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日报

其他

碳中和10月投向标:55起融资,154.06亿金额,高瓴创投押注这家企业A轮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10月国内碳中和领域统计口径内共发生55起私募股权投融资事件,较上月63起减少12.7%;已披露融资事件的融资总额合计约154.06亿元,较上月28.03亿元增加449.6%。
2023年11月11日
其他

自动驾驶公交来了!上海中心城区即将试点,行业商业化路径渐晰

上海将探索自动驾驶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化路径,加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运营。北、上、广等已实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准商业化运行,自动驾驶应用规模效应渐显。券商指出,自动驾驶下半场来临,商用车自动驾驶率先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详解蔚来李斌全员信:渠道终端不动、优化针对总部,“三个确保”提升组织效率

一是组织提效,合并重复建设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与分工,取消低效岗位。二是资源提效,推迟和削减3年内不能提升公司财务表现的项目投入。
2023年11月4日
其他

管理层直言出现策略失误?隆基绿能下调全年组件出货目标,光伏价格战中谁最受伤?

隆基绿能管理层坦白表示今年出现策略失误,在二季度友商以低价订单抢占市场的时候没有跟进,对组件销售和四季度出货有比较大影响;公司管理层认为,目前价格状况可能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不过如果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则调整时间会短一些。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亏损严重后又遭沉重一击!通用Cruise暂停所有无人驾驶业务

Cruise最新暂停了其在美国的所有无人驾驶业务;Cruise指出,停止所有无人驾驶业务的决定与任何新的道路事故无关。
2023年10月28日
其他

一文看全小鹏1024科技日:AI赋能下实现技术降本,“陆地航母”二三年内量产

小鹏汽车公布了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驱系统、电子电气、智能制造、飞行汽车、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何小鹏表示,汽车品类将从软件定义汽车逐步进化至AI定义汽车的时代。记者|徐昊10月24日,一年一度的小鹏汽车科技日如期举行。小鹏汽车拿出了满满的科技“干货”,公布了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驱系统、电子电气、智能制造、飞行汽车、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汽车品类将从软件定义汽车逐步进化至AI定义汽车的时代,小鹏汽车已将大模型深度应用在多个业务板块与技术研发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在AI赋能下的成本降低,也是本次发布会上不断被提及的话题。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千亿新能源车龙头股价应声大涨!A股三季报行情扩散,7家上市公司同比预增超800%

A股三季报行情扩散,披露业绩预增公告次日比亚迪H股一度涨超8%,披露三季报次日宁德时代盘中最高涨超4%;盘点前三季度净利预计同比预增超800%的A股上市公司名单及券商研报最新点评(附表)。上海电力扣非净利同比最高增近21倍。
2023年10月21日
其他

多家自动驾驶企业吹响冲刺IPO号角!成色究竟几何?

据财联社星矿数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以来,多家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纷纷冲刺IPO;从已递表企业的招股书中或可窥见,多数自动驾驶企业的业绩表现似乎并不乐观,这亦折射出行业尚存在一定的待解难题。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楼梯响声”不断,小米汽车渐近,A股产业链如何分羹?

知名分析师预计,小米汽车首款将在2024年发售,出货量预估5万-6万部,关键卖点为自动驾驶、软体生态、800V快充与动力配置;在汽车这一新赛道上,小米似乎秉持了在手机市场的打法——之前有消息称,小米汽车在硬件上的利润率将会低于1%,主要靠软件服务及生态服务实现营利。
2023年10月14日
其他

碳中和9月投向标:63起融资,28.03亿金额,氢能赛道最活跃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9月国内碳中和领域统计口径内共发生63起私募股权投融资事件,与上月持平;已披露融资事件的融资总额合计约28.03亿元,较上月142.52亿元减少80.3%。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单日7000辆!余承东朋友圈庆贺爆单,华为卖车也“遥遥领先”?

问界新M7上市后在10月6日单日“大定”破7000台创纪录,余承东发朋友圈大赞“起死回生,真不容易!”;新M7热度渐起,“大定”量一个月内破5万台,超前8个月问界汽车总销量;新M7有望冲击智能驾驶SUV市场其它竞争对手,如理想L7/L8、比亚迪唐、Model
2023年10月7日
其他

比亚迪、杉杉股份出手!中国新能源企业并购海外公司业务

比亚迪和杉杉股份同日披露收购海外公司相关业务的公告,国内新能源企业收购速;国内企业收购海外公司的相关业务或将成为趋势,同时或存在一定风险。记者|余佳欣近日,比亚迪、杉杉股份均披露收购海外企业相关业务的公告,这也折射出中国新能源企业收购正加速。具体来看,杉杉股份下属子公司杉金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杉金光电(广州)有限公司拟以14.09亿元的初始转让价格,收购LG
2023年10月4日
其他

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反弹乏力,业内预计Q4仍有下探空间

TCL中环和隆基绿能本周硅片价格下调。业内预计,10月供应相对过剩会持续,价格或仍有下探空间;机构统计,目前硅片环节总体库存处在累库阶段,前期消化的库存被新增爬坡产能所填补。
2023年9月3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中国新能源出海!产业链企业如何走好“这步棋”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相出海,加速布局海外建厂;除欧美市场外,多方目光瞄准东南亚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新能源企业出海在技术和成本上有优势,但未来出海竞争或将加剧。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特斯拉进军印度的又一步:据称考虑建立电池储能Powerwall业务

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已经拟定了其在印度生产和销售电池存储系统的计划;该计划将作为特斯拉在印度建设电动汽车工厂计划的补充;这意味着特斯拉将在印度引入更广泛的商业模式,目前这一提议正在审查中。
2023年9月23日
其他

特斯拉带“热”一体化压铸!起底背后产业链发展现状

当前,一体化压铸产业链日趋完善,不少企业在这一产业链进行相关布局。从一体化压铸产业链参与方来看,涉及上游压铸设备、材料厂商、模具厂商;中游压铸供应商;以及下游车企;为更好了解当前一体化压铸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现状,新能源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多家产业链相关企业证券部。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特斯拉一体化压铸重大突破!开发新车或仅需一年半,三大技术扮要角

这项新突破可将电动汽车几乎所有复杂车身底部零件压铸成一个整体。这将是特斯拉未来生产平价电动汽车、实现盈利计划的关键,其可以在18-24个月内,从头开始开发一款汽车。3D打印、工业用砂与定制合金扮演要角。
2023年9月16日
其他

