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时希杰: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长江力量
导读
11月2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国家节能中心处长时希杰应邀参加“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1)发布会暨第四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在平行论坛二“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模式与路径”上参与讨论,他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妥善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政府与市场以及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绿色”和“智慧”是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下为会议纪要:
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处理好若干关系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要妥善处理好若干关系: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政府与市场以及发展与安全。
(1)发展与减排。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虽然北上广深发展很快,但是我们仍有很多欠发达地区。我国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2035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统筹考虑好减排的问题。
怎么处理好发展与减排之间的关系,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我们需要把握科学性,合理把握能耗双控的力度和节奏,要按照中央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统筹好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关系。
(2)整体与局部。我们要用系统观念和全局思维来做好“双碳”工作。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现在每个省都在研究制定自己的达峰时间、峰值。在研究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行动方案、措施、达峰时间时要考虑全国统筹规划,要全国一盘棋。我总结为协同降碳。希望各地区、各行业能全国统筹、有序达峰。
(3)短期和中长期。2030年前要达峰,2060年前要中和。这两个事情是有关联性的,峰值越高,未来中和的难度就会越大。高耗能项目上得越多,会为未来中和阶段造成更大压力。要持续降碳,不能剧烈波动,也不能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要统筹好时间和节奏。
(4)政府与市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节能减排是有经济外部性的。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对降碳可能缺乏主观能动性。要通过加强外部监管,依法用好法律法规、标准等手段推动企业节能降碳。
另一方面要大力发挥市场化手段,7月份推出全国碳市场,下一步要在绿色金融方面发力。在“双碳”背景下,迫切需要绿色金融加大输血、支持力度,不管政府、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要为降碳提供支持,实行双轮降碳。
(5)发展与安全。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开展节能降碳工作时要考虑不能影响这些行业的生产供给,因为这些行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他们生产的产品是我们离不开的。假如因为节能降碳他们没有办法生产了,就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因此,我们需要在维护能源安全,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统筹做好工作。
另外,我们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研发风险、项目风险等。需要绿色保险为这些风险保驾护航,帮助相关市场主体稳健地、平稳地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实现安全降碳。2
长江经济带未来如何发展?
大的原则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总书记对长江沿岸11省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个人理解,“绿色”和“智慧”是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绿色”引申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指把生态的东西变成产业。“产业生态化”主要针对我们现有的工业、制造业,使其更加绿色化、环保化、低碳化,这是产业生态化的过程。由此可以引申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投资方向和有发展潜力的投资领域,比如环境治理,土壤修复,生态修复,污水垃圾处理等等。
“智慧”同样可以引申出两个化,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一方面,要“产业数字化”。对于工业和制造业,要把能源流、材料流、信息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增加智慧属性,推进“两化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另一方面,要“数字产业化”,把数据中心、5G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产业扩大规模,形成产业。下一步,我们要从数字行业里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要把数字经济发展起来。
观点整理 朱斯迪
编辑 杜欣泽
责编 李锦璇、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