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基本逻辑与分析方法——大金融思想沙龙169期主题报告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亦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金融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金融新体制,把国际金融资源有效地用于推动国内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支持。为此,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与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特别设立“学习两会精神——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开局”系列沙龙,通过发布主题研报,诚邀来自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金融助力“十四五”发展之路。
2021年11月6日,“学习两会精神——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开局”系列沙龙的第12期(总第169期)在线举行,IMI特约研究员、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与大家分享新书《王剑讲银行业:基本逻辑与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做主题报告“商业银行的基本逻辑与分析方法”。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做出精彩解读,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IMI副所长宋科主持。
本期报告聚焦于对商业银行的基本逻辑与分析方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1. 财务报表分析
2. ROE分析
3. 银行财务建模
4. 银行估值方法的运用和观点
以下为报告全文:
1
财务报表分析
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主要是想厘清在这些会计数字背后,银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现在做银行会计报表分析时最主要的内容。为了完成这个工作,需要对整个报表进行调整。
资产负债表方面。通常会对资产负债表做简化重分类,归并一些不太重要的科目,将原来的资产负债表简化成百分比形式的共同比资产负债表。共同比的资产负债表信息含量有限,主要是呈现银行某个资产类别占比、某个负债占比,方便横向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方面,将多家银行共同比资产负债表放在一起,这时有些信息量就会出来。做分析师要有一个原则,即强调“大部分时候不是来比大小的”,比如“同业负债比例”越高好还是越低好?分析师不会简单回答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有些银行是基于自己的资源禀赋,比如有些银行存款不太好,但资产能力好,贷款能力特别强,这时分析师也不是特别反对银行增加一些同业负债来弥补存款不足,来做一些优质的贷款投放。因为银行贷款是支持实体的,好的贷款既能帮助银行盈利,也能满足客户融资需求,这是很好的事情。有时,会对资产负债表做增量分析,测算出增量的占比,然后把增量的资产负债表百分比处理,从增量占比或增量结构可以看出这一年银行资产负债增减情况,银行增加了哪些资产,这些资产是通过增加哪些负债支撑的,进而看出银行一年之内的资产负债配置。
利润表方面。银行不需要计算成本,而是把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之后的净收入算成营业收入。同资产负债表一样,把银行所有的收入结构列出来,这时分析师不会去比数字大小。对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越高越好”的观点,分析师不是特别赞成。当然越高越好也没错,但是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小型农商行,以常熟农商行为例,它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低,但“低”就代表不好吗?其实也未必,因为很多小型农商行服务的是当地中小微企业,对这样的企业来说,并不是特别需要多元性服务,可能就是生产经营的时候需要贷款,企业赚钱就做一笔定期存款,这些企业的需求比较简单。对农商行来说,只要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就是一个好的农商行,并不一定要做出什么中间业务收入。当然能做出来更好,如果做不出来,分析师也不会认为银行做的不好,因为客户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如果需求以存贷款为主,银行报表以存贷款为主也是可以的。银行既然是一个服务业,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好客户,客户需要什么,银行就做什么。
在利润表中,最麻烦的是拨备。对分析师来说,管理层计提拨备一直提得有些主观,比如按照什么样子做一个预提,甚至也不排除有些银行在资产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少提一些来平滑利润,从会计角度也可以理解。但是,银行股的投资者都知道银行拨备有一定的人为多提少提的空间,这会导致市场不相信拨备计提的程度。这时,分析师会花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核实银行的资产质量是否做实,如果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论证,银行股就会出现比较大的低估。这个现象是长期存在的,因为总是没有办法证明“不良”已经彻底干净了,也很难证明未来“不良”不太多。比如现在经济怎么样,未来“不良”会多了还是少了,大家都会担心。作为分析师,也没有办法论证银行未来“不良”特别严重,即使分析师从一些银行的数据看到确实不太严重,但也没有办法证明未来不会变差,这也是银行股长期低估的重要原因。
2
ROE分析
作为代表股票投资者的分析师,会非常关注银行的盈利问题。对于盈利,各方关注点是不一样的,监管部门关心银行会不会出现重大问题,债券分析师关注银行会不会倒闭,而作为股票分析师,必须关注ROE。对于ROE,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杜邦分解。杜邦分解有三个指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但是,前两个指标银行平时几乎不会讨论,因此分析师把杜邦分解做了一个改良:把整个银行的利润表的每一行除以平均资产,最后出来的就是净利润除以平均资产,即ROA。ROA再乘以权益乘数,就是ROE。