多方加码!高压快充产业链发展迅猛 V2G技术受市场关注

目前,包括电池厂商、车企等多方持续加码高压快充产品,产业链发展迅猛;V2G技术成为会上讨论焦点,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V2G技术有待完善与提升,另有业内人士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充电桩行业或加速洗牌。记者|余佳欣实习记者|黄嘉文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受到市场持续关注。近日,在2023第六届深圳国际充电桩及换电站展览会上,新能源日报记者获悉,目前,包括电池厂商、车企等参与方持续加码高压快充产品,产业链发展迅猛。针对大功率高压引发的待解难题,V2G技术受到市场关注,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该技术仍有待完善与提升。另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1-2年,充电桩行业将进入洗牌期。多方加码高压快充产业链发展迅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介绍,今年前七个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增量已达到2021年全年增量的1.8倍。截至今年7月,我国换电站保有量达2675座,超过2022年保有量的1.3倍。“从近4年公共充电的基础设施新增情况来看,大功率化的充电趋势基本显现。”仝宗旗如是说。公开资料显示,大功率充电技术指通过增加充电设备的功率密度、电池的快速充电能力,实现在短时间内充电并获得更长的续航里程。大功率充电技术的核心在于充电设备的设计与电池的性能改进,而直流快速充电技术是当前较为常见的大功率充电技术之一。从电池厂商方面来看,据新能源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动力电池厂商已推出快充电池解决方案。今年6月,巨湾技研推出8C倍率充电速度的凤凰电池。在此次展会上,据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极充生态中心业务总监汪宗阳透露,该公司研发的极速充电电池已搭载在埃安和合创的超充车型上,并已开始量产。车企方面,也正加大布局超快充站。其中,广州小鹏智慧充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翔在展会上表示,小鹏将在2025年年底建成3000座超快充站,在2027年年底建成5000座超快充站。截至目前,大众、奔驰、理想、小鹏、广汽埃安、合创汽车等车企纷纷推出基于800V高压平台的量产车型。此次展会上,据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三电中心充电开发部部长肖胜然透露,北汽今年即将发布的车型,充电功率达250kW以上,充电10分钟的续航接近300公里。“关于搭载300kW和400kW超充的车型都在研发过程中,预计于2024、2025年陆续上市。”新能源日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展会上,华为数字能源作为充电网络领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展示了全液冷超充解决方案。随着新能源汽车走向高压高倍率的新时代,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充电网络领域副总裁伍海斌表示,该公司主要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实现“源、网、荷、储、车”的协同发展。中金证券曾韬团队分析认为,随着高压快充产业链逐步成熟,下游车企加速推出高压快充车型,今年有望成为800V高压快充车型放量元年。而高压快充带来的高效补能,以及后期超充桩配套的持续完善以及规模化带来产业链持续降本,有望驱动高压快充车型渗透率持续提升。V2G技术受市场关注充电桩行业或加速洗牌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功率充电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待解问题,如:大功率输出的系统稳定性、可靠性仍需提升,配电容量利用低等问题。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充电事业部副总经理翟寄文认为,光储充放系统(小K注:由光伏、储能、充电桩以及配电设施、充电管理和能量管理系统组成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充电容量配置不足,以及充电高峰期对电网造成压力的问题。“通过对能量的存储和优化配置,可以实现本地能源的生产和就地消纳,同时它也是新能源车使用新能源电的必由之路。”而“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的核心,通常由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充电桩、反向充电组成。在这其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V2G(即:Vehicle-to-Grid,又称双向逆变式充电技术)的充电桩将成为重要一环。国网智慧车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表示,从电动汽车角度来看,车网互动是解决充电容量的关键路径。其认为,车网互动V2G技术是全球新能源技术的竞争焦点。“广义的车网互动将是电动汽车充电免费甚至可以盈利,其需要用户、企业、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双向充放电V2G可以反过来减少电网的功率需求,同时采用车电资产分离、电池租赁等新的商业模式。”在王文看来,电动汽车电池与电网双向充放电的车网互动的移动式储能,提供了成本更低、更安全的分布式储能新途径,能量和功率聚合潜力巨大。不过,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V2G技术有待完善与提升。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充电事业部总裁阳岳丰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V2G充电桩作为电网和车辆的接口,能量双向转换和调度在技术层面上都可以解决,但商业模式还未清晰,其中包括要解决车主、充电运营商和电网三方的利益分配问题,三方都受益才能符合商业逻辑。”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能源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崔怀磊认为,新能源汽车V2G的应用将进一步打开移动储能的空间,但发挥电动汽车灵活性价值还有很多的挑战。“将分散式的电动汽车进行聚合管理,由聚合主体和电网互动是规模电动汽车发挥灵活性价值的必由之路,这其中虚拟电厂将发挥价值。”对于充电桩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深圳永泰数能科技有限公司CMO李晶晶在接受《科创板日报》等媒体采访时坦言:“目前行业鱼龙混杂,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及电动车市场的成熟,未来1-2年,(充电桩行业)将进入洗牌期,会逐渐涌现出一些有实力的头部厂家,形成比较明显的梯队层级。”新能源日报往期报道代表企业及人物(排名不分先后)深度内容锂电宁德时代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跌跌不休!电池级碳酸锂跌破20万元/吨,9月底价格或将反弹

来自供给端的压力进一步推动碳酸锂价格下跌,从而激发其他锂矿厂商的保价行为;终端需求市场不足,下游对碳酸锂采购仍显谨慎,压价情绪持续。
2023年9月9日
其他

碳中和8月投向标:63起融资,142.52亿金额,光伏赛道最活跃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8月国内碳中和领域统计口径内共发生63起私募股权投融资事件,较上月66起减少4.5%;已披露融资事件的融资总额合计约142.52亿元,较上月141.67亿元增加0.6%。
2023年9月6日
其他

BC电池与TOPCon引发分歧:谁是最终赢家?光伏龙头这样看

晶科能源表示,坚定看好TOPCon是未来3-5年的技术主流。天合光能亦指出TOPCon是综合考虑下最具性价比的技术路线;BC电池兼具效率和外观优势,但存在一定的研发难度。对于隆基押注BC电池,有业内人士预计,隆基的定位是在分布式市场占据主流。
2023年9月5日
其他

天合光能上调全年出货目标,晶科力压隆基欲夺第一?光伏组件下半年以“N型”破局

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阿特斯、东方日升以及通威股份七家组件制造商上半年合计出货量140.05GW,全年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速超70%。N型产能持续扩张。如果N型P型成本小于1美分/瓦,甚至能够持平,这时候P型基本出局。在此之前,N型产品能够享受一定溢价。
2023年9月2日
其他

二季报大横评:理想毛利率再超特斯拉,蔚来、小鹏期待触底反弹

理想汽车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86.5亿元,小鹏汽车50.6亿元,蔚来汽车87.7亿元。蔚来给出了历史最高交付和营收指引,交付指引为5.5万-5.7万辆,营收指引为189.0亿-195.2亿元。小鹏汽车近日签下的两笔“大单”,则足以使其有了更多喘息的机会。
2023年8月30日
其他

大众后,小鹏汽车“牵手”滴滴,何小鹏意图浮现

通过合作,滴滴将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业务支持,帮助小鹏汽车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这次合作对于滴滴和小鹏来说,都属于重大战略调整,或是1+1>2的合作模式。”有业内人士向新能源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2023年8月28日
其他

重要里程碑!我国取得可控核聚变重大突破,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有了新的突破,证明中国掌握了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随着可控核聚变实验不断取得新突破,全球范围内致力于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探索的创业公司不断涌现。严苛的反应环境对聚变装置结构材料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第一壁材料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瓶颈之一。编辑|小K可控核聚变行业传来重磅消息,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有了新的突破,证明中国掌握了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据中核集团发布消息,8月25日下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中核集团表示,这是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固有安全等突出优势,是目前认识到的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工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核集团在发布的消息中这样提到。可控核聚变是我国核能发展“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国家能源需求、助推“双碳”目标实现、促进能源新体系构建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科技变量。根据我国核工业中长期发展的远景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核聚变能的应用。虽然从实验室到建设核电站的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核聚变离真正的商业运行还很远。但随着可控核聚变实验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及以高温超导为代表的硬件技术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致力于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探索的公司及投资不断涌现。据中金公司研报,全球范围内从事商业化聚变堆探索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家,吸引到风投投资金额不断攀升,截至2023年初,全球聚变公司累计吸引超过60亿美元投资。根据Keytone
2023年8月27日
其他

小米汽车,越来越近!

根据规划,小米汽车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量产,时间紧迫。随着产业链日益成熟,小米汽车或将很快正式上路;据不完全统计,小米对外投资主体包括:小米集团、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顺为资本等。整体来看,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车云服务五大领域,小米均有所投资布局。记者|曾乐实习记者|黄嘉文小米汽车,越来越近。今日(8月23日),据外媒援引两位知情人士消息称,小米公司已获得相关部门批准生产电动汽车(EV)。不过,针对前述信息,截至发稿,小米公司方面未回应新能源日报记者的采访。此前,尽管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在近三小时的年度演讲中并未提及造车进展,但近期,小米汽车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为小米汽车而战!”近日,雷军在社交平台中发布一组照片,图中横幅上如是写道。新能源日报记者注意到,该条动态发布定位于新疆,而后,雷军又发布了数条位于该地的相关动态。就在上述动态评论区,有网友更是直接贴出疑似小米汽车在新疆的路试谍照。另据网络中流出的疑似相关谍照可以判断,小米此次路试的汽车或包含配备激光雷达、不配备激光雷达的两种版本。在雷军发布上述系列动态期间,顺为资本投资合伙人胡峥楠亦在其社交媒体上曝光了关于小米汽车的能耗表现情况:“今天被工程师们恶搞,晚上八点扔了台表显剩余续航152公里的电车,要我带三个壮汉回85公里外的目的地,环境温度37度……简直小看我的黄金右脚,直接踩条直线给你们,到目的地后剩余里程显示还有90公里,干出8.8度电的能耗......”昨日(8月22日),有消息称,小米汽车现阶段电池供应商已敲定,一供、二供分别为中创新航和宁德时代。这一切似乎都在向外界释放信号:小米汽车成型在即。通过投资构建产业链小米于2021年3月官宣正式进军电动汽车行业,在过去几年,小米通过资本投资的方式构建其汽车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小米对外投资主体包括:小米集团、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顺为资本等。整体来看,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车云服务五大领域,小米均有所投资布局。雷军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其中,2021年8月25日,小米集团宣布以总交易金额约7737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Deepmotion
2023年8月23日
其他

