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订阅号

其他

广药大附一院医生夫妻携手下基层:救死扶伤,惠及阳西百姓

“80后”宋海泳,是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医生。罗丹萍是该院消化内科医生,两人既是同事,也是夫妻,在行医路上,两人互相扶持、共同成长。2021年,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选派基层对口帮扶专家进驻阳西总医院,宋海泳和罗丹萍一起报名并双双被选上,两夫妻于当年11月进驻阳西总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和消化内科开展帮扶工作。两人均挂职科室副主任,短期内帮助两个科室的诊疗水平实现了快速提升。罗丹萍医生2021年11月开始,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罗丹萍医生,作为对口帮扶专家,进驻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开展帮扶工作并挂职副主任。帮扶期间,罗丹萍医生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在省级医院积累的诊疗经验带到阳西,通过理论授课、教学查房、学科带教等,全方位多形式地对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给予指导,优化了工作流程,促进内镜诊疗中心团队的诊疗水平大幅提升。尤其在规范胃、肠镜的诊疗方面,大力推行单人肠镜、无痛胃肠镜等新技术应用,并积极参加门诊部坐诊、院内疑难病例会诊等,为阳西群众带来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半年来,她为所在科室建设发展作出很大努力并取得明显成效,受到科室同事的高度评价和领导充分肯定,也得到患者的认可和赞扬。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仅仅7个月时间,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为患者提供常规胃镜检查服务1862例,同比增长29.67%;肠镜检查1430例,同比增长36.58%);肠息肉切除术526例,同比增长541.46%;胃息肉切除263例,同比增长约11倍;顺利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04例,填补了该技术在阳西地区的空白,目前该中心已熟练掌握该项技术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2022年3月,患者陈伯突然出现大便带血,到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就诊。罗丹萍在查房时发现患者病因不是很确切,于是为他进行了肠镜检查,发现患者直肠有一息肉约2cm,基底不宽,表面质脆,充血水肿,确定为这次出血的“元凶”。经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行肠镜下EMR(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体征正常,没出现特殊不适。但是,该患者息肉病理提示为中分化腺癌。这一检查结果引起科室高度的重视,在罗丹萍的指导下,科内迅速组织开展了专家会诊,会诊结果一致认为必须进行外科干预治疗,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及部分肠管,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是难题来了,现在该患者的息肉已经肠镜下切除,外科医生很难确定病变的准确位置,如何精确的找到病灶位置,成为了医生首先关心的问题。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团队决定由罗丹萍教授先对患者在肠镜下完成病灶标记定位,然后即送手术室行病变肠管切除。最终,由于术前的病灶标记精确,外科医生得以在术中非常快速、精准地切除患者病灶,又因该是腹腔镜微创手术,陈伯术后恢复良好,第一天即下床活动,随后的进食与大便均逐步恢复正常,并顺利痊愈出院。除了做好科内的诊疗工作,罗丹萍还积极参加阳西总医院举办的“健康科普巡讲”活动,把自己的医疗保健知识普及给阳西广大群众。今年来,她分别在阳西县总工会、阳西县公安局、沙扒镇政府等处进行演讲授课,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肠道疾病预防、早筛、早诊断、早治疗、肠道肿瘤等方面科普知识传授给大家,让大家对这方面疾病的科学诊治有了新的认识,获得普遍赞扬。内镜诊疗中心一直对患者都是热情细心,罗丹萍更是将省级大医院的优质高效服务和本科室良好传统相融合,她本人也是时时处处体现着医者大爱情怀,将高水平专业诊疗技术服务阳西百姓,科室综合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罗丹萍良好的医风医德,精湛的医疗服务技术,通过传、帮、带,融进了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推动专科建设和发展,也为阳西百姓带来更便捷的优质高效诊疗服务。宋海泳医生宋海泳医生进驻阳西总医院康复医学科后,助力开展了吞咽造影检查等康复诊疗新技术,填补了阳西在这方面的技术空白,让阳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省级大医院新技术诊疗服务。患者岑某某,脑出血康复期气管切开术后,因不能行走伴言语不清、吞咽障碍入院,2022年2月22日行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患者饮水呛咳,一直鼻饲,入院后予以冰刺激、Masake训练法、门德尔松手法、声门上吞咽、用力吞咽、Beckman口肌训练、呼吸训练、吞咽障碍治疗仪、针灸等,患者吞咽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家属要求拔除鼻饲管,遂于2022年3月8日给患者行VFSS。为了给患者提供更精准化的治疗方案,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在宋海泳专家的指导下,影像诊断中心全力协同,黄妃凤副主任带领康复中心吞咽治疗师团队为患者进行VFSS。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食物控制、运送尚可,但吞咽启动稍迟缓,梨状隐窝有残留,存在隐性误吸等问题。针对患者现存的吞咽功能障碍情况,治疗师调整康复治疗方案后继续加强吞咽训练,症状逐步缓解,于2周后成功拔掉鼻饲管。Tips吞咽障碍患者经常会问类似这些问题。是否“可用口吃”和能吃什么等,都取决于吞咽治疗师对其吞咽功能的各项评估及检查后的结果。这包括吞咽功能障碍筛查量表(EAT-10)、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洼田饮水试验、染料测试、吞咽造影检查(VFSS)、纤维内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等,其中VFSS被认为是吞咽障碍检查的“理想方法”和诊断的“金标准”。什么是VFSS?VFSS是在X线透视下,针对口、咽、喉、食管的吞咽运动所进行的特殊造影。该检查通过对整个吞咽过程中侧位及正位成像的动态观察,不仅明确吞咽障碍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的部位、受损程度和代偿情况等,还为制定治疗方法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吞咽造影检查VFSS临床意义?1.明确是否存在吞咽障碍;2.明确吞咽障碍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的部位、受损程度和代偿情况;3.分析吞咽障碍处于哪个时期,进食何种性状的食物相对安全,是制定治疗方案、评定治疗效果的依据,也是判断能否拔除鼻饲管、胃造瘘的重要指标;4.判断有无误吸及其严重程度,误吸发生的时间、原因、进食量,尤其是可明确诊断易并发肺炎的隐性误吸。VFSS适应症1.适用于口腔期、咽期、食管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2.需判断鼻饲管或胃造瘘能否拔出的患者。VFSS禁忌症1.存在咽、食管阻塞,高误吸风险;2.患者意识不清、完全不配合检查等情况。综合自阳西总医院微信公众号初审、编辑:王媛审核:林锐锐审定发布:张锡钦
其他

