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央行数字货币——货币战争的新战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战略前沿技术 Author 远望智库预见未来
近日,IMI研究员曲双石撰文分析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发展历程与前景。文章从数字货币的发展历程、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原因、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采用区块链技术、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情况、央行数字货币博弈情况、央行数字货币战争的特殊性六方面进行分析。文章指出,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最先发行CBDC的主要国家。同时,多个国家也在积极论证甚至研发自己的CBDC,甚至一些科技巨头也参与进来。如何在CBDC这个货币战争的新战场上获得胜利,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以下为文章全文:
货币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了。在这数千年的历史中,有两个要素始终对货币的发展施加着巨大的影响:一是货币的币材,二是货币的发行人。数千年来,货币的材质经历了贝壳、布帛、黄金、白银、青铜、纸张等等,终于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迎来了数字化时代。货币的发行人也一直在官方与私人之间来回摇摆,见证着历史舞台上的各路人马对发币权的争夺。历史的指针指向2020年,在这个魔幻的、黑天鹅满天飞的年份里,货币依然占据了一席之地,因为这一年是货币走向数字化的关键一年,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试点,中国很可能成为世界最先发行CBDC的主要国家。同时,多个国家也在积极论证甚至研发自己的CBDC,甚至一些科技巨头也参与进来,没有国家会在这场数字化的货币战争中甘于人后。如何在CBDC这个货币战争的新战场上获得胜利,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从贝壳到CBDC:货币的非物理态时代来临
2
为什么要发行CBDC?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研究人员在多个场合对此问题有过阐述,但较少涉及国际战略问题。结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前所长姚前、现任所长穆长春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我国发行CBDC的目的可归结为以下六大方面。
(一)对冲私人数字货币,特别是稳定币带来的挑战
前期,全球虽有多个国家在研发CBDC,但均不温不火。真正使各国央行,尤其是主要国家央行紧张起来的正是Facebook宣布发行稳定币Libra。甫一问世就暴露出来的成为国际货币和取代现有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的野心、全球近30亿活跃用户和丰富的场景带来的网络效应、以美元等国际主要货币为价值支撑等特点,就像对各国央行的“叫醒电话”,使得各国深受刺激,各主要国家明显加快了CBDC的研发进程。各国央行之所以如此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稳定币的大范围流行会带来若干问题。
金融市场层面,一方面,实现大范围应用的稳定币的发行方一般为大型科技公司(如发行Libra的Facebook),其网络效应将导致更高的市场集中度,削弱金融市场竞争公平性。另一方面,稳定币应用场景拓展将使汇兑、支付、存贷款等传统金融业务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逐渐侵蚀商业银行等现有金融中介机构的业务,最终稳定币发行机构或将完全替代金融中介机构的作用。
金融监管层面,稳定币系统金融安全网建设滞后,缺乏监管、存款保险、最后贷款人等制度建设。一是稳定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营方的信誉,一旦出现风险事件,做市商能否稳定币值值得怀疑。若币值下滑,持有人将面临财富缩水,金融机构持有人将面临破产危机,从而产生外溢性金融风险。二是稳定币存在抵押资产储备不透明、相关权利和义务界定不清、治理不善(如储备资产未独立托管、持有人无法赎回)等情况,易引发挤兑。在极端情况下,发行机构为应对赎回将不得不甩卖资产,或引发金融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将托管金融机构拖下水。三是稳定币若被广泛用于支付,一旦出现系统中断,会导致金融波动并影响实体经济。四是稳定币的跨境使用将削弱用于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资本项目管理措施。
货币政策层面,稳定币规模做大,央行发行的货币作为稳定币的发行保证而不进入流通,央行在支付清算体系和货币政策等方面的职能将难以发挥。一是若稳定币广泛用于价值贮藏,居民、企业等将持有稳定币标价的资产,货币政策对这部分资产的收益率影响有限。二是若稳定币支付利息,利率则由篮子货币决定(如篮子货币利率的加权平均),将削弱货币政策传导,对本币不在篮子货币中的经济体影响更大。同时,银行端零售存款规模减少,对批发性融资依赖性增强。但批发性融资对利率更敏感,银行存款来源稳定性将下降,引发银行惜贷,加剧融资难融资贵。三是若稳定币与本币自由兑换,稳定币利率将影响本国内存款利率的确定。四是稳定币若进入信贷市场,将实现稳定币的货币创造,利率将以稳定币进行标价。五是若稳定币成为国际储备资产,全球对稳定币篮子货币资产的需求将提升,引起非篮子货币国家资本外流,抬高这些国家市场利率,压低篮子货币国家利率水平,造成优质资产慌。
