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兆星:以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由中国网财经主办的以“新征程 新变局”为主题的“2021年度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线上重磅举行,邀请到金融监管层、协会、机构等多方重量级代表,共商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IMI顾问委员、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在论坛致辞中表示,要以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果把经济比作肌体,那么,企业就是肌体的细胞,资金就是肌体的血液,而金融则是输送血液的血脉。要使肌体、细胞具有活力,就必须资金、血液保持充分供给和循环畅通,实现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发挥银行业各种功能,更好保障资金的有效供给和循环畅通。

王兆星认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狭义和广义,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来加以理解和推进。从狭义和内涵上讲,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银行业自身公司治理质量、风险管控质量、资产负债质量、金融服务质量以及金融产品质量等,最终将体现在更好实现银行业自身的稳健性、安全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上,体现在最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广义和外延上讲,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应主要体现在银行业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广度与深度,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与实力,也体现在促进经济调整、转型、升级的力度与速度,体现在支持科技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强度等,最终体现在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上。

王兆星进一步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又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所以银行业必须将自身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今天论坛的主题非常的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预示着我国经济将经历一场更加深刻的变革,不仅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是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的变革。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实现了由小到大,其总规模已经居世界首位,为中国经济在过去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中国银行业发展面临很多新挑战,同时也会迎来很多新的发展机遇。在这里,我想主要就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换一下意见。

 1

要以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果我们把经济比作肌体,那么,企业就是肌体的细胞,资金就是肌体的血液,而金融则是输送血液的血脉。我们要使肌体、细胞具有活力,就必须保持资金、血液保持充分供给和循环畅通,实现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发挥银行业各种功能,更好保障资金的有效供给和循环畅通。

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我认为可以从狭义和广义,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来加以理解和推进。

从狭义和内涵上讲,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银行业自身公司治理质量、风险管控质量、资产负债质量、金融服务质量以及金融产品质量等,最终将体现在更好实现银行业自身的稳健性、安全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上,体现在最有效的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广义和外延上讲,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应主要体现在银行业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广度与深度,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与实力,也体现在促进经济调整、转型、升级的力度与速度,体现在支持科技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强度等,最终体现在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又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所以银行业必须将自身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2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信贷资产总量与经济规模相匹配,更要强调结构功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是要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要增加对小微企业信贷资源供给,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力度。要积极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探索开展涉农资产、宅基地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同时做好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加强对养老、托育、医疗、家政等行业的金融支持。

二是要做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金融服务。要促进科技创新,综合运用各类金融产品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贯彻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持续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比重,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大力支持数字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要积极助力扩大投资与消费。要助力消费扩容提质,围绕各类传统和新型消费场景,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促进扩大有效投资,为“两新一重”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提供充足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优化外贸金融服务,同时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资源,推动内外贸、本外币、境内外业务的综合发展。

四是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要积极践行环境、社会及治理要求(ESG)理念,制定绿色金融战略,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探索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积极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业务,增加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等金融产品供给。支持传统高碳企业绿色转型和安全保供,避免盲目抽贷、断贷。

五是要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要妥善处理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统筹做好不良资产、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高风险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在有效防控和化解传统金融风险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一些非传统的新型金融风险,包括气候环境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等对银行体系带来的冲击。完善和加强金融法治,推动建立专门的金融法院或法庭。严厉打击各种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同时要完善监管协同,切实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定。

 3

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快提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

银行业要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深化自身改革和对外开放,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银行业体系结构。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大中小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银行机构体系。加快培育非银行金融机构特色优势。丰富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体系,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增加金融的有效供给。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健全与直接融资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二是要不断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能力是保障银行业安全稳健发展的基石。要不断探索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最优公司治理架构。加强对大股东及控股股东的监督管理,依法规范股东行为。完善三会一层机制建设,提升决策的民主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更注重业务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和长期性。同时,也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三是要加快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要强化金融数据管理,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同时加强信息保护。打造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治理架构,创新更多数字金融产品。

四是要努力打造高效安全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市场高效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包括高效、可靠的金融信息技术系统、金融产品登记交易系统、金融资产估值定价系统、金融资金转账清算系统以及灾备系统等。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建设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深化银行业“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各类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环境。

五是要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要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对外开放措施,同时也要积极研究并不断推出新的、进一步开放的措施,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国际专业机构,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继续支持中资银行“走出去”,不断提升中资银行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以上主要想强调,银行业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创新,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有效监管,在实现银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有力地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  薛舒宁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IMI工作论文 | 地方政府债务人行为动机下的“同群效应”

推荐 | 孙天琦:地方国企也逃废债,部分地区隐性债务可能演化为金融风险

刘珺 : 资本市场建设不仅是资本叙事、金融叙事和经济叙事

视点|黄金老:运用数字技术攻克普惠金融难题

贲圣林:中资银行应以“四个侧重”推进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