在医疗圈最会水上救援 在水上救援队最懂医疗——广药大附一院医务部主任、广州市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队长高峰

人物简介高峰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务部主任、麻醉科医生。广州市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队长,广州市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2018年度,被广州市政法委评为见义勇为好街坊;2020年度,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为优秀志愿者。您理解的好医生
其他

感谢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你

最近的广州艳阳高照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但是有一群人,他们顶着烈日穿着不透气的“战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他们就是可爱的“大白”2022年7月11日,我院按省卫健委指示,派出100名队员,支援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新区的核酸采集任务。队员们克服天气炎热等不利因素,顺利完成任务,总采样量38701人次。大家不怕热、不怕苦的精神,受到了中山市南朗街道党工委梁锦灿书记的高度赞赏。7月11日支援白云区江高镇核酸采样,顶着夏日艳阳工作一天后,晚归的一车疲惫的“大白”,个个早已背靠座椅,闭目养神,任由路灯在车厢里漫游。此时唯有一位身影挺立着,只见她双手紧握前椅背的把手,腰部垫着橙色的背包。原来是熊小玲护长,她的腰受伤了,在这次外派江高镇支援全民核酸前就拉伤了腰骶部,还赶在出发前到正骨科治疗,只为了不因腰伤而影响支援任务。作为一车的副队长,她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坚决完成好这次任务。如此可爱的人,她是一名党员干部,是一位“白衣战士”,更是我们最可亲可敬的人!7月13日,我院支援清远美林广场点,全科医学科的蒲坤衽护士正在休息吃饭,突然发现一位群众(中暑,干呕,腹痛)被志愿者扶进去麦当劳,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她立马上去帮忙。最后协助志愿者把群众送到了警务室联系了家属,拨打了120。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来上台采核酸了。由于天气炎热加上衣服不透气队员们经常开玩笑“没有一个人能干着离开工作点”7月12日凌晨11点多我院接到卫健委通知7月13-15日需要紧急派100人支援清远核酸采样队员们到达清远后每天早晨05:50叫早,06:30出发07:00陆续开始采样,满足群众需求目前,我院还有100名核酸采样人员在清远向你们致敬!你们辛苦了!初审、编辑:王媛审核:林锐锐审定发布:张锡钦
其他