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美元稳定币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强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垄断之势,挤压“第二梯队”国际货币(英镑、欧元、日元、人民币等)的生存的空间。如Libra若成功发行,很有可能成为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用户最多的超主权货币,实现SDR都未曾达成的伟业。在经济不稳定和通胀高企的弱势货币国家,稳定币及其背后的篮子货币将逐渐蚕食该国法定货币的空间,甚至最终替代法定货币,冲击国家货币主权。
(二)构建精准高效的金融体系
一是提高金融体系效率。CBDC将使货币的流通网络极大地扁平化,加快金融资产相互转换速度,提高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流动性,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利率水平,平滑利率期限结构,顺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甚至为必要情况下实施负利率、直接发放现金等非常规货币政策提供条件。
二是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在CBDC环境下,央行有条件对资金的流向进行实时跟踪和查询,从而形成大数据系统,为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连续、全面、真实的数据基础,使央行具有货币流通的大数据监测能力,进而精准的测量货币流通速度、计算货币总量、分析货币结构,并通过加载智能合约等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货币脱实向虚、逆周期调控困难等货币政策困境。同时,有助于利用信息优势对金融体系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测评估。
三是改善现有跨境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现有跨境支付清算基础设施流程长、环节多、门槛高,导致速度慢、效率低、难以追踪、难以对付款进行担保、路径复杂、服务费用高等问题。CBDC不依赖金融账户,具有支持点对点交易和双离线支付等特点,决定了其优于现有跨境支付清算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忽略了境内、境外的区别,天然具有便于跨境支付的特点。
四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低收入人群、残障人士、老年人、边远地区群众等弱势群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尚未开立银行账户,从而无法获取金融服务。CBDC使得上述群体不需要银行账户,仅依靠智能终端即可参与金融活动、享受金融服务,并以此为基础拓展至电商等其他经济活动。
当然,CBDC投入使用也会带来其他影响,需要提前谋划清楚。若CBDC受欢迎程度超过预期,如手机碰一碰支付的便利程度远超电子支付,大量用户可能将存款提取为CBDC,从而提高现金漏损率。央行不得不增加流动性投放以应对居民提现需求。对于银行来说,其负债来源中最廉价、最稳定的品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成本更高的负债(如MLF),从而会对其净息差造成负面影响。当然,居民虽然不再给该银行贡献存款,但仍使用该银行数字钱包,银行可依托此渠道推介本行的产品与服务。
(三)创造重塑国际货币体系的机会
有观点认为,决定一国货币地位的是该国综合实力,货币的具体形式并不会对货币地位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个观点的前半部分无疑是正确的,决定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决定性因素确实是该国的综合实力。甚至即使综合实力达标,还要考虑全球用户对现行国际中心货币的使用粘性,国际货币体系从一种稳态过渡至另一种稳态,并非是一朝一夕即可实现的。如美国的综合实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已超过了英国,但美元正式取代英镑成为国际中心货币已是50年之后的事情了。但是,技术进步有可能成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一个比较强的外部冲击。事实上,先进技术的加持也确实为一国货币国家化提供了契机。CBDC易于获得且交易便利,因此对别国经济具有更强的渗透性,特别是在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比如,没有在中国开立银行账户的境外来华旅游人士可以通过下载CBDC钱包即可享受基于人民币的支付服务;境外商家也可在没有中国商业银行账户的情况下通过CBDC钱包接受中国居民的支付。
初期,中国CBDC可“借船出海”,跟随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国产支付巨头拓展市场,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覆盖范围。未来,若中国的数字货币钱包标准体系被其他国家采纳,则有可能直接在相关国家以人民币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从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如果多个国家采用同一个数字货币钱包标准体系,则有利于人民币在可接受人民币、但因便利性所限尚不能大规模使用人民币的国家被广泛使用。
