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股市变牛、债市变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海通宏观姜超)

姜超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2020-10-21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为何股市变牛、债市变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海通宏观 姜超)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资产配置,在当下该如何配置金融资产。

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6月15日,统计局在回答社会热点问题时表示,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20》中的住户收支调查表,中国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户共有6.1亿人,年人均收入为11485元,月人均收入近1000元,这证实了“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的说法。

近期统计局还援引社科院的相关研究成果称,2016年时中国居民部门总资产为358万亿元。我们也利用中国的各种数据对居民的总资产进行了估算,得到了结果与之类似,估算2019年时中国居民部门总资产为514万亿元,人均总资产为37万元,居民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

假设我们就是月收入1000元,年收入为1.2万元。现在中国的1年期存款利率为1.5%,货币基金余额宝的收益率还不到1.5%,即便我们把所有收入都存起来,也要不吃不喝26年,才能达到全国居民人均资产的平均水平。

很显然,中国居民在过去所积累的财富绝对不是靠储蓄,而是选择对了配置的资产,居民资产中房产的占比高达70%,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对城镇居民的财富增值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从1990年到2019年,中国新房销售均价年均涨幅为9.3%。假设我们的月收入还是1000元,但是每个月的所有收入都存到房子上,那么16年之后,总资产就会超过37万元;而在26年后的总资产将达到117万元,比每年存1.5%的利息得到的37万元高出两倍。

事实上,房价的持续上涨并非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我们统计了美国和英国在金本位结束后80多年的数据,显示持有房产的长期年均回报率都在10%左右,这一方面是源于经济增长,同时也源于货币超发。而持有短期存款、货币基金等现金类资产的长期回报率是最差的,连通胀都跑不过。

这就告诉我们,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一直努力工作,但是赚了钱只会存钱,其实钱越存越少,因为别人的钱存在资产里面,而资产的增值速度远比存款快。

但是在英国和美国,股市也实现了10%左右的长期回报率,美国居民财富的绝大部分都是金融资产。由于中国股市过去的表现不佳,中国居民对金融资产的配置也非常低。我们的统计显示,中国城镇家庭对金融资产的配置仅为30%,而且其中主要是银行理财、银行存款等低风险产品,而持有股票、债券、基金这些风险资产的比例仅为4%左右。

既然英美的历史数据显示股市的长期表现并不逊色于房市,这意味着我们对中国股市要高度重视,说不定其未来有望成为中国居民财富增长的另一重要来源。

二、股市债市牛熊互换

股市长期跑赢债市。

首先,在纸币时代,股市的表现从长期来看好于债市。

例如在美国,从1933年脱离金本位至今,其标普500指数的年化回报率为10.5%,其中股价年均涨幅为6.9%,年均股息率为3.6%。而同期持有10年期国债的年化回报率为5.6%,持有短期国债的年化回报率为3.5%。

在英国,从1931年脱离金本位至今,其股市年化回报率为10.7%,其中股价年均涨幅为6%,年均股息率为4.7%。而同期持有10年期国债的年化回报率为5.6%,持有短期国债的年化回报率为4.7%。

在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和沪深300指数都是从2002年开始有连续交易的数据。从2002年至今,沪深300指数的年均涨幅为6.3%,高于10年期国债利率均值的3.5%。

对于老百姓来说,投资股票和债券的最好方式是购买公募基金。从03年开始,中证指数公司开始公布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指数,可以将其看做是市场上所有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从03年至今,中证股票基金指数的年化回报率为13%,高于中证债券基金指数的6%。

股市债市牛熊互换。

今年1季度,由于疫情的爆发,中国债市出现牛市行情,标志性的10年期国债利率从3.14%大幅降至2.59%,相当于上涨了5.5%。与此同时,股市则大幅下跌,沪深300指数下跌10%。

但是到了2季度,股市和债市牛熊互换。债市快速进入熊市,标志性的10年期国债利率从2.59%升至2.88%,相当于下跌了2.9%。与此同时,股市则大幅反弹,沪深300指数上涨了11.2%,而创业板指数则大涨了23.9%。

如果大家分别投资了中证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指数,1季度时前者下跌4.9%,后者上涨1.76%。但2季度前者则上涨了15.6%,后者基本没涨。到目前为止股票基金的累计收益率为10%,远超债券基金的2%。这差距的8%,就是选对了金融资产配置方向的人在今年上半年所获得的超额奖励。

三、全球放水货币超发

纸币时代资产为王。

为何股市长期跑赢债市,而现金表现最差?