笑靥如花燕帽白衣 仁心仁术蓝天使者——中医科孟珊珊万米高空生死救援

仁心仁术蓝天使者”,在万米高空,孟珊珊的专业、果断、耐心、爱心,救人于水火的美丽身影深深镌刻在了机组人员的脑海中。来源:中医科初审、编辑:王媛审核:林锐锐审定发布:张锡钦
其他

【喜报】我院郭姣教授入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121篇,获Lancet、Cell、Nature等引用。主编《中医药学概论》等全国规划教材及专著10部,发布《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其他

【喜报】我院郭姣教授、傅南琳教授入选2022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29人来源:名中医工作室初审、编辑:王媛审核:林锐锐审定发布:张锡钦
其他

广药大附一院副院长冯铁军当选为2021年广东医院优秀管理干部

5月20日,2021年“天晴杯”广东医院优秀院长、优秀管理干部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对全省脱颖而出的15名优秀院长和20名优秀管理干部进行表彰。我院副院长冯铁军当选为广东医院优秀管理干部。颁奖现场,左4为冯铁军副院长本次评选是经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和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批准,由广东省医院协会主办,旨在表彰先进,树立良好行业形象,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深化医院改革发展。冯铁军,现任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口腔科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医联体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行政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卫生经济与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疗安全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研究方面,近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参与编写论著2部,主要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基于云技术的省县镇医联体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冯铁军副院长接受电视台采访冯铁军主持院感防控工作专题会议2021年分管院感工作,分管期间防控措施取得实效,未出现院内感染病例。在做好院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派出多批核酸采样支援队,全力支援广州市荔湾区、越秀区、东莞市、深圳市核酸采样工作。据统计,先后派出核酸采样队伍1400
其他

步履坚实 再获佳绩——我院洪敏主任获“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称号

喜讯近日,广药大附一院中医科洪敏主任圆满完成了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是我院首位获得“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称号的中医人员。“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的“岐黄工程”(旨在全国范围内培养百名中医领军人物,千名中医优秀人才,万名中医骨干人才)项目之一,是在全国组织实施的一项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项,截至目前仅完成四批,广东省内仅19人获得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称号。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洪敏洪敏,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精研中医经典理论、五运六气理论二十余年,临证理法严谨、用药精炼,融经方、时方、运气方于一炉,擅长经典理论结合五运六气思想治疗咳喘、皮肤病、妇科病、睡眠障碍、脾胃病等;先后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名医师承项目导师、南粤最美中医、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称号。采访撷英
其他

点赞!广药大附一院佟亚娟护长荣获第六届“广东好护士”