新型储能政策和资本双向奔赴:A股多匹黑马业绩增量可期

宁德时代与中国电建合作布局新型储能,南都电源、万里扬和南网储能等将新型储能视作新的利润增长点,梳理近期在互动易回复相关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名单(附表);小众路线在新型储能市场“分庭抗锂”,中国电建、太阳能等跑步入局分羹。编辑|若宇新型储能赛道持续升温,背后是政策和资本的双向奔赴。8月16日,深圳推出20项举措,在新型储能等新兴领域大力培育一批民营领军企业;8月15日,广州发文将力争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到2025年达到600亿元以上,到2027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简称CNESA)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各地发布新型储能补贴政策达到26条。政策向好之下,大量资本和玩家涌入赛道并加码布局新型储能领域。锂电龙头宁德时代8月11日与中国电建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新型储能应用研究、储能产品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南网储能于7月13日与惠州市人民政府就新型储能、抽水蓄能等项目推进达成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根据CNESA数据,2023年6月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3.5GW/7.2GWh,2023Q2新型储能新增装机5.9GW/12.3GWh,环比增长96.7%/105%。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规模8.0GW/16.7GWh,超过去年全年新增规模水平7.3GW/15.9GWh,中国成为全球储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最活跃的国家。展望2023年下半年,业内表示,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新型储能规模增长迅速,全年新增装机将达到15-20GW,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根据十四五规划,新型储能2025年要开始大规模商用,2030年要稳居全球前列。新型储能赛道成一级、二级市场“香饽饽”业内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将接近3万亿元。产业规模的急剧扩张,引来各路资本争相入局,新型储能行业频现融资潮。企查查数据统计,2022年以来,一级市场新型储能(涵盖锂离子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熔盐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融资大约58起,涉及44家企业,投资机构包括鼎晖百孚、新鼎资本、普华资本、建信信托、国晟基金、海松资本、金鼎资本和红杉中国等。与此同时,新型储能也是A股上市公司投资的热门方向。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近期在互动易平台回复新型储能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包括中电兴发、佳禾智能、金杨股份、永泰能源、南都电源和宏英智能等,具体情况如下:新型储能赛道的火热同步推动着公司业绩高增兑现。南都电源2023年H1营业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40.1%,归母净利润3.1亿元;2023年Q2营业收入37亿元,同比增长35.1%,Q2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305.6%。山西证券肖索8月5日研报对此分析,南都电源新型储能业务大幅增长,公司2023年H1锂离子电池系统产品实现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146.8%,锂电池材料实现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90.4%。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改善,H1整体毛利率达9.8%,比去年同期增长1.3pct。除了南都电源,万里扬和南网储能等上市公司也将新型储能业务视作未来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天风证券吴立等人此前研报指出,万里扬于2023年2月与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可为子公司万里扬能源的新型储能业务提供强大资金资源支持,并在储能电站、虚拟电厂及零碳园区等双碳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吴立等人认为,公司储能业务在手订单充足,已签订协议项目预计于2023年及之后陆续投产运营,有望实现并网并贡献新的业绩增量。中原证券陈拓研报表示,南网储能抽蓄和新型储能项目储备丰厚,截至2022年底,公司抽蓄/新型储能总储备超2800/700万千瓦,而随着新型储能项目的不断投产运营,新型储能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小众技术路线大PK不可否认,大量玩家参与新型储能市场带动新技术的进步,这其中,锂电池储能被寄予厚望,成为新型储能的“代名词”。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员表示,从2022年新增储能装机技术占比来看,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占比达94.2%。不过业内分析,锂电池储能虽然密度高,但安全性值得商榷,频频起火被广为诟病。那么,哪条新型储能技术路线有望走到聚光灯下呢?国信证券李恒源等人8月6日研报指出,截至2023年6月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占比1.1%,压缩空气储能占比1.0%,铅酸(炭)电池储能占比0.9%。另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A股上市公司年内公告、互动易和机构调研提及次数最多的新型储能路线亦为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储能。世界最大压缩空气储能预计2024年建成
2023年8月19日
其他

就在明日!欧盟这一电池重磅法规即将生效,或带来三大影响

法规对电池的碳足迹、原材料回收再利用、信息披露等作出要求。电池海外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业内人士表示,海外市场开始从单一维度的产品竞争,升级到多维度的体系竞争。已有超过120家公司组成联盟,计划联合推出电池护照。编辑|郑远方8月17日,欧盟公示满20天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新电池法》)便将正式生效。《新电池法》要求未来在欧洲经济区销售的动力电池和工业电池须具备碳足迹声明和标签及数字电池护照,并对电池重要原材料的回收比例也作出了相关要求。碳足迹方面,自2024年7月起,出口到欧洲的大部分电池(含电动汽车电池、轻型交通工具电池和可充电工业电池)需提供碳足迹声明及标签。电池出口厂商需披露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数据,从上游矿产、材料到电池生产、回收以及回收再利用。后续,欧盟还将对碳排放实行分级,并设定相关阈值。原材料回收再利用方面,《新电池法》要求在其生效8年后,欧洲区销售的新电池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应至少使用16%/85%/6%/6%的回收钴/铅/锂/镍。另外,在法规生效13年后,回收材料比例还将提高,生产新电池应至少使用26%/85%/12%/15%的回收钴/铅/锂/镍。信息披露方面,《新电池法》引入了“电池护照”,要求披露的信息包括:电池制造商、碳足迹、供应链尽职调查、电池材料和成分、合规性认证、循环性能、资源效率、耐久性等。国联证券认为,未来海外市场对产品的碳足迹要求可能日趋严格,锂电产业链各环节都需要更加重视“碳壁垒”的限制,通过工艺改进和设备迭代降低生产能耗强度,加快在水电等清洁电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提高厂区可再生能源自给率等方式,提前完成自身的低碳转型。另据华泰证券分析,《新电池法》对我国产业链或将带来三方面影响:第一,碳排放的相关要求或将强制出口企业进行零碳转型,在生产技术上将向着高效低能耗、环保低碳等方向进行革新;第二,有望倒逼国内回收体系完善,长期将带动国内产业链的绿色转型,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回收要求趋严或利好已和海外厂商合作布局回收的企业;第三,电池护照旨在确保供应链的透明度,出口企业将面临护照数据库建设、护照管理系统维护及国际统一标准构建等挑战。海外电池市场竞争升级如今,电池海外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我国锂电厂商相继出海,拓展海外业务,但与此同时,海外相关产业政策也逐渐明晰,包括美国的《通胀削减法》(IRA法案)以及欧盟本次即将实施的《新电池法》等。有业内人士之前表示,这也意味着海外市场开始从单一维度的产品竞争,升级到多维度的体系竞争。值得一提的是,全球产业链正致力于推进电池护照。已有超过120家公司组成联盟,计划联合推出基于区块链的电池护照。联盟成员包括宝马、Stellantis、本田、福特、日产、马自达、通用汽车等。另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建议开展动力电池护照及配套政策研究,加强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据曾毓群介绍,电池护照是物理电池的数字孪生体,可实现对动力电池全供应链的透明化数字管理。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可通过电池护照,简单直接地查阅电池产品的相关信息。同时,电池护照作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有力抓手,可成为促进电池产业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落实到产业链上,中航证券建议关注三个方向。1)更严苛的标准有利于头部企业优势巩固: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派能科技;2)整车/集成企业仍具备领跑优势:比亚迪;3)回收产业较早发力者:邦普(宁德时代收购)、格林美、华友钴业、天能新材料等。新能源日报往期报道代表企业及人物(排名不分先后)深度内容锂电宁德时代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储能重回风口?8月工商业峰谷价差已达0.74元/kWh,储能经济性有望提升