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ROE,ROE分解成ROA乘以权益乘数,都是有数字的。ROA再往上分解,得到了利润表里的每一行除以平均资产。比如宁波银行ROE是17.8%,权益乘数是15.6%,ROA是1.14%。那么,宁波银行的ROE为什么这么高?首先它的ROA特别高,其次,权益乘数也不低,这样它的ROE就比较高。它的ROA为什么这么高?可以在前面每一列去找到底是哪个指标比行业明显会高一点,或者哪个支出指标比行业明显低一点。到这里为止还不够,分析师最终要回答的是,如果从表里找到一个指标特别高,比如宁波银行的ROA特别高,表中继续往前面去找,发现宁波银行的净息差收益除以平均资产这个指标比较高,这个指标约等于净息差,宁波银行的净息差比较高。有了这个结论之后,进一步去调研,再把它的表格拆下去,进一步分析它的净息差为什么这么高,会发现贷款收益率比较高或者负债成本比较低。再问下去,为什么资产收益率会比较高,做了哪些客户,是怎么样控制这些利率比较高的贷款的风险?因为一般来说贷款利率越高风险越高,所以有些银行净息差比较高,有些不是特别高,比如大型银行的净息差就不高,因为大型银行的负债成本比较低,也没必要做特别高利率的贷款,可以做一些低风险的贷款,低风险的贷款利率就比较低,息差也比较低。但是因为低风险的贷款最后产生的风险本身就比较低,所以大银行的ROA也不低。
通过分析这些数字,可以了解银行整体的经营风格,这些表的好处是能够把整个银行所有的经营情况一览无余地呈现出来,能看到银行是什么样的模式,是高成本、高收益、高风险还是低成本、低收益、低风险。数字背后的问题才是分析师需要去解答的,回答为什么这个数字高了,为什么这个数字低了,这需要后续的调研、跟踪甚至有些调研了解各个银行的ROA、ROE怎么来的。之所以关心这一点,是为了研究它未来还能不能这么高,毕竟投资是为了未来。比如宁波银行ROE高,是因为它的息差高、不良低,下一个问题就是导致息差高或者不良低的理由是什么?未来它是不是依然能够成立?这是分析师要重点解答的。比如息差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有些原因是阶段性的、临时性的,它突然间开发了一笔新业务,息差比较高,或者是突然间有一笔很便宜的负债,拉低了负债成本。也有可能是持续性的原因,比如银行在某些客户领域积累了独特的能力,例如有些小银行在中小微贷款领域有独特的能力,所以利差常年会保持比较高,在有新的冲击因素出现之前,分析师有把握相信它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3
银行财务建模
资产负债表预测方面。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预测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比如有些银行贷款用增量,有些用增长率;存款有时会用市占率,比如银行能够增加多少存款,就会假设这个银行整个国家的存款的市占率是多少。贷款有时用增量,因为有些银行从央行领取核定贷款额度,央行每年会核准一个额度或者核准一个信贷计划,今年要新增投放多少亿元,分析师用的是增量。
利润表预测方面。主要是关注银行的规模增长和息差,因为有些指标常年非常稳定,比如“成本收入比”(即业务及管理费用除以营业收入)几乎常年不变。预测息差需要用到银行的利率期限结构和存定价期限结构,比如LPR改革之前,按揭贷款是某一个基准利率上浮或下浮一定的比例,基准利率过去经常会有波动,但是基准利率波动的时候,贷款合同不是立马就跟着变动。比如个人住房贷款在每年1月1号重定价,今年利率变了,合同要等到明年的1月1号开始才会把利率调为降息或者加息之后的新利率,再乘以原来的1.1倍或者0.9倍。这就导致计算银行息差的时候面临一个问题,假设央行今天宣布降息或者加息,银行的息差不是当天就跟着动的,而是根据不同的负债、资产科目、不同的重定价时间慢慢变成新的利率。分析师非常希望银行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把预期结构披露得更加详细,这样预测就会更加准确一点。
不良率预测方面。不良率的预测相对繁琐,因为对不良率的预测时常源于经验,本身就不太精准;其次是提拨备的问题,这一预测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不良率的预测以前有一个经验,即GDP减少多少,不良率就高多少,逻辑很不严谨。这两年出现了一个情况,经济下行而不良率没多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间漏了一个指标,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被忽略了。企业借了很多钱,杠杆很高,经济不好之后企业还不起钱,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认识。但是现在出现一个新情况,经过国家几年去杠杆之后,很多企业的负债率在大幅度下降,一旦经济下行,企业挣钱少了,这和最后还不还贷款没什么关系,因为企业贷款很少,这是这两年尤其今年出现的情况。受疫情冲击之后,去年开始出了很多不良,但今年经济持续不好,但是不良率比较稳定。所以,这些分析逻辑还有不严谨的地方。
4
银行估值方法的运用和观点
银行的估值常用的是现金流折现,现金流可以用股息,也可以用自由现金流,即股息折现模型(DDM)和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FCFE);银行还会用EVA折现模型。这些方法没有特别明确地说谁好谁坏,都各自有优劣势,选估值模型选估值模型更像一种艺术,不是特别地严谨和科学说哪个更好。
书本上的方法、理论和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冲突,比如自由现金流方法,很多文献探讨在银行估值里用自由现金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用起来很麻烦,比如很多企业负债是为了增加资金,银行有些是光靠负债就能挣钱,如活期存款,这种负债本身就在创造价值,这和理论意义上的负债不是一回事。再如留存资本,自由现金流会把需要留存的资本开支先扣掉。对于银行来说,给它多少钱都可以算成资本,只要股东愿意,将赚的钱全部留存做资本都可以,也就是说银行对资本的渴求几乎是无限的。所以,自由现金流里面资本怎么算都是没有答案的。
报告整理 陈醒
编辑 张必佳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安然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IMI锐评 | Taper落地,看美国通货膨胀困局及我国的政策应对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