近日,省卫生健康委、省文明办、省中医药局等单位联合开展第六届寻找“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活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活动组委会评审及公示,5月11日活动结果正式公布,第六届“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获奖者20名,我院佟亚娟护长获奖。第六届寻找“广东好医生、广东好护士”活动结果公布链接“广东好护士”-佟亚娟“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线”,这是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二泌尿外科护士长佟亚娟在工作中经常讲的一句话。在护理岗位兢兢业业工作的29年间,佟亚娟获得过广州市护理技术操作比赛第一名,广州市优秀护士,广州市铁路集团公司优秀护士、三八红旗手,广东药科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医院优秀护士、优秀带教老师、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赴湖北参与抗疫期间,佟亚娟所在的广东支援武汉协和西院ICU重症医疗团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她本人也在“致敬战疫护士,守护妙手心愿”活动中荣获“仁心妙手护士”称号。佟亚娟管理经验丰富,深耕专业优化服务佟亚娟2018年取得教育专科护士资格,2019年开始兼任医院静脉专科治疗小组组长,管理静脉导管护理专科门诊。她经验丰富且细心敏锐,是广药大附一院ICU的业务骨干。“以病人为中心,尽全力去救治”是佟亚娟的工作准则,同时也贯穿她带领的全部护士的工作中。佟亚娟带领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强化基础护理工作,落实“首问负责制”,推行十项感动服务措施;她带领同事美化病房环境,布置温馨病房,让病人感受如家般温暖;她将6S管理理念用在病房管理中,通过增加竖版标识、张贴沟通板及疼痛脸谱标尺等举措,促进病房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她所在的胃肠外科,卒先应用色彩图谱法来评价患者肠道准备效果,大大提高肠道清洁率的比例,有效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科室每年均获得病人及家属多面锦旗或书面表扬。“说来自豪也惭愧,我们带给病人的精心护理,往往比家人还要细致入微。”作为护长,佟亚娟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不让患者带走一个不满意”为目标,不断探索深化专业内涵,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收获了广大患者的拥护认可。我是党员,让我去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迅猛来袭。当看到医院招募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信息时,佟亚娟毫不犹豫就报了名。当时,她生怕医院考虑她年纪大,不让她去,就给护理部主任发了私信:“主任,我天天长跑,身体素质很好;又有13年的ICU工作经历,临床护理经验丰富,我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我又是一名护士长,专业上能担得起,又有管理经验,我最适合了;我的孩子也大了,家里没负担。我半辈子平平顺顺的,一直没有为国效力的时候,我是党员,就让我去吧”一股脑子列了4大理由,直到收到主任肯定的答复,她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医院赴武汉医疗队工作的地点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ICU,收治的都是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整个病区经过临时改造,通风条件不好。在这样的环境下,队员们每天穿着重重的层层防护装备工作六个多小时,密切关注每一个病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精神高度集中,不敢松懈任何一分钟!一天下来,有些体力不支的队员就出现了头晕、虚脱,严重的还会有头痛,甚至呕吐。考虑到工作环境艰苦,佟亚娟是护士长又是护理组中年龄最大的,老师便安排她上办公班。但是,佟亚娟再一次挺身而出,主动向组长申请换班,坚持到一线去救治危重患者。专业技术强,是ICU的技术“尖兵”刚到武汉协和医院ICU接班时,有一位神清不清的无尿患者烦躁不安,细心的佟亚娟从头到脚检查患者的体征,发现患者膀胱区膨隆,叩诊提示尿潴留。她马上给予患者膀胱冲洗,很快引出茶色尿液750ml,原来是尿管堵了!冲洗通畅后,患者明显安静了下来。佟亚娟处理完尿管堵塞后,继续检查患者的其他身体部分,发现患者右拇指出现淤黑的迹象,可能是右桡动脉穿刺管持续动态血压监测影响,恐有坏死可能,她立即向医生汇报,拔除患者桡动脉穿刺管。由于佟亚娟观察细致,处置得当,避免患者出现肢端坏死,得到前线指挥部的高度评价!其后,一晚抢救5次的危重患者也交由佟亚娟负责护理,两位病人在她的精心护理下,生命体征平稳。她井然有序的工作和细致到位的护理,获得接班同事的交口称赞。在以佟亚娟为核心成员的重症救治小组医护们精心的治疗护理下,协和医院ICU多名重症患者顺利拔管脱机,其中收治的年龄最大的一位79岁的危重症患者也成功拔管。从武汉抗疫任务结束归队后,佟亚娟仍然坚持在抗疫一线工作,曾多次带队参加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核酸采集工作,每次都能顺利圆满完成工作,并获得当地市民及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她还承担了广东药科大学护理本科生的教学工作,担任论文指导老师。她认真思考新冠疫情下如何进行合理教学,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学的教授们进行沟通,协助完成了广东药科大学创新项目《新冠疫情下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教育路径初探与实践》,此项目在华夏高等护理教育联盟培训日2020专题交流中获得优秀奖。凭着一股韧劲、一颗恒心和一份信仰,佟亚娟用行动诠释一名党员医护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使命和担当!初审、编辑:王媛审核:林锐锐审定发布:张锡钦
其他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同心协力,共克时艰——记战役中的侦查尖兵-同心守沪的广药大附一检验人

