适用》《学习与探索》《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暨南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期刊报纸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篇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全文转载。目录一、上古至夏商周时期/001虞舜/003夏禹/011二、春秋战国时期/019勾践/022范蠡/025三、秦汉至隋唐时期/029王充/031虞翻/039嵇康/042虞预/048王羲之/050四、宋元明清时期/055陆佃/058陆游/065韩宜可/072何鉴/075王阳明/079罗万化/088刘宗周/091沈文奎/97祁彪佳/101黄宗羲/107姚启圣/113袁枚/116朱珪/121汪辉祖/125宗稷辰/133骆照/136五、清末民国时期/141蔡元培/143杜亚泉/148徐锡麟/153秋瑾/158陶成章/162鲁迅/166邵力子/173梁柏台/179后记/185序言江南自古多才俊赵晓耕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动人的故事。绍兴历史久远,从文物考古的角度讲,绍兴可能已有七千甚至近万年的历史,探究历史上同属古越之地的余姚河姆渡文化和嵊州小黄山文化,就足以说明绍兴历史文化的久远。绍兴地处东南沿海,是我国古越先民的生息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以绍兴为中心建立的越国,就定都绍兴。秦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称“会稽”;唐宋时称“越州”,南宋以后改称绍兴至今。自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始,绍兴古城至今已走过了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而且时至今日,其城址一直未变。如此历史悠远且城址未迁移的古城,在江南乃至全国都实属罕见。正因为如此,绍兴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在绍兴古城,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几乎都可以有相应的遗存和文物来印证,舜禹遗迹、越国古址、秦汉碑刻、唐宋摩崖、明清故居等等,都展示着绍兴古城的历史厚重感。绍兴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绍兴的人才辈出,“名士之乡”自古以来就是绍兴的金字招牌,这正是绍兴最令人称绝、最光彩夺目的特征。在《中国人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21年版)中收录了清朝以前绍兴籍名人五百多人;《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版)中则收录了近代以来绍兴籍名人两百余人。毛泽东曾撰写诗文称赞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历史是人民的历史,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历史也不可能离开名人。绍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不少绍兴籍名人堪称中华民族的精英和楷模,远有越王勾践,明代有刘宗周、王阳明,近有蔡元培、周恩来、鲁迅,不一而足。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绍兴悠久的历史也造就了绍兴的思想文化底蕴。从古越的稻作文化、舟楫文化、陶瓷文化、剑文化到现在的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绍兴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有鲜活特色的区域文化。但除此之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绍兴也孕育了久远的传统法律文化。早在传说的舜帝时期已经在绍兴土地上孕育出了传统法文化,《尚书·舜典》载:“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可见,法律、刑罚、执法观念和法律思想早在虞舜时就已经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受封于会稽的越王勾践大力实施政治和法治改革,其两位谋臣范蠡、文种协助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在政治、法律思想上,他们也提出了别具一格的主张。后世的王充、陆佃、陆游等均在法律思想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近代蔡元培,成为开启中国现代教育第一人。早在1912年,他主持起草《大学令》时,就规定大学要建立评议会、教授会等组织,并对它们的权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蔡元培还主张“田不自耕不得有”,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绍兴名贤在传统法律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得益于绍兴这一方水土,却也将自己的成就惠及整个民族。本书由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余钊飞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范依畴副教授及其团队共同完成,两位青年才俊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史学科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以他们对绍兴历史、绍兴名人、绍兴法律文化的认识,编写此书恰逢其人。本书对绍兴名贤与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归纳、分析、解读,比较系统地向读者展现了绍兴历代名贤充满智慧的法律思想,彰显了绍兴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是一本颇值一读的佳作。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