我们在上周的报告中,对金本位和纸币时代各类资产价格的表现进行的分析,发现股市和房市跑赢债市是在纸币时代才有的现象,其背后的关键原因就在于货币超发。

以美国为例,在金本位时期的1870-1933年,其GDP年均增速为3%,同期流通中货币年均增速为3.9%,两者大致相当。由于货币没有超发,所以也没有通胀。

在金本位时期,最佳配置是持有固定收益类资产,持有10年期国债的年均回报率为4.8%,持有现金(短期国债)的年均回报率甚至达到5.3%。而即便是持有房产和股票,由于房价和股价长期不涨,年均涨幅仅为1.4%左右,主要的回报是来自于租金和股息,其实也类似于固定收益类资产。

但是到了纸币时代,由于货币发行不再以黄金背书,而是以国债背书,而国债可以随意制造,就使得货币超发成为了长期现象。从1933年到2019年,美国的国债余额增长了1000倍,年均增速高达8.4%,远高于金本位时期的年均增长3.6%。美国的广义货币增速升至7.4%,远高于同期3.7%的GDP增速。

由于货币长期超发,通胀取代了通缩,1933年至今美国的年均通胀率从此前的0升至3.53%。在纸币时代,最佳配置是房市和股市,年均回报率都在10%左右。持有10年期国债利率的年均回报率为5.6%,跑赢了通胀,但是远低于股市和房市。而持有现金(短期国债)的年均回报率为3.49%,甚至是跑输通胀的。

全球放水货币超发。

因此,导致2季度全球股市和债市表现逆转的原因与过去的80多年一样,就是货币的再度超发。

以美国为例,其5月的M2增速已经升至23.1%,创下1944年以来新高。而根据美国国会办公室(CBO)的最新预测,其2020年GDP将萎缩6%,这意味着美国的货币相对于经济超发了近30%,远超过去86年的平均超发3.7%。正是因为货币的再度超发,使得美股大幅上涨,纳斯达克指数创出历史新高。而2季度以来10年期美债利率持平于0.7%,债市已经停止上涨。

在中国,5月份的广义货币M2增速升至11.1%,创下3年多的新高。而后续随着特别国债等的大规模发行,预计年末的M2增速有望升至13%以上。与此同时,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我们预计2020年的GDP增速将降至3%。这意味着我国的广义货币增速将比GDP增速高出10%,这一缺口将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值。

同样是因为货币的再次超发,使得中国的资产价格表现逆转,股市转牛而债市转熊。

四、融资激增利率上行

政策利率表现滞后。

很多人不理解今年2季度的债市下跌,因为宽松政策的声音言犹在耳。但如果我们看一下政策利率的历史,可以发现其往往滞后于市场利率的变化。

例如从10年期国债利率来观察,这一轮债券牛市的起点是17年11月,10年期国债利率最高到过4.02%。

但当时依然处于加息周期当中,从7天逆回购招标利率来观察,央行曾在17年12月和18年3月两次上调了官方利率,但是在此期间,无论是货币市场上的7天逆回购利率、还是债券市场上的10年期国债利率,均已经开始了持续下行。

本轮政策利率下调始于19年11月,而这时债券牛市已经开始了两年了,各类市场利率也已经下行了两年了。因此,虽然未来不排除DR007、1年期MLF、LPR等官方利率在未来还会小幅下调,但是不妨碍市场利率的DR007、R007和10年期国债利率重新进入上行周期。

融资激增利率上行。

为何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走势未必一致?本质的原因在于,利率并不是由央行决定的,而是市场决定的,可以顺水推舟,但无法逆水行船。

大家知道吗?美国成立于1776年,而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也就是说在美国成立之后137年都没有央行,但是利率一直都存在。利率先于央行存在这件事,本身就说明利率未必是由央行决定的。

还有很多人说,因为美国、欧元区、日本都在实施零利率,所以中国未来也必然会走向零利率。这个说法看似有道理,但在现实中也不成立。原因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管制,外资在中国债市中的占比极低,因此中国利率的走势是由中国市场内部决定的,跟海外利率的关系并不大。

为何5月份国债利率开始大幅上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激增。央行公布的社融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发行的政府债券高达1.14万亿,比4月份激增了8000亿。今年我们发行的政府债券总量高达8.5万亿,而前5个月只发行了3万亿,后面7个月还要发行5.5万亿。

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今年借钱的不仅是政府,大家都在借钱。在中国,代表资金需求的最主要指标是社会融资总量,里面包括了政府、企业、居民等所有的融资需求。从历史数据来看,社会融资总量增速的变化可以很好的代表融资需求的变化。

我们发现,在08年之后,中国曾经发生过三次加杠杆,也就是社融余额增速的回升。而在每一次加杠杆之后,都会出现一轮利率上行周期。

第一次是加杠杆始于08年10月,在2个月之后10年期国债利率见底回升。第二次加杠杆始于12年5月,同样是在2个月以后10年期国债利率见底回升。第三次加杠杆始于15年6月,但是这一次社融增速是L型底,社融增速见底之后维持在13%左右,到17年初大幅跳升至16.4%,而这一次10年期国债利率在16年底见底回升。

本轮是第四次加杠杆。从社融增速的走势来看,其实在18年12月降至10.3%时已经见底了,但与上一轮一样一直保持L型,增速保持在10.7%左右。一直到今年3月份,社融增速出现连续跳升,到5月份已经升至12.5%,我们预计年末的社融增速有望升至14%以上,对应的新增社会融资总量将超过30万亿。

而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归根到底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如果借钱的人多了,利率自然会往上走,借钱的人少了,利率就会往下走。如果又想借很多钱,又不想付高利率,除非是美元这样的世界储备货币,可以在全球剪羊毛,否则还是要遵从市场规律。因此,在加杠杆周期开始之后,未来大概率我们会重新进入一轮市场利率的上行周期。

五、盈利改善股票牛市

经济通胀趋于改善。

各种融资进入实体之后,必然会对经济产生作用。但由于从经济主体融资再到形成有效的投资消费需要一定的时滞,因而融资增速会领先于经济增速的变化。

由于中国GDP增速的数据在过去几年失去了波动性,我们用发电量增速来作为经济增速的替代,以观察经济周期的变化。可以发现,在过去的3轮加杠杆周期中,伴随着社融增速的回升,经济增速也会在1到2个季度以后出现明显回升。

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推算,2季度的经济增速或将恢复至3%左右的弱势水平。但由于3月份的社融增速出现了明显回升,预计3季度各项财政资金有望到位,融资对经济的传导也将生效,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恢复至6%左右的潜在增速水平。预计本轮社融增速的回升将持续到今年年底,并支撑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继续回升。到明年各项非常规政策或将退出,而明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或将重新下行。

而伴随着融资高增和货币超发,通胀也将重新回升。在中国,CPI通胀中的食品价格波动巨大,真正值得重视的是代表核心物价的CPI非食品价格,而其走势与PPI保持一致,目前这两者都处于本轮下行以来的最低位水平。

而从过去三轮加杠杆的经验来观察,在融资增速大幅回升之后,PPI将滞后1到3个季度左右见底。由此推测,本轮PPI和CPI非食品价格最快有望在6月份左右见底回升,从而重新步入新一轮通胀上行周期。

盈利改善股票牛市。

在过去三轮加杠杆周期中,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均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回升,并且推动了同期的股市上涨。

在第一次加杠杆的08-09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从08年4季度的-88.9%升至09年4季度的592%。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从08年4季度上涨至09年3季度,最大涨幅超过130%。

在第二次加杠杆的12-13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从12年3季度的-1.6%升至13年4季度的21.6%,期间沪深300指数从12年4季度上涨至13年1季度,最大涨幅超过30%。

在第三次加杠杆的15-17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速从15年4季度的-2.6%升至16年4季度的35%,而且到18年2季度依旧维持在18.9%的增速,期间沪深300指数在经历此前杠杆牛的剧烈波动之后,从16年1季度上涨至18年1季度,最大涨幅超过50%。

第四次加杠杆的起点其实是19年初,在19年社融增速企稳之后,19年全年的上市公司利润增速已经恢复到了12.1%,远好于去杠杆环境下18年时2.6%的利润增速。因而19年的股市虽然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冲击,但沪深300指数的全年涨幅依然达到36%。

而20年受疫情影响,1季度上市公司利润同比下降21.4%。但由于3月起货币融资增速的大幅回升,企业盈利有望重新改善,这将有助于中国股市的重新上涨。

总结来说,未来随着货币融资增速的继续回升,经济通胀和企业盈利将有望改善,因而股市有望转牛;而利率将重新上行,债市或将转熊。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如何战胜印钞机——百年货币史的观察!(海通宏观 姜超

宽松正在起变化——从宽货币到宽信用(海通宏观 姜超)

担心汇率贬值,不如关心货币贬值(海通宏观 姜超)

赤字货币化与货币大贬值(海通宏观姜超)

买黄金,抗贬值!(海通宏观姜超)

货币超增买什么?——理解资产配置变化的逻辑(海通宏观姜超)

如何避免被美元收割——货币政策独立、货币自由兑换!(海通宏观姜超)

全球放水,泡沫重来(海通宏观 姜超)

疫情之下,谁是赢家?(海通宏观 姜超)

比起通缩,我更担心滞胀(海通宏观 姜超)

疫情大流行,全球化的终结还是新生?(海通宏观 姜超)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靠什么走出危机?(海通宏观 姜超)

哪里有危机,哪里最安全?(海通宏观 姜超)

海外债务危局,中国这边独好——兼论金融危机有多远?(海通宏观 姜超)

疫情只是表象,脆弱才是本质(海通宏观 姜超)

无需大放水,无法强刺激——兼论国内政策如何抗疫!(海通宏观 姜超)

到底行不行,比了才知道(海通宏观 姜超)

思考疫情过后的几个长期变化 (海通宏观 姜超)

遭遇黑天鹅,应对比预测重要(海通宏观 姜超)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