2023年8月共有22省市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且普遍高于0.8元;工商业储能盈利模式主要是峰谷价差套利,随着全国峰谷价差持续拉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有望进一步提升;绿证核发全覆盖、输配电价改革等因素推动了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量高增,进而催化了储能需求。编辑|邱思雨随着工商业峰谷价差拉大,工商业储能经济性进一步攀升。据北极星储能网最新统计,2023年8月共有22省市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且普遍高于0.8元;对比7月共有19省市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全国峰谷价差持续拉大,8月工商业峰谷价差均值已达0.74元/kWh。工商业储能盈利模式主要是峰谷价差套利,随着全国峰谷价差持续拉大,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有望进一步提升。据中邮证券测算,选取浙江地区为样本,以投资成本为1.8元/Wh、装机容量为1MWh、年运行330天、充放电效率94%、每天2次充放电等假设作为标准,计入运维费用、逆变器寿命等因素,预计浙江1MWh工商业储能两充两放约4.7年收回成本,IRR为16%,工商业储能在浙江具备经济性。另外,随着峰谷价差的扩大和投资成本的下降,工商业储能项目收益率会逐步提升。另外,绿证核发全覆盖、输配电价改革等因素推动了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量高增,进而催化了储能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8月3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指出,绿证核发实现全覆盖,从陆风和集中式光伏扩展到所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这意味着,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能够分参与绿证,并获得额外受益。另外,2022年以来,工商业储能直接补贴政策频发,鼓励分布式光伏配储,补贴方式包括容量补贴、放电补贴和投资补贴等。受多重因素驱动,7月储能招标规模大幅上涨。据华安证券统计,7月储能招标规模合计2.65GW/22.83GWh,容量规模环比上涨14.5%,同比上涨192.3%。中邮证券分析师王磊认为,逆变器公司将充分受益于工商业储能的行业高景气,工商业储能最终的竞争力在于智能化运维,因此具有智能模块化产品的公司将充分受益。另外,江浙粤等省份经济发达,峰谷价差扩大推动工商业储能经济性提升,在江浙粤当地具有良好的工商业客户基础的公司具备成长性。相关公司包括:盛弘股份:公司储能产品以PCS为核心,面向工商业和电网侧储能。固德威:公司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采用模块化系统配置,灵活匹配各类工商业场景,同时支持多模式运行。德业股份:目前公司储能逆变器覆盖3KW-100KW,具有并离网切换,电网削峰,安全稳定,节约用电成本,提高电网利用率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户用及小型工商业场景。科华数据:公司在中国用户侧储能系统出货量稳居第一、公司储能PCS出货量位居全球及国内Top2。金盘科技:2022年公司累计承接中高压直挂(级联)储能系统及低压储能系统产品订单近3亿元,共取得超过300MWh储能订单。苏文电能:公司深耕江苏,公司EPCO主要客户为大型工商业企业,如北汽新能源、蜂巢能源、比亚迪等,均是是分布式光储的潜在客户。芯能科技:公司立足浙江,已实施的多个“网荷光储充智能微网”示范项目的IRR将有效提升。新能源日报往期报道代表企业及人物(排名不分先后)深度内容锂电宁德时代
2023年8月12日
其他

碳中和7月投向标:66起融资,141.67亿金额,光储氢赛道热度高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7月国内碳中和领域统计口径内共发生66起私募股权投融资事件,较上月54起增加22.2%;7月已披露融资事件的融资总额合计约141.67亿元,较上月60.87亿元增加132.7%。文|财联社创投通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7月国内碳中和领域统计口径内共发生66起私募股权投融资事件,较上月54起增加22.2%;已披露融资事件的融资总额合计约141.67亿元,较上月60.87亿元增加132.7%。细分领域投融资情况从投资事件数量来看,7月光伏、储能、氢能、合成生物学、充电换电、电池材料、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领域较活跃;其中氢能领域的7家获投公司的中有4家致力于研发燃料电池。从融资总额来看,热门赛道中储能赛道披露的融资总额最多,约为56.1亿元;储能电池产品研发商——海辰储能完成国寿股权和金融街资本共同领投,中银资产、金石投资、国投招商、国风投基金、中金资本、鼎晖百孚、中美绿色基金联合领投,首建投新能源、合肥产投、峰和资本、经纬创投、农银国际、中兵国调、众创等跟投的超45亿元的C轮融资,为7月碳中和领域融资数额最大的融资事件。热门投资轮次从投资轮次来看,7月碳中和领域投资大多集中在初创及成长期企业,其中A轮融资事件数最多,发生23起,占比约为36%;种子、天使轮融资事件数位列第二,占比约17%;Pre-A轮、B轮融资事件数并列第三,占比约15%。从各轮次投资金额来看,
2023年8月9日
其他

解析“大众+小鹏”:产业链科创板公司回应合作进展,主机大厂布局中国背后

目前,有4家科创板公司进入小鹏汽车产业链,不少企业看好此次合作,未来会进一步加强与小鹏的联系;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合作案例,但此类合作也存在一定风险。记者|余佳欣实习记者|黄嘉文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的合作引发市场持续关注。大众汽车计划向小鹏汽车投资7亿美元,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在战略技术合作方面,双方将基于小鹏汽车的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汽车车型,以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相关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投产。上述合作将给A股产业链公司带来怎样影响,主机大厂布局中国背后反映了什么?小鹏汽车产业链科创板公司合作进展新能源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不少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披露与小鹏汽车的合作事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进入小鹏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部了解情况。国芯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主要为小鹏汽车提供芯片,目前未有具体的进展,实际以公告为准。“公司看好此次(小鹏与大众的)合作,未来会进一步加强与小鹏的联系。”国芯科技已在汽车车身和网关控制芯片、动力总成控制芯片、域控制芯片、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等12条产品线进行全面布局,其在互动平台表示,该公司正在开发RISC-VCPU内核系列,目前正在开展将AI引擎加入到RISC-VCPU内核中,形成具有AI引擎的CPU内核系列。目前已有多个AI芯片定制服务的在手订单。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新能源日报记者,除小鹏外,国芯科技客户还包括奇瑞、上汽、长安、长城、比亚迪等。精进电动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目前和小鹏汽车合作的产品还是基于以往的合作,最新的(合作)目前还没有。据了解,精进电动较早就与小鹏G3车型展开合作,并为小鹏P7轿跑的8款配置车型提供驱动电机。截至目前,精进电动还与克莱斯勒、吉利集团、广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国内整车企业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关于此次大众集团将使用小鹏自主研发的G9平台来开发两款电动车型,国海证券研报表示,小鹏G9平台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潜力值得期待,有望为大众汽车品牌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差异化,同时小鹏G9的供应链厂商有望持续受益。值得一提的是,于近期正式登陆科创板的威迈斯也处于小鹏G9的供应商队伍之中,威迈斯的800V车载集成电源产品已搭载小鹏G9,实现出货,并获得小鹏、理想、岚图、上汽集团等定点。“小鹏是我们在造车新势力当中选出来的,所以未来在战略上的合作还会有,具体涉及到合同保密信息,没办法说更多,可关注8月底(公司)半年报披露情况。”威迈斯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作为综合性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经纬恒润透露,其主要为小鹏配套网关产品。新能源日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不少供应链外的企业也关注到小鹏和大众的合作信息。其中,孚能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我们目前没有跟小鹏有实质性的合作,但我们有在接触。我们也看到关于两家公司的合作信息,之后会加强和小鹏的联系,具体以公告为准。”菱电电控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有在和新能源新势力车企接触,其中包括小鹏。“目前,公司正处于转型时期,未来新能源是我们发展的重点,包括我们的研发和市场资源都会向这块倾斜,公司非常希望和一些优质的客户去合作。”天风证券7月28日的研报认为,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属于国内汽车行业里程碑式事件,标志着国内车企电动智能化能力得到行业认可,为后续国内整车及零部件出海打开想象空间。而大众车型价格多在10万-20万元区间,也将推动智能座舱和高阶L2+及以上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跨国主机大厂布局中国市场背后新能源日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不少企业和业内人士均颇为看好此次合作。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大众和小鹏的合作是双赢。“不仅可以帮助大众尽快推出新的产品,维持其市场地位,保持知名度和保有量,也可以让小鹏获得资金来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同时助推小鹏的全球化进程。”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开发门槛逐渐提高,成本随之增加,企业独立开发有风险。张翔表示,大众此前独立开发的ID系列效果不尽人意,与中国本土的同类产品相比差距很大,导致销量不好。而小鹏近年来销量持续下滑,自动驾驶迟迟不能落地,核心竞争力得不到体现。从大众集团披露的上半年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全球交付437.22万辆,同比增长12.8%。不过,在中国市场共计交付145.19万辆汽车,同比微跌1.2%。其中,大众汽车集团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同比下降约2%至6.24万辆。小鹏汽车近期发布了7月销售数据,该公司今年7月交付新车11008台,1月-7月共交付新车52443台,同比下滑34.9%,不及理想汽车同期销量的1/3。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地表示,小鹏汽车预计从大众交易中获得可观的经常性收入,可能比预期更早实现盈利能力。新能源日报记者注意到,继小鹏汽车后,大众集团于近期被曝出与多家国内车企展开合作。其中,7月26日,大众集团宣布奥迪与上汽集团深化现有合作。作为规划的第一步,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大众与小鹏、奥迪与上汽签署的协议,均设想在未来联合开发用于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ICV)的全新本土化平台。另据财联社独家获悉,大众旗下捷达品牌正在与零跑汽车谈合作。若合作达成,捷达将主攻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张翔认为,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开启之后,以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合作案例。“主要还是因为目前国外的传统车企跟国内的新势力合作具有互补性,国外车企想抓住中国汽车市场的这个发展机遇,享受新能源汽车的红利。”不过,张翔也表示,此类合作或存在一定风险。“以大众和小鹏此次合作为例,大众基于小鹏G9平台开发的车型,可能存在(与小鹏此前推出车型)同质化严重问题,同时,产品定价能否被消费者接受也存疑;其次,造新车的技术门槛仍然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的研发风险等。”对于小鹏与大众的此次合作,交银国际表示,因为双方计划共同开发的两款B级纯电汽车将于2026年投产,未来小鹏的盈利方式或为技术授权费,所以大众入股对小鹏的短期利润影响有限。新能源日报往期报道代表企业及人物(排名不分先后)深度内容锂电宁德时代
2023年8月5日
其他