此外,从防守的角度看,如果其他储备货币(如美元)先行数字化、数字钱包标准体系成为国际标准,则人民币的生存空间会被挤压,海外领地缩减,人民币国际化将踏上倒退之路。如若美国CBDC率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规模使用,将把这些国家拉回美元体系,削弱中国CBDC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力。
(四)防止美国金融制裁
“天下苦SWIFT久矣”,这一点就连美国人自己都承认。如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近日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刊文指出:“构成美国全球金融主导地位基石的是在银行之间交换国际支付电文的SWIFT以及作为中间人完成国际支付的美国代理行网络。大多数跨境支付(全世界每天约有5万亿美元的规模)都是通过SWIFT电文交换进行的,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要由美国代理行来完成。上述机构会与美国政府分享信息,美国政府可以借此对洗钱、恐怖组织资金进出等非法金融活动加以识别。”“SWIFT对美国来说还有更加重要的价值。美国可以通过SWIFT网络获得对他国强大的影响力,因为一旦某个国家因受到美国制裁被从SWIFT网络驱逐出去,那基本上就意味着该国被宣判了死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华盛顿对制裁作为一种核心外交政策工具的依赖日益加深,制裁的实施日益频繁(在特朗普就任总统最初的两年里,指定制裁名单里的受制裁者数量出现了激增,而且这个趋势在特朗普上任前就已经出现了),制裁所欲解决的问题的分布范围也日益扩大(从2009年到2019年,制裁案的数量增加了3倍)。”“那些只能被动承受后果的国家已经因此对美国变得越来越充满敌意。不仅美国的敌人认为以美元为基础的跨境支付体系应该被其他体系取代,甚至连美国的某些盟友也希望削弱美国手中权力。”
在中美关系下行时期,美国动用其在国际支付清算基础设施上的霸权对中国实施制裁的可能性陡增。事实上,2020年“两会”期间传出将制定“港版国家安全法”的消息之后,美国国会即开始考虑使用该霸权来“惩罚”涉港的中国个人、公司和金融机构。显然,美国的金融制裁已从幻想中的威胁变成现实中很可能真正发生的风险。6月,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表示,中国在国际交易中主要依靠美元支付系统,因此很容易受到美国可能施加的制裁。此类事件已发生在俄罗斯的很多企业和金融机构身上,中国也不得不及早预防,做好真正应对准备,而非仅是精神上的应对准备。
目前,多个国家已在探索新的路径规避美国金融制裁,如俄罗斯推出名为“金融电文传输系统”(SPFS)的俄版SWIFT;欧洲多国推出“贸易互换支持工具”(INSTEX)来推进非SWIFT网络、非美元定价的支付体系建设。美国的亲密盟友英国甚至呼吁发行一种国际通用数字货币以“削弱美元在全球贸易中过于专横的影响力”。
DC/EP有望为中国打通一条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结算体系,绕开SWIFT系统进行跨境资金流通从而免受美国监控,打破美国通过对SWIFT系统的主导权获取的全球金融话语权、攫取的金融霸权,在中美关系下行的背景下维护我国金融安全。
(五)为数字经济时代提供基础设施
随着5G、AI、云计算等技术的日臻成熟,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到来。数字经济时代是物联网的时代,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数以千亿计的终端相互连接,必然导致数据这种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流通,从而也就产生了海量的价值转移需求,每一个终端也都成为了拥有金融账户的非人类个体。因此,CBDC就成为终端之间(特别是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价值转移的完美载体,因为相比于现钞,CBDC无需人工搬运、清点、充值;相比于银行账户,CBDC无需没有生命的终端设备提交资料,仅需在终端设备上内置数字货币钱包;相比于电子支付,CBDC能够在所有支付渠道之间毫无壁垒的顺畅流通,甚至不需要联网;相比于私人数字货币,CBDC拥有国家信用背书及稳定的币值。
(六)促进向无现金社会过渡
一是节约货币发行流通成本。纸币生产环节繁多、工艺复杂、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如国内仅运钞车运输产业市场就有350亿;2010年欧元区旧币回收,耗资1000亿欧元替换了58亿张纸币。CBDC意味着不再需要实物货币,而是通过网络发行和流通一串加密数字符号。央行仅需一次性投入搭建数字货币的运营和管理平台的沉浸成本,以后数字货币的发行成本将逐步递减,甚至接近零成本。2018年8月,意大利央行原行长法比奥•帕内塔表示,发行CBDC能够降低货币生产、转账和清算成本约760亿欧元,几乎等于欧盟年度预算的50%。
二是杜绝以现钞为核心的违法犯罪活动。纸币的使用给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犯罪活动提供了空间,现钞的存在使得偷摸盗抢等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绝,CBDC使监管部门有能力对资金流通的来源去向、交易时间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减少以现金为目标和手段的各种犯罪活动。
三是加快“无接触金融”的发展。2019年底爆发并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全球人民懂得了健康社交距离的概念,作为携带病菌最多的载体之一,纸币在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注定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无需收付双方直接接触的CBDC。
3
CBDC会采用区块链技术吗?