春寒料峭的四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技第一支部三名检验人卢汉威、黄演婷和张涛随广东省援沪医疗队到达上海,支援上海的核酸检测。三人目前分别在徐汇区裕隆实验室、浦东新区华大气膜火眼实验室及虹口区中科润达实验室,同时被任命为各自核酸检测小组的质量控制组长。在防护服、护目镜、面屏及N95口罩层层包裹之下,三名检验人员与团队的队友们面对大山一样的标本,同心协力,按照新冠核酸检测流程,不断重复这样的动作:拆开样本袋-加样-核酸提取-加样(DNA)-上机。每日检测标本约1.5万管,其中有单采、混采(10:1及20:1)。其中很大一部分为阳性标本。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携手努力下,相信风雨之后见彩虹,坚信上海的疫情一定会很快被控制。卢汉威(徐汇区裕隆实验室)作为广药大附一院检验科的核酸检测、基层帮扶的青年骨干,卢汉威担任本次援沪三人小组组长。4月2日夜晚12点接到援沪的通知,如同5年前接到帮扶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通知一样,他淡定地说了一个字“好”后,便义无反顾地拉着行李向前奔赴。这次援沪十几天后,他说:“上海的疫情还是比较严峻,我们基本都是连轴转的夜班,每一个检验人都在与时间赛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将每一份新冠核酸标本的结果尽快发出。我们每日下午到达实验室,清晨回到酒店,看到最多的是东方明珠上海最美丽的日出。疫情无情,人间有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上海人民一定会战胜这一波新冠疫情。”黄演婷(浦东新区华大气膜火眼实验室)作为一名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就率先冲锋在核酸检测一线、有着丰富临床分子检测经验的老党员、检验科PCR检测组长的黄演婷来说,外出支援只不过是换一个实验室检测而已。医院每次发出支援的通知,她的名字都赫然在列。4月2日晚上12点,接到援沪通知时,她刚刚回到中山家中,这也是她好不容易从日常繁重的核酸检测工作中抽出一个周末回老家陪伴双亲的时间。但她依然坚定地说“没问题,我马上回广州”。援沪几日后作为援沪感控小组一员的黄演婷说:“我们组对口支援的华大气膜火眼实验室检测量很大,平均每日达8万管标本。而且大批量标本送检时间集中在傍晚,所以基本都是在星光下赶路去实验室,在晨曦微明中走出实验室。工作虽累,但是一想到能够帮助到上海人民早日战胜疫情出力,便充满了力量。疫情不退,我们不走,勇夺胜利,安全回家。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疫情能够早日结束。”张涛(虹口区中科润达实验室)作为在广药大附一院检验科迅速成长起来的90后老党员、青年骨干,张涛一直默默用行动来诠释“低调务实”四个字。4月2日夜晚,当值夜班的张涛在12点接到了援沪的通知,他立刻在微信上面回复了一个字“好”。3日下夜班后,他便立即收拾好行李,坐上了开往机场的车,随广东援沪医疗队奔赴上海。在沪十几天,他说:“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方舱实验室内部供人员活动的空间都较为狭小,好在我们广东队的队员都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老手,很快就熟悉了流程并适应了环境,并且根据我们广东的经验优化了流程。”在生物安全柜里,张涛进行核酸提取时,需要一次次拿起采样管进行拧盖、加样,同样的动作每天重复上万次,一个班下来,往往累得腰酸背痛、手指僵硬。但是他说:“作为新冠病毒的扫雷人,能为上海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往日的繁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并不觉得累。感受到了上海抗疫工作的严峻,相信我们和上海人民一起同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保卫战。”初审、编辑:潘英媛审核:林锐锐审定发布:张锡钦
其他