投资超10亿元!丰田+广汽丰田+小马智行成立合资公司

新能源日报记者获悉,根据协议,合资公司将于年内成立,投资额超10亿元,将提供由广汽丰田生产的用于Robotaxi的丰田纯电动车辆平台;丰田与小马智行的合作,亦是当前跨国车企加速布局中国市场的一个缩影。记者|曾乐
2023年8月4日
其他

停牌数日后控制人浮出水面!国资广州工控集团将入主孚能科技

若此次权益变动完成,孚能科技控股股东或将变更为广州工控集团,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或将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孚能科技方面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后,在新控股股东支持下,该公司融资能力有望显著提升,确保该公司新产能快速布局,同时其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亦可获得提升。记者|余佳欣昨日(8月1日)晚间,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7月31日,该公司控股股东Farasis
2023年8月2日
其他

洪泰基金加码!T3出行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正推进国内上市前相关资本动作

新能源日报记者了解到,T3出行近期已陆续完成超10亿元的A+轮融资,并正在推动上市前的Pre-IPO轮融资,未来计划在融资完成后启动IPO并实现港股及A股发行上市;T3出行方面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稳步推动新一轮融资的相关工作。”记者|曾乐特约记者|李笑寅7月28日,洪泰基金方面宣布,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T3出行)获得由洪泰基金投资的数亿元A+轮融资。该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扩大用户及运力规模、生态产品与服务的孵化以及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平台研发投入。与此同时,新能源日报记者了解到,自2021年完成77亿元A轮融资之后,T3出行近期已陆续完成超10亿元的A+轮融资,并正在推动上市前的Pre-IPO轮融资,未来计划在融资完成后启动IPO并实现港股及A股发行上市。针对上述情况,T3出行方面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稳步推动新一轮融资的相关工作,有新的消息会及时跟大家同步。”T3出行成立于2019年4月22日,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完成三轮融资,累计公开融资额超128亿元,投资方包括:东风汽车、中国一汽、长安汽车、阿里巴巴、腾讯投资、苏宁易购、中信投资控股、同程网络等。与行业中其他同类企业相比,T3出行的成立时间并不算长。这家由中国一汽、东风、长安三大汽车央企与腾讯、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共同参与打造“光环”的出行企业,自诞生之初便备受业界关注。从运营模式来看,与市场中较为主流的C2C(Customer
2023年7月29日
其他

降库存未影响销售预期,“宁王”透露“海外进展顺利”

宁德时代表示,公司进一步降库存未影响其对下半年销售会往上走的判断,由于比亚迪的份额在上升,所以国内的份额略有下降,但海外市场份额增长的速度比较稳定。海外电动化加速,已使得宁德时代的海外业务逐年增长。宁德时代与福特的合作持续推进中,进展顺利。记者|李子健披露财报后举办投资者电话交流是宁德时代(300750.SZ)的例行环节。与市场担忧的不同,宁德时代对包括美国市场在内的海外进展表示顺利。除此之外,公司进一步降库存未影响其对下半年销售会往上走的判断。财联社记者从资本市场获悉的宁德时代2023年中期交流会材料显示,会上投资者密集提出超过20个问题,主要的关心重点在于库存管理、毛利率情况及海外进展等方面。降库存未影响销售预期财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宁德时代存货金额为489亿元,一季度末的数据则为640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在二季度仍然处于控库存的状态。业内认为,公司对行业的未来预期会反映在其库存上。投资者同样关心宁德时代的库存管理预期及销售情况。宁德时代财务总监郑舒表示,2022年下半年开始从库存进行顶层整体掌控,同时根据季节性的变化灵活调整采购量和库存量,提升库存利用率和周转率。2023年6月底,公司库存账面价值489亿,主要是原材料、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比22年底降低35%-36%。据其介绍,得益于公司对库存的有效管理,未来随着管理体系的进一步落地,下半年销售会往上走,库存占销售的比重,公司始终能控制在比较优秀的状态。宁德时代董秘蒋理补充说明,从上半年的情况可以看到,市场竞争确实比较激烈,但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还是持续稳定在全球第一的水平,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客观讲,由于比亚迪的份额在上升,所以国内的份额略有下降,但海外市场份额增长的速度比较稳定。竞争的激烈化及国内市占率的变化,往往对应着“价格战”的潜在挑战。对于投资者所关心的价格应对策略,蒋理认为市场竞争不是简单看价格,更多是产品技术、综合服务,能不能更好帮助到客户。不过,蒋理也表示,成本方面,对重要的战略客户提出了锂矿返利优惠方案,一起推动产业链发展。具体至毛利率方面,宁德时代Q2毛利率和Q1相比小幅提升,蒋理分析原因表示,二季度高毛利项目的出货相对多一些,导致毛利率略微有所提升,总体上无论是储能,还是动力电池,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稳定的态势。线性来看,Q3、Q4公司毛利水平也会在相对稳定的预期。除此以外,宁德时代透露宜春锂矿最新进展。公司表示,江西锂矿项目进展顺利,主体建设已经完成,将于近期投产,产量目标符合预期。除了江西锂矿,公司今年还取得了四川斯诺威的股权。海外进展顺利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境外电池业务实现营收为657亿元,占总营收约35%。海外电动化加速,已使得公司的海外业务逐年增长。近年来,宁德时代亦一直在海外进行布局,位于德国图林根州的首个海外工厂已实现锂电池模组及电芯的量产。另外,公司宣布在匈牙利建设欧洲第二座工厂,规划产能达100GWh,以进一步完善全球战略布局。对于海外工厂建设的进度,蒋理透露,德国去年电芯投产,目前爬坡中,顺利获得了欧洲客户认可。匈牙利项目也在顺利推进当中,规模比较大,需要一期一期建,需要一些时间。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过往印象,海外订单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毛利率,但从半年报中获悉,境外毛利率与境内基本持平。宁德时代表示,境内外毛利平均水平的差异受具体产品及客户结构影响,随着境外出货量占比增加,平滑单一项目影响,境内外的整体盈利能力差异会有所收窄而趋于相对一致。而对于海外工厂的利润率预期,宁德时代表示,受欧洲人工、物流等成本较高影响,公司欧洲工厂的成本相对来说高于国内工厂。由于公司具备产线单位投资额小、生产运营效率高等成本优势以及先进产品溢价优势,预计公司欧洲工厂盈利水平比友商的欧洲工厂具有争力。除此以外,投资者对宁德时代与福特于美国的合作亦表示关切。蒋理表示,公司与福特的合作持续推进中,进展顺利。新能源日报往期报道代表企业及人物(排名不分先后)深度内容锂电宁德时代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成交额超140亿!碳酸锂期货交上市首日答卷,广期所将加速推出绿色产业相关期货品种