在私人数字货币领域,区块链技术有着很好的应用,但是区块链的特点决定了其可能不适合被应用于CBDC系统中,因为区块链技术有以下缺点:
一是区块链技术难以真正解决信任问题。区块链技术的一大优势是确保链上数据不可篡改,但其不能确保数据上链之前不被篡改,数据录入者有很大机会将经过篡改或造假的数据输入区块链。此时,还是需要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来确保上链数据不被污染,结果还是中心化的,与区块链技术倡导的“去中心化”精神相违背。当然,通过物联网技术、交叉比对供应链上下游数据等方式或许可以避免或改善这一情况,但相应地增加了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成本。
二是区块链技术难以解决效率问题。“去中心化”的效率一定没有“中心化”的效率高,这一点不管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都是成立的。区块链采用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决定了其运算结果必须同步到每一个节点上才算达成了共识;随着交易数据规模不断增大,节点需要记录交易数据的时间不断延长;区块链的交易需要验证时间。综上,区块链技术的效率可想而知,难以满足零售所需要的高并发性能。可对比的是,以太坊的TPS在15到30笔之间,“中心化”的VISA的TPS在2000到4000笔之间,峰值可达25000笔。很多项目声称其TPS可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但或多或少都在安全性或“去中心化”方面有所妥协,如EOS就牺牲了“去中心化”的特性。
三是区块链技术难以解决隐私泄露问题。交易账本公开使得每个记账参与者都拥有一份完整的交易账本,包括了余额、验证信息、资金去向等数据,如被破解将造成大量隐私数据泄露。
四是区块链技术难以纠错。不可篡改、撤销的特性使得交易中出现的错误无法更改(如果可以更改,恐怕又违背了“去中心化”思想)。而且,秘钥丢失也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五是区块链技术存在跨链难题。不同国家CBDC的技术路径和标准必然存在差异,而跨链交易需要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更新同步,存在技术和标准方面的难题。
目前,有一些国家表态称其CBDC将采用区块链技术,如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突尼斯、塞内加尔、伊朗、新加坡等国的CBDC项目均将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但表态将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国家基本上是一些经济体量、人口数量或国土面积比较小的国家,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CBDC或能支撑本国的经济活动,但大型经济体所发行的CBDC很难采用区块链技术来支撑其大规模、高频率的货币交易。如英格兰银行在《CBDC:机遇、挑战与设计》中指出“尽管很多CBDC都是与分布式账本技术相关联,但英国的CBDC并不一定要基于此,并且没有理由表明中心化的机构不能建构CBDC”。
中国人民银行在是否使用区块链技术这个问题上应该是有过态度转变的。朱太辉、张皓星对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2016—2019年申请的专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采取分布式架构还是中心化架构这个问题上,2016—2017 年间的相关专利、论述均为分布式架构,其核心设计为利用区块链分布式、不可篡改的特性,设定多中心账本体系,同时为每笔交易分配新的地址从而实现匿名性。而在 2017年中至 2019年,架构设计则明显倾向于中心化,其主要优势为在现有管理体系下,通过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登记中心来记录交易往来,有更强的扩展性和易于监管的特征。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相关人员曾在多个场合表示CBDC“不预设技术路线”“不一定使用区块链技术”“高并发至少达到30万笔/秒”。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课题组发表的《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管理》一文指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与中央银行的集中管理要求存在冲突。中央银行提供的支付服务不能离开集中式账户安排,需建立在中心化系统之上,这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相冲突。因此,目前不建议基于区块链改造传统支付系统”。种种迹象表明,DC/EP不会采用区块链技术。
4
全球CBDC发行情况
CBDC已成为世界各国博弈的热点,即将形成的数字货币格局关系到未来全球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都在着手筹备CBDC计划以规避其他数字货币的风险,或是在即将形成的数字货币格局中争一席之地。2020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一份全球CBDC研究报告,对21个发达国家和45个新兴经济体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有80%的央行都表示在积极研究CBDC问题,30%的央行表示将在近期和中期发行CBDC。
