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I研究动态 |(2022年3月总第四十一期)
1
三月会议动态一览
“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175期:“俄乌冲突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闭门研讨会
2022年3月4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与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主办的“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征程”系列沙龙(第18期)在线上进行。本期沙龙主题围绕“俄乌冲突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IMI特约研究员、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分析师洪灏进行主题分享,所内专家与特邀嘉宾们围绕此主题展开了广泛的闭门讨论。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助理曲强主持。
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76期:“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征程”系列沙龙(第 19 期)暨人大财金“影响力|金融 EMBA 大讲堂”
2022年3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EMBA中心主办的 “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征程”系列沙龙(第19期)暨人大财金“影响力|金融EMBA大讲堂”以线上直播方式举办,本次沙龙主题为“2022中国经济形势与资本市场走向”。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做主题报告,北京衍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投资总监刘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银杏资本董事长,北京金桐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广文在线上联合做出精彩解读,本次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EMBA中心主任胡波主持。
“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177期报告发布 建设中国特色衍生品市场,服务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
2022年3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中心和衍生金融50人论坛联合举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征程”系列沙龙第20期(总第177期)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大连商品交易所研究中心金融市场研究室总监薛建良作题为《建设中国特色衍生品市场,服务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 LME镍事件的思考与启示》的主题报告。英国苏克敦金融公司金属交易专家赵菊峰、南华期货股份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朱斌、上海期货交易所商品一部总监陈晔、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汤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副主任郭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周旭参与研讨,沙龙由衍生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冯博主持。
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78期|“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征程”系列沙龙(第21期):中小银行组织结构变迁与地方金融风险防范
2022年3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主办的 “金融助力十四五新征程”系列沙龙第21期(总第180期)以线上直播方式举办,本次沙龙主题为“中小银行组织结构变迁与地方金融风险防范”。
在本次会议中,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陆利平做主题分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张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上海金融学会理事、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研究发展专委会副主任张吉光,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参与研讨,本次沙龙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涂永红主持。
2
三月精彩观点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具体内容
王忠民:货币流动性、全球通胀与资产价格
王忠民发表演讲,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全球通胀问题和对应的政策含义。演讲首先说明了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点,货币流动性引起通货膨胀的程度是不同的,会受到其他条件影响。接着演讲点明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克服通货膨胀的工具应该在投资端口。通胀不是问题,问题是资产荒。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全国两会议题围绕短期稳增长,长期促发展和调结构为主展开。刘元春接受专访时指出,今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之一就是稳投资,尤其是稳定房地产市场。
鄂志寰:对俄制裁将进一步加速去美元化进程,应采取措施提升人民币作为避险货币的地位
鄂志寰发表演讲,指出去年金融制裁首先制裁的是名单上的公司或个人,但金融机构如果为制裁名单上的主体提供了被认为系统性或重要的金融服务,就可能面临次级制裁的可能性,对此需要做出预案。
范希文发表演讲指出,无论是从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在相似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差异,而这些差异就会导致两国金融体系包括市场参与、政策传导机制在内许多方面的不同。同时,基于对市场的观察,发现中国金融市场存在风险资产与投资主体的风险偏好失配,风险投资与风险承担分离的普遍现象。
管涛撰写文章,就央行上缴储备投资收益的金融影响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从金融影响看,一是这次央行上缴结存利润是以人民币划付,不会减少外汇储备规模;二是此次上缴只是现有央行资产负债表账目间的调整,不是“二次结汇”;三是将从负债端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支持,但从资产端增加“外汇占款”投放,既不等于央行恢复外汇干预,也不代表即期外汇供求的新变化;四是这次上缴的本就是应依法上缴中央财政的结存利润,不属于财政向央行透支。
涂永红由SWIFT相关事件出发,分析了金融开放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总结了我国金融开放的成果;同时也指出金融开放条件下保持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在金融开放进程中,我国必须把金融安全放在首位,平衡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维护金融安全的几点建议和可行途径。