广期所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15时收盘,碳酸锂期货总成交量6.54万手,持仓量0.81万手,成交额144.1亿元。方星海称,上市碳酸锂期货有助于行业企业合理安排产能,巩固我国锂电产业国际优势地位,保障我国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记者|周晓雅运行有序,碳酸锂期货上市首日成交额超140亿元。广期所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15时收盘,碳酸锂期货总成交量6.54万手,持仓量0.81万手,成交额144.1亿元。广期所表示总体上看,碳酸锂期货市场运行有序,为7月24日上市的碳酸锂期权的上市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7月21日上午9时,碳酸锂期货挂牌交易。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以视频连线方式出席并致辞,广东省副省长张新、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杨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和广期所董事长胡政现场出席。广期所总经理朱丽红主持上市活动。张新副省长、杨光主任共同为碳酸锂期货鸣锣开市。方星海致辞称,上市碳酸锂期货有助于行业企业合理安排产能,管理好价格波动风险,巩固我国锂电产业国际优势地位,保障我国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于服务绿色发展、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多位业内人士则表示,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加强市场培育,共同推进碳酸锂品种功能作用发挥,同时也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广期所还将继续深耕绿色产业领域,加速推出契合产业实际需要的期货品种。上市首日运行有序7月21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
2023年7月22日
其他

“回A”月余豪掷超百亿元!光伏组件厂商阿特斯加码一体化产能,最新回应来了

7月19日晚间,阿特斯发布公告称,合计140亿元投资建设光伏产业链扩充及配套项目。阿特斯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布局主要是助力公司向垂直一体化方向发展。”;“整个行业不断有新技术、新产能来替换老产能,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阿特斯证券部工作人员如是说。记者|余佳欣实习记者|黄嘉文“回A”月余后,光伏组件“五巨头”之一阿特斯加速扩产。7月19日晚间,阿特斯发布公告称,合计140亿元投资建设光伏产业链扩充及配套项目。公告显示,投资标的分为两部分内容,项目一为呼和浩特阿特斯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GW单晶拉棒、40GW单晶坩埚项目,预计总投资为80亿元;项目二为年产10GW切片+10GW电池+5GW组件+5GW新材料项目,预计总投资为60亿元。据悉,为加快项目进度,上述项目将通过代建公司、代建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方式推进。就在7月16日,阿特斯发布公告称,已与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就该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针对上述情况,今日(7月20日),新能源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阿特斯证券部,其工作人员对此解释称:“这两则公告指的是同一件事情,上一则公告(即:7月16日该公司所发布的公告内容)是跟政府签的框架协议,这次公告(即:7月19日该公司发布的公告内容)是已经落地的内容。两则公告存在一定差异,但(内容上其实)差得并不多。”具体来看,据阿特斯于7月1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拟在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约180亿元,包括年产30GW单晶拉棒项目、80GW坩埚项目、10GW单晶切片项目、10GW太阳能电池项目、5GW光伏组件项目、5GW相关配套产品项目。一期单晶拉棒项目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3月达产;一期其他项目于今年9月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9月达产。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项目显示,阿特斯此次布局几乎覆盖光伏产业链大部分环节,包括:上游工业硅、多晶硅环节,中游光伏组件,甚至还涉及拉晶环节中的核心辅材坩埚。对于上述项目的实施,阿特斯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进一步表示,“(这样的)布局主要是助力公司向垂直一体化方向发展。此前,公司受制于之前资金、产业规模等问题,垂直一体化程度有待提升。”而对于阿特斯后续扩产计划,上述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具体以公告为准,暂时不方便透露。”阿特斯作为光伏“组件五巨头”之一,于今年6月9日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据其招股书披露,与布局单晶组件较早的同行业公司相比,阿特斯单晶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后端的电池片及组件制造环节,垂直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阿特斯方面曾预计,到今年年底,其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将分别达20.4GW、35GW、50GW、50GW,预计今年全组件出货为30GW至35GW。另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单晶硅棒/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的年产能分别为5.4GW、11.5GW、13.9GW、23.9GW。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单晶组件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34.76%、45.28%、74.65%,与同行业领先企业整体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当前,除阿特斯外,不少光伏组件企业加速扩产步伐。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光伏组件五大巨头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竞相通过投资协议、募资预案等方式,所公开披露的扩产计划总投资额已超2000亿元,四大光伏生产环节合计扩张产能约1000GW。具体来看,自今年以来,多家光伏企业发布扩产公告。其中,今年5月,晶科能源宣布,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晶澳科技今年内已发布多则扩产公告,累计投资额超500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风险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对此,上述阿特斯证券部工作人员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整个行业不断有新技术、新产能来替换老产能,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从现实角度来看,有市场供需紧张的时候,就会出现市场产能相对过剩的情况。我们需要看到,这种过剩会加速整个产业先进研发技术革新、加速老产能退出,这些会为整个光伏行业提供更加绿色的产品。因为老产能、能耗高的产品在未来市场竞争过程中,其更高的碳值、更高的成本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有光伏领域资深从业人士如是说。新能源日报往期报道代表企业及人物(排名不分先后)深度内容锂电宁德时代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中金资本加码太蓝新能源,固态电池柳暗花明?