(一)中国CBDC进展情况
DC/EP已确定了若干基本规则:
第一,替代M0。除上文提到的纸币存在的印制发行成本高、携带不便、可能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若干缺点外,电子货币的基于金融账户紧耦合的模式难以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而基于商业银行账户的M1和M2已实现电子化或数字化,没有必要再次数字化。替代M0,决定了DC/EP不会支付利息。如果付息,对于使用者来说,DC/EP的性质将变为流动性资产;对于央行来说,DC/EP就变成了一种新型、高效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银行信贷将受到挤压,降低了信贷创造货币的功能。
第二,采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投放体系。央行作为上层,为发行的DC/EP提供信用担保,保证DC/EP与人民币一样具有无限法偿性;商业银行作为下层,受央行委托面向公众发行DC/EP,同时向央行100%缴纳准备金,以保证DC/EP不超发,不会影响通货膨胀。因此,商业银行在该体系中占据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采用此种体系,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为央行分担压力。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结构复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人口素质不尽相同,单层DC/EP投放运营体系将让央行独自面对所有公众,给央行运营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特别是DC/EP直接服务于公众,涉及千家万户,仅靠央行自身力量进行研发和支撑,在技术、资金、经验、市场等诸多方面存在风险和困难。而商业银行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IT技术设施和服务体系,在金融科技的运用和相关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采用双层投放运营体系可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资源、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避免了央行另起炉灶造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防止“金融脱媒”。央行直接面向公众投放DC/EP,将使央行“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DC/EP在信用等级上高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存款造成挤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增加商业银行对同业市场的依赖。最终,可能出现商业银行消失,央行与商业银行大一统的局面。
第三,中心化发行和管理模式。此种模式除可提高运营效率外,一方面可维护币值稳定,因为DC/EP仍是央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并未随着货币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可强化金融监管,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
第四,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开立银行账户需要严格的程序(提交证明文件、完善个人信息等)进行身份验证。但在DC/EP体系下,开立账户仅需某种能够成为个人身份唯一标识的物品,如车牌号,用户即可在通过车辆收费处时直接进行支付。同时,还能实现可控匿名。当然,大额支付恐怕还是需要提供身份证明,与真实身份进行绑定。
第五,审慎加载智能合约。从技术上来说,DC/EP可以加载智能合约。但是,如果加载了超出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将影响DC/EP的可接受度,进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
(二)美国CBDC进展情况
2020年之前,美国对发行CBDC的态度较为谨慎。2019年10月,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列出了美联储发行和监管CBDC将面临的一些严重问题,如美联储需要具备发行CBDC的法律资格;美联储需要提高管理CBDC的能力,如保护持有者隐私、防范假币出现、降低网络风险等;发行CBDC对美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11月20日,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写信回应了美国国会议员弗兰克·希尔和比尔·福斯特关于美联储是否计划发行CBDC的询问。鲍威尔在信中说,“如果CBDC的目的是在金融上实现透明并提供防止非法活动的保障,则可以想象,一种通用的CBDC可能要求美联储保持使用这种数字货币的所有付款数据的连续记录,这有时会引起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鲍威尔最后指出,美联储并未确定CBDC是否优于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
