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末读史 | 世界最早纸币理论“称提理论”与南宋纸币风险管理(一)

何平 IMI财经观察 2022-04-30

编者按


《IMI财经观察》每周末带您聆听名家解读中外金融的发展兴替和制度演变,在史海钩沉之中领略大金融的魅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何平在《中国钱币》杂志“中国传统货币金融文献导读”专栏上先后发表《从传统经典看货币》系列文章,选择重要的传统中国经典货币金融文献,既从历史情景出发,以求“理解之同情”,也与今天的货币与金融理论思考相对接,力戒简单比附,坚持“古今东西立体比较”,以传统中国的货币与金融思想资源,为重建货币与金融理论提供参考。


本文为系列第七篇,原载于《中国钱币》2020年第1期,是作者对南宋“称提理论”的解读。

以下为文章全文:
十世纪末,在北宋政权的益州即今天成都地区诞生的“交子”,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全新货币形态—纸币的开始。作为价值符号的纸质货币诞生以来,由于发行和流通的特殊性,纸币价值的风险管理既给政府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给经济活动和民众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即使是今天人们热议的私人数字货币进入实际生活,以及央行即将推出的法定数字货币存在的理由,都可以在原初纸币产生和使用的历史实践中受到过启发。南宋服务于纸币价值稳定的“称提理论”及其实际运作的情况,给我们理解当今货币形式的革新和面临的问题以深刻的启示。

一、宋代人士对于纸币使用合理性的认识

我们知道,商品货币和金属铸币都是依赖于自身的价值来充当流通手段,而纸币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它是凭借什么来支撑它的流通手段职能呢?尽管初始“交子”的使用者需要承担30文工墨费的成本,今天我们看到世界各地民众使用纸币也没有自行负担纸币的印制费用的问题。而心怀主权货币投机心理的部分人群以天价支撑的比特币炒作买卖,希冀比特币成为人类货币的普遍形式,这在认识上是历史幼稚病的表现,在实践上必然带来对社会经济良性运行的破坏。人类迄今为止纸币价值管理的经验,一是从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着眼来稳定其价值,这就是保证纸币的兑现;二是维持纸币与商品的合理关系以稳定其价值,这就是保证纸币的购买力,体现为物价。由于货币是服务于商品的获取,所以,归根结底纸币的价值最后体现在流通中的物价上。我们从宋人对纸币诞生的解释和对纸币存在合理性的“可否”意见这两个视角出发,来看他们对纸币形式特征、本质及功能的认识。