据新能源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国内已有8家固态电池制造领域相关企业获得近40轮融资;由于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一定时间,不少业内人士对固态电池的发展仍保持谨慎态度,认为降本、提升良率等仍是破局的关键所在。记者|余佳欣实习记者|黄嘉文近日,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太蓝新能源)宣布完成数亿元Pre-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旗下基金、正奇控股联合领投,君联资本等机构持续追加投资。所融资金将用于该公司新工厂的扩产建设、技术储备项目的持续开发、人才建设和产品上量等。相比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具备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长循环寿命、更好低温性能等性能优势,这成为吸引投资界纷纷加码的重要原因所在。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一定时间。看似火热的固态电池领域背后,其行业前景如何?未来发展趋势又如何?君联资本、中金资本多次加码据太蓝新能源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新型固态锂电池及关键锂电材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公司。目前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可分为三种:氧化物、聚合物与硫化物,三种技术路线都需要在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而太蓝新能源是氧化物路线的代表企业之一。具体来看,为解决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和界面阻抗等问题,太蓝新能源研发了电解质超薄膜制备技术和界面柔化技术。据介绍,目前,该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产品液态电解质的含量在5%-10%,能量密度最大到400Wh/kg。根据规划,太蓝新能源第二代准固态电池产品液态电解质含量降至5%以下,能量密度达400Wh/kg-500Wh/kg,预计在今年年底量产;而其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将不再含有液态电解质,太蓝研究院正推进相关商业化路径的开发。产能方面,太蓝新能源目前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设的产能为12.2GWh。其中,太蓝新能源重庆生产制造基地一期已于2022年推出半固态动力电池;重庆二期2GWh工厂预计2023年底建成;安徽淮南10GWh动力电池产业园区项目处于建设中。客户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太蓝新能源已和某两轮电动车企业签订协议,拟成为其动力电池SOP供应商。该公司半固态电池样品已向多家汽车主机厂进行送样并联合测试,正沟通进一步合作。今年5月,太蓝新能源与紫建电子成立合资公司,推进消费类固态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天眼查信息显示,太蓝新能源成立至今共完成四轮融资,且近两轮公开融资金额达数亿元,背后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碧桂园创投、中金资本、招商局创投等。其中,君联资本更是参与了太蓝新能源的三轮融资,中金资本亦两度投资该公司。固态电池领域投融资热度持续新能源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固态电池领域融资热度持续。一方面,投资机构正在固态电池领域“多点开花”,加大投资布局。以此次太蓝新能源融资的领投方背后的中金资本为例,除连续领投太蓝新能源近两轮融资外,其还于2022年投资了另一家全固态锂电池研发商高能时代。另一方面,固态电池领域中不少企业正加快融资步伐。据新能源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国内已有8家固态电池制造领域相关企业获得近40轮融资。其中,2022年,固态电池领域融资进程颇快:8家企业累计完成12轮融资,背后投资方除上汽、广汽、蔚来、奔驰等车企外,也有欣旺达、小米等企业,以及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具体来看,今年5月26日,清陶能源获得27亿元G+轮融资,背后投资机构为上汽集团旗下的尚颀资本。据不完全统计,这也是目前固态电池领域公开披露的最大一笔单轮融资金额。同时,双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推动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技术“10万辆级”大规模量产落地。天眼查信息显示,自2016年以来,清陶能源共完成11轮融资,背后投资方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峰瑞资本、北汽产业投资等。去年11月,卫蓝新能源完成近15亿元D轮融资,共有17家机构参与该轮投资,其中包括:联想创投、顺为资本、中科创星等。今年1月,赣锋锂电完成B轮融资,背后投资方包括:小米、国投招商等。目前,赣锋锂电重庆赣锋20GWh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中。“固态电池是趋势,大家都看好它的未来发展,只要成本及量产问题解决了,肯定是有市场的。”双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夏协飞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另据中邮证券研究显示,固态电池当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仍需时间。预计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251.1GWh,2030年市场空间有望达200亿元。固态电池行业前景究竟几何?当前,固态电池被业内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而半固态电池则为液态电池与固态电池的过渡方案。近日,蔚来更新了用户手册,全新ES6、ET7、ES7、ET5、EC7和ET5旅行版共6款车型的手册中均添加了关于150kWh电池包的详细信息。据了解,蔚来使用的属于半固态电池,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电芯(单体)由卫蓝新能源提供,届时ET7续航可超过1000km。即使是SUV的ES6续航也能达930km。赣锋锂电方面表示,搭载赣锋锂电三元固液混合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SUV赛力斯-SERES-5规划于今年上市。今年5月,赣锋锂业在接受机构调研时称,该公司一代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二代固态电池安全性能已达车规要求,研发样品电池的循环性能已达到车企要求。与此同时,也有固态电池领域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据了解,辉能科技近期宣布于法国设厂,将在敦克尔克建置其第一座海外固态电池超级工厂,总投资额为52亿欧元。新能源日报记者通过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由于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一定时间,不少业内人士对固态电池的发展仍保持谨慎态度,认为降本、提升良率等仍是破局的关键所在。其中,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固态电池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大规模量产的技术仍不成熟,现在生产固态电池的废品率依旧较高。尽管目前蔚来和东风都已装车,但其量产数量仍旧较少,是否能取代锂离子电池尚不明晰,与此同时,国外宝马、福特等公司投资的项目也未有量产的消息。”合肥仁发新能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朱祥文告诉新能源日报记者,“该赛道我们还处于观望状态,目前在成本和量产方面都不够成熟。”体现在成本方面,以蔚来为例,其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曾表示,150kWh的固态电池包,其成本接近一辆蔚来ET5。对于固态电池产业化时间节点,双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夏协飞向新能源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降本是永恒的话题,成本至少能够与锂电池相当;另一方面,良率上,批量生产线上要解决产品批次稳定性、一致性,提升良率至较高水平。”国君证券王浩团队分析表示,目前产业内成本高昂的原因,在于未能放量形成稳定规模效应。未能放量的原因在于工艺未定,工艺未定则设备不定,因而无法降本。全固态较半固态技术更进一步,电解质的固固界面接触的稳定性是其核心工艺。其电解质是固态的,必须解决电解质的稳定性和界面接触问题。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雄认为,“高性能全固态电池在动力领域的规模面临挑战很大,目前在技术路线和工艺上都未确定。但同时,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池是高比能高安全动力锂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其规模化量产配套在国内已基本成熟。”另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预测,“全固态电池要实现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仍需十年左右。2025年是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过渡的关键期,而2030年应该是转向全固态电池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而现有的锂电技术,包括液态电池及半固态电池,在2030年前仍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新能源日报往期报道代表企业及人物(排名不分先后)深度内容锂电宁德时代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时的科技黄雍威:布局eVTOL倾转旋翼,基本功是把飞机造好|对话新能源100人

eVTOL,并由中国民航局签发注册号为“B-0EEW”。当前,时的科技已行至第三个年头。近日,黄雍威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享了时的科技的“飞行”故事。瞄准eVTOL赛道
2023年7月15日
其他

碳中和6月投向标:54起融资,60.87亿金额,储能赛道最活跃

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6月国内碳中和领域统计口径内共发生54起私募股权投融资事件,较上月41起增加31.7%;6月已披露融资事件的融资总额合计约60.87亿元,较上月108.64亿元减少43.97%。文|财联社创投通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白色石油”期货来了!锂电池产业链准备好了吗?

目前,赣锋锂业、永兴材料、江特电机等公司已申请交割厂库,欣旺达表示未来会成立相关部门,但较多企业仍旧处于研究观望状态;分析人士预计整个产业链参与意愿都比较强,期货上市后对各个环节都会有影响,竞争格局依旧会按照集中度,呈现上游有矿锂盐厂和下游大型电池厂在定价端的强势态势。记者|余佳欣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马斯克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言透露了这些重要信息!

马斯克就未来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的发展发表了相关看法,他表示很乐意开放自动驾驶相关技术,促进行业发展。他也肯定了中国人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才干和贡献,认为未来中国将拥有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力。编辑|小K7月6日上午,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特斯拉首席执行官(CEO)埃隆•马斯克(Elon
2023年7月6日
其他

全球绿色转型遭遇“拦路虎” 麦肯锡:关键金属将短缺,镍缺口或达20%

全球咨询巨头麦肯锡日前警告称对清洁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金属未来几年将面临短缺;到2030年,镍(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料将面临约10%至20%的短缺;到2030年,因金属短缺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达到4亿至6亿吨。编辑|卞纯全球咨询巨头麦肯锡(McKinsey
2023年7月5日
其他

广东省暂停地面集中式光伏、陆上风电项目立项?最新回应来了!

广东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工作人员回应称:“没有说暂停立项,我们只是建议企业先不要新增备案和核准,没有说‘一刀切’不给做。”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核查可能是由于此前项目出现了跑马圈地、恶性竞争等问题,通过整顿来清理虚假项目,推动项目有序开发。”记者|余佳欣
2023年7月4日
其他

大门紧闭、人去楼空……起底自动驾驶公司“擎天智卡”驶入漩涡背后

日前,新能源日报记者来到擎天智卡办公地,这里已是大门紧闭、人去楼空;记者尝试向擎天智卡公关部方面了解相关情况,该公关部人士称:“已离开擎天,没来得及同步。”记者|曾乐
2023年7月2日
其他

硅料价格高位狂泻80%!个别厂商亏损停产,光伏通吃的通威肚子里还有多少“料”?