12月,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表示,其与鲍威尔都同意五年内不会发行CBDC。
美国之所以态度谨慎,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已经掌控了美元霸权,现行的世界金融体系对维护美元霸权也十分有利,由于惯性的存在,美国对改变现状的态度较为保守,认为发行CBDC似无必要。Libra的问世就引发了美国政府的高度警惕,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对Libra是否会冲击美元体系十分关心。而且,发行CBDC还将带来相关法律法规、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多方面的改变,成本无法忽视。
近半年来,美国官方似乎已关注到全球央行研发CBDC的热潮,对发行CBDC的态度渐趋积极。美联储方面,2019年12月,布雷纳德就再次表示美联储已开始研究CBDC发行的可行性,此后又透露美联储正在研究与数字支付和CBDC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围绕发行CBDC的政策、设计和法律制定等。2020年6月17日,鲍威尔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不要有一天醒来,意识到美元不再是世界储备货币,因为我们只是错过了一次技术变革”,“我们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众议院方面,2020年3月23日,民主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在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刺激法案草案《对工人和家庭负责法》(H.R.6379)中首次提到CBDC。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马克西那·沃特斯提交了《美国消费者、州、商业及弱势群体金融保护和资助法案》(H.R.6321),其内容属于上述法案的一部分。法案中直接提到了创建CBDC和建立数字美元钱包,并作为向美国公民提供经济刺激支出的一种方式。截止目前,该法案仍属于“提出”的状态,还未进入投票环节。
该法案确立了美元CBDC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以美元价值表示的余额,包括任何由联邦储备银行中负债记录的数字化账本,即一种数字化的价值储存单位,并可由合格的金融机构(由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决定)赎回。美元CBDC钱包被定义为一个用于存储美元CBDC的账户,可由联邦储备银行代表用户持有,并绑定相应的数字或物理身份。
该法案中美元CBDC钱包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补助金优先通过CBDC发放。该法案要求美国财政部需自议案生效后第一个月起,每月向符合条件的美国公民和合法居留者支付补助金,且须优先通过向美元CBDC钱包直接存款的方式发放。二是数字美元钱包的开户方式。该法案要求所有的联邦储备银行必须提供美元CBDC钱包服务。2021年1月1日前,所有联邦储备银行须为美国公民和合法居留的个人,以及主营业务地在美国境内的商业主体提供美元CBDC钱包服务。在联邦储备银行分支机构未覆盖的地区,联邦储备银行须与美国邮政合作提供相应服务。此外,州银行和信用社等非美联储会员银行也被允许在合规的情况下开设主账户专用于提供美元CBDC钱包服务,且联邦储备银行将补偿其为提供服务实际产生的合理费用。三是美元CBDC钱包的功能及费用。该法案规定,联邦储备银行的美元CBDC钱包无账户费用,无最低或最高限额要求,并应以不低于法定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中较高者的利率支付利息。美元CBDC钱包可提供借记卡、在线账户、自动账单支付、移动银行服务、客户服务等其他功能服务(不包括透支功能),不得以盈利能力问题限制或关闭服务,且须为用户提供反欺诈等安全保护。
最终版提交的《对工人和家庭负责法》(H.R.6379)中,对家庭的直接经济刺激这一小节被直接删除了,所以关于美元CBDC的提案没有包含在该经济刺激提案中。
参议院方面,2020年3月24日,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高级成员谢罗德•布朗提交了《要求会员银行为特定人群和因其他目的维护传递式数字美元钱包的草案》。该法案同样规定了数字美元和数字美元钱包的定义以及直通美元CBDC钱包,并规定所有成员银行授权所有人开设并维护美元CBDC钱包,特别是有资格领取刺激法案救助金的人。法案中所提及的成员银行包括美联储的成员银行,以及非美联储成员但受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监管的银行。截止目前,该法案也仍属于“提出”的状态,还未进入投票环节。