关于“交子”的诞生,最直接的原因是铜铸币的缺乏,形成四川“铁钱专属区”所致。当时人说得很清楚,吕祖谦(1032-1111)称,“近日之所以为楮券,又欲为铁钱,其原在于钱少”。铁钱区的形成,是铜钱的不足,进而促成纸币的诞生。而南宋叶适从货币长期演进的历史视角,指出“盖三钱并行,则相制之术尽矣,而犹不足,至于造楮以权之。”纸币是实体货币供给有限性的必然结果。铁钱专属区便形成两个发明纸币的直接动力,第一,铁钱价值极低,不宜携带。正如同吕祖谦所说,“蜀用铁钱,其大者以二十五斤为一千,其中者以十三斤为一千,行旅赍持不便。故当时之券会,生于铁钱不便。”第二,铁钱易于腐蚀的特性,不具有铜铸币的贮藏价值,在自然特性的职能承担上更近于纸币,只能承担流通职能,且在货币普遍接受性所需要的制度建构和人们的心理适应上趋同。所以,在铁钱流通的环境下,易于实现向纸币的形式转换。对四川交子的发行与流通充满美化情结的南宋人杨冠卿(1139-?),就提及了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纸币相对于铁钱的优势,相对于铜钱则为人民所贱视。他称,“人皆曰蜀之铁与此之铜一也,而不知其二也。愚闻蜀之父老曰:铁之为质,易于盬坏,不可以久藏如铜比也。是则铜者,人之所贵;铁者,人之所贱。故蜀之铁与楮并行而无弊。今之铜所以日乏者,正以富家巨贾利其所藏而不肯轻用耳。”以上记述的当时人对于货币形式演进逻辑的认识是,铜钱货币不足,便扩展货币到新的铁钱形式上,以变化了的货币形态满足了四川地区的货币需求。铁钱本身的自然缺陷,又促使纸币的诞生。但是,纸币“交子”仅仅是维持铁钱货币系统的发明,而不是在铁钱之外的货币创造,因为它的发行是以实实在在的一枚一枚的铁钱换取的,以零钱集合的大数体现。这让人误以为既然纸币本身没有价值,而且票面数额可以人为标定,就可以随意印制了。宋代人们关于纸币性质的认识,体现在主张发行纸币的“重楮论”和反对行用纸币的“轻楮说”的对立论述中。主张纸币的“重楮说”以辛弃疾和杨冠卿为典型代表。杨冠卿(1139-?)从把四川交子“想象的美化”立场出发,在《重楮币说》中力主推行纸币会子。他称:“今日楮币与钱并行,凡几年矣。始行之而利,今行之且弊,亦知其弊之所自来乎。……夫蜀救弊之法,东南之所未尽行也。何谓未尽行也?夫蜀之立法则曰租税之输,茶盐酒酤之输,关市泽梁之输,皆许折纳,以惟民之便,此一法也。又有一法焉,贱则官出金以收之,而不使常贱;贵则官散之,以示其称提,使之势常平而无此重彼轻之弊。夫如是则楮与铁常相权,而公与私常相济,何弊之有哉?”这里明确主张税收使用纸币是纸币价值稳定的根本保证。同时,以合意的“收”和“散”的称提措施,控制纸币和钱的比例,不至出现此重彼轻之弊。他将此作为北宋四川交子的经验,为南宋使用纸币辩护,事实上是对“交子”实际行用的“想象的美化”。民间交子之转变为官交子,就是不兑现引发的民间纠纷所致。而一旦进入“官交子”时代,蜕变为国家纸币的进程就开始了。另一位极力宣传纸币好处的是南宋的著名爱国诗人、政治家辛弃疾(1140-1207)。他称:“盖会子本以便民,其弊之所以至此者,盖由朝廷用之自轻故耳。何谓‘本以便民’?世俗徒见铜可贵而楮可贱,不知其寒不可衣、饥不可食,铜楮其实一也。今有人持见钱百千以市物货,见钱有般载之劳,物货有低昂之弊;至会子,卷藏提携,不劳而运,百千之数亦无亏折,以是较之,岂不便于民哉?何谓‘朝廷用之自轻’?往时应民间输纳,则令见钱多而会子少;官司支散,则见钱少而会子多。以故民间会子一贯,换六百一二十足。军民嗷嗷,道路嗟怨。此无他,轻之故也。近年以来,民间输纳,用会子见钱中半,比之向来,则会子自贵,盖换钱七百有奇矣(江阴军换钱七百四十足,建康府换钱七百一十足)。此无他,稍重之故也。古谓“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岂不信哉?”辛弃疾将会子和铜钱都看成“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服务于商品流通的媒介手段,并从携带和支付方面强烈申述纸币的优势。但是事实上,他也意识到了纸币价值的稳定,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机制来维持它与铜钱同等的地位。而铜钱却以它自身的币材价值为基本的支撑。反对交子的“轻楮论”的主要理据,是交子、会子等行用中暴露出来的弊端。李纲(1083-1140)、叶适(1078-1159)都不赞成发行纸币。官方纸币发行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南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的交子发行政治争议之中。核心思想是,准备不足导致肆意多发影响纸币的价值。中国纸币性质的蜕变,马端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盖置会子之初意,本非即以会为钱,盖以茶、盐钞引之属视之,而暂以权钱耳。然钞引则所置者重(承平时,解盐场四贯八百售一钞,请盐二百斤),而会子则止于一贯下至三百、二百。钞引只令商人凭以取茶盐香料货,故必须分路(如颗盐钞只可行于陕西,末盐钞只可行于江淮之类),会子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且自一贯造至二百,则是明以之代见钱矣。又况以尺楮而代数斤之铜,赍轻用重,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则何必川自川、淮自淮、湖自湖,而使后来或废或用,号令反复,民听疑惑乎?盖两淮、荆湖所造,朝廷初意欲暂用而即废,而不知流落民间,便同见镪。所以后来收换生受,只得再造,遂愈多而愈贱,亦是立法之初讲之不详故也。”

交子是用铁钱换来的,亦是可以换回铁钱的钱票。会子初始是盐钞一样的票据,服务于特定经济事项,与发行者的经营范围有关,其信用是以“既认票又认人”的机制得以保证。而一旦转化为与铁钱、铜钱并行流通的货币,其数量控制就成了其价值稳定的核心问题。北宋四川交子作为区域性货币,在南宋人美化的神话里民间自发地进行调节。南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分地区流通的纸币制度,将会子作为中央核心区域影响全国经济动向的纸币,是人类历史上国家主权发行纸币的首次实验,其价值稳定要求所催生出的“称提理论”,成为世界货币思想史上的奇葩!

作者简介

何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金融学博士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3-2017年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等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优秀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货币金融理论与货币金融-财政史。


出版专著:《清代赋税政策研究》、译著《别无他法:作为终极风险管理者的政府》、《货币制度的世界史》等,刊发多篇经济、金融及经济史领域的文章。


《从传统文献看货币与金融》题解

要深入对特定制度与文化特质的认识,必须建立一个坐标参照系。现代货币与金融理论的西方渊源,直接影响着中国现实的金融活动和政策决策,似乎中国只能取法于西方。然而,取法的结果却凸显出鲜明的中国印记,无论在吸纳的程度上或是效果上。中国的现实把握和前景预见,不仅要参照外国经验和总结,中国固有的传统积累和惯行也不得不予以必要的关照。


本系列文章选择重要的传统中国经典货币金融文献,既从历史情景出发,以求“理解之同情”,也与今天的理论思考相对接。力戒简单比附,坚持“古今东西立体比较”,以传统中国的货币与金融思想资源,为重建货币与金融理论提供参考。


编辑  李锦璇

来源  《中国钱币》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周末读史 | 唐宋的“钱荒论”及其实质

周末读史 | 中古自然经济下的货币拜物教经典《钱神论》

周末读史 | 《盐铁论》所见桑弘羊铸币权的中央集中垄断思想及其意义

周末读史 | 西汉贾谊的“奸钱论”与格雷欣法则

周末读史 | 《国蓄》篇所见《管子》的货币数量论(二)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