王国刚等撰文指出,2020年受疫情冲击,美国经济遭重挫。进入2021年,美国经济开启复苏进程,但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下,有观点认为美国经济可能陷入滞涨陷阱。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美国失业率、经济增长、物价指数、国际收支情况和金融发展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认为美国在未来两年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需要高度关注其债务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外溢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美国债务危局对中国的影响,从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完善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强化金融监管等角度研提政策建议。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创新的重要引领者,在制度创新上具有丰富经验和巨大潜力。关于在双体系并行的大湾区建立特区中的特区的必要性和潜力,肖耿表示深圳与香港的合作潜力巨大来源于其各自的比较优势,香港具有成熟的、与国际接轨的资本市场,而内地则地理空间广阔同时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
魏本华:俄乌冲突背景下,对正确认识国际货币体系与相应改革方向的思考
魏本华发表演讲,指出在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背景下,目前美元称霸的国际体系框架正遭受严峻挑战,需要正确认识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思考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需要增大自己在国际机构等方面的声音,参与其中。在这一点,要从上到下,从政府到学术都要发声。此外,在应对如今的情况时,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我们主导的机构,如何做到真正合理公平地解决问题、又避免存在的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需要摆到日程上进行讨论、加快研究。最后,我们要加快步伐、加大投入,建设我们自己的跨境支付体系,以有效防范化解目前动荡的国际局势中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
赵锡军发表演讲,指出此次俄乌冲突将通过多种渠道对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影响,其中对俄罗斯的金融体系来说影响重大,也使发展中国家意识到在以美元、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格局之下面临的长期风险。此外,还要考虑此次冲突是否存在扩散和溢出影响。
周月秋撰写文章,指出绿色普惠金融不是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简单叠加,而是金融业通过统筹协调绿色和普惠金融领域的发展布局,实现两者在发展理念、科技创新、管理方式、业务资源等领域的相互借鉴与深度融合,进而产生“1加1大于2”的发展成效。推动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是金融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选择,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杨再平发表评论,指出中国的房地产业在经历了30多年的迅猛发展之后拐点已现,有必要适当延缓房地产业下行趋势,减缓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压力。长远来看,市场机制与政府应作为有效协同而形成长效机制,以破解房地产市场的特殊矛盾。
张明撰文分析,俄乌冲突这场黑天鹅事件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一般而言,战争等突发事件会激起金融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导致避险资产价格上涨,风险资产价格下跌。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重要的全球大宗商品出口国,俄乌冲突将影响世界主要大宗商品供应,导致价格飙升。
熊园发表题为“从政府工作报告看稳增长路径”的文章。文章指出,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国家稳增长的决心很大,也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已有政策有望加快落地执行,更多支持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后续稳增长效果将逐步兑现,我国经济也能爬坡过坎、行稳致远。
美联储3月份FOMC会议召开,就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水平及未来路径、经济展望、缩表等外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次议息会议及其后的美联储主席新闻发布会释放出了哪些信号?当前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什么?美联储将以怎样的节奏缩表?孙超等撰文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答复。
3
三月报告&论文推荐
扫描二维码查看具体内容
【IMI Report No.2204】IMI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第五十八期)
本期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分为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研判、宏观经济专题和主要经济数据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研判,从海外宏观、国内宏观、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四个角度进行分析与展望;第二部分的宏观专题,研究流动性覆盖率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银行业的证据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主要经济数据一览。
【IMI Working Papers NO 2209】实体经济债务究竟如何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理论机制和解释框架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高债务与金融体系高风险并存,实体经济高杠杆已成为当前我国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这背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债务究竟如何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分析了“金融不稳定假说”“债务—通货紧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等经典理论,探析了实体经济的债务扩张、债务收缩、债务供给和债务需求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理论机制和具体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实体经济债务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债务周期解释框架,统筹考虑了实体经济债务的扩张时间(周期波长)、增长速度(周期波幅)、结构变化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实体经济去杠杆和金融体系防风险具有内在统一性,关键在于优化资金的配置结构和提高债务的利用效率。
4
三月宏观月报
点击标题查看具体内容
《IMI宏观月报》(第59期)| 美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宏观周期触底
【海外宏观】美通胀面临价格普涨压力,欧央行边际转鹰
【国内宏观】1-2月经济数据表现亮眼,稳增长政策初见成效
【金融机构】央行上缴结存利润,金融委会议研究当前形势
【资本市场】基本面周期触底待回升,利率震荡上行
编辑 刘嘉璐
文字整理 刘嘉璐 褚菁菁 朱润
监制 魏唯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