美联储本身也将向符合条件的美国人提供美元CBDC钱包。而对于美联储可能无法设立分支机构的低收入地区,美联储将与邮政零售设施合作执行这一任务。为了使用CBDC,美国邮局将为客户设置自动提款机存取资金。此外,法案中规定,大型银行必须提供通过美元CBDC钱包的在线申请。直通式美元CBDC钱包包含消费者保护条款,其中指出钱包应不受任何账户费用、最低余额或最高余额的影响,并应以不低于法定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利率中较大者的利率支付利息。
除美国官方外,民间力量也已经开始有所行动。2020年1月16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前主席克里斯托弗·吉安卡洛和美国私募股权公司Silver Lake Partners的前高管查尔斯·吉安卡洛等人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数字美元基金会(Digital Dollar Foundation),并联合全球咨询巨头埃森哲创建数字美元项目(Digital Dollar Project)。埃森哲曾与加拿大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瑞典央行和欧洲央行合作开展CBDC项目,因此被邀请成为数字美元项目的首席架构师和技术创新合作伙伴。该项目计划通过召集企业高管、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组织利益相关者会议、圆桌讨论和公开论坛等方式,全面研究和讨论数字美元的潜在优势,并提出支持美国政府发行CBDC的可能路径。
5月29日,“数字美元基金会”发布首份数字美元项目白皮书,为创建美国CBDC提出了指导框架。白皮书建议美国政府尽快发行代币化的CBDC布局国内和国际支付场景,以维持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巩固美元霸权。白皮书指出,美元未来的国际地位将很大程度取决于美联储能否适应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CBDC将巩固美元享有的巨大的相对优势,有利于美元继续发挥其在全球经济的主导作用。便携性将增强美元CBDC的影响力和有效性,有助于央行货币的海外分配。如果未来的支付系统可以绕开美元,那么美国使用经济制裁作为外交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将受到严重威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特别是软实力方面,也将面临较大风险。
但是,数字美元项目与美联储之间在是否采用“公私合营”路线方面存有分歧。数字美元项目呼吁美联储与私营部门合作发行数字美元,建议由美联储发行一种数字美元,但与私营部门合作设计,并通过美联储和银行双层体系投放使用。鲍威尔则认为私营部门在设计数字美元方面没有作用。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CBDC进展情况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笔者梳理了中、美之外其他国家对于CBDC的筹备情况。
1.欧洲
2019年12月12日,欧洲央行理事会宣布已成立CBDC专门委员会,会加快研究CBDC,预计于2020年中期得出结论。并且,拉加德明确了欧洲央行对发行CBDC的立场,即在CBDC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20年5月11日,欧洲央行董事会成员伊夫·默施表示,尽管目前缺乏对CBDC的具体“商业案例”,但不会阻止欧洲央行认真探索CBDC的最佳设计,以便欧洲央行能够做好充分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德国方面,2019年10月,德国财政部部长表示面对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的挑战,将引入名为“e-euro”的CBDC。
英国方面,2020年3月,英格兰银行发布关于数字货币的研究报告,概述了实现存储价值及支付功能的CBDC“示例模型”。其认为,CBDC会带来许多机遇,包括更灵活的支付手段和更有利的跨境支付,但也会带来挑战和风险,如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法国方面,央行将其下属机构支付监督和市场基础设施局进行重组,并改名为基础设施、创新和支付局,全权负责CBDC研究。2020年3月,该行宣布正式启动数字货币实验计划,并发布《法国央行关于申请参加数字货币实验的招募书》,测试数字货币用于银行间结算。
瑞典方面,央行于2020年2月19日表示,已开始测试电子克朗(e-krona),并表示如果其最终进入市场,将被用于模拟日常银行业务,如通过数字钱包等手机应用进行付款、存款和取款,要将电子克朗打造成“像发送短信一样容易”。在6月18日更新的一份报告中,央行提出了提供瑞典克朗电子版的四种模式,并概述了不同模式如何符合其政策目标。这些目标包括促进稳定的价值储存手段和记账单位,成为最后贷款人,提供安全的支付和结算手段,并提供维护金融稳定的工具。在此背景下,研究中的四种模式包括“没有中介的中心式电子克朗供应模式”“有中介的中心式模式”“有中介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合成电子克朗”。