硅料最低价击穿6万元/吨,较高点累计最大跌幅约80%。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等头部仍有利可图,但Q1业绩明显放缓。二线企业已陷亏损。通威大举布局一体化,试图以电池组件收益弥补硅料,平滑业绩曲线。机构称组件营收较去年同比增近九成。但悲观分析,今年公司利润较去年或打对折。编辑|俞琪硅料最低价击穿6万元/吨让市场始料未及,无限逼近此前5.5万元/吨的大底部。根据硅业分会6月28日公布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最新价格,本周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6.57万元/吨,周环比降幅为1.05%;单晶菜花料价格最低已至5.5万元/吨。国信证券李恒源等人在6月24日研报中测算,按硅料6.5万元/吨的均价,年初以来价格跌幅已超60%。较去年一度触及的33万元/吨的高点,累计最大跌幅约80%。行业人士分析认为,此轮硅料价格大跌主要因厂商库存积压过高、硅料产能投产高峰预期、上下游博弈加剧等所致。随着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市场或仍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仅目前来看,国内各类型硅料价格普遍缩水近半足以表明当前硅料供需关系已经彻底扭转,这也意味着硅料企业此前两年躺赚超额利润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二三线企业“没吃肉先挨揍”头部有利可图但也岌岌可危硅料价格自去年底大幅回落,今年下跌趋势已是业内共识,但此轮降幅如此之大显然超过此前市场的预期。东莞证券上周就已表示,硅料价格已低至一线企业成本线。业内人士指出,包括头部在内相继出现停止出货现象,个别低价清理前期库存,并有厂商出现亏损停产的情况。在头部企业中,华金证券研报显示,硅料行业之中企业集中度高,通威股份、保利协鑫(注:现更名协鑫科技)、新疆大全(即大全能源)三大龙头并驾齐驱,2021年市占率分别为29%、22%、17%。东方希望、新特能源(特变电工旗下子公司)和亚洲硅业紧跟其后,保持着一定竞争力。行业分析指出,去年通威股份的硅料单吨成本约5.95万元,大全能源的硅料单吨成本约5.86万元,新特能源单吨成本约7.1万/吨。今年来看,通威股份此前在电话会中披露,正常情况下其硅料单吨成本约为3.5万元。行业分析称,估计大全的硅料单吨成本也已下探至5万元以下,新特能源在6万元/吨以下。即便硅料价格下降至6万元/吨,通威、大全等硅料龙头仍有利可图,但已十分逼近新特能源的成本线。对此,有分析进一步指出,硅料价格大跌后一些多晶硅老玩家由于折旧成本较低,目前还有钱可赚。但业绩下滑似乎是必然的。头部企业已回到个位数利润率。从头部一季度业绩表现来看,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一季度业绩增幅相较去年全年业绩明显放缓,已回归至两位数。大全能源营收净利更是双双下滑。在部分龙头都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二三线硅料企业的处境只会更差。据相关报道称,非龙头硅料企业以及新势力成本线更高,新进入厂家基本是亏本生产,且若硅料价后续仍继续下跌,不排除将有部分企业被迫减产,新势力大概率会陷入没吃肉先挨揍的困境。硅业分会有关人士日前介绍,截至上周,国内硅料在产企业中已有3家企业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停产检修,复产时间有待确定。由于近期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为避免经营风险,东立、宝丰等企业选择延迟投产。上述有关人士同时称,供需关系决定了多晶硅价格走势。去年光伏产业爆发后,高红利诱惑使不少新增产能大幅涌入硅料环节。据公开数据测算,光伏硅料投产今年高增预期不变,预计2023年中国硅料产量将超过140万吨,对应满足超600GW组件。但假设今年全球光伏装机为330GW,所需组件仅400GW。行业相关文章统计后更认为,明年比今年还要过剩,仅新硅料企业产能就超100万吨。对于后期硅料市场情况,业内分析表示,多晶硅已经在引领光伏市场进入新一轮价格下行周期。在产能大量投放的背景下,预计硅料价格会受到相当强的压制,市场或仍有进一步下跌可能。这也意味着硅料行业的洗牌已经开始,拥有成本优势的老牌硅料企业大概率会笑到最后。光伏“通吃”的通威能否高枕无忧?毫无疑问,通威股份作为硅料大王不仅拥有最大的硅料产能,同时具有更优质、生产成本更低的优势。公司在近日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Q1库存没有增加,反而在不断消耗,今年库存不会增加。成本方面,永祥Q1成本4.4万,新产能成本已经低于4万,今年Q2和明年投产的第八代永祥法成本还要降低。但有市场分析表示,去年硅料爆发下通威利润飙升至257.26亿元,但市场仅给予了7倍的估值,且公司股价相较于去年高点已腰斩。这其中主要是市场对于硅料价格下行预期和未来增速放缓的担忧。那么,硅料价格此次“塌方”会带给通威多大影响?后续又能笑多久?数据显示,通威股份硅料端利润占总利润比目前约超80%。有业内分析文章测算,若按照通威生产完全成本4万元/吨,单位盈利1.2万元/吨,今年出货量预计33万吨。综合量价,今年硅料业务税前利润仅仅约为2022年利润的1/3。然而,通威还有另一道屏障,即一体化布局。资料显示,通威从硅料入手,同时布局电池、组件业务。硅片环节由于TCL中环、隆基绿能双寡头盘踞,暂时未大举进入。本月初,通威股份公告,拟105亿元投建年产25GW太阳能电池暨20GW光伏组件项目。招商证券游家训等人在5月6日研报指出,今年硅料价格下降是相对确定趋势,但公司在硅料业务的竞争力依然很清晰。除硅料外,公司正在完善电池组件板块的布局,电池组件业务也有望贡献业绩增量。业内人士亦表示,通威目前企图用硅料的盈利布局下游,待光伏产业利润中枢下移,用电池/组件收益弥补硅料,平滑业绩增长曲线。今年一季度业绩来看,通威股份Q1营收净利增幅虽然有所收窄,但仍分别同比增长34.67%和65.59%。而对于业务基本为多晶硅的大全能源(2022年多晶硅销售收入占比99.41%),公司Q1营收净利则分别下滑40.26%和30.49%。(通威股份2022年业绩经营分析)(大全能源2022年业绩经营分析)对于今年业绩展望,招商证券游家训等人预计,通威股份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亿元、2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和2%,相较于2022年124%的同比增速显著下滑。其中,硅片板块和电池组件今年营收预计分别为58.9亿元和10.13亿元,同比增速为-5%和89%。国信证券王蔚祺等人在6月21日研报预计,大全能源2023年营收净利同比增速分别下滑42%和66%。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另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下半年,硅料价格下降带动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价格都将跟随下降。受高纯石英砂供应偏紧及N型技术发展红利影响,利润空间大多被截留在硅片和电池片环节,而硅料及组件环节仍将面临较大压力。虽然通威在调研中表示,此前行业最惨烈的时候价格战到极致,永祥最坏的结果是没有亏损,未来有信心在任何条件下保持零以上利润。但有业内较悲观的分析测算,假设全年价格维持在6万元/吨(含税)的位置,今年公司利润可能相对2022年打对折。新能源日报往期报道代表企业及人物(排名不分先后)深度内容锂电宁德时代
2023年7月1日
其他

一“案”未平一“案”又起!珠海冠宇再陷专利诉讼,拆解纷争硝烟难止背后

珠海冠宇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诉讼是看阶段及结果的,我们暂时也说不好结论是怎样的。目前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产经营。”有律师表示,“需要明确的是,产品本身拥有专利权,与产品侵犯他人专利并不冲突。”记者|余佳欣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斥资60亿元!上汽集团再度加码汽车芯片,车企竞相布局背后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上汽集团通过联合多方设立产业基金、投资芯片企业、牵手行业巨头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加大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除上汽集团外,吉利、广汽、蔚来、理想等车企纷纷通过投资加码的方式在汽车芯片领域竞相布局。因此,在汽车芯片领域的一级市场中,涌现出“车企投资潮”。记者|余佳欣
2023年6月24日
其他

L3+自动驾驶加速上路!工信部新版指南有望发布,“车路云”协同发展或成趋势

工信部将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将发布新版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相比电动化,汽车网联化、智能化变革涉及的领域更多、程度也更深、可想象的空间也更大;高级别自动驾驶上路,更重要的是“车、路、云”融合协同,这些公司已布局>>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钠电产业化再加速!工信部公示两款新车型,宁德时代、孚能科技钠电上车在即

奇瑞汽车与宁德时代合作车型、江铃汽车与孚能科技合作车型获公示;孚能科技表示,该公司将配合客户按要求做好面市销售的相关准备工作;钠电池降本速度或快于锂价回落速度,机构测算2025年钠电池材料成本有望较磷酸铁锂便宜25.1%-34.1%。
202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