不一样的守护

“妈妈,我想回家”“妈妈,我想回家,你们赶紧来把我接回去吧!”5月27日晚,一通不在约定时间里的电话让甄毅锋的妻子慌了神。电话那头,在广州一中读高三的儿子充满了紧张和焦虑。原来,是疫情和学校即将封闭备考的消息,让因高考压力颇大的儿子一时乱了方寸。当晚下班回到家了解到情况的甄毅锋,和妻子分析了孩子回家和封闭住校的利与弊,又在第二天花5分钟和孩子进行了一场“男人间”的对话,最终让孩子安心选择了在校封闭备考。在此之前,甄毅锋没有预料到,这场疫情会让原本准备请年假陪伴儿子高考的他,最终要和儿子分居两地,各自奋战。理性对话安抚高三儿子甄毅锋就职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如果不是这通电话,他此刻应该已休了年假,正在为备战高考的儿子做全面后备保障。甄毅锋理解学校的决定,儿子所在的中学几乎处于此次疫情的“风暴眼”。为了考生的安全,学校反应很迅速,措施也得当。但本就处于特殊时期的考生,难免心情复杂。回家,回到最熟悉和安全的环境中,成了众多考生的第一反应。甄毅锋的孩子也不例外,所以才有开头妻子接到的那一通儿子的“求救”电话。经过一夜的思考,他们夫妻意见统一:住校比回家好。第二天中午,甄毅锋在儿子再打来电话时,为孩子简明扼要、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当前疫情的形势,以及他住校与回家备考的利弊。“5分钟的时间吧,孩子听完后也认同我们的看法,放下了焦虑,安心住校。”甄毅锋在电话中叮嘱道:“学校反而是最安全的,你要做好防疫,戴上口罩勤洗手。”甄毅锋和家人核检是“一个体力活儿”安抚好孩子后,考虑到自己暂时无法为孩子提供更多帮助。看到工作群里大家都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又申请到各个社区的核酸检测点去支援,甄毅锋也毅然选择加入抗疫一线。“孩子在封闭的校园里为高考奋力拼搏,我作为爸爸,也应该尽可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成功被选上支援荔湾区核酸检测的第二批队伍后,甄毅锋和同伴们分两班倒前往文化公园展开工作。“从下午3点工作到晚上10点半,回到家已是凌晨。”甄毅锋说,虽然工作时间和平时相差不大,在广州这样湿热的天气下,他们身着厚重防护服简直是“一个体力活儿”,“不用5分钟,两分钟全身衣服都湿掉了”。只有在工作休息的片刻,他才会想起和自己身处同一区的孩子。6月2日,甄毅锋和同事前往广州文化公园支援大规模核酸采样栅栏外的考前叮咛5月29日下午,甄毅锋带着孩子需要的考试和生活用品到学校门口,隔着学校的栅栏,他将东西高高举过头顶递给了儿子,并简单地叮嘱道:“注意防护,别着凉,一定放松心态。”没想到栅栏里面的儿子也一直惦记着有鼻炎的他在医院工作会不安全,反过来嘱咐他:“注意安全,不要着凉。”甄毅锋说,那一刻,他突然觉得孩子好像长大了。多日不见孩子,甄毅锋和妻子只能时不时联系班主任了解孩子的状况。“让他注意休息不要着凉了,要早点睡。”这样叮嘱的话,妻子一遍遍拜托老师转告,好在每一次老师的反馈也总是很及时,夫妻也都能放心。甄毅锋说:“我希望疫情早点过去,一切恢复正常。更希望孩子能不受影响,心态保持好,考出比较理想的成绩,能读到他想学的专业和学校。”采访结束后,他发给记者一张照片,是5月31日那天他家儿子在学校接受核酸采样的场景。“同事去支援的地方刚好是孩子的学校,我当时就想,可惜给儿子做核酸采样的不是我!”甄毅锋儿子做核酸采样时,同事为他抓拍了这张有纪念意义的图片
其他

致敬!“披甲”上门的守护者

为始终跑在疫情前头,实现“精准防控”,近日我院核酸采集支援队来到大塘社区、广州市公安局等地,为群众干警上门进行核酸采样服务,确保“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不漏一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再出发!广药大附一院持续派员支援越秀区核酸采样

随着广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力度持续加强,全员核酸采样的范围再次扩大,扩充核酸采样队伍迫在眉睫。广药大附一院医护人员积极响应,火力全开,持续派员支援荔湾区、越秀区等多地的核酸采样。
其他

坚守岗位再战疫,同心守护群众健康

凌晨2点,结束东漖芳和花园的采样后,支援队收到了居民送的水果、饮料
其他

【毕业季】一封不想批准的请假条

青葱岁月,如同白驹过隙,感谢母校三年的栽培,让我从刚入校园的懵懂,到现在的自信成熟。感谢导师悉心的教诲,您不仅授予我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教会我独立与创新,虽历时三载,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
其他

广药大附一院赴湖北武汉医疗队队长谭杰主任获评“广州好人”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卫健委主办,广州广播电视台承办的2020年“广州好人”医务人员专场网络发布活动,我院赴湖北武汉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呼吸内科主任谭杰获评“广州好人”。本次活动旨在广泛宣传榜样先进事迹,弘扬榜样高尚品格,展现抗疫英雄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充分发挥榜样力量。点击链接查看:“广州好人”发布:他们逆行战“疫”,一往无前担使命
其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广药大附一院开展主题党日暨党员专家义诊送温暖活动

随后,与会同志们一起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开展了脱贫攻坚工作研讨,交流了基层党建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