意大利方面,银行业协会中有工作组专注于数字货币和加密资产,该工作组概述了CBDC的十个考虑事项,如遵守欧盟法律的重要性、对广泛信任和可用性的需要、CBDC可能有助于降低“高风险”加密货币的吸引力等。该小组还强调了CBDC可能带来的创新,如P2P交易、机器对机器支付、降低利率和交易对手风险、拥有智能或可编程货币的能力等。2020年6月,该协会表态希望通过参与相关项目和实验来帮助加快由欧洲央行支持的CBDC的实施。
乌克兰方面,央行于2018年开始CBDC试点,是最早研究CBDC的国家之一。2020年2月,该国央行行长表示,监管机构将继续探索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e-hryvnia,并准备在技术与知识准备就绪,国家物价、金融稳定时实施该项目。
俄罗斯方面,央行已于2019年底开始在监管沙箱中测试CBDC,分析其同即时支付系统相比的优势,考虑发行卢布CBDC的可行性。
2.亚洲
韩国方面,央行在2019年12月宣布组建CBDC特别工作组,并于2020年4月6日正式宣布其CBDC试点计划,表示将在本年底进行CBDC设计、技术审查、业务流程分析和咨询等准备,如技术筹备充足,则将在2021年进行小范围试点测试。此后,央行成立了一个由6名专家组成的法律咨询小组,以评估围绕CBDC推出产生的问题。
日本方面, 2020年2月24日,日本财务省、金融厅和央行举行了关于CBDC的研讨会,讨论CBDC的前景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影响。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正在从技术和法律角度推进研究CBDC,以便需求增长时,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此外,2020年1月,央行已协同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瑞典央行、瑞士国家银行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央行及国际清算银行设立专门小组,讨论CBDC相关经济功能与技术设计。
新加坡方面,金融管理局自2016年底以来一直在致力于其基于区块链的银行间支付项目。2018年正式公开了探索利用区块链进行支付和证券清算、结算的“Project Ubin”项目。2020年6月表示该国CBDC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削减跨境支付和结算成本,缩短结算时间,确保交易安全,并正在与中国人民银行讨论CBDC的多种开发方案。
菲律宾方面,2018年8月,央行表示正在对其他国家发行CBDC的状况及地方金融系统进行调查,并对信贷供给及金融体系的影响进行全面考虑。近期,该国央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将加快CBDC的采用。
柬埔寨方面,2017年以来,央行一直在开发名为“Project Bakong”的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2020年6月,央行发布Bakong项目白皮书。白皮书显示,Bakong将允许柬埔寨民众通过使用二维码及移动应用程序代替传统的纸币支付方式,降低美元在该国的主导地位。与CBDC不同的是,用户必须将法币存入Bakong账户才能与他人进行交易,更类似于电子货币。
土耳其方面,2019年11月,该国官方媒体表示基于区块链的数字里拉计划由央行于2020年实施,首次试验须在2020年底之前进行并完成。
沙特阿拉伯方面,该国与阿联酋领导人于2019年底证实,两国将启动数字货币开发,用于两国间跨境交易。
泰国方面,央行于2020年1月表示已在CBDC项目“Inthanon”上迈出重要一步,6月宣布将基于该项目的经验构建CBDC付款原型,在为所有企业启动CBDC支付系统之前对大型企业进行测试,并已与该国最大的水泥和建筑材料供应商暹罗水泥集团(SCG)和金融科技公司Digital Ventures Company Limited合作,对他们的付款原型系统进行了试点测试。通过CBDC付款,央行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高效的付款系统,以增加资金转账的灵活性,并加快供应商之间的付款结算。试点之后,央行将评估该系统的可行性,以及一种将CBDC付款轻松集成到其他业务平台上的方法。
3.美洲
加拿大方面,目前尚无发行CBDC的计划,但正在为可能发行的CBDC做准备,并于2020年6月开始招聘任期三年的“CBDC项目经理”。招聘启事显示,央行正在“重塑央行体系”,并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加拿大现金的性质。CBDC应该保护用户的隐私(尽管没有现金那么高的程度),让没有银行账户或手机的人仍可使用,在断电情况下工作并在安全性上与纸币竞争,以获得持有现金人群的信心。央行还希望其CBDC能够建立在一种“可能有几十年发展寿命”的架构上。
委内瑞拉方面,央行于2018年11月发行石油币,作为该国国际记账单位及国内工资和商品、服务定价的基准。2019年11月,总统马杜罗宣布提供3000万桶石油和18万吨铁作为兑换实物,用来支撑石油币。石油币是全球首个具有国家信用背书的数字货币,以避免美国制裁、克服该国法币灾难性通货膨胀。
乌拉圭方面,央行已于2017年成功完成小规模试点电子比索(e-peso),目前正在进行评估。
巴哈马方面,CBDC项目“Sand Dollar”的试点已覆盖加勒比海岛国两个最大的岛群,计划于2020年下半年正式推广到所有岛屿。
4.大洋洲
马绍尔群岛方面,已与Algorand区块链达成合作,打造CBDCSOV。
5
CBDC博弈情况
6
CBDC战争的特殊战场
编辑 侯津柠
来源 远望智库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