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39万人才,连续7年全省第1,谁说常州留不住人?
远看是风景,近看是生活—这就是城市。
新年伊始,你还留在常州吗?或者说,你回到常州了吗?
作为一座人均GDP已然突破2万美元的城市,“留不住人”成为常州这些年背负的最大争议。
然而,回顾常州这几年的人才战略,却是在低调中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十三五期间,常州累计引进各类人才39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7年全省第一。
这份来自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并不难看。
这份数据背后,是常州十余年来对于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坚持。
1
2月18日,也是春节复工的第一天,常州召开了一个全市创新发展大会。会议上还发布了《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
可以说,这次出台的政策和意见,真正的贯穿了整个常州的创新生态链,干货满满。(常州发布一号创新政策,涉及人才补助、创业贷款、项目研发……)
而其中关于创新人才的集聚方面,有如下措施:
二、支持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
(1)对企业新引进毕业2年内的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分别给予每月300元、500元、800元的生活补贴,连续补贴不超过2年;(2)对企业新引进毕业2年内的无本地自有住房的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分别给予每月500元、600元、800元租房补贴,连续补贴不超过2年;(3)对企业新引进毕业2年内的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在常连续缴纳社保6个月以上且抵常工作2年内首次购买本地商品房的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2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对企业新引进的技师、高级技师人才分别参照全日制本科、硕士的条件享受生活、租房和购房补贴。
三、支持“人才优居”工程建设
规划建设和改造10万套符合青年生活需求的人才公寓。在人才公寓中配套规划“青年驿站”,为来常就业创业的青年大学生提供长达3个月的免费住宿以及就业咨询等综合服务。在武进区、新北区规划建设、引进国际化的社区、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
这一系列互相配合的叠加政策,对于常州的人才引进,是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的。
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的一个概念是,城市需要人,但这个人不是单单指的人口,而是人才。人才的主体,包含了本硕博等高端领军人才,也包含了以中高专为主的技能型人才。
在这个范围广、规模大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一场青年人口的争夺大战。而常州,一直都走在前列,这这次政策中还有一点需要重点强调的,就是探索公积金政策对于人才的支持和全面放宽落户。
一座面向未来的城市必须是吸引梦想、安放梦想的地方。而这一次,常州真正做到了让城市经济与青年人的流入,构成了一个相互强化的良性循环。
机会这个词,永远是双向的,当常州为青年人一步步创造更大机会空间的同时,常州也将真正一步步成为青年人向往的“明星城”。
2
在我们的公众号后台,曾不断被重复提及的一个留言内容如下:
“归根到底,为什么不看好常州,主要是常州这座城市吸引不来高端人才”。
我们可以从这些留言中很直观的看出,常州在人才引进这一块,背负了很难逆转的误解。但事实是怎样呢?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常州招引顶尖人才11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39个,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获金牌数全省第二、奖牌数全省第一。
这样的顶尖人才引进水平,谁还能说常州吸引不来高端人才?
人才引进从广度和高度上同步做文章,另一方面,还要在高端教育上发力,让人留下来。
虽然常州没有特别牛逼的高等教育大学,但常州的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而这几年,常州的高端教育资源也在进一步聚集。
在此次出台的政策和意见中,还提及了加强高校职校建设。
主要有三方面措施:第一,建设常州高水平大学;第二,推动职业院校产城融合发展;第三,激励院校聚集“高精尖缺”人才。
在这一些列措施里,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的能级将迎来进一步提升,还将成立常州医学院及产业学院等,保证本科生留常率达30%以上。同时,科教城还将规划组建江苏应用技术大学,一些高职筹备升格高职院,促进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常率达50%以上。
这一系列的探索,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是一条有常州特色的教育道路。早在2002年,常州5所高职院校和1所本科院校集聚一起,建成全国首个以高职教育为特色的“大学城”。
随后,常州科教城落地该区域。作为全市“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构建了“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投资机构”五方联动的长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事实证明,具有常州特色的人才路线,是走得通且走得远的。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而常州在这条道路上,付出了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努力。因为常州没有先天的“天赋异禀”和后天的“资源加持”,一切都是靠的主动出击。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作为全国中小城市争相学习的对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工业明星城”。
然而,在一次次改革浪潮中,地理位置受限,规模缩小的常州,在外人眼中却“掉队”了。
但作为全国工作化进程的开拓者和领先者,常州骨子里的不服输精神,并没有丢失。
2010年,常州被批准为国家创新试点城市。对于常州而言,贯穿这个世纪的发展关键词,无非就是这两个字:创新。
经历了一波波发展浪潮的洗礼,常州的工业现已重新崛起。
2017年常州已跨入工业总产值万亿级城市行列。作为智能制造名城,常州拥有200多个行业“单打冠军,有230多种产品的销售位居全国前三甚至全球第一。
现如今,常州的石墨烯、光伏、机器人及特种电缆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重构了常州的制造业格局,擦亮了常州“智能制造名城”的名片。
城市的发展,不是取决于这个城市有多大,有多少人口。而是这座城市有没有留住人的创梦空间。
常州,以仅4385平方千米的土地,创造了全国前十的人均GDP。这样的城市,是足够让每个人分享到常州城市发展的红利的。
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常乐之州!这,就是常州。
在这里,城市和人,和谐共生。而创新,就是常州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
本文代表克而瑞常州机构观点,供参考
引用数据及观点请注明来源:克而瑞常州房产测评(CRIC-CZ)
扫描二维码关注
深度了解常州楼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戈文问说楼市”视频号
打开抖音扫码或搜索关注
“戈文问说楼市”抖音号
▍懂常州,更懂常州楼市
C R I C · C H A N G Z H O U
☞拟建9栋洋房+高层,常州高铁新城首幅万元地建设方案公示出炉!
☞首付24万入住武进新中心!这座西太湖红盘,为何成为常州楼市新宠?
克而瑞常州房产测评分析师
扫码咨询购房相关事宜
&